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宗教經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宗教經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宗教經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宗教經典產品中有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支持同性婚姻的我們,應該禁止反同方和宗教人士發表意見嗎?】 我們很難說同性戀有何不可。只要把所有宗教經典燒了,很有可能我們便找不到任何足夠嚴肅的論點來反駁同性戀存在的合理性。但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應該禁止宗教人士發表意見? 但有趣的是,禁止一個人的言論,勢必等同於標榜「自我正確」。我是對的,和...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傑斯特Jes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未確認生物|超自然|古文明|外星人| 【超自然事件簿】 「輪迴」之說在許多宗教經典上早有論述 前世今生、因果、「靈魂不滅」定律等更是強調的重點 不外乎是希望我們能向善 多做好事 以求未來再次投胎時能夠有好的歸宿 而在現實上也有許多離奇的案件 彷彿應證了這種輪迴說法 今天要來談的是一對英國波洛克雙胞...

  • 宗教經典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8 10:57:49
    有 73 人按讚

    【支持同性婚姻的我們,應該禁止反同方和宗教人士發表意見嗎?】

    我們很難說同性戀有何不可。只要把所有宗教經典燒了,很有可能我們便找不到任何足夠嚴肅的論點來反駁同性戀存在的合理性。但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應該禁止宗教人士發表意見?

    但有趣的是,禁止一個人的言論,勢必等同於標榜「自我正確」。我是對的,和上帝是對的,差在哪裡?如果我們不能從反同人士的言論聽出荒謬性,這是上帝的問題,還是我們的問題?

    #反同 #正義 #思想 #宗教 #言論 #上帝

  • 宗教經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8 11:18:22
    有 69 人按讚

    【嬰兒經 | 盧斯達 on Patreon】

    現在,藍絲長輩們都會問:「點解大學生依家會變成抗議一代?」

    我答,其實很簡單,因為你們由細到大,對他們煞有介事地灌輸了一些仁義道德的「教育」,試圖令他們成為一個有尊嚴的好人,所以他們就咁慘。

    黃絲長輩問:「難道仁義道德、教育是不好的嗎?」

    我回答:「道德教化和人格提升永遠是好的,但我們最好有一個這些價值能夠多少實現的現實世界,否則你首先會為接受這種道德的人帶來極大痛苦。」

    以前學校曾經有「公民教肓課」。現在我經常嘲弄這類教程,認為他們都是教人過馬路要遵守交通燈指示、不要亂丟垃圾、有選票要投票之類。至此之後,一切都會開始有積極價值判斷。例如政權透過官方行為去展示自己認同「見義勇為」:當你舉報或協助處理了一單重大案件,你可能獲頒「好市民獎」,認同和鼓勵人們的道德自發性。

    「舉報罪案」背後的道德詮釋就是不容忍不義。整個社會也有類似的耳濡目染,並鼓勵別人做一個正義的人。甚麼是正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奧秘,但「對抗不義」作為某種人人可為的、彰顯正義的方法,乃是通過各種媒體持續教化。每一部宗教經典、電影和故事拆解到最初,都是 protagonist 對抗 antagonist 的模型。小丑雖然迷人,但蝙蝠俠無疑顯得更有尊嚴。《蝙蝠俠》的宣傳能力自然強過「公民教肓課」,那麼我們都會在過程中認同了「對抗不義」的主題。在成龍電影,我們同樣獲得「邪不能勝正」的寓言。在中國文化,人們也歌頌屈原、岳飛、文天祥這些歷史上的敗方,頌揚其死守信念的氣節,認為這些敗方比起勝過他們的人,更有尊嚴。道德自發性,可能引發社會動蕩,或者影響惡人的既得利益。

    人類都在教下一代理論上應成為一個有尊嚴自覺的人。有尊嚴的人,就是把自己看成人,把自己看得重要,也對自己有若干要求。有一定尊嚴的人,被侮辱會感到不悅,但沒有特別尊嚴的奴隸,則不會有一樣身心反應。曾經的公家宣傳片也會教人:「被人侵犯,要識得嗌唔好,仲要大聲叫救命,馬上去到安全既地方,將件事話俾你信任既人聽」,因為一個有尊嚴的人,被人侵犯時要識得反應。

    刑事犯會被公訴,由檢控官代表「公眾」控訴某個人。其實犯罪者即使入獄,被侵犯的權益多數不能恢復,希望事後恢復的是受害者名譽。整個儀式只為重新宣告人的尊嚴不可侵犯,並對觸犯者施以刑罰。於是世界上很多衝突拆解到最後,可能都是由心理層面維護尊嚴的衝動而引發。一個人和人之間的尊嚴之爭,極端時可能以制裁/仇殺告終。一個群體與另一個群體的尊嚴之爭,最極端時則發展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一個殺人如麻的日本兵,腦海裡可能還埋藏著童年時期的片段,老師教他們要成為一個好孩子。那麼「好孩子」的概念,後來發展成忠誠、服從、奉公,在大時代的氛圍下也是合理發展。然後聽到日本被欺負了,國家利益受損,自己也義憤填膺。後來他在軍隊和教官的影響下,得到了皇軍的尊嚴,最後用絕對服從軍令來餵養這份尊嚴心。另一方面,無數「好人好事」、為他人自我犧牲的案例,救災、留守、奉獻,則同樣是一樣的尊嚴心、榮譽感在運作。

    香港開埠180年,特別是麥理浩十年,英國人真是埋下了現代性的炸彈。當時英國已經知道香港不會被允許解殖,但也把香港搞得非常現代化,廉政公署新市鎮地鐵郊野公園,目標是培養出香港人的自豪感,提醒他們,雖然你們以前是難民,但你們現在是「香港居民」,這個身份豪得珍惜,香港 (67暴動之後無事) 可以安居樂業,值得你們自豪。90年代一些商品廣告,都會用香港咁好,點捨得離開的講法。港英又在放手撤出階段,以白臉的方式手把手教導香港人面對政府,可以挺直腰板,據理可以力爭,有不滿可以投訴,政府向公眾問責的「普世價值」,這便是為了當時的香港人尊嚴充份加油。西方所謂公民,東方所謂君子,就是描述一群有尊嚴自覺的先鋒黨。然而這班很有自我意識的人,相互之間自然充滿各種競爭和衝突,也容易不滿,或至少可能不滿。

    一群特別有尊嚴的人,就因為自發性充份發揮而特別優秀,但也特別脆弱,他們的尊嚴總可能受傷。或者尼采發現的困境:強者無法適應弱者統治的世界,甚至被後者包圍和迫害。這就是藍絲和黃絲賢達研究的大學生問題。教育教人要有尊嚴,大學生自然是理論上比較有尊嚴。一班有尊嚴的人自然有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批判意識。父母教小孩子做個好人,是為他好,還是終有一天害了他?讓他有可能成為一個像嬰兒一樣自我而不妥協的人?成為因不識時務而受罰的好人?

    尊嚴意識既然帶來競爭和變動,是否只要大家都沒有尊嚴,即會天下太平?問題是人們有樣學樣,追求逼格這件事就在不斷傳染。菁英和長老無符。因為有了自我意識,人們就得以經歷自己這個人格的榮辱;有了集團,就得以經歷集體的榮辱,人通過想像出集體而獲得更強烈的競爭和生存意識。雖然,這也是紛爭與互相侮辱的源頭。

    美國學者管禮雅 (Liah Greenfeld) 在其名為《關於國族主義全球化的十個主張》(10 Claims Regard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Nationalism) 的演講內容,如題,對於國族主義是甚麼,有十個主張,第十個這樣說:「國族主義為人們帶來平民主權,帶來平等,帶來包容性的社會——即民主政治。它為人們帶來一種個人的尊嚴,我們亦因它而永遠徘徊在世界大戰的邊緣。」(Claim 10: Nationalism brings us popular sovereignty, equality, inclusive society – that is, democracy. It brings us personal dignity. And it forever keeps us on the brink of a world war.)

    人和集體的思慮,由簡樸而複雜。很少可以回轉為嬰兒。嬰兒是在時光中陣亡的先行者。嬰兒鞠躬下台,成為一種有著朦朧的禁忌意識的成年人。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 宗教經典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8 11:17:38
    有 142 人按讚

    【嬰兒經 | 盧斯達 on Patreon】

    現在,藍絲長輩們都會問:「點解大學生依家會變成抗議一代?」

    我答,其實很簡單,因為你們由細到大,對他們煞有介事地灌輸了一些仁義道德的「教育」,試圖令他們成為一個有尊嚴的好人,所以他們就咁慘。

    黃絲長輩問:「難道仁義道德、教育是不好的嗎?」

    我回答:「道德教化和人格提升永遠是好的,但我們最好有一個這些價值能夠多少實現的現實世界,否則你首先會為接受這種道德的人帶來極大痛苦。」

    以前學校曾經有「公民教肓課」。現在我經常嘲弄這類教程,認為他們都是教人過馬路要遵守交通燈指示、不要亂丟垃圾、有選票要投票之類。至此之後,一切都會開始有積極價值判斷。例如政權透過官方行為去展示自己認同「見義勇為」:當你舉報或協助處理了一單重大案件,你可能獲頒「好市民獎」,認同和鼓勵人們的道德自發性。

    「舉報罪案」背後的道德詮釋就是不容忍不義。整個社會也有類似的耳濡目染,並鼓勵別人做一個正義的人。甚麼是正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奧秘,但「對抗不義」作為某種人人可為的、彰顯正義的方法,乃是通過各種媒體持續教化。每一部宗教經典、電影和故事拆解到最初,都是 protagonist 對抗 antagonist 的模型。小丑雖然迷人,但蝙蝠俠無疑顯得更有尊嚴。《蝙蝠俠》的宣傳能力自然強過「公民教肓課」,那麼我們都會在過程中認同了「對抗不義」的主題。在成龍電影,我們同樣獲得「邪不能勝正」的寓言。在中國文化,人們也歌頌屈原、岳飛、文天祥這些歷史上的敗方,頌揚其死守信念的氣節,認為這些敗方比起勝過他們的人,更有尊嚴。道德自發性,可能引發社會動蕩,或者影響惡人的既得利益。

    人類都在教下一代理論上應成為一個有尊嚴自覺的人。有尊嚴的人,就是把自己看成人,把自己看得重要,也對自己有若干要求。有一定尊嚴的人,被侮辱會感到不悅,但沒有特別尊嚴的奴隸,則不會有一樣身心反應。曾經的公家宣傳片也會教人:「被人侵犯,要識得嗌唔好,仲要大聲叫救命,馬上去到安全既地方,將件事話俾你信任既人聽」,因為一個有尊嚴的人,被人侵犯時要識得反應。

    刑事犯會被公訴,由檢控官代表「公眾」控訴某個人。其實犯罪者即使入獄,被侵犯的權益多數不能恢復,希望事後恢復的是受害者名譽。整個儀式只為重新宣告人的尊嚴不可侵犯,並對觸犯者施以刑罰。於是世界上很多衝突拆解到最後,可能都是由心理層面維護尊嚴的衝動而引發。一個人和人之間的尊嚴之爭,極端時可能以制裁/仇殺告終。一個群體與另一個群體的尊嚴之爭,最極端時則發展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一個殺人如麻的日本兵,腦海裡可能還埋藏著童年時期的片段,老師教他們要成為一個好孩子。那麼「好孩子」的概念,後來發展成忠誠、服從、奉公,在大時代的氛圍下也是合理發展。然後聽到日本被欺負了,國家利益受損,自己也義憤填膺。後來他在軍隊和教官的影響下,得到了皇軍的尊嚴,最後用絕對服從軍令來餵養這份尊嚴心。另一方面,無數「好人好事」、為他人自我犧牲的案例,救災、留守、奉獻,則同樣是一樣的尊嚴心、榮譽感在運作。

    香港開埠180年,特別是麥理浩十年,英國人真是埋下了現代性的炸彈。當時英國已經知道香港不會被允許解殖,但也把香港搞得非常現代化,廉政公署新市鎮地鐵郊野公園,目標是培養出香港人的自豪感,提醒他們,雖然你們以前是難民,但你們現在是「香港居民」,這個身份豪得珍惜,香港 (67暴動之後無事) 可以安居樂業,值得你們自豪。90年代一些商品廣告,都會用香港咁好,點捨得離開的講法。港英又在放手撤出階段,以白臉的方式手把手教導香港人面對政府,可以挺直腰板,據理可以力爭,有不滿可以投訴,政府向公眾問責的「普世價值」,這便是為了當時的香港人尊嚴充份加油。西方所謂公民,東方所謂君子,就是描述一群有尊嚴自覺的先鋒黨。然而這班很有自我意識的人,相互之間自然充滿各種競爭和衝突,也容易不滿,或至少可能不滿。

    一群特別有尊嚴的人,就因為自發性充份發揮而特別優秀,但也特別脆弱,他們的尊嚴總可能受傷。或者尼采發現的困境:強者無法適應弱者統治的世界,甚至被後者包圍和迫害。這就是藍絲和黃絲賢達研究的大學生問題。教育教人要有尊嚴,大學生自然是理論上比較有尊嚴。一班有尊嚴的人自然有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批判意識。父母教小孩子做個好人,是為他好,還是終有一天害了他?讓他有可能成為一個像嬰兒一樣自我而不妥協的人?成為因不識時務而受罰的好人?

    尊嚴意識既然帶來競爭和變動,是否只要大家都沒有尊嚴,即會天下太平?問題是人們有樣學樣,追求逼格這件事就在不斷傳染。菁英和長老無符。因為有了自我意識,人們就得以經歷自己這個人格的榮辱;有了集團,就得以經歷集體的榮辱,人通過想像出集體而獲得更強烈的競爭和生存意識。雖然,這也是紛爭與互相侮辱的源頭。

    美國學者管禮雅 (Liah Greenfeld) 在其名為《關於國族主義全球化的十個主張》(10 Claims Regard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Nationalism) 的演講內容,如題,對於國族主義是甚麼,有十個主張,第十個這樣說:「國族主義為人們帶來平民主權,帶來平等,帶來包容性的社會——即民主政治。它為人們帶來一種個人的尊嚴,我們亦因它而永遠徘徊在世界大戰的邊緣。」(Claim 10: Nationalism brings us popular sovereignty, equality, inclusive society – that is, democracy. It brings us personal dignity. And it forever keeps us on the brink of a world war.)

    人和集體的思慮,由簡樸而複雜。很少可以回轉為嬰兒。嬰兒是在時光中陣亡的先行者。嬰兒鞠躬下台,成為一種有著朦朧的禁忌意識的成年人。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 宗教經典 在 傑斯特Jes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05 18:16:10

    |未確認生物|超自然|古文明|外星人|
    【超自然事件簿】
    「輪迴」之說在許多宗教經典上早有論述
    前世今生、因果、「靈魂不滅」定律等更是強調的重點
    不外乎是希望我們能向善 多做好事
    以求未來再次投胎時能夠有好的歸宿
    而在現實上也有許多離奇的案件
    彷彿應證了這種輪迴說法
    今天要來談的是一對英國波洛克雙胞胎案件
    【本影片內容圖片取自網路或電影及遊戲照片,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
    大家好,我是調查員JESTER,如果喜歡我的頻道,麻煩請您訂閱與按下小鈴鐺,您的支持是我最大動力。
    訂閱 JESTER頻道 https://reurl.cc/oDrmXV
    合作信箱 jesterdancing666@gmail.com

  • 宗教經典 在 Kenni Hs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3-23 11:58:11

    從去年令人失望的公投結果,到行政院提出同婚專法《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草案,讓婚姻平權看到一線曙光,然後再到反同團體仍持續地以對宗教經典的錯誤解讀、甚至假消息、假新聞去阻撓自己當初支持的公投結果。我不禁認真思考這一切反對的理由,真的像你們口中所說「上帝痛恨同性戀」嗎?

    這次的表演其實就是從這些宗教反同方的聲音中發想出來的。如果是上帝以祂的巧手使得宇宙誕生、萬物演化,並在這樣的世界創造各種不同膚色、個性、缺陷,以及喜歡不一樣人事物的人類,那每一個人,包含同性戀者,一定都是上帝的孩子,都有他們在宇宙中存在的理由,既是由上帝創造的,也應為上帝所愛,絕對不是那些反同宗教人士口中的罪惡、被上帝唾棄的對象。

    在徵詢幾位朋友的意見後,我將Ariana Grande對女性讚頌的歌曲〈God is a Woman〉改為〈God Loves Gay Men〉,並將歌詞改為 ”You believe God loves gay men.” 作為表演訊息的核心,傳遞同性戀為上帝所愛;而刻意性感的舞蹈,以及在手臂塗上彩色顏料,分別是讚頌男性的陰柔美,以及為婚姻平權發聲。

    坦白說這次的表演論唱功、論舞技,根本連三腳貓的功夫都不到,但對我來說〈God Loves Gay Men〉做到了當初喜歡上表演的原因,能透過表演勇敢地傳達自己認為重要的訊息,我已心滿意足,所以無論走了多少音、忘了多少舞步,我都覺得自己的表演真的很屌!

    最後一樣要謝謝我的舞伴們——莉媁和普丁,我們做到了!謝謝你們一路陪我構思、練習和完成這個表演,這些跳舞該有的身段我不是專業,表演需要的橋段我其實擠破頭也想不出來,是因為妳們的耐心和用心的結晶,才能成功表達了我想說的話,也成就了這場對我來說意義重大的表演,我愛妳們!希望大家會喜歡我們的表演。

    #肯尼開唱 #許凱勛 #KenniHsu #GodLovesGayMen #Godisawoman #sweetener #ArianaGrande

    喜歡我的話,歡迎來我的FB粉絲團按讚 ➔ http://fb.me/KenniHsuOfficial
    或是追蹤我的Instagram ➔ http://instagram.com/kennihsu

  • 宗教經典 在 howtindo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3-05-23 13:08:09

    最新消息請到 http://www.howtindog.com
    或訂閱 http://facebook.com/howtindogs
    Google+ http://goo.gl/gXXuW

    談論撰寫當代宗教經典巨著《話在肉身顯現》的全能神是何許神明, 我認為牠唔熟舊約, 唔熟新約, 唔熟原文, 只係林以諾, 吳主光, 梁燕城, 袁文輝咁上下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