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定序結果判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定序結果判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定序結果判讀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連 4 天本土+0,代表疫情沒有持續惡化,獲得初步的控制。 最令人擔心的案889,目前仍然無法確認傳染途徑,但病毒株研判應和其他院內感染病例相同,至少證明是由同一株病毒株引起。 我推測案889 到最後仍然無法確認傳染途徑的機率很高,間接型接觸傳染導致是較合理的解釋。染病者身體分泌物污染環境,不知...
定序結果判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連 4 天本土+0,代表疫情沒有持續惡化,獲得初步的控制。
最令人擔心的案889,目前仍然無法確認傳染途徑,但病毒株研判應和其他院內感染病例相同,至少證明是由同一株病毒株引起。
我推測案889 到最後仍然無法確認傳染途徑的機率很高,間接型接觸傳染導致是較合理的解釋。染病者身體分泌物污染環境,不知情健康者觸碰到環境中存活的病毒,再藉由觸碰臉口鼻眼將病毒送入人體內染病,因為肉眼無法看到病毒顆粒,環境也無法無時無刻消毒,這是間接型接觸傳染難以防範的原因。
一旦感染人數增加,污染環境的機率和範圍也會增加和增大,當環境中病毒顆粒密度上升,在相同環境生活的人被感染的機率亦會大幅增加。因此,無法確認感染來源的案889 出現後,指揮中心才會下重手執行大規模居家隔離和淨空環境,一方面隔離隱藏的感染者,阻絕人傳人途徑;另一方面全面消毒環境,阻絕污染環境感染人途徑。
幸好,雙重旗下的作法發揮效用,似乎漸漸走出大規模社區疫情的危機。即使如此,仍不到鬆懈的時間,連續 14+14 天沒有本土病例才能證明社區乾淨,至少還需要提心弔膽 24 天。我們必須持續維持個人衛生防護措施和減少群聚,築成社區內堅實的防火墻,一起撐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中公布最新調查進度,他表示,桃園醫院群聚感染案由境外移入個案(案812)為最主要感染源,一開始先傳染給案838(7B住院醫師)、839(6B護理人員)、852(7B護理人員)、856(7B、10B主治醫師),經分析病毒株都帶有D614G、L452R等2大突變,研判屬於同起感染事件。
近日新增的案868(10B護理人員)、869(9B外籍看護)、885(案881三女兒)、889(12A病患)等4案病毒基因定序結果也出爐,陳時中說,這4例個案當中,除了案889無法完整定序,其餘3人基因定序均與案812相同,而案889雖無法完整定序,但分析仍發現帶有同樣的2大突變點,研判此起群聚事件是由同一病毒株所引起。
為了再次確認案889不是由其他傳染源引起,指揮中心也針對12A、B大外科相關人員進行採檢,195人核酸檢測(PCR)均為陰性,並針對其他接觸者共236件血液檢體進行抗體檢測,釐清是否有人曾感染過,目前已知235件為陰性、1件檢驗中。
陳時中說,未來檢驗完畢後將交由專家判讀,了解究竟案889是透過直接接觸、環境接觸或哪個途徑傳染。」
新聞連結:
https://bit.ly/39tYWj7
定序結果判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部桃院內感染案:連4天零本土病例、案889病毒定序與院內感染株相同、清潔工爆離職潮;防疫新規定:大眾運輸將禁止飲食、春節疏運期間高鐵取消自由座】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簡稱部桃)發生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院內感染事件,累積15人確診,不過,這幾天疫情未再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再宣布,未新增本土病例,連續4天「+0」。
總計部桃院內感染已經隔離3,908人,醫院313人、社區560人、回溯3,035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擴大匡列基本上已經完成,沒有達到預期的5,000人,主要是陪病與同住的人數有重複,都是親密的照顧者,隨著隔離期滿採檢陰性後可以解除管制,人數會逐漸下降。
■案889病毒株與案838住院醫師相同,列為同起院內感染
部桃群聚案,上週日(24日)出現案889病患與其照顧者案890這兩名確診者的感染源不明,令人憂心是否社區感染擴大。指揮中心進行血清抗體檢測進行比對,陳時中今日宣布結果,案868、案869、案885和案889病毒基因定序,都是D614G變異病毒株,且同時帶有L452R這個變異位點;雖然案889病毒沒有完整定序,但基本上研判,與部桃的源頭個案812(自美返國的境外移入個案)、以及首例院內感染的案838(住院醫師)同一病毒株,判定為同一起感染事件。
陳時中強調,初步研判在部桃內發生的機會最高,目前血清已經完成236件,235件陰性,其中一件待檢驗,待所有結果都完成後,將會交由專家小組來判讀,到底是直接接觸、或環境接觸,一有結果就會跟對外界來報告。
此外,昨日一名18歲居家隔離的少女猝死,指揮中心公布檢測結果為陰性,初步排除與COVID-19感染有關。
■2月4日部桃全面普篩,同時做PCR和血清抗體
已經連續第4天沒有本土確診個案,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狀況是朝著比較正面的方向發展,但仍不能鬆一口氣,這星期將是緊張的觀察期,第一個監測點是2月4日,初步決定,部桃的所有人員將會啟動全面採檢計畫,若檢驗都是陰性,會比較放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解釋,目前研擬的部桃全院篩檢計畫,主要是包括解隔離者和所有醫護人員,進行抗體與PCR採檢,近期就會將計畫提到專家小組會議中討論後實施。由於目前部桃僅剩118名病患,全院上班目前僅201人,原則上除了必要支援人力外,其餘陸續解隔離的醫護人員都先在家待命,由部桃副院長成立預備隊,與目前201人的適度交換工作。
■部桃爆清潔工離職潮,將發津貼鼓勵;與勞動部研商,不得強迫外送員進醫院送餐
此外,院內感染除了醫療人員,包括清潔工與外送員的權益,也受到關注。
部桃院內感染後,清潔工作負擔與風險都大增,也爆發清潔工的離職潮。陳時中證實,145名清潔工有20人離職,已經針對現有清潔工加發津貼,希望外界多給第一線人員鼓勵,醫院沒有清潔工,環境不會變好,很需要他們的幫助。
有立法委員關心外送員進入醫院的狀況,可能增加風險。羅一鈞表示,初步想法將與勞動部討論,針對外送員工作注意事項內,雇主與交辦者不能強迫外送員進入醫院,醫院也將設立動線管制、或特別取餐區等,在醫院外交貨,詳細內容將在與勞動部討論後,提供給醫院依循。
■海空公路大眾運輸將禁止飲食,規勸不聽者最高開罰1萬5千元
由於疫情緊繃,交通部提交防疫計畫,針對高鐵、台鐵、公路客運將禁止飲食,交通部航政司長何淑萍說明,因應疫情與春節期間可能出現的返鄉需求,禁止在交通運具上飲食,喝水、服藥等需求除外。此外,船舶則是餐飲區外禁止飲食;航空則是兩岸與國際航線外,都禁止在機艙內飲食;台鐵觀光列車則是在有適當距離與阻隔下,可以取下口罩飲食。具體實施時間,則將待指揮中心最後拍板後公布。
至於在春節疏運期間,雙鐵也有限制。何淑萍指出,高鐵與台鐵2月8日至16日取消自由座與限制站票人數,昨日已經將計畫內容呈報指揮中心,完成行政程序後就會對外公告,違反規定屢勸不聽者將會依照《傳染病防治法》開罰3,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罰鍰。
■新增2例境外移入個案,由美國、德國入境
指揮中心今日宣布新增2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美國與德國入境。
其中案895是本國籍20多歲男性,去年10月前往美國,今年1月24日返國,入境後在住處居家檢疫,1月25日出現嗅味覺異常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後確診,目前匡列同機的前後兩排旅客共計11人居家隔離,機組員13人自主健康管理。
案896是本國籍30多歲男性,去年8月至德國就學,今年1月22日返國,25日與26日陸續出現發燒、頭痛、流鼻水等症狀,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後確診,由於未與他人接觸,無匡列接觸者。
截至目前為止,國內累積895例確診,其中785例境外移入、71例本土、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及1例不明,其中7人死亡、809人解除隔離、79例住院隔離中。(文/嚴文廷;攝影/楊子磊、余志偉)
#延伸閱讀
【MiniReporter|科普:PCR篩檢是什麼?】https://bit.ly/30ugPtx
【抗疫一週年,台灣COVID-19病例分析5大重點】http://bit.ly/393fCxw
【重返和平──SARS隔離黑洞中難以告別的記憶】http://bit.ly/3aMLzrK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本土病例 #COVID19 #院內感染 #群聚感染 #隔離 #擴大匡列 #境外移入 #高鐵 #台鐵 #交通飲食
定序結果判讀 在 范范 范瑋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內文}
耗時十年,台大癌醫中心終於落成了,他不僅僅是一個新的醫療中心,還背負著「華人頂尖,世界一流」的期待。
(台大醫學院教授 永齡健康研究院院長/楊泮池)
我們要推動精準醫學,然後另外有推動一些「智慧醫院(Smart Hospital)」,我們把AI(人工智慧)的觀念,用在病人的照顧上面,譬如說一些智慧病房等等,在那邊也會在那邊展示出來,讓大家看整個新的醫院的樣貌
所謂的智慧病房,就是利用硬軟整和人機融合,建構有效、微觀,納米級的數據庫,以醫療零錯誤為目標。像是最繁瑣的分藥,未來也交由電腦代勞。
(台大癌醫中心講解人員)
這個就是我們傳統過去的藥盒,在這個藥盒裡面呢?就是病人需要的一整天的藥備,還有就是這個標籤,那這個標籤基本上是人工 手做的,我們必須要每天,就是只要病人去轉床啦,或者他出院了換一個新的病人,我們就必須重覆的在上面粘貼,搭配這個智慧藥櫃,我們有一個非常新 非常重要的創舉,就是我們的e-ink,這個e-ink是電子化的,他是非常優化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說,不需要人工再次去粘貼,只要醫院的系統有更新,那我們就會直接在這邊顯示,最新 最正確的藥品
智慧藥櫃內鍵安全機制,護理師必須先刷識別證,再加上指紋確認,確保非護理人員無法擅自取藥。在掃描條碼之後,智慧藥櫃就會自動選出病人所需的藥品。
(台大癌醫中心講解人員)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藥盒是非常快速的打開,正確的藥格 正確的數量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
謝謝 非常進步,最主要你們肯接受新的觀念,這就是對於你們自己,用高科技到新的醫院來講,這是最好的,最恰當的時機也是最好的時機,謝謝你們 謝謝你們 謝謝你們
術後的治療,一點都不馬虎,對於癌症患者,更希望的是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
台大的癌症中心裡頭多出來,癌症醫院裡頭多出來一個東西是AI治療 (對),我知道你有一個朋友也是您的病人,他說他要把他的肺腺癌的X光片做到AI準確率到99.9%
(台大醫學院教授 永齡健康研究院院長/楊泮池)
現在辦得到 現在真的辦得到,(現在所謂的AI治療),(是不是就是指說在影像的判讀上),(不會有失誤?),對 影像的判讀是最簡單的一個AI可以幫忙醫師做判讀的一部分,其實整個AI對醫療會幫忙很多很多,癌症醫院就是希望是從第一天開始,從第一個病人進來,所有的他的所有的住院的個人的資料,他的檢查的結果,基因檢測的結果 影像,通通匯到大數據,其實郭先生另外承諾要捐一個,我們叫做超高速電腦中心,在癌症醫院的旁邊,這個電腦中心它其實是一棟大樓,那一棟大樓上面有癌症醫院的研究的部分,那個是針對我們華人特殊的這些癌症,他的病因是怎樣 預防怎麼樣 什麼藥,那在上面,下面是一個超高速電腦中心,是跟AI結合的 跟學校結合在一起的,這一部分是會幫忙進來,包括這些所有的影像,還有基因定序的這些很大的資料都會進來,從這邊AI它其實是一個,我們叫做「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意思是說你不要告訴這個機器怎麼樣,你就是把數據給它,數據假如很正確的話,有病 沒病 什麼樣子的結果,它自己就會給你理出一個頭緒,另外一個病人來就會跟你講,他的診斷是什麼,他的最好的治療是什麼,他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去給醫師一個建議,所以我們是希望全面性的做這個事情,影像診斷的部分,AI最容易切入,最容易幫忙醫師,譬如說我們陳晉興(胸腔外科主任)跟我們胸腔外科的這些醫師,他現在每年開了大概 每一年,他800個到1000個肺癌的病人,肺癌的病人它就有X光的影像,有電腦斷層的影像 有其他的影像,然後每一個長什麼樣子,每一個圖點是什麼 資訊它都有,然後它有病理的結果,它知道這個是哪一種病理的變化,淋巴腺有沒有,它的基因突變是什麼,這些東西通通給AI它去做「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你想想看一年就將近1000個案例,它可以很快就學到一個運算方法,另外一個案例來,我只要跟你講他的病史,他的X光的影像,他的電腦斷層影像,它跟你講這個百分之多少的機會是什麼,可能應該怎麼治療,馬上就有一個很清楚的資訊給判讀的醫師,所以判讀的醫師,他就可以誤判的機會會降低很多,它會告訴你說這裡躲了一個你可能要注意,那醫師會叫回來再看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是有或沒有,所以醫師整個判讀所需要的時間,還有錯誤率會降低很多,這裡不只是肺癌 肝癌也是一樣 胰臟癌也是一樣,很多的都可以這樣做,我們其實是很希望說,從第一天每一個病人進來,這些資訊就是有,但是在搜集病人資料上,又牽涉到另一個極為敏感的議題。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 陳文茜)
我再請教楊校長一個問題,就是現在辯論的非常厲害的,我不同意美國很多人提出來的看法,叫做隱私權,我認為在有些事情的隱私權是重要的,可是在疾病裡頭,我認為如果我把我個人的很多數據交出去,或是前人種樹交出來,他就會幫助當我得到疾病的時候
(台大醫學院教授 永齡健康研究院院長/楊泮池)
幫助很多人 這可以幫助很多,(可以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對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 陳文茜)
所以我不會我身體裡頭的任何資訊被放到大數據裡頭,它是侵犯了我的隱私權,我覺得我只是資料庫的一部分,然後我可以幫助別人,而且我可能也得到別人以前的幫忙,您的看法
(台大醫學院教授 永齡健康研究院院長/楊泮池)
我是完全認同,而且完全同意應該這樣做,其實最重要一件事情是,這個隱私權是我們要切斷聯結,就是不要讓這個資料可以聯結到是某一個人。這個資訊的保密的部分做好,就是你沒有辦法認出這些資訊是某一個特定的人,只知道某一個人他是這樣,他的病史是這樣,他的家族是這樣,他整個(發病的)過程是怎麼樣,他治療的結果是怎樣,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例子,他的基因是什麼,然後這些資訊是可以提供整個未來醫學的發展,我們才能夠有機會去發展新的治療方法 新的藥,去幫忙這個病人,所以這個臨床試驗是很重要,新藥才會進來,然後能夠幫忙這些病人,每一個人我們貢獻這樣的一個資訊,是讓這個整個未來的醫學的發展是,特別是加上AI以後,它能夠縮短幫忙發展新的治療方式的時間,但是你就是要一定要想辦法,無論如何一定是不能讓這個資訊,是跟這個人可以聯結在一起,(個資保護)做好就好
楊泮池教授很早就體認到AI的重要,因此在擔任台大校長時期,就推動各科系學習CS+課程,即使是文科人,也要跟得上時代。
(台大醫學院教授 永齡健康研究院院長/楊泮池)
其實我們那時候就開始覺得,未來的整個教育的走向應該是這樣,要讓它跨領域,未來資訊AI對整個學生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做什麼事情,我們是開一些資訊的課,讓不是學資訊的人學非常簡單的,因為它可以用在人文社會科學 用在銀行業,所以我們叫做「CS+(computer science plus)」計劃,CS+的課 然後這課不是開給資訊的不是電資的 不是,是各個院通通開,讓他去學比較簡單的資訊的課,希望深植在他們心中 他們知道 他們怎麼可以利用這個,就算他在學文學的 人文社會科學的 藝術的,也可以用這個去發展他們要的東西
台大癌醫中心的試營運只是第一步,未來先進的醫療儀器和抗癌醫師將陸續進駐,願能成為所有癌友最後一線希望。
(在這裡 我們將匯聚更多的人才,持續發展更多創新科技,為對抗癌症 開創新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ZJfwrJKc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