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家裡有喪事可以拜土地公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家裡有喪事可以拜土地公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家裡有喪事可以拜土地公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家裡有喪事可以拜土地公嗎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空姐報報Emily Pos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想到小時候每次回去恆春保力外婆家 第一件事就是先到台灣最大的土地公廟「車城福安宮」。 拜完最具親和力的神明土地公後,一定要買街邊的鹹蛋鴨蛋,還有冰涼消暑的綠豆蒜! 我的外公外婆不像傳統老人可能因為老化,身體機能下滑 他們永遠都是體力充沛、身體金勇健的樣子💪 因為他們在山上養20...

  • 家裡有喪事可以拜土地公嗎 在 空姐報報Emily Po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1 21:46:19
    有 2,772 人按讚

    我想到小時候每次回去恆春保力外婆家
     
    第一件事就是先到台灣最大的土地公廟「車城福安宮」。
     
    拜完最具親和力的神明土地公後,一定要買街邊的鹹蛋鴨蛋,還有冰涼消暑的綠豆蒜!
     
    我的外公外婆不像傳統老人可能因為老化,身體機能下滑
     
    他們永遠都是體力充沛、身體金勇健的樣子💪
     
    因為他們在山上養20幾隻牛,根本忙得要死,一天要跑好幾趟山上,忙著顧牛🐂🐮
     
    所以他們的日常不是在山上,就是在是要去山上的路上,或是已經在山上。
     
    反倒是住附近的鄰居阿公阿罵叔叔阿姨,很常來坐🧓🏼
     
    不管認不認識,都會進來當成自己家,用一個親切屏東台語口音說:「你們回來了啊?!」
     
    親戚有一大堆,說自己是誰誰誰
     
    然後你根本搞不清楚脈絡,跟著叫就對了👀
     
     
    印象我第一次學騎打擋車就是在屏東
     
    因為以前外婆家根本沒有正常發動的摩托車
     
    要嘛你就學怎麼騎,要嘛你就走路!
     
    我怎麼可能用走的呢,曬都曬死了?☀️💦
     
    所以我只好硬著頭皮騎,不斷地在半路熄火是正常發揮🏍
     
    騎去甘仔店後,到了發現錢不夠,沒關係可以賒帳,只要告訴老闆你是誰的孫女就好😂😂
     
    這是我記憶中的屏東,有滿滿的兒時回憶,很原味也很有人味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辦喪事在鄉下比較沒有忌諱。
     
    外公過世時,厝邊隔壁都來家裡喝酒聊天。
     
    阿桑阿公們給白包時,叫你把奠儀拿出來點算清楚
     
    當著他的面,要看著你把名字和金額寫對才要離開📝
     
     
    告別式當天更神奇,一堆人都來聊天敘舊,(懷疑路過的人都有進來)
     
    酒水要準備很大量,用橘色的那種請客用的冰桶裝耶!🍻
     
    還會一直有阿桑們提醒你:「誒 啤酒快沒有了,趕快再去買喔~要喝完了!」😂
     
    我當天一直處於超忙碌的情形,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或許這才是他們歡送老朋友的方式吧!👋
     
    我是有那麼一點驚嚇,因為這是在城市裡不會發生的事
     
    真的是很純樸、自然,人與人之間比較沒有距離的地方❤️❤️
     
    #你們也有體驗過人與人零距離的經驗嗎
    #舊照重發
    #現在要暫時乖乖待在家裡
    #好家在我在家

    有興趣的朋友來聽聽這集的屏東城市行銷喔

    🎧 Apple Podcast 這裡聽:https://lihi1.com/qCmzD

    🎧 Spotify 這裡聽:https://lihi1.com/M89ut

    對了對了

    另外如果想看更多有趣的故事

    或是幕後花絮

    我會第一手更新在IG的限時動態上

    可以追蹤我的IG喔

    🎬Emily IG: Instagram.com/emily_cpy

  • 家裡有喪事可以拜土地公嗎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6 17:00:29
    有 86 人按讚

    台灣人打招呼的方式不總是以「你好」、「早安」開始,我們常使用的問候語是「你吃飯了嗎?」,這樣的打招呼方式告訴了我們,台灣人是以關心對方吃過飯了沒有來作為一種互動的開始。換句話說,對台灣人而言,吃飯就是一個重要的社會活動以及證明親近關係的方式。從另外一個台灣人詞彙中描述豐盛聚會與飯局的「辦桌」,我們同樣可以觀察到為什麼在我們的語境中,「辦桌」往往指的是以豐盛的飲食來招待或慶祝某些事情,更重要的是,被邀請與參與「辦桌」的人透過一起吃飯而再生產關係網絡。今天小編要分享的就是,台灣的「辦桌」文化的歷史以及來龍去脈。

    -------------------------
    宴席名稱有幾種?有戲劇演出的壽宴或婚宴叫做「食戲酒」;如果是廟會慶醮類的辦桌是「食拜拜」;喪事後的筵席是「食三角肉」;商業團體在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會「做頭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歲末祭土地神後則是「做尾牙」⋯⋯光看種種稱呼就可以知道,許多歲時祭儀或生命儀式都離不開大吃一頓!

    1902 年,一篇日本對臺灣舊慣調查的文章〈關於宴席及菜餚之雜話〉中,對「辦桌」的解釋是:

    「備桌、辦酒食、張宴稱『辦桌』」。

    由此推測,在晚清時期的臺灣,「辦桌」已經是普遍常用的詞彙了,意味著「辦一桌澎湃的好料」,來強調設宴者的誠意,久而久之就簡化成「辦桌」,客人赴宴也就稱為「食辦桌」了。

    到了清代,對渡海來臺開墾的移民而言,物質條件不如閩粵家鄉來得充裕,一旦有婚喪祭典,常是自家張羅酒菜,村落鄰里間會相互幫忙一起辦宴席。富裕人家通常會有家廚或者是「灶下婦」 來協助家中女眷,如果是比較大型的宴飲或儀式,才會委託專業廚師(「廚子(司阜)」)到家裡或指定地點做菜。

    從清代到民國五〇年代,儘管已有酒樓、菜館幫人辦外燴,但僅限於城市;農村地區偶爾有兼差幫人烹煮宴席菜餚的村民,他們不是專業的廚師,只是廚藝稍微比一般人好些,但因為能做的菜色相當有限,甚至食材都得讓主人家自己準備,因此完全稱不上是一種行業。大約到了民國五〇年代之後,一些代工烹煮的村民開始感受到兼差辦桌的利潤比務農還要好,辦桌也就逐漸邁向專業化的進程。

    俗語說:「十日前,八日後」,指的就是辦桌前主人家的準備工作與善後。以婚宴為例,主人家(男方家人)通常得在半年前,根據男女雙方的八字,擇日訂好迎娶與宴客的日期,當主人家確定宴請的日期後,經濟富裕的家族可能會委託菜館的廚師到府外燴,如果是一般家庭,就會拜託村里間廚藝較佳的人來擔任「辦桌師」(現今多稱為「總鋪師」)。設宴前,辦桌師得要先與主人家商量可用的食材與菜色,再由主人家負責準備材料。由於當時沒有瓦斯爐,大部分民家中可用的灶只有一個,所以通常要在一周前用土磚泥料砌好ㄇ字型的「土(角)灶」,並待其乾硬之後供辦桌師烹調使用;而搭土(角)灶也象徵著「起灶」,閩南語中意味著一個新家庭的成立。

    一般民家的喜宴時間多半是兩個小時結束,緊接著辦桌師會將部分特地留下來未吃的菜餚拿來作為祭品「拜廠腳」,感謝這個棚子讓宴會圓滿完成,拜完才會「拆廠」(拆棚架)。棚子拆完後,主人家會將「菜尾湯」(筵席中剩餘的菜或食材以大鍋煮的雜燴湯)分送給幫忙提供物品與人力的親鄰們,這種往來互助與餽贈的現象,也是臺灣早年辦桌過程中最具人情禮數的風貌了。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pan-toh-in-taiwan/

  • 家裡有喪事可以拜土地公嗎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02 17:06:08
    有 2,336 人按讚

    中元節做什麼最好?
    一個人關在房間裡,倚一燈如豆,讀小說啦⋯⋯

    22 斗金斗銀

    阿姑說,好,她去看一看旺來的新厝。

    阿姑到的那天,太陽很大,她穿著黑色綢緞衣裳,黑布鞋,走過曬穀場,到了正廳門口。正廳是神明廳,裡面黑黑的。阿姑停了下來,不跨入門檻,只是站在正廳外面,用右手掌放在眉毛上,遮住曝曬的陽光,往裡面看了一看,就倒退著走了出去,身體倒退走喔,一直退到大門,出了大門之後才轉身,走到右邊檳榔樹下。

    旺來本來就在院子外面稻田那邊等,這時奔到檳榔樹下,急急問說,「怎樣?」

    阿姑嘆一口氣,說,「難怪啊。」

    「難怪什麼?是怎樣?」旺來氣急敗壞。

    「正廳裡面,」阿姑慢條斯理說,「一屋子老歲仔。」

    旺來很驚,說,「什麼老歲仔?誰?」

    阿姑瞇著眼,看著院子前面一株狐尾椰子,椰子中間一支竹竿樣的細枝尖端站著一隻黑頭翁。

    她說,「這年頭,白頭翁都變黑頭翁了。」

    旺來哀求,低聲下氣地說,「拜託,你趕緊說好不好?」

    阿姑說,「很老、很老、很老的那一種,就是講,穿清朝衣服的那一種老歲仔。」

    旺來一下子就明白了,登時氣呼呼破口大罵,跺腳說,「太沒道義了,明明跟我講,他們搬家的時候有把祖先帶走,這代表他們白賊啊,亂講騙人啊,房子賣了,人走了,把祖宗丟在這裡給我們。」

    旺來當場掏出手機,打電話給賣方。電話上越說越大聲,吵了起來。他邊講邊走到鴨池塘那邊去了,又一直講回到檳榔樹下,然後在阿姑跟前切掉電話。

    「怎樣?」

    「他講,有啊,他們有把去年往生的爸爸帶走。」

    阿姑說,「可是他們沒有通知爸爸的爸爸還有阿祖阿嬤的爸爸啊。他們家族人很多耶。客家人,幾十代人都作伙不離散......」

    「怎麼辦呢?」旺來非常苦惱。

    阿姑當然有辦法。

    旺來就依照阿姑的指示辦事。

    他去買了一斗金、一斗銀,用手推車運到正廳裡。

    「什麼一斗金、一斗銀?」我打岔了。

    阿青說,「金紙銀紙啦。」

    我鬆口氣,「不是真的金子銀子。那——為什麼要金紙銀紙?」

    阿青說,「那你就不懂了。我們很講究的。金紙分很多種,像『天公金』最貴,是燒給玉皇大帝的,『壽金』是燒給媽祖、關聖帝君的,『福金』是初一十五給土地公的。『甲馬金』上面印了盔甲、兵,還有馬,是燒給宮廟的五營兵將的.....」

    五營,我知道,每一個村子的四個入口和中心,地上都放著一個小廟,大概是郵局寄包裹的紙箱大小,比人的膝蓋還矮,通常在進村出村的道路一株榕樹下,或者稻田、鳳梨田邊,東營、西營、南營、北營、中營,五支部隊嚴密齊整地保衛著村子。

    「甲馬金,」我說,「我懂了,其實就是地下勞軍費啦。」

    阿青用嘉許的眼神看我,猛點頭,說,「對。」

    我也看見關鍵難題所在,說,「可是現在是不相干的別人家的祖先賴著不走,或者說,這些清朝長輩也很無辜,他們走不掉;阿旺用哪種金銀去燒給別人的列祖列宗呢?」

    阿青有點高興看我那麼認真好學,覺得我邏輯也很通,就正經地回答,「對啊,銀紙都不能亂燒的。『大銀』是除夕、端午、中秋燒的,燒給祖先。『小銀』,是燒給好兄弟的,去萬善公廟燒——就是陰廟啦。還有喔,出殯的時候不是都有人一路上撒紙嗎?就是撒『小銀』——」

    「讓我想想,」我的歸納能力是不錯的,我說,「『小銀』是給孤魂野鬼的,那出殯撒『小銀』的意思就是,家有喪事,新魂要過路,要加入你們,所以賄賂遊蕩的孤魂野鬼,買通他們,讓他們沒事不要來找新鬼麻煩,對嗎?」

    「這......」阿青顯然沒想過那麼多,不確定地說,「大概,大概是吧。」

    「那麼,」我舉一反三,說,「依照這個邏輯,新聞報導常常有那些討債公司的人到欠債的人家門口去撒紙錢,是不是撒的也是『小銀』?為的是招引『好兄弟』上門,來嚇死那個欠債的人?就好像找陰間的黑道來幫忙討債?」

    這個邏輯推得似乎太遠,阿青很猶豫,說,「我倒是沒想過,可是你說得蠻有道理,好像應該是喔......」

    「不過,」她又想起來,「還有一種『經衣』,長方形的,上面會印梳子、牙刷、鏡子、拖鞋之類的,就是旅行用品,也是到陰廟燒給好兄弟的。我們跟阿嬤去陰廟的時候,會拿『經衣』跟『小銀』一起燒,阿嬤每次都會碎碎念,說一定要記得先燒經衣,然後燒小銀。阿嬤說,當然要讓他們先洗澡更衣,然後再拿錢上路。」

    「阿嬤很有道理,」我說,「那——在墳墓常看見有人把紙壓在石頭底下,看起來毛毛的。那是什麼?」

    阿青睜大眼,說,「不知道你會問這麼多。我不知道耶,要問阿姑。」

    「那你現在打電話問她。」

    阿青說,「真的假的?」

    「真的,」我說,「現在打。」

    阿青掏出手機,滴滴嘟嘟按了號碼,再按下擴聲鍵。

    一會兒,就聽見阿姑沙啞的聲音,很乾脆,很粗獷的女人。

    「放墳墓的是墓紙啦。清明掃墓或是新墓落成的時候都要放。不過泉州移民過來的,比如鹿港的、淡水的、清水的,都用五色紙,直接插進泥土裡面,不是放在墳墓上面。漳州過來的就用黃色的墓紙,而且要放單數,就是拿三張、五張、七張,用石頭把黃紙壓在墳墓上。墓紙代表屋瓦,不管是在墳上壓,還是插進土裡,就是為祖先修房子的意思,就是孝順啦......」

    電話結束,阿青笑咪咪地,為阿姑的博學有點小小的得意。這時,我總算成功地讓她暫時忘記了剛剛的眼淚。

    「所以旺來帶了一斗金、一斗銀,」我繼續追根究柢,「為什麼說『斗』?今天哪裡還有人用『斗』?」

    「那些沒搬走的,都是清朝人啊,當然要用『斗』。旺來他們是真的帶秤去的,就是古早時候用的秤。」

    「現在哪裡去找古早時候的秤?」

    「我阿姑的店就有。」

    「然後呢?」

    「然後,就在那個正廳裡面,旺來他們用秤,秤出一斗金,一斗銀,然後焚香,說:你們看好了喔,這間厝,是我們用一斗金、一斗銀,買過來的。現在銀錢房屋兩訖,各位長輩,可以走了。一路好走。」

    「後來,」我說,「旺來就可以睡了?阿嬤也聽不到老人咳嗽了?」

    阿青說,「是啊,後來就只有阿嬤自己在咳嗽。」

    《大武山下》pp. 119-124

    #大武山下龍應台

    攝影:郭子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