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媽祖生日西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媽祖生日西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媽祖生日西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媽祖生日西元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農曆3月23日)是媽祖的生日(生於西元960年的媽祖已經1061歲了)恭祝平時保佑我們的媽祖生日快樂!同時希望此波疫情能盡快過去。...

  • 媽祖生日西元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15 10:00:41
    有 994 人按讚

    今天(農曆3月23日)是媽祖的生日(生於西元960年的媽祖已經1061歲了)恭祝平時保佑我們的媽祖生日快樂!同時希望此波疫情能盡快過去。

  • 媽祖生日西元 在 楊靜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14 10:39:59
    有 160 人按讚


    士林夜市內的古廟~慈諴宮(又稱士林媽祖廟),建於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與芝山岩的惠濟宮、舊街的神農宮並稱士林地區的三大古廟。

    今天是農曆3月22日,明天就是在台灣擁有許多信眾的媽祖生日(3月23日),早上8:30分懷著虔誠與感恩的心到慈諴宮参加媽祖聖誕大典⋯

    虔誠的祝福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疫情早日結束大家恢復正常的生活!

    感恩的是前年台北市議員選舉抽到最後一號~23號!正是媽祖的生日⋯感謝祂的保祐讓我平安順利當選!

    在此感謝大家一路給我的支持和鼓勵,媽祖聖誕前一天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對於未來的挑戰都能夠心想事成!

    #您的小事、#我的大事
    #宇你同行

  • 媽祖生日西元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07 11:55:23
    有 2,176 人按讚


    台北天后宮的前世今生

    上圖由日治時期台北攝影師李火增(1912-1975)攝於1939年,圖中寺廟為台北西門町的新高野山弘法寺。下圖由張哲生於80年後;2019年12月7日在同地拍攝,原弘法寺早已變為台北天后宮,不過寺內仍有供奉弘法大師。

    坐落在今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51號的台北天后宮,俗稱「西門町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迄今已逾270年歷史。

    1746年(清乾隆11年),艋舺的行船業者於直興街(今台北市貴陽街與西園路口)合建寺廟供奉媽祖,取名為「新興宮」,當年與龍山寺及清水巖祖師廟並稱艋舺三大寺廟。

    1895年,台灣進入日治時期,當年日本真言宗「各派連合法務所」派遣椋本龍海來台。

    1896年4月,椋本龍海與小柴豐嶽被賦予「台灣開教視察員」身分而再度來台,於艋舺黃氏家廟(今址為台北市廣州街265巷3號)設立布教所。

    1896年6月,小山祐全以開教補助員身分抵台,成為真言宗台灣布教的責任者,同時試行布教。

    1897年,椋本龍海與小柴豐嶽返日後,小山祐全成為真言宗台灣開教本部長代理;當時布教場設在艋舺黃氏家廟,且與淨土真宗本派本願寺台灣別院(西本願寺)合設「明倫學校」以教導民眾日語。

    1898年5月,布教所移至台北北門外的瞿公廟。

    1899年7月,在台北新起橫街1丁目45番地新建布教場。

    1905年2月,台北布教所主任高橋圓隆返日,由小山祐全接任。同年11月增建佛殿落成,舉行遷佛式法會。

    1908年6月,設新高野山弘法寺於相鄰之新起橫街1丁目2番地(即今台北天后宮所在地),佔地約613坪。

    1910年6月21日,台北西門町的新高野山弘法寺落成,經費來自信徒捐獻與總本山高野山金剛峯寺撥款補助。

    1943年(昭和18年),日本政府以開闢防空道路(今西園路)為由徵收土地,強行拆除艋舺「新興宮」,宮內神像及神器暫奉於艋舺龍山寺後殿。

    1945年,二戰結束,台灣的日治時期隨之畫下句點。

    1948年,艋舺地方人士申請位於成都路北側近西寧南路口的「弘法寺」(日治時期供奉弘法大師,1910年落成)為新廟址,將寄人籬下的天上聖母神像從龍山寺迎接出來,於農曆六月初一入廟,並將寺名改為「新興宮」。

    新興宮剛遷進弘法寺時,本無供奉弘法大師,後因有信徒被弘法大師託夢,說弘法大師神諭,此廟本為其寺,戰後雖改奉媽祖,仍應祀奉弘法大師神像,以示紀念;廟方從之,於側殿奉祀弘法大師。

    1952,配合天上聖母尊稱,將廟名改為「台灣省天后宮」。

    1953年,寺廟後方的國際大舞廳發生火災,延燒至天后宮,令其燬於一旦。

    1959年,媽祖壹仟年聖誕紀念,改建正殿為閩南式建築。

    1967年,配合台北市改制為直轄市,改稱「台北天后宮」。

    目前台北天后宮仍留下「弘法寺」精緻的石佛雕像,而弘法寺屬於真言宗的高野派,真言宗乃日僧空海所創的日本密教宗派,又稱「東寺密教」。

    自1973年以來,日本高野山金剛峯寺及東京別院在每年10月到12月間,都會輪流派遣高僧到台北天后宮舉行朝聖禮佛法會。

    台北天后宮的主神是媽祖,陪神是弘法大師,全台只有台北天后宮有供奉弘法大師,因此遠從日本而來的觀光客非常多。

    相傳媽祖本名林默(因出生後不哭不鬧,故取名為默,小名默娘),於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誕生在福建路莆田縣湄洲島東螺村。

    林默娘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尊稱為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台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

    從南宋到清代,大多數史料公認媽祖自幼有異能,其生日(農曆3月23日)雖只見於《東西洋考》,但早被全世界媽祖信徒奉為媽祖生辰,並年年舉行慶典。

    媽祖是從中國福建一帶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例如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台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清朝歷史學家趙翼記下了一個很有趣的臺灣海峽的媽祖傳說。若遇海難向神明呼救時,稱「媽祖」,媽祖就會立刻不施脂粉來救人。若稱「天妃」則媽祖就盛裝打扮,雍容華貴地來救人,所以會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稱「媽祖」,不敢稱「天妃」,希望媽祖立刻來救海難中的漁船。

    而台灣的媽祖傳說,大都是媽祖用裙擺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空投炸彈。二次大戰期間,盟軍丟兩顆炸彈在大甲街上,一顆炸燬火車站一帶;一顆未爆彈落在媽祖廟旁的市場邊,當時鎮殿媽祖的雙手是張開的,民間流傳是鎮殿媽祖顯靈接砲彈,才使鎮瀾宮城內一帶沒有受到炸彈損傷。另外,朴子配天宮也有同樣的故事,二戰期間盟軍丟了一顆飛彈在朴子街上水塔附近,配天宮媽祖用裙擺將飛彈接住丟入朴子溪中,使得朴子街免受戰火的波及。而雲林西螺、彰化縣埤頭合興宮、屏東萬丹萬惠宮也有類似的傳說。

    近年媽祖在東亞海洋史的研究引出東亞在西方航海地理發現前己有的朝貢貿易、琉球網路及跨國移民史討論,而媽祖信仰圈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及社會結構形成的歷史見證之一。

    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2009年10月,媽祖信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