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家鄉英文作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家鄉英文作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家鄉英文作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家鄉英文作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行政法林清老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地方特考三等榜首,分享給準備體育行政的考生: 首先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師長與應考前輩,有您們的幫助,我才有可能在這裡撰寫這篇文章回饋大家,也希望這些經驗可以幫助到未來想納入這一行的朋友們。 1、 心態建立: 強大的心理建設是準備國家考試路上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在挫敗後迅速重拾信心,或者是面對旁人...

  • 家鄉英文作文 在 行政法林清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09 09:58:06
    有 351 人按讚

    地方特考三等榜首,分享給準備體育行政的考生:
    首先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師長與應考前輩,有您們的幫助,我才有可能在這裡撰寫這篇文章回饋大家,也希望這些經驗可以幫助到未來想納入這一行的朋友們。

    1、 心態建立:
      強大的心理建設是準備國家考試路上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在挫敗後迅速重拾信心,或者是面對旁人有意無意潑冷水而不被動搖,另外我也建議踏入這條路上的考生,除了公務員工作穩定以及薪資實質的誘因外,更要有一個能說服自己為何要踏入體育行政這一行更深刻的理由,因為這一份強大的內在動機會在往後的日子裡,支持你繼續前進。
      另外我也鼓勵考生,不要把考試當作是一種門檻與折磨,而是當作未來考上之前必要的職能訓練,這樣準備起來會比較有動力一點,也會比較甘願。
    2、 應考背景與經歷:
      我是體育學系學士與碩士的本科生,研究所主修運動管理,大一時其實就已經知道,除了當體育老師之外,也有體育行政的路可以選擇,但我真正開始萌生想要實踐的念頭,是在讀研究所時,一邊在大學體育室擔任行政工作的時期,因工作所帶給我的成就感。
      完成碩士論文後,我延畢了一學期,一方面是需要一邊補習行政法,一方面也是在學校可以提供給我比較多資源可以備考,第一次106年高考第25名(取11),讓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畢業之後,回到了家鄉,剛好也在所在的縣府教育處應徵到體育相關的職務,這一年一邊工作一邊備考,心理上相對踏實,工作的實務經驗對我考試充實了很大的能量,但其實上班也佔掉了我大部分的時間,這一年(107)高考與地特分別是第17名(取8)與第8名(取1)。
      隔年在父母的建議之下,於是我辭掉了工作,當起了全職考生背水一戰,全職考生的生活雖然多出時間,但相對也多了很多壓力,對未來的徬徨,旁人的眼光等等,108高考考了第10名(取4),曾讓我一度想就此放棄了,所幸在家人100%支持下,我才得以在這次地方特考順利上榜。
    3、 讀書方法:
    (1) 時間安排:
    1. 半工半讀:平日回家後每日至少2 小時,假日圖書館8小時。
    2. 全職考生:每天圖書館專心讀8小時(09:00~17:00),因為回到家基本上我也看不下書了,則搭配相關議題的影片作為輔助。
    (2) 共通原則:
    1. 一本書原則:所謂一本書原則,並非只讀一本書,而是以一本書作為主軸,並融會各家參考書後,能夠自己整理出一本書的筆記與心得。
    2. 習慣聯想:養成聯想的習慣,例如看到一則體育新聞或法律事件新聞時,要能時常聯想到可能的考點是甚麼?此外也可以藉此一邊回想以前讀過的內容有沒有記熟。
    3. 勤做習題:除了考古題一定要全部做熟之外,也要以上述的聯想的方法猜題,並「實際手寫」練習。
    4. 筆記整理:前期我有以電腦打字,希望可以做成一本完整的筆記,但我後來發現雖然可以當作參考,並隨時補充資料,但是實在太花時間了,而且打過即忘。所以後來筆記的方式還是以考古題擬答的方式,手寫作成筆記。手寫雖然速度慢,但是慢讀的過程卻更有助於內容消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習慣在考試上手寫的速度與感覺。
    4、 各科準備:
    (1) 國文:58
      雖然沒有特別準備,但公文格式及用語務必要背熟,作文的部分可以參考專業科目的內容,就可以跟其他考生的內容有所區別了(尤其運動社會學與體育史都有很多例子可以拉進來寫),選擇題純吃老本。
    (2) 法學知識與英文:64
      憲法與增修條文熟記是最基本的,但近年更偏向考大法官解釋,坊間都有很多參考書可以參考,至於法學緒論的部分,高考與地特三等的部分雖然包山包海但題目本身不至於考得太難,建議可以找一本《圖解法律》的書籍幫助理解,另外我也有買陳治宇老師的參考書搭配看,剩下的就是利用零碎時間勤做阿摩練習了。
      英文的話其實沒有特別準備,個人英文程度不算很好,對我來說英文投資報酬率實在太低了,但閱讀測驗題相對好拿分,務必把握。
    (3) 行政法:79
      上過一年林清老師一年的面授課程,真的建議至少一定要去上過一輪課程(尤其無法律背景的考生),薯叔的教法受一致好評,網路上已經非常多的評價了。
      除了在行政法這科外,我也應用老師的擬答與整理筆記的方式在其他專業科目上,真的對我收穫非常很多,有種「啊…原來書應該是要這麼讀的」的感覺。
      至於要選擇函授或和面授我覺得因人而異,函授雖然可以反覆看,但如果時間允許我還是建議面授,一方面可以方便問老師問題,另一方面如果是自認自制力較差的考生,也可以跟著老師的步調走;但我也知道也有考生因為上班和家庭時間上的不允許,函授就是個還不錯的選擇,但是一定要按表操課!否則內容很多,後期一定會消化不完。
      另外我認為比上課更重要的是,自己多練習跟消化,這也是為何我只上了一輪課程,後面2年都是純靠在家自修了!選擇題建議勤做阿摩,建議要練到至少考試不會錯超過4題的穩定度;申論題則搭配老師參考書內的題庫,另外個人也覺得猜題非常重要,尤其是那種選擇題已經前幾年考過的新議題,申論題還沒考過的,就極有可能出現,這次運氣非常好,剛好命中行政執行聲明異議那一題,拿了20分。
    (4) 體育行政與管理:52
      以鄭志富老師的《體育行政與管理》和教育部體育署《體育運動白皮書》,作為備考的雙主軸,再搭配其他的書籍當作參考(詳書單)。這幾年雖然考的題目不算是非常難,但分數似乎有越改越嚴格的趨勢,所以建議準備到後期要廣泛閱讀,多多套用管理理論和實例旁徵博引,才能寫出亮點。
    (5) 運動社會學:77
      這一科原本是我非常不擅長的科目(可能以前書真得看太少…),所以我先去找了蘇維杉老師的參考書把基礎重新打好,因為這一本寫得相對簡單,而且舉了非常多台灣本土的例子,非常有助於理解。但是後期漸入佳境後,我則以王宗吉老師的書為主,這本書因為是譯本,有很多國外著名實例與社會現象可以參考。
      此外也推薦陳子軒老師的《左‧外‧野︰賽後看門道,運動社會學家大聲講》,這本寫得非常活潑,沒有教科書那種硬梆梆的感覺,舉的也都是最新的例子,非常豐富可以當作擬答參考,也可以當作閒書來閱讀。
      因為近年偶爾會考出比較純社會學理論的題目,很怕拿到考卷就被嚇傻了,因此我也找了陳遠老師的參考書來搭配。
    (6) 世界體育史:86
      以吳文忠老師的《體育史》(編修版)為主,這本書已經出版超過了近半世紀,許多體育科系都還拿來作為上課用書,就知道這本堪稱「體育史的百科全書」有多麼重要。另外我也找來徐元民老師的《體育史》來搭配,這本書的寫法與吳文忠老師的寫法截然不同,比較偏向探討哲學意義和比較,可以更充實答題的內容。
      至於其他比較細節的部份我則是參考了《體育運動大辭典》、《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體育專輯》等資料,此外日本也為了東京奧運會也拍了一部日劇《韋駄天~東京奧運故事~》,個人覺得這部日劇非常精采,非常有助於對於近代奧運脈絡的釐清,也讓我在休息之餘,能以更輕鬆的方式一邊吸收體育史的知識。
      近年偶爾會考單項運動的歷史或發展,實在非常不好掌握,但可多留意一些時事上或是台灣國際賽成績還不錯的運動種類來準備。
    (7) 體育原理:64
      這一科基本上就是一個綜合性科目,其他科能考的,這一科也都能考,尤其和運動社會學有很多重疊的部分。
      這一科比較特別的是,要把幾個如「體育」、「運動」、「遊戲」、「休閒」…等名詞的定義與關係多加釐清,並把握好12年國教、身體素養、身體與運動文化、電子競技等議題。
      參考書我則以許義雄老師的《現代體育學原理》為主,並搭配其他書單上的書作為搭配。
    (8) 運動自然科學:86
      近幾年運動科學的考法比較應用,所以在以書單上《運動生理學》、《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打好基礎後,我後期開始找了《肌力與體能訓練》、《學校運動教練手冊》…等當作重點閱讀,尤其《學校專任運動教練手冊》是體育署寫給第一線教練的官方資料,相對容易閱讀,也有非常多的實例,更重要的是貼近實務,整本都是滿滿的考點!
      至於很多人問我運動生物力學的部分,因為考的比例偏低,而且不好準備,我建議把以前國高中物理課中古典力學的部分再拿出來複習,並搭配運動實例,應該就不會差太多了。

      最後謝謝大家看完這篇勒勒長的文章,感謝一路上給我支持跟幫助的家人、師長及同學,也希望這一篇文章可以回饋到所有還在努力的考生,最後送上我去年初失意時,在日本東京淺草寺抽到的詩籤,作為我最誠摯的祝福:
      鑿石方逢玉
      淘沙始見金
      青霄終有路
      只恐不堅心

    備考書單: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PqqzUQMEb18eR-3PAwX2llasAZ7YMT3H/

  • 家鄉英文作文 在 柯建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1-11 19:02:35
    有 858 人按讚


    【第二場公辦政見發表內容】

    這場選舉只剩六天,半年來走過新竹市大街小巷,從小型座談會到大型演講會得到的最大收穫即是得到新竹鄉親的熱烈支持。

    昨晚在孔廟舉行「新新竹新客家之夜」晚會,看到所有的新竹客家鄉親包括:蔡英文柯建銘客家後援會主委蕭楹憲先生,新竹市農會總幹事鍾祥銘先生,新竹市的客家議員黃美慧、羅文熾、劉聲正、鍾祥銘農會總幹事、古榮政前議員、徐萬乾里長在內共20餘位客家籍里長和7位客家團體,均蒞臨現場表態支持柯建銘,在此表示感謝。

    23年前第一高票當選,心中是充滿壓力與考驗,但要求自己身為新竹人、新竹在地小孩,不能讓新竹人漏氣,要成為立法最專業、認真、最有影響力的立委。

    23年以來,不僅成為最資深的立委、擔任總召長達15年,審理的法案超過2千個,預算案超過3萬個,協商超過500場,這不是一天可以推疊出來的,包括社福、國會改革、憲政改革或財政問題等轉型正義法案,他都是站在第一排第一線,相信今天他確實做到了。

    並且,23年來,對於新竹這塊土地擁有共同的期盼、共同的記憶和共同的歡笑,對於新竹地方建設是我不可迴避的義務,不分黨派都力挺到底、從未缺席。林政則前市長就曾多次在議會質詢說「柯總召對新竹貢獻最大、對台灣幫助最多,許多地方建設預算都是柯總召爭取來的。」

    今天要跟新竹鄉親說兩件事,一是國會改革,一是地方建設,這次回鄉參選,是艱困中的艱困,不是藍綠六比四問題,而是總召這位子的原罪,23年前他參選立委,就是十選一的局面,跟這一次一模一樣,但是他相信,歷史一定會重演。

    今天選舉講求的是公道與價值,為何選得這麼辛苦,因為以少數對抗多數,對抗馬英九毀憲亂政、錯誤政策是多麼困難,我總是站在第一排第一線,所有的槍、所有的箭都射在我身上,所有的人都想抹黑攻擊你,是總召的宿命。

    包括時代力量與國民黨口徑一致,說朝野協商是密室協商、是喬,事實上朝野協商制度是國家制度,是「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十二章黨團協商專章,第68條至第74條有明確規定,協商時由王院長主持,不僅院長、副院長、各政黨幹部、三長、提案委員、相關行政部門及議事人員應出席,關心此法案的委員亦可出席,每次協商至少有30、40人參加,協商完均可對外發言,協商結論必需各黨團簽字並交付院會宣讀,只要少一個人都不行,完全是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為之,怎麼變成是我的問題。

    尤其是朝野協商是保障小黨,時代力量居然講要廢除朝野協商,等同讓國會多數暴力正是法制化,這是甚麼國會改革,難道法案以後都要靠表決,天天公投嗎?政治本是就要協商,對朝野協商不了解是極大的不道德,喬是喬預算、法案、協商、談判、喬國家的危機。事實上我最希望朝野協商透明化,就可以看到我以寡敵眾如何痛宰國民黨!

    過去兩次國家重大危機,一是318學運,我天天穿梭,為的就是怕暴力發生在學生身上,奉勸馬英九動用警察權雖抬走的學生,卻抬不走學生的靈魂,為打破僵局,數次跟林飛帆、陳為廷交涉,和平落幕是柯建銘喬好的,林飛帆、陳為廷卻天天來新竹罵我,這公道嗎?第二是高中生反課綱問題也是靠柯建銘和柯文哲市長兩人喬出來的,讓學生有尊嚴地有台階下,難道王金平或國民黨都在配合我嗎?

    這次選舉其實只有兩個指標可供選民參考,第一「誰是最專業的立委」,國會改革方案,民進黨早在1996年就已陸續提出,第六屆、第七屆及第八屆已提出三波,第八屆提出第四波有關調查權、協商透明化、專業國會等改革法案,都是我領銜提案,結果被國民黨在程序委員會擋了一千多次,直到本會期休會前三天才自程序委員會通過付委,請問鄭正鈐或邱顯智所指的國會改革有甚麼?不是空降就是貢獻空白,不僅國會資歷是零,還整天空手說白話,甚至時代力量的邱顯智只會跟國民黨鄭正鈐完全採取一致的論調,整天只會不斷惡意抹黑攻擊。

    另一個指標是「為新竹市做了甚麼」?柯建銘指出,他不僅是最了解國會、最了解國民黨,更是為新竹市做最多事的人,近半年來已為新竹鄉親爭取了油庫廢除及解決園區交通堵塞交通建設預算至少100億元,同時,已在12/18審查10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時做成的主決議(等同措施性法律),明年度優先規劃執行的「五楊高架延伸到頭份交流道」,並與台68東西向快速道路及新竹系統交流道連接,總共650億元的預算,將利用自償性國道建設基金挹注,這是新竹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共建設案,這一項建設不僅可以解除現在中山高速公路,新竹路段的回堵塞車問題,更可將新竹縣市整合納入北北基桃的北部共同生活圈當中,再一次讓新竹市的發展起飛,這些建設絕對是讓新竹市走向藍綠團結、族群和諧,走向徹底蛻變邁向新的紀元、新的氣象的最好契機。反觀國民黨做了四屆市議員的鄭正鈐,還有時代力量的邱顯智,他們曾經為這個地方做過什麼嗎?邱顯智除了談拿洪仲丘、大埔事件,事實上對新竹市陌生的,根本缺乏對地方的連結,說不出對新竹有甚麼抱負!而鄭正鈐說將來要提出加薪四法只剩三法,鄭正鈐居然不知道還拿出來當政見、作文章,這種做了四屆市議員,整天跑大陸北京、天津和上海的人,怎麼有資格進入國會?除了會使用『更新、更好』的賄選與抹黑方式選舉外還會什麼?柯建銘強調,新竹人這一票絕對價值750億元,選舉不是喊口號、作文比賽或抹黑攻擊而已,是要有實在的努力!

    柯建銘最後期待選民應選擇「一分努力,一分收穫」實在做事的候選人,而非選一個「不勞而獲」,只喊口號卻無實際作為的候選人。懇求新竹鄉親一定要「集中選票,不要讓老舊的國民黨漁翁得利,不要讓會賄選、抹黑的鄭正鈐漁翁得利!」

  • 家鄉英文作文 在 人助旅行與助人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2-15 20:34:18
    有 34 人按讚

    【流動,是現代人共同的命運】(旅人問答集) by 胡晴舫

    1.對您而言,初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您通常會選擇去城市的什麼地方,去觀察這個城市獨特的文化特色?

    2.當初是什麼機緣開始這樣旅居漂泊於不同城市書寫的生活狀態?謝謝。(台北市/翁先生)

    答:我向來很怕回答關於旅行的問題,因為我不知何時給人一副很會旅行的印象,但我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與祕訣,我就是一名渴望死前能去一些地方、認識一點文化的俗氣觀光客。基本上,我對一座城市有興趣時,我只會先去了再說。買張便宜機票,訂間價格合宜的旅館,進城之後,找張地圖,我便從旅館周邊開始摸索。

    我喜歡走路。在每座城市,我都大量走路。走路是觀察一座城市的最好方法。城市跟鄉野一樣有自己的獨特地貌以及豐富的動植物生態,靠走路,我能認識路面上每一棟建築物,領略城市的地形,觀察每一個經過我的人類,他們如何著裝打扮,散發出來的氣質,互相交談的方式,聽不懂的語言像一首初次聆聽的樂曲,等待我去挖掘背後深奧的意義。

    走路也會很快讓我發現這座城市的社會線索,譬如有些富裕城市重視車道,人行道時常走一半就斷了,且沒有殘障輔助系統,顯示這座城市的階級鴻溝。而迷路於古老城市的蜿蜒窄巷,也更能幫助我進入過去的歷史情境,明白人們怎麼世世代代在這塊土地生活。

    我沒料到自己會有一份「漂泊」的命運,因為我剛入社會時便已經領悟了自己就是那種最無特色的普通人,這輩子注定做不了什麼大事,我能對社會所做的最大貢獻就是把自己照顧好,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我也同時體認,這其實是大部分人在世上的命運,讓自己活下去,行有餘力之際,盡力帶給周圍的人一點快樂,因為快樂實在太稀珍了。

    我因而從我這個普通人的生命形態歸納出一個結論:流動是現代人的共同命運。我們在一個地方出生,並不代表我們會在同一地方死去,事實上,這已經變成一種奢侈。若你能在同一間宅院出生並且死去,那簡直是都市傳奇的等級。很多人在某個生命點,自然而然必須搬遷,受教育、找工作、組織家庭、換公寓,就算我們不離開,周圍的環境人事也會逐漸變化。時光就是一條河,活著,流動著,世界就改變了。

    ●胡小姐您好,謝謝您一直用很犀利但真誠的文字,高廣又謙卑的身段來書寫世界的不同面貌,作為讀者的我,很景仰您的低調。在您的書中,很少看到您談及私生活的分享,所以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

    1.作為一個旅人,流動在世界各處,進出在不同城市旅居,總會需要面對新的工作,建立新的朋友圈,學習新的語言……等生活問題,您是用什麼方式和態度去重建生活?

    2.我猜測,長居外地,很難在父母的身邊陪伴,請問您是如何面對這樣的情境?是否隨著年紀增長也有不同的想法轉變?

    3.如果讓您有機會選擇不一樣的旅行方式,您會如何旅行?(Jennifer)

    答:我年輕的時候,對世界很失望,現在回頭想想,其實就是一個無名的年輕人進入社會時的經歷,我被迫發現一個清晰無誤的基本事實:對所謂的世界來說,我這人一點也不重要,有出生沒出生都無差別。當別人看見我時,他們不是看見「我」,而是透過籠統地社會分類之後的「我」,因為膚色、口音、出身,所以,時常有立刻被貼了標籤而百口莫辯的無言時刻。因為社會上的普通互動是抽屜主義,每個人都莫名其妙安進一個格子,而大部分人不期望你從你的格子跑出來,也不認為你值得跑出來,因此會阻止你跑出來。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努力發現自己的格子,之後,努力爬出來。

    每回進入新城市,就會打回無名的身分,裝進新的抽屜。我就會回到初入社會的當時,遭遇一整套根深蒂固的社會價值系統,重新學習,同時,重新反抗。這給了我不斷反省人生的機會,因為我沒有時間養成社會習慣,價值信念一直被挑戰,只能盡力觀察、學習與辨認眼前的各種事物。這讓我特別理解社會邊緣人的處境,我不用「同情」他們,我即「他們」。我就是一個格格不入的異類。社會不見得會刻意迫害這些社會異類,只是有系統地漠視他們的存在。我認為這也變成我的寫作動力,我希望貢獻卑微己力,讓世界變成一處慈悲的所在——如果這個世界永遠不可能完美,至少對每一個人都寬容一點,生命不要那麼嚴厲,人情不必那麼薄涼。

    我的原生家庭一直都很開明自由。我的父母支持我任何決定,從來沒有對我有任何要求,這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我時常覺得,人與人之間的愛,並不是靠每個日子都要膩在一起來維持,而是真摯的忠誠度。忠誠已經越來越少了,而且你只保留給你最在意的人。

    我的確覺得人生就是一趟旅行。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包括我打字的這個當下,都是一趟難以複製的旅程。您問我想選擇哪種不一樣的旅行方式,幾乎就像問我,想選擇哪種不一樣的人生,我只能說,我不知道。我沒法想像其他人生,因為我沒法想像我不是我。我猜我只能是我。

    ●胡晴舫老師,您好:難得有機會向您提問,想趁此機會請教您旅行時的各種小怪癖,如:一定得帶的「其實用不上的」東西(不帶就不安心);不為人知的小禁忌(像是進房一定先敲門……也許不只是敲門,還規定要用左手敲);即使被認為「有點俗」也會做的事(這裡不敢舉例,好像會得罪人)。(狒記者敬上)

    答:我但願我能拿出一點得以炫耀的怪癖,不好意思,真是沒有什麼特色的一個人。搬出村上春樹的話,真傷腦筋。在此致歉。

    跨境移動文化 應該再被加強發展下去嗎?

    ●國境透過貿易似乎一直在模糊化,但是許多事情的在地化現象也越來越極端。我想問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理解年輕人跨境移動的必要性;或是說,跨境移動對於年輕人來說也不再重要;同時間,跨境移動所產生的現象是否也算是種文化?更甚者,跨境移動產生的文化應不應該再被加強發展下去?(台北讀者)

    答:我的世界觀比較像非洲人,隨遇而安,接受迎面而來的事物。對我來說,這個世界本來是一塊沒有國界的原始大地。逐水草而居,是所有動物的原始本能。想像候鳥隨季節而飛,象群在大陸上遷徙時,牠們並沒有國界的觀念。疆界是人類社會的獨特發明,為了割據土地、霸占資源,所以能累積財富,且輕易驅逐異類,無須分享的一個概念。

    對我來說,國界只是稅界的概念。你在那裡生活,在那裡交稅,因為鄰里本該守望相助,你與你所安身的社區共生共存,所謂的社會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始終認為,文化傳統並非固定不變,它是一個活的東西,你必須要讓它成長,包括接受外來刺激、吸收各式養分。而且我們現在所認識且習以為常的傳統文化,在某個歷史時間,說不定其實是驚世駭俗的新文化。就像城裡的舊建築,曾經是新建築,現在站在你面前的老人,都曾是初生嬰兒。

    對我來說,文化並不是一套不斷重複的僵化儀式,而是美好價值的傳遞,傳遞的目的在於分享,就在分享的過程,舊價值得以保存,但新價值也會產生。

    我相信跨境,因為我相信生命會自尋出路,不同價值的參照只會讓所有在地文化更茁壯,就像打了疫苗的身體才有抵抗的力量。外來刺激未見得一定是威脅,更多時候是文化線索,幫助我們思考自己是誰,什麼是我的價值,然後認真去維護。沒有經過奮戰的價值不算價值,只能算是有趣的概念。

    ●你好,我想問,身為在大城市之間徘徊的都市游牧族,有沒有那麼一刻,妳對「家」的定義產生懷疑?如果沒有,那什麼又是「家」呢?什麼原因讓你捨棄身為定居者的安定與安穩?自由?

    我在美國的鹽湖城出生,小時候就因為家裡的關係來到台灣。去年因為交換學生的機會到了紐約。我從來沒有感到那麼自在且有信心過。我常常不知道自己是哪裡人。但是我透過短暫的旅行,換了一個語言,暫居一個城市,得到一種安全感。妳也是這樣子嗎?

    謝謝妳多年來持續的創作,我很久沒有好好把一本書讀完過了。它(《旅人》)啟發我很多。(Jon)

    答:謝謝您願意花時間讀完《旅人》。您的故事證明了我的想法,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是現代人的共同命運。我們活在一個相對來說安定富裕的時代,我們流動,未見得因為殘酷的戰爭或可怕的饑饉,只是個人生活的步伐,因為一連串選擇,而不知不覺走到今日的境地。

    我沒有故意捨棄,但生命暗示我該放手時,我學會失去。我把每一個地方都當作可能終老的家鄉,把每一個隨機遇見的陌生人當作可能是一輩子的朋友。流動教會我的事,其實是珍惜。我明白,陌生人的善意並不是理所當然。能遇見一張笑臉,說明了對方可貴的品格與善良的本性,而不僅是我的好運。對我來說,家的意義繫於人。你可以在一個地方出生,卻無法融入那個社會,你也可以因為一趟旅行,而與自己所屬的族群在天涯海角相遇。我感激所有經過我生命而願意留下來陪我的人,浮浮人海中,是他們令我有家的溫暖。

    寫作的過程 是否感覺被療癒?

    ●晴舫您好,我有些寫作上的心境想請教您:

    請問您有否失意難過時寫作的經驗?如有,您會將情感投射在小說人物身上,即小說世界成為生活經驗的投影?寫作的過程是否使您覺得被療癒?(小小傑)

    答:我很少直接寫自己以及我周邊的人。不直接寫周邊的人,因為我認為不道德(為了創作,不惜出賣朋友的祕密,這樣誰要跟我做朋友啊?),同時很遜,好像無法虛構一個文學世界,藉以反映真正的現實。我不寫自己,因為寫作對我來說,不只為了理解自己,更為了理解世界,理解人類情感,也就是說,理解他人。對我來說,文學是愛的想像力,想像他人的生命情境,不妄下判斷,把一切鉅細無遺看在眼裡,但懂得寬容原諒。我喜歡寫小說,不是為了假借角色之口述說我的意見,而是讓他們各自發言,一個再微不足道的人物都有他自己看待世界的想法,讓角色自己發言,完整呈現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世界,我以為這是我寫小說的責任。

    《濫情者》大概是唯一最直接反映我當時心境的文字。我當時年紀仍輕,剛出社會,對社會非常失望,挫折感之深,還不太會消化自己的情緒,就一股勁發洩到文字之中了。

    我不知道寫作是否療癒了我,我只知道寫作強迫我不可自憐,擺脫自戀,逼使我打開心胸,去看見他人。因為我被迫拉開距離,思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請問胡晴舫:1.男人的成熟與否,以什麼界定?

    2.選擇待在家,還是出門,居住在不同城市時,是否會不同?

    (嘉義/法蘭柯)

    答:不成熟,也沒關係吧。我覺得一個人(無論男女)真誠最重要,為自己負責。做錯決定並無所謂,人生難免犯錯,重要的是坦然面對後果,勇敢改革,繼續生命實驗。

    但說到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這人住在哪座城市好像都同一副死樣子。在《旅人》一書,我寫過,「離開了舊的城市,習慣,還是千里迢迢像個影子黏在腳底跟過來。你並不會因為一個新的城市,就過起新的生活。」套句村上春樹常說的話,真是傷腦筋。

    是否有文學偶像?

    ●您好。1.即使現在是資訊爆炸時代,很多讀者仍然懶得自我充實,也不想看長一點或難一點的文章。面對一般讀者知識水準愈來愈淺,作為一位評論者與寫作者,您可曾因顧慮到這點而影響自己的寫作(比方說文章中的知識量或論理方式)?

    2.無論是寫作文藝評論或社會文化評論,您也成果斐然,想請問您如何面對「人情壓力」?

    3.從您的文章,我有一種感覺,就是您可能非常喜歡納博科夫。不知道您是否真有文學偶像,您對自己的寫作又有如何期許?(王小花)

    答:我相信讀者。我能持續不懈寫到今日,因為有讀者的支持,所以出版社才會願意出版我的書。我從不相信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也不認同黃金年代已經消逝的感嘆。我覺得每一代都有自己的人才與蠢材,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難題、必須面對的挑戰。

    現代讀者平均來說比以前讀者能處理更複雜的資訊與辯證,這也是為何他們更難取悅,更沒有耐心。我很早就發現這個道理,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典型難搞的現代讀者。所以,我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原則,如果任何事情我沒有什麼原創觀點,我就不說了。如果別人都說過了,我便不該重複。如果別人說得比我好,就讓別人說。我若要發言,那是因為在那麼多討論之後,我依然看見了一點別人尚未觸及的角度,那我就該提筆寫清楚。而且,如果要寫,就要用字精準,邏輯清楚,態度不可閃躲。當然,這種直白的寫作語言,使我時常招來許多質疑不滿,但我不想躲在華麗的書袋之後,或用言不及義的詞藻包裝,我覺得寫作就是要原創思想,企圖拿小鑿子在石頭鑿出泉水。寫作者的命運本該孤獨,不可媚俗、不能取悅,寧可遭人討厭,也要說出我眼中的真理。

    我崇拜的文學偶像洋洋灑灑一長串,可以寫成一部世界文學史。我很驚訝您如何猜測出我喜歡納博科夫,但您完全正確。當初年輕,有些外國朋友無法發音我的中文名字,問我叫什麼英文名字之際,帶點不羈的挑釁,我挑戰他們喊我洛莉塔。迄今,有些親近的朋友仍這麼稱呼我。我確實天生有點反骨。真傷腦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