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密度單位換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密度單位換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密度單位換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密度單位換算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李問,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全國NGOs環境分區會議【馬祖場】 一同為馬祖的環境議題發聲🌊 今天早上參與了全國NGOs環境線上會議的馬祖場,會中的馬祖伙伴們各自分享為島嶼的努力,以及所關注的環境議題。 感謝陳其平鄉代、南萌咖啡董逸馨、馬青協會曹雅評,用心地邀請並串聯在地許多關心環境議題的朋友! 🔺以下只是簡略紀錄,每個...

  • 密度單位換算 在 李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8 14:37:37
    有 350 人按讚

    🌏全國NGOs環境分區會議【馬祖場】 一同為馬祖的環境議題發聲🌊

    今天早上參與了全國NGOs環境線上會議的馬祖場,會中的馬祖伙伴們各自分享為島嶼的努力,以及所關注的環境議題。

    感謝陳其平鄉代、南萌咖啡董逸馨、馬青協會曹雅評,用心地邀請並串聯在地許多關心環境議題的朋友!

    🔺以下只是簡略紀錄,每個人的想法,還是要以本人的表達為準喔!

    【島嶼減塑、垃圾減量】
    西尾半島物產店的李振元和南萌咖啡館的董逸馨,以馬祖在地商家的身份,來向大家分享減塑策略,例如:不提供塑膠提袋、使用植纖餐盒,或客人需自備外帶容器等。董逸馨也說,旅客們一開始會覺得不便,但在向他們說明小島的特性後,大家也都能理解。同樣在注意島嶼垃圾承受量的。還有馬青協會的郭寧,作為媽媽的她,向大家分享使用布尿布的育兒經,減少尿布垃圾量。

    🍃

    【水土保持、環境保護】
    李振元以日前馬祖87風災的經驗為例,他指出馬祖的水土保持還有可以努力的空間。同時他也提出,為了增加觀光客而進行大型建設的矛盾,提醒作為小島的馬祖,是否能劃設出觀光客的上限?

    🍃

    【水資源有限,追蹤成本】
    董逸馨在講述島嶼水資源時提及,馬祖的用水需求很仰賴各地的海水淡化廠。「這基本上是用電換水的概念,換算下來,平均每度水的成本約95元,但水價僅10元,其餘都是政府的補貼。」要如何鼓勵大家降低用水量,並關注海淡廠高鹽份鹵水帶給環境的影響,都是值得再去思考的問題。

    🍃

    【海廢垃圾的難題】
    東引中柳村長劉家宏說,東引最多的海廢是保麗龍,難以壓縮處理的保麗龍,經年累月的堆積,時常強風一來又吹到海邊,造成了本地環境的問題。我也補充,馬祖四鄉五島每年清出約600噸海廢,以密度而言全國最高。以東引為例,過去以熱熔方式處理保麗龍,機器卻容易因為積沙壞掉,建議可以參考金門澎湖,評估使用化學溶解劑的機器。

    🍃

    【抽砂船、綠光與海洋邊境】
    在島嶼邊際的海洋環境議題上,我向大家分享了中國抽砂船對馬祖周遭海域的影響,不只扼殺海洋的底棲生物,也會破壞我們的海底電纜線。對此我也主張,針對島際水域,設置「海洋保育區」,或是類似的「燕鷗擴大保護區」、「禁止抽砂區」等概念,以環境為出發點保護島際交通海域。

    另外,我也提到,馬祖近來備受關注的「綠色極光」,這主要是對岸在夜晚時補小卷使用的集魚燈,大量燈光所造成的光害,影響到了馬祖的夜間觀光活動。

    光害影響了暗空的觀星活動、看星砂等,也可能影響到馬祖國際暗空公園的國際認證。另外,只要一部分小卷船提早於禁漁期「偷跑」,更會衝擊到在地知名的藍眼淚觀光產業。

    台灣許多縣市都對燈火漁業有亮度、使用範圍等限制,未來應持續追蹤馬祖地區「綠色極光」對魚類作息和生態的影響。涉及兩岸共同關注的環境議題,應該溝通與媒體輿論關注並重,雙管齊下。

    🍃

    【持續彙整環境議題】
    本次馬祖場的線上討論,我也從其他馬祖伙伴身上學到了很多。主辦單位在各個分區場收集地方議題後,會整合到明年的全國NGOs環境會議上來討論,並在最後將結論遞交給總統及政府相關單位做施政的參考。

    因此,相當期待明年的全國環境,希望能與各地的伙伴繼續交流環境的議題,也請大家持續能關注馬祖。

    #全國NGOs環境會議
    #永續島嶼

    🏝️🏝️🏝️

  • 密度單位換算 在 朱暖英-用溫暖力量挺幸福南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2 11:56:19
    有 100 人按讚

    🔹臺中市議會(31日)召開市政總質詢,暖英根據台中市監理站和交通隊的資料顯示,台中市的機車數量增加速度驚人,民國106年起最近四年由168萬7364台增加到175萬5563台,最近4年共增加了6萬多台機車,相對於台中市的人口增長數(含出生嬰兒以及外縣市移入人口),民國106年到109年,這四年台中市共增加3萬3仟 717人。換算起來連嬰兒在內,每一個新增人口可以有2台機車,這個數目實在相當驚人。

    🔹更令暖英憂心的是,因機車車禍死亡的人數從106年起,從60人上升到109年的129人。也就是從造成60個家庭破碎,上升了一倍以上到129個家庭破碎,真的令人心痛。

    暖英歸納四點建議要求交通局。
    👉第一,要研擬出有效的政策宣導方式,好讓汽機車駕駛,皆留心確保用路安全的觀念;像是汽機車駕駛,不時會因為車輛內輪差的問題,而發生行車事故,這不就表示交通局在與民宣導上並沒作到位。
    👉第二,大眾運輸系統規劃,應要不停的作滾動式檢討修正,讓民眾可以就近善用相關的公眾交通工具,像是公車路網的調整與ibike設置密度等。
    👉第三提高老舊機車報廢誘因,降低機械功能退化機車上路的機會。最後,提昇檢視道路號誌與掌握道路行車品質,減少交通事故風險因子。

    🔹希望市長要求市府各單位,一起努力降低機車車禍及死亡率。因為每一個事故過世的市民,都代表一個家庭,市政府要讓市民安居樂業,提醒大家重視安全及提供安全的環境是責無旁貸的責任。

    #降低機車傷亡
    #列為施政重點
    #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機車車禍死亡數倍增 朱暖英:政府責無旁貸
    相關新聞連結🔗
    中時新聞網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831005748-260402?chdtv
    新華報導
    https://ccss3172.blogspot.com/2021/08/blog-post_894.html
    中台灣時報
    http://www.taiwancnews.com/archives/513296
    台灣新生報
    https://reurl.cc/qgMEKR
    台灣華報
    https://www.kingtop.com.tw/detail.php?type=catalog&catalog_id=5&id=4645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5712956
    大宇宙新聞 民時新聞
    https://reurl.cc/gWLdn4

  • 密度單位換算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08 18:44:11
    有 247 人按讚

    感到 #心冷?沒問題的,因為【太陽的心比你的心更「冷」!】#本日冷知識1540
     
    蛤?
     
    太陽的核心,可是堂堂的一千五百萬℃,區區三十六度半的人體怎能相提並論呢。彷彿聽到有這樣的異議。(讀者A?!)
     
    太陽核心是以核融合產能。在高壓高溫的太陽核心,每秒鐘就有大約六億噸的氫融合成氦原子核,但這過程中總質量減少了 0.74%,代入那個最有名的公式 E=mc^2 失去的質量一下子化成了能量溢出:高達每秒 3.8 萬兆兆焦耳.....若換算成一份一千大卡的炸雞腿便當,大約是每秒發 9.2 千萬兆份便當。
     
    *以上因為數字實在太大,超乎了日常的數字概念,根本是毫無意義的換算 XD
     
    其實,核融合反應實在是非常稀少,不但極不容易發生,在那巨大一鍋電離的熾熱氫氦電漿濃湯之中,只有微不足道比例的氫原子碰撞能完成融合。
     
    換言之,一個反直覺的事實是太陽的「基礎代謝率」其實非常非常非常之低(標題「冷」的意思)。曾有物理學家言道,太陽和宇宙中的其他恆星居然能產生任何熱能,大概是最為近乎奇蹟的物理過程了 [相關軼聞=見留言區]。
     
    在人體,基礎代謝率指的是完全不活動的休止狀態下人體消耗氧氣,燃燒醣類/脂質/蛋白質,最後釋放的熱量大小。若要比較人體和太陽,這兩個質性天差地別的東西,只能靠數學這可靠老法寶。
     
    根據目前共識的物理模型,太陽的核心=正中央,每立方公尺中每秒會產出 276.5 焦耳的能量,也就是 276.5 瓦/m³。太陽核心的溫度和壓力都是最大的,是核融合效率最高的地方,畢竟核融合的同義詞又叫做「熱核反應」嘛,熱到核都融了 XD
     
    但......欸,太陽核心耶,產能的「密度」卻只有 276.5 瓦,用心感覺一下,這數字簡直低到不可思議。做為比較,一個約 60 公斤的肥宅什麼事都不做,光是躺著呼吸每秒就會散發約 80 焦耳的熱量。換算約一立方公尺 1300 瓦。贏了!約是太陽約四倍,遠勝。
     
    純屬好玩,我再找一些數據作伙大車拼:說起最能把選手操到變超級賽亞人的職業運動,大概就是自由車。運動醫學已經建立了詳盡的測量自由車選手生理數據的方法——基本上就是請選手戴呼吸面罩騎車,測量氧氣的消耗量就可以換算出代謝率。跳結論,自由車手中的佼佼者,尖峰代謝率可以一舉提升至基礎值的 5 倍的 BUFF!整個人體超燃、爆出約 400 瓦的功率。達到了太陽核心的 20 倍。#東河馬之手
     
    另外,與我們的直覺相反,人體最耗能的器官並不是肌肉......顯示為遙望館長之肩。肌肉只是可以占身體很大比例重,因此總體可以貢獻更大的產能而已。
     
    論起每單位重的耗能,器官中的佼佼者其實是它 → 撲通撲通董茲董茲的心臟。還有幾乎與心臟打平的,竟是腎臟。它們倆都是滿腔熱血,也得必須泵/過濾處理超多熱血,非常之繁忙,因此自然是超級耗能密集。
     
    來人啊!上數據。心臟啾竟四有多耗能?每單位重的心臟耗能是——身體耗能平均值的 18 倍!但只是因為心臟只小小一顆,貢獻的總量不多罷了。
     
    腦子雖然也是高耗能,但其代謝倍率只有心臟的約一半,但人腦很大很重(通常而言啦),就貢獻了代謝的一大塊惹。總體來說大腦占了人體約兩成的代謝,心臟則占了 8%,和腎臟大致與心臟相等。
     
    總之,以體積來算的話,各位讀者出社會太久而已經冰冷的心臟在「代謝率」也就是產熱方面,仍然比太陽的內心溫暖了 4×18 = 72 倍左右。要比心冷大家來比啊!喔喔。#北風與太陽的故事(X
     
    太陽之所以能保持溫度上的超級灼熱,完全只是依賴太陽的體積和質量實在是難以想像的大,熱量匯聚加總起來超級無敵驚人罷了。也有相對表面積小,難以散熱的因素在內。胖子都怕熱的物理學。
     
    如果本文這一堆怪奇數據能告訴我們一件事,那大約就是暗示說:原子核實在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不樂意發生融合反應。君不見,即使是在太陽核心,那麼大的重力對氫原子輾壓擊打,卻都只會發生效率相對差勁、溫溫吞吞的核融合而已。
     
    今天人類想在地球上創造一個電磁瓶子,裝下一團比太陽核心熱十倍以上的氘電漿(質量遠不夠太陽,用溫度彌補。此外氘也比氫容易融合,氚更容易但就是含量少)。並期待它們發生融合,實在是件100億%超困難的事。
     
    我就不特地提蜘蛛人2那成功輕易到幾乎可笑的核融合裝置了——它甚至還有「失控危險」咧——那麼方便的科技給我來一點啊魂淡。
     
    FIN
     
    by 科宅

    參考資料《太陽科學:一千五百萬度的探索之旅》作者:葛琳 (2018) 貓頭鷹書房。

    圖片 Frozen heart by ghoner (2006)
    www. deviantart. com /ghoner/art/Frozen-heart-2739621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