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艾瑞克森幼兒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艾瑞克森幼兒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艾瑞克森幼兒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艾瑞克森幼兒期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926的網紅鄰家野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學生的煩惱】 🔖這個時候怎麼辦?小學生應該懂的生活常識 出版社:小熊出版 這本書有入選 #文化部第42次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 👩‍👧推薦小一新生家長必入手 👩‍👧還在驚慌的小學生父母也和孩子一起來共讀這本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

艾瑞克森幼兒期 在 梵高爸爸 ??‍? 表達藝術認可執行師 ? 電台主持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02:12:08

#育兒 忽發奇想,如果陪伴湯丸👶🏻成長到20歲 相處時間已經係175,200小時 #童年 共童開心快樂,一切自然幸福感滿滿,最重要 其次係 #品格 道理上,我深信育兒品德,要視乎家長身教、家庭和睦 呢兩點,我同媽媽都好願意配合 💛 但實際上,湯丸trouble 1,我開始好多迷思? 1⃣ 1...

  • 艾瑞克森幼兒期 在 鄰家野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7 15:29:10
    有 37 人按讚

    【小學生的煩惱】

    🔖這個時候怎麼辦?小學生應該懂的生活常識
    出版社:小熊出版
    這本書有入選 #文化部第42次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
    👩‍👧推薦小一新生家長必入手
    👩‍👧還在驚慌的小學生父母也和孩子一起來共讀這本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6595

    我們家原先有另外一本小天下的『朋友相處』,
    但小子看過『這個時候怎麼辦?』這本以後,更喜歡
    甚至洗完澡,還沒穿好衣服就光光的在看這本

    小子說
    ✅1.『這個時候怎麼辦?』這一本比較適合1、2、3年級小朋友看,比較容易懂。
    ✅2.朋友相處那一本雖然是漫畫,看起來很開心,但是就看完了,可能要長成大哥哥以後比較能懂裡面狀況。
    (孩子,有個成語叫作「淺顯易懂」)
    ✅3.『這個時候怎麼辦?』這一本還有講到我不想回家,真是太懂我們小孩了
    以上是幫小子轉述,我本來想要他自己講,但…小子快開學了心情不好,不想錄音

    這本小子去運動營隊的時候,一整個個禮拜都背去,因為要跟好朋友一起看。

    我:那XXX有跟你分享他的小學生活嗎(好朋友和他不同校)
    小子:是祕密啦。
    (喔好…孩子大了有一堆祕密)
    (你過幾天一定會跟我說你的祕密)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 #心理社會發展論 中,
    6~12歲期間,『勤奮/自卑』的階段,
    所以環境的變化、人的影響,會關係到孩子的行為是往正向去發展,還是否定自己。

    🔶從馬斯洛的 #需求理論金字塔 中來看,
    『生理/安全/愛與群屬/尊重』最後才會是自我實現。
    所以孩子在小學階段,安全感建立以後,
    還有同儕、與老師之間歸屬感建立,
    人際關係交互影響
    都關係到孩子未來在學階段的發展

    這本書中兼顧四大主題
    🔸第1章 心情與身體篇
    🔸第2章 朋友與學校篇
    🔸第3章 自然與生物篇
    🔸第4章 危機處理篇

    四大章節內容不只是學校生活會遇到的問題,
    還包含兄弟姐妹相處的煩惱、
    還有爸爸、媽媽整天盯著手機看,可以怎麼辦。
    還有校園中可能會遇到的小動物、遇到陌生人、預到地震、火災的狀況,可以怎麼處理。

    算是上小學前給孩子的 #心理建設
    #遇到這些是我們可以這麼做

    小子雖然兩個月大就在上學,有上過托嬰、幼兒園,比其他小孩上學的經歷長,但每個時期都會有每個時候會遇到的關卡。

    幼稚園大班開始,小子就常分享同學相處間的煩惱。

    上小學以後,問題更多了。

    雖然小子同校同年級有很多是他幼稚園一起的同學,
    加上小子個性比較不怕生,所以剛上小學他就整個校園跑,小子還會認識高年級的同學。

    小學的課,#不同課有不同老師,有的老師喜好很明白,連孩子都知道。

    像小子很長一段時間睡前跟我分享,他很討厭女生,因為每次有甚麼事情老師都只聽女生講,女生作業也比較高分,所以他心中有很多牢騷,甚至有陣子坐捷運如果空位旁邊有女性(包含阿姨、阿嬤),他也不想坐那空位。

    之前有寫過【陪孩子養成說出感受的習慣】https://reurl.cc/GVv1AW

    #孩子分享學校同儕生活 #父母要傾聽
    從小,小子每次跟我分享他的事情,我大多時候都是傾聽,有時會多問一些,但不太會告訴他具體做法,比較多的是觀念上的討論。
    因為孩子著重的問題,還是很主觀的以自己為出發點去想,主觀會影響他對事情的結論。

    所以我不太會先加入太多大人的思考方式進去,畢竟在那環境中生活的是孩子自己,感受也是他自己。
    孩子要學習的是 #從經驗中學習
    有時 #想法改變 煩惱也會沒有

    比如有陣子,他會說都沒有同學要跟他玩。
    問了一下我發現是早自習或第一堂課後的下課。
    我就跟他說:那我們下禮拜開始都不要遲到,因為遲到了,你還在做老師交代的事情,但同學已經開始玩了,所以就很難一起玩。
    我過了幾個禮拜以後再問他,這問題果然就沒有了。

    可能對很多小一新生來說最緊張的應該是父母吧,
    其實孩子都能適應的很好的!
    想當年小子第二天就要求我讓他自己去上學(當然不行!)

    #很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父母也可以提供自己小時候的經驗和小孩討論

    如果也是緊張的新生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共讀這本『這個時候怎麼辦?』
    大人自己也先有一點心理準備喔!

    #鄰家小書蟲 #小子的書單 #小學 #生活經驗

  • 艾瑞克森幼兒期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22 20:17:12
    有 291 人按讚

    為何要學正向教養|一切都是為了預備父母期中考

    一直以來都在思考為何要學習正向教養,
    要學的要練的之多,又沒辦法馬上看見成效,
    比較起來權威式教養不是輕省多了?(還立馬見效)
    在經歷教養上的種種挫折,
    偶爾也懷疑自己是不是沒事找事做?幹嘛自討苦吃。
    但隨著閱讀以及跟身旁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聊天過後,
    我慢慢地找到了答案,
    對我而言學習正向教養都是為了預備父母的期中考:
    「現在所努力的一切,
    都是為了迎戰未來孩子的青春期階段能順利過關。」

    我很慶幸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接觸並學習正向教養,
    以及一切有益溝通的工具(薩提爾對話、非暴力溝通)
    讓我可以從現在就開始練功。
    時常聽到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說:

    「真的很難教,根本沒辦法教也叫不動。」
    「回家就躲進房間,問什麼都只回恩跟還好。」
    「長大了翅膀硬了,根本就不聽我們的。」
    「表面看起來都很好沒事的樣子,私下竟然做這種事。」
    「說讓我傷心的話,做讓我難過的事。」
    「有事只找朋友,根本不理我們。」

    ❓為何原本乖巧聽話的孩子好像變了一個人?
    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所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提到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與心理危機。
    總共分為八大階段: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兒童期、學齡兒童期、青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
    每個階段均有其衝突存在,
    而所謂的成長,便是克服這些衝突的過程,
    同時危機也是轉機,沒有發展危機,
    個體的自我就無從獲得充分的發展。

    ❗️人的一生會有兩次的「自我認同危機期」
    第一次發生在1.5-3歲(從嬰兒轉變成兒童),
    另一次則是在青春期(從兒童轉變為成人)。

    ❓為何這兩個階段會產生自我認同的危機?
    我個人的解讀為:
    因為個體在身心理上快速的成長及變化,
    所以容易產生角色混亂,
    一種尋求、試探以及統合的過程,
    同時也是成長與階段轉換的必經過程。
    通常成人會覺得正在經歷這樣階段的孩子特別難搞,
    也產生叛逆期一詞,因為讓人難以捉摸,
    同時也反映出孩子的混亂及挫折。

    孩子還小時,你或許可以用權威壓下來,
    因為比較起來你更有力量也更高大,
    同時孩子的世界裡只有你,
    或許會因為害怕挨罵受罰、害怕失去成人的愛而順從。
    但當有一天,你不再是孩子的全世界,
    並且眼前的孩子已經長得跟你一樣高時,
    你還有把握用權威使孩子順從嗎?

    而且就算表面順從,但如果內心不服,
    許多事變成只在檯面下做,
    許多事不是沒發生,而是你沒看到也不知道罷了,
    這樣的親子關係是我們想要的嗎?

    青春期就像是一次的父母期中考,
    過往教養中的問題都會一次爆發出來,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反抗與不信任,
    權威式教養可以說不只沒效,還會加重以上狀況,
    與其那時頭痛憂煩,還不如現在就開始做好準備,
    不是用力去征服與控制,
    而是用心去理解與接納。
    #因著學習而能理解 #因著理解而能接納

    讓我們學習贏得孩子而非贏過孩子。

    #阿德勒正向教養 #溫和堅定的教養

  • 艾瑞克森幼兒期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7 15:00:44
    有 15 人按讚


    拉開邊緣人與惡的距離

    卓瓊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系副教授(台南市)

    台南玉井縱火案釀7死,死者家屬進行招魂。記者謝進盛/攝影

    台南玉井的佛堂,因為一位年輕人的蓄意縱火,害死了七條人命,令人看了不勝唏噓,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台北捷運事件以及前陣子火紅的偶像劇。這把惡火可能不只燒毀了一群有共同信仰的人對宗教的信心,也可能澆熄了他們想要關愛邊緣人的熱情。

    可怕的是,嫌犯在接受偵訊時,竟然說出,「燒死一個人也是這樣的罪,多燒死幾個沒關係」,可見嫌犯的冷血。更何況這些人是以前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就因為後來拒絕他入住,就被他挾怨報復,回首以往的付出,實在叫人情何以堪。

    本以為嫌犯可能是弱勢,沒有想到家境卻是中上階層,但媒體有稍微提到父母親因為感情不睦,可能沒有給他足夠的愛與關懷,我猜測這可能是問題所在。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他愛與關懷很重要,但過猶不及,如果溺愛孩子,樣樣都滿足他、都幫他做好,也不見得是好事。根據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在幼兒與兒童時期,如果能夠好好的引導孩子,就可以讓他養成勤勉、自動自發的好習慣;反之孩子個性就會變得退縮或是自貶自卑。在青少年時期如果能夠多關心孩子的學習與交友狀況,就可以讓他對自我能力肯定有認同感,有了明確的自我追尋的方向,孩子就會有信心;反之孩子若不清楚自己的長處就容易感到生活無目的,就容易徬徨迷失,進入到成人早期可能變得與社會疏離,感到寂寞孤獨而成為邊緣人。

    家長要教導孩子自律,是要教導他們學會控制自己。但現在的家長多半重視孩子的學業成績,沒有時間或是沒有力氣去要求孩子自律,這可能讓成長期的孩子發展到不對的方向,進而造成後來的偏差行為,這實在是家長們不可以輕忽的事情。

    社會上有很多需要關懷的孩子,即使很多人現在不婚不生沒有自己的孩子,但若你有多餘的心力,請不要吝嗇分享你的愛。不要以為你對學生或鄰居孩子的問候聊天是多餘的,有時候小小的付出,也會影響他讓他感念一輩子。總之,要多關心我們周遭的孩子,想辦法拉開他們與惡的距離,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夠更平安祥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