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富裕同義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富裕同義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富裕同義詞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7萬的網紅范琪斐的美國時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家午安,我是Oscar。 今天的TODAY看世界,我們要介紹新加坡在七月十日舉辦的國會選舉,究竟有何選舉觀察重點、李氏兄弟鬩牆真的有影響嗎、人民行動黨有哪些選舉工具、外國期刊the diplomat投書講到的「軟性壓制反對黨」又是怎麼一回事。這些我們都會在稿子裡提及。我們今天以新加坡的制度為討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曾鈺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是農曆新年正月最後一天,還趕得上給讀者拜年:恭喜發財! 表示富裕、富有,最常用的形容詞是rich,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群體或者地方:a rich businessman、a rich family、a rich country;另一個常用詞是wealthy,意思跟rich沒有分別,例如我們同樣可以...
富裕同義詞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家午安,我是Oscar。
今天的TODAY看世界,我們要介紹新加坡在七月十日舉辦的國會選舉,究竟有何選舉觀察重點、李氏兄弟鬩牆真的有影響嗎、人民行動黨有哪些選舉工具、外國期刊the diplomat投書講到的「軟性壓制反對黨」又是怎麼一回事。這些我們都會在稿子裡提及。我們今天以新加坡的制度為討論的主軸,很多觀眾想看的兩李相爭,我們稍後有機會再談。
另外,這幾天的日本大水真的很嚴重,加上中國水災和緬甸的山體滑波,都不禁讓人思考這些是純粹的天災,還是有人禍的成分?這些單一的天氣事件可以套到氣候變遷的模型嗎?
雖然跟日本的情況正好相反,希望大家在近期的高溫熱浪中,都能平安。
🔎以下是今天的國際三條線
▪️國際:日本熊本水災增至20死14命危 居民排字SOS求援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7050040.aspx
👉劃重點: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截至今天下午5時止,受大雨重創的日本熊本縣至少已有20人不幸罹難,另有14人無呼吸心跳及14人下落不明。
目前仍有無法掌握災情的地區,警消及自衛隊等人員正進一步確認。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已在這波大雨影響的熊本縣及鹿兒島縣,分別開設現地災害對策本部,希望第一時間協助地方政府因應災情。
▪️國際:美國參議院通過就香港問題懲罰中國官員法案
https://cn.nytimes.com/usa/20200703/senate-china-hong-kong-sanctions/zh-hant/
👉劃重點:這項法案週四在未經辯論和正式投票的情況下通過,將對那些實施新國安法的中國官員、鎮壓抗議者的警察部隊,以及為試圖削弱香港獨立性的活動提供資金的銀行處以強制性懲罰。
眾議院已於週三一致通過了這項法案,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稱讚它是「結束中國加速對香港人民發動的打壓、恐嚇和殘酷運動的又一重要步驟」。
白宮尚未表態是否會支持這項法案,過去它曾因擔憂破壞川普確保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努力而迴避對北京施加制裁。但在這項新立法在香港的寒蟬效應變得清晰時,國務卿邁克·龐皮歐(Mike Pompeo)嚴厲譴責了這項立法。龐皮歐是一名對華鷹派。香港警方週三逮捕了超過300名親民主抗議者,包括一名揮舞港獨旗幟的15歲女孩。
▪️國際:香港危機和世界新秩序 BBC分析英國未來中國政策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3283450
👉劃重點:英國也有很多優勢。它還算是一個富裕國家,英國也在國際政治的決策圈——聯合國安理會佔有一個席位。但是英國必須在後疫情時代、後脫歐時代找到方法重新開始有所作為。
北京越來越咄咄逼人的政策,或許能被視為「中國優先」的同義詞,在世界各地有跡象顯示對北京這種政策的煩躁感越來越強。
殖民時期留下的歷史讓英國在香港這出大戲中扮演了一個關鍵的角色。英國現在需要發揮自身的作用,鍛造出一個新的與北京打交道的國際共識:既頂住中國壓力據理力爭,同時尋求與中國的當權者在關係到全世界的重大問題上展開積極的互動。
📢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范琪斐的 #TODAY看世界。
另外有在用 LINE 的朋友可以訂閱 @LINE TODAY 👇
https://lin.ee/19eXmdD
週一至週日 #LINETODAY 就會推播TODAY看世界,如果錯過了,通常會放在國際欄目。
📢別忘了《#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十點準時上傳完整版!
富裕同義詞 在 Shoppinglin歌唱分享/歌唱教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音樂流派名字的起源都這麼“狂”嗎?
音樂本身不是科學,音樂流派的命名就更算不上一門精確的科學,甚至可以說是,十分隨意。有的就是來自於某個身體部位震動的律動,有的就直接來源於地名,或者音樂喚起某些感覺,比如Rave。
但有一點是,很多流行音樂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名稱都來自於描述生活中更艱難一面的粗俗詞彙,不管是性、毒品還是你知道的搖滾樂。
-----------------------------------
Rock 'n' roll(搖滾樂)
原意:海上波浪和性暗喻
起源時間:17世紀
起源地:海洋
雖然現在英文表達已經簡化成了Rock,但中文卻實打實地保留了出處的譯文:又搖又滾。
“搖滾”這個詞實際起源於17世紀的水手之口,畢竟,還有什麼比海上的浪潮更“又搖又滾”的呢?這一群在海上漂泊的寂寞男人們當然也不會放過任何可以用來過嘴癮的事情,不出所料地,到了20世紀20年代,這個詞就已經成為跳舞和性的隱喻,但不同於同時代其他的表達方式,“又搖又滾”算是更直接具像地表達,甚至在字裡行間將一向隱晦的內容引向了積極的一面。
Trixie Smith的一首藍調民謠《My Man Rocks Me (With One Steady Roll)》 就很調皮地捕捉到了這個術語,其在歌中的含義包括舞蹈和音樂,也暗地裡擦著“性”的邊球,但那時候還不會有人站出來懷疑Smith在開車。
每每說到Rock 'n' Roll起源歷史時,一定會提及的一個名字就是——DJ Alan Freed,這個被稱為“搖滾之父”的電台DJ雖然最終因為一件性醜聞而絕跡於世。
但1950年代初,他就在廣播節目中播放充滿節奏和藍調的鄉村音樂時將Rock 'n' Roll這個詞推向了大眾,雖然他將這個詞中“性”的成分已經壓的非常低了,但如果他在幾十年前試圖推動一個“搖滾派對”,不僅會被大眾理解成當代青年嘴中的“髒趴”或者“海天盛宴”,也只會讓他的事業更早地被毀滅。
-----------------------------------
Funk(放克)
原意:體味
起源時間:16世紀初
起源地:法國
在舊的法語方言中,Funkier是一個動詞,意思是通過向某人吹煙或過度燻蒸房間來激怒某人。
追溯到17世紀初,法國殖民者帶著這個詞一起到旅行到了美國,這也是為什麼Funk和Funky(當時還是氣味的意思)在美國俚語中出現並停留的時間遠遠長於英國英語。
隨著幾個世紀的過去,這個詞的含義發生了變化,“氣味“變得與火無關,演變成了體味。。。20世紀初,Buddy Bolden甚至創作了一首藍調歌曲《Funky Butt(有味道的屁股)》,這首歌講的是紐奧良一個破舊的舞廳,當地音樂家們就順勢將它重新命名為“Funky Butt Ball”,到這個時間點,還不是一個好詞。
然後,在20世紀30年代及以後,這種觀念發生了轉變。一切與流汗有關的都變成一種爵士樂、節奏樂和藍調音樂家來說有點不可抗拒的性成分,到了60年代末,在James Brown 的幫助下,這才從音樂的層面上產生了180度的轉變,意味著最美好的世俗快樂。
-----------------------------------
Jazz(爵士)
原意:勇健的運動員和某種髒字
起源時間:1912
起源地:俄勒岡州波特蘭
在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的一次採訪中,音樂家Eubie Blake講述了他對Jazz最早俚語含義的記憶,他說:
“當百老彙使用這個詞的時候,他們會把它說成‘J-A-Z-Z’。可是它原來不是這麼說的,它原來的拼寫是‘J-A-S-S’。這是個髒字,如果你要是知道它是什麼意思,你絕對不會在女士面前說出來的。”
看過電影《海上鋼琴師》的人應該都還記得,小號手在上船前的面試現場,他即興發揮那一段Solo之後,主考官問他這是什麼,他說不知道,老頭一臉興奮地說了句,“不知道?那就是爵士啊!”當時即便已經有一位所謂“爵士之父”的存在,但那依然是一種無法被定義的曲風。
後來,這種熱情洋溢的能量第一次被應用到紐奧良的這種新音樂中,即便“jas”和“jass”樂隊的提法在19世紀90年代末的音樂創作中不斷湧現,但還是花了一段時間才能變成現在的樣子。
-----------------------------------
Hip Hop(嘻哈)
原意:屁股起伏的律動
起源時間:1976
起源地:紐約
很多人會認為Hip Hop的名字來源於《Sugarhill Gang's Rappers Delight》中那句"I said a hip hop / Hippie to the hippie / The hip, hip a hop, and you don't stop"的開場白,但到1980年那張唱片問世時,這個詞已經被廣泛使用。
1978年,Grandmaster Flash and the Furious Five的成員Keith 'Cowboy' Wiggins率先將兩個俚語合併使用,通過快速唱“Hip、Hop、Hip、Hop”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模仿行軍士兵的節奏與旋律,用來戲弄他剛剛加入美國陸軍的一個朋友。
“練步伐的時候不就是'屁股一顛一顛的嘛',那不就是'Hip Hop'嘛。”
說到這裡不免產生一個疑問:這也是為什麼Rapper的MV裡那麼多甩動的大屁股的原因嗎?
該樂團當時也經常與認同此新興音樂型態的迪斯科歌手一同表演,並稱呼他們為“嘻哈人”(hip hoppers)。最初這個名詞被認為有些不尊重,但很快地就被視為一種新的音樂和文化。
-----------------------------------
Punk(龐克)
原意:高級妓女的門類之一
起源時間:1604
起源地:倫敦
這個詞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莎士比亞在1604年寫的《All's Well That Ends Well》中把一個高級妓女稱為“taffeta punk”——從那以後,這個詞的內涵就一直不那麼討人喜歡。
在17世紀,它的意思是腐爛的木頭,兩個世紀之後,這層“腐爛”的含義逐漸開始往人的身上映射,直到20世紀初,Punk就直接被用來罵人了,即使在犯罪的黑社會,也會被用來稱呼那些缺乏經驗、軟弱或缺乏道德修養,或暗示同性戀,嚴格來說就是一種對當時所謂“社會下等人”的總稱。
當搖滾樂手們試圖找到一種方法來描述60年代中期興起的garage樂團的時候,這些背景就被挖掘出來了,比如精神大於炫技的The Seeds。
那些剛開始玩的樂手們,只能掌握最基本或最直接的即興發揮。精緻從來不是他們會去考慮的一部分,所以他們玩的不是搖滾,而是龐克版的搖滾。
當然,樂團一開始對這個標籤是很排斥的,不過,要是一點都不反抗,那也就不是龐克了,所以直到70年代初,第二波龐克浪潮的來襲,樂團們才近乎默認地接受了這個名字。
但即便是這樣,當你走在一個英語國家的街頭的時候,依然能聽到有人用“Punk”來罵人。
-----------------------------------
Reggae(雷鬼)
原意:衣衫襤褸和爭論
起源時間:20世紀60年代
起源地:牙買加,京斯敦
牙買加人對Reggae的命名與京斯敦不太富裕人口的社會地位有關。Rege或者Rege-Rege是一個,描述衣衫襤褸和爭論的短語。
它還與俚語Streggae聯繫在一起,Streggae多數時候指代長得不漂亮的女人、一個穿衣服很醜陋的女人,甚至是一個很“鬆”的女人。為了使事情變得更加混亂也更明朗的雷鬼之父——Bob Marley則喜歡說,這個詞其實是來自西班牙語中“國王的音樂”一詞,源於拉丁語前綴regi(指君主制)。
當他和他的樂團Maytals在1968年創造了熱門歌曲Do Reggay時,這其中有多少是在Toots Hibbert的腦海中有待討論的,雖然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但考慮到雷鬼的政治信息、街頭修辭和感染性節奏,這一切也並無違和感。
-----------------------------------
The Blues(藍調/布魯斯)
原意:酒精幻覺的指代
起源時間:16世紀
起源地:英國酒吧
眾所周知,藍調是一種介於悲傷和“不良行為”的音樂形式,它的名字很可能來源於17世紀英國人創造的一種用來描述過度飲酒後的症狀。
在16世紀的時候,如果你沒有科學規律地戒酒,以當時的情況來說,那幾乎就是所有戒酒人的處境,這些人中很多人會產生伴隨著震顫性譫妄的幻覺(也稱為粉紅大象),很多人也會把它描述為“藍色惡魔”的攻擊。
直到今天,“pink elephants”依然算是酒精幻覺的指代,也可以用來委婉地詢問對方是不是喝多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就多了一些類似沮喪、焦慮或壓力的同義詞。藍色也被用作喝醉了的口語式表達,這兩類意思都持續了足夠長的時間,直到一種流行於美國南部朱克舞廳一種叫做“The Blues”或“The Slow Drag”的舞蹈的誕生,由於這種舞蹈的音樂既讓人放鬆,同時又深沉憂鬱,所以藍調也就逐漸變成了曲風的名稱。
-----------------------------------
從幾百年前莎士比亞筆下的高級妓女到幾十年前軍人踏步時臀部的律動,關於音樂流派名字背後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
富裕同義詞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我們所使用的詞彙蕾絲邊, lesbian,源於一位希臘女文青 Sappho (莎芙,西元前 612/630-570年),因為她生活於希臘時代的萊斯博斯島(Lesobos),是希臘時期相當著名的同性戀女詩人,所以後來喜歡女性的女性,也就跟著稱為 lesbian。
希臘時代還有另一種流行,就是男同志的文青哲學歡樂酒趴(symposium),當時的知識分子,無論是藝術家、哲學家、劇作家、辯論家等等,一夥人和在一起,以討論高尚的智慧之愛為時尚。因此,男同性戀不僅是種常態,還是種高尚愛情的代名詞。有些人還特別把自己的小男孩往裡頭送,希望自家小男生早點實習男人間的神聖情慾,早點進入貴族文青團卡位。
明明同性戀在古代,根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人口繼續增長,同性繼續相愛,一個蘿蔔幾個坑,各自享受各自的人生,井水不犯河水,精神暢快接近神,足以。然而,殊不知,時代愈是前進,官僚愈是愛管閒事;科技愈是進步,道德愈是緊縮;生活愈是便利,性慾愈是壓抑。直到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同性戀已經是種罪惡、罪行,會被審判坐牢,更甚者還當眾火刑。
.
我支持同性戀,喜歡同性戀,我幾位最貼心的好友,也都是同性戀,無論男女,剛好每位都是認真負責的在校老師。同性戀從來都不是新時代的新創意,而是自古以來一直存在的事實,實在無須大驚小怪擔心受害。性向也不是刻意選擇的問題,多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就像是左撇子想以左手吃飯寫字一樣的自然而然。
.
於是,如果自古就有同性戀,而地球人類也不斷增長,又何必擔憂人類會因為同性愛戀而導致毀滅。真正會毀滅人類的是戰爭,而戰爭則來自不認識、不了解、還想趁勢消滅對方之敵意與恨意。
。。。。。。
關於莎芙,因為她家境富裕,父親也是當代文青,喜歡朗詩頌詞又常舉辦文學論壇,虎父虎女,莎芙於是也文哲詩藝樣樣精通,還常常跟自己的女學生來段師生戀,再寫寫自己與這些年輕女孩的情慾故事。當年莎芙其實一點也沒有因為自己只愛女人的身分感到懊惱,所以除了正經八百的讚頌女神之外,她最常書寫的就是情詩,要不是描繪愛情的不順遂,不然就是讚頌情人的熱情。
.
至於Symposium 這類的活動,若是以現代自認文明的眼光來看,還真是罪孽啊~~不只同性戀,還戀童癖呢。不過,千萬可別搞錯了,這可是希臘時期的高級聚會,打仗勝利要舉辦,貴族宣示權勢也要舉辦,尬詩嗆歌拼高尚更是要舉辦。一邊摟著同性同好,一邊喝得醉醺醺的清談哲學,可是當時的高級享受啊。
。。。。。。
以上段落只是節錄,點進部落格,繼續完整地看看希臘時期的男女同志,還有悲慘的19世紀同志悲劇。
例如,王爾德「不敢說出名字的愛」,就是他對 Alfred 的深情迷戀。「不敢說出名字的愛」,也是後來同性戀的同義詞。
。。。。。。
這陣子剛好看了本書,時報的《心碎史:十三則史上最糟糕的分手故事》,裡頭看到 Oscar Wilde 的同志悲劇,真是讓我看得瞠目結舌的不可思議。還好我們生活在21世紀,十九世紀的人真是生活在恐怖愛情的步步驚魂裡啊。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8262
。。。。。。
希米露的部落格也曾經介紹過好幾部同性戀電影,還有介紹同志由來的神話,以下文章可作參考:
1. 《丹麥女孩》凝視他人凝視的堅持與勇氣
http://blog.udn.com/katydid951/47124574
2. 《單身動物園》要蝦不蝦,真是個惱人的問題啊!
http://blog.udn.com/katydid951/50418045
3. 麵包與玫瑰:《驕傲大聯盟》與美麗女性的罷工
http://blog.udn.com/katydid951/64121469
4. 《愛,不散》不分性別,真愛不散
http://blog.udn.com/katydid951/25391946
5. 《雲端情人》到底是愛上了誰?
http://blog.udn.com/katydid951/19847587
。。。。。。
http://blog.udn.com/katydid951/7718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