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療程中接到疫苗通知該怎麼做
📣準備植入胚胎剛植入胚胎接到疫苗通知該怎麼做?
👩🏻:『我已經進入生殖醫學療程中(各種荷爾蒙用藥)卻臨時收到打COVID-19疫苗通知,我該去打疫苗嗎?』
🧑🏻:『我剛準備植入胚胎/植入胚胎/或植入胚胎剛驗到孕,卻臨時收到打COVID-19疫苗通知,我該去打疫...
📣生殖療程中接到疫苗通知該怎麼做
📣準備植入胚胎剛植入胚胎接到疫苗通知該怎麼做?
👩🏻:『我已經進入生殖醫學療程中(各種荷爾蒙用藥)卻臨時收到打COVID-19疫苗通知,我該去打疫苗嗎?』
🧑🏻:『我剛準備植入胚胎/植入胚胎/或植入胚胎剛驗到孕,卻臨時收到打COVID-19疫苗通知,我該去打疫苗嗎?』
/
🔸先講結論🔸(我真是一個貼心的作者)
『如正經歷取卵手術/胚胎植入/人工授精
美國生殖醫學會指引,請前或後間隔三天!!』
避免疫苗副作用與生殖醫學療程中可能的不適混淆😉
/
閨蜜最近很常遇到患者問此問題
全世界正在面臨一個新興的疾病侵襲
全球已一億六千八百萬人感染病毒🦠
很多關於疫苗的規定視各國客觀條件滾動式調整
地球上人類是一場真實世界的臨床試驗
幾種國際疫苗的效果對抗不同種變形病毒
都尚未有『定論』
連著名的生殖期刊上
都有兩派德高望重的醫師開始『筆戰』✍🏻
閨蜜重點整理一下(隔海觀火)🔭的筆記
/
⭕️正方:(贊成要『隨即立刻』施打)
統計起來8%的婦女正在備孕/懷孕/或坐月子哺乳當中
現有案例發現這些族群一但”有症狀感染”COVID-19
住進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重症的機率升高
也可能因為早產/妊娠高血壓引發胎兒併發症
雖然孕婦相關的臨床試驗少+剛起步
但不管備孕/懷孕都應該施打疫苗➰
『利大於弊』👍🏼
不管是兩款mRNA疫苗BNT and 莫德納
或一款腺病毒載體疫苗AZ💉
都可以達到 85%-95%的保護力
美國為所有孕婦設計手機回報系統
目前疫苗後早期流產比率跟未打疫苗自然流產率一致(大約12.6%)
並未有升高(並不會因為疫苗就加重流產危險)
胎兒出生後的先天異常也並未因為疫苗升高
始終還是與葉酸補充不足最相關
疫苗後發燒服用退燒藥🤒️
也不會導致胎兒畸形
如果有擔心婦女就在滿12週後再接種疫苗
額外的好處也可以透過胎盤傳給胎兒
增加胎兒保護力
✨很重要再講一次➰
『如正經歷取卵手術/胚胎植入/人工授精
美國生殖醫學會指引,請前或後間隔三天!!』
避免疫苗副作用與生殖醫學療程中可能的不適混淆🙏
/
❌反方:(現有臨床試驗不足以支撐生殖醫學療程中患者立即施打疫苗)
婦女(尤其孕婦)與小孩被定義為脆弱族群
因此都不被初步納入臨床試驗族群
證據不足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疫苗本身對生殖醫學療程尤其試管嬰兒患者
後續精卵結合的胚胎發育是否影響
有賴從動物實在開始觀察👀
有一些初步的母兔試驗看起來無害
但通常這類型研究需要長時間的追蹤
(可惜研究速度追趕不上疾病大流行的速度)🤷🏻♀️
但整體而言
反方專家的意見仍然覺得大流行的狀態下
先救命最重要(打疫苗自我保護)
綜合反方意見
閨蜜會對很擔心焦慮的患者說
療程前或後三天的話
看疫苗獲得的容易程度
還有此次療程進行至目前的抽血值等等
療程後施打患者會較放心
孕婦優先的莫德納患者也會較安心♥️
/
最後閨蜜的小結論🧑🏻🏫
每位婦女根據病史/體重/抽血數值/生殖醫學療程中的用藥
或多或少影響血栓風險不同
生殖醫學療程中的姊妹收到疫苗通知簡訊
請詳細詢問您的生殖醫學專科醫師🧑🏻⚕️
再前往喔☺️
#二條線閨蜜陳菁徽醫師
#宜蘊生殖醫學
#禾馨生殖醫學
#試管嬰兒
#植入胚胎
#新冠肺炎疫苗
📚參考文獻『Fertility and Sterility』VOL.116, NO.1/July 2021, Page 16-24
妊娠高血壓文獻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幾天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給我,內容主要是批判婦產科醫師在給準爸爸的產前課程中,諸多缺乏性別意識的言論。其中提到「懷孕會增重,沒關係老公會愛你。可是如果不注意,不小心重太多,老公要愛你就要更辛苦一點」。雖然知道他是為了表現幽默,但看到這句我還是忍不住翻了一下白眼, 心裡默念「這真是無聊當有趣」。果然底下的網友留言負評連連,認為懷孕已經夠辛苦了,到底為什麼還要迎合旁人的審美觀。不過我同時也注意到有一則留言提到「台灣的婦產科醫生喜歡一直告訴孕婦太胖了,很糟糕」,讓我有感而發。
先強調我的觀念,孕期控制體重平穩上升,主要是為了母體本身的健康。
因為孕期體重上升過多過快,會增加媽媽下背、膝蓋的負擔,使得孕婦更容易腰痠背痛、行動困難,也可能會提高妊娠糖尿病,高血壓的風險。
在門診就常有媽媽和我抱怨孕期前半,被家人唸肚子小,只好拼命猛吃,結果體重上升太多,現在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膝蓋下背容易痠痛,想到產後要瘦下來就覺得壓力好大。
的確在過去沒有超音波的年代,因為無法判斷胎兒體重是否正常,只好叫媽媽先多吃再說。但其實現在有太大多文獻都指出新生兒的體重還是受胎盤的功能、基因影響較多,絕對不是媽媽胖得多,胎兒就會比較大,更何況子宮在懷孕五個月時才會長大到腹腔,這時候胎兒也才三百多克,肚子本來就不可能多大啊!
反過來說,媽媽也不必因為擔心胎兒長太大,而對體重斤斤計較,深怕「超標」了就會出問題,我也不建議孕婦天天量體重,因為孕期水腫的關係,體重數字浮動很大,很容易讓媽媽的心跟著上上下下,不知所措。因此我認為,與其關注體重,倒不如去檢視自己的一日三餐,是否營養均衡,最常見就是吃了過多的水果、喝太多含糖飲料。保持穩定規律的活動量,簡單來說健康習慣的養成才是最重要的指標,體重機上的數字僅供參考。
隊友這時候可以做的其實遠比想像中的多,比如準備健康的餐點、陪著太太運動,當外人質疑孕婦肚子大小時挺身而出,當太太面對體重焦慮不安時給予安慰。而不是當個旁觀者,甚至抱著看笑話的心態。
最後我想說和準爸媽說的是,迎接新生命本來就是兩個人的事,趁著孕期讓你們這一隊變得更健康更強壯吧!
#體重擺一邊健康放中間
#準爸媽強壯起來
妊娠高血壓文獻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到底要不要催生呢?
這是一個產科醫師告白卻常常被打槍的故事
前幾天跟大家聊到剖腹產週數不要太早啦
https://www.facebook.com/1737494576543429/posts/2134979210128295?sfns=mo
在這裡面大家就討論到另外一個課題
如果自然產週數放太久呢?
還是要順其自然嗎?
還是需要找時間催生?
先說結論
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
目前的共識:
================================
在低風險懷孕母親族群滿39週後選擇性催生
不會增加胎兒風險
而且可以降低剖腹生產率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等等母親併發症機率
================================
在我從事醫療工作這麼多年的經驗當中
如果要問我
哪種是產科醫師最容易被打槍的建議
我必須說
就是催生。
每當我們在門診要建議媽咪催生的時候
很多人都會問我說
蘇醫師蘇醫師
我媽媽說催生不好耶我回去考慮一下⋯⋯
或者
就是吞吞吐吐的說
我可以不要嗎⋯⋯
好啦
你當然可以不要
先說
本來就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
在醫學上所有事情都是利弊權衡得失之下的結果
所以這有點不太一樣
大家在生活上常常會用過去自己或是周遭人的經驗來判斷事情
這無可厚非
我媽媽說這個好吃耶我對面的鄰居說那家餐廳不錯耶
OK
但如果這樣的想法套用在醫學上常常就會出現問題
個人經驗無法代表群體。
這其實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聊的主題
之前我們家隔壁鄰居放到42周才生也是好好的
我媽媽說催生不好啦以前都是順其自然
恩恩
這種說法我不能說你錯
你當然還是可能好好的
但重點是研究結果顯示放太久其實風險是增加的啦
所以我們醫師在乎的點是在於
你當然可以順其自然但為何需要讓自己多冒風險呢?
酒醉駕車很危險但酒醉駕車也不一定每次都會出車禍啊
但是
孩子
你知道過去的孕婦和新生兒死亡率和生產併發症跟現在差多少嗎
因此
討論催生這個課題
並不是我們這些做醫師的喜歡沒事找事做
而是我們希望找到一個平衡點
能夠試著降低最多的孕婦和新生兒死亡率和併發症的機會
好的
你當然還是可以有你的堅持
我們也都會尊重
不過基於醫師的職責
我還是必須很清楚的告訴大家現在最新醫學上關於催生的共識與準則
根據最新文獻及相關臨床指引指出
在低風險懷孕母親族群滿39週後選擇性催生
不會增加胎兒風險
而且可以降低剖腹生產率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等等母親併發症機率
因此
關於需不需要催生
建議您可以好好的跟您的醫師根據你個人的狀況討論一下喔
但不必堅持己見
如果
萬一醫師的意見跟家裡人的意見不一樣
恩恩
我不知道你會怎麼做
但如果是我自己
我會選擇聽醫師的
畢竟
以我自己而言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醫師
即便我看過這麼多了
我都還是有在定期軟體更新的啦
資料來源👇👇👇👇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1800566…
https://www.ajog.org/article/S0002-9378(18)30661-6/pdf
https://m.acog.org/Patients/…/Induction-of-Labor-at-39-Weeks
延伸閱讀在這裡👇👇👇👇
今天來聊聊催生吧
https://drsu.blog/2018/08/13/super180813/
關於剖腹時間的選擇
https://drsu.blog/2019/07/10/super190710/
關於花錢看時辰生小孩這檔事
https://drsu.blog/2019/06/03/super190602/
有關看時剖腹
https://drsu.blog/2019/01/01/super190101/
再來聊聊看時剖腹
https://drsu.blog/2019/04/25/super190425/
#過猶不及都不好啦
#記得軟體要更新
妊娠高血壓文獻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到底要不要催生呢?
這是一個產科醫師告白卻常常被打槍的故事
前幾天跟大家聊到剖腹產週數不要太早啦
https://www.facebook.com/1737494576543429/posts/2134979210128295?sfns=mo
在這裡面大家就討論到另外一個課題
如果自然產週數放太久呢?
還是要順其自然嗎?
還是需要找時間催生?
先說結論
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
目前的共識:
================================
在低風險懷孕母親族群滿39週後選擇性催生
不會增加胎兒風險
而且可以降低剖腹生產率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等等母親併發症機率
================================
在我從事醫療工作這麼多年的經驗當中
如果要問我
哪種是產科醫師最容易被打槍的建議
我必須說
就是催生。
每當我們在門診要建議媽咪催生的時候
很多人都會問我說
蘇醫師蘇醫師
我媽媽說催生不好耶我回去考慮一下⋯⋯
或者
就是吞吞吐吐的說
我可以不要嗎⋯⋯
好啦
你當然可以不要
先說
本來就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
在醫學上所有事情都是利弊權衡得失之下的結果
所以這有點不太一樣
大家在生活上常常會用過去自己或是周遭人的經驗來判斷事情
這無可厚非
我媽媽說這個好吃耶我對面的鄰居說那家餐廳不錯耶
OK
但如果這樣的想法套用在醫學上常常就會出現問題
個人經驗無法代表群體。
這其實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聊的主題
之前我們家隔壁鄰居放到42周才生也是好好的
我媽媽說催生不好啦以前都是順其自然
恩恩
這種說法我不能說你錯
你當然還是可能好好的
但重點是研究結果顯示放太久其實風險是增加的啦
所以我們醫師在乎的點是在於
你當然可以順其自然但為何需要讓自己多冒風險呢?
酒醉駕車很危險但酒醉駕車也不一定每次都會出車禍啊
但是
孩子
你知道過去的孕婦和新生兒死亡率和生產併發症跟現在差多少嗎
因此
討論催生這個課題
並不是我們這些做醫師的喜歡沒事找事做
而是我們希望找到一個平衡點
能夠試著降低最多的孕婦和新生兒死亡率和併發症的機會
好的
你當然還是可以有你的堅持
我們也都會尊重
不過基於醫師的職責
我還是必須很清楚的告訴大家現在最新醫學上關於催生的共識與準則
根據最新文獻及相關臨床指引指出
在低風險懷孕母親族群滿39週後選擇性催生
不會增加胎兒風險
而且可以降低剖腹生產率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等等母親併發症機率
因此
關於需不需要催生
建議您可以好好的跟您的醫師根據你個人的狀況討論一下喔
但不必堅持己見
如果
萬一醫師的意見跟家裡人的意見不一樣
恩恩
我不知道你會怎麼做
但如果是我自己
我會選擇聽醫師的
畢竟
以我自己而言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醫師
即便我看過這麼多了
我都還是有在定期軟體更新的啦
資料來源👇👇👇👇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1800566…
https://www.ajog.org/article/S0002-9378(18)30661-6/pdf
https://m.acog.org/Patients/…/Induction-of-Labor-at-39-Weeks
延伸閱讀在這裡👇👇👇👇
今天來聊聊催生吧
https://drsu.blog/2018/08/13/super180813/
關於剖腹時間的選擇
https://drsu.blog/2019/07/10/super190710/
關於花錢看時辰生小孩這檔事
https://drsu.blog/2019/06/03/super190602/
有關看時剖腹
https://drsu.blog/2019/01/01/super190101/
再來聊聊看時剖腹
https://drsu.blog/2019/04/25/super190425/
#過猶不及都不好啦
#記得軟體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