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派聊德國】
德國至中世紀以來發展的技職教育體系一直都是許多國家努力效仿的目標。這套建教合作與傳統學習的雙軌制教育讓德國在G20國家中擁有僅次於日本的青年失業率。
然而德國在2000年全球PISA(跨國評估學生能力計畫)中低於世界水平。雖在實施教育改革後已經改善,卻面臨教育資源失衡的問題...
【#凱派聊德國】
德國至中世紀以來發展的技職教育體系一直都是許多國家努力效仿的目標。這套建教合作與傳統學習的雙軌制教育讓德國在G20國家中擁有僅次於日本的青年失業率。
然而德國在2000年全球PISA(跨國評估學生能力計畫)中低於世界水平。雖在實施教育改革後已經改善,卻面臨教育資源失衡的問題:來自社會底層的孩童與日益漸增的難民都是考驗。
為了提升PISA成績,德國充斥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迷思,唯有重新建立新思維:實行課程數位化、提升教育經費、保障教育工作者待遇、平衡技職與學術人才發展,才能在新世代中重展教育風彩。
今天就讓凱派代這大家來看看德國六大黨團對於未來教育政見的規劃:
📌Union
1️⃣日託中心的擴建及品質提升。
2️⃣提供三歲以上的幼兒語言教育。
3️⃣斥資10 億歐元關注學生在新冠狀病毒下的社會和心理狀態。
4️⃣提升教師以及學生資訊技能(科技、IT知識、媒體技能)
5️⃣哈茨方案Hartz IV:資格符合者補助100歐元。
6️⃣BAföG法案資助:協助學生完成學士學位,不受年齡限制取得碩士學位。
7️⃣斥資1.5 億歐元開發數位教育,開通歐盟間的教育平台。
8️⃣掃盲課程:注重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
📌SPD
1️⃣兒童福利:免費日托中心計畫普及。
2️⃣小學實施全天制教育。
3️⃣2030年增倍教師與輔教員人數,免費教育培訓課程。
4️⃣每位學生都能擁有電腦及網路,提升媒體素養。
5️⃣學徒保障:建教合作&雙學制計畫,協助進入公司學習,尤其農村及偏鄉地區。
6️⃣BAföG計畫:消除年齡學習限制,尋找職業也能保障生計。
📌AFD
1️⃣家庭&工作結合:推廣公司附設幼兒園。
2️⃣支持多層級教學:特教學生不應在普通學校就學。
3️⃣難民&移民教育:不就讀普通學校,必要狀況下使用母語學習。
4️⃣德國文化與價值觀納入小學課綱,傳遞文化資產。
5️⃣不加入伊斯蘭相關宗教課程,穆斯林學生不被視為特殊生。
6️⃣改革研究生文憑制度:加強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學生不必以學士文憑進入研究所,技職畢業生也可以就讀碩士。
📌FDP
1️⃣將增值稅收入 1% (約25億歐元)以及公共和公費文化組織年度預算10%投入文化教育。
2️⃣推廣兒童語言教育:入學前一年實施德語考試,提供語言需求更多資源。
3️⃣修正教育基本法:中央與地方政府需分工合作,將學校資源數位化。
4️⃣支持實施高中課程後的全國學力測驗(Arbitur)。
5️⃣家長可為子女選擇常規課程或殘疾、學習困難等特殊班級及學校。
6️⃣加強STEM教育(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加入商科學和資訊學科於基本國民教育。在學校設立1000所工作坊,數位媒體結合創新。
7️⃣加強師資建設,符合優秀教師培訓標準,免費培訓幼兒教育領域工作者。
8️⃣2030 年前讓20%的職業培訓人員擁有海外親身經歷,擴大青年招職。
9️⃣擴展Erasmus + 計劃
🔟BAföG目標:支持寄養兒童的教育,提供青年就職1000歐元補助款與終身教育基金的免稅帳戶。
📌Die Linke
1️⃣每位學生都該擁有手機與網路。
2️⃣支持特教學生與一般學生共同上課,提倡平等教育。
3️⃣要求企業必須在建教合作計畫中提供津貼:無名額限制正職轉換,無正職試用期規定。
4️⃣改革《職業培訓法》(BBiG) :鼓勵職業證照擁有者或同等資歷者進入大學進修。
5️⃣BAföG計畫:提供本科畢業生碩士免學費,學貸金額無年齡限制,包含住宿與生活費用。
6️⃣支持難民和移民兒童學習:其母語應為考試中的第一或第二語言。
7️⃣保障就業學習者:提供所有進修就業者合法保障的教育假。
📌Die Grüne
1️⃣確保兒童和青少年福利服務,包含殘疾兒童及其家人。
2️⃣降低新冠肺炎造成的學習差距:全國教育救援基金,維持輔導特教學生之行政費用。
3️⃣推廣 STEM 課題,增加歐洲資助計劃:例如ERASMUS +
4️⃣保障全民的受教權以及技職背景之領薪階級學習者。
5️⃣BAföG補助:學生與技職學徒補助,貧窮學生額外獲得生活補助。
6️⃣新BAföG實施:取消大學學費,至2025年投資3.5%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於研究開發領域,更新大學數位設備與器材。
7️⃣提高女性教育就業人數!
💁🏻♀️ 派派很喜歡建教合作的政見,保障培訓學徒學習以及實作經驗,也不必擔心生計!而且所有學生都有電腦、手機跟網路也太幸福了吧!完全是天堂啊!但網路成癮的問題就更值得討論了!
✍🏻在底下留言和我們分享你對哪一項教育政見最有感?或是你對各個政見的看法吧!
🔔想知道更多德語區國家的趣事嗎? 歡迎搜尋➡️ #凱派聊德國
#派派Pei #德語教學 #學德文 #德語學習 #學德語 #德語 #歐語 #德國生活 #語言學習 #語言 #外語學習 #德國留學 #DaF #Deutsch_lernen #Sprache #Fremdsprache #lernen #Wahlprogramme2021 Bildung #德國選舉 #教育政策 #政見比較 #建教合一 #教育數位化 #教育補助 #STEM #日間托兒所 #難民學習 #BAföG # ERASMUS+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生妹妹的時候,我欣喜若狂。有愛家的工程師、兩個體健的兒子、有房子有車子,再得到一個女兒,我認為自己的人生已經圓滿,原來一切才剛開始。
四個月的時候發現她全面性遲緩、全身肌肉張力不足,我們跑遍了基隆、台北各大醫院想找出原因和解決的方法,十個月,開始了漫漫長路的早療,直到她上國小,復健沒有停過。
2歲做第一次發展評估,治療師建議我們讓孩子去上幼稚園,被拒絕好多次,園長不是要我們把孩子送特教,就是要我們讓孩子大一點再上學,那一刻我才發現,原來孩子被拒絕,讓媽媽這樣的慌張和無助。
2歲的時候說話沒有人聽得懂,領了中度語言障礙手冊。每個禮拜到台北長庚去上語言治療課四年,專業的治療師發現她有重度的遠視和中耳積水,戴上了厚厚的遠視眼鏡、每年寒假開刀做中耳通氣管置放手術,原來一個孩子要看清楚、要聽清楚,竟然不是理所當然。
到台大照了腦部斷層,發現她的腦部灰質過少,醫生宣告她一輩子是學習障礙。我才知道,原來不管怎樣努力,都沒辦法對抗上天給她的特別,我無法改變她腦部的結構。
4歲的時候因為肌肉張力不足,只能走3步就跌倒,沒辦法跑跳,領了中度肢體障礙手冊。帶她每個禮拜到台北去上體操課訓練肌耐力和協調,7歲的時候參加了全國的體操比賽,雖然成績是全場的最後一名,但是她完成所有的動作,那一刻我淚流不止,我只希望她能夠走穩一點、走遠一點,沒想到教練給這個沒有分數的孩子一個上台的機會。
6歲的時候做了上國小前的智力測驗,這個孩子不會仿寫、看不懂任何字、連名字都不會寫,做測驗時完全看不懂題目,拿到了中度智能障礙手冊。
七年不間斷的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開刀、復健、體操....幾乎塞滿我的生活,每天下班追趕著上治療課的時間。上國小時她走路跑跳都沒有問題、可以正常溝通,除了偶爾尿褲子,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不錯,我想,除了無法識字寫字,其他的能力應該都足以應付國小的課程。
入學三個月,才發現她沒有上過體育課,因為有中度手冊,老師以為她體弱又肢障,沒有觀察到她的行動自如可以跑跳翻跟斗,每次上體育課就只能坐在旁邊,不會被球打到的角落。那時我才發現,原來我整整七年早療的努力,抵不過一張身心障礙手冊,被剝奪受教權,不需要詢問和溝通,竟然是這樣粗暴。
我不是沒有努力,而是用盡所有氣力,只想讓這個孩子接受最基本的教育。
一下子我所有的努力崩解,撐了七年的韌性秒速斷裂,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而努力,陷入嚴重的憂鬱,好多次都很想帶她離開人世,如果我們都離開,是不是就不需要這麼辛苦、不需要接受歧視和剝奪?
沒有親身走過這個歷程,沒辦法體會一個特殊孩子要好好在教室上課前,需要多少努力,沒辦法想像原來只是沒辦法跟其他孩子一起上課,就可以讓一個媽媽痛苦萬分,當力氣用盡時想要走上絕路。
我從一個所有評鑑都特優的組長,成了一個特殊孩子的媽媽,嘗盡人情冷暖。從那時開始我封閉自己,把所有時間留給孩子和家人,不再參加任何的聚會和出遊,每天早上7:30踏進教室後,除了上廁所以外,直到下班,沒有離開過教室。
每一次只要有狀況發生,就會有人批評我的人際關係差,其實我是沒有人際關係,弄不懂哪一次是真心?分不清對著我套話的人,背後議論什麼。在現實生活中,除了公事幾乎跟任何人沒有互動。
聽過我的聲音就能知道,極其沙啞低沉,在妹妹入學前,我從來沒有演講過,但是我很想讓更多老師知道特殊的孩子要經歷很多的辛苦才能來到我們的面前,也想提醒更多的老師去注意孩子的狀況、尊重孩子的受教權。
我想的是能不能不需要跟我一樣生一個特別的孩子來親身經歷,就能讓更多人設身處地的了解孩子們的需要和辛苦?
我用特殊孩子媽媽的角色分享前半段:「我們都設身處地想想,如果班上那個特殊的孩子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會不會想出更多的辦法來幫助他呢?用更多的方法來讓他融入課程?在孩子孤單的時候,替他身邊找個朋友?」
每個父母都期許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我只期待在我有生之年,妹妹能看得懂我寫給她的情書,有些家長只希望孩子能好好呼吸、好好走路,可是很多時候,沒有機會選擇。
我用在高年級20幾年的教學經驗分享後半段,想要提供老師們一些班級經營和帶特殊生的方法,希望能和老師們一起想想辦法來幫助這些無助的孩子和家長。我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都能緩一下,不要因為一時的氣憤不小心傷了孩子,我也希望在校園中遇到任意對待孩子的老師,我們都能鼓起勇氣去維護孩子的權益。
在學校的每一場結束前,我都鞠躬拜託現場的老師,我也想要懇求線上所有的老師:「如果在您的教學生涯中遇到我家妹妹,遇到跟她一樣慢的孩子,能不能拜託您們,都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在他們困難的時候替他們想想辦法,好不好?謝謝您們。」
我不能改變她的障礙,但是我努力改變對待這些孩子的方式和求學的環境。
曾經有很多怨懟,現在我感謝上天給我一個善良單純的孩子,12年,讓我得到很多寶貴的經歷、了解很多孩子和家長的需要和困難,接受特教服務,才知道資源班老師的辛苦和資源的不足。慶幸自己有這麼多的能力和資源可以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也慶幸當年在最痛苦的時候沒有往下跳下去,才能看到妹妹現在這麼多的進步和美好。
Photo by 電競說書人Vocal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工業區首座職場互助教保中心 9/15 開課囉!
#新竹工業區 #托育服務 #友善職場
這次教保中心的成立,除配合行政院「政府機關(構)加速推動公共化教保及托育服務政策」與「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外,同時也是為了落實產業園區設置托兒設施,為鄰近政府機關(構)、園區、社區提供便利的托育服務,建立友善職場環境。
#9月15日正式開課
新成立的教保中心位於新竹縣湖口鄉 #新竹工業區服務中心,委託 #社團法人臺灣亞洲學前教育培訓協會 辦理,招收 2 歲至入國民小學前幼兒 60 名,共計 2 班,於今(15)日正式入園學習,教保費第 1 胎平均每月 2,500 元,第2胎平均每月 1,500 元、第3胎免費,含課程、餐點、活動費,一學期(6個月)一次給付。
#特別感謝
這次特別感謝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指導,及 #新竹縣政府 的協助,歷經建築物裝修及設施設備設置、申請公共化教保設立許可等作業,才能在今日正式營運,提供托育服務。
#防疫不可少 #友善育兒環境
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經濟部工業局督導教保中心依防疫管理指引,作好落實防疫整備工作;未來將持續督導所屬管理機構推動設置公共化教保服務設施,營造友善育兒環境,協助家長兼顧職場與家庭,共同營造友善育兒環境!
「經濟部工業局新竹工業區服務中心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hkwmac.preschool
📰經濟部工業局新聞稿:https://www.moeaidb.gov.tw/external/ctlr?PRO=news.rwdNewsView&id=37022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在 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10學年度起,新竹市教育現場特教大減壓!🎉
📣開學前夕,一定要跟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
感謝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積極辦理我在去年6月提出的教育類乙10060號提案,這份提案對於教育界在特殊生班級的教師減壓與教學品質提升上,影響甚大!
<今年2月修法通過,16所學校立即受惠>
「新竹市政府辦理身心障礙特殊教育班實施要點」第四條:「國中小階段同一年級內因就讀普通班之身心障礙學生酌減班級人數……,經酌減班級人數後,該班總人數不得低於二十四名」,於110年2月修正通過,改為「#不得低於二十名」。
修法通過後,這個新學期受惠的學校:
👉國小部分包括:
#東園、#龍山、#東門、#關東、#三民、#北門、#陽光、#民富、#載熙、#舊社,等10所。
👉國中部分包括:#三民、#光華、#虎林、#南華、#建功高中國中部、#成德高中國中部,等6所。
全新竹市共16所學校因此受惠減壓。🎉🎉🎉
(酌減人數分班有一個計算公式,視每一所學校的班級規模、特殊生人數比例不同而定。受惠的多是特生比例較高的學校)
這絕對是新竹市教育界的重大改變與躍進!不只今年,是往後每一年都會這樣延續下去。謝謝新竹市政府與教育處🙏 這不一定能像通學步道或學校改建工程,能夠很快又直接讓大家看到建築的實體成果,卻是一年又一年積累教育品質也影響深遠的 #生命建造工程。
<提出質詢👉市府回應👉讓教師與學生雙贏>
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提案呢?
我自參選,乃至上任以來,念茲在茲就是希望盡己之力讓新竹市的教育環境持續變好。前年9月開學後,我注意到很多第一線老師哀哀叫🤦♀️,於是一一拜訪學校、班導師、特教老師們,經過了解才知道這與班上特殊學生變多,導致現場教學與班級經營變困難有關。
近幾年來,新竹市特殊學生人數,尤其在 #情緒障礙與 #自閉症這兩個類別,人數有悄悄上升的現象。我觀察到一個班級超過3位以上特殊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讓老師在班級經營與教學上,備感壓力,時間心力多半消耗在處理孩子的狀況,甚至連原本該研發課程的能量都被消耗殆盡。😰
因此,我在去年六月的第三次定期會上,曾對國、中小普通班收有身心障礙學生的班級總人數提出質詢,希望能夠做到班級人數下降,降低老師的壓力,讓整個班級減壓。
因此希望市政府能夠修正「新竹市政府辦理身心障礙特殊教育班實施要點」中,有關每收受一位特殊學生可以酌減1-3位學生,唯 #每班總人數酌減後不得低於24人 的規定。
感謝市府最後還放寬班級總人數的限制,讓酌減後的班級人數,從原先24名限制 #降低到20名。
這對教育現場老師的幫助,真的非常巨大。
-----
讓我們換位想想:
如果當一個班上有兩到三個特殊生,像是過動、亞斯、情障或者是學障的孩子,再加上20幾個普通生,會讓教育現場的老師疲於奔命。老師必須花更多的精神體力去看顧,並在特生跟普生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還有處理與家長間的溝通,這會是非常艱難的任務。
因此,特殊學生通常會依程度酌減2-3名學生員額,讓班上孩子實際人數少一點,藉此降低老師的負擔。然而,在舊法中,酌減完實際人數不得低於24名,如果班上有兩名重度學生,那實際上可能一班會有30位學生的感覺,這會讓教室處於緊繃狀態。
在質詢前,我也特別拜訪了特教資源中心。我發現這個特生人數除掉班級人數之後,有些班級的特生比例很高,甚至一個班是兩個到三個特生,這還不含具有特殊氣質的潛在特生(有的班級甚至多達七八位)。
我認為有必要從政策引進一些資源跟協助來替教育現場的老師來減壓!因此在定期會中提出建議:一些特生比例較高的學校中,如果班級上一般特殊生超過兩位或三位時,希望不要受到每班24位的限制。
感謝教育處在制度放寬班級上特殊學生的酌減限制,酌減班級人數後,原本還有24名限制,在這次修法後,改成不得低於20名。今年2月發布生效後,110學年就可適用,多達16所國中小受惠。希望教師在減壓後,能 #更細膩處理每個孩子的狀況、能 #更多時間喘息恢復能量,在108課綱的挑戰下,能 #增加更多研發課程的專業與能量。💗💪
老師有愛,更要珍惜。讓有經驗有熱情的老師,不要提早折損。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2020.6.15.
市政總質詢-特教生比例失衡(5:06-17:12)
https://reurl.cc/qgy2Xp
2020.11.18.
【振道報導】守護學生與老師 蔡惠婷為教育把關
https://reurl.cc/xGd2X4
2020.11.27.
小鳥議員質詢特教文章:為有特殊生的班級導師與孩子請命!
https://reurl.cc/lR8M0Y
2020.6月蔡惠婷議員教育類提案達標!於110年2月23日發布生效。
https://reurl.cc/oglqkl (110新學年得以受惠)
#小鳥老師把關教育大小事
#這是上任後最讓我感動與欣慰的改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