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安定文後遺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安定文後遺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安定文後遺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安定文後遺症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羅寶鴻 老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老師說不可以哭】 在一次講座裡,有一位家長問我:「羅老師,我女兒的老師跟她說不可以哭,所以她現在就算傷心都會忍住不哭出來。請問,我該怎麼跟她說呢?」 我問:「怎麼稱呼這孩子呢?」 媽媽:「云云。」 我問:「請問云云現在幾歲?」 媽媽:「四歲多。」 我問:「云云在學校,因為什麼事情哭呢?」 媽...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彩墨展 #吳孟珊專訪 ▲探討存在與轉化 - 吳孟珊筆下的變奏山水 ▲從小與山為伍的吳孟珊,意識到近年來環境變遷對生態造成的迫害,大自然已非往昔美好,她企圖以創作者的角度呈現作品,呼籲大眾重新省視環境議題。 吳孟珊從小受熱愛藝術的母親影響,記憶中,母親總是會帶著她恣情地在牆壁上塗...

安定文後遺症 在 陳柔安(Roann_Che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01:16:17

#難過之餘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各位好,今天很沈痛地聽到太魯閣火車的消息,內心既慌張又驚訝!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剛好在連假第一天、剛好在最多人前往度假的花蓮、剛好有一輛工程車掉落、而剛剛好的,又卡在隧道裡........ 太多的剛好都讓我難過,只要裡面其中一個「剛好」不是那麼剛好,是不是死傷人數就能...

安定文後遺症 在 ℭ???? ℭ????張珮歆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50:37

- 「They don’t know how much they don’t know.」 . 這是他毅然決然離開中國的原因。 . 放棄了倫敦大學而來到台灣拿第二個政治學碩士的英國朋友J,筆挺西裝、藍眼金髮,年紀輕輕,其實已經在中國兩間大學教了八年的世界史。 . 我們拎著啤酒,在傾盆大雨的台北街頭,...

  • 安定文後遺症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2 07:00:38
    有 1,832 人按讚

    【老師說不可以哭】

    在一次講座裡,有一位家長問我:「羅老師,我女兒的老師跟她說不可以哭,所以她現在就算傷心都會忍住不哭出來。請問,我該怎麼跟她說呢?」

    我問:「怎麼稱呼這孩子呢?」
    媽媽:「云云。」
    我問:「請問云云現在幾歲?」
    媽媽:「四歲多。」

    我問:「云云在學校,因為什麼事情哭呢?」
    媽媽:「因為想媽媽。」

    我有點驚訝,問:「想媽媽...? 那為什麼孩子在想媽媽時,老師說不可以哭呢?你有問過孩子嗎?」
    媽媽:「老師說,哭就不打可以打電話給媽媽。」

    原來如此...

    我說:「喔.... 是要孩子不哭才可以打電話給媽媽,是嗎?」
    媽媽:「是...」

    這是我十多年前在幼稚園當老師就常聽到老師會用的招數,沒想到現在還有老師在用。(嘆)

    敬愛的幼兒園夥伴們啊,先不管你最後到底會不會真的替孩子打電話,但與其說:「你再哭就不可以打給媽媽囉!」(威脅句)...
    不如說:「你想打給媽媽是嗎?好喔!那老師等你哭完,就可以打給媽媽囉!」(鼓勵句)

    這樣不但比較正面,還可以避免以後孩子會出現這故事裡孩子的「後遺症」。

    我問:「是新生期,所以老師這樣說嗎?」
    媽媽:「是,但她有時候在學校也會想媽媽。」

    我問:「那她想媽媽的時候,會怎樣?」
    媽媽:「也會想哭。」
    我:「然後老師又說不可以哭,是嗎?」
    媽媽:「是...」

    我不禁思考了一下:這樣壓抑孩子,真的比較好嗎?

    其實上一代的教養方式,沒有在講什麼壓抑不壓抑。在大人的眼裡,聽話就是好孩子,不哭就是好孩子。所以不再哭了、聽老師話了,才可以打電話給媽媽,繼續哭就不可以打。這樣的方式一直傳承下來,老師會沿用其實也未必是有意的,或許是因為老師們小時候也曾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才會潛移默化、無意中認可了這樣的做法。

    我繼續問:「那媽媽知道之後,怎麼跟她說呢?」

    媽媽:「我就跟他說你在媽媽面前哭沒關係,
    但孩子還就會一直說,老師說不可以哭!」

    果然超理智(講道理)的方式,無法幫助到孩子。

    所以為了讓媽媽體驗用什麼方式跟孩子連結,我說:

    「那媽媽,我們來做一個角色扮演的練習,
    你當云云,我當云云的媽媽。
    你聽聽看如果是我的話,
    會怎麼跟孩子講,好嗎?」

    媽媽:「好。」

    開始:

    我:「云云,老師說不可以哭,是嗎?」
    媽:「是...」
    我說:「那云云在學校,是什麼原因哭啊?」
    媽:「因為想媽媽...」

    我:「云云很想媽媽,但是媽媽不在你身邊,所以有點傷心,想哭是嗎?」
    媽:「是...」

    我:「是... 媽媽瞭解....」(深深的同理)
    媽:「...」

    我:「那時候想著媽媽、傷心的云云,希望的是什麼?」
    媽:「媽媽能陪我...」

    我:那媽媽可以靠近她一些,跟她說:「那時候想著媽媽、傷心的云云,會希望媽媽像現在這樣,在云云身邊嗎?」

    媽媽:「希望...」

    我:「那,那時候傷心的云云,會希望媽媽抱著她嗎?」
    媽媽:「希望...」

    我:若她想,就抱著她、然後跟她說:「那,現在媽媽抱著云云,云云有什麼感覺?」
    媽媽:「... 比較安全的感覺...」

    我:「現在還會傷心嗎?」
    媽媽:「... 不會了」

    我:「喜歡這樣被媽媽抱著嗎?」
    媽媽:「喜歡...」

    我:「云云,老師跟你說不准哭,是沒有關係的。謝謝你願意這麼勇敢,在媽媽不在的時候忍著不哭。但現在媽媽跟你在一起了,你可以傷心,也可以哭。就算你哭,媽媽也會向現在這樣抱著你,秀秀你,好嗎?」

    媽媽:「好...」

    我們的模擬在此結束。

    我問媽媽:「你現在的感覺是?」

    媽媽:「我覺得內心有安全感。」

    我問:「那媽媽你現在知道要怎麼跟孩子講了嗎?」

    媽媽:「這樣我知道了,謝謝老師!」

    「先連結感情,再處理事件」,往往會比純粹跟孩子講道理有效。當下不急著要說服孩子,但先瞭解孩子的感受,照顧他的感受。而當他的感受被照顧了,被接納了,很多問題就會好處理很多。

    在真實事件裡,云云想要找媽媽的期待無法被滿足,還必須壓抑自己的情緒,才能被認為是好孩子。這樣的經驗,讓孩子開始有了一種生存模式:「傷心也不可以哭」。所以,就算媽媽說可以哭沒關係,孩子也說不可以。

    但透過對話,我們可以在孩子內心裡工作。孩子當時的感受被點出了、被同理了,孩子當時的期待也被聽見、被回應了,心裡的痛也因此被療癒。於是內心無形的枷鎖,開始慢慢被解開。然後,媽媽謝謝她的堅強,欣賞她想要成為好孩子的努力,但也告訴云云如果她想要哭,也可以好好地在媽媽懷裡哭。媽媽讓云云知道,在學校不哭、在家裡可以哭,這兩件事情其實並沒有衝突。

    謝謝這位媽媽跟我做這次的角色演練,帶出我這麼多的省思與收穫。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幫助你想到解決孩子問題更好的方法喔。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 安定文後遺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3 00:39:44
    有 618 人按讚

    #難過之餘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各位好,今天很沈痛地聽到太魯閣火車的消息,內心既慌張又驚訝!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剛好在連假第一天、剛好在最多人前往度假的花蓮、剛好有一輛工程車掉落、而剛剛好的,又卡在隧道裡........

    太多的剛好都讓我難過,只要裡面其中一個「剛好」不是那麼剛好,是不是死傷人數就能減少更多?盯著新聞,一條一條的看;心裏更多更多的痛、還有更多更多的無力感.....

    曾經住在花蓮的我,太魯閣408號我也搭過好幾次,這是我、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碰到的意外啊......我只是幸運的剛好不是選在這天到花蓮而已.....

    後來我在個人臉書上發文:
    「到底我能做什麼才能減少內心的沉痛?」

    朋友們紛紛給予想法,讓我的確好受了一點
    在這裡我想分享給大家,因為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也許能讓你在看這一連串的新聞後不再感到無力

    「只要你願意,就算世上意外一再發生,我們至少還能幫助一些還有機會存活的人。」

    ————————————

    1⃣️ 祈願:請看到這篇文章的你,雙手合十,在一個安靜的地方,用一顆平穩的心,在心中緩緩地默念

    親愛的上天啊
    願這樣駭人的意外不再發生
    願死傷能夠降到最低
    願這些生離死別的傷痛不會太長久
    願我們心中的愛能傳播給更多人

    ————————————

    2⃣️ 捐血:如果你的身體還健康,去捐血吧!
    全台的捐血地點在此:
    http://www.tp.blood.org.tw/Internet/taipei/LocationMap.aspx?spotID=68

    ————————————

    3⃣️ 捐骨髓:你的一念之間可以拯救一位血癌患者。

    捐骨髓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前陣子和了好友 這女孩有病 This girl is sick 歐歐聊了很多,我才對捐骨髓有更深的了解。

    在台灣,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生率每年每十萬人口約3到5人。

    首先,捐骨髓並不會「抽脊椎」、也不會「抽龍骨水」,甚至不需要擔心半身不遂,這些都是迷思,卻也是因為這些迷思讓很多血癌或者喪命,一想起就覺得難過......

    若您是健康人士,捐骨髓首先要進行「驗血建檔」,會在手臂上抽取10cc血液(不是抽髓),抽取後即可返家(看吧很簡單)!

    若經過醫院配對成功,他就會通知您做捐骨髓的動作,至於骨髓抽取後有什麼併發症或後遺症呢?因骨髓的再生能力非常強,每天產生約70㏄新的血液,因此一般捐過骨髓後約經1至2週左右即可完全恢復;因此抽骨髓是不會抽乾的。

    我已登記成功,在等驗血建檔了!期許能盡一己之力!

    📍如何登記成為志願捐贈者?
    https://reurl.cc/2bv59v

    📍驗血宣導登記
    https://reurl.cc/5oE7Gy

    ————————————

    4⃣️捐款:各大平台代收捐款!

    請想盡些微薄之力的網友們好好利用🙏
    「我們的小小心力,都是救援的大大助力。」

    參考網址:https://www.cna.com.tw/amp/news/firstnews/202104045008.aspx

    ————————————

    5⃣️人人都是政府的糾察隊

    死神在臺灣交通每年帶走兩、三千人,奇怪的是,人口是臺灣五倍的日本,去年交通死亡人數卻低於我國。

    請多多關心身邊的交通議題,督促政府重視並改善交通規劃、考照制度、交通基礎建設等議題,不要再讓每年幾千個死於臺灣交通的生命白白浪費。

    只要讓交通死亡減少
    就等於救活了可能失去的生命或家庭😊

    參考資料: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03995266550970&id=36917733

    (此資訊以上感謝網友留言提供🙏)

    ————————————

    6⃣️和你愛的人表達愛意吧!我們不知道意外什麼時候到來...

    看到新聞說,有對夫妻一起搭火車,站到車廂間的走道上,事發時因為撞擊猛烈,丈夫為了保護妻子而喪命,我的眼淚差點奪匡而出....多麼真摯的愛啊......只是......妻子已經來不及對丈夫說句我愛你了.......

    對身邊在乎的人好好表達感謝和愛意吧,或是說句「這些日子裡,因為認識你,一切更美好了。」

    不用是害羞的我愛你,只是讓他們感受到你在意他們就好。這是一股會讓生命安定、幸福的力量,而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

    _______

    若是您有什麼想法或方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

    「 讓我們來和死神比賽吧!
    看他帶走的人得多,還是我們救活得人多! 」

    這樣想之後,我真的、真的感到好過很多了......

  • 安定文後遺症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05 07:00:01
    有 1,114 人按讚

    1月中和大家分享一則我與孩子相處時,如何運用「寶之呼吸」安定負面情緒的文章,意外的受到眾多家長的熱烈迴響。其中,大家都深有同感:情緒容易帶來責備、命令、威脅等負向的應對模式,但很多時候這些方式只能治標,而且還會有更多不好的後遺症,不但影響孩子,也影響大人,造成教養上的惡性循環。

    為了孩子,生氣的時候不要急著處理,可以喝杯茶歇一歇,跟著我一起複習「寶之呼吸」,相信從微小的改變開始,我們與孩子之間能創造更好的連結 >> cplink.co/mSR3XNF8
    -------
    孩子、成人都應建立一個可以冷靜自己的安全區域 >> cplink.co/g6twvJph

  • 安定文後遺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2-15 09:14:27

    本集主題: #彩墨展 #吳孟珊專訪
     
    ▲探討存在與轉化 - 吳孟珊筆下的變奏山水
    ▲從小與山為伍的吳孟珊,意識到近年來環境變遷對生態造成的迫害,大自然已非往昔美好,她企圖以創作者的角度呈現作品,呼籲大眾重新省視環境議題。
      吳孟珊從小受熱愛藝術的母親影響,記憶中,母親總是會帶著她恣情地在牆壁上塗鴉,小學時,孟珊與母親靠著繪畫入門的書籍自學繪畫,而到孟珊國中後,開始上畫室學習鉛筆素描的基礎課程,因此升學時,也如她所願地進入復興商工繪畫組。這段期間,一直都是學習油畫與版畫的西方媒材為主,直到進入華梵大學後,孟珊進而接觸了水墨書法課程,從大學一路持續臨帖練字的習慣,至今未變。
      
      大學畢業後的孟珊,轉而從事全然不同於水墨的設計工作–布料開發,她經常忙碌地出差和參展。2014年時,吳孟珊於某次因緣巧合下,突然有種想繼續念書的想法,因為對她來說,“設計”就是一種畫畫,從珠寶設計到包款設計、以及布料開發設計,都是為不同屬性的產品,進行一場美的視覺改造,她一直認為:設計,其實就是用電腦繪出自己想像中的草圖,在繪出前的過程需要資料收集:包含流行趨勢、色彩計畫、線條筆觸、材質搭配、價格考量、地區文化的接受度,這些就像是她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本質,所富含的一切。於是,吳孟珊在忙碌工作的同時,也於台師大碩士水墨創作組開始進修,在重返校園的生活中,她在學習過程裡受到很大的影響、漸而建構起自我的反思,也由此衍生出山水系列創作的脈絡。
      
    ▲山的記憶
      山為這次的主軸創作,吳孟珊幼時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與家人出遊時的景像,她最喜歡坐著車裡,享受著從窗內看著近景、望著遠方綿延不絕的山峰,當時假日遊玩最常經過的地方也都是山區,甚至後來考取上的華梵大學,也位於石碇區的大崙山上,幾乎都是以山為主的視覺記憶,對孟珊來說,也是一種安定以及沉穩的符號,反觀這幾年的氣候變遷,大環境的改變,讓她對於山這樣安定、沉穩的符號,有了一種不確定性的反詰。
      
    ▲生態轉變引起創作動機
      面對近年來自然生態系統的變化,對人類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這是從工業革命後所帶來的諸多後遺症,如環境污染,冰山融化,熱帶雨林的減少,火山爆發..等等自然災害的不確定性,吳孟珊深受環境變遷的影響,也對這樣現況有著許多感觸,她嘗試著以山的不同面貌,建構個人對於山的圖像語彙,表達對生態環境的反思,試著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自身的生態審美關係中,取得其中的平衡點。
      
    ▲大自然的循環為創作脈絡
      此次展出的冷調冰山水系列,探討的是冰山與冰河的狀態演變,這是了解長期氣候變遷的重要指標,孟珊試著呈現人與自然共存的價值。她透過作品,希望喚起人類與自然生態環境物種的體認,與自然共生的價值、以線條筆畫方式進行創作,冰山與水的色彩意象,帶入北極熊物種與環境的關聯,企圖營造出不同的視覺觀感,並且表達自然生態的循環是相依的。
      
      而較濃重感的火山水系列,也是此次展出中吳孟珊最滿意的創作。由於火山噴發和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火山作用具有毀滅性的破壞力,不僅造成人類與財產的損失,更會危及人類與大自然動植物的生命,反觀火山的益處從火山地質,火山地形以及後火山作用的地熱和溫泉,以及肥沃火山土壤都讓地表從新賦予新的開始,從反方向來表現,火山爆發下所展現的力量與生命契機。以重彩方式呈現火山爆發所帶來新造陸地的多彩多姿,並藉由繽紛多色的煙霧,而期待著未來的迷幻和生命力的不可限量。
      
      長期從事設計產品流行趨勢工作的吳孟珊表示:其實在這個產業中,不難發現很多來自於不同國家文化的風俗,紡織貿易產業的趨勢、以及每一年的顏色、材質、新技術,對她來說,都是一種靈感的發想和來源,從紡織段來說,布料由經緯交織而成,產品根據顏色、季節、功能,不同種材質的搭配,就像藝術創作那樣的不可預期,是一種偶發性,但也可以是一種可預測性的結果。
      
    ▲環境變遷的反思
      吳孟珊認為:創作代表一種精神上的生產活動,藉由藝術創作本質深入理解並且認識自我與人,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也是一種實踐的活動表現。從自然界中獲取的靈感–山,在個人水墨書寫性上,她試著譜出屬於自我調性的創作,也是一種對環境變遷的反思,期許大家在面對現代工業社會在人與生態環境上出現倫理的失衡,進而影響觀者,一同以行動來保護以及重視這個地球的生態。
      
    ▲吳孟珊–呈現變了奏的山水全貌,試著喚醒大眾的生態反思。
      
      
    吳孟珊(MOSEN WU)簡歷: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水墨創作組 在職碩士班 ( 2014/9~在學中)
    華梵大學 美術系 水墨組 學士畢業 (2004/9 – 2008/6)
    復興商工 美工科 繪畫組 畢業 (2000/9- 2003/6)
      
    經歷:
    協虹實業有限公司 產品設計師 (2009/8-2010/8)
    瑞遠股份有限公司 產品設計師 (2010/8-2013/4)
    潤泰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印花開發設計師 (2013/6-2014/9)
    IROO 依洛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印花開發設計師 (2015/6-2016/7)
    汎果創作國際有限公司 產品設計師 (2016/10~
      
    經歷:
    中華民國(第30屆)全國青年盃水彩寫生高中組比賽第2名
    台北市光華獅子會(2002)水彩寫生優選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 安定文後遺症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08-11 17:44:05

    昨晚節目時間預算得不太好,結果太匆忙,完結得很急,未有時間講日本投降和用原子彈一事。這件事是這樣的。有人覺得第一次大戰完得不夠好,不能徹底解決德國的問題,於是羅斯福首先提出無條件投降。甚麼叫做無條件投降,那即是甚麼條件都不會有,我喜歡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其實無條件投降是很愚蠢的。對方投降的話,你加甚麼條件,對方都會接受的,因為他已經沒有武裝了。無條件投降是令對方覺得一定會抵抗到底,這是被無條件投降所限制了,所以德國戰敗幾個月,日本都不肯投降,就是因要無條件投降。其實日本已知道打下去也沒有希望。日本最厲害那兩艘戰艦,大和號和武藏號,他們駛往菲律賓迎戰的時候,也沒有燃料讓它們回頭,他們只是單程去,基本上是送死的,國家去到這地步,怎樣能打下去?無汽油、鋼鐵、橡膠,根本無法打下去。他們最初試探日本投降,提出了幾個條件,一個是一定不能廢除天皇制度,另外就希望不用駐兵在日本,但這點是做不到的。不駐兵怎知他會做甚麼事。其他人都願意接受這條件,但是日本陸軍堅決反對。當時的陸軍大臣梅津美治郎、阿南惟幾等人是堅決反對。最後杜魯門覺得沒辦法,決定要嚇日本。其實東京大轟炸,投燃燒彈時,因為當時的屋多是木屋,所以已經燒死十萬人。其實不需要用原子彈,但原子彈有震撼性,會一次死五萬七萬人,較有驚嚇威力。其實用其他方法,一樣會死那麼多人。我昨晚有講了這問題,但原子彈較不人道,即使殺不死。輻射後遺症仍會延續很長時間。廣島是很冤枉,其實考慮過幾個地方,因為天氣問題,所以投了在廣島。之後陸軍依然不肯投降,要講天皇的問題。當時蘇聯和日本簽了互不侵犯條約,美國慫恿蘇聯幫手打日本。其實日本已沒能力打,因為精銳關東軍已調走了,那時有的都是新兵。如果蘇聯打日本,日本是沒有抵抗能力。因為重型精銳部隊都已經調走了。蘇聯猶豫是不是要幫美國打日本,怎知日本又想透過蘇聯向美國求和。蘇聯覺得這是討便宜的一好機會,日本不表示投降,美國投下第二個原子彈。而蘇聯入侵,那麼日本當然是大勢已去。最後,天皇壓下陸軍,指非投降不可。去到那樣已再無不投降的的理由。天皇的位置也不是那麼重要,一定要投降。

    我再講兩件有趣的事。其實天皇的錄音,日本人是聽不明白。天皇是講一些古雅斯文一些的日本話。不是市井的日本話。日本人都只能估到幾成而已。他們第一次聽天皇講話的「玉音」,大部分人都聽不明。陸軍又想搶天皇的錄音帶叛變,結果錄音被收起,找不到。

    之後發生的是麥克阿瑟飛到日本,他很讚揚自己這件事,覺得自己很英雄。日本人很憎恨他,他去東京是不是會給人暗殺呢?他去日本,其實是安撫了天皇。天皇是去拜見麥克阿瑟,那是很大的屈辱。麥克阿瑟接受了日本人的看法,維持天皇系統,對安定是有很大的好處,尤其是日本有反戰情緒,左派很猖獗,他也怕日本變成左派。其實整件事用原子彈是這樣。投完第二個原子彈,日本很害怕,但美國其實已沒有第三個原子彈。美國只做了三個原子彈,一個在新墨西哥試爆,要等一段時間才做到另一批原子彈,但日本不知有多少個,於是便投降了。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