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 Anna Wintour 最衰的一年,但她竟然升官了】
時尚產業有則大新聞,康泰納仕集團在本週二(15日)正式任命 Anna Wintour 成為康泰納仕全球首席內容官以及《 Vogue 》全球編輯總監。
簡言之,這位在時尚圈呼風喚雨的女強人又升官了。
康泰納仕首席執行長...
【今年是 Anna Wintour 最衰的一年,但她竟然升官了】
時尚產業有則大新聞,康泰納仕集團在本週二(15日)正式任命 Anna Wintour 成為康泰納仕全球首席內容官以及《 Vogue 》全球編輯總監。
簡言之,這位在時尚圈呼風喚雨的女強人又升官了。
康泰納仕首席執行長 Roger Lynch 直接在聲明中大力表揚:「 Anna Wintour 的升職,代表著集團的關鍵時刻,我深信她絕對有能力連結讀者與時尚的關係,同時並培養業界最傑出的新人,她是媒體業最厲害的高階主管。」
實際上, 2020 年對 Anna Wintour 來說並不好過,畢竟這份升職聲明尚未出爐之前,外界皆是傳聞她即將被集團拔除。
/
隨著「佛洛伊德之死」事件爆發,美國正處在抵制「種族歧視」的氛圍裡。
然而, Anna Wintour 今年卻陸續遭員工踢爆美國版《 Vogue 》辦公室中,有半數以上皆為白人員工,非裔職員非但毫無升職機會,甚至沒有受到合理對待,薪資與同期白人職員有差異。
Anna Wintour 頓時成為「白人菁英主義」代表,遭到鋪天蓋地謾罵。
事發後 Anna Wintour 發聲明道歉,稱自己「找不到方法提升辦公室的多樣性」,不過並沒有被普羅大眾接受,還被媒體當成標題訕笑一番。
就連之前待在 Anna Wintour 身邊的非裔編輯 André Leon Talley 接受電台採訪時也嘲弄:「 Anna Wintour 說她種族平等?是嗎?我不認為她會讓任何事情阻擾她的白人特權。」
/
同時, Anna Wintour 還被指責將「瘦即是美」捧成主流審美, 美國版《 Vogue 》選用的模特兒都是又高又瘦,就連 Anna Wintour 編輯助理們清一色是高瘦美女,讓媒體質疑她身為時尚圈龍頭,但對美麗的定義太狹隘。
這都不是雪上加霜的。
疫情越發嚴重,支撐著 Anna Wintour 權力的 Met Gala 創辦 72 年以來首次被迫停辦。
這場晚會自 1995 年 Anna Wintour 掌舵後,將 Met Gala 的藝術性與商業取得平衡,打造品牌價值和高額收入。
今年停辦, Anna Wintour 難免有折翼之感。
再來,康泰納仕打從 5 月 1 日起,收入超過 10 萬美元的員工薪水通通降低 20%,降薪策略將持續 5 個月,甚至還有人被裁員,與雜誌長期配合的外包攝影、兼職寫手接案量銳減,這件事曾經在 Twitter 上引起討論。
另外,眼見康泰納仕全球不同刊物的多位高階主管紛紛離職。
像是中國版編輯總監張宇、康泰納仕中國總裁 Sophia Liao、 《Vogue》西班牙版負責人 Eugenia de la Torriente 、《Vogue》德國版負責人 Christiane Arp,就連康泰納仕義大利公司首席執行官 Fedele Usai 宣布將於 1 月離職。
看著集團風雨飄搖, Anna Wintour 自然被懷疑是下一波離職的人,誰都沒想到執行長 Roger Lynch 不但力保她,還讓她升官。
/
Anna Wintour 在時尚出版界的貢獻,在於她擅於將高高在上的時尚走入民間,不介意跟流量明星與政治人物掛鈎。
歷年美國版《 Vogue 》封面會看到像是 Kim Kardashian 、美國前總統夫人 Michelle Obama 等人物,這些人乍看好像都覺得跟高山流水的時尚很不搭。
但這就是 Anna Wintour 的理念:
你不呈現讓老百姓感興趣的東西,不讓這些東西走入大眾,時尚就僅是一群文青自嗨罷了。
Anna Wintour 的「時尚大眾化」有時受到時尚圈詬病,更有網友笑她是想賺錢想瘋了。
但不可諱言地是,她為美國版《 Vogue》締造買氣跟話題性,讓越來越多時尚門外漢願意花時間去了解這些看似高山流水的設計,以及設計師們背後的風格和故事。
面對危機四「竄」的 2020 年, Anna Wintour 的升職象徵著她卻有過人之處,讓執行長不惜一切都願意保住她。
她未來要如何帶領全球《 Vogue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文刊載: #Adaymag
https://www.adaymag.com/2020/12/18/anna-wintour-career-advises.html
寫手接案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年是 Anna Wintour 最衰的一年,但她竟然升官了】
時尚產業有則大新聞,康泰納仕集團在本週二(15日)正式任命 Anna Wintour 成為康泰納仕全球首席內容官以及《 Vogue 》全球編輯總監。
簡言之,這位在時尚圈呼風喚雨的女強人又升官了。
康泰納仕首席執行長 Roger Lynch 直接在聲明中大力表揚:「 Anna Wintour 的升職,代表著集團的關鍵時刻,我深信她絕對有能力連結讀者與時尚的關係,同時並培養業界最傑出的新人,她是媒體業最厲害的高階主管。」
實際上, 2020 年對 Anna Wintour 來說並不好過,畢竟這份升職聲明尚未出爐之前,外界皆是傳聞她即將被集團拔除。
/
隨著「佛洛伊德之死」事件爆發,美國正處在抵制「種族歧視」的氛圍裡。
然而, Anna Wintour 今年卻陸續遭員工踢爆美國版《 Vogue 》辦公室中,有半數以上皆為白人員工,非裔職員非但毫無升職機會,甚至沒有受到合理對待,薪資與同期白人職員有差異。
Anna Wintour 頓時成為「白人菁英主義」代表,遭到鋪天蓋地謾罵。
事發後 Anna Wintour 發聲明道歉,稱自己「找不到方法提升辦公室的多樣性」,不過並沒有被普羅大眾接受,還被媒體當成標題訕笑一番。
就連之前待在 Anna Wintour 身邊的非裔編輯 André Leon Talley 接受電台採訪時也嘲弄:「 Anna Wintour 說她種族平等?是嗎?我不認為她會讓任何事情阻擾她的白人特權。」
/
同時, Anna Wintour 還被指責將「瘦即是美」捧成主流審美, 美國版《 Vogue 》選用的模特兒都是又高又瘦,就連 Anna Wintour 編輯助理們清一色是高瘦美女,讓媒體質疑她身為時尚圈龍頭,但對美麗的定義太狹隘。
這都不是雪上加霜的。
疫情越發嚴重,支撐著 Anna Wintour 權力的 Met Gala 創辦 72 年以來首次被迫停辦。
這場晚會自 1995 年 Anna Wintour 掌舵後,將 Met Gala 的藝術性與商業取得平衡,打造品牌價值和高額收入。
今年停辦, Anna Wintour 難免有折翼之感。
再來,康泰納仕打從 5 月 1 日起,收入超過 10 萬美元的員工薪水通通降低 20%,降薪策略將持續 5 個月,甚至還有人被裁員,與雜誌長期配合的外包攝影、兼職寫手接案量銳減,這件事曾經在 Twitter 上引起討論。
另外,眼見康泰納仕全球不同刊物的多位高階主管紛紛離職。
像是中國版編輯總監張宇、康泰納仕中國總裁 Sophia Liao、 《Vogue》西班牙版負責人 Eugenia de la Torriente 、《Vogue》德國版負責人 Christiane Arp,就連康泰納仕義大利公司首席執行官 Fedele Usai 宣布將於 1 月離職。
看著集團風雨飄搖, Anna Wintour 自然被懷疑是下一波離職的人,誰都沒想到執行長 Roger Lynch 不但力保她,還讓她升官。
/
Anna Wintour 在時尚出版界的貢獻,在於她擅於將高高在上的時尚走入民間,不介意跟流量明星與政治人物掛鈎。
歷年美國版《 Vogue 》封面會看到像是 Kim Kardashian 、美國前總統夫人 Michelle Obama 等人物,這些人乍看好像都覺得跟高山流水的時尚很不搭。
但這就是 Anna Wintour 的理念:
你不呈現讓老百姓感興趣的東西,不讓這些東西走入大眾,時尚就僅是一群文青自嗨罷了。
Anna Wintour 的「時尚大眾化」有時受到時尚圈詬病,更有網友笑她是想賺錢想瘋了。
但不可諱言地是,她為美國版《 Vogue》締造買氣跟話題性,讓越來越多時尚門外漢願意花時間去了解這些看似高山流水的設計,以及設計師們背後的風格和故事。
面對危機四「竄」的 2020 年, Anna Wintour 的升職象徵著她卻有過人之處,讓執行長不惜一切都願意保住她。
她未來要如何帶領全球《 Vogue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文刊載: #Adaymag
https://www.adaymag.com/2020/12/18/anna-wintour-career-advises.html
寫手接案 在 陳又津 YuChin Ch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分類為職場文 成就解鎖】
有人問我,他價碼開了,對方後續凹這個幫個忙,那個幫個忙,所以我在這裡盡量一口氣列齊,寫手接案前應該確認的事項:
--
一、數字有關:
稿酬
出版社版稅通常落在8至15%,會計應每半年結算,提供版稅結報單。(或是整本賣斷。)
篇幅
支付方式(現金、銀行或支票)
二、時間相關
截稿日
(與截稿日相對應)支付日期
預付金最後支付時間點
三、內容相關
標記作者名稱
修改次數(一般來說,三次為限。)
授權範圍(全球或中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
電影、電視、有聲、舞台劇、遊戲、漫畫改編
不得轉讓第三者
分潤、抽成方式
著作人格權、著作財產權
刊登範圍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5982
寫手接案 在 許景泰-Jerry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學什麼?07/04》#創新 , #發現
媒體喜歡報導:創新企業,如:Google、特斯拉、Facebook、Amazon...等等。但事實上,現在創新愈來愈複雜,而且難度也愈來愈高。
.
舉個例子,很多人提要做”大數據“(Big Data),在某產業做出大數據的創新型的產品。但往往做出的大數據,不是技術不好,而是精準度欠佳,能取樣的數據樣本不夠,而要做出的判斷和維度又太多面向,導致投資的“大數據”創新模式,反而產出的效益不大。
.
明白的說,投入5年大數據創新產品,回收期太長,而巨型企業只要一推出相似的產品,可能就推倒你耗時,耗力,耗錢,之前辛辛苦苦所做的產品結晶。
.
因此我認為,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刻意創新“。特別是我們常聽到的,”創新“企業的成功,真的靠“創新成就大事”是一萬中選一。這並非多數創業者該追逐的。
.
反而我認為,更實際的創業路徑是:“發現”比“發明”更重要,這也是無印良品企業成功的哲學。低調但做的更實際,不追求媒體吹捧的創新發明,而走一種真正賺錢務實的商業模式。
.
我不是反對創新,也不是說創新不好,而是當你一開始研發的創新產品,若市場格局太小,很容易資金產生斷鏈。只要全球企業一加入你所處的賽局,你就更容易失敗。
.
因此,創業多年之後我逐漸發現,不要鼓勵“刻意堅持的創新”。反而,我鼓勵自己和同仁應該更“敏銳的洞察市場”,”發現“顧客真正的需求(特別是“基本需求”)。
.
當一發現確認之後,提早一步把發現市場所需的產品或服務,只要早半年(6個月)提早切入,哪怕第二名半年之後,模仿你跟你做的一樣,後面加入的競爭對手,一切都得用二倍以上的代價來跟你比拼才有機會。無論是經驗,掌握顧客度,你都處於先站先贏的先居者優勢位子。
.
回想十年前,我第一次跟合夥人創業,發現”個人可以透過自身創作的內容賺錢“契機。當時國外的Google廣告,開始讓個人賺錢了,然而當時Google Adsense中文版還沒進入台灣(直到2006年12月中文版進軍台灣)。我們於是在2006年10月,選定了當時發展快速的部落格,早先做了台灣“第一個”部落格廣告平台,這也是第一個先推出“讓部落格賺錢”的服務平台。結果半年後,搭著Google提供個人與網站賺錢的服務,在台灣席捲成了風潮,我們公司也如雷軍說的:豬在風口上也會飛!努力加上選擇對了,搭著順風車,於是公司就興起了!
.
重新回想這段歷程,我發現,一位會成功的創業者,多半是提早半年,先看見市場缺口,而不是刻意跟風,也不是刻意為創新而創業做了一個看似偉大但市場接受度不高的產品。
.
相反的,我們做一個很實際,貼近市場需求,而當風口一吹向我們時,我與夥伴打造的個人廣告賺錢平台,自然就更容易成功了!
.
當平台推出上線半年後,我又發現另一個市場缺口。我看到台灣人非常相信口碑,而買東西,找資訊,都會看部落格文章所寫的評論,開箱文..等。於是,我們決定馬上又在原有平台上,推出一個寫手接案即可賺錢的服務。
.
事實上,當時也有不少廣告公司在找部落格寫手接案,但並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用一個平台來做更有效率的管理和服務。我們推出的平台,真正幫助了加入我們會員的部落客和廣告主之間,成了一個高效率的新中間溝通商。當平台做完後,我們努力推行了一年,不久就成了最大的部落格廣告寫手平台。我們取得大量廣告主與部落客的重要媒合橋樑。
.
最近,我又重新思考“創業”的成和敗的問題!
.
很多人鼓吹企業必須”創新“,或看見一堆媒體吹捧”創新“企業有多厲害,厲害到好像我們都要被這些企業搞到失業了。厲害到,我們企業若不創新,肯定要被淘汰的。厲害到,每個人好像一創業都要創新,幹點什麼大事,才算真正轟轟烈烈的創業。厲害到,創業唯有靠所謂’創新“才能成大夢,賺大錢!
.
事實上,我認識不少創業賺大錢的公司,都不是靠創新而成就的。更不是得了一堆國內外大獎、經常上媒體,所做的事業就會賺錢。我更多的認識是,“創業”絕對不等於“創新”,而且創新企業的成功率,比起”提早一步發現消費者需求“,做出更貼近消費者所需的產品(雖不是創新性產品)還低很多。而那些以「發現需求」創業的公司,通常只是將產品加以改良和精進,把那原本產品不起眼,沒人注意或在意的缺陷,改良後比原本好上10倍,就非常可能被消費者深深吸引,願意快點掏錢買單!
.
因此,新創事業老闆多數不該以”創新“一直掛口對同仁說,反而更多創業者要以“發現”和“洞察”市場需求,做更深遠的思考,找到核心痛點所在。
一樣的中大型企業在推動的”創新“,我認為在大數行業“創新”已愈來愈難,所需資金,人才,非常巨大,只有在少數“特別”有活力的產業,才有很大創新的空間。多數行業是少有創新空間。但如果真的企業想要革新,產生新的動力,擁有一個成長引擎,也許可以透過“跨行整合”或“跨業取經”,或許更容易找到一些新的發現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