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小學生情緒調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小學生情緒調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小學生情緒調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小學生情緒調查產品中有5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見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 #借鏡他國遠距教學經驗 #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第一線教學現場實況初步蒐集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 #監督各部會局處整合改善 疫情警戒期間,我辦公室收到來自老師、家長、校方等各方許多意見,反應因應「停課不停學」的 #遠距教學 問題。例如老師必須緊急應變、準備、進修、處理軟硬...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集提及,香港八成以上小學生睡眠不足,而亞太區兒科睡眠協會的調查更發現,香港0至3歲的嬰幼兒是全世界最晚入睡:平均的入睡時間為晚上10時17分,比亞洲其他國家遲51分鐘,比起歐洲國家,就遲1.5小時。遲入睡有何壞處? 參考資料 「香港寶寶 夜貓上身」,《明報》,2008年4月1 日。 Carri...

小學生情緒調查 在 小球(莊鵑瑛)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1 06:17:00

【在結構裡,無形中我們是受害者也是幫兇】  成長歷程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透過手段讓自己在學校順利度過八堂課。(有時還蔓延到課後輔導或補習班),有些人試著打破群體隔閡變成同盟,壯大自己的安全感範圍,有時自己是幸運者在小團體裡面,所以走路有風不用擔心被欺負;有時成了邊緣人,就得想盡辦法打入小團體裡...

小學生情緒調查 在 G妮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02:07:35

#有關於支持婚姻平權 #不喜甚入 其實有關政治的,我很少參與 但這次我真的是很想跳出來,每次在line群組收到一些"護加萌"的反同訊息, 1.聲稱國外同志來台結婚治療愛滋,拖垮健保. 2.國中小性平等教育包含同志性愛教育. 3.同志教育會把小孩教成同性戀. 我本人異性戀,也有兩個小孩了,對於這種...

  • 小學生情緒調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4 17:07:10
    有 1,476 人按讚

    #看見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
    #借鏡他國遠距教學經驗
    #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第一線教學現場實況初步蒐集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
    #監督各部會局處整合改善

    疫情警戒期間,我辦公室收到來自老師、家長、校方等各方許多意見,反應因應「停課不停學」的 #遠距教學 問題。例如老師必須緊急應變、準備、進修、處理軟硬體設備;學生家裡網路頻寬不夠、家長必須邊工作邊協助小孩上課蠟燭多頭燒;學校擔心有學生學習進度落後等等。

    但其實遠距教學不光是因應疫情而來,已是數位科技快速成長下的各國趨勢。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完善遠距教學的各項準備,當時的重點在保障 #弱勢或偏鄉學生 的學習權益。

    七月警戒期間,我請我辦公室在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服務的同仁柯青余、王格致和徐邱宜婕,請教多位校長、教師及家長在教學現場的實際狀況,以下重點整理跟大家分享。

    📊 #花蓮縣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共訪問:11位校長5位教務主任1位老師4位家長(涵蓋11所小學、7所國中與1所高中)

    ➡到課率
    學校間差異頗大,有學校到課率為百分之百、也有學校的到課率和實體一樣、還有學校的到課率變為60-80%。有趣的是,還有一所學校表示,到課率比以往實體上課時高。

    ➡數位硬體資源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有告訴我們比較明確的狀況,他們表示,硬體部分沒有問題,缺少部分學校都已想辦法補及借給學生。有提到借用數量的學校,通常學生出借平板率為2%到5%;有兩間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出借平板率為20%。

    ➡教學現場實況
    ① 除了兩間學校表示出席率幾乎百分之百外,不少學校都有零星缺席狀況,並表示。比實體上課時差,需要老師加倍努力克服。包括打電話提醒學生上線,像有受訪者提到,有時學生是睡過頭,老師電話提醒後就會上線。四所學校表達他們有事前演練過,其他則未告知演練狀況。

    ② 一所缺課率高達20-40%的學校的校長提到,過去實體上課時,出席率其實非常好。他認為遠距學習會造成高缺課率,主要因為該學區位於都市與鄉村的交界,許多家長已另外花錢將學生送往都市學校就讀;留下的學生多數來自隔代教養家庭或社經弱勢家庭,部分家長較不重視學生數位學習,但許多則是因為家中無人照顧小孩,只好將小孩帶到工作場所,到田裡或到工廠,導致學生無法專心遠距上課。

    ③ 針對線上缺課部分的彌補:
    部分受訪校長認為,學校的老師都已經非常盡力去叮嚀與家訪,但要改善家長的重視還是很難;但,學校已經準備規劃實體補課,希望可以彌補線上學習不足的地方。也有受訪老師及校長表示,老師已針對少數缺課學生特別聯繫家長,透過家長手機進行個別補課。

    ④ 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部分學生表現比實體上課時好,更能發表意見;但也有些校長認為遠距數位學習效果並不好,只能是過渡作法,希望能早日回到實體上課。

    ⑤ 有家長擔心無法進行實體考試,會影響未來升學。也有家長反應,老師之間數位能力落差相當大,效果很不一。也有家長建議,希望讓北部都市的老師與花蓮進行數位交流,交換課程,讓學生透過多元師資幫助學習。

    📊 #北市大安區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受訪者:20位校長、1位主任、1位老師、6位家長(分布於21所公立國中小學)

    ➡到課率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知道、也願意提供比較具體的狀況,他們提到學生到課率95%以上、幾乎百分之百(有些睡過頭就沒辦法到課;或是低年級有家長因防疫把小孩送到鄉下阿公阿嬤家,比較沒在管。)

    ➡數位硬體資源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一半的受訪者有回應數位軟硬體資源的部分,他們表示硬體設備上沒有問題。其中有四所學校的受訪者很具體的提到,全校需要借平板或網卡的只有一兩位或個位數。

    ➡教學現場實況
    ① 有三所學校提到事前演練過,多數學校表示在調整後,整體教學狀況良好。有些國小因低年級注意力較難集中,會以非同步教學方式進行或在晚間上課,因為需要家長陪同。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遠距效果沒有實體好,期待早日回到實體上課,因為前一兩週新鮮感降低後,學生專注力容易下降。

    ② 帶給家長的挑戰與機會:
    部分受訪者提到,家長都很配合,只是過去實體上課時老師負責的課堂管理,會移轉成為家長與學生間的衝突。但,也提供了機會,讓有些家長更了解孩子狀況,與老師更緊密合作。

    ③ 對體育藝能等課程的挑戰很大:
    部分受訪者提到,體育課與表演藝術課等過去很靠實體互動的課程,受到很大影響,非常依賴老師能否找出新方法,例如利用互動軟體來保持學生興趣。

    ④ 評量方式的公平性:
    有些家長相當擔心評量方式能否公平;也有家長擔心,學生上網時間過久,變成網路成癮。

    ⑤ 部分受訪者提到,原本資訊能力較弱的老師特別辛苦,需要自學或學校資訊小組的協助。當然,資訊能力強的老師,對學校幫助也很大;例如,龍門國中因為有老師資訊能力特強(被稱為龍門國中唐鳳),還自行開發了軟體,成立「龍門雲端聯絡本」,讓學生家長與老師透過這個系統互動。

    【#數位落差 不是只是硬體】

    相比其他國家因為疫情超過一年以上的遠距教學,台灣的教學受到影響的程度相對較小,且也有較多的準備時間,但,我的團隊蒐集到的訊息顯示,準備的仍然很不足。特別是,硬體的電腦、平板或網卡相對仍比較容易快速補足,可是,數位學習高度挑戰家庭的支持能力,因為家庭空間環境、家長職業或家庭照顧支持系統不足所導致的學習上的落差,卻沒有解決。

    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參考國外經驗來完善準備,包含網路建置、強化頻寬、充實載具及設備、軟體與數位平台的支援,特別是教師的數位能力以及教育的整體思維等各面向;我尤其強調必須要保障各類弱勢學生的學習權益,不能讓數位落差成為他們的學習阻礙。

    但可惜的是,即使教育部都有努力,但,這次停課不停學開始後,實務現場的狀況看出還是準備的不夠好:教學使用的軟體、硬體及教學方式等各面向,規劃應變多半只能靠學生、教師、家長、行政人員自己,辛苦測試執行;不少學生學習也因此中斷,根據民間團體調查,全班皆能在家線上學習的國高中小學生僅佔50%(之前記者會訊息)。

    【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借鏡他國】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蒐集的各國資訊顯示,疫情下的停學以及遠距教學,會使得原本就存在的教育上的不平等,更加的擴大。

    也因此,這些國際組織建議政府增加教育資源,優先關注如何彌補學校停課或改為線上教學時,學習機會受到較大影響的弱勢學生。另一個重點建議則是,全面協助教師培養數位能力。教師的數位能力不是只是會技術操作電腦與軟體,還包括如何更為彈性地結合數位與實體教學,以及,有能力依學生個別差異而調整的教學方法。最後,各國教育政策都相當關注學生以及老師在疫情期間及之後的心理健康與情感支持。

    【重返學校後該做的事】

    📍彌補不平等與跟上計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政府以鼓勵課後輔導,以及鼓勵建立學生的同儕教練網的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核心課程跟上。OECD也認為建立學生彼此教導的關係,有助於同時幫助學生的學習與社交。

    法國政府去年就宣布增加教師額外150萬小時的財務支持,讓老師能在課後輔導落後的學生。荷蘭政府則額外拿出244百萬歐元幫助學校彌補covid-19帶來的影響,主要也是補助各校舉辦假期中與課後的補課活動。

    📍支持老師們發展數位能力、共學交流,以及安全的數位平台與教學軟體

    政府應拿出資源協助老師們學習如何專業地將數位工具與教學整合,並支持老師們建立共學網路,交流並發展創新的教學方式。

    此外,政府也有必要,開發或提供能夠保護個人資料安全的平台以及教學軟體,確定所有的學習者都能安全地使用。

    📍關注與提供學生心理與情緒支持

    疫情期間,許多學生在家庭中,以及缺乏社交活動,往往面臨更高的心理壓力或情緒沮喪,恢復上課後,非常多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心理諮商支持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韓國與希臘決定聘用更多的學校醫護人員以及心理諮商人員。

    【監督教育部 如何全面縮小數位落差 讓每一個老師與學生都被培育】

    去年審查前瞻三期預算時,我已提案要求教育部應加快培育 #教師數位教學能力 以及 #學生數位學習能力。

    近期,綜合以上第一線實況以及國外經驗,我在紓困4.0預算審查中,持續針對遠距教學及停課提出4個提案,包括教育部應先全面盤點居家線上學習實際執行現況(特別是針對資源不足之偏鄉、弱勢及特殊需求的學生)、針對遠距教學進度落後的學生提供 #補救教學、針對遠距學習常遇到加倍困境的 #特教生 須成立專門小組處理,以及停課期間學校仍應提供學生 #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 。

    目前教育部已執行:
    ❶ 公告放寬學習扶助要點結餘款的繳回條件,讓受疫情影響學習進度的學生可以獲得補救教學。
    ❷ 正在推動編纂 #各類特教生線上學習參考指引。
    ❸ 發佈「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期間各級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確保學生輔導支持不中斷,接住上萬學生。

    保障學生受教權,特別是弱勢學生,一直是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我會持續追蹤。最後,數位教學,並不會如同許多師長認為的,只要回到「正常」生活,就不用再面對。從國際組織的趨勢看到,數位學習勢必是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教育趨勢。我們如何幫助老師在能力與思維上準備好,也才能將其整合到教育中,真的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啊!

    **感謝花蓮縣與台北市大安區這些願意受訪的校長、老師與家長們的寶貴意見,讓我們對遠距教學的現況與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小學生情緒調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4 10:00:45
    有 1,487 人按讚

    上個月立法院審查紓困4.0的預算,我們團隊總共提出14個主決議,都獲得通過,跟大家報告重要成果。

    ✅ 促使教育部發佈 #疫情期間學校通訊輔導諮商參考原則,接住上萬學生

    疫情期間我辦公室接到陳情表示,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也停止原本面對面的心理諮商,受限法規也難以提供通訊諮商。

    學生們面對疫情未知、上課及升學狀況的變動、無法和同儕見面聚會等狀況,容易累積恐懼、擔憂、煩躁、焦慮等情緒;對於原本已在諮商或有諮商需求的學生來說,影響更為強烈。

    心理諮商不是能因三級警戒說停就停的事。

    因此我提出主決議要求教育部必須解決學校無法通訊諮商的問題,很感謝教育部終於公告了「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期間各級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在學生輔導法的架構下,學校應確保學生個人隱私,執行關懷與諮商輔導,確保高關懷學生輔導不中斷。

    ✅ 爭取到 #打工族紓困補貼

    紓困4.0各部會因應不同產業都提供紓困方案,但獨獨漏掉例如餐飲業計時外場人員、計時店員、計時廚房助手等常常是 part-time的勞工(勞保系統內,這類「部分工時員工」全台約有47萬人次)。

    因此我也提案勞動部必須補足這一塊打工族的缺漏。勞動部聽取建言,也很快規劃這塊當初紓困預算漏掉的打工族。

    我辦公室追蹤進度,到7/28前,已經有33.1萬人領到這一萬元的紓困補貼,佔可領取人數近7成。也提醒符合資格的民眾,若有需求,在8/31前都可以申請。

    ✅ 爭取到 #建教生紓困補貼

    紓困4.0對象有勞工、有大學生、有事業單位,但是對於雖然在事業單位實習、但身分不是勞工也不是大學生的建教生,又漏掉了。

    全台高中職學校就讀建教合作專班的建教生約有1.5萬名,他們在高中職學校三年期間內,可以在餐飲業、美容美髮業、製造業等店家或工廠實習,並於實習期間領取不低於基本工資之生活津貼。

    也因此建教合作專班,成為許多需要弱勢族群學生進修的選擇;疫情期間因實習的店家或工廠停業,影響建教生收入,造成生活上非常大的影響。

    我要求教育部必須儘快提出建教生的紓困方案,感謝教育部迅速於6/25就發佈了補助方式,一定條件下,建教生於5/18到7/31期間停止領取的生活津貼月數,每人每月發給1萬元。

    ✅ #兒少安置及庇護機構 工作人員優先施打疫苗

    先前的疫苗接種計畫,已將安養機構、養護機構、長期照顧服務機構、護理之家、榮民之家等機構之照顧者、居服員、社工及工作人員,明列為優先施打疫苗對象。

    但卻獨獨缺漏了兒少安置及庇護類型機構,這類家庭或團體式的集體生活環境,就是一個大型的家,疫情期間所有人都更常待在機構裡;若是有照顧人員染疫也很難補足人力缺口。

    這是不能停止的重要社會服務,有優先施打疫苗的重要性。因此我提案請衛福部應把兒少安置及庇護機構的替代性照顧者、行政職工等人員,納入優先接種疫苗的類別。

    提案通過後,前陣子追蹤衛福部,已把兒少安置機構及家暴被害人庇護所的工作人員、18歲以上的少年和庇護對象,都列在第五類施打疫苗!

    #遠距教學是未竟之事

    我從去年初剛有疫情時,就非常關心疫情不能上學的話,遠距教學就變得非常重要。

    因此在多次質詢、公務預算審查、前瞻預算審查時,針對網路建置、硬體設備、軟體支援、教師遠距能力、偏鄉學生需求等各種面向,都對教育部提出看法和要求。

    同時,也要求國發會、NCC、科技部的資源,應該從 #數位轉型 的角度一起投入。因為不管是不是疫情影響,#遠距教學 都是台灣不可逃避的新趨勢。

    很可惜,雖然緊盯,進度仍然趕不上疫情變化。據教育部調查,截至5月止,弱勢家庭學生載具仍有缺乏、4G網卡及網路分享器也缺。

    後來三級警戒期間,實際無法跟上線上學習的學生也非常多,根據民間團體調查,全班皆能居家線上學習的國高中小學生僅佔50%。

    我這次紓困4.0預算的主決議,也再次提出3個跟遠距教學有關的提案,這個議題非常重大且長遠,我會持續追蹤處理。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小學生情緒調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8 22:32:41
    有 29 人按讚

    《親子天下》兒少心理安全感調查:近五成孩子自信心低落,把網友當知己
    #補充父母加油站內容
    #人臉辨識情緒判讀
    #現代孩子急需情緒教育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9年國中小學生向輔導室求助的問題裡,「情緒困擾」位居第一,且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15至19歲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從2014年開始連續五年攀升,2019年的青少年死亡率較2014年成長1.7倍,創24年新高,每10萬人口死亡人數高達6.2人。

    親子天下總編輯陳雅慧表示,親子天下自創刊以來每年都有報導兒少情緒議題,近幾年隨著劇烈的社會變動,深刻感受到情緒教育已從「Nice to have」到「Must to have」,但孩子的情緒自癒力需要大人來協助,尤其在社群時代大家都拿著手機、在一起卻更孤單的狀況,如何建立愛與連結將會是情緒教育上重要的挑戰。

    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表示,現代青少年可能是人際關係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孤單的時代。孩子在網路上可能有千萬個臉友,但卻學不到真實的人際互動、臉部表情,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更需要在父母陪伴下一起學習如何建立實體的人際互動。曾清芸希望,父母能夠成為孩子的典範,願意放下手機、多多陪伴孩子聊天,或是嘗試其他實體活動,藉由這樣的方式給予孩子支持。

    #致一同關心孩子教育的您
    歡迎轉發
    詳情請見

  • 小學生情緒調查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5-07-10 11:30:01

    上集提及,香港八成以上小學生睡眠不足,而亞太區兒科睡眠協會的調查更發現,香港0至3歲的嬰幼兒是全世界最晚入睡:平均的入睡時間為晚上10時17分,比亞洲其他國家遲51分鐘,比起歐洲國家,就遲1.5小時。遲入睡有何壞處?

    參考資料
    「香港寶寶 夜貓上身」,《明報》,2008年4月1 日。

    Carrillo-Vico A, et al., ‘A review of the multiple actions of melatonin on the immune system’, Endocrine, July 2005:189-200.

    Joseph S. Takahashi, et al., ‘ The genetics of mammalian circadian order and disorder: implications for physiology and disease’,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October 2008:764-775.
    Cari Gillen-O’Neel, et al.,’To study or to sleep? The academic costs of extra studying at the expense od sleep, Child Development, 2012.

    Yvonne Kelly, Amanda Sacker, et al., ‘Time for bed: associations with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7-year-old children: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 8 July 2013.

  • 小學生情緒調查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07-03 11:30:00

    相信每位父母也會同意,小朋友需要充足的睡眠。根據美國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的建議,6至13歲學齡期的小孩,每天應該要有9 至11 小時睡眠時間,但有研究發現,八成以上香港小學生的睡眠時間都「不達標」。有人以為,少睡一兩個小時,問題應該不大,但事實是否如此?

    參考資料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初小學生與家長日常時間運用調查」(2014)。

    How Much Sleep Do We Really Need? -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n.d.).

    Paavonen EJ, Porkka-Heiskanen T, and Lahikainen AR. 2009. Sleep quality, duration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among 5-6-year-old children.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9 Dec;18(12):747-54.

    Wahlstrom, Kyla L., Mark L. Davison, Jiyoung Choi, and Jesse N. Ross, “Minneapolis Public Schools Start Time Study Executive Summary”,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2001).

    Walker, Matthew P., and Robert Stickgold, “Sleep-Dependent Learning and Memory Consoli-dation”, Neuron, vol. 44, no. 1, pp. 121–133 (2004).

    Bronson, Po & Merryman, Ashley, Nuture Shock, Hachette Book Group (2009), New York, p. 27-4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