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奧斯卡得獎名單-預測分析 (Part2)
⠀
7000字完整文章放在部落格,請點主頁連結閱讀 @looryfilmnotes
⠀
※最佳原創劇本
《寄生上流》奉俊昊、韓珍元
⠀
原創劇本部分,目前看起來是《寄生上流》與《從前,有個好萊塢》之間的戰爭,一部非常高明的用悲喜劇緊抓著觀眾的情緒,並...
2020奧斯卡得獎名單-預測分析 (Part2)
⠀
7000字完整文章放在部落格,請點主頁連結閱讀 @looryfilmnotes
⠀
※最佳原創劇本
《寄生上流》奉俊昊、韓珍元
⠀
原創劇本部分,目前看起來是《寄生上流》與《從前,有個好萊塢》之間的戰爭,一部非常高明的用悲喜劇緊抓著觀眾的情緒,並在最後超展開帶來強烈的社會諷刺,而另一部帶我們重回讓人懷念的好萊塢,並且相當溫柔的翻轉當年震驚各界的悲劇,不過《寄生上流》故事的原創與複雜性相當值得肯定,獲獎的機率更高。
⠀
除此之外,《鋒迴路轉》雖然雷恩強生也創造了一段迷人的推理故事,但電影本身的入圍數量過少,要超越《寄生上流》、《從前,有個好萊塢》拿獎還是有一定難度。
⠀
※最佳改編劇本
《她們》Greta Gerwig
⠀
《兔嘲男孩》靠著塔伊加維迪提以孩童的視角來切入時常被我們妖魔化的納粹德國,讓觀眾看見戰爭時代下所隱藏的微弱光芒;《她們》葛莉塔潔薇根據露意莎梅奧爾柯特所撰寫的《小婦人》,在多條故事線以今昔交錯的敘事方式呈現女性的各種樣貌;而《小丑》改編自DC漫畫,透過社會寫實的角度與底層階級黑暗面帶出經典反派的起源。
⠀
比起原創劇本的獎項,改編劇本更加強調如何對原作以電影的方式還原,或者做出不同的詮釋,因此目前看來最具得獎優勢的《兔嘲男孩》、《小丑》與《她們》三部作品都太優秀到讓人難以抉擇(愛爾蘭人我個人不太喜歡),最後出於我個人私心還是糾結地給了《她們》。
⠀
※最佳國際電影
《寄生上流》|韓國
⠀
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外語片)應該是每年競爭最激烈的獎項了,從最初各國從整年所有電影中選出一部代表參賽,送到奧斯卡跟全球其他國家競爭,通過許多投票的考驗、經歷十強的決選,最後再進入到奧斯卡入圍名單之中,光是能夠在這中間過程脫穎而出,就已經成為電影的品質保證。
⠀
因此雖然今年贏家已經非《寄生上流》莫屬,其他四部電影無論是紀錄下以徒手採蜜來維持生態平衡的養蜂人之紀錄片《大地蜜語》、透過2010年波蘭空難的後續影響來探討宗教意義的《另類神父》、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的半自傳電影《痛苦與榮耀》,或者把雨果經典名著的核心概念結合進2005年法國暴動事件,諷刺當今法國種族、階級與執法問題的《悲慘世界》還是相當值得一看。
⠀
※最佳動畫長片
《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Klaus
⠀
動畫長片目前看下來,獲獎機會較高還是《玩具總動員4》與《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前者不只製作品質精良,也成功把上集走到盡頭的故事做了不會讓人覺得狗尾續貂,而是真正站在玩具角度,重新闡述它們價值的進一步延伸。而後者透過天馬行空的創意重新講述聖誕老人的由來,傳達助人為快樂之本與善良會傳遞的核心主題,配合迷人的手繪動畫,成功在寒冷冬天為觀眾帶來溫暖。
⠀
或許從故事來看《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較有新意,獎季也一路領先,不過作為Netflix 的原創動畫,還是有可能因為評審的偏見而輸給一直以來都品質保證的皮克斯。此外,我個人雖然很希望製作定格動畫的萊卡工作室能早日拿下一座奧斯卡,但《大冒險家》整體劇情還沒有到達一部奧斯卡最佳動畫應該有的水準。
⠀
※最佳動畫短片
《愛的髮型》Hair Love
⠀
沒有花太多心思研究,但目前看下來應該是索尼動畫《愛的髮型》與皮克斯《小野貓與鬥牛犬》之爭。
⠀
《愛的髮型》透過一位黑人小女孩希望能擁有漂亮髮型,來呈現她對母親的思念與一個家庭面對危機的堅強;《小野貓與鬥牛犬》則以一隻貓與狗之間的關係變化,講述人們不應該用外貌來評斷一個人的內在,並觸及流浪動物議題。我個人認為《愛的髮型》故事包裝得比較高明,僅透過短短的六分鐘就能帶給觀眾共鳴與感動。
⠀
※最佳實境短片
《烽火中的兄弟》Brotherhood
⠀
沒有太多研究,但《烽火中的兄弟》聚焦在中東地區人民面對長年戰亂的矛盾心理,可能會比較符合現今時事。
⠀
※最佳紀錄長片
《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
⠀
每部作品都具有強烈的議題性,《美國工廠》從一間汽車工廠的倒閉開始講起,透過強大的敘事能力記錄了資本主義之下,勞工權益是如何為了生產效率而被企業剝削,把美中兩國的工作文化差異所引發的衝突真實呈現出來,批判與諷刺意味相當強烈。然而紀錄敘利亞人民身處戰亂,日常生活隨時必須面臨生離死別的《親愛的薩瑪》同樣跟上時事話題也不容小覷,不過由歐巴馬製作的《美國工廠》宣傳力度較高沒有意外應可順利拿獎。
⠀
※最佳紀錄短片
《女孩的戰地滑板課》Learning to Skateboard in a Warzone (if you’re a girl)
⠀
雖然一樣沒有太多研究,但綜觀下來每部作品的議題性也都非常強烈明確,有以學生手機、政府官員反應等影片還原韓國世越號沉沒事件的《世越號》;呈現因為躲避戰亂的創傷而陷入昏迷的難民兒童《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曾目賭哥哥被人在社區擊斃,多年來試圖走出心中的創傷,以自身力量改變社會的《聖路易市超人》;在越戰西貢淪陷之後,越南華僑夫婦多年來經歷艱困處境的《恰恰舞》。
⠀
而我個人較看好的是在英國奧斯卡等獎項有所斬獲,聚焦阿富汗相對安全的首都喀布爾,以輕鬆可愛的口吻呈現幾位女孩學習滑板快樂,不僅在外界混亂環境帶來一點希望之光,也觸及了中東戰爭與女性議題的《女孩的戰地滑板課 》。
⠀
#奧斯卡
寫實主義起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虛詞需要view #編輯部流出 #進擊的巨人
《進擊的巨人》:值得一個更好的結尾
全文:https://bit.ly/3adwLoq
// 在前期,進巨真有成為不朽神作的潛力。它畫工很一般,但劇初布局懸疑令人眼前一亮,發展下去不拖戲又非常寫實熱血,而其更特別之處,在於畫下去諫山創居然能把漫畫的境界愈拔愈高,由起初的懸疑奇幻,談到種族仇恨的根源帶到人類自由的議題,這一點在少年漫畫界可屬前無古人。到解釋尤彌爾起源的一話,全篇不用對白,呼應了200話前的伏筆,背後遊盪的千年幽靈更令人想到共產黨宣言和馬克思主義。 //
寫實主義起源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個月入手的書量大到需要分上下兩篇介紹,一大排含金量頗高的新書搶在新年的第一個月份和去年因疫情跳過的台北國際書展前與我們見面,這兩天又是博客來滿千送百再 88 折的會員日(發誓沒有業配但非常歡迎通路洽談增設一鍵放入購物車專區選項XD),總之現在大概是囤批好書好過年的概念,歡迎大家照例自行從下面簡單介紹中挑選自己有興趣的書寶貝們閱讀。
⠀⠀⠀⠀⠀
先來看看我們的本月選書,日前分享過一月選擇的是長居東京的義大利女作家 Laura Imai Messina 暢銷小說《#風之電話亭》,講的是一座現代人夢寐以求的「解憂電話亭」,曾經拯救了無數個「被選擇活下來」的憂傷心靈。據說日本鯨山山腳下有一座鯨山花園裡有一座電話亭,亭內有一具沒有接線的電話,只傳來各種風中的聲音。每年都有數以千計失去親友的人從日本各地前來,拿起聽筒跟另一個世界的人說話。一個是失去母親和女兒的廣播主持人佑伊,一位是失去愛妻的外科醫生毅,兩個素昧平生的路人,因為「風之電話亭」,展開了一段每個月見面、一起從東京開車到岩手大槌町打電話訴說想念的旅程。他們在這裡遇見了許多失去至親至愛的人們,聽到了各種傷痛的故事。然而,佑伊始終沒有勇氣走進電話亭裡。隨著兩人的相知相惜,毅決定向佑伊求婚,就在求婚的當晚,強烈颱風來襲,狂風暴雨中擔心電話亭會被吹毁的佑伊,獨自一人冒著風雨前往了「風之電話亭」。
⠀⠀⠀⠀⠀
同樣列入選書考量的還有三本重量級作品,一本是期待許久,以《鬼地方》一書獲台灣文學金典獎年度百萬大獎與金鼎獎的得主,陳思宏新書《#佛羅里達變形記》,在佛羅里達發酵一場酸臭青春。在病毒蔓延的 2020 年,一封遺書,邀請他們回到那該死的 1991 年夏天。六個龍年生的孩子,完美無瑕、未來明亮,在富裕家長的安排下來到佛羅里達遊學,亟欲脫離掌控的他們,青春就此崩塌墮毀。他們隨著月光搭上車逃離校園,一路南行探險卻意外發現人間淨土,一個個做回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吃藥吃糖吃雞,被放縱被性交被吸毒,蛻去美好外衣,慢慢變形。然而淨土庇護不了惡行,一發子彈射出,有人懷孕、有人死去、有人只能緊咬祕密,從此毀去。大家說好一起忘掉那個暑假,做回光鮮明亮的龍子龍女,卻發現當時十五歲的他們早已埋葬,中年的他們都活成了蛇蟻爬蟲。
⠀⠀⠀⠀⠀
另外兩本則是馬奎斯的《異鄉客》與約翰齊佛的《游泳者》。《#異鄉客》是 12 個關於流浪的故事,12 種孤獨到底的情狀,因為一個無法解釋的葬禮夢境,馬奎斯寫下這些奇異又荒謬,寫實又夢幻的故事:落魄的流亡總統、賣夢維生的婦人、被關進瘋人院的正常人、泅泳在流光中的孩童,以及血流不止的女子等,他以舉重若輕的筆法,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寫得靈動輕盈、充滿魔力;此書同時證明,馬奎斯不僅是一位實至名歸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更是一位最會說故事的小說家。《#游泳者》為約翰齊佛生涯代表作《短篇小說自選集》的第三部,一共收錄了 22 篇短篇小說,繼描寫婚姻破裂、郊區生活,與義大利異國風情後,本次更增添些許超現實元素,如著名短篇〈游泳者〉,一個男人在宿醉的星期天決定一路順著每戶人家的游泳池游泳回家,但他愈是往前游進,愈是想起了某些早已沉在記憶底部的東西;這裡有著齊佛小說最變幻莫測的一面,你不會知道接下來走進的,是救贖還是絕望,是情慾還是純粹的美麗。
⠀⠀⠀⠀⠀
麥田「幡」書系第十本,一部動搖國家尊嚴的事件級小說,石川達三《#活著的兵士》被半藤一利譽為夢幻名作,芥川獎、菊池寬獎得主石川達三親赴南京屠殺現場直視戰爭本質與人心異變,詳實描寫人性如何在戰爭中一步步異變。拿下首屆芥川獎後兩年,日本侵華戰爭開始,石川達三不滿時下媒體紛紛至戰場報導,卻只知一味歌功頌德,抱著「一定要交出一部完全不同的作品」、「要用自己的雙眼親自確認」的決心,以《中央公論》特派作家身分,於 1937 年 12 月前往日軍攻下的中國南京,描述所有的城鎮皆屍橫遍野,返國後不眠不休花了十天寫完 330 張稿紙。1938 年,刊載《活著的兵士》的雜誌上市翌日即被下令禁售,作者石川達三亦遭拘捕。小說描寫的「皇軍」是這樣的:砂糖不見了,兵士們一口咬定是中國伙夫幹的好事,結果一撮糖換了一條命;兵士們擄來當地女子,竟以蒐證為由剝光女子身上的衣服,最後活生生將之刺殺而死;藝妓對於自己虐殺無辜女子的事蹟反唇相譏,兵士竟反射性開槍射擊,戰場上敵我交手,蔑視敵軍生命的同時,也輕賤了自身生命的價值,活下來反而是另一齣殘酷悲劇。
⠀⠀⠀⠀⠀
另一方面,本屋大賞非虛構文學類第一名 Mikako Brady 的《#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也於此時出版,擁有愛爾蘭父親與日本母親的「我」,就讀的是宛如社會縮影的前底層中學,貧富、階級、種族、LBGTQ、自我認同等多元議題,讓身處校園的每一天,都是戰爭。在無法接納與自己看法迥異之人的高牆下,恐怕只有如孩子般清明的雙眼,才能輕盈的跨越;時而針鋒相對,時而陷入苦思,該如何和立場不同及充斥歧視言語的朋友相處,多樣性、同理心、歸屬感究竟又是什麼?同時,趁機補上了日本年度作家木皿泉賺人熱淚的《#漣漪的夜晚》,敘述小國那須美在能看見櫻花與富士山的醫院病逝,享年 43 歲,她的離世宛如水滴落入湖中,微波蕩漾,擴散至家人、好友、甚至不曾謀面之人。縱使去了彼方,她所愛及愛她人的人仍繼續活著。然而,她所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留給眾人的種種回憶,則以另一種永恆形式,緩緩生長。
⠀⠀⠀⠀⠀
這個月的華文文學作品亦相當值得留心,書店翻一翻便勾起莫大興趣的是張大春《#我的老台北》,他的老台北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座標,就在那兒 ── 在遼寧街 116 巷的公共電話亭旁,在漢中街博愛路的相機行外,在安和路麥田咖啡眾人作著夢的時光裡,在如今只剩片段記憶,卻難以忘懷我的老台北故事中;此書是作者繼《聆聽父親》後睽違 17 年的深情散文,交代了一代人從家族遷徙、漂離到落定,最終將台北視為家的感情。以散文回首過往的,還有楊双子《#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以幽默詼諧的文字回頭探視自身生命的起源,述說對已故妹妹最真摯動人的愛與思念。她的童年是廢墟裡的一場混戰,那裡蛆蟲爬壁,監護人恆常缺席;時有債主上門,珍貴的熱湯泡麵也得充當武器。記憶裡的頹敗老屋,說來全是讓人哭笑不得的荒謬家族故事。但雙胞胎最好了,一本書兩人看,飢餓藤條一起挨,電動關卡一起破。爸媽都在家,到爸媽都不在家,永恆是彼此的依靠。但家是什麼?永恆是什麼?直到妹妹離世,我們變成我,日子如同宇宙失衡,才知生命裡的迷宮彎彎繞繞,唯消逝逾恆。
⠀⠀⠀⠀⠀
以及謝凱特的《#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母親擔任工廠女工時,起初自覺目不識丁而不敢與人攀談,後來認了字,交到朋友,還和人合資購買文青架上的書,當小姐的時陣就看過張愛玲和三毛,是捧字細讀的文藝少女。在分輯「做小姐」中整理母親在「母親身分之外的」生活瑣事;「做母親」探討是不是真的有母性?「做人」則是繼承那些身而為人不太清晰的事情。作者毫不保留地描寫家族繼承的傷痛,勇於展現孩子任性或心虛的一面。成長過程那些細微敏感卻無以迴避的各種疼痛,透過一筆一畫地剖析自我,一次又一次重新解構與建構,嘗試去理解親情、友情和愛情中愛與被愛的各種面向。也不能獨漏陳柏言新作《#溫州街上有什麼?》,無數作家寫過的溫州街,彷彿是一枚活化石,留存台灣文學的某些身影與地景。溫州街亦是作者的生活場,本書以溫州街為主角,通過各自獨立而又互有聯結的九篇小說,形構一幅「看不見的溫州街」畫卷。以不同角色追索啟蒙之地,探問我是誰?什麼是文學?於是溫州街不只是溫州街,本書可說是一部年輕世代的心靈史,也是一位作家以個人記憶與想像寫下文學的過去、現在與可見的未來。
⠀⠀⠀⠀⠀
再者有鍾文音《#溝:故事未了,黃昏已來》,首次以「年紀」為主題書寫,透過光陰之筆,鑿刻黃昏之齡的驚悸與無奈,33 則短篇小說,把時間的皺褶一一掰開來,旺盛的生之慾望與衰敗,矛盾衝撞,代與代,人與人,自我的,家庭的,社會的, 記憶的溝,堆積淚水,滋潤生命,更深度從生與死描寫台灣社會切面。唯一一本詩集,是青年詩人孫得欽《#白童夜歌》,如一變形(變奏、變速)之透明容器,承納無數輕靈巧勁的詩意,而語態多所留白的不完整,卻又已然為豐沛自適的完全體。孫得欽的詩作,外觀孱弱卻隱含了強健體質,肇因其高度自省,從身體、思想到情緒,看似閒散的日常處處宛如老莊哲思,見山是山亦非山;詩人探究生命原義,體現於句式裡的力量,輕簡而穩固,像是自我啟示,備忘給今日起每一刻的良言。
⠀⠀⠀⠀⠀
還有一本相當特別的作品《#馬爾多羅之歌》,被譽為超現實主義者人手一本的暗黑指南,為 24 歲早逝奇才 Lautréamont 唯一留世之作,用謙卑卻毒辣、美得不可方物的詩歌,解放世人心中最暴虐最沉淪的那一隻野獸。此書是一部超現實的長篇散文詩,由六支歌組成,這六支歌彷若失速的列車一般在虛實彌留之際橫行,強制播映悖亂、畸形、狂妄且獵奇的世界百景,就算你摀住眼、摀住耳、摀住身體的每一個孔縫,都將被洛特雷阿蒙不容置喙地殘忍撕裂,讓那些詭譎奇想宛如一隻隻飢餓數百年的蛆蟲啃噬你的每一道神經。最後是紀實文學《#像我一樣黑:一位化身黑人的白人作家,揭露種族偏見的勇敢之旅》是1959年,美國民權運動前夕,一位白人作家,為了瞭解黑人的真實處境,做了一個至今都難以被超越的社會實驗。作者 John Howard Griffin 在南方旅行一個半月的生活省思,呈現出膚色如何成為剝奪人的權利與自由的理由,以及種族主義的思維如何殘酷地區別、隔離你我。旅程結束之後,格里芬寫下他的遭遇,並走上全國舞台,疾聲呼籲黑白雙方必須直接展開對話。因為即便民權法案已在 1964 年通過,這個國家所頌揚的價值與黑人的實際經驗之間仍有著巨大鴻溝。這是一本承載膚色歧視所引發的絕望與無助的真實日記。格里芬以一己肉身進行換位思考,揭露國家內部的矛盾、焦慮與暴力,期許終有一天,人們能屏棄外在的差異,攜手走向種族和解的未來。
⠀⠀⠀⠀⠀
⠀⠀⠀⠀⠀
⠀⠀⠀⠀⠀
(以上文字內容皆截錄自各出版社的書介。)
寫實主義起源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已忘記有多久沒有看過TVB的劇集,前幾天偶然間打開電視,正在播《香港愛情故事》,看了一會便很想繼續看下去。
故事很普通,沒有緊湊的劇情,沒有特別的橋段,也沒有當紅的名星主角,卻有一份寫實的貼地感,故事中的每一幕都是大部份香港人每天正在面對的事情。
拍拖、結婚、買樓、生小朋友,幾乎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在香港要實現以上必經階段,卻是異常的困難,要付出和犧牲的實在太多。
故事中一對情侶,女方想要買樓改善生活,男的想得比較簡單,只想跟女方快樂的過生活。起初,雙方朝著共同目標努力,男方為了達成女方的買樓目標決心轉工,每晚OT到夜深,雙方見面的時間少了。
最後,終於有望一圓上車夢,卻因買到同層凶宅,銀行估價不足而被迫撻訂,損失近50萬訂金和佣金。事後男方覺得為了買樓,需要每晚工作至夜深,與另一半相處時間越來越少,又不敢轉工,受盡辛酸,坦言不想未來30年都一樣。女方認為有這想法是不成熟的表現,反映雙方有著不同的價值觀。
事實上,這兩種不同的價值觀都沒有對與錯,最重要是大家對將來想要的東西有沒有一個共識。
在香港,著實很多問題的起源都是經濟問題。擁有經濟條件,確實可以解決以上大部份的問題。例如,銀行按揭成數不足,如家人有能力,問家人借就可以解決了。如果有個富爸爸,甚至乎首期都不用出,家人買層樓給你,便再沒有經濟壓力,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生活沒有了壓力,便可計劃其他事情,如生小朋友。如此,生活便非常美滿。
然而,有經濟條件的家庭解決了這些問題,並不代表社會就沒有這些問題。這是為何很多人認為有問題的問題,有些人(例如連八達通都不知如何使用的人)總是認為問題不存在。
香港,是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市場,低稅率,低福利,做甚麼都要「食自己」。靠政府?佢叫你供多啲MPF儲多啲錢,咁你老左咪唔怕囉。即係點?即係她不幫倒忙就算你執到。
意思是,香港賺錢容易,但做甚麼都要自己計劃,同時又要面對高生活水準的物價和租金,真係計劃得無咁精明就必然俾人淘汰。
香港,對賺錢叻的人來說是天堂,但賺錢唔叻果啲就叫唔「成功」,唔夠「成熟」?平心而論,這是被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扭曲了的價值觀。
漸漸地,香港人已忘了為甚麼而生活,生活到底在追求甚麼。賺錢是為了生活,還是生活是為了賺錢?這是作為香港人的我們,需要每天反思的問題。
高官政客們有時間可以看看,有助由外太空回到地面,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