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女同志外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女同志外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女同志外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女同志外表產品中有20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LalaTai 拉拉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超強回憶殺!網友激推的拉拉電影復刻回歸🥰 改編自泰國暢銷女同志愛情小說《Yes 就是這份愛》與《No 我不要愛你》🇹🇭 派派是外表甜美可愛的大學生, 正興高采烈地準備歡迎新室友, 卻闖進一個穿著打扮言行舉止都十分中性化的帥氣女孩小金。 派派與小金的相處一直處於壁壘分明小心翼翼的狀態, 卻不知不覺...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80的網紅Horseman & Storytel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英國最陰的墓地 這個墓地就是海格特公墓 這裡據傳是倫敦最陰的地方 不過因為這裡下葬了很多名人 因此這裡也成了一個熱門景點 也有人就聲稱在這裡看見吸血鬼 整起事件更是鬧到需要警察看守 但這座公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 真的有吸血鬼出沒還是只是單純鬧鬼? 各位觀眾趕快在下面留言跟我們一起討論 #英國 ...

女同志外表 在 Spell 侑洋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1:47:56

為了發表以下的立場,我刻意選了一張眼影最紅 妝最濃的照片放上來。 「如果在我面前耍娘,我會一巴掌賞過去。」 這是本地一位沒文化沒素質的漫畫家昨晚說的。 說真的在現今這個那麼多元的社會看到這樣的話我還是很驚訝的。到底是要多狹窄,多退步,多沒水準的 mindset 才會說得出這句話啊? 至今,有那麼...

女同志外表 在 ♠️ N大 ♠️ N V S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2:07:14

「我家有個牛魔王」當初靈感來自於東方文化的新年十二生肖輪到牛年,當初用牛的造型做了最原始的發想,加上我對早期香港古裝情色片有著很深的印象,相形融合之下加入名著西遊記元素,其實我很擔心單純古裝劇情色片大家會反感,於是我加入了現代劇情的延伸成了古裝穿越劇。 對我來說情色片創作跟一般電影不太一樣,我會覺...

女同志外表 在 歡Hua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10:52:22

大家還記得第一次愛上女生時,是什麼感覺嗎?是驚訝?害怕?懷疑?還是單純充滿粉紅泡泡? 小學六年級時我發現自己喜歡女生,當時不覺得怎麼樣,很單純直接的喜歡人家。直到自己很喜歡的國中老師在課堂上,無意的說了一句「同志是罪」,我開始反省:「我是不是錯了?」 這句話埋下了我對基督教反感的種子,開始各種討...

  • 女同志外表 在 LalaTai 拉拉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3 20:00:54
    有 38 人按讚

    超強回憶殺!網友激推的拉拉電影復刻回歸🥰

    改編自泰國暢銷女同志愛情小說《Yes 就是這份愛》與《No 我不要愛你》🇹🇭
    派派是外表甜美可愛的大學生,
    正興高采烈地準備歡迎新室友,
    卻闖進一個穿著打扮言行舉止都十分中性化的帥氣女孩小金。

    派派與小金的相處一直處於壁壘分明小心翼翼的狀態,
    卻不知不覺在生活作息中感覺小金的體貼,
    而接受成為親密好友,
    直到產生比朋友更深的情感,👩‍❤️‍👩
    而此時的小金,自己卻漸漸陷入對感情與性向的迷惘。😳

    經典女同志電影《拉小手》
    馬上看👉bit.ly/2EhNWYL

  • 女同志外表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3 21:25:03
    有 174 人按讚

    「她總說自己絕不會結婚,但肯定是無稽之談,我期望艾瑪愛上某人,稍微體會何謂不安...」
    .
    出身豪門的艾瑪,熱愛幫人做媒,卻對愛情與婚姻沒有憧憬,自信自己不會像他人一樣陷入愛情漩渦中,直到艾瑪發現她對好友奈特利多了份愛慕之情...
    .
    Autumn de Wilde 導演的《#艾瑪》,拍得非常可愛,珍奧斯汀小說該有的元素:理性與感性、傲慢與偏見、階級與亂點鴛鴦的錯愛等,樣樣不缺。珍奧斯汀的作品,總在優雅古典的舉止談吐中,藏著一顆顆悶燒(壓抑)的心,一方面極其世俗(財富與地位的必要性),一方面又絕對的脫俗(純潔無暇的愛情)。
    .
    《艾瑪》讓人看得愉悅,導演將故事講得流暢、妝髮服裝攝影都很賞心悅目、實力派演員一起飆戲,看得過癮、飾演奈特利的 Johnny Flynn 和飾演艾瑪的 Anya Taylor-Joy ,搭在一起的效果相當好,有擦出讓人信服的愛情火花。另外,飾演史密斯小姐的 Mia Goth ,站在美得過火的 Anya Taylor-Joy 身邊,氣場並不會被吃掉,反而會讓我注意到 Mia Coth 的膽怯與渴望被肯定的焦慮。飾演貝茲小姐的米蘭達(Miranda Hart),則是一開口就讓我捧腹大笑,愛死她了(推薦大家找 Miranda Hart 的喜劇影集《米蘭達(Miranda)》來看,非常爆笑)!!
    .
    #Anya_Taylor_Joy真的太美了
    .
    校花雪兒幫忙湊和兩位單身教師,讓他們獲得幸福,也讓自己得到更好的課業成績。成為稱職的紅娘讓雪兒感到滿足與成就感,她將目光轉向外表土氣的轉學生泰,想要幫她找到最佳伴侶...
    .
    看完《艾瑪》,順便重溫《#獨領風騷》(改編自《艾瑪》),不得不說,《獨領風騷》是很成功的改編,既保有原著故事的骨架,也懂得加入些新的元素,包括把上流社會的階級變成校園裡的人氣之爭、古典華服換成一套套流行服飾、在劇情中加入同志角色又不顯得太刻意、保留雪兒和異父異母兄長喬許的純純愛戀。
    .
    《獨領風騷》成本一千萬美元,全美收入突破五千萬美元,一舉捧紅 Alicia Silverstone、Paul Rudd 和 Brittany Murphy,可惜 Alicia Silverstone 沒有紅太久(接演《蝙蝠俠4:急凍人》,顯然有重挫她的人氣),Brittany Murphy 年紀輕輕就過世,Paul Rudd 是三人中發展最好的一個,從喜劇咖轉入漫威英雄陣容,人氣維持不墜。
    .
    #相較於艾瑪我更愛獨領風騷男女主角的對戲火花

  • 女同志外表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5 17:10:23
    有 60 人按讚

    我們過去曾經分享過不少從文化、性別、族群以及歷史觀點來談論「歧視」的文章,不過,這些「歧視」都並非由單一原因所構成。如何從某個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的現象來討論多重原因構成的「歧視」,以及這樣的多重「歧視」又是如何把一群人變成社會生活中邊緣人裡面的邊緣人呢?今天要介紹的文章就是從美國亞裔男同志的現象,來看這群人如何成為歷史、文化、性別、職業及學習能力多重歧視下的人群。希望讓我們重新思考,當我們面對一個現象、一個不平等或有爭議的現象時,能夠停下直觀式找到單一原因的思維,而是多花點時間去了解與思考。

    —————————————
    今年3月,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一家按摩院,發生了八人死亡的槍擊案,其中六名皆是亞裔女性(四名韓裔、兩名華裔),而兇手宣稱患有「性成癮」,作案是為了要「消滅誘惑」才痛下殺手。
    然而,此舉也引爆自COVID-19以來亞裔受暴的不滿,紛紛發起 #停止亞裔仇恨(#stopAsianHate)的社會運動,至今仍在美國發酵。民眾在社群媒體開始爭辯,到底這是一起種族主義還是性別歧視案件?有人認為是膚色引起的犯罪事件,有人則認為是因為對性工作的產生的恐娼情結(whorephobic),那為何不是同時鑲嵌在性別與膚色的社會制度底下而造成的悲劇?

    首先,審視亞裔女性的處境前,先必須討論亞裔在美國的刻板印象。
    學者發現,亞裔受到的種族歧視包括:被視為外國人、排除在公共領域外、聰明且成功、以少數代表多數、錯誤地標籤化、犯罪、馬路三寶等。
    這些基於膚色的刻板印象,將所有亞裔劃為單一的群體,認為亞洲人不是來自中國就是日本,要不然就是數學很好。加上早期大量的亞裔移民赴美從事底層勞動,使美國人認為這些亞裔就是「骯髒」且容易「犯罪」的,縱使是移民二代也容易被錯認為「外國人」,然後被種族主義者罵說「滾回你的國家」。
    然而,隨著美國逐漸開放移民,加上大眾媒體的渲染,亞裔女性在北美社會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亞洲戀物癖」、「黃熱病」(yellow fever)、「中國娃娃」等,都是用來形容白人至上者迷戀亞裔女性的物化形容詞。

    那亞裔男性的處境又是什麼呢?據報導指出,北美異性戀的約會市場不利於黑人女性外,另一個族群就是亞裔男性。原因是相比於白人,亞裔男性「不夠男子氣概」。為什麼大家會有這樣的偏見呢?自18世紀中期與19世紀初時,大量的中國裔與日本裔男性移民到美國,他們的工作除了修鐵路與種植外,大多的工作都被限制在女性化的低薪工作,如洗衣、煮飯、洗碗、家管等服務業與餐飲業。除了外表相對於白人較為嬌小且不夠魁武、有肌肉外,亞洲人的禮貌謙遜、群體主義等特徵,都與西方強調的自信、個人主義、競爭等特質違背,亞裔男性被認為是很「娘」、「媽寶」而且「無性慾」的,整體而言都不算是一個「男人」。有趣的是,亞裔除了被西方男子氣概的框架給「閹割」成過度陰柔的極端外,部分亞裔男性也被大眾媒體過度陽剛化(hypermasculinized)。例如李小龍的功夫,以及歷史上的「黃禍」(Yellow Peril),都威脅了美國白人,他們認為這些「黃皮膚」的跋扈總有一天會侵蝕白人的優越性。

    那跳脫異性戀的框架,亞裔男同志就比較吃香嗎?
    事實上,亞裔男同志受到社會對於亞裔男性和女性的兩種刻板印象影響,他們不僅在同志社群容易被認為「娘娘腔」也在約會市場被視為「黃熱病」(yellow fever),甚至被年長白人男性伴侶認為是「女人」與他們約會來強化白人男性的陽剛氣概。於是,在男同志的擇偶市場,亞裔男性的刻板印象就是:小屌、光滑的皮膚、瞇瞇眼,行為舉止要端莊卻又誘人,令人有異國遐想;個性要聰明、害羞、性被動,且喜歡比他們年長的男人;氣質要陰柔、從屬,而且是像女人一樣被插入的0號,滿足「異男樣」白人的性幻想 。因此,許多報導都指出,在男同志交友App上,除了會出現「拒C、拒胖」外,還會附註「拒黑人、拒亞洲人」等種族歧視,甚至遭到使用者的言語攻擊,包括「你們亞洲人的眼睛怎麼這麼醜」等騷擾話語。

    亞裔(特別是華裔)常在美國被稱為「模範少數」(model minority),不但有優等的教育,更有成功的事業,在社會形象良好,是個不偷不搶的「模範生」。然而這種典範反而會被用來強化白人對亞裔陰柔的想像,例如亞洲人一定比較「順從」與「從屬」。更大的問題是,在檯面上的永遠是中產階級的華裔,從事藍領階級的東南亞裔反而在「模範少數」下被噤聲。這並不是要亞裔必須反省自我的文化價值,而是必須檢討美國社會裡的種族與性別歧視,我們以前常看到黑人爭平權的運動,那身為亞洲臉孔的我們又在這個社會與全球占了什麼位置?我們渴望的「美國夢」又真的對亞裔良善嗎?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066?fbclid=IwAR2ALj59cylyFvdtvtAXo30C_tQT0_GzGZEI3uve467QqzLVt2BSGywztXU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