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安非他命k他命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安非他命k他命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安非他命k他命差別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安柏不在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謝謝大家參加昨天高雄VR 體感劇院 VR FILM LAB死藤水講座 感謝主辦邀請,現場佈置及視覺聲音效果都非常令人驚嘆,好像又再一次回到亞馬遜雨林體驗死藤水儀式 這次講座比較偏腦神經科學和去污名化 抱歉比較倉促,以下是會後簡單補充 ·面對惡性靈遊(bad trip) ·飛行指南the m...
安非他命k他命差別 在 安柏不在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大家參加昨天高雄VR 體感劇院 VR FILM LAB死藤水講座
感謝主辦邀請,現場佈置及視覺聲音效果都非常令人驚嘆,好像又再一次回到亞馬遜雨林體驗死藤水儀式
這次講座比較偏腦神經科學和去污名化
抱歉比較倉促,以下是會後簡單補充
·面對惡性靈遊(bad trip)
·飛行指南the manual of psychedelics
心境及場景會大大影響靈遊體驗,建議在舒適放鬆環境有可信任的人(嚮導/薩滿)陪伴。
通常體驗者會因經歷未知而感到驚慌恐懼,抱著「信任、放開、開放」的心態會感覺好很多
·「毒品」Drugs
Drugs在英文中,同時具有「藥物」及「毒品」意思。以下三大類都是drugs ,差別在於醫療用藥、娛樂性用藥、以及藥物濫用
1. 興奮劑Stimulants:咖啡因、安非他命、可卡因
2. 鎮靜劑Depressants酒精、鴉片、大麻、
3. 致幻劑 Hallucinogens:LSD、迷幻蘑菇、搖頭丸、k他命
在中文則統稱為「毒品」,區分是酒精、香菸為合法,其它為非法,以下是這些毒品對人體傷害性及成癮性量表,可以看出香菸與酒精的成癮傷害性其實大過於某些既定毒品
Drug對人體危害程度
https://reurl.cc/g8M1mX
毒品定義來源:http://web.csh.org.tw/web/a32000/?page_id=366
·「啟靈藥」Psychedelic
字源於希臘,有「展露/顯現心靈之意,」因為不具成癮性及身體傷害,從3.致幻劑獨立出來,主要有DMT/LSD/裸蓋菇鹼,其成分「色胺」與血清素作用的受體有很好的結合,對於憂鬱症/強迫症/成癮等有相當好的成效,國外已開始使用裸蓋菇素對憂鬱症患者進行人體臨床實驗
·預設模式網絡(dmn)
研究測試為此區塊大腦血氧含量下降,造成「自我消融感」來源,這區域活動下降會增加其它腦內神經網絡連結,跟創意思考/聯覺有也正相關
·大腦亂度理論
論文來源https://reurl.cc/zbNEe7
最後更正
在秘魯大多數行情是100美金一次,如果參加天數多的療程則視當地中心訂定,我的是25-30美金一次⋯
如果有錯誤歡迎指正,現場講的不太好,還是非常感謝大家帶著開放的心來聽這場講座
也感謝無關 實驗書店 Wuguan Books 店裡有主題書籍展售
謝謝大家
安非他命k他命差別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一天,來自異世界的「上帝」駭了Philip K. Dick的腦袋】#電影冷知識by葉郎
Philip K. Dick從未預見在他落魄潦倒的一生完結之後,他會突然成為好萊塢最愛的作家,甚至成為數位時代的重要文化符碼。
「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Total Recall 魔鬼總動員」、「Minority Report 關鍵報告」、「A Scanner Darkly 心機掃瞄」都發生在他過世之後。雖然賣出「銀翼殺手」原著電影版權並順利開拍已經使他在世的最後幾個月逐漸獲得注意,但對他本人來說,人生最後幾年裡最重要的經歷無疑還是1974年那個科幻史上最困惑難解的傳奇性神秘事件:
他遇見了「上帝」本人,而且上帝還順便「駭」了他的腦袋。
▇ 藥局派來的上帝
「現實」:就是即使你停止相信它是真的,它還是死賴在那兒的玩意兒(Reality is that which, when you stop believing in it, doesn't go away. )。
這是Philip K. Dick在他的多重現實宇宙中判斷「現實」的秘訣。
1974年2月20日發生了一件從此就死賴在那兒、改變這個作家一生的神秘事件。
這天,46歲的Dick在動完拔除智齒手術之後,在家等一份藥局送來的止痛藥緩解他的術後疼痛。結果上門的竟是「上帝」本人。
他在寫給「Tales from Earthsea 地海戰記」原著作者Ursula Le Guin的信中,描述當天事發經過:「門鈴響了,我就起身去應門。結果站在門外的是一個眼如銅鈴的黑髮女子。」
Dick問起送止痛藥的女子身上戴著的神秘項鍊:「那名女子指著項鍊墜子上的魚,解釋道『這是早期基督教徒使用的一種宗教圖像』,然後她就離開我家。」
從女子離開之後,Dick就開始出現持續數週的幻覺。
▇ 粉紅色的開悟
他形容這些被項鍊墜子激發的幻覺像是一種由粉紅色雷射光組成的現代抽象畫:「我認出了一些Paul Klee的風格以及某些時期的Picasso風格.....我會用超過八小時的時間盡情沈浸在這些此生僅見最美麗、最興奮、最動人的畫面,並意會到這些畫面是一種超自然神蹟。」
「一種超自然的智能入侵我的意識,那種感覺就好比是我過去其實是精神失常的狀態,而突然之間我變得心智正常了一樣。」Dick在接受專訪時對主持人Charles Platt說道。
他將那幾週發生的經歷稱作「2-3-74事件」(意指1974年2月到3月)。接下來他會用剩下八年的餘生,窮盡一切方法試圖解釋那幾週發生的事。他持續好幾年到處接受媒體訪問公開討論他的超自然體驗,甚至還用了八千多頁的筆記記載他對此事件的各種詮釋(其中有少部分被摘錄出版)。
有些人將Dick的幻覺歸因於精神分裂症或是毒品,認為他和其他患者或是毒蟲的差別僅在他是個想像力跟表達能力都很厲害的小說家。
許多證據顯示Dick曾藉助安非他命來寫作,他甚至還是60年代大力主張LSD對人體有益的迷幻藥研究者Timothy Leary的好友兼支持者。問題是Dick從70年代起就成為積極的「反毒運動」者,極力主張毒品對人體有害。他的最後一任妻子也證實這段期間他不太可能接觸毒品。
▇ What is the Matrix
後來Dick將與他接觸的這個神聖力量稱之為VALIS(Vast Active Living Intelligence System 大規模活躍生命智慧系統)。
他認為VALIS是上帝,也是外星人。而VALIS駭進Dick大腦的最重要目的是要告訴他這個世界的終極真相:
他所處的1974年是一個由電腦模擬出來的幻覺世界,其實大家真實存在的年代是第一世紀初的羅馬帝國。而Dick在那個真實世界的身份是一名受到羅馬帝國迫害的早期基督教門徒,名為Thomas。
等等,這個情節怎麼有點耳熟?Neo?Is that you?
後來在網路上瘋傳的一段1977年演講錄影中,Dick更明確地說:「我們活在一個電腦虛擬世界中。而我們唯一能觀察的線索是當這部電腦改變某種參數設定時,會引發我們所存在的現實出現某些修訂。」他說那些虛擬現實版本修訂所促發的經驗就是「déjà vu」。
多年來,「The Matrix 駭客任務」一直給人一種好像改編自某本失傳的Philip K. Dick小說的感覺。現在我們終於明白,「駭客任務」原來改編自Philip K. Dick的真實人生。
或者說是改編自我們存在的那個虛擬現實。
紅膠囊?還是藍膠囊?
[電影冷知識2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The Matrix 駭客任務(Netflix)
https://goo.gl/oeiOKj
漫畫版的「2-3-74事件」
http://www.philipkdickfans.com/…/the-religious-experience-…/
Philip K. Dick早在1977年就揭露母體的真相
https://youtu.be/jXeVgEs4s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