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家事補充理由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家事補充理由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家事補充理由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家事補充理由狀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讀完 High媽。心理師星期日當天的文章以後,我有滿多想法想要補充的。 (錯過High媽文章的朋友請點此連結,或者到文末的傳送門: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304505868130068&set=a.191550239425632) . . . 首先就...

家事補充理由狀 在 樺兒-恩寶、騰騰媽咪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03:09

꧁#海洋動物之媽媽這天的心情꧂ . . 一週後回顧的補充:海龜的保護色,與#是誰藏在沙漠和海裡之恩寶騰騰learningfun 的海龜一樣隱形了欸 母親我居然一週後才注意到!!!(尖叫)~不論是剛好被小孩貼在那,又或是他們有記得,我一週後再來看真的覺得很開心欸 . . #恩寶騰learning...

  • 家事補充理由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0 08:18:04
    有 77 人按讚

    讀完 High媽。心理師星期日當天的文章以後,我有滿多想法想要補充的。
    (錯過High媽文章的朋友請點此連結,或者到文末的傳送門: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304505868130068&set=a.191550239425632)
    .
    .
    .
    首先就是呢,我希望在這裡強調一下,「情緒勞動」這件事情其實「不等於」家務分工,雖然他確實在家務分工方面會造成實際上的影響。

    我再引述一下作者潔瑪・哈特莉在《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裡面的定義:「讓一件事進行順利,同時確保所有參與的人都滿意愉快,從頭倒尾必須要付出的無形心力。」

    看到沒,他說「一件事」,並沒有特定指「家事」。我也再讓大家複習一下,我在自己的文章裡描述的,用來說明「情緒勞動」的例子:

    ***
    今天是家庭旅遊日,你帶著三歲的孩子、先生還有公婆一起開車出去玩。

    到了目的地,一下車,走不到五分鐘小孩就蹲下來開始撿石頭,拖都拖不走。你看到公婆站在附近一邊煽風一邊等,頭上的太陽很大很曬,趕緊走到先生旁邊低聲說:「你帶爸媽先去有樹蔭的地方,我等等再帶小孩過去。」先生盯著手機螢幕,頭也沒抬:「有什麼關係?就等一下就好了啊。」

    什麼等一下就好了,你從鼻孔哼一聲,按耐住有點想嗆先生的衝動,自己走向公婆,堆著笑臉說:「媽,前面有個涼亭,你們先過去吧這邊好曬。」

    「囝仔作伙帶去啊,遮熱曬傷欲安怎?」婆婆愛孫不肯移動,堅持要一起走。你大嘆一口氣,走回小孩身邊蹲下來,好聲好氣地勸:「寶貝,這邊好熱捏,大家都在等,我們走了吧?」小孩沒有理你。你用點心利誘,你提議要比賽,你假裝自己是石頭好痛好痛不要拿我了把我放下來,小孩還是沒有要走的意思,這時又聽到遠方的公公說:「熱尬按呢是袂等多久?我袂先行。」突然一股氣整個上來,你一把抓起小孩的手大喊:「這裡很熱會曬傷你是聽不懂嗎??」結果從頭到尾沒反應的先生在這時落一句:「幹嘛對小孩這麼兇啊?」
    ***

    以上所有的心理描述,對照從很多男性的角度來看,在他眼中發生的事情會是:「跟我講講話,跟我爸媽講講話,跟小孩講講話,然後你突然就爆炸了,怎麼這麼情緒化脾氣好差。」

    有發現嗎,這個例子跟家務完全無關,但是你可以看見就算在跟家務無關的事情裡,同時在現場的男性和女性,一個人可以對於周遭的狀況滿不在乎,另一個人卻認為自己有責任顧及在現場每一個人的感受。

    「許多情緒勞動的核心,是為了確保每件事情能順利完成而承擔的精神負荷,對每一間產生有形結果的任務來說,其背後都隱含著無形的心理付出,而這些大多是由女性負責關注、追蹤與執行。」

    用一個台灣人比較熟悉的詞彙來說明,我認為很接近「操煩」。

    為什麼我要這麼強調「情緒勞動」不等於「家務分工」,也許用「操煩」這件事情會比較好懂。當我們把「情緒勞動」跟「家務分工」合在一起看的時候,會很容易認為只要從小就讓男孩女孩都有做家事的話,或者是只要先生開始分攤家事,事情就可以解決了。連我自己在一年前寫的相關文章,我現在來看,也覺得自己或許把解決方法過度簡化了。

    但是如果我們用「操煩」來跟「情緒勞動」做類比,就知道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大家都遇過很愛操煩的長輩吧?跟這種長輩相處的時候,只要我們把他煩惱的事情都分攤掉,或者是把他擔憂的事情都做好,他就不操煩了嗎?不會吧,我們都很受不了操煩的人的原因就是,不管事情有多順利,操煩的人就會一直找的新的事情來操煩,永無止盡。

    好,不要急,我知道拿「操煩」來比喻會讓大家不太舒服,我沒有在說女生都很愛操煩。我的意思是,習慣主動承擔「情緒勞動」的人,其實已經運作在這個模式下很久了,這已經是他生活當中的一部分,是一種生活的模式。而且如果我們主動觀察自己,如果我們是習慣主動承擔「情緒勞動」的人,這種精神上的負荷不會只有存在在家裡,其實在職場上,在跟朋友相處的時候,我們都還是會把天線開著。(那為什麼的人多數是女性,這點我認為是性別教育差異下導致的結果,這個我在前文有完整的想法,我把文章放在文末不然這篇會太長。)

    我很喜歡High媽在他的文章裡使用的一個詞彙:鞏固。

    這個詞彙很清楚的點名,表面上看起來是先生擺爛裝死或者是太沒概念不肯救我們,可是事實上是我們有一部份的自己不願意放棄那個角色框架。

    怎麼可能!我都快累死了最好是我不想放棄啦!

    我明白,但是我會這麼說的理由,是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看見框架的整體。一個框架之所以會這麼難破除,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承擔情緒勞動」這件事並不是只有缺點,他同時還有很多的優點。

    舉例來說,如果我跟傑克的相處模式,就像我上面的例子一樣,是我承擔了大部分的「情緒勞動」,那很有可能家裡的父親節、母親節這種重大節日都是我在協調,我在訂餐廳,我在負責喬大家可以的時間,考慮每個人的交通方法,飲食喜好等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家領域的時候,讓人很不爽的地方是,經常是大家理所當然覺得「就是你要負責」,然後也很容易擺出「這是小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態度,讓負責的人不只得不到感謝,有時候超載了動怒還會被覺得情緒管理很差。

    但是同樣的狀況如果發生在職場,這其實會是一個很優秀的能力。當我的協調能力很好,又可以顧及各種小細節的時候,這樣的員工其實會非常受歡迎,得到很高的稱讚。這種落差就會格外讓人覺得心理不平衡。我做的事情在工作上得到這麼多認可,可是在家裡一直被當作理所當然的事。這樣的落差有時候會讓人不自覺積極付出更多,因為潛意識裡想要讓自己在家裡也得到一樣的讚揚。

    另外一個讓「情緒勞動主要承擔者」的角色框架很難被破除的裡由是,這個框架決定了行為對錯跟好壞的標準,所以萬一沒有了,我們會不知道怎麼辦。

    在我的觀察,我認為期待女孩要「懂事」、「細心」、「體貼」、「善解人意」等等的想法不只是存在在家庭裡,在父母對女兒的期待裡。甚至到了學校,老師也很盡力在引導女孩,請他們當小老師當小助手。這裡面的陷阱就是,其實「懂事」、「細心」、「體貼」、「善解人意」這些事情都是優點,都是非常正面的人格特質,所以很多人不覺得有什麼不妥,難道是要教小孩不懂事不體貼不善解人意嗎?

    並不是這樣,問題是出在,如果還是有非常多的人覺得「還是女兒比較貼心」、「還是女生比較善解人意」,把這些特質都跟「女性」連接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形成「有這樣的特質的女性才是好女性」的氛圍。那在台灣的社會裡,我們從小就習慣照著大人的標準來判斷事情的該怎麼做,這個制約的力量其實比我們想像中強大的多。因此,當我們覺得累死了,不想再承擔任何情緒勞動,我不想管其他人的心情,今年父親節我就是訂離我家最近的餐廳就好其他人就是給我想辦法準時到場好吃不好吃都拉倒!

    誒,你這樣很不懂事耶。

    類似這樣的聲音就會從我們的腦袋裡鑽出來,逼得我們就算滿肚子大便跟髒話,也都無法主動放棄已經超載的「情緒勞動」。

    再講下去文章真的會太長,大家可能也無法消化,所以我先停在這裡。

    總之我想強調的是,「情緒勞動」在性別上的失衡,其實不是只有存在在家務上,我覺得是一個社會整體,在各方面都比較依賴女性來擔當「情緒勞動的主要承擔者」。所以除了「相信我們的先生和兒子一定有能力找到自己擅長的家務」以外,我覺得真正最關鍵的地方,是我們女性自己是否有意識到我們有時也會依賴承擔「情緒勞動」時會帶來的成就感,或者是害怕放棄承擔「情緒勞動」會遭受到的批評,以至於我們其實是自己主動去擔任「情緒勞動」的主要負責人,自己累死自己。

    擁有承擔「情緒勞動」的能力本身是一件好事,我們需要學習的是,讓自己理解,我們不需要永遠都是那個負責承擔的人,有時候也給別人出場的機會。至於其他人承擔得好不好,關我屁事,我要休息。(關燈睡覺)
    .
    .
    .
    以下附上我一年前思考「情緒勞動」時寫下的三篇系列文。雖然現在我的想法已經有了一些改變,但是我認為這個系列還是值得一讀,提供大家參考不同面向的想法。另外我也把High媽上週日的文章連結放在這裡。

    High媽的情緒勞動專題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304505868130068&set=a.191550239425632

    歡迎繼續閱讀「上篇」男人不是豬,只是沒有人相信他們不是,包括男人自己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787009005387165&set=a.679555179465882

    歡迎繼續閱讀「中篇」男性值得主動爭取承擔的機會
    https://www.facebook.com/106641774314266/posts/172970017681441/?d=n
    歡迎繼續閱讀「下篇」女性避免簡化任務,要相信對方學得會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73843544260755&set=a.188785712766538

  • 家事補充理由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5 17:16:42
    有 441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防疫新政策:3月起邊境鬆綁,開放外籍人士入境、商務人士可縮短居家檢疫,但仍須持登機前3天PCR陰性報告、居家檢疫維持1人1戶;大眾運輸飲食限制解除、高鐵恢復自由座】

    COVID-19(新冠肺炎,又稱武漢肺炎)疫情隨著英國、美國等國家開始接種疫苗,國際疫情有趨緩跡象。台灣今年1月1日起,除特殊身分者,全面限制外籍人士入境的政策,也隨國際情勢動態調整。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宣布,自3月1日起,邊境防疫將放寬,回到去年年中疫情平穩期的措施,包括:持居留證非本國籍人士可申請入台、商務來台人士可申請縮短居家檢疫天數;大眾運輸也將重新開放飲食,高鐵亦恢復自由座等。

    此外,原先預定2月底將自COVAX平台取得20萬劑牛津疫苗(AZ疫苗),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原先接獲COVAX通知,這週就會有明確的劑量與運送時間,但目前尚未收到消息,指揮中心也在積極了解中。

    ■5類身分開放入境:外籍、港澳及中國人士可入境、轉機及來台緊急就醫

    因應秋冬專案,今(2021年)1月1日起,指揮中心宣布外籍人士全面限制入境,此政策將於3月1日起放寬:

    1.持有效居留證的非本國籍人士得入境。若無居留證,可向外交部駐外館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申請(觀光、一般社會訪問除外)。

    2.港澳人士,除持有居留證者外,人道考量及緊急協處、國人的港澳籍配偶、未成年子女、商務履約、跨國企業內部調動、教育部許可的學生、專案許可,皆可入境。

    3.中國籍人士:除持有居留證者外,人道考量及緊急協處、國人陸籍配偶、未成年子女、在台居留外來人口的陸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教育部許可的學生、專案許可,皆可入境。

    4.外籍人士也可在台灣機場轉機,停留時間8小時內,但須同一航空集團的班機轉機、機上座位區隔、下機動線分流、專員都需全程監護。

    5.除健檢、醫美等非急迫性醫療需求外,國際醫療病患可檢附醫療機構相關資料、文件,向衛福部提出申請,審查許可後可來台就醫。

    ■商務人士:中低風險國家,居家檢疫天數可縮至5到7天

    除重新開放非本國人士入境,為逐步活絡經濟活動,也開放來的外籍商務人士縮短居家檢疫時間。

    3月1日起,停留時間在3個月以內的外籍商務人士,登機前14天沒有其他國家地區旅遊史,就可備妥資料來台。指揮中心並將國際疫情較緩的國家,分成低風險、中低風險國家,來自這些國家的商務人士,可申請縮短居家檢疫時間。

    一般入境人士是進行14天居家檢疫、期滿後再進行7天自主管理(即14+7政策);中低風險國家的來台商務人士,則可申請7天居家檢疫後,再進行14天自主管理(即7+14新政策)。但自主管理14天中,前7天為「加強版」、後7天為一般自主健康管理,「加強版自主管理」即可以外出,但僅能從事有限度商務活動、禁止到人潮擁擠場所、需專人接送、全程陪同,並落實各項防護措施、採實名制、記錄每日接觸對象;此外,入境後14天都需住在防疫旅館。

    低風險國家入境者,在檢疫第5天即可申請自費篩檢,獲得陰性報告即可解除檢疫、進入14天的自主健康管理階段(同樣7天加強版、7天一般版)。意即,居家檢疫時間最短可縮短到5天。

    目前指揮中心列入低風險國家/地區有11個: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寮國、諾魯、東帝汶、模里西斯、馬紹爾群島、不丹。
    中低風險國家/地區有4個:澳洲、新加坡、越南、柬埔寨。

    ■變異病毒株流行國入境仍需普篩、印尼籍移工禁令持續,機組員居家檢疫擬放寬

    此外,雖然邊境防疫策略部分放寬,但針對高風險或有傳出變異病毒株的國家,入境普檢的規定不變。如:

    1.自英國、南非、史瓦帝尼、巴西入境者(含前14天旅遊史),入境者機場採檢一次,14天檢疫期滿前再採檢第二次。

    2.菲律賓、泰國、越南移工,入境時不用篩檢,但14天檢疫期滿前需採檢。24小時內檢驗結果出來後,若陽性則送往醫院治療;陰性則可由仲介或醫管公司安排至宿舍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而自去(2020)年12月4日就禁止入境的印尼籍家事類移工,至今禁令已超過2個月,目前依然沒有重新開放的考量。陳時中表示,尊重勞動部與駐外單位的商討結果,接下來若有研議會再說明。

    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祕書長黃姿華說,疫情造成外籍缺工是全面性的,但以家事類移工衝擊最大,主要是家事類移工不適用《勞基法》,工時長、薪資低,基本工資僅1萬7千元。過去即有不少移工以家事類移工入境,一旦起薪2萬4千元的產業類移工有職缺,就會馬上轉換跑道,「現在仍願意留在看護體系的移工,起薪已漲到2萬到2萬2之間,但還是很難留住人,」呼籲政府未來即便開放印尼移工入境,仍應想辦法讓各類移工的勞動權益保障、薪資盡量拉平,才能持續留住人力。

    航空機組人員檢疫部分,因去(2020)年12月長榮紐籍機師未遵守防疫規定,今年1月1日起,從原本的3天(貨機飛航人員)或5天(客機機組員或機務人員)居家檢疫,改成嚴格執行7天居家檢疫、加上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

    陳時中今表示,近期機組員違反防疫規定的案件共有9例,2例仍在調查中,其中有7例是航空公司自行通報。指揮中心信任航空公司有盡到管理責任,若違規案例又屬零星事件,這一週將會考慮重新放寬居家檢疫時間,從7天改回5天,變成5天居家檢疫、加上9天自主健康管理,預計下週新方案將會出爐。

    ■3大措施不變:入境檢附PCR陰性報告、居家檢疫1人1戶、大型集會活動需戴口罩

    但仍有3項防疫措施不變。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3項持續的防疫措施,包括:

    1.入境、轉機來台者,都需要檢附登機前3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
    2.進入到社區居家檢疫時,仍須符合一人一戶規定。
    3.去(2020)年12月24日起實施,民眾參加大型集會活動時,需全程配戴口罩、遵守飲食規定不變。

    陳時中表示,各國陸續出現變種病毒株,可能有更高傳播風險,因此集會活動的口罩規定暫時不會放寬,民眾仍需配戴口罩、除了補充水分外,禁止飲食,違規者地方政府可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第1項規定,處3千到1萬5千元罰鍰。

    ■3月2日起放寬大眾運輸內飲食限制、恢復高鐵自由座

    大眾運輸的限制也逐步放寬。交通部表示,3月2日起,大眾運輸內可以恢復飲食,高鐵也將開放自由座、台鐵取消城際列車票數限制;此外,雙鐵的車站大廳也可租借場地。

    不過,選在3月2日,就是希望民眾在228連假人潮壅擠時,仍先維持原有嚴格規定,也呼籲民眾仍須量體溫、戴口罩、遵守相關規定。

    ■新增5名境外移入個案,皆自菲律賓入境

    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案948至952),均為菲律賓籍移工,年齡介於20到30多歲,於2月3日搭乘同機班來台工作,都持有登機前三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入境時無症狀,2月16日在集中檢疫所完成14天檢疫時採檢為陰性,2月23日在宿舍完成自主健康管理後,由仲介安排前往醫院自費採檢而確診,但5人隔日二採皆為陰性,迄今都無症狀。5人中4人血清抗體IgM陰性、IgG陽性、一人IgM及IgG均陽性,顯示感染已久。個案接觸者共19人,列為自主健康管理。

    由於昨(24)日確診的4名境外移入,都是在國外確診過,二採陰性後返台,同樣無症狀確診。陳時中今表示,這些檢疫期滿後過一段時間確診者,幾乎都已經沒有傳染力,也無法培養出病毒。對於後續要如何疫調、匡列接觸者,才不會造成傳染又可以衡量社會成本,是接下來專家小組研議的重點,預計在下週會公布新政策。(文/陳潔 ;攝影/陳曉威 )

    【真的假的?COVID-19陽性與否,PCR的篩檢其實存在「灰色地帶」?】https://bit.ly/30ugPtx

    #報導者 #疫情 #新政策 #高鐵 #台鐵 #自由座 #自主健康管理 #居家檢疫

  • 家事補充理由狀 在 魔王夫妻的失眠長久戰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19 15:26:25
    有 96 人按讚

    【克服ADHD的日常困難】(上)
    上一篇是理解ADHD小孩的困境,這一篇,我想寫自己如何處理這些日常困難,但寫太長了,只能分兩篇。

    1⃣️.丟三落四
    這裡並不是要說怎麼記得帶那些物品,因為我至今時好時壞,通常ADHD能平安長大不被大人掐死的原因,都是我們會找到備案或找回東西的方法,處理現下發蠢而帶來的危機。

    例如:
    沒帶文具用品—>跟朋友借—>借久會有問題—>乾脆多放兩三種文具用品在書包或抽屜裡。

    手機不見—>先地毯式找一次—>找不到找人打開「尋找我的朋友」(這就是我手機只用蘋果的理由)—>鎖機並鎖定位置。

    這些舉例是比較簡單的情況,但我通常會陷入絕境的狀態,都是直接一次沒帶到很多東西,組合式困難。曾經上計程車要趕去某地,剛開幾步就發現忘記帶錢包(當時還沒線上支付系統),然後折回家拿錢包時發現自己沒帶鑰匙,只好先找鎖匠借錢,萬幸鎖匠是鄰居,給計程車錢後再開鎖找錢包,忙了一通再出門一次。

    發生問題時,陪著在身邊的人,不一定要幫忙找,卻一定要提醒「冷靜」、「不急」、「仔細想好」,因為越催我,我的腦袋就會一片空白,因為恐懼與緊張而當機,後面可能會做更多的蠢事,本來能自己解決的事都變成一團亂。

    🎈請給ADHD一點點緩衝,真的只要幾分鐘或幾秒鐘,我們通常能很快解套。

    2⃣️.時間觀念不佳
    這點小學我沒有發現,因為學校就在附近,又有個需要早起上班的爸爸,小學生七點五十分遲到,我爸六點半要出門,通常六點整就會高歌(發現唱歌會讓我們覺得好笑而起床),把我和弟弟都叫起床後,還能悠閒在家吃早餐再出門。國中時魔王大人總是七點五分到學校,我必須搭六點四十五分的公車才遇得到他,為了愛情的衝動,讓我成為準時的小孩。

    但高中、大學與出社會,準時對我就變成很難的一件事。因為先前為了「興趣」、「喜歡」而有動機,長大就沒有這些事了。

    在編劇公司時,就因為這樣很難早起上班,乾脆找我堂妹來當助理,當她要上班,可以順便載我上班,忘記什麼事情,她也會幫我記得。離開編劇公司後,專職當補習班跑班的作文老師,上班時間是下午到晚上(因為要等小學生下課),加上有財力能搭乘計程車,大大改善了我遲到的狀況。到了創業,就住在工作室,直接就省了很多遲到與忘記東西的窘境。

    🎈歸納上述,起床的動機很重要,遲到能自己想到補救方法就不擔心,職業選擇沒那麼有「早起」起床壓力的,也能避免忘記帶東西的可能。

    3⃣️.收納苦手
    直到長大,才發現收納必須跟著生活動線,收完之後,拿取與歸位不方便,或是會直接忘記曾買過,那就絕對不是好收納。又,婚後再也不扭蛋、不買零碎小物,不買「難丟」的東西,買東西之前會先想一想它要怎麼收?收在哪裡?就比較能省下一些混亂。

    另外衣物與鞋襪,我喜歡一件套到底的連身裙,能只穿一件衣服,絕不搭配第二件,因為這會增加後續洗衣服、晒衣服與收納衣物的麻煩,衣服能用掛著的就不摺,最好晒的時候就按照順序晒,掛也能直接不改動順序掛回去,我比較不會失去動力。鞋子也極簡,我只有三雙鞋,分別是正式場合、休閒拖鞋、布鞋。只有三雙鞋讓我不需要整理鞋櫃,也不用穿脫搭配衣物,看起來鞋櫃就不會亂了。

    噢,包包也儘量只用一個,不然在轉換包包的時候,東西就會忘記帶。

    所有的家具都盡可能開放式,不然我就會忘記買過什麼,除了我自許可以凌亂沒人看到的小角落,但善用偶爾「突然想整理」的衝動,還是能保持一定的整潔。恥度也是個好助力,因為我住的地方總有外人(不夠熟的人)來來去去,所以為了維持形象,我會打掃出一個乾淨的狀態,而客廳要乾淨的訣竅,就是「不放私有物」,這我弟教我的。

    另外好幫手魔王大人,總會在我帶兩孩回家時,檢查我的媽媽包,幫忙我把用過的髒餐具、髒衣服拿出來,補充備品,讓我大大減低了媽媽包地獄化的可能性。在家事分工上,我們也都有了一些默契,我煮飯他洗碗,我洗小孩他幫孩子穿衣服⋯⋯,他負責我不擅長的收尾,一切家務都能順利進行。

    🎈主動做家事會做的部分,不擅長的交給家人、專業或機器,人生會快樂很多。

    4⃣️.愛說話、得罪人
    不知道這算不算困擾,因為我內心有太多小劇場想分享,就算保持靜止不動的狀態,我的腦袋還是會高速旋轉,常常一次跑著很多論點議題,會變成正在跟我講話的人,覺得我很吵、很愛插話,很容易得罪人。

    因此我喜歡用寫文來整理自己的想法,網路也是個很好的空間,可以找到各種資訊,即時修正自己的觀點。

    當了老師後,因為職業就是負責講話,我可以把自己整理好的論點分享給學生,也沒人能打斷我講話,下課後,沒力氣再說或再思考其他事,家人就能獲得寧靜有氣質的我⋯⋯

    🎈找個天地釋放自己的思維,焦慮負面都沒關係,整理好的思想,才能讓更多人理解你。

    5⃣️.管錢障礙
    目前我有三個戶頭,
    A是網路銀行,方便日常生活繳費、房租、保險、網購用。
    B戶頭不辦提款卡,我的育兒津貼、薪資都在那,偶爾A網路銀行的錢不夠,才會去提這個戶頭的錢。因為沒有卡,一定要用存摺和印章臨櫃辦理,我會覺得很麻煩,常常這樣忍著失去領取的動力,因而省錢。
    C戶頭的錢直接當它不存在,是固定在國小社團教課的錢,它是我的緊急預備金,沒大事絕不動用。

    因此,雖然我不會管錢,但不代表我不會存錢,也不算亂花錢。

    🎈在身上放的現金不多,就沒有空間揮霍自己的錢,還不怕弄丟錢包,這真的是一個好方法。

    #ADHD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注意力缺乏多动障碍
    #注意力缺失症 #過動症 #多動症

    下一篇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133802073711139/posts/1030848050673199/?d=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