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學齡期艾瑞克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學齡期艾瑞克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學齡期艾瑞克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學齡期艾瑞克森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口羊太太,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何要學正向教養|一切都是為了預備父母期中考 一直以來都在思考為何要學習正向教養, 要學的要練的之多,又沒辦法馬上看見成效, 比較起來權威式教養不是輕省多了?(還立馬見效) 在經歷教養上的種種挫折, 偶爾也懷疑自己是不是沒事找事做?幹嘛自討苦吃。 但隨著閱讀以及跟身旁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聊天過後, 我...

  • 學齡期艾瑞克森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22 20:17:12
    有 291 人按讚

    為何要學正向教養|一切都是為了預備父母期中考

    一直以來都在思考為何要學習正向教養,
    要學的要練的之多,又沒辦法馬上看見成效,
    比較起來權威式教養不是輕省多了?(還立馬見效)
    在經歷教養上的種種挫折,
    偶爾也懷疑自己是不是沒事找事做?幹嘛自討苦吃。
    但隨著閱讀以及跟身旁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聊天過後,
    我慢慢地找到了答案,
    對我而言學習正向教養都是為了預備父母的期中考:
    「現在所努力的一切,
    都是為了迎戰未來孩子的青春期階段能順利過關。」

    我很慶幸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接觸並學習正向教養,
    以及一切有益溝通的工具(薩提爾對話、非暴力溝通)
    讓我可以從現在就開始練功。
    時常聽到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說:

    「真的很難教,根本沒辦法教也叫不動。」
    「回家就躲進房間,問什麼都只回恩跟還好。」
    「長大了翅膀硬了,根本就不聽我們的。」
    「表面看起來都很好沒事的樣子,私下竟然做這種事。」
    「說讓我傷心的話,做讓我難過的事。」
    「有事只找朋友,根本不理我們。」

    ❓為何原本乖巧聽話的孩子好像變了一個人?
    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所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提到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與心理危機。
    總共分為八大階段: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兒童期、學齡兒童期、青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
    每個階段均有其衝突存在,
    而所謂的成長,便是克服這些衝突的過程,
    同時危機也是轉機,沒有發展危機,
    個體的自我就無從獲得充分的發展。

    ❗️人的一生會有兩次的「自我認同危機期」
    第一次發生在1.5-3歲(從嬰兒轉變成兒童),
    另一次則是在青春期(從兒童轉變為成人)。

    ❓為何這兩個階段會產生自我認同的危機?
    我個人的解讀為:
    因為個體在身心理上快速的成長及變化,
    所以容易產生角色混亂,
    一種尋求、試探以及統合的過程,
    同時也是成長與階段轉換的必經過程。
    通常成人會覺得正在經歷這樣階段的孩子特別難搞,
    也產生叛逆期一詞,因為讓人難以捉摸,
    同時也反映出孩子的混亂及挫折。

    孩子還小時,你或許可以用權威壓下來,
    因為比較起來你更有力量也更高大,
    同時孩子的世界裡只有你,
    或許會因為害怕挨罵受罰、害怕失去成人的愛而順從。
    但當有一天,你不再是孩子的全世界,
    並且眼前的孩子已經長得跟你一樣高時,
    你還有把握用權威使孩子順從嗎?

    而且就算表面順從,但如果內心不服,
    許多事變成只在檯面下做,
    許多事不是沒發生,而是你沒看到也不知道罷了,
    這樣的親子關係是我們想要的嗎?

    青春期就像是一次的父母期中考,
    過往教養中的問題都會一次爆發出來,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反抗與不信任,
    權威式教養可以說不只沒效,還會加重以上狀況,
    與其那時頭痛憂煩,還不如現在就開始做好準備,
    不是用力去征服與控制,
    而是用心去理解與接納。
    #因著學習而能理解 #因著理解而能接納

    讓我們學習贏得孩子而非贏過孩子。

    #阿德勒正向教養 #溫和堅定的教養

  • 學齡期艾瑞克森 在 價值型投機-阿水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12-29 18:15:18
    有 237 人按讚


    <工商> 對於推薦文我一向敬謝不敏,主要是寫了代表認同,也因此拒絕了一些邀約後。在拒絕了保德信幾次後,在對方誠心邀請下先對產品了解,一段時間後我覺得,對於年長族群的理財重點,並非在投資報酬,而是安全且穩定。我想40以上,有資產及退休規畫朋友可以了解看看。

    訂製一個美好的退休劇本:保德信人壽的「鑫享退休美元變額年金保險」

    最近收到高中學妹一通著急的Line傳訊諮詢。她說,她原本在私人企業擔任經理的公公最近退休,近來一直擔心錢不夠,出門都不敢花錢,後來索性都不出門。
    我問起他們的經濟狀況。她說,婆婆早年買房,目前沒任何借款,兩人節儉,有多年的儲蓄,若再算上公公的退休金,兩老的經濟可說優渥。也因此,家人對公公「錢不夠」的擔憂,以及不想花錢而不出門,才更加難以理解,在一番討論後決定推派學妹來向我詢問公公是否有精神上的狀況。

    我聽完學妹的狀況後,發現最近類似的諮詢不少,而且很多都是經濟狀況不錯,退休後卻對金錢感到焦慮的人。
    我先安撫了學妹,這種狀況其實很常見,很多人在退休後足不出戶,除了怕花錢,多半跟退休前的規劃與人際關係有關,至於擔心錢不夠,則是因為金錢從退休前穩定的現金流入,變成要吃自己,很多人甚至會有如失業般的不安。
    那要怎樣才有安穩與理想的退休生活呢?我們或許可從心理學家的論述與現有的金融商品找答案。

    一、40歲以上進入了成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提出,人隨著年紀的增長,會在心智與人際互動上越來越成熟,他認為人一生有八大階段,分別為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兒童期、學齡兒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別該學習及面對的課題,若無法通過這些任務的考驗,就會變成之後人生的包袱。比如嬰兒時期該學會信任父母等主要照顧者,若無法在這個階段好好被照顧,之後就很難信任他人、跟他人建立關係。

    至於40歲以上的人們,處於成年中期與晚期,這兩個階段的任務,除了事業上的成就與養兒育女、含飴弄孫外,就是跟社會連結、貢獻一己之力,最後就能隨心所欲,對人生感到圓滿。
    二、國人普遍缺乏退休生活的想像與規劃
    然而根據第338期遠見雜誌的調查,當詢問退休的人們,心中退休典範的人物時,超過9成沒有答案,這顯示多數人對於理想的退休生活樣貌感到混沌未明。

    這樣的結果不難想像。我們自小被耳提面命:讀書、進好公司、找到好對象、生小孩。但成家立業後的生活劇本卻要靠我們自行摸索,而我們對於跟社會連結的畫面更是模糊。調查也指出,對於退休生活感到滿意的,能在家庭外與社會連結者,多半都是具有安穩的退休金或退休收入的人。因此,要訂製美好的退休劇本,不但需要懂得安排生活,更要懂得規劃退休的財富。

    三、40歲開始,進入規劃退休生活的黃金期

    研究指出國人平均退休生活約20年,7成的人認為3萬元左右的月支出才夠用。但台灣人退休前後普遍習慣將錢放在定存。定存固然安全,但若以現在低利的環境,每月要有3萬的利息收入,至少得放3000萬在銀行裡。
    而據調查,年紀越大的退休族仰賴子女與政府年金的比重越大,退休超過21年的人竟有超過4成者生活費來自政府年金,而退休生活的滿意度,卻也隨著退休年齡的增加而逐步遞減。

    因此,除非另有穩定收入,否則只靠定存勢必要有大把資金在銀行;不然退休生活若沒有穩定的金錢來源,將可能隨著年紀越大,吃老本的狀況越嚴重,讓退休生活過得越不快活。

    另外,據某金控公司調查,已退休者開始實際規劃退休的年紀,平均為58歲左右,平均來說,這些受調的已退休者認為,自己在養老金、生活規劃、休閒規劃、金錢支出與健康醫療的準備,都是不及格的分數,如果時光可以倒轉,他們會希望自己早在43歲左右就已開始規劃。而同一個調查也發現,7成以上有退休規劃的人,在快樂感、自由感、放心感、安全感與滿意感,都明顯比沒規劃者感到滿足。

    換句話說,對於退休生活的規劃,不該是退休後才去想的事,已退休者的過來人經驗告訴我們,在40歲上下及早規劃退休生活,是確保自己未來能過得開心的重要關鍵。

    四、尋找可行的退休解決方案

    事實上,除了定存之外,要滿足穩定的退休收入,或許可以從保險著手。目前市面上針對退休收入規劃的商品並不多。

    以保德信人壽的「鑫享退休美元變額年金保險」為例,便是鎖定退休族的需要,用保證退休收入填補工作收入的缺口,而且是終身的保障。以65歲購買此保單並立即選擇保證提領的保戶為例來說,每年便有5%投入金額的保障收入,若投入20萬美金,每年就有固定1萬美元(20X5%=1),約32萬台幣(匯率以32計)的退休收入,一直領到身故。若一開始進場沒有選擇保證提領,最後的保證提領額度撥款率,就依進場當年的保證提領比例保障率以每年5%複利增加,比如55歲的保證提領比例保障率是4%,假設你55歲投保,直到65歲才開始提領,那到65歲你的保證提領比例撥款率就會變成4%X(1.05)10,約當6.5%。若你在55歲同樣放20萬美金,到了65歲才開始領,那麼之後每年你就約有41.6萬台幣(匯率以32計)的保障收入,直到身故。

    我私下問了擔任精算師的大學同學,他說這類型保障退休收入的商品在美國跟日本很熱賣。我不確定市面上除了保德信的「鑫享退休美元變額年金保險」,還有沒有其他針對退休族需求而設計的退休解決方案,但這樣的商品確實符合台灣人喜歡有固定收入的特性。也是我之所以會願意在此分享的原因。
    若對此類商品有興趣者,可以到保德信的網站研究一下,幫自己的資產以及退休生活做最好的規劃。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指出生命每個階段都有它的責任,而完成階段任務,不但使我們更完整,也讓我們能成功地延續接下來的階段。論語說: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越矩,這些後半階段的完滿與完整,其實是奠基在四十能否不惑,對自己、對生命、對未來明確方向而不迷惑的基礎上。
    國內外研究都顯示,退休後保持社會參與能讓人有較高的幸福感,而調查則指出,要能安穩又能參與社會,需要在經濟上有一份穩定的保障。

    因此若已年屆40以上,確實需要好好為自己的下一階段提早布局,訂製一個美好的退休人生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