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對家庭的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對家庭的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對家庭的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對家庭的定義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認真聽】一個人也很好 | 日劇《#獨活女子的推薦》 | 少子化、低生育、不結婚 | 超單身時代的來臨 // 李長潔 🙆 . 美國中情局(CIA)公布全球2021年總和生育率預測數據,台灣將成為倒數第一名,果真又引發男女、老少各種大戰。其實我覺得,少子化難以逆轉,真的不需想甚麼「媒人養成班」來催生,...

 同時也有1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上一集節目中聊了許多與人連結的方法,也示範了與幼兒的情緒覺察練習。但也有許多聽友回饋,家有青少年,不動氣的溝通真的好難! 品皓生動比喻:親子關係就像買賣股票,「有漲有跌」。青少年階段則猶...

對家庭的定義 在 Nick 張閣良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21:48:26

(03/14) 因為家長是補習班的服務對象(客人),所以秘書、老師們都無法責怪孩子。如果指責孩子的行為和想法大錯特錯,家長就會覺得自己被冒犯。這樣的行為不但破壞家長對老師的印象,家長也會認為老師不尊重學生,而間接的不尊重家長。我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完全不尊敬老師。很多身邊的台灣朋友告訴我,因為現在的家長...

  • 對家庭的定義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1 19:05:23
    有 63 人按讚

    【認真聽】一個人也很好 | 日劇《#獨活女子的推薦》 | 少子化、低生育、不結婚 | 超單身時代的來臨 // 李長潔 🙆
    .
    美國中情局(CIA)公布全球2021年總和生育率預測數據,台灣將成為倒數第一名,果真又引發男女、老少各種大戰。其實我覺得,少子化難以逆轉,真的不需想甚麼「媒人養成班」來催生,老老實實地面對這個時代的改變。但不要拿少子化的議題,來形成對單身的壓力、對女性的不善、對青年的不滿、對外配的歧視。議題打開了,就來面對。但今天沒有要聊這麼專業,我想談談一部與單身生活方式有關的日劇小品,《獨活女子的推薦》(ソロ活女子のススメ)。
    .
    《獨活女子的推薦》該劇改編自朝井麻由美的同名隨筆作品,喜歡該作品的朋友,可以去追蹤一下作者 Twitter。這部品以「享受單身生活」為主題,探索「#獨活」(ソロ活)的當代意義,這些微小日常、有點介意、但又蠻歡樂的獨活實踐。作品中點滴地將「獨活」定義為「積極地享受個人時間的活動」,或許在不婚不育的趨勢中,也是一種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
    .
    當然我們還是鼓勵大家構成多種社會連結,這個作品與生活方式的經驗,可以帶給我們一些重新思考單身生活的機會。想想單身在社會關係中的意義是甚麼?而自由的選擇又是甚麼?我們為甚麼越來越傾向選擇自己生活?日本單身研究者荒川和久的《#超單身社會》裡預測,2040年日本社會將邁入「#獨身世代」,屆時單身人口數可能會到達近40%。同樣的趨勢傾向也可能發生在台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孤獨的操作型定義
    ▶ 甚麼是獨活(ソロ活)
    ▶ 日劇小品《獨活女子的推薦》
    ▶ 一個人的法則
    ▶ 獨活的小調查
    ▶ 超單身時代的來臨
    ▶ 重新定義家庭,產生新的社會紐帶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rcieae6szc0842irtm73vl?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LX0icMMRD1sgn-AWUg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FmpZVf818cSYrJw12BYxO?si=ib05-LlXS7OEEb74CHjyEg&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4-%E4%B8%80%E5%80%8B%E4%BA%BA%E4%B9%9F%E5%BE%88%E5%A5%BD-%E6%97%A5%E5%8A%87-%E7%8D%A8%E6%B4%BB%E5%A5%B3%E5%AD%90%E7%9A%84%E6%8E%A8%E8%96%A6-%E5%B0%91%E5%AD%90%E5%8C%96-%E4%BD%8E%E7%94%9F%E8%82%B2-%E4%B8%8D%E7%B5%90%E5%A9%9A-%E8%B6%85%E5%96%AE%E8%BA%AB%E6%99%82%E4%BB%A3%E7%9A%84%E4%BE%86%E8%87%A8-%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18030824
    .
    📱#FB 完整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743856235801994/
    .
    ////// 完整論述 //////
    .
    之前好幾組社會學課程的學生想要探索「覺得寂寞覺得冷」的單身問題,他們用試圖用資料、訪問、問卷去翻轉,將單身「問題」轉為單身「生活」。一方面這些報告指出單身的人如何被形成一個文化階級,裡頭有著歧視、偏見,也有想望、羨慕;另一方面,積極地指出單身生活如何在未來的社會中,成為一種合理也合法的選擇。今天就來談談,這種單身生活。
    .
    ▓ #甚麼是獨活
    .
    蠻喜歡江口德子,她第一次擔任主角,飾演《獨活女子的推薦》中的五月女惠。該劇是近年大力推動「獨活」(ソロ活,solo活)的東京電視台之新作。先前的知名作品還有《孤獨的美食家》、《和歌子酒》、《一人露營吃完就睡》等等,都是以一個人享樂為題材。這次就是作家朝井麻由美的同名作品為原案,帶出女性獨活的體驗。
    .
    呼應著山田昌弘的「#家族個人化」、「#逐底社會」,荒川和久的「#超單身國家、「#結婚消滅」等社會現象。獨活,也就是solo地生活,成為一種伴隨而來的生活處境,也是選擇。在前述的結構性、歷史性架構下,日本人開始出現這種強調「一個人」生活的文化運動。一開始是以女性為主要群眾,相對於團塊世代後被養出的一代「賴家男性」,政經地位與教育程度逐漸升高的女性,開始真正握有交往的選擇權。平成時代的經濟條件、勞動生活、愛情想像的各種交錯下,女生們決定好好過自己的生活。(這也是很多政策目標是女性的原因,因為女性在統計上有顯著的變遷)
    .
    ▓ #一個人的法則
    .
    《獨活女子的推薦》的每一集,都有對獨活方式,進行一場透徹的規劃與體驗,模擬出你應該怎麼做的推薦。從目前的集數來看,像是「一個人吃燒肉與利木津豪華轎車tour」,就可以點貴一點的肉品,可以不用囫圇吞棗,或是穿著高級禮服搭上禮車,好好幫自己過一個奢華的生日派對;第二集則是「一個人去宇都宮動物園與品川水族館」,你可以好好只看自己想看的動物,全部的動物都看,那是小孩做的事;第三集是「一個人去有樂町天文館與去Bali ann高級愛情旅館」,當然一定要購買單人沙發區看到睡著,而高級愛情旅館也很適合一個人去好好享受,實惠的奢侈一下。
    .
    根據一個2019年的日本獨活民意調查(ネットエイジア株式会社,2019),訪問1000位20-69歲的男女,想了解他們對「自己一個人生活」有甚麼看法。可以看到,87%的人喜歡獨處,也想確保生活中有一段獨處的時間。其中又以30歲的女性與40歲的男性為多。他們認為,獨活的好處是可以重視自己的想法和步調,不必為與他人的關係操心。
    .
    調查發現,有獨活經驗的人,感受到「視野變更寬闊」、「生活更加充實」、「增加了知識與經驗」等效果。而他們則欣賞五木宏、有吉弘行、天海祐希、久本雅美等同樣也是獨活的名人。喜歡《星際大戰》、《天氣之子》、《名偵探柯南》、《你的名字》等作品。(調查這個要幹嘛XD)。也更樂於投資自己在學習各種事物上。
    .
    甚至還有推廣獨活的網站「ソロ活:お一人様向けおでかけ」:https://www.enjoytokyo.jp/solo/trend/。提供各種可以好好獨活的消費訊息,整理出獨活男女的市場模樣。
    .
    ▓ #為何女性不結婚
    .
    中央研究院學者楊文山在2008年針對青年不婚做了調查,不婚女性的人口的確逐步上升,這還是十幾年前喔,而且細探原因,女性在婚姻中的幸福感不斷地降低,而男性卻上升了。人間田野觀察家在〈為什麼都市女生不結婚?激烈競標黃金單身漢,贏家卻不一定是聰明美麗的女人〉中,討論了女性不結婚的原因,簡單來說,台灣年輕女性在面對傳統婚姻價值觀、與男性的文化資本與關係對待時,就退卻了。傾向更謹慎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而不是去成就男方、婆家的家庭倫理。
    .
    ▓ #那那那少子化怎麼解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鄭雁馨(2019),也曾指出低生育率與全球化社會面臨的青年經濟困境有關,在東亞地區也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傳統儒家在「#三從四德」與「#傳宗接代」框架下的婚姻家庭價值,已因女性教育提升與經濟獨立而受到嚴重的挑戰。整體社會若在思維與行為的因應上缺乏彈性,將難以適應年輕一代男女的人生規劃與發展。她建議可以借鏡法國的生育政策,同性婚姻合法、同居普遍且有法令保障、非婚生育數佔總出生數近六成,讓更多相互扶持可能性出現在親密關係中。
    .
    山田昌弘在《#失控的逐底社會》(2017)中,提出兩個解決社會崩潰之道:橫軸聯繫:同居、合租,和陌生人當鄰居,預防老後孤獨;縱軸放鬆:放鬆未婚生子、單身生子的道德限制,讓各種生育成為可能,甚至,打造沒有血緣也可以建立親子關係的社會,例如收養。整個社會都要放寬對「家庭」的定義;這樣的做法,是透過重新定義「一家人」,來回應當傳統家庭的形式已無法支撐的社會未來。

    |

    📒 #參考文獻
    .
    1. 楊文山(2008)。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台灣社會未來的婚姻趨勢研究。生命教育研究期刊。

    2. 山田昌弘(2017). 底辺への競争 格差放置社会ニッポンの末路. 朝日新聞出版.

    3. 荒川和久. (2017). 超ソロ社会:「独身大国・日本」 の衝撃. PHP 研究所.

    4. 人間田野觀察家(2019)。為什麼都市女生不結婚?

    5. 鄭雁馨、許宸豪(2019)。台灣超低生育率的迷思與現實。

    |

    #未來的親密關係
    #獨活最高
    #有伴也好
    #家族的個人化
    #人工受孕
    #非婚生子

  • 對家庭的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07 07:15:00
    有 886 人按讚

    即使日子不如意,但是可以過得愉悅一點。大家可以試試看以下幾個步驟:

    a承認自己只是個平凡人。
    b接受自己是一個自然會有負面情緒的人。
    c肯定自己的動機是好的。
    d學習處理情緒來經營珍貴的關係。

    取自《別當除草機父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的直播有贈書活動,還沒參與的朋友,歡迎點開連結參與。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393995825314594/

    作者是我大學時代就認識的老師,雖然她不認識我。當年捧著作者翻譯的書,展開了我在心理治療上的啟蒙。

    今天會忙一整天,晚上就不直播了。但明天晚上有贈書直播,非常歡迎大家參與。

    祝願您,能學習自我肯定,那是內在能量的重要來源!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 ... ... ... ... ... ... ... ... ... ... ... ... ...

    健康家庭不是沒有情緒壓力,而是能智慧地處理

    【文/ 武自珍】

    美國家庭服務協會(Family Service of America)對家庭的定義是:「家庭提供它的成員間情緒、身體及經濟的互相扶持。理想上,這種家庭的特質是它的成員間有著親密、深度、連續及許諾的關係」。

    家庭不僅是人與人的組合,同時是提供情緒支持與安全感的場所。健康的家庭有至少六個特質:默契與許諾、讚美、相聚、良好的溝通模式、精神上的福祉,以及應付危機與壓力的能力。

    健康的家庭並不是沒有壓力或問題,但是他們能面對困難、在危機中學習處理,並與家人一齊成長。因此健康的家庭被稱為「壓力管理有效家庭」。

    ■ 不盡如人意的生活

    人際互動過程中,彼此的差異是難免的。如能適當處理,往往能促成家庭成員或家庭系統的良性轉變,而帶來正面的後果,甚至還可能增加家庭成員的凝聚力及關係的成長。但是如果不去面對或處理不當,則可能帶給家庭人際關係冷漠、失望,甚至引起家中成員的彼此傷害。

    通常我們會因為反覆陷入情緒當中而挫折,好像沒有辦法由情緒控制中走出來。因為遇到的事情就是非常不如人意,別人的行為也都令人很不開心。那怎麼能夠由這些自然產生的情緒反應中走出來呢?的確是一個問題。

    情緒令人挫折的原因,是把自己情緒之所以產生完全歸因於事實,或是某人的行為反應所造成的。除非環境改變或這個人的行為改正過來,否則無法脫離因為失望挫折所帶來的情緒反應。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指出,情緒發生的因素除了事實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我們因為事實所引發出來的一堆「想法」。

    舉一個例子,一位母親接到老師通知說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打了同學。聽到這件事情,這位母親同時開始了情緒與想法的反應。一旦有了思考的活動,想法就不停地發展延伸,情緒也隨之起起伏伏地產生了。

    剛開始可能是很生氣,因為想到「孩子怎麼可以這樣!」想不出解決方法的時候,挫折感使得心情低落。時間久了,問題一直沒能解決。爸爸媽媽就開始想原因了,「為什麼解決不了?我孩子是不是有暴力傾向?」一想到這個可能性,就慌了。接著開始假設事實真相,「如果真的是有暴力習慣,以後還得了?」在這個想法出現後,有點擔心馬上轉變成焦慮了!這件事情因果關係最後與自己的價值連起來了,「我這個媽媽是怎麼當的?我真的太失敗了!」自責之後,心情開始沮喪。

    所以,一件事情發生後會隨著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想法,例如:假設發生的原因、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或他人應該負的責任等等,產生一連串的情緒。這些不同的情緒層層疊加,就使我們的心情擺盪。

    最後想法、情緒糾結成一團,慢慢地使我們失去耐心。這些想不清楚的想法逐漸使我們失去愛人的條件,如傾聽、瞭解真相、接納人的限制、饒恕不小心的錯誤、等待改變的耐心等等。慢慢地,我們開始把這種解決不了情緒低落起伏的生活解釋為是「多麼不如意的生活」。

    既然不能避免不如意的生活,使我們產生不舒服情緒的人和事物一時也無法消失,還是要等紅綠燈,吃飯仍要排隊。我們可以轉轉念頭,即使日子不如意,但是可以過得愉悅一點。大家可以試試看以下幾個步驟:

    a承認自己只是個平凡人。
    b接受自己是一個自然會有負面情緒的人。
    c肯定自己的動機是好的。
    d學習處理情緒來經營珍貴的關係。

    #第一步 承認自己只是個平凡人

    我們真的只是平凡人,體力也就只有這麼多。累慘了的時候,多麼想休息一下,這時候最好周圍的人都能跟我配合。我們非常希望能夠有修養地處理好每件大小事,也都能處理得很好、很完善,讓每個人都滿意,最主要的是自己也滿意。如果能夠這樣,就太好了!

    但事實上,人生好像沒有這麼順利。往往在要應付老闆催促趕快完成工作的時候,就接到學校的電話告訴你孩子出了狀況要馬上處理。當下,許多負面情緒自然湧出就很難避免。

    現代父母努力要做標準完美的父母,表現不夠完美的時候就容易陷入自我責備的懷疑當中。請承認自己只是平凡人,不能夠解決所有的事情。當我們愛一個人,對他有期待而出現失望、難過、生氣等負面情緒的時候,記得看著鏡子,告訴自己:我不是一個沒有愛心的人,我只是一個平凡還需要學習的父母。

    #第二步 接受自己是一個自然有負面情緒的人

    一般來說,人蠻討厭負面情緒的,因為使我們不愉快。只是負面情緒,真的沒有任何功能嗎?換一個角度來看,負面情緒所帶來的壓力,讓我們不得不去重視一些自己常常拖延不去面對的事實。生氣的時候,是一個整理自己想法的時機。想想,我不能接受別人什麼樣的行為?不能接受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如此堅持?我一定要這樣要求嗎?對我的幸福有幫助嗎?還是使自己一直處在挫折中?這是一個機會去發現,我最在乎的是什麼?我擔心失去的是什麼?有什麼自己一定堅持要的?不管它多麼難達到,又使自己痛苦的。

    平常不喜歡負面情緒,因為會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其實負面情緒並不一定證明我們不夠好,只是發現我是有需要、我在乎、我有愛的一般人。可以試著接受有負面情緒的自己,我們是OK的。

    #第三步 肯定自己的動機是好的

    想想生氣的時候是因為想要處罰對方嗎?還是只是因為焦急呢?其實會有情緒,多半是因為你有蠻好的動機。

    我們希望孩子聽話、能夠自動去寫功課、能夠吃得頭壯壯、能夠兄弟姐妹彼此相愛。因為有這些好的動機及期待,當孩子的表現不如我們期待的時候,做父母容易因為失望而自然產生負面情緒。

    所以,不要因為自己有情緒就假定自己是失敗的父母。要肯定自己的動機是正面的,期待也是好意,我們只是一群心急、疼小孩、對孩子有期待的父母。

    #第四步 學習處理情緒,經營珍貴的親子關係

    所以,動機是好的,現代用心的父母所需要的,是學習有效處理自己的情緒,享受情緒帶來的感動活力,但是又能由負面情緒激動漩渦中走出來!

    .

    以上文字取自
    別當除草機父母:用REBT理情行為治療的ABCDE走出焦慮,教出未來世界最能生存的孩子
    ▍博客來:https://bit.ly/2Gzi9nx
    ▍誠品:https://bit.ly/3lmjvB4
    ▍金石堂:https://bit.ly/3lqdKSX
    ▍城邦讀書花園:https://bit.ly/3nrfX2c

    商周出版

    武自珍

    @武自珍—珍心在你我、理情看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rebtjane38/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對家庭的定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05 21:00:12
    有 341 人按讚

    交換 ◎簡妤安
     
    家是戴在頭上的冠冕
    房間是冠冕下
    一方書桌,一段罩頂的的日子
    你曾經練習,屈從筆順
    分配部首在框格內的位置
    語詞都有它源遠流長的定義
    不要寫歪
     
    青春是埋藏了日月的約定
    秘密是結在心上的痂
    我們寫起交換日記
    交換憂慮與思想
    你對我說嫉妒,你想交換嬌嫩
    酒後告解,你大概是酷的
     
    愛應當是屬於心的
    惶恐也,忐忑也
    (婚姻卻不是兩個女生)
    你和他是人
    信仰也,價值也
    (但講理的時候要溫潤如玉
    邏輯畢竟是外來語)
     
    於是說過的往往
    不能兌現,誓言打了折
    像虹上趴了隻小小的蟲
    即使明白我也沒辦法換給你什麼
    謝謝你仍給我寫信
    我陪你面對人言
     
    --
     
    ◎作者介紹:
     
    簡妤安,台大哲學所畢業,曾任師大附中嚎好玩詩社、政大長廊詩社社長,並獲金車網路詩獎、阿里山森林文學獎等。作品多發表於PTT詩板,另有臉書專頁【紅氣球】:https://www.facebook.com/anniegedichte/。
     
    --
     
    ◎小編R Shu/poem4life賞析:
     
    這首詩是今年3月,作者簡妤安在台灣大學學生會性別工作坊的邀約下,所寫的作品。整首詩以用現代詩常見的「拆文解字」手法書寫而成,在拆解源遠流長、帶著千年主流意識的中文字過程中,呈現性別少數(跨性別者、同性戀、雙性戀等)面對這一套社會定義(以及在社會定義下造就的文字),所衍生的種種不適與痛苦。
     
    首段探討家,從「家」的帶有「宀」的字型、「房」帶有「方」的字型,說明傳統社會對家庭的定義,方正難改、不容變通,且如罩頂的冠冕,壓得性少數喘不過氣。多數人在這樣的教育底下成長,真實的情緒只能隱如伏流,硬壓進看不見的心底。
     
    第二段討論青春時期,詩中的敘述主角「我」得知了「你」令人痛苦的秘密:「你是酷的」,「酷」在此是「酷兒」(Queer)的簡稱,說明詩中的「你」,性取向或性別認同不見容於傳統社會。這段用「女」字旁的「嫉妒」、「嬌嫩」,說明「你」希望被以女性對待、希望以女性的身份生存。
     
    第三段闡釋「同性之愛」。「愛」與「忐忑」、「惶恐」同屬「心」(忄)部,對於這些不見容於社會的性少數而言,愛似乎難離忐忑、惶恐的心情。而「婚姻」雖然都是女部,但傳統人士卻不能容許兩個女性成婚。社會對性別的單一想像、對婚姻的粗糙定義,造就了「你」和「他」兩個人的信仰、價值被摧毀,也導致第四段,通往幸福生活的「誓言打折」、「說過的不能兌現」。
     
    多元性別的意象「彩虹」,在這樣的社會框架下,一如它的造字,趴了隻無法令人喜悅的「蟲虫」。而身為「你」的朋友,「我」可能無力撼動社會龐大的刻板框架,只能展現同理,透過兩人通「信」的過程,主角陪對方面對刻薄的「人言」。

    這首詩探討了「家人、親情或家庭定義帶來的壓迫」、「性少數者的情緒」、「同性之愛的苦痛」、還有社會氛氣導致的「人言可畏」。描寫內容包含社會現況、性少數的現況,以及旁人可以如何同理,在內容上非常完整。
     
    另外,詩中的拆字除了展現作者的巧思,也促使我們反思社會定義。現代人以「文字」書寫、紀錄「定義」,作者透過文字的拆解,體現傳統定義的荒謬及不合時宜。拆字的同時,作者似乎也拆開了主流定義,讓人看見,在這些方正、垂直、不容變通的框架背後,性少數群體的傷痕與苦痛。
      
    --
     
    美術設計:沛容/FB: River713/IG: yangron7
    圖片來源:沛容/FB: River713/IG: yangron7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簡妤安 #跨性別 #同性戀 #雙性戀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11/20191105.html

  • 對家庭的定義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9-22 21:00:09

    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上一集節目中聊了許多與人連結的方法,也示範了與幼兒的情緒覺察練習。但也有許多聽友回饋,家有青少年,不動氣的溝通真的好難!

    品皓生動比喻:親子關係就像買賣股票,「有漲有跌」。青少年階段則猶如「十年長空期」,父母要先「活下來」最重要。一起來聽聽鄧醫師如何讓叛逆小哥開口,品皓對於製造衝突的反向操作建議又是什麼呢?

    ●關係相談所給青少年父母的悄悄話
    「你的存在,就是對青少年最好的安撫。」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任務,是需要藉由超越父母來定義自我;他們其實是透過跨越父母,來證明自己的力量。」

    ●本集重點

    1. 每個人的心理階段和需求都不同,可別被性別和年齡的刻板印象框架限制了。創造連結的首要方法是仔細觀察和傾聽,理解他人的「話中有話」。

    2. 你家的青少年,是否會嘲笑你身高矮,奚落你體力差?孩子出言不遜的背後,其實是為了從「超越父母」來建立自我能夠獨立的心理需求。

    3. 想要降低溝通衝突,不妨先從反向搞清楚: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會讓人「忍不住就想跟你吵架」?為什麼「你+建議」這個句型,很容易惹怒他人?

    每天鬆一點!本週「家的心關係」練習,就從「我訊息」開始。

    少用「你」,多用「我」!
    從這週開始,把我們想要給孩子的批評建議指教,
    改用以下三個結構來表達,看看會有什麼神奇的效果!

    我+
    看到了什麼「狀況」,
    給了我什麼「感覺」,
    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的「原因」是什麼。

    舉例1:我聽到你這麼說,感到滿不舒服的,因為我感覺到不太受尊重。

    舉例2:我看到你房間這麼亂,覺得有點生氣,因為我感覺你好像不是很在意自己之前的承諾。

    歡迎到許願池告訴關係相談所所長你的困擾,
    也分享你的每週練習成果!

    歡迎訂閱收聽:https://podcastparentingcw.soci.vip/
    節目許願池,歡迎一起來許願:https://reurl.cc/GdK7ov

    # 為自己與家人,補給「愛與連結」的維他命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campaigns/heartseason

    #錯過「愛與連結的心理必修課」?錄影課程隨時能複習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products/2912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 對家庭的定義 在 The Hop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05 12:30:02

    觀看完整系列講道影片 📺

    《 瞞天佈局| The Road Back to You 》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wqaord3qR2npm5LfKpve3gD6wdLnf7T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比任何劇都更懸疑,
    感覺自己生錯家庭、生錯時代,
    無論多努力都無法達到別人的起跑線。

    然後長大了,找到屬於自己生存之道,
    開始很會扮演討人喜歡的角色。
    在一次次逃離自己與追逐成功中,
    這樣的你,真的快樂嗎?

    神給你有不一樣版本的故事,
    這一次就讓你顛覆你對自己的想像!


    ☆第一次收看Hope頻道/線上Hope主日嗎?
    歡迎你填寫表單,讓我們更多認識你:http://thehope.co/connectonline

    ☆如果你需要代禱,歡迎填寫表單,讓我們和你一起禱告:http://thehope.co/connectonline

    ☆如果你已經決定接受耶穌:http://thehope.co/connectonline

    ☆支持The Hope的事工,一起成為城市的盼望:
    http://thehope.co/give


    【The Hope】
    The Hope 是一個對神、對人、以及生命充滿熱忱的教會。我們的存在是為了要接觸人群, 帶領他們與耶穌有更深的關係。


    【與我們保持聯繫】
    ●The Hope Website: http://thehope.co/
    ●The Hop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nsideTheHope
    ●The Hop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hehope.co/

  • 對家庭的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24 12:23:49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