[爆卦]小水力發電成本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小水力發電成本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小水力發電成本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小水力發電成本產品中有1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Joe's investmen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Joe:「最近再來觀察台灣的空氣品質,交叉比對,就可以知道,台灣的空氣污染,受到中國的影響大不大,2020年中國武漢肺炎停工期間,台灣的空氣品質就非常好。」 中國嚴格執行「能耗雙控」政策波及鋼鐵業,中國鋼鐵巨頭河鋼集團旗下河鋼宣鋼(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為了配合2022年北京冬奧會順利進行,北京市...

  • 小水力發電成本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14:43:51
    有 673 人按讚

    Joe:「最近再來觀察台灣的空氣品質,交叉比對,就可以知道,台灣的空氣污染,受到中國的影響大不大,2020年中國武漢肺炎停工期間,台灣的空氣品質就非常好。」

    中國嚴格執行「能耗雙控」政策波及鋼鐵業,中國鋼鐵巨頭河鋼集團旗下河鋼宣鋼(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為了配合2022年北京冬奧會順利進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地區鋼廠可能遭遇嚴格減產、停產要求,涉及範圍約為冬奧會場近1,000公里範圍內的工業企業。

    河鋼宣鋼兩座2,500立方公尺高爐,分別於28日、29日相繼停產,屆時鋼筋產線,以及盤元鋼筋產線將陸續全部停產,單月影響建築鋼材產量約34萬噸。另外,河鋼宣鋼計畫30日關停全部高爐,現有的兩條工業線材產線也將全部停產,預計復產時間為2022年6月,單月影響工業線材產量8萬噸,河鋼宣鋼部分產能已向河北省樂亭縣轉移,後續可能發展電爐鋼,以及其他鋼鐵附屬產業。

    中國2020年用電量是全球第一,擔心無電可用,中國超過10省,無預警被停電和限電,進入「大限電時代」!這波電力危機,起因是高溫下民間用電量大增,再加上出口訂單多,大企業違規用電,導致電網崩潰。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停工,直到十一長假。

    吉林省民眾:「我們家小寶1歲零3個月,大寶的話是4歲,剛好卡在牆的位置了,打開電梯門的話,他也出不去。」

    吉林省一家四口,因為停電受困電梯長達45分鐘,烤鴨店也深受其害,自備發電機立刻派上用場。

    烤鴨店老闆娘vs.烤鴨店老闆:「關鍵是我們來這裡又沒多少次,這是第3次還是第4次了,第4次了,第4次停電了。」

    遼寧瀋陽居民:「(電)突然間就停了,下午4點多停到半夜11點半。」

    受停電及限電影響,吉林省街頭紅綠燈停擺,險象環生,城市陷入一片黑暗,限電危機,意外讓蠟燭生意爆增3到10倍。

    浙江蠟燭工廠老闆:「(訂單上漲)3到4倍吧,我們工廠現在已經,全部開起來都不夠,(訂單來自)東北,主要是吉林黑龍江。」

    中國缺電荒,從遼寧、吉林、黑龍江到廣東、江蘇、浙江等一共有10多個省區受害,而且限電政策,因地制宜,9月底前有5省一週得經歷「4天停電之苦」,還有企業被逼停產到「十一長假」,無電可用的「黑暗時刻」迅速蔓延,有傳言說上海即將大規模停電七天,官方出面闢謠說是「正常停電計畫」,要上海市民不用怕。

    上海電力調度中心調度長何振愷:「總的來說,我們上海電力,是可以確保全市人民的用電需求的。」

    今年1到8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33.7%,貿易順差同比增加28.9%,再加上9月.10月又是訂單高峰期,高溫下用電需求暴漲,9月廣東均溫34.4℃,截至9月23日用電負荷比2020年多了11%,煤價高漲,今年水力發電量同比下降1%,火力發電量卻僅僅上升0.3%,中國管制電價電費不能說漲就漲,煤價成本高1度電要虧1毛多,火力發電廠才變相消極發電,「能耗雙控」政策下,大企業失控違規用能造成電網崩潰,何時復電居民只能無語問蒼天。根據統計,2020年中國用電量是「全球No.1」,北京就怕再不出手,不久的將來將會無電可用,各省強勢限電,而且停電說斷就斷。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國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支持)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興建境外煤電項目。」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才剛在聯合國大會,展現減少碳排,阻擋全球暖化的決心,同一時間中國又面臨「能耗雙控」風暴,短時間內,北京當局將因缺電危機而傷透腦筋。」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wnXqV5
    https://ctee.com.tw/news/china/523659.html

  • 小水力發電成本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7 18:01:53
    有 40 人按讚

    核二1號機停機討論潮中,大家忽略的面向:核能的“最小運轉容量限制”

    文:Tony Yen / 德國弗萊堡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核二1號機在7月2日凌晨停機,標誌著台灣非核政策的進程已經跨過一半;在這過程當中,因為地方政府對乾式儲存的疑慮,造成核廢料無處可放的難題,以及停機以後,因應接下來夏季用電將進行的各種措施,是各方討論的重點。

    然而似乎有件事情較少被人認真討論:那就是,過去3個多月核二1號機每天都以不足1%的幅度緩慢降載,但在最後電力輸出不足額定功率的80%以後,便必須停機,無法再行運轉。

    事實上,從過去的數據便可看出,台灣的核電廠大多在以數日計的啟動升載之後,便必須慣常地維持滿載發電,中間發生升降載的情況甚少,且多是因為安全性問題而致,和電力系統彈性調度需求較無關聯。這次核二1號機在電力輸出不足額定功率80%以後,台電也選擇直接停機,而非讓機組持續緩慢降載至0%;這代表,80%左右的電力輸出量應該就是為了確保核能安全,台灣核電機組能慣常維持的最小運轉容量。

    目前台灣剩下的3部運轉中反應爐、以及已停建的核四廠,其設計時都沒有將大量再生能源進入電力系統的未來納入考量,因此它們的最小運轉容量,應該不會和核二1號機有太大差異。於是,任何關於核能在台灣的未來的討論,都必須面對一個核綠並存時必然出現的情境:那就是,在2030年代以後的冬季,風能與太陽能發電量豐沛、用電需求相對不大,如果出現數星期甚至一整個月殘餘負載偏低的情況,運轉容量無法降低太多的核能機組,可能就必需完全停機。而即使是夏天,例假日中午的殘餘負載也有可能逼近負值,台灣目前的核能機組能否在這種時段和綠能良好搭配,也仍是一大未知數。

    當然,在一個核綠並存的平行世界中,我們可以要求彈性能力較核能佳的再生能源,在殘餘負載趨近於零、而核能機組無法應對時削減出力-但如此一來,就是很明顯的「以核擋綠」了。明知核綠兩種發電技術具有系統性衝突,卻還是選擇走上這條成本、不確定性、核安核廢風險都更高的發展路徑,實屬不智之舉。

    幸而,我們有更好的選擇-這就是在加速發展綠能的同時,也發展那些彈性調度能力較佳、能和綠能良好搭配的技術選項。這些技術選項包括儲能、需量反應、以及(給出使用綠色燃料具體時程的)燃氣機組。這些彈性資源不僅能協助再生能源的加速推廣,綠能的設置也會反過來讓它們更容易整合進入電力系統。

    比方說,今年5月17日興達電廠燃煤機組故障後,因發電總量限制,造成抽蓄水力放電將近8小時後便無電可發。從附圖可以看出,到了2025年,當發生類似的故障事件時,額外導入的彈性資源放電時間只需要約4小時、而到2035年時則只需要約3小時(這些數字是筆者目測標準化負載=0.9的水平線對應到的歷時需求);如此,當大量再生能源導入電力系統以後,便能大幅降低機組發電總量限制對供電可靠度的負面影響。而由於電池等很多新式彈性資源的成本,主要受發電歷時的影響,再生能源的增加也能讓這些資源更容易取代不夠彈性的傳統機組。

    由此可知,能源轉型的過程除了綠能需要儲能、需量反應等彈性資源的設置之外,反過來的論述也能成立-兩者在轉型過程中,是互補共存的關係。相對的,在核二1號機停機的前後,若干藉機倡議核四啟封續建、核二機組延役的論點,不僅忽視續用核能在台灣將面臨到的法規、工程、社會正當性、經濟性等諸多困難,更欠缺放眼長期的系統性思考。

    通盤考慮怎麼樣的政策路徑最適合以綠能為主的未來後,答案很明顯:僅存的三部運轉中核能機組不可能延役、核四續建完工則窒礙難行;今後關於台灣能源未來的討論,不應該再繼續被這些行將就木的電廠綁架了。

  • 小水力發電成本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2 23:29:21
    有 54 人按讚

    【無法處理的核廢料,只能停機的核二一號機】
        
    原本預計在今年年底達到40年運轉期限而停機的核二廠1號機,由於存放用過燃料棒的冷卻池爆滿,無處可放新的核燃料棒,而必須在六月底提前停機。此時,許多主張續用核電的聲音紛紛批評「缺電還停機核二1號機」,進而主張「延役核二1號機」、「重啟核四」,不僅忽略了核二1號機原本就預計今年屆齡停機的事實,更刻意淡化了核二1號機之所以被迫得提前停機的關鍵原因就出在「核廢料難以處理」這一點。
          
    🔸 核廢料無處可去 只能暫存核二廠
                   
    台灣三座核電廠的冷卻池容量在一開始設計時,便輕忽了核廢料處理的困難度,只規劃二十年的存放容量,對此台電表示:當時預期用過燃料棒可送至具再處理技術之國家進行再處理,故冷卻池尺寸設計較小,然而後來美國取消再處理策略,且不支持其他國家進行再處理。在此情況下,台灣三座核電廠用過燃料棒無處可去,只好繼續就地存放於冷卻池中。與此同時,乾式貯存場也因為規劃缺陷以及地方溝通不良的原因而持續卡關。在「用過燃料棒無處可去,新燃料棒一直進來」的情況下,台電只得用「縮小間隔」的方式,冒著核安風險把冷卻池中的用過燃料棒排得更密,2017年時更是進行「護箱裝載池改裝計畫」來幫核二續命。然而即使經過多次密集化處理,核二1號機也依然難逃提前停機的命運,這正說明了核電是如何地不可靠。
         
    🔸 核廢料至今無解 我們還需要更多核電廠嗎
         
    簡而言之,核二1號機提前停機的原因無它,而正源於核電本身的致命傷:核廢料難以處理。用過燃料棒具有高衰變熱與高放射性,需要嚴格地與外界環境隔離至少十萬年以上的時間,不論是乾式貯存場或最終處置場的興建,都需花費巨大的時間與成本進行妥善的規劃與社會溝通。核二1號機因核廢料爆滿而提前停機,恰恰反映出台灣在面對核廢料時的「核廢料樂觀主義」,以及欠缺妥善規劃與處理核廢料能力的困境。面對國內約5000噸的用過燃料棒,「電廠提前停機」都還只是小問題,最根本也最困難的問題仍然是這些高階核廢料的後續處置。在此情況下,我們難道還要透過延役老舊核電或是續建核四的方式來創造更多燙手山芋嗎?
         
    🔸 核電無法解決缺電危機
         
    許多人關心核二1號機提前停機造成的供電缺口該如何填補、是否會讓517的限電事件再次重演、造成今夏的供電危機?我們首先必須強調,無論仍需十年才可能蓋好的核四,或者皆已超過延役申請期限且核廢無處去的核二、核三既有機組,從實務和法規上來看都無法成為可用的選項。
           
    從供給端來說,517限電事件發生時正處於檢修狀態的林口三號機、大潭與興達燃氣機組皆已恢復供電行列,而核二1號機停機後減少的98萬瓩發電量,將由民營嘉惠電廠二期燃氣機組挹注50萬瓩供電能力,以及今年的太陽光電比去年同期增加的50萬瓩來遞補,再加上近期降雨豐沛使水情好轉,水力發電也將發揮夜晚的備援供電角色。
          
    🔸 強化電網管理及韌性,才是台灣供電穩定的解方
            
    而除了滿足供給端,需求端的管理其實更是夏日用電尖峰能否有效紓解的關鍵,包括透過有效的時間電價機制、調整需量競價費率等,將需量反應措施的參與量更加擴大,讓尖峰用電能轉移至離峰。同時,也必須擴大電池儲能系統的建置,促進更多再生能源業者、用電大戶等在儲能佈建的參與。
         
    總體來說,強化電網管理能力、電網韌性,包括供需的分析、預測、調度等工作,其實才是核電接下來逐漸運轉期滿退役後,真正有助於台灣供電穩定的關鍵解方。若趁機主張延役老舊核電或續建核四來穩定供電,無疑是邏輯錯亂、提油救火,刻意逃避核電在台灣長期根本性的核廢難題下,無法成為可靠、可行供電選項的事實,擁核陣營甚至不斷渲染缺電恐懼、以錯誤過時的資訊將核電奉為唯一的救世解方,反而讓台灣陷入更大的危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