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水力發電建造成本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水力發電建造成本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水力發電建造成本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水力發電建造成本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TVBS%E6%96%87%E8%8C%9C%E7%9A%84%E4%B8%96%E7%95%8C%E5%91%A8%E5%A0%B1TVBSSisysWorldNews?app=deskto...

  • 台灣水力發電建造成本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2 15:00:04
    有 1,589 人按讚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TVBS%E6%96%87%E8%8C%9C%E7%9A%84%E4%B8%96%E7%95%8C%E5%91%A8%E5%A0%B1TVBSSisysWorldNews?app=desktop
    並開啟🔔

    把多餘的發電量儲存下來,等到用電網供電不足時再使用,能源儲存產業產業被視為未來能源業的明日之星,目前更以美國,德國和中國推動腳步最為積極!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就在美國加州,打造全世界最大的儲能電池廠,事實上,早在2017年,澳洲就因為與特斯拉合作,設置了為當時最大的儲能電池廠,而幸運地躲過了當地火力發電廠無預警停擺,險些發生的一場缺電危機。台灣在發生2017年的815大停電後,也曾經對此進行討論有無設置電池儲能廠的必要性。當時,學界有一種看法,是特斯拉這種儲能廠能夠儲存的電量,其實並不足以台灣一場大規模的全國性停電,且它的設計,本身就是為了因應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間歇性能源可能產生的季節性供電不穩而設計的。只是當全球都在積極建置可再生能源時,可預先儲電的儲電廠或許不失為,剛在今年五月發生缺電危機的台灣,可借鏡的參考。

    {內文}
    高雄民眾(2021.05.13):「有的亮燈有的沒有亮燈,沒亮燈的就是停電了。」

    經濟部次長 曾文生(2021.05.13) : 「當所有最壞的狀況,疊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可能真的應付不來。」

    不想再有下一次大停電,台灣可以怎麼做?尤其當跳電一小時的代價,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是動輒數十億台幣起跳的經濟損失呢,一門早從能源產業中萌芽分支,如今正快速發展中的大型儲能技術,或許是穩定送電的一項參考解方,其中南澳州與特斯拉的合作,就是個可借鏡的成功案例。

    新聞片段: 「時間回到2016年,當時(南)澳洲發生大停電,且影響戶數之廣,停電原因是暴風雨摧毀電網設施,電網的一大特點,就是彼此相連,只要一處故障,另一處也會立即故障,層疊效果下,導致整個南澳大停電,全州85萬家戶通通無電可用。」

    2016年一場肇因於自然災害的全區大停電,讓澳洲大省南澳州四個英國大小的土地面積全數陷入漆黑,地方政府開始思索改善能源設施,碰上正積極切入再生能源產業的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提供合作構想。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 「澳洲非常適合發展太陽能,緯度適中,整個國家其實都能靠太陽能發電,或是混合使用風能 太陽能 熱能及水力發電。」

    看好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馬斯克在2017年12月,替南澳建造出當時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儲電廠,可提供一百兆瓦電力,來作為當地最大風電廠經常性電力供給不穩的救急系統,而就在竣工後不久的同月底,相隔一千公里外的南澳火力發電廠無預警跳電,當後備電廠都尚未反應時,特斯拉電廠只花了140毫秒便啟動輸電,更在5分鐘內把電網電力補足完美救援,但澳洲總理莫里森不領情,暗諷特斯拉電池的儲電量,對全澳洲來說不過是滄海一粟,他的大而無問之說,卻也遭到澳洲能源專家反駁。

    澳洲總理莫里森: 「無論如何 澳洲確實擁有全球最大的鋰電池,但那就好比(科夫斯港)的大香蕉,和巴利納城的大蝦地標一樣 形同擺設。」

    澳洲能源市場調度中心總經理 桑福斯: 「特斯拉鋰電池,能對電力系統出現的各種狀況,非常迅速地應對,這其實非常令人鼓舞。」

    事實上,類似討論也在台灣出現過,認為如果引進了特斯拉儲電廠,2017全台815大停電或許不會發生,但當時學界已直言,特斯拉電池能補足的電力缺口有限,並非開發用來因應大規模斷電危機,而是來搭配供電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如會受天氣干擾的太陽能風能作為備援系統,只是當全球都在積極建置可再生能源時,可儲能的發電裝置確實存在討論必要,美國加州也是值得參考的案例。

    太平洋煤氣電力公司人員: 「這是全球最大的電池儲電站。」

    新聞片段: 「在加州的莫斯碼頭,太平洋煤氣電力正在特斯拉合作建置巨型儲電系統,一旦完工便能協助儲存電力,在太陽能產出低的離峰時間重新配電。」

    一樣是與特斯拉合作,供電範圍涵蓋加州中部及北部共1600萬人,美國最大電廠太平洋煤氣電力(PG&E),正在建造一座比起南澳儲電效力達14倍強的超大型儲電廠,除了是應對當地夏季,相應野火發生的電力中斷事件,更多是隨著綠能發電逐年增加,為這種間歇性能源做好儲能準備。

    能源專家: 「這種巨型鋰電池,確實是美國面對挑戰時的解答,尤其我們的電力系統正向可再生能源轉型,這是通往未來的鑰匙,這種裝置只會越來越多。」

    加州大學新能源實驗室主任Dan Kammen:「全世界許多地方,包括美國加州 德國和中國,都規定每單位的再生能源必須有一定數量加以貯存。」

    太平洋煤氣電力公司人員: 「仔細探究一下能源發展計畫,就會知道裝置儲電廠,光在加州就能儲存動輒數萬兆瓦的可再生能源啊。」

    從難以普及到漸成風潮,電池儲能廠之所以越來越炙手可熱,在於鋰電池成本逐年下降,過去十年價格由每千瓦近一千美元,滑落到一百美元出頭,大幅降低的投資成本,自然成為有利未來發展的助攻背景,而有缺電疑慮的台灣準備好了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C_zTB8tDM

  • 台灣水力發電建造成本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05 12:48:01
    有 46 人按讚

    2025不遠,台灣應盡速推動抽蓄水力發(02/04/2021 蘋果日報)

    “..... 台灣目前是可以有條件利用既有水庫,進行抽水蓄能之抽蓄水力發電開發。它一般的運作模式是不受天候影響,在用電離峰時(通常為夜間),將水抽回電廠上方水庫,而在用電尖峰時放水,利用重力能發電並即時納入電網供電。抽蓄水力發電就如同一個水電池,一個可以隨時供電的巨大水電池。

    抽蓄水力發電和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比較,後兩者雖利用可再生能源,但風力或太陽能之提供變化性大,具有間歇性和季節性之差異;抽蓄水力發電則利用水位之高低差位能發電,較具穩定性,亦即可確保電源之穩定。

    抽蓄水力發電設施使用壽命長、操作靈活性高,但開發的初設成本較高,所以恐受財政限制而未能開發,但後續的營運成本低,因為它不用購買燃油、燃氣化石燃料或煤炭來燃燒產生水蒸氣推動渦輪機發電,所以也不會產生大量之溫室氣體。由於抽蓄水力發電的多種優勢,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電力來源,提供永續發展之巨大電力。....."

    (★ 編按:雖然包括水力發電,無論是慣常式大型水力發電,或者是川流是小水力、為水力發電,都被認定為再生能源發電的項目,但是同樣利用水力高低位差動能來發電的抽蓄式水力發電本身所發的電力並沒有特定屬性,端看用來抽取發電蓄能用水的電力來源,若是採用再生能源電力來源作為抽水蓄能用電,那麼這樣的抽蓄式水力發電所發出的電力,就符合再生能源電力的定義。)

    本文作者:周金柱/退休人員、中央大學博士

    世界上之水力發電自1880年代開發利用已超過140年,1905年台北近郊的新店溪上游也建造了一座發電容量為500千瓦的水力發電站。歷經將近一個半世紀的歲月遞嬗,水力發電設施設計的創新和變化,並在全球各地的普及,實已非白頭宮女話當年可以一語道盡。

    水力發電有數種類型,如利用河道、潮汐、抽水蓄能等方式。台灣目前是可以有條件利用既有水庫,進行抽水蓄能之抽蓄水力發電開發。它一般的運作模式是不受天候影響,在用電離峰時(通常為夜間),將水抽回電廠上方水庫,而在用電尖峰時放水,利用重力能發電並即時納入電網供電。抽蓄水力發電就如同一個水電池,一個可以隨時供電的巨大水電池。

    抽蓄水力發電和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比較,後兩者雖利用可再生能源,但風力或太陽能之提供變化性大,具有間歇性和季節性之差異;抽蓄水力發電則利用水位之高低差位能發電,較具穩定性,亦即可確保電源之穩定。

    抽蓄水力發電設施使用壽命長、操作靈活性高,但開發的初設成本較高,所以恐受財政限制而未能開發,但後續的營運成本低,因為它不用購買燃油、燃氣化石燃料或煤炭來燃燒產生水蒸氣推動渦輪機發電,所以也不會產生大量之溫室氣體。由於抽蓄水力發電的多種優勢,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電力來源,提供永續發展之巨大電力。

    抽蓄水力發電之開發屬於重大開發,除必須受現有相關法規之管理管制外,不免會讓相關民眾或團體對環境和社會之影響表示關切。目前要進行水力發電開發,必須先通過文化部水下文化資產審查,以及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而審查前的現地資料調查及審查的過程是相當耗費時日的。

    台灣對於抽蓄水力發電的開發,近20多年是停頓的,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新興經濟產業對能源的需求、能源應用的轉型、清潔能源的採用、環境污染的防治,以及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佔比達20%的國家政策目標,台灣當前應盡快開始進行抽蓄水力發電的規劃,並且通過相關管制法規主管機關的審核,以及取得民意的支持,迅速進行開發。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204/QBZR2QQ42VHUHOPVNJ4C75K5PM

  • 台灣水力發電建造成本 在 哪裡好吃哪裡去:神秘的水原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2-21 18:16:14
    有 1 人按讚


    大家都知道, 電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是密不可分 而國家要拚經濟, 更是得靠穩定的電力供應才行 否則不但民生用電不穩, 更不可能會有企業願意投資與發展產業 但發電的方式往往會伴隨著汙染, 所以通常會使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發電, 並藉以平衡使用量與汙染情況 像是台中的火力發電廠, 近幾年來由於供電吃緊, 所以火力全開, 導致中部地區空氣品質下降, 都是有跡可循的 由這樣的的情形屢見不顯, 加上供電基本上每天都吃緊, 所以會出現之前全台灣的大跳電也就不足為奇了...= = 何況目前二月可不是用電尖峰的季節呢! (每日供電狀況可參考台電電力供需資訊) 以目前來說 台灣的發電主要還是由燃煤, 燃氣提供, 兩者就提供了將近83%左右的電力 而不排放汙染物的綠色能源:核能, 充其量也不過只有18% 也難怪現在的空氣品質並不是那麼樂觀阿@@ 儘管核能是不排放汙染物的綠色能源, 但其仍然會有些廢料產生 所以就長遠的角度來看, 慢慢過渡到可再生能源(太陽能, 地熱, 水力與風力發電等)可說是一種趨勢吧 (p.s 廣義的綠色能源就是包括核能, 太陽能, 地熱, 風力與水力等, 但台灣地區不認可核能為綠能) 等之後核融合的技術成熟之後, 核能也許就能被歸類於可再生能源了吧 然而不曉得有多少人知道, 其實現在台灣也是有慢慢在發展可再生能源, 像是你去台電繳電費, 櫃檯旁邊都會標示購買綠電的活動, 也就是主動用更多的錢跟台電買電, 去推動綠能產業... 不過老實說我覺得有點怪怪的, 就算我多付了錢, 但我用的還是一樣都是電, 我怎麼知道我這分鐘用的是燃煤產生還是風力產生? 好吧, 不重要...總之目前台灣主要打算推動的就是風力發電為主 但由於台灣就只是個海島, 土地有限, 且無鄰近的跨國電網, 加上98%的資源都得靠進口 所以就算想跟鄰國買電來用都是相當困難的, 沒辦法像是歐洲國家那樣任性@@ 也因此, 政府會比較希望扶持台灣的綠能相關產業, 盡量國產化 甚至是將這方面的技術出口... 但現實的是, 台灣的產業升級與國產化幾十年來似乎都是失敗的 像是最近比較熱門的離岸風力發電一案, 就是一個例子 而什麼是離岸風力發電呢? 跟一般的風力發電又有甚麼不同? 台灣真的適合嗎? 其實離岸風力發電在歐洲是已經十分普遍了, 自1991年起, 丹麥就開始興建, 至今歐洲已經有超過69個以上的離岸風電廠 表面上來看呢, 離岸風力發電就是把我們陸地上的風力發電機, 搬到海上, 因為離岸通常會比陸上擁有更高的風速, 所以能提供更多的電力 加上剛有提到, 台灣屬於海島環境, 加上地狹人稠, 就算有心想要發展風力發電, 可用的地卻也是十分有限的 而且陸地上的風力發電機的低頻噪音也會干擾到附近的人, 近看更是覺得有點可怕 搬到海上可說是一舉數得, 不但風力強發電效率高, 且不干擾居民, 還能解決缺地的問題!! 然而離岸風力發電場的建置相對陸地來說成本要高上很多 地點選擇, 建造與維護的難度都有一定門檻, 還需要透過海底電纜將電輸送回路上變電站 所以更不用說還有可能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了 像是最基本的需求環境來說, 第一是要有一定量的風能 這點是不用太擔心, 根據研究指出, 全球適合發展離岸風電的20個場址中, 台灣海峽就佔了16個 以這張圖為例, 風力超過7.0m/s以上的都是適合的地方呢 再來是離岸風力發電機需要建築在大陸棚的範圍內 但以台灣來說, 東岸靠太平洋, 以深度來看, 幾乎沒有所謂的大陸棚, 就算需要建置電場(wind farm)也只能選擇西岸 不過西岸其實也不完美, 台灣海峽經過鑽探發現海床成分主要是粉土與黏土, 地底下80公尺仍然沒有岩盤, 加上台灣屬於地震帶 所以就算要蓋也要注意耐震與土壤液化等問題 好在現在的技術應該已經算是成熟 對於不同的環境用不同的建造方式與選擇不同的風機應該也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所以對於長期來看, 發展風力發電應該也算勢在必行吧 加上去年底投票也通過了逐年降低1%火力發電量以防空氣污染的公投案 若是能藉由建置離岸風場搭配火力燃煤的降載, 應該是能有效的改善台灣地區的空氣污染 除此之外, 台灣目前是希望以躉繳電費的方式引進外商進行投資 也能藉由這樣的機會讓外資在台設廠, 能帶動台灣的產業升級, 形成離岸風電相關零組件的供應鏈 或許依舊是從代工開始, 或許依舊拿不到核心技術, 不過至少也是一個開始吧! 然而這個過程中還參雜有低價的投標, 所以造成社會大眾抱有疑義 畢竟如果每度2元多的成本就能搞定, 為什麼我們需要花每度將近6元的價格去發展呢? 發展當然是好事, 但錯誤的招標方式實不可取 希望這樣的爭議早日解決, 順利地蓋好正式的電場
    https://mshw.info/mshw/?p=1697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