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家庭評估目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家庭評估目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家庭評估目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家庭評估目的產品中有46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38的網紅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提問的威力》 跟這一本書相見恨晚了… 我們都知道現在與客戶溝通新的趨勢是利用coaching, 教練式的方式來進行. 也就是說不會直接跟對方告知答案, 而要引導客戶自我向內思索, 找到動機, 尋求解決方式 但是, 很多人都覺得這一種互動是一種過於理想化而又兜圈子的模式. 一般而言, 自認為自...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Ms.Selen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免費下載:打造斜槓收入指南2.0 :https://bit.ly/31dx4de ☛末羊-如何成為整理師:從 技術到心法的 50 堂課https://kol.relife.co.com/selena *記得輸入 Selena粉絲專屬優惠碼「selena800」,才能折800元唷! *優惠碼需注意大...

家庭評估目的 在 大少奶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2:48:28

謝謝大家嘅鼓勵 情緒病去睇醫生當中都有小趣事 初初患上焦慮症時(正確來講我係焦鬱症),係家庭醫生同埋中醫師發現我情緒有點問題 因為我覺得周身痛同埋浮浮下咁去睇醫生 佢就話:你情況係焦慮症 當焦慮症人士知道自己有焦慮症時係會更加焦慮 而我中醫師就見到我對眼同我講:你對眼有點情緒啊 食中藥期間係有幫助...

家庭評估目的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0:54:20

【凱鈞話重點】生活本就大不易,情緒起伏要留意!情緒可能引發哪些疾病?如何控管情緒? 現代人生活步調忙碌又緊湊,成日被各種壓力包圍,像是來自家庭、學業、人際、事業、財務、感情、健康等因素,當長時間處於高壓與焦慮等狀態時,情緒就容易因過於壓抑或受迫害,而出現扭曲現象,使心理及生理都可能產生疾病。初期常...

家庭評估目的 在 ???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7 13:32:32

𝐌𝐚𝐲 𝐈 𝐇𝐚𝐯𝐞 𝐘𝐨𝐮𝐫 𝐀𝐭𝐭𝐞𝐧𝐭𝐢𝐨𝐧 𝐏𝐥𝐞𝐚𝐬𝐞?🤍 在早前有跟大家分享過我7月會做婦科身體檢查,所以拿到身體報告後都希望可以跟大家分享過程,目的是讓計劃當中的女孩了解多一點,另外是想提高大家對自己身體健康的意識。如果看到的是男生,都歡迎你分享給你的另一半,家人及朋友。首先我會簡單解...

  • 家庭評估目的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21:06:49
    有 34 人按讚

    《提問的威力》

    跟這一本書相見恨晚了…

    我們都知道現在與客戶溝通新的趨勢是利用coaching, 教練式的方式來進行. 也就是說不會直接跟對方告知答案, 而要引導客戶自我向內思索, 找到動機, 尋求解決方式

    但是, 很多人都覺得這一種互動是一種過於理想化而又兜圈子的模式. 一般而言, 自認為自己越專業的人, 越會不屑於這類技巧. 因為他們覺得: 這種方式高估了客戶的思考能力, 與小看了自我的專業權威: 他們如果自己會想, 就不會把自己弄成這樣了啊! 但是, 無數的生理與心理研究都告訴我們, 人自我成長的能力是有無限可能的, 很多時候, 他們就只是缺乏一顆可以指引正確方向的星辰而已

    任何同樣的經驗都無法100%的複製到其他人身上, 從訓練, 習慣, 工作, 到生活方式等等. 他人的成功可以當作參考, 但是一昧的模仿, 失敗是遲早的事情. 因此我們現在才會開始利用一些有系統的提問方式與客戶互動

    直接告知對於會員而言, 是被動的.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 從網路的各種平台, 電視廣告, 以至於其他的大種媒體, 我們每一天都會接觸到海量的資訊, 任何問題都會有”專家” “達人” 或是 “權威” 來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久而久之會產生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讓人們主動思考的機會越來越少, 大家都追求迅速, 即刻的解答, 所以往往忽略了探知過程, 而這個過程, 往往才是決定答案是否正確的關鍵 (例如:急速瘦身?) . 其次, 越是這種伸手黨所可以得到的資訊, 反而會更加令人焦慮… 怎麼大家的說法都不一樣? 那我到底該聽誰的? 比較壯的人? 比較漂亮的人? 比較有錢的人? 還是粉絲數量比較多的人呢?

    所以在這個世界之下, Coaching的技巧就越來越重要, 你不一定要取得
    ICF(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 的執照, 但是假如我們可以將這一些技巧利用在日常生活中, 在包涵了健康, 生活, 工作, 或是兩性方面的體悟就會更加的不一樣

    不過, 最大的問題就是: 這些理論我都知道, 但是實際上我想與人做諮詢溝通時, 腦袋一片空白, 不知道應該要問哪一些問題? 這一本書, 就幫我們整理出來了一些最基礎的問題, 可以說就是一個工具庫, 在一開始對於提問 (特別是開放式提問) 技巧還無法很好掌握時, 可以提供一個非常好參考

    本書分成了五大部分:

    一. 前期準備
    為什麼要提問? 作者總結出來了五大原因
    1. 沒有人比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自己的經驗, 成長歷程, 與個性喜好自己最清楚, 可以說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專家, 他人是無法體會的
    2. 有利於客戶接受教練: 根據研究表明, 人們對於自己做出的決策往往執行力更強, 效果也會更好. 因此採取提問的方式挖掘出客戶自己的看法, 效果也會更加積極
    3. 可以增強客戶的自信: 很多時候我們想徵詢他人的意見背後的原因只是我們對自身做出的選擇不夠具有信心. 而教練透過認同客戶想法的這個過程, 就可以給予他們絕大的信心
    4. 可以增強客戶的領導能力: 如過透過賦能, 讓客戶產生了自我掌控能力, 就可以幫助他們習慣於化被動為主動, 與挑戰正面迎擊, 近一步提升責任感
    5. 可以增強教練與互的信任感: 我們透過提問, 深入地理解對方, 會讓彼此的關係更加的密切, 更有助於他們發生實際上的行為改變

    而在這一部分當中, 作者指出了一個連我都常常犯的錯誤, 就是過度使用”為什麼” . 我們都知道在溝通的互動當中需要使用開放式提問, 讓對方盡可能地提供資訊, 所以會不斷重複”你為什麼有這個想法? 你為什麼這樣做? 你為什麼做那樣的決定?” 但是, 過多的”為什麼”反而讓人焦慮, 因為在言語習慣上, (不管東西方) “為什麼” 多少都帶了一些指責情緒在內. 所以, 必須要適當的重新組織問句 (reframe) , 將”為什麼” 改成”是什麼”, 例如: 你產生這個想法的原因是什麼? 感覺就會容易接受得多

    二. 教練過程
    對話時, 善用GROW(Goal 目標, Realistic 現實, Option 選項, Will 意願) 與 SMART (Specific 具體化, Measurable 可測量的, Attainable 可實現的, T 時限) 來釐清客戶的期望以及願景

    而在整個打造行動計畫需要使用漏斗式提問: 一開始盡可能地讓客戶把所有想得到的東西全部說出來, 確認沒有任何遺漏的部分, 之後漸漸地去蕪存菁, 將無法達成, 或是缺乏支持的選項去除掉, 最後留下來的才是最切合客戶本身的方案

    其次, 要預先識別障礙. 建立成功行為最大的敵人就是所有的挑戰, 包含了自己的惰性, 時間的管理, 外在的誘惑, 壓力的累積等等. 如果要順利取得效果, 就要事先將所有可能出現的狀況做好設想, 擬定應變對策. 且戰且走的心態通常是一個看似完美計畫開始崩潰的根本

    三. 生活教練- 發現人生的意義
    教練需要幫助客戶建立他們的”人生目標” , 而人生目標就是根據自身的天賦與經歷, 嚮應外在世界的感招, 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 得到長遠的幸福與滿足 (就是黃金圈理論中最內層的”為什麼” )

    首先, 我們要花一點時間幫助客戶從新認識自我, 分析過往經驗以釐清本身的價值觀. 接下來找到對於生命某些事情的熱忱, 藉此建立自我的人生目標

    教練需要從正面與反面持續的確認這些目標與客戶內心之間的關聯, 從內心出發向外延伸, 了解他們在家庭, 工作, 甚至是社會中最適合扮演的角色, 進而放大他們的優點, 讓他們在自己擅長的環境中可以更加地發揮自我價值

    四. 生活教練- 擁有美好的人生
    當客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後, 下一步就是探討要如何達成? 他目前離他的理想有多大的差距? 要達成目標, 需要哪一些努力? 資源? 支持?要忍受多少的不適? 有沒有適當的壓力管理技巧?

    教練的工作, 就是讓客戶與實際夢想之間的距離縮短, 叉路減少. 但是即便是直線, 也必須要慢慢走, 欲速則不達. 這一個觀念是教練雙方都必須要具備的

    五. 高端教練技巧
    這一部分談到了在提問之後, 教練所應該要注意的部分, 包括了
    1. 給予肯定: 肯定客戶過去的努力, 肯定客戶目前的決心, 也要肯定客戶未來的成功. 所謂的肯定不是盲目的灌迷湯, 而是要能夠讓客戶相信目前發展方向的正確, 與自我效能的打造
    2. 正確的決策: 作者提供了十三種幫助客戶做決定的方式 (在此就不贅述), 並且要讓決策者拋開個人主觀的想法, 以不同的視角來檢視當下的決策是否合理, 若有任何不確定, 進行決策權衡的分析
    3. 培養習慣: 就如同”原子習慣” 裡面提到的, 要養成新的習慣, 必須從微小的行為開始, 而要確保這些小行為的出現, 外在的刺激控制就格外的重要. 教練需要與客戶一起來選擇最佳的方式以達到”提醒” 的效果, 更應該要討論是否要建立問責機制
    4. 勇於挑戰: 雖然教練是絕對與客戶站在一起面對問題的, 但是, 適當的挑戰客戶, 可以讓他們更加的積極與投入. 同時鼓勵客戶開啟想像力, 尋找其他的可能性
    5. 改變視角: 幫助客戶以宏觀, 他人, 時間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挑戰
    6. 自省: 很多人有很強烈的動機與非常果斷的執行力, 但是這些人往往也缺乏自省. 這種人就是因為過度的自信心, 反而會看不清自我與現實, 因此教練需要幫助客戶探索自省的機會, 自省的方式, 與自省後的結論
    7. 反饋與評估: 在每一個階段, 教練與客戶一起檢討方案執行的進度是否良好? 有沒有出現一些問題? 有的話問題是從何而來? 如何克服? 沒有的話, 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 同時需要邀請客戶一給教練一些反饋以利於教練自我的修正, 改善與強化. 而教練也應該養成定期的自我評估

    六. 專業的教練領域: 最後一章則是為我們介紹目前最常見的一些教練, 例如:企業經營教練, 企業文化教練, 職涯教練, 條理邏輯教練, 健康教練 (就是我們), 出版教練, 兩性關係教練, 家庭關係教練, 與宗教信仰教練等等

    這一本書內給了我們很多在不同狀況之下所應該提出的問題. 讓我們知道可以如何起頭, 但是後續的問題, 還是必須要依靠教練本身的經驗與觀察. 畢竟, “套路” 與 ”話術” 在這裡是沒有意義的, 人的真實情感與反應, 不可能被公式化. 所以還是必須依靠不斷地學習與經驗的累績. 但是, 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 在我們要與客戶對話之前, 可從這一本書中找到一些靈感與方向

  • 家庭評估目的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07:25:13
    有 21 人按讚

    【#親權成雙】748施行法違憲?
    748施行法的立法部分條文如果違憲? 有沒有這麼荒謬?
    還記得2017年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 宣告「沒有讓同志結婚」是違憲嗎?
    後來2019年 立法院立了《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讓同志可以結婚
    但其實部分條文,可能也違憲了?
    尤其是748施行法第20條,再次出現「「規範不足」有違憲可能的設計?

    --748解釋--
    司法院於106年5月24日作成釋字第748號解釋,就民法未使相同性別二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宣告其屬「規範不足之違憲」。

    --748解釋施行法--
    748施行法第20條的內容是「第二條關係之一方收養他方之親生子女時,準用民法關於收養之規定。」
    當時的立法說明是:
    一、鑑於成立第二條關係之雙方當事人有共同經營生活事實,為保障同性關係之一方親生子女之權益,應許他方得為繼親收養,由社工專業評估及法院之認可,依個案判斷其收養是否符合子女最佳利益,並準用民法有關收養之規定。
    二、第二條關係之一方收養他方親生子女後,依本條準用民法第一千零七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結果,其與被收養子女間之關係,與婚生子女同,是民法及其他法律中有關父母與子女間權利義務之規定,自有適用,附此敘明。

    --
    當時第20條的立法設計,是為了保障同志家庭的親生子女
    而沒有積極保障同志家庭的「養子女」,我先不要那麼快說這個是「歧視性」的設計
    但顯然是有「區別性」的設計
    其實台灣的法規,幾乎都用「子女」或「婚生子女」
    只有涉及國境問題的時候,才有用「親生子女」這四個字
    (《入出國及移民法》、《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 》、《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廢大陸地區配偶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期間工作許可及管理辦法》、《香港澳門居民進入臺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看來,當初寫這個法案的人,真的是把同志當成「不同國」的人在思考?
    覺得有點好笑
    --
    所以,我認為,關於「同志收養配偶的養子女」
    關鍵在於主張:
    民法也好,748施行法也好,都『沒有限制』同志收養配偶養子女(沒有說不行收養)
    問題在於『未能夠積極保障』同志收養配偶養子女,這並不符合子女最佳利益
    在以往的法規中,通常都是用「子女」、「婚生子女」
    實在沒有理由在748施行法立法的過程中,再特別區隔「親生子女」和「養子女」
    10月1日要開庭了,只希望司法事務官能看在「#兒童最佳利益」的份上,運用「合憲性解釋」,讓我們能準用或類推適用748施行法第20條
    --
    當時的寫這個法案的人,可能沒有想清楚:「立法是為了合憲,怎麼又立了一個可能違憲的法?」
    怎麼會以家長的性傾向,區別性地給予養子女差別待遇(既區分了家長的性傾向、又區分孩子是親生還是養子女?)
    何況748解釋理由書也強調,
    同志因為長久是政治上的弱勢,難以民主程序扭轉法律上的劣勢地位,如果要因為性傾向給予差別待遇,應採取較嚴格之審查標準,要判斷其合憲性
    給予這樣的差別待遇,是基於什麼重要公益的理由嗎?
    --
    這流程走著走著,當時4、5個月的娃,現在也已經3足歲了
    何時,這個國家,才願意給我們孩子,擁有兩個同志雙親的權利?

    #同志收養家庭 #生養平權 #兒童最佳利益 #收養自由 #性傾向平權
    #他是我爸爸 #實質雙親被迫單親 #收養配偶養子女 #共同收養

  • 家庭評估目的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0 08:52:08
    有 2,848 人按讚

    這幾天網路流傳一支網紅白痴公主拍攝的HPV疫苗衛教影片,內容除了宣導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鼓勵男女皆應施打HPV疫苗,因為它不僅可預防子宮頸癌,還能預防頭頸部癌症及菜花。影片包裝的戲謔詼諧,搭配白癡公主可愛的演技讓許多網友覺得很吸睛,效果很好。不過也有人表示用吹喇叭去隱喻口交很不恰當,是在污名化樂器,更有人表示影片焦點模糊,從頭到尾他只記得那朵菜花,不知道要表達什麼。我認為短短的衛教影片,要寓教於樂又要傳達足夠的資訊本就實屬不易,不過這支影片確實有幾點容易產生誤解,身為婦產科醫師我還是想要特別作出補充。

    首先要強調的是,影片中將女主角設定為有過許多性伴侶、又不重視安全性行為的人,因此在頻繁的性生活下染病罹癌。但其實只要有性行為,就可能感染HPV,即使單一性伴侶的人仍可能感染HPV。且就算一方生活非常單純、只有一個性伴侶,也可能因對方不說實話而染病,我們永遠無法保證自己是對方的唯一。因此,如果只用性伴侶的數量來評估感染風險非常不準確。

    再來就是,影片中女主角光用男伴是否有菜花來判斷對方是否曾感染過HPV、就此論斷感染源,這種情節也非常容易造成大家對HPV的誤會。雖然根據統計,人一生中高達八成會感染HPV,男生比例又比女生高,但在免疫力健全的狀況下,其實即便感染也未必會出現菜花。

    我在門診就遇過好幾個孕婦因懷孕免疫力低下、菜花發作,但先生因免疫系統正常因此毫無症狀。結果,就有病人被先生認定外遇不忠,引發家庭紛爭。

    因此我也一直認爲,去釐清到底病毒是誰先傳給誰非常沒意義。不僅常會誤判,也對預防治療疾病沒幫助。我在門診也都會以感冒病毒來比擬HPV,只要有接觸就可能會傳染,實在不需要追查誰是源頭、更不是用有沒有菜花來判斷。

    另外,全程使用保險套雖然很可大幅降低各種性病及意外懷孕的風險,但因為HPV可附著在陰囊上,因此即使每一次性行為皆有帶套,仍可能因陰囊摩擦女性會陰部感染HPV。因此安全性行為當然重要,但也不是百分之百能杜絕HPV的傳播。

    總而言之,根據臨床研究,施打HPV疫苗的保護力極高,也是唯一一支可預防癌症的疫苗。因此我要大力呼籲不分性別都應儘早施打疫苗,不僅可保護自己也可保護別人。

    尤其不要再透過追問對方性生活來評估風險,畢竟曾與多少人發生性行為實屬隱私,沒有人有資格要求對方全部公開透明。我向來認為,與其相信愛情的忠貞,倒不如保護好自己來得更靠譜。

    我要特別提醒女性朋友,只要有過性行為後,不管有沒有施打疫苗,之後每年都需要接受抹片檢查,每三年接受HPV採檢。預防加篩檢,雙管齊下,守護你的下半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