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5.09|專題研究基礎能力工作坊(一梯次兩天)】
這篇貼文除了要跟大家分享 @slekmed 的專題研究講座之外
也想跟大家講一些我自己做科展的心路歷程還有我自己覺得做專題蠻重要的事情
【跌跌撞撞的科展之路】
因為是數理資優班的關係,高一就一定要開始分組做科展
當時我沒有...
【5.08-5.09|專題研究基礎能力工作坊(一梯次兩天)】
這篇貼文除了要跟大家分享 @slekmed 的專題研究講座之外
也想跟大家講一些我自己做科展的心路歷程還有我自己覺得做專題蠻重要的事情
【跌跌撞撞的科展之路】
因為是數理資優班的關係,高一就一定要開始分組做科展
當時我沒有選到自己最喜歡的生物組
意外踏進了地球科學研究的領域
一開始我處於一個迷茫的狀態
也一心想著自己的研究一定要跟生物做連結
於是從一種叫做鈣板金藻的生物發想
因為他是溫室氣體影響暖化的眾多生物性指標之一
而其代謝物二甲基硫為一吸濕分子,容易在大氣中吸收水氣形成厚雲增加雲層反射率
成鹽類逸散到空氣中,也能變成雲層的凝結核
後來就開始了我讀雲物理學的日子
(因為老師說我要先了解大氣的環境)
【我曾經發誓不做天文】
因為對生物的執著
我一開始很排斥天文
讀雲物理學讀到崩潰之後
轉向海洋研究
直到某一天傍晚
看到新聞說當天凌晨有流星雨
我興奮地睡不著覺
凌晨一到,烯爸帶我和丙酮去外木山
卻因為雲層太厚甚麼也沒看到
但我卻發現原來自己對天文也不是那麼排斥
隔天便和現在的趴呢組隊一起研究行星科學
【研究辛․心路歷程】
我們雖然這周走到了北市賽的舞台
卻也碰到許多困難
之前有乙醚問我
怎麼閱讀論文或一些專欄文章
我必須承認
英文很糟的我
是查遍了英語字典才讀完一整疊可能有上百頁的論文的
再來是各種紙本報告
用字遣詞、怎麼樣寫才不會挖坑給自己跳、要呈現的內容是否一開始就有暗示及鋪陳
這都是一路上慢慢摸索出來的
接著就是校內科展的海報製作
第一次比賽的我們只能看著學姊們的海報開始學習排版
中間內容也被改了非常多次
排版也是、配色也是
最後就是口語表達和肢體語言
我從小就是比演講、致詞的代表
因此累積不少經驗
但是正式比賽還是失誤了
及時修正之下,才穩穩地交棒給隊友
另外一組的同學也誇讚我報告充滿魅力
其實從上面我自己的故事可以看出
科展是一條需要許多技能的道路
很多我摸索很久的經驗,現在有臺灣國際科展(TISF)國手講給你聽!
📌課程目標
1. 希望學生了解文獻引用相關之知識與觀念
2. 了解關於研究、實驗設計的邏輯。
3. 希望學生學習製作專題研究海報、簡報、紙本報告的方式。
4. 希望能引發學生自主學習之動機。
📌活動形式
兩天的實體講座,由具有豐富科學展覽經歷的學長姐來授課
📌課程講師(見後圖!)
📌活動資訊
|活動地點|愛蘇活教育訓練中心(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0號6F)
|活動時間|2021年5月8日(六)~2021年5月9日(日)
|參加對象|對科學展覽領域有興趣或正在從事科學展覽的高中生
|名額限制|100人
|活動時程|在限動!(打不下了)
📌報名資訊
|報名期間|
2021/04/17 20:00開始報名!
|報名網址|
SLEK的官網
|報名方法|
1填寫「報名表單」
2填寫完成後會再送出的確認頁面看到「繳費連結」
3點進連結,依照網站只是在時間限制內繳費
4等待「報名成功通知信」,報名成功!
|報名費|
|單人報名 3,600元/人
(⚠本次沒有團報優惠⚠)
|退費機制|
☞︎4/21 23:59以前申請退費者,將依程序全額退費
☞︎4/26 23:59以前申請退費者,將依程序退費50%
☞︎4/27 00:00 以後申請退費者,將不予以退費
⚠凡申請退費者須酌收100元手續費⚠︎︎
⚠報名即視同同意退費機制相關規定⚠︎︎
📌常見Q & A
☞︎我是否需要住宿?
本次講座時間橫跨兩天,建議需自行事先在附近找好住宿地點!
SLEK有提供代訂旅館的方案,男生限額25人、女生限額24人,欲代訂旅館者請從速報名~
☞︎請問代訂住宿是哪一間?
璞邸城市膠囊旅店 Bouti City Capsule Inn | 台北車站總店(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7號號1樓)
地點就位在講座地點愛蘇活斜對面,步行2分鐘即可到達
是不是很心動!報名要快!
☞︎旅館資訊與價格?
住宿價格一晚為560元/人,不額外收手續費,額滿為止!
☞︎飯店如何分配?會住幾人一間呢?
男生為一間4人房、一間9人房及一間12人房
女生為一間10人房及一間14人房
☞︎會含餐點&保險&參加證明嗎?
有的!本次活動飲食包含第一天的午餐、晚餐、點心,以及第二天的早餐、午餐
✉本次活動有保險及參加證明
☞︎有沒有路隊服務?
我們會在愛蘇活大樓樓下帶領學員上樓,詳細情況會在活動前一到兩週的寄的行前通知提到喔!
☞︎XX天要請假?可以嗎?
原則上不建議學員中途請假或缺席
若請假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學習狀況,請自行斟酌是否願意報名喔!
☞︎工作坊什麼時候結束?
表定約會在5/9的下午5:30左右結束喔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寄信到
☞︎[email protected]或私訊SLEK粉專喔☜︎
#專題 #研究 #口說 #報告 #文獻 #工作坊 #技能 #統計 #設計 #海報
專題工作分配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好,因為下週五 High媽。心理師會帶專題到我們家,來討論「爸爸是主要照顧者」的家庭裡會是什麼樣的情形。明天High媽那邊就會先預告我之前寫過的這篇文章,所以我也在這邊先把文章登出來,讓大家預習/複習一下。
以下正文開始:
.
.
.
【爸爸們,家事不是小事,值得我們多用點心思。】
#前情提要:傑克是蕃茄的主要照顧者,安是負責外出工作的次要照顧者,時間一久,身為男人的傑克居然越來越像「媽媽」;安則是越來越像「爸爸」。
—
某天晚上,把蕃茄送上床,家裡恢復讓人覺得幸福的寧靜。我端著零食開開心心鑽進角落的小房間,打開電腦找臉書爬文,順便找人聊天。聊得正起勁,傑克似乎也忙完了,從我身旁的門走進來。
「來喔,這牌的魷魚絲很好吃!」我一邊盯著螢幕發笑,一邊把盤子往傑克的方向推。
但是,身後沒有任何反應,異常安靜。我有點詫異地轉身,發現傑克面無表情地靠牆坐著。
「你清貓砂了嗎?」傑克問,語氣冷淡。
糟糕。
「啊,我⋯⋯恩,我只是想說先休息一下嘛,等一下清。」我回答,滿懷心虛。傑克看著我很久,也可能是我自己覺得非常久,然後,嘆了一口很長,很長的氣。
「如果你沒有要清,你就不要清我做就好。」
「沒有啦!我真的有想要清!!我,我只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忘記⋯⋯」
我拿起手機,想要讓自己表現得更有說服力,「噠噠噠噠」地輸入一串文字,然後亮出螢幕:「你看,我輸入記事本了!!這樣他每天晚上十點會顯示通知,我看到就會去清,你就不用提醒我了!!」我露出非常積極的笑臉,但是傑克只是很肅穆的點頭,嗚嗚,怎麼這麼可怕。我知道這是我第一百次忘記,可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嘛⋯⋯。
為了緩和氣氛,我陪著笑臉說:「我是會做家事的嘛,你可以留給我做的啊,我會去做。你不用那麼辛苦,像是剛剛那些碗,你放著,我休息一下晚點就會去洗了。把蕃茄送上床以後你就好好休息嘛⋯⋯」
「就是得要洗完我才覺得可以休息啊!」傑克粗聲粗氣地吼了一句。
嗚嗚嗚嗚,為什麼更生氣了,我說錯什麼了嘛(躲進牆角發抖)
—-
以上的場景,在蕃茄出生前三年,每隔一陣子就會以不同形式出現。讓我真心不明白的有兩點:第一個是,為什麼我真的記不得要清貓砂?第二個是,為什麼家事不能讓我先休息一下再做?
我思考了非常久之後,發現,這又跟「主要照顧者」和「次要照顧者」的生活重心有關。不管是雙薪或是單薪,一旦在不需要上班,回到家裡的時刻,主要照顧者就會開始「育兒」,次要照顧者就⋯⋯沒事幹。
欸不是我的錯啊!!!我有要幫忙啊,可是蕃茄就沒有要理我啊!幫他換尿布也說他要爸爸,陪他玩也說不要他要爸爸,跟他說爸爸在煮飯他寧可自己在角落,那⋯⋯我當然就,休息啊⋯⋯?
我逐漸意識到,因為我認為我分配到的家庭責任是「工作」,所以我一旦下班,我就自動轉換成「休息」模式,再加上一歲到三歲之間的蕃茄根本黏傑克黏得緊緊的,我很容易覺得只要待命幫忙就好。加上上了一整天班其實真的也很累了,心情一鬆懈整個人就遲鈍下來,腦袋也不自覺關起來了,家事這種「瑣碎的小事」就直接一起被刪除了。
但是我有在待命啊!!只要把事情分配給我,或是提醒我,我會找時間去做的!!(辯解模式啟動)
好,這時就可以來討論第二個我不明白的地方,為什麼不能讓我休息一下,高興舒服了以後再做家事,一定要期待我儘快做,或者是「自動自發」做?
我後來發現,其實是因為傳統上的分工是把「#育兒」跟「#持家」放在一起的,認為夫妻的角色就是一個賺錢,一個持家育兒。雖然時代已經改變,很多家庭都已經是雙薪,但是負責主要育兒工作的那個人,會不自覺地認為他也有持家的責任。
傑克是個男人,但是連他都會自動跳進這個框架裡,從小被灌輸是家事主力的女人們更是會覺得「如果家事沒做好,是我的問題」。就算她的觀念已經有點改變,認為男性也要一起分攤,當家事沒人做的時候,女性的心理壓力通常都會比較大。
當一個女性,或是一個主要照顧者,一邊忙著育兒,一邊還要處理家事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
爸爸們,想像一下你手頭上有主管交代下來的十件事情要去處理,結果看到手下的人在跟隔壁部門的人閒聊,問他在幹什麼,他說:「喔你還沒有跟我說今天要做哪些事啊。」
再想像一下,你已經把事情都做完準備要下班,就只差隔壁同事幫你瀏覽一下當季報告確認沒有問題,結果他一下跑去泡咖啡,一下整理桌子,就是沒有要看。你問他為什麼,他說:「沒關係啊你先回家,我等等有心情的時候就會看了,應該不會有問題的啦。」你會回家嗎?就算回家,你放心嗎?
這樣的連結,讓我了解到傑克那句「就是得要洗完我才覺得可以休息啊!」背後,壓迫他的其實是那份對家庭的責任感,而不是他在挑惕我,在找我麻煩。因此,我開始提醒自己積極配合,讓他可以早點跟我一起輕鬆。
其實在現代的社會,男女雙方都有工作經驗,男性對育兒的參與也比以往積極,應該是提供大家一個好機會,可以互相了解對方的難處。與其去探討「上班比育兒辛苦」,或是「育兒比上班辛苦」,如果可以體認到「對方很累,所以迫切需要我的幫忙」或是「對方很累,所以無法太積極主動」,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一定可以討論出一個比較舒服的平衡點吧。
經過數次積極的「溝通」之後,我跟傑克逐漸養成一個默契,就是在蕃茄睡前一起把所有該做的家事都做完。這樣晚上的時間就可以完全屬於我們,可以看電影,打電動,或是一起喝點小酒配生魚片,隨我們選擇。因為心裡想著這短短兩三小時純粹的休息放空時間,我開始主動在下班前留下一點精力,回家之後就還有餘力主動幫忙,情況就大幅改善了!!
「貓砂呢?」傑克斜眼看我。
對,對不起!!(立刻飛奔去鏟屎)
專題工作分配表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轉眼三級警戒已經兩個月,隨著確診數下降,疫苗大規模開始施打,空氣裡那股緊張的氣息似乎消散許多。回想起這段時間,從「同島一命」、「好心肝尋找Ben」到「抹黑AZ泥巴戰」,全台仿佛一起做了場半夢半醒的惡夢。
為了防疫的各種調整,影響到所有人。以我來說,備賽半年多的健力比賽無限期延期,堆積起來的肌力體能,無從釋放。孕力實體活動全數取消,孕婦運動的推廣只能被迫中斷。七月底要出版的第二本書也跟去年一樣因疫情取消簽書會,真的是每次出書都遇到疫情爆發?讓我從擔心憂慮、無奈、不甘心,甚至有一點點憤怒。但想到身邊許多健身業、餐飲業的朋友面臨失業、減薪,房租空轉,一線的醫護人員以及許多不幸染疫的人,自己的煩惱瞬間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有著不時人間煙火的殘忍。這種複雜矛盾的心情也是在過去不曾有過的。
而過去我總是可以明確自律的朝訂下的目標前進,但當目標被移除後,規律的生活瞬間斷線,馬拉松、健力比賽、舉辦講座.....難免有著無所適從的茫然感。再加上無法去健身房大量訓練後,運動量瞬間降至這五年多來的新低點。看著手上的繭慢慢被消失、被酒精的脫皮取代,想念槓鈴就好像想念前任情人。雖說我早已添購可調式啞鈴,壺鈴居家替代,但!這就不是槓鈴,感覺不同啊!
少了大重量的神經刺激,卻多了救護車鈴聲的精神壓力。作息被打亂後,好幾個晚上輾轉難眠,半夜驚醒煩惱的倒不是自己染疫,因為我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向來自我感覺良好,有著即使染疫也是輕症的莫名自信。我焦慮的是年長的姑姑萬一不幸染疫,我連最後一面都見不上。所幸,她是個只聽我話的模範長輩,減少出門、上網訂菜、輪到她,也不多問,就去打了疫苗,未曾讓我操心過。
而我也早和身處熱區醫院工作的先生討論好,萬一他的同事確診,或院內感染嚴重,他需要隔離,是誰留在家中、誰去住旅館。謹慎的他甚至早在去年疫情時就添購了家用血氧機,盤算著萬一醫療量能吃緊,我們又染疫,就要居家自我照顧,病情惡化再去就醫。萬幸的是,在嚴密的防護和疫苗注射下,他好幾次和病毒擦身,並沒有染疫。
再來也因為在疫情高峰時期各種癌症手術暫緩,很多時間他其實也是閒賦在家,因此取代了家事阿姨。從洗廁所到洗冰箱,包辦了所有家務事,開發許多精緻的料理,好比香料烤羊排、龍蝦義大利麵、壽司醋飯,美味精緻的程度讓我覺得他根本可以棄醫從廚了!
但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家事就是做了無感,不做卻又馬上會被發現的虧本工,要從中得到成就感真是難上加難。另外和相識十幾年的人朝夕相處難免互看兩相厭。從誰倒垃圾到疫苗怎麼分配都可以爭論不休。這時候就有點羨慕新婚熱戀人士,可以關在家裡盡情享受兩人世界。但我想維持婚姻的重點不是就是切記「自己也很難相處」嗎?寫到這又不禁佩服家有幼子的夫妻,你們真的辛苦了!
回過頭來想,這段時間雖然很多計劃被迫中斷,但山不轉路轉,我也努力突破舒適圈做了很多新的嘗試。webex 、zoom、streamyard,3C白痴的我現在會用所有線上軟體,可以獨立完成每一場直播。也勇敢地在疫情爆發一開始時,致電婦產科醫學會,要求他們發公文支持孕婦施打covid19疫苗。我的網友不分族群也紛紛傳來許多關於疫情變化的疑問,懷孕可打疫苗嗎?臨時換產檢醫院會怎樣嗎?隨著疫苗施打,各種假新聞篇剖報導也開始作亂令人生氣。
「瘟疫中就是要善盡每個人的本分」我心中的正義小鈴鐺不斷作響。也因此這段時間心情雖然不穩定,有時候不免負能量爆棚,我還是積極地撰寫文章持續破解迷思,想不到竟也累積了一系列的疫情專題。接下來適度解封,我會做好防護開始去小型工作室進行一對一訓練,喚醒睡著的肌力,感受槓鈴握在手裡的安全感。回到傳統市場買菜挑水果和熟悉的賣菜阿姨問聲早,聽她講一句「好久不見」!
但因為疫情尚不穩定,尤其孕婦又是相對高風險族群,標準一定要拉得更加嚴格,所以暫時不會有實體活動。因此我後續還是會舉辦各種線上的活動和講座,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新書的預購即將發表,請大家持續鎖定臉書囉!
專題工作分配表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幾天有篇論文終於被接受刊登了。每一篇論文能夠被接受刊登,當然都是開心的,這篇投稿的期刊,雖然不算差,但距離頂尖期刊,其實也還很遠。
然而收到接受信函的那一刻,我鬆了一口氣,這當中的曲折離奇,真的值得寫個故事來講。
會用「終於」兩個字,是因為這是一個搞了四年的研究案,從2017年底我剛到美國就開始...
在美國的研究工作中,我主要負責外傷資料庫的整理、檔案輸出、統計等等。基於在台灣已經累積多年的研究與論文寫作能力,我可以自己規劃實驗設計、自己輸出資料、獨立完成統計,然後獨立把論文寫出來。頂多是投稿前讓美國老板看一下,有沒有什麼需要增刪的,或是英文文法需要修正。
因此除了我做自己的研究專題之外,有許多醫師會來跟我合作,告訴我他們對資料庫的需求,然後請我輸出資料。
這篇論文的原始想法,是某一位住院醫師的專題,當時他和我討論研究想法,我幫他輸出資料。然後他還拿這份資料去加拿大的外傷醫學會報告。照理說當相關的資料處理告一段落,甚至還在學會發表過後,就應該把整篇論文寫出來投稿期刊,由於研究的結果很有趣,所以我對這個研究能登上高分期刊深具信心。
一般醫學研究的常規:研究的點子是誰的,後面的論文撰寫就由誰負責,第一作者也會是他,除非是機構(或實驗室)的領導人可以改變或分配;基於學術倫理和團隊和諧,正常人不會也不該插手別人的研究。所以當我輸出資料給這位醫師後,我就覺得沒自己的事了....(後面做太多,搞不好人家還怕你要「搶」他的東西~)
2017年過去...
2018年過去...
2019年過去...
2020年過去...
我都已經用美國的資料庫寫了12篇,他老兄那篇論文還不知道在哪裡。
有一次翻到檔案夾裡這份資料,覺得不寫太可惜,所以去信美國老板,詢問他目前的狀況。老板說那位住院醫師已經離職,所以目前是閒置狀態,當初資料是我輸出的,所以我可以拿去寫。
銜著老板的命令,我開始進行統計與資料的優化,用更為嚴謹的收案條件與統計方法,提高被期刊接受的機會。
投稿的過程也不順利,審稿人洋洋灑灑列出幾十項研究的缺失,建議我們需要修正才考慮刊登。困難的程度幾乎是要把整篇論文重寫一次,甚至連資料都得重新輸出重算,一度我都想要放棄了...
不過既然有被接受的機會,再怎麼困難都要試試看,於是我跟另一位統計專家,展開辛苦的修正之路,結果似乎出現曙光........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