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威士忌的主要製造原料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威士忌的主要製造原料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威士忌的主要製造原料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威士忌的主要製造原料為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498的網紅外食減脂專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東西純分享 #非業配 . 真沒想到我第一個分享的產品竟然是“酒”‼️ 哈哈哈~(一個破壞大家減脂節奏)😆😆 . 其實我很愛喝酒也很會喝酒(看不出來吧)😝 . 以前我在電子業、工程業當業務時,綽號可就是酒國女英雄呢👑 應酬時我可是可以一個人負責一瓶威士忌,一手啤酒完全沒問題👌👌 . 但那都是~以前...

威士忌的主要製造原料為 在 ☆布姊☆外食減脂專家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3:48:00

#好東西純分享 #非業配 . 真沒想到我第一個分享的產品竟然是“酒”‼️ 哈哈哈~(一個破壞大家減脂節奏)😆 . 其實我很愛喝酒也很會喝酒(看不出來吧)😝以前我在電子業、工程業當業務時,綽號可就是酒國女英雄呢👑 應酬時我可是可以一個人負責一瓶威士忌,一手啤酒完全沒問題👌👌 . 但那都是~以前~以前啦...

威士忌的主要製造原料為 在 秒懂營養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2:09:15

覺得實用請按右上角收藏↗️ #威士忌最早是當藥品 ✅「威士忌」是所有以穀物為原料所製造出來的蒸餾酒之通稱 最初釀造威士忌,也是打著醫學用途之旗號,主要用途為製藥;過去威士忌曾被不少歐美人視為感冒藥而藥局架上販售 ✅曾被當作抗黑死病良方 十四世紀時歐洲發生黑死病,導致大量民眾死亡。當時不少人認為威士...

  • 威士忌的主要製造原料為 在 外食減脂專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8 21:42:46
    有 10 人按讚

    #好東西純分享
    #非業配
    .
    真沒想到我第一個分享的產品竟然是“酒”‼️
    哈哈哈~(一個破壞大家減脂節奏)😆😆
    .
    其實我很愛喝酒也很會喝酒(看不出來吧)😝
    .
    以前我在電子業、工程業當業務時,綽號可就是酒國女英雄呢👑
    應酬時我可是可以一個人負責一瓶威士忌,一手啤酒完全沒問題👌👌
    .
    但那都是~以前~以前啦😂😂
    現在年紀大了,我把拼酒🍺改為“品酒”🥂
    ♥️朋友吃飯品一杯
    ♥️沒睡意品一杯
    ♥️星期五晚上品一杯
    ♥️沒靈感時品一杯
    我有各式各樣可以品一杯的理由呢😎😎
    .
    我知道你們會想問:「布姊,喝酒不是會胖嗎⁉️⁉️」
    其實喔~酒跟所有食物一樣,適量就好❗️❗️
    過多的結果就是熱量爆,所以我還是老話一句「減脂什麼都能吃,重點在於“量”」💁‍♀️💁‍♀️
    .
    所以就像是布姊常分享的「改吃(喝)XXX,好吃(喝)更低卡」系列🤗
    啤酒也是有「好喝更低卡的選擇呢」🤩🤩
    .
    無酒精啤酒在這幾年開始大大流行🍻
    甚至7-11 24小時想喝隨時都能買的到🏪
    .
    原因我想有幾個:
    ✅台灣菸酒管理法定義,酒精濃度在0.5%以下者則視為飲料~ 這邊有一點跟您說一下,而根據Bavaria的官方資料,他們的無酒精啤酒系列是0.0零酒精,通過歐洲法規,酒精濃度低於萬分之五啊~👍👍
    所以對於喜歡喝酒的人終於找到一個可以放心暢飲的選擇完全是大福音👏
    .
    ✅大家都知道喝酒都害健康,喝酒可能會造成很多健康方面的隠憂,而零酒精啤酒的出現就像是一個“相對之下較健康的選擇方案”✌️
    .
    ✅重點來了,「熱量更低」⬇️⬇️
    大家知道酒的熱量都滿高的😅😅
    像是海尼根啤酒330ml的熱量為139Kcal
    相當於吃下半碗白飯的熱量🍙
    啤酒製造的主要原料基本上是麥芽,酒精濃度愈高的啤酒需要的麥芽量愈高,熱量當然也就愈高⬆️⬆️
    .
    而無酒精啤酒因為幾乎0%酒精成分,所以使用的麥芽量不高,因此熱量也會比一般啤酒低🤓
    .
    而啤酒釀造有多種不同的製程,像是Bavaria的無酒精啤酒系列的熱量低的原因是將酒精抽除後就少了一個熱量所以熱量更低✌️✌️✌️
    .
    而Bavaria的這9款產品來說
    我最愛的🤩🤩正是這系列熱量最高的「粉紅莓果零酒精」,雖然我說是熱量最高,但一罐的熱量也只有約115.5Kcal,竟然「不到」半碗白飯的熱量‼️
    .
    而像「IPA零酒精」,一罐的熱量竟然「不到」1/4碗白飯😆😆
    喝起來真的相對安心很多耶😝😝
    .
    不過布姊還是要提醒大家💁‍♀️💁‍♀️
    雖然無酒精啤酒不會讓人喝醉,但最好還是不要在大量飲用無酒精啤酒後開車🚗🚗
    .
    還有就是無酒精啤酒雖然熱量“相對較低”,但畢竟也不是“零熱量啤酒”
    所以也別忘了布姊再三耳提面命的“不要過量”喔😉😉
    .
    #熱量 #熱量控制 #卡路里 #海尼根 #barbeer #台灣啤酒 #啤酒 #喝酒 #紅酒 #威士忌 #喝酒不開車 #飲食控制 #烤肉 #連假 #中秋節 #出遊 #宜蘭景點 #花蓮景點 #台南美食 #高雄美食 #台中美食 #防疫 #家人 #團圓 #月餅 #瘦身 #減脂 #減肥

  • 威士忌的主要製造原料為 在 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7-09 00:03:25
    有 172 人按讚


    尋找亞洲蘭姆酒:從製糖到做酒
    /毛奇

    糖是甜蜜,糖是日常。現代生活吃糖大概吃到怕了,點飲料還要可以囑咐,半糖微糖,彷彿是種富裕至極的倒反展示——尊貴的現代性不缺糖,還要少糖少油,在健康訴求的自我禁慾中帶來品味的禪意,這是減糖的哲學。糖分子融化在舌尖的豐盈甜美,血糖升高帶來的喜悅和饜足慵懶,直直聯繫到愉悅享樂,是生理的,動物性的,無從否認。但這種方便的幸福感,並不是一千年前人類社會的常態。

    平移時空,回到暗黑苦涼的歐洲中古世紀,山丘上住著修道院、教會、莊園和國王,平地農工畜養農作繳稅領主,不識字的農民倚賴教堂高大莊嚴空間以及迴旋攀升的歌聲中領會神蹟。此刻人們被教導消減慾望,此刻天下無糖,此刻古老的歐洲,歐洲人甜味味覺主要來自蜂蜜和水果,要一直到八世紀左右,擴張的伊斯蘭勢力才讓冬日寒冷的歐洲人見識到有如魔法般的砂糖美味。人類歷史上,甘蔗的馴化首先始於新幾內亞地區,製糖的方式也很早就抵定雛形。問題出在氣候,不是地球每個土壤與緯度都適合甘蔗的生長。

    今日加勒比海地區的熱帶製糖產業環球知名,還有各式各樣與製作蔗糖有關的酒品。毫不意外,跟大航海時代的開啟以及殖民歷史有關——歐洲人探險家出發,也一路尋找適合種植發展的地點,再透過航運,將一度因為稀少被視作藥品與香料的糖運回帝國。糖此後屬於帝國疆域的物產延伸,能夠製造甜美的土地,就是有經濟價值的土地,值得被掠奪與交易。台灣也不例外,我們現在時常猜想島嶼南方的人們口味嗜甜跟過去種植甘蔗可能有關聯。不過,台灣最初躍上世界地圖的一部分,不就是因為荷蘭人在南方製糖的關係嗎?亞熱帶的烈日,濕潤的氣候,治理台灣,發展產業,甘蔗是其中一個要點。荷蘭、明鄭、清代,在日本殖民時期的1939年達到最高峰,隨著戰爭爆發,製糖工廠的毀壞,才讓產量降低。

    亞洲人太熟悉糖,太會鍛鍊糖了——歐洲人做糖把他具象化做成方塊捏成甜點,我們炒它焙它,梅納反應它。不只用精萃後的白糖,還用因為不同層次雜質賦予的二砂、黑糖,也或者日本人分類中的三溫糖與上白糖來添加合宜的甜味。東南亞人更把糖鑄成糖錠,用的時候,碎削下來使用。

    然而這其中卻有一個巨大的謎團。縱使關於糖,一般人都能朗朗上口。我們面對的謎團,跟酒精習習相關,沒錯,我們要問的是為何製糖副產品的酒品,蘭姆酒等似乎在台灣或亞洲市場缺席呢?

    現在倫敦酒吧裡風風火火的巴西國酒Cachaça卡夏莎和南美洲常見的Rum蘭姆酒,都是由甘蔗製糖製程發展出的酒類型。卡夏莎的做法是拿新鮮甘蔗汁發酵、蒸餾再到木桶陳放而得。蘭姆酒的原料則是糖蜜(molasses),糖蜜是製作精緻糖的副產品,顏色深濃富有焦糖香氣,比白糖有更多的礦物質及雜質成分,換句話說,提供了濃厚風味的基礎。這兩種酒對南美洲人來講,當然是單飲也好,調酒也佳。

    而且,怎麼說呢、我很有自信地說,台灣的孩子一入口很快就能領略這兩種蔗糖為基處的類型蒸餾酒呢。蔗糖的滋味是溶在我們血液裡歷史的味覺記憶,我們很快就可以在味覺的光譜上辨認出一些熟悉的影像:那是炎熱天氣下、淋在赤黃粉粿身上棕色的糖漿,是粉圓與剉冰的香氣靈魂,我們舉杯閉眼也喝得出相仿的陽光成份。

    台灣的蘭姆酒有台灣菸酒公司出的玉山蘭姆酒。成分採用折衷的甘蔗汁混糖蜜,發酵蒸餾後放木桶陳三年,顏色呈現琥珀色,公定價格三百元,雖不特出,但堪稱物美價廉,一直有一群默默的支持者,拿來做甜點或是調酒都很實惠。但在長年台灣菸酒公賣的制度下,變成有點像是公社農產的產品,缺乏競爭,更非主力產品,也就沒有發展出細緻的類型酒品味。

    日本南方的島嶼存在著以甘蔗為原料的燒酌酒,比如奄美諸島的黑糖燒酌,就是用甘蔗為原料製作出來的酒。不過這並不是由單純甘蔗原料製成,而是在戰爭期間米燒酌原料短缺時發展出加入糖蜜的做法。形成饒富地方農產特色的泡盛酒。在泰國、菲律賓與印度,如果您稍加用心留意威士忌成份,比如知名的湄公河威士忌Mekhong Whisky,原料和作法其實較接近蘭姆酒,以糖蜜為主,僅有少量的穀物。用威士忌的標準來品飲會有點傷感情,當成特色蘭姆酒來喝倒是讓人會心一笑。以上都是亞洲的蘭姆酒家族成員。

    甘蔗蒸餾酒特別適合在夏天做成調酒的基酒。人生總有初上酒吧,看著酒譜不知其所以然的時代——直到我認識了摩西多Mojito。我不知道喝什麼的時候喝它、知道的時候也喝的摩西多,就是以蘭姆酒為基底,加入檸檬和薄荷香草,以及棕糖調製成的清新調酒。別的不說,光是聞嗅蘭姆酒的甜香混合檸檬酸、薄荷梗釋放出精油滋味,一手綠意,就覺得舒暢——可以的話,請選深色蘭姆酒,更加濃香夠味。

    酒保老師上課的時候,三令五申,「永遠不要壓碎你的薄荷葉」,既不美觀,也不是最主要薄荷香氣的來源。調酒是精密的身體技術,面向酒客一人展示的;老師翹起小指,以兩指夾住攪拌棒旋轉杯中冰塊冷卻杯體,兩指整肅帶水的薄荷嫩枝,稔捏薄荷莖,甩掉水,放入杯中,注酒。

    曾經蘭姆酒被當作是海盜和水手獨鍾的酒品,因為其航海的身世,因為他價廉,因為他是不曾經一番寒徹骨,不是水果,不是穀物,而更禁得住貯藏的酒品。但這樣不是更好嗎?身為季風帶的子民,大口喝下,飽含歷史命運的一杯歡欣馥郁的,亞洲蘭姆酒,像從不記得辛苦與哀傷一樣。

    (週刊編集 no.12)

    新的一期快出啦,趕快來貼一下,紙本很美唷,有機會還是可以找來看。蘭姆酒真的很棒耶,我覺得是台灣很值得發展的酒類型呢。我們有歷史、有好的物產,怎樣都適合做做看對吧 😉

  • 威士忌的主要製造原料為 在 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7-08 08:00:00
    有 172 人按讚


    尋找亞洲蘭姆酒:從製糖到做酒
    /毛奇

    糖是甜蜜,糖是日常。現代生活吃糖大概吃到怕了,點飲料還要可以囑咐,半糖微糖,彷彿是種富裕至極的倒反展示——尊貴的現代性不缺糖,還要少糖少油,在健康訴求的自我禁慾中帶來品味的禪意,這是減糖的哲學。糖分子融化在舌尖的豐盈甜美,血糖升高帶來的喜悅和饜足慵懶,直直聯繫到愉悅享樂,是生理的,動物性的,無從否認。但這種方便的幸福感,並不是一千年前人類社會的常態。

    平移時空,回到暗黑苦涼的歐洲中古世紀,山丘上住著修道院、教會、莊園和國王,平地農工畜養農作繳稅領主,不識字的農民倚賴教堂高大莊嚴空間以及迴旋攀升的歌聲中領會神蹟。此刻人們被教導消減慾望,此刻天下無糖,此刻古老的歐洲,歐洲人甜味味覺主要來自蜂蜜和水果,要一直到八世紀左右,擴張的伊斯蘭勢力才讓冬日寒冷的歐洲人見識到有如魔法般的砂糖美味。人類歷史上,甘蔗的馴化首先始於新幾內亞地區,製糖的方式也很早就抵定雛形。問題出在氣候,不是地球每個土壤與緯度都適合甘蔗的生長。

    今日加勒比海地區的熱帶製糖產業環球知名,還有各式各樣與製作蔗糖有關的酒品。毫不意外,跟大航海時代的開啟以及殖民歷史有關——歐洲人探險家出發,也一路尋找適合種植發展的地點,再透過航運,將一度因為稀少被視作藥品與香料的糖運回帝國。糖此後屬於帝國疆域的物產延伸,能夠製造甜美的土地,就是有經濟價值的土地,值得被掠奪與交易。台灣也不例外,我們現在時常猜想島嶼南方的人們口味嗜甜跟過去種植甘蔗可能有關聯。不過,台灣最初躍上世界地圖的一部分,不就是因為荷蘭人在南方製糖的關係嗎?亞熱帶的烈日,濕潤的氣候,治理台灣,發展產業,甘蔗是其中一個要點。荷蘭、明鄭、清代,在日本殖民時期的1939年達到最高峰,隨著戰爭爆發,製糖工廠的毀壞,才讓產量降低。

    亞洲人太熟悉糖,太會鍛鍊糖了——歐洲人做糖把他具象化做成方塊捏成甜點,我們炒它焙它,梅納反應它。不只用精萃後的白糖,還用因為不同層次雜質賦予的二砂、黑糖,也或者日本人分類中的三溫糖與上白糖來添加合宜的甜味。東南亞人更把糖鑄成糖錠,用的時候,碎削下來使用。

    然而這其中卻有一個巨大的謎團。縱使關於糖,一般人都能朗朗上口。我們面對的謎團,跟酒精習習相關,沒錯,我們要問的是為何製糖副產品的酒品,蘭姆酒等似乎在台灣或亞洲市場缺席呢?

    現在倫敦酒吧裡風風火火的巴西國酒Cachaça卡夏莎和南美洲常見的Rum蘭姆酒,都是由甘蔗製糖製程發展出的酒類型。卡夏莎的做法是拿新鮮甘蔗汁發酵、蒸餾再到木桶陳放而得。蘭姆酒的原料則是糖蜜(molasses),糖蜜是製作精緻糖的副產品,顏色深濃富有焦糖香氣,比白糖有更多的礦物質及雜質成分,換句話說,提供了濃厚風味的基礎。這兩種酒對南美洲人來講,當然是單飲也好,調酒也佳。

    而且,怎麼說呢、我很有自信地說,台灣的孩子一入口很快就能領略這兩種蔗糖為基處的類型蒸餾酒呢。蔗糖的滋味是溶在我們血液裡歷史的味覺記憶,我們很快就可以在味覺的光譜上辨認出一些熟悉的影像:那是炎熱天氣下、淋在赤黃粉粿身上棕色的糖漿,是粉圓與剉冰的香氣靈魂,我們舉杯閉眼也喝得出相仿的陽光成份。

    台灣的蘭姆酒有台灣菸酒公司出的玉山蘭姆酒。成分採用折衷的甘蔗汁混糖蜜,發酵蒸餾後放木桶陳三年,顏色呈現琥珀色,公定價格三百元,雖不特出,但堪稱物美價廉,一直有一群默默的支持者,拿來做甜點或是調酒都很實惠。但在長年台灣菸酒公賣的制度下,變成有點像是公社農產的產品,缺乏競爭,更非主力產品,也就沒有發展出細緻的類型酒品味。

    日本南方的島嶼存在著以甘蔗為原料的燒酌酒,比如奄美諸島的黑糖燒酌,就是用甘蔗為原料製作出來的酒。不過這並不是由單純甘蔗原料製成,而是在戰爭期間米燒酌原料短缺時發展出加入糖蜜的做法。形成饒富地方農產特色的泡盛酒。在泰國、菲律賓與印度,如果您稍加用心留意威士忌成份,比如知名的湄公河威士忌Mekhong Whisky,原料和作法其實較接近蘭姆酒,以糖蜜為主,僅有少量的穀物。用威士忌的標準來品飲會有點傷感情,當成特色蘭姆酒來喝倒是讓人會心一笑。以上都是亞洲的蘭姆酒家族成員。

    甘蔗蒸餾酒特別適合在夏天做成調酒的基酒。人生總有初上酒吧,看著酒譜不知其所以然的時代——直到我認識了摩西多Mojito。我不知道喝什麼的時候喝它、知道的時候也喝的摩西多,就是以蘭姆酒為基底,加入檸檬和薄荷香草,以及棕糖調製成的清新調酒。別的不說,光是聞嗅蘭姆酒的甜香混合檸檬酸、薄荷梗釋放出精油滋味,一手綠意,就覺得舒暢——可以的話,請選深色蘭姆酒,更加濃香夠味。

    酒保老師上課的時候,三令五申,「永遠不要壓碎你的薄荷葉」,既不美觀,也不是最主要薄荷香氣的來源。調酒是精密的身體技術,面向酒客一人展示的;老師翹起小指,以兩指夾住攪拌棒旋轉杯中冰塊冷卻杯體,兩指整肅帶水的薄荷嫩枝,稔捏薄荷莖,甩掉水,放入杯中,注酒。

    曾經蘭姆酒被當作是海盜和水手獨鍾的酒品,因為其航海的身世,因為他價廉,因為他是不曾經一番寒徹骨,不是水果,不是穀物,而更禁得住貯藏的酒品。但這樣不是更好嗎?身為季風帶的子民,大口喝下,飽含歷史命運的一杯歡欣馥郁的,亞洲蘭姆酒,像從不記得辛苦與哀傷一樣。

    (週刊編集 no.12)

    新的一期快出啦,趕快來貼一下,紙本很美唷,有機會還是可以找來看。蘭姆酒真的很棒耶,我覺得是台灣很值得發展的酒類型呢。我們有歷史、有好的物產,怎樣都適合做做看對吧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