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小婦人第二部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小婦人第二部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jerry1119 ()看板book標題[心得] 小婦人(商周譯本)|讀後感&電影預告初印象時間...
小婦人第二部 在 A-hua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8:47:20
08/10-#晚餐 #蜜汁烤雞柳條 我今天用烤箱做了很多東西烤香菇丶烤雞柳條丶烤蛋糕,但是你知道健忘🙄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我第一輪的蛋糕🧁烤的很澎的著色的很漂釀(藍色杯杯)但最後上色時調了200度上火讓表面上色,結果第二輪蛋糕放進去時火侯沒調回來,還開心著這次怎麼上色這麼快啊!結果才發現竟然...
網誌好讀版
https://jhe116.blogspot.com/2019/11/blog-post.html
(本文為個人觀點,可能涉及內容請自行斟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D26z-AbQJw
2020年1月23日將在台灣上映的電影《她們Little Women》給了我一個好理由去撿回經典
名著《小婦人Little Women》再讀一次,因此這篇文章除了寫《小婦人》的讀後感,也是
我再看電影前作的一些功課的簡單彙整。
《小婦人》由美國作家路易莎.梅.艾考特 ( Louisa May Alcott)於1868年出版,甫出
版便大受好評,出版社於是打鐵趁熱地向路易莎邀稿,於隔年推出了續集《好妻子Good
Wives》。兩部作品再1880年以《小婦人》為書名合併出版,分為一、二部。路易莎在
1871年和1886年又分別創作了第三、四集。
回到「因電影而讀」的出發點,這時的問題便是:電影涵蓋了多少小說的內容?
從預告可以看出,《好妻子》中大姐Meg(Emma Watson飾)的婚禮、二姐Jo(Saoirse Ronan
飾)、小妹Amy(Florence Pugh)分別和鄰家男孩Teddy(Timothee Chalamet飾)的對手戲,
顯然在《她們》中佔了一定的劇情比例。綜觀市面上因為沒有版權而百花齊放的《小婦人
》譯本,這本商周出版的版本可能是和我同樣為了電影而讀的唯一選擇了。不過仍得說這
本的翻譯實在差強人意,語句流暢度雖然沒問題,但一本19世紀中期的小說一本充斥著「
好笑到不行」、「很爽」之類的文字又是另一回事了。
無論學界還是作者自己的觀點,一般來說《小婦人》都被視為作者路易莎的自傳或準自傳
小說,二姐Jo即是路易莎的化身:非傳統的、男孩子氣的女性,路易莎一生未嫁,也不認
為女性有結婚的必要。預告最一開始"Make it short and spicy. If the main
character is a girl, make sure she's married by the end."的要求並不是小說情節
,而是路易莎真實面臨過、《小婦人》出版社當初提出的真實條件。
現實中,《小婦人》在出版前歷經刪改,大姐Meg在《小婦人》結尾的訂婚也是後來加的
。至於將小說和現實疊合在一起的《她們》會怎麼處理,則是由觀眾來期待了。
出版社當初向路易莎邀稿時是希望她寫一本"girl's book",也因此《小婦人》雖然在體
裁上屬於小說,讀起來卻更像是品格教育的讀本。《小婦人》是以章為單位的單元劇來推
動劇情,這樣的形式可說是為了每一章必要的道德寓意而設計的。
路易莎對於人格塑造的掌控顯然勝過她對自己女性的身份,於是以路易莎一家為範本的馬
區(March)一家便誕生了。馬區家四姐妹剛好座落在保守到突破的光譜的四個不同位置。
從最為害羞的Beth、端莊賢淑的Meg,到野心勃勃的Meg和不讓鬚眉的Jo,路易莎擁抱各種
不同的女性樣貌。路易莎不特別美化現實,但也不刻意抨擊一般人難免有的虛榮、膚淺的
價值觀,以犯錯→學習→改進的步驟來推動角色的成長,更展現路易莎在當時相對突破的
人生觀。Amy在預告中的"I want to be great or nothing"是取自《好妻子》的對白,在
現在看來也不顯過時。
遺憾的是,路易莎在處理愛情線上則顯得粗糙和稚拙。撇除為了配合出版社而倉促加入的
Meg感情線,Teddy遭Jo拒絕後最終和Amy在一起的轉折相當不明就裡,尤其Amy和Teddy的
角色成長是我認為全作中最完整的。Jo和半路殺出的Bhaer教授也是一個讓人困惑的組合
,尤其Jo的滿懷大志在《好妻子》後半和Meg家一樣幾乎不見蹤影,僅在書最後蜻蜓點水
了一下,實在很難想像這是路易莎本人的寫照。反倒是Jo和Teddy的感情處理是我認為最
合理的。Beth雖然得以倖免於感情線,更和Lawrence先生有一段可愛的忘年之交,但卻十
分可惜的在《好妻子》中逝世,實在可惜。
《好妻子》相較於《小婦人》側重感情線的描寫。路易莎一生未嫁,Jo作為她的化身,也
許她是想以Jo來成全自己為層體驗過的情感生活,但是稍作研究後,實在很難想像路易莎
這樣的人費心去經營馬區姐妹的感情狀況,難免讓人懷疑是對出版社的妥協。
從資訊有限的預告中,感覺《她們》似乎有想要扭轉這樣的處理,而我也樂見其成,雖然
很難想像調皮活潑的Teddy由憂鬱小生Timothee Chalamet來演、典雅的Saoirse Ronan負
責男孩子氣的Jo,以及其他和角色搭不起來的演員形象,但畢竟電影還沒出,我也不好妄
下定論了。
https://i.imgur.com/9EEoGcK.jpg
(圖片來自Sony Pictures索尼影業臉書粉絲專頁)
當初公布電影譯名時,採用「她們」而非一般通行的「小婦人」實在讓人困惑。然而我在
電影預告下一個留言的說法是讓人挺信服的:
「..."婦"這個詞通常指的是"已婚的女子",而在東方文化價值上通常是以夫(男子)為主
,婦(女子)則淪為客體、次等的地位,因此婦這個詞本身就已經被套上框架。
而從預告片上看來,這部片明顯想要強調女性主義的價值,討論父權社會對於女性在婚姻
和家庭中的角色、約束甚至不公。
因此,片商或翻譯可能才取作"她們",避免"婦"的價值意識滲入。這些主角並不是小婦人
,她們就只是"她們"自己而已。」
「婦人」所帶來的傳統意象感覺難以涵蓋無論是《她們》抑或是路易莎所想傳達的,《她
們》作為一名也更貼合原書名所採用的"women"的開闊性,期待明年元月大螢幕將如何在
小說和改編之間取得平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115.6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4068073.A.C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