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如何訓練吃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如何訓練吃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如何訓練吃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如何訓練吃辣產品中有17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人生話題舊作選 中秋節快樂 今天,許多親友見面或短訊都說一句「中秋節快樂」。但什麼是快樂呢?我從年輕時就不斷想這個問題。在新出的書《見微知著》中,有一章「尋找快樂」,收有幾篇談「快樂」的文章。這裡轉錄其中幾篇。 快樂不是擁有多而是計較少 台灣一位在二十四小時便利店工作的僱員,在網上留下這個小故事。...

 同時也有9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6萬的網紅Super Taste(Travel Sho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郭婞淳 #舉重女神 食尚玩家《魚肉鄉民》邀請到舉重女神,奧運金牌得主郭婞淳,今天將在我們節目的網路版,開箱2020日本東奧金牌的真面目讓大家一飽眼福!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今天我們來到郭婞淳從小到大的訓練基地,來到她最一開始練習舉重的地方,在這集我們也帶大家來看一下郭婞淳平常都是如何做舉重訓練,...

如何訓練吃辣 在 Judy Hs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27:02

想來朝聖這家餐酒館超久了!❤️ 沒想到第一次來就拾獲了好多意外的驚喜。 這是我第一次在餐廳裡面看到有塔羅牌服務ㄋ!! 這邊的環境擺設、氣氛、食物也都深深吸引著我留連。 已經有好久沒有算塔羅牌了, 今天讓老師算了事業跟愛情。💓 「問問塔羅」很用心地採取了桌邊服務, 不但可以一邊享用美食跟氣氛, 也能跟...

如何訓練吃辣 在 丹妮婊姐星球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15:29:42

我很多朋友已經回歸健身房運動,但俗辣巴如我,還是沒回健身房運動,我已經關在家頂樓用視訊上課訓練一季以上,那摳阿巴如我來分享一下我居家運動必備的幾樣常見東西,居家訓練也能滿身大汗而且這些東西你家就有!(我到底有幾個巴結尾的稱號) 第一:門簾桿 哈哈哈哈啊哈很荒唐,但這東西就是可以暫時取代bar,配...

  • 如何訓練吃辣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1 20:57:51
    有 1,179 人按讚

    人生話題舊作選
    中秋節快樂
    今天,許多親友見面或短訊都說一句「中秋節快樂」。但什麼是快樂呢?我從年輕時就不斷想這個問題。在新出的書《見微知著》中,有一章「尋找快樂」,收有幾篇談「快樂」的文章。這裡轉錄其中幾篇。

    快樂不是擁有多而是計較少
    台灣一位在二十四小時便利店工作的僱員,在網上留下這個小故事。
    有一對小姐妹每天放學後,一定會一起到便利店光顧。姐姐外表文靜,但脾氣火爆,每次到店裏來,總會看見她對妹妹進行「機會教育」,最常聽見的有:「你是笨蛋嗎?這個快要到期了,還拿?」「你是白癡呀!明明寫買一送一,你還只拿一個。」等等。挨罵的妹妹,居然一聲不響,依然氣定神閒的挑選她想要的東西。
    某天只有妹妹一個人來,我見那個潑辣的姐姐不在,便和她聊起天來。「妹妹,今天怎麼只有你一個人?」我問。「姐姐感冒了。」妹妹朝我一笑,樣子相當可愛。「我覺得你姐姐好兇喔!」我說。「還好啦!不要理她就好了。」妹妹在賣場逛,神情相當愉快。「她每天那樣罵你,你不生氣嗎?」我問。「愛生氣的人是她又不是我,而且被罵一下又不會痛。」妺妹嘟嘟嘴道。
    小小年紀居然可以這麼豁達,真是不可思議。反觀自己,吃了點虧就非得要據理力爭不可,在精神層面她真是比我強太多了。
    「阿姨,我要買這個。」妹妹拿一支冰棒(雪條)到櫃檯來結帳。我一看正好是促銷品,就對她說:「妹妹,這個現在買一送一喔!你可以再去拿一支。」我以為她的反應一定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滿心歡喜,不料她卻對我說:「可是我現在只想吃一支就好,另外一支就送給別人好了。」說完對我揮揮手便走了。
    妹妹一蹦一跳的離去,我有很深的感觸:這個小女孩太特別了,挨罵,她可以不在意;多的,她也不貪心。如果人人都能以這麼簡單、純真的心來面對這世界,我想紛爭與悲劇都不會發生了吧!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快樂不是單純的高興
    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是生物學家,科學的訓練對他從事心靈研究有一定影響。他在印度達蘭沙拉,與達賴喇嘛及發現EQ即情緒商數的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一起對話,他用最新的科學方法,記錄腦波,研究襌定,發現正面的情緒,真的會對腦部的發展有影響,發現快樂真的可以學習。
    他說快樂不是單純的高興。當然,這不是說我們要捨棄高興,而是說不應該期待高興就會帶來快樂,因為高興與快樂沒有直接關係。
    如果我們因為渴望高興而讓我們扭曲了事實,比如建築在謊言上的高興,那麼這種對高興的追求反而是追求快樂的障礙,它可能會帶來挫折與痛苦。如果我們認為外在的條件可以帶來快樂,於是花絕大部分時間去努力改善外在條件,但是,我們對世界的控制是有限與暫時的,甚至是不真實的。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心。是心決定把外在環境詮釋為快樂還是痛苦。即使我們甚麼都有,還是可能極度不快樂;相反地,我們即使面對磨難,還是可以維持堅強與寧靜。用我們的心,來駕馭環境,是李卡德「快樂學」的要點。
    李卡德說了一個故事:某個下午,他坐在尼泊爾寺廟的樓梯上,雨季把整個寺廟廣場弄得泥濘不堪,他們在地上鋪一些磚塊,作為步行的道路。一個朋友踏着磚塊走來,邊抱怨說:「真噁心,如果我掉到泥濘中去怎麼辦?這個國家甚麼都髒。」接着,另一個朋友走過來,她在磚塊上一邊跳一邊說:「跳!跳!跳!」最後到了乾地上,她大呼:「真好玩!」接着說:「雨季裏最好就是無灰塵。」
    兩個人,兩種不同的看世界方法。人類有六十億,因此有六十億個世界。

    快樂不能從外在追求得到
    李卡德引用一位哲學家的話:「如果你把尋求真實快樂及成就感的籌碼押在求得完美配偶、得到一部名車、擁有豪宅、有最好的保險、好名聲和頂尖的工作上,那麼你最好祈求能買中人生的大彩票。」
    追求種種外在的、能令你享受的成果,是永無止境的。這種追求,與達成之間,總有很大的差距。這是人類的悲劇。人類害怕悲慘,卻奔向悲慘;人類想要快樂,卻遠離快樂。我們聽過許多次,也有無數事例,說明錢買不到快樂,權力帶來腐化,名聲摧毀私生活。外在的追求得不到快樂。快樂來自你的心境。
    李卡德認為快樂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生活方式。但它不是一種天生的能力,而是必須學習才會有的能力。他說,快樂是詮釋外在世界的方式。要改變世界,可能很難,但我們永遠可以改變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他還提出了學習快樂的具體方法,其中一個是「檢驗快樂的原因」,包括:
    •找一個獨處的時刻去嘗試發現能讓自己真正快樂的原因。問自己:你快樂的原因是來自外在的環境嗎?是愛情、家庭、健康、財富等等嗎?
    •問自己:有多少快樂是來自你的心境,以及你經驗世界的方法?倘若快樂是來自外在的情境,檢驗一下它們的穩定性或脆弱性。(比如股票升跌影響財富的穩定,人生無常也會使家庭、健康變得脆弱……)
    •倘若快樂是來自內在心境,想一想你可以如何再進一步培養它。
    這種練習可以使思緒安靜。世上已越來越多人從事冥想,越來越多人了解,必須靜思才能駕馭、轉變心靈,朝向滿足與慈悲的生活。

    快樂可由自己作主
    遇到不快樂的事,怎麼會快樂?許多人認為快樂是受自己所遭遇的外在事態決定的,不過讀到一篇報導,幾位心理學家在世界各地抽樣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快樂是可以由自己作主的。他們總結出十項「快樂法則」,其實跟我們一些傳統觀念和佛家倫理也相近。
    第一,珍惜平常人生,珍惜每一刻。這就是常說的「活在當下」。
    第二,不要跟別人比。「人比人,氣死人」,把所有人當競爭對手是跟自己過不去。「知足」才有快樂。
    第三,越是把金錢位置放得高的人越難快樂。已經有一輩子花不完的錢,還貪婪地想取得更多,永不饜足是一個可憐的靈魂。莊子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物質欲望可以大到無限,但一個人真能享受的也不過是一枝一飲。
    第四,有既定人生目標的人比沒有目標的人快樂。
    第五,專注在工作中的人最快樂,隨之而來的成就感也能帶來快樂。
    第六,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與夫妻、子女、家人的關係,有親密的朋友,這樣的人會快樂。
    第七,面前的半杯水,悲觀說它半空,樂觀說它半滿。看到半滿的人會快樂。
    第八,常懷感恩之心。常說「謝謝」,而且由衷地說。調查發現常寫感謝信的人較不易陷入抑鬱。
    第九,多多運動。運動會讓人體分泌令人愉快的endorphins,跟用藥物治療抑鬱症一樣有效。
    第十,「捨」。要能捨,願捨,喜捨。「為善最樂」。生活中的「捨」還包括原諒、寬恕、放下。
    擁有了你所想要的,是成功;滿足於你所擁有的,是快樂。有了還會想再有,就不會快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就能自得其樂,即使在別人眼中無足輕重。

  • 如何訓練吃辣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5 15:48:53
    有 467 人按讚

    年僅14歲,成為奧運史上第一位獲得滿分10分的體操皇后,用寫信給未來年輕體操選手的口吻,敘述她自己的故事,和這個戲劇般的人生給她的啟示

    “I don’t give up, ever. I don’t run away from a challenge because I am afraid. Instead, I run toward it because the only way to escape fear is to trample it beneath your feet.”

    (我不放棄的,絕不!我不會因為害怕而逃避挑戰。相反的,我會直直的衝向它。因為脫離恐懼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它踩在腳底下)

    這本又是前幾週著迷奧運時買下的書。今年奧運有幾位稚氣的小女孩奪牌,受到媒體的關注和網路上不斷分享轉發的可愛受訪影片。當然也引來了討論,讓十多歲孩子年幼開始這樣嚴謹的體育訓練,到底對這些孩子是好是壞,而且是否公平呢?於是我也看到文章討論羅馬尼亞體操皇后 Nadia Comaneci (娜迪亞·科曼妮奇)的故事,很快找到他這一本自傳。

    每一章開頭她都先解釋一個體操項目的動作,就像是一個殷殷指教後輩的教練一般。生長在鐵幕時期的羅馬尼亞,娜迪亞天生活潑好動。當時的政府認為在體育界發光發熱,是提升國家國際地位的辦法,所以刻意地尋找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他在校園翻跟斗意外被一位國家教練看見,像是灰姑娘故事中王子用玻璃鞋找公主的故事一般,一個班級一個班級讓孩子們翻滾給他看,終於把她找出來了。父母也樂見體力過剩的孩子,現在有個精力發揮的出口。

    在她小時候雖然訓練嚴苛,但可以感覺到她是樂在其中的。當年她踏上第一場奧運比賽,基本上根本不知道奧運是什麼。帶著一種驚奇探索的好奇心,她只知道把教練教她,練習過成千上萬遍的動作做好。就這樣,這個羅馬尼亞女孩,一路過關斬將獲得許多滿分,像是黑馬一般,第一次出現在世界的舞台上。

    有很大一部分的篇幅在描述奧運金牌過後的人生。回到自己的國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被接機的群眾和突如其來的關注嚇哭了。她說很多人以為他衣錦還鄉改善了家裡的經濟環境,並且吃香喝辣,但她說在一個鐵幕政權下,所有的榮譽都是歸給國家的,她只是回到了原本的生活,家中的經濟也沒有任何改善,更不要說有任何名聲帶來的機會和收入。而進入青少年時期的她,因著國家教練策略改變,青春期身體的變化,父母離婚,以及眾多關於他喝漂白水自殺的謠言,讓她歷經低谷。後來啟蒙的教練再度早上她,問她是否願意再一次拼搏。幾經思考後她依然決定要再嘗試一次。雖然不是奧運,但是在歐洲體操比賽中她再度獲獎,也算是證明自己可以強勢回歸。

    即便這樣她的生活還是沒有太明顯的改善,唯一就是這個光環讓他可以進入大學。當時羅馬尼亞的鐵幕政府希望增加人口,於是用各種方法讓婦女不斷生育,可是同時國家也沒辦法產生足夠的糧食,造成民間極大的痛苦以及政權的不穩定。在一次前往美國的比賽中,她的啟蒙教練和妻子趁機逃脫,而驚訝不已的娜迪亞和其他人被羅馬尼亞政府視為叛徒的同夥。從此她就在高度的監視之下過生活。歷經許多的絕望並且看不到人生未來的出路後,她偶然碰見一個說要幫助她逃脫的機會,冒著極大的風險,沿路跋涉經過匈牙利和奧地利,最後來到了美國。但不會說英語也沒有工作了他仍然不知如何是好。在命運的巧合安排之下,他14歲那年同樣得牌的美國體操選手巴特康納 (Bart Connor) 聯繫上她,不但協助他在美國找到了自由,後來兩人更是結為夫妻,在過去近30年來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網路上有很多關於她的故事,特別是關於羅馬尼亞獨裁者的兒子如何控制她,還有帶領她逃亡到美國的人如何剝削利用她,在這本自傳中她都否認。我相信她必然經過許多心理上的創傷,但已經進入幸福自由人生的她,應該也沒有粉飾太平的必要了。所以或許網路上很多的東西,真的看看就好。

    書中最後一章,是她和未婚夫回到故鄉羅馬尼亞的。帶著驚恐和創傷記憶的她,不知道會面對什麼場景。但脫離鐵幕政權已久的羅馬尼亞人民熱烈的歡迎著她。而他的未婚夫正式想娜迪亞父親提出婚約時,喜悅緊張並且聽不懂英語的父親,一直說 “謝謝,謝謝!” 。書裡面也講到許多體操選手在心理狀態不佳時,仍然硬著頭皮上場,造成的各種永久性傷害。有一名與她競爭的蘇俄女孩,就是因為這樣在落地時,折斷了頸椎造成終身癱瘓。他現在與丈夫在美國開創的體操學校,不但想要訓練頂尖選手,更是想要讓單純享受運動的樂趣了孩子可以學習。她說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會進到奧運殿堂,但好的運動習慣,心態,以及獎學金,都至少可以幫助這些孩子活出最好的自己。看了她這麼戲劇化的故事,還有今年奧運關於運動員心理健康的討論,真的覺得我們對於「卓越」的定義,是可以更寬廣更有人性的。

    全文與相關照片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letters-to-a-young-gymnast/

    #奧運 #體操皇后 #NadiaComaneci #gymnastics

  • 如何訓練吃辣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7 17:21:21
    有 388 人按讚

    原文被刪了,但朋友有貼全文。

    弟弟生病了,在他1歲幾個月的時候。
    具體記不起來了,這一生病,就是20幾年。

    媽媽腦袋很好,學歷只有國中。但在弟弟生病的時候,已經是全家學歷最高的人。

    「弟弟腎臟好像有問題?」
    這是親戚們說的,下一句話便是「安內無效了,腰子不好,沒辦法傳宗接代」

    弟弟具體是什麼病,媽媽一知半解。為了弟弟,媽媽買了好多書,後來為了寫獎學金申請表,我才知道是慢性腎病症候群,會變月亮臉、不能太熱、很容易住院。

    為了拿到更多獎學金,我知道弟弟要打的那個一罐一萬塊,一次要打五罐以上的要叫做「免疫球蛋白」,而弟弟先天「免疫力不足」,所以要打這個。

    媽媽一邊買書研究,一邊忍受親戚的關切與嘲諷,一邊賺錢,一邊照顧弟弟與整個家。

    對於當時也不過七歲的我來說,弟弟的存在很礙眼,剛出生的妹妹也是,很麻煩。但弟弟小小的手臂上都是針孔,小時候的妹妹在醫院長大,都迫使我們一起成長。

    漸漸的,我的學歷超過爸爸、超過媽媽、超過全家,我認識的字多了,領得獎學金給弟弟治病了,媽媽老了,弟弟奇蹟般的好轉了。

    我才明白,獎學金真的是個榮耀、書卷獎真的是個肯定。而不只是錢,我的精算,全都放在獎學金怎麼領可以最大化。

    但我至今仍然不認為自己是個值得榮耀的人。
    在弟弟病好後,我的人生課題變成如何肯定自己。

    希望小紅嬋可以學會肯定自己。
    她透過堅韌的訓練得到了的成績與獎金,可以鼓舞跟她一樣的人,也可以激發人們的反省。具體效用高不高,這是國家與社會的問題。但小紅嬋自己的課題,希望可以早點解決。

    希望她有更多識字的機會。

    引內容全文:

    「14歲的10米跳台冠軍全紅嬋的視頻,我看了好幾遍。記者問她怎麼能夠跳出滿分,她這樣回答:

    「練的,慢慢一直練唄。我媽媽生病了,可是我不知道那個字怎麼讀,不知道她得的什麼病,然後就很想賺錢,回去給她治病,賺很多錢,治好她……」

    這可能是東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說出的最難闡釋的發言。把金牌直接等同於錢,這麼直接的表達,本來應該讓人感到尷尬,但是所有人又都知道,在當下的中國這仍然是現實。儘管奧運冠軍不再有那麼高的榮耀,不再像2008年之前有那麼多獎勵,但是仍然可以改變命運,或者就像全紅嬋說的那樣,救媽媽的命。

    很多人轉發了這個視頻,但是大家的感受卻各不相同。很多人被這句話「感動」,說她有「孝心」。「她媽媽真有福」,這樣說的人,完全忽略了她媽媽是一個等待救治的病人。

    很多人被「震動」,因為把金牌直接等同於錢,說明背後是一個何等貧窮的家庭啊。這也是「傳統體育」在這次奧運會上留下的印痕,窮人家的孩子,就是為了改變命運,而拼命壓住水花。

    她的啓蒙教練說,當初選中她,除了她的彈跳(身高1.2米,立定跳遠到1.76米),她家裡的貧窮也是一個原因,練習跳水,需要每天在外面曬,光是這一點很多有錢人家庭就難以接受。

    很多媒體做了這個選題。xx日報的官方微信也做了,他們精心刪除了「可是我不知道那個字怎麼讀,不知她得的什麼病。」這句話其實透露了一個秘密,7歲就開始離開父母去練跳水的全紅蟬,根本沒有好好念書。

    這也是一部分體育項目的真實寫照。運動員自從被選出後,就成為「國家」的人,全副身心投入一個項目。那兩個女羽毛球選手在賽場上大吼「我草」,倒沒真的好驚詫的,她們需要通過大吼來提振士氣,而最拿手的就是國罵。

    和她們相比,全紅嬋要乾淨得多。除了偶爾想不起來該說什麼外,她說出的話都堪稱是天籟之音:自然的,未經雕飾的。她說的雖然是普通話,但是詞彙還是廣東湛江市麻章區邁和村的、底層的,更重要的是,還是「童年」的。她14歲,跳水動作非常「成熟」,但是在心理上,還完全是一個孩子。

    她還沒有掌握那套「感謝用語」。沒有「感謝國家,感謝教練」,在這個基礎上再談母親的病。至少在兩個場合,她都直接表達了自己努力奪冠是為了掙錢給媽媽看病,這讓「如何解讀全紅嬋」成為一個難題。

    對全紅嬋發言最典型的評論,是「冠軍的孝心」,來自某某日報微信下面高贊評論第一條。換一個說法,是「忠孝兩全」,既為國爭光,又「孝順父母」。

    官方媒體在報道全紅嬋的時候,刻意淡化她的苦難。淡化她沒有時間讀書(無法念出媽媽疾病的名字),淡化她家裡的貧困;贊美她水花壓得漂亮,但是卻淡化她為了達到這個水準所吃的苦。

    但是,這些官方發起或者認可的解釋,都難以徹底「定義」全紅嬋。她的發言,不是偶然一次,而是前後一貫的整體。「我連遊樂園都沒去過,也沒去過動物園」,「今晚我想吃很多好吃的東西,現在特別想吃辣條。」

    媒體想把她塑造成一個「可愛」「純真」和「萌」的赤子,但是卻終究無法遮蔽她。她越是「天真」,說出的話就越是讓人感到沈重,讓人無法正視。她的天真和純粹背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就像她老家村支書介紹的,「人均年收入1.1萬元」,而她家在村裡條件也屬於「中下」。

    她可以壓住命運的水花,她是幸運的,而很多像她一樣的人並不能。」

    https://mp.weixin.qq.com/s/QMFiv9OYhwbDXXJ9dtQ0wQ?fbclid=IwAR3DW3jXXATle6GIkzig8LG2HCLdz4nVz4FONn1Oo749jsnqKZiwGQliiV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