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過完這日。
那天的第四個小時,妹妹沒睡,我也還沒。
「誒,父親節怎麼辦?」
「就,明天去找拔啊,找他吃個飯吧。」
「可是要吃什麼時候?晚上怕會有規劃吧。」
「我們這時間應該也不會吃中午,而且也不一定找的到他。」
「恩啊。」
「那就下午去看看他跟阿嬤吧,應該不用吃飯。」
「嗯,啊。」
-
「其實...
終於過完這日。
那天的第四個小時,妹妹沒睡,我也還沒。
「誒,父親節怎麼辦?」
「就,明天去找拔啊,找他吃個飯吧。」
「可是要吃什麼時候?晚上怕會有規劃吧。」
「我們這時間應該也不會吃中午,而且也不一定找的到他。」
「恩啊。」
「那就下午去看看他跟阿嬤吧,應該不用吃飯。」
「嗯,啊。」
-
「其實他生日的時候,很希望我們去看看他吧,他下午打電話給我,我在上班,我跟他說晚上我們有事,那時候他聽到沒能去的時候,說蛤安捏喔,有空來他那,他煮個飯給我們吃。
事實上,我們那天晚上根本都在家沒事。」
「我那天也有想到,但沒特別想做什麼,總覺得,他不是個會慶生的人。」
「哎,算了吧,明天去看他。」「嗯。」
-
「你覺得」
「?」
「拔會讓你想到什麼顏色?」
「灰色。」「我覺得是深藍。」「深藍也不錯。」
「我也這麼覺得。」
-
傍午時,騎著車載著弟弟,天氣舒適,陽光不炙,遠遠地看著廣袤田野蔓延,與高速公路纏綿成遠景,沒有高樓,一片野綠與映著藍天的水渠,綿雲擁抱著的天空,有幾隻大鳥悠翔著,我捨不得離開那條路,今已不如孩提時日日經過,一年數來恐也個位數的日子,便停車一旁,竊竊自喜地收藏了那天的天空。
見家裡還沒人,便在祖父母房內看起電視等著。
一時腳步聲踅過,我屏氣著。
「爸來了。」
那腳步聲走過,而又回頭。
「爸,父親節快樂。」我與弟弟搭著節奏,一起把這句話拼湊完整。
「阿你們吃了沒有?」
「還沒——」
「阿你們要吃什麼,來也沒先講一聲,阿公阿嬤這邊沒買什麼菜。」
我與弟弟沈默著,其實也沒特別想說要待著,但爸爸又問了一次,那空氣讓我不捨。
「我想吃炸雞!」我揚起了聲音,說很久沒吃了,爸爸便打起了電話立刻訂了起來,我去取餐時等了會,店門前已佔了四五人,老闆娘一時顧著油鍋、一時按著許多計時器又一時接起電話,肩上白衣已有些汗漬,見他忙碌,沒人打擾著,等她忙完,我們才一一告知需求,那時看見生活的一種辛苦與體諒,取餐時,小聲地遞上了一句:謝謝,辛苦了。
回家時,阿嬤也回來,煎起了我愛的台灣鯛,那天下午,方形的麻將桌鋪上一張紙當作餐桌,餐桌上擺著兩樣菜,一尾魚與一桶炸雞,啊,我還特地買了他愛的綠茶,從萬波買的,只是不知他嘴的狀況還好了沒。
五人擠在桌的一側,靜靜享受著這個時光,弟弟的女友打來視訊,我便嘲弄他,叫聲阿嬤還有爸,阿嬤還對著鏡頭說起話,見另一頭沒聲音,還擔心著是不是不會講台語,阿嬤笑著。
夕陽越過宮廟的屋脊,鎏金傾瀉微光於廟後的一角,我們在那合張照,今年也是,就這樣吧,沒撐上快樂或難過,頂多算是不太遺憾,回家。
-
「阿豪,你下來樓下,我有包龍蝦給你吃。」電話一頭,母親輕聲地呼喊著,心裡想像著母親恍如在黑暗裡做些什麼如被抓到就將即刻處刑的罪過一般,我在電話另一頭開著會議,忙完已是午夜十二點。
「這個阿母捨不得吃,我去他們姑姑家吃飯,人家問我為什麼沒有吃,我說沒有啦我等下再吃,就跑去先洗碗,等他們不在再偷偷拿塑膠袋包回來給你,我想說我們家阿豪都沒有回家吃好吃的。」
夜晚燈光昏昧,一家人在後房休息,我與母親在前房輕聲細語,兩室一前一後,母親小心翼翼地叮囑我吃完吃乾淨,把龍蝦的殼用她備好的塑膠袋裝好,不要讓人看到,湯很營養,要喝乾淨。
望著湯中半頭的龍蝦,我驀地想起兩年前,友人剛上岸的那個暑假,他邀請我到台中的酒店餐館與他們家人一起用餐,那是看著圓桌上的一道道佳餚,我都覺得我是劉姥姥了,那湯裡的龍蝦好幾塊撥好,我都還說我不好意思裝,他就裝給我了,那是對龍蝦的好印象,也可能是目前最好的一次。
嘴貼著碗緣,細飲下這碗湯,只覺得有些薑味提味了這碗湯,仍沒喝出多少細節,那隻龍蝦剩下半個頭部以及四隻長足(是應該手還是腳稱呼呢?),頭內還有些膏黃,兩指瞥下就乾淨了,沒看見肉有多少,但想起這碗湯被重重的期待著,我也就繼續在殼內尋找有肉的地方,爾後驚訝找到了類似蟹的肺的器官,一會膏一會肺,我總覺得他像極了螃蟹,尤其是它的那四足,細、少肉、帶刺地。
足殼有刺,小心地將足至於智齒附近輕壓,肉殼參雜難辨,吃得我沒耐心,心想這和我對龍蝦的印象完全不同,是個比螃蟹麻煩的生物,還想著不知秋天還有沒有時間回來吃阿公阿嬤準備的螃蟹。
吃到沒刺的細足,索性將肉殼咬碎,像吃雞骨、像吃帶殼的蠶豆,用一種消磨時間的心態享受著最後,今天太漫長,情緒濃厚地讓我躲不開它,直到現在也才願書寫。
也許是因為對我而言,在這樣的日子裡,百般不願地面對,還有些尷尬,身旁人總覺得我還是得叫聲——爸,父親節快樂。
我很想愛他,但我還沒辦法,還是親愛的母親,父親節快樂吧。
生命很長,總想多寫些什麼,所以貪心著累積好多好多,一年卻似乎比一年短,那時怕讓憤怒或悲傷一時過度宣揚,這時便已深藏,愛人的情緒持續醞釀,願來年,能一起好好看片藍天白雲。
好吃的台語怎麼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 (08-29)
.
經過昨天的馬拉松編曲,今天醒來後還是覺得詞曲的東西很多東西想修,就又耗了一個下午,然後把東西交出去請朋友做確認,希望一切順利。
.
傍晚出門買了一瓶新的油,晚上炒菜果然味道就對了,之前那瓶明明就沒過期,我實在是有夠無奈;今晚的晚餐一樣是清冰箱料理,把豬絞肉跟剁碎的香菇攪拌均勻,然後用上次朋友來烤肉帶的韓式烤肉醬和芝麻油當醃料,放在電烤盤上烤肉丸,真是有點好吃!
.
今天依然是工作一整天,底下繼續貼 EP 小故事,明天最後一天,然後八月的最後一天來做點什麼吧。
.
———
.
EP歌曲故事(二)
〈遠近〉
.
這首是EP中最早開始錄製的歌,在三級警戒前錄完,也其實早在兩年多前就開始寫,只是幾經修改調整,才以這個面貌亮相。
.
本來在 2019 年的專輯《活著是對命運最好的反抗》當中,收歌會議時就有討論要不要收,但當時大家覺得還有很多要修改的地方,我也覺得還不夠好,加上也不知道怎麼跟專輯的調性融合,所以就一直擺著。
.
這一兩年來,只要有空就會拿出來看看有沒有靈感完成這首歌。最一開始的問題是:我太在意那個遠近跟眼鏡的諧音了,所以一直想要在副歌的地方把他寫得明顯,但有點太用力、刻意,也影響到旋律的流暢;而且我其實最初是想要在副歌唱華語詞的,只是怎麼聽都覺得味道不對,在最後決定整個換掉副歌的方向,才有了現在的版本。
.
這幾年來,我覺得自己開始往一個更成熟跟內斂的方向成長了;以前的自己喜歡把話講死、講白,但現在能接受更多的留白,看起來壓抑但其實更自在。整首歌的最後一句歌詞「請閣加陪我行一站」,最初其實是寫「是不是可以永遠不變老」(怕有些朋友不熟悉台語,提醒一下,這裡的一站是一陣子的意思),就顯得有點太狗血跟直接,我自己感受到的心靈成長,大概可以從這句歌詞的修改看出端倪。
.
錄製的時候,我這次不想自己錄木吉他,所以找神手 Eric 來編跟彈,然後訂了我最喜歡(因為有可樂喝到飽的)Lights Up來錄音。自己當初 DEMO 留下來的一些彈奏主題被採納跟稱讚,至今還是讓我感動不已;也希望編曲能夠簡單而且溫暖,決定找鬼后劉涵拉大提琴,也終於見識到所謂的錄兩條就準備下班是什麼神技。
.
主旋律的錄唱,那時候感謝林正跟任任拔刀相助,當天現場三個都是基隆人,非常難得,然後在曾經跟林正一起工作過的地方把這首歌錄起來;原本我其實想要回工作室自己慢慢磨、慢慢錄,因為我其實還沒有想清楚應該要怎麼詮釋這首歌,他可以很苦情,也可以輕描淡寫,難的是字句之間極微小的情緒轉換要怎麼拿捏,才能聽起來自然又誠懇。感謝林正跟任任的協助,最後把這首歌錄成了一個很耐聽很真誠的樣子。
.
混音找了高中學弟逸夫操刀,跟逸夫認識很多年了,但之前都是給他控演出的內場比較多,我知道他也有想要累積自己的混音作品,想說就交給他,以他的細心跟好品味,一定可以把東西做好,果然他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做一些很細緻的調整,也不厭其煩地配合我修改很多刁鑽的小東西,這首歌的聲音才能夠如此圓潤飽滿。
.
而這張照片是我請公司宣傳同事拍的,因為知道他家有很好的採光,又會有一些很好看的傢俱跟配件,就請他幫忙,最後我再自己壓字排版,我很喜歡這張照片。
.
母親節出去家庭聚餐的時候,媽媽在餐桌上跟我說他聽到我這首歌,因為原本沒有想要讓他知道我一直在問他台語是在問幹嘛的,突然聽到他說他有聽過,我一下子有點食不下嚥,還好他也只是說「嗯…有幾個用詞我平常台語不會那樣講」,家人的互動真是含蓄委婉到不行,非常好~後來我爸也有聽到了,還開玩笑地說「啊你都把我們的事情寫在歌裡面給大家聽」,讓我也是有點不好意思。
.
然後必須感謝乃嘉跟青虫樂團主唱吉尼,他們幫助我校正跟修改台語用詞和發音上的失準與錯誤,必須謝。
.
明天還有最後一則小故事,後天還有兩件事情要做,請大家跟緊喔!
.
#遠近
好吃的台語怎麼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旅行的意義|
陳綺貞是我們這一代的文青女神,我20歲那年暑假因為車禍住院二個月,回家的第一個晚上,在深夜廣播節目裡聽她上節目,打她第一張專輯「讓我想一想」之後,就開始聽她的歌。
《旅行的意義》這首歌也曾經是我們這一代文青的範式,寫出我們那個年代、那個年紀時對異國異鄉的憧憬。二十年過去,女神因文化部高額補助展覽和不倫事件從神壇跌落,中年人旅行的意義也不再跟以前一樣。
很多朋友不解,歐洲第四波病毒又爆發,你們怎麼還在渡假旅行?如果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那麼到了我們這個年紀,渡假就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七月的時候,我跟所有的中年人一樣「內憂外患」,除了工作之外,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緊張壓力大,家中老的生病,小的不聽話鬧不停,現實生活是在一種隨時可以精神爆炸的壓力鍋狀態。
但是這一切到了義大利,轉換一下環境與生活就好了,旅行中所有一切都可以暫時拋開,眼前的異國風情和博物館裡的文物、美術館裡的畫作再次洗滌心靈。義大利之後回南法輕鬆度假休息的一個星期,沉澱後才可以思考自己的人生與規劃。
所以說,短暫的離開是讓自己喘息,巴黎人總是離開後再回來,才會覺得巴黎的美好。
下圖:羅馬海邊的烤玉米。一個超市拖車上,有一個小炭火直接燒烤玉米,烤熟後灑點海鹽,這種在巴黎非洲區路邊可見的烤玉米攤,在羅馬的海邊也有。羅馬的海灘上有很多有趣的微經濟,賣烤玉米、冰飲、啤酒,最有趣的是海灘編髮!非洲編髮時間冗長,在美容院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海灘上一曬也是好幾個小時,同時編髮也是剛好。我在羅馬海灘看得好促咪(台語發音),我另一半就買根玉米給我啃。老闆收了錢也沒洗手,抓了把鹽丟到玉米上,用玉米皮把海鹽搓了搓。沒關係,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平常在巴黎不會做的事,出了國就無所謂,烤玉米還蠻好吃的。
好吃的台語怎麼寫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台中家附近有一間爆炸好吃的小籠湯包攤販,跟一家融化靈體等級的粉漿蛋餅。
平常在台北早餐大概就優格麥片,還可以隨意咬動食物的時候,就愛吃一些西式早餐。不過回到台中,我就力邀我妹吃早餐,她奉行自然醒法則,對於早上八點起床的我來說,為了這樣的早餐,我願意等,我妹也很放心地讓鬧鐘繼續響。
到底幹嘛不自己去吃就好了呢?
一個人吃一份,但是兩個人有兩種口味啊!對於胃袋偏小的我,兩個人帶著兩個保鮮盒,一盒裝兩種口味的蛋餅,一盒裝一籠八顆的小籠湯包,如果你養生,保溫杯帶著再外帶一瓶紫米五穀米漿,回到家你就會迫不及待地跨過橫躺在家門口的狗,拖鞋直接用右腳大拇指跟食指夾上鞋櫃,順手壓一下櫃子上的乾洗手,讓旁邊的財神爺公仔可以不小心被淨身,接著千萬別忘記把保鮮盒安穩放在桌上,然後立刻再去洗手(剛才乾洗手是為了洗財神爺。)。
做這麼多的準備,就是為了手拿小碗和叉子,好好坐下來,一把打開盒蓋,讓蛋餅們的體香(?)四竄,彷彿在餐桌四周大喊:啊~歡迎光臨~!軟香濃郁的起士跟爽口開胃的泡菜,恰到好處的蛋餅皮,再加上一咬下去就爆汁的小籠湯包,就會一起開啟妳吃完就立刻想睡午覺的美好早晨。
寫到這裡,食物爆炸般的口腔回憶,讓我差一點就忘記到底為什麼要講這些東西。每次帶著環保盒去買餐點的時候,看著其他客人手中接過一袋又一袋紙盒跟塑膠袋,甚至因為小籠湯包太好吃,有客人基本上是路邊停車,買了直接車上吃完,把垃圾又還給老闆,老闆當然不會把紙盒洗完繼續給客人,因為防疫嘛!(開玩笑,沒有防疫也不會給客人啦!)所以,橘色大垃圾桶一早就吃的飽飽的。
防疫期間,我慢慢發現,家裏其實有很多垃圾是很不必要,但又每天都會出現的,比如三餐。
我試著幫我爸帶著盒子去買晚飯,讓他漸漸習慣用這樣的方式吃飯,並且一起發現家裡垃圾量比之前少很多,我本人有那種聽到垃圾車的聲音,就想丟點什麼的強迫症,尤其在老家是全家人的垃圾量,真的是需要每天或是每兩天倒一次垃圾,家裡的空氣才不會讓我誤會我住在什麼鬼地方。
早餐時間我也常常和妹妹,帶著三四個保鮮盒,甚至一壺透明茶壺,到家裡附近的早餐店去大裝特裝食物回來,結果這有一個副作用,就是............我們常常被附贈食物吃。(撥髮)先說,那絕對不是他們剩下來的(確定?),他們會發現是提一袋環保餐盒的我們之後,就看我們當天點了什麼,盒子裡偶爾附贈熱騰騰的薯條、乳酪球,甚至有一次,我從店員手中拿過保鮮盒們,發現多了一盒保鮮盒。
:「你們是住在附近的大學生吧?這是我們特製的法式吐司,你們吃看看,盒子下次來再還就可以了!」
嗚嗚嗚..真的是.....太會做生意了,這樣我怎麼可能不花錢呢?(抓緊錢包)我跟妹妹都是屬於不喜歡欠別人東西的人,(又喜歡被當成大學生)(呃我妹說她本來就是)於是,隔天就立刻又去早餐店報到。
扯遠了,重點就是,這樣下來,家裡的垃圾量減少,空氣也清新很多,畢竟累積著的垃圾都會充滿細菌,而且也能夠減少自己追垃圾車的心理負擔。
不過~總是會有出現不得不的情況吧!像是疫情期間收到好多包裹,包裹就含有紙箱、泡泡紙、紙盒...等會丟棄的東西,那這些東西可以幹嘛讓自己罪惡感降低呢?
嗯,對,就是藝術了,就讓它變成你丟不掉的垃圾吧!(好像更困擾了...)這陣子我跟易蓁(夾腳拖團長)聊著疫情期間在幹嘛,我說我常常在畫畫的時候把這些回收物或垃圾用進去,她點開手機照片,滿滿都是她跟兩個女兒在家裡用紙箱當建築師的照片,有紙箱機器人、紙箱冰淇淋攤.....恩,到底怎麼收納呢?
於是,我們兩個就架起攝影機,打算在防疫的後期,就稱它後防疫時期吧!(亂取)用台語聊聊天,一邊消磨時間,一邊折磨回收物吧!
如果你們也很無聊,可以隨意拿一些物件跟彩色用具放旁邊,接著就打開影片,聽聽我們說話,有些台語臨時要講還真的想不到詞彙,有什麼可以交流的地方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如果有作品也記得分享留言給我喔~影片我會貼在留言處!
還有呀~接著演出竟然要開始了,演出是在2021.09.10(五)- 09.12(日),夾腳拖劇團非語言的人權作品之一《說好不要哭》8/27晚上會釋出索票連結,也因為防疫票卷數量很少,有興趣的大小朋友就一起來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