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奇巧計程車幾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奇巧計程車幾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奇巧計程車幾集產品中有7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承接早上的 GQ 專訪,再分享過去讀到的兩本書裡,與梁朝偉有關且寫得極為出色的文章,一本出自毛尖《夜短夢長》,談《花樣年華》,另一本出自范俊奇《鏤空與浮雕》,以人物為核心。 ⠀⠀⠀⠀⠀ ⠀⠀⠀⠀⠀ 「王家衛說,這部電影是要講『上海人發生在香港的故事,而且是保留了老上海情調的香港』,這個說法,構成了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村上春樹 #文學 #推薦書 ──── 你聽過「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為何說「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本集我們繼續講述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國境之南,太...
奇巧計程車幾集 在 李豪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09:13:45
⠀ 我以為家是賴在沙發看著電視,是貼滿獎狀和照片的那面牆,是夜裡飢餓難耐時母親煮的那碗麵,直到第一次感覺到想家,才發現那是相隔一道流刺網圍牆傳來的垃圾車樂聲,是提著又大又重的提包然後輕輕地關上門,是相隔一百天後船舶靠岸,招牌霓虹、交通號誌、車水馬龍撲面而來的那一刻。 ⠀ 我戊守的地方是離島的離島,搭...
奇巧計程車幾集 在 貓心—龔佑霖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31 13:06:55
#貓心_LightenCat [2018.09.16] 南韓。浦項 越過了漫長的公路,我和M總算來到了韓國的最東邊,一座沒有英文的城市。 不會使用韓國地圖的我們,只能用google地圖大略地搭配網路上極少的資訊,找尋相生之手的交通方式。 我們先是奔馳在一片馬路旁的沙灘上,用單眼記錄下彼此的身影...
奇巧計程車幾集 在 貓心—龔佑霖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02 20:25:02
[2018.09.16 南韓。浦項] 越過了漫長的公路,我和M總算來到了韓國的最東邊,一座沒有英文的城市。 . 不會使用韓國地圖的我們,只能用google地圖大略地搭配網路上極少的資訊,找尋相生之手的交通方式。 . 我們先是奔馳在一片馬路旁的沙灘上,用單眼記錄下彼此的身影,再愚蠢地在地上隨意畫畫,...
-
奇巧計程車幾集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2-05 22:30:10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村上春樹 #文學 #推薦書
────
你聽過「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為何說「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本集我們繼續講述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算是村上長篇作品中奇幻色彩較淡的一部;但其中僅有的幾處帶有幻想性質的情節,卻恰恰都是小說的關鍵。
男主角阿始在婚前,在與島本在爵士酒吧中重逢之前,其實曾在街頭巧遇島本──他看見一位拖著腿走路的女人,背影與曾罹患小兒麻痺的島本一模一樣。於是他不由自主開始跟蹤她,卻始終沒能確認那是否就是島本。然而,跟蹤尚未結束,突然有個男人抓住了阿始的手臂,交給他一個白色信封,警告他不要插手,也不准追問;而島本就在此刻上了計程車,消失在人群中。阿始茫然收下白色信封,打開一看,信封裡裝著十萬日圓。這個信封,被阿始慎重地收藏在一個安全的地方。而在整整八年後,阿始與島本重逢,島本再次從箱根的別墅中不告而別後,阿始回頭去找這白色信封,卻赫然發現,白色信封居然也不見了。
伊格言分析,如果仔細檢視《國境之南》所有關於女主角島本的細節,由島本首次出現在爵士酒吧裡起算,我們會發現,小說中幾乎未曾出現島本與其他角色(除了阿始之外)較長時間的互動。而島本的現況與個人歷史,似乎都被那充滿神秘感的話語或死亡意象所隱蔽了。我們或許可以如此猜測:這位阿始的青梅竹馬,三十七歲,有著迷魅笑容的美麗女子,或許自始至終,極可能只是阿始心中的幻影。
這代表了什麼?伊格言說,前兩集中,我們已經證實了,絕對純粹的愛往往導致傷害與毀滅。這說來令人悲傷。而藉由十萬日圓的消失,村上春樹更將小說的世界觀進一步推向了更加虛無的方向。裝著十萬日圓的白色信封是對島本情感的唯一物證;然而物證卻消失了;唯有對島本的記憶保留了下來。換言之,在缺乏物證人證的情況下,這樣「絕對的愛」的記憶,卻也有可能只是幻影,只是虛構。
這強烈暗示了生命的本質:虛無。......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奇巧計程車幾集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承接早上的 GQ 專訪,再分享過去讀到的兩本書裡,與梁朝偉有關且寫得極為出色的文章,一本出自毛尖《夜短夢長》,談《花樣年華》,另一本出自范俊奇《鏤空與浮雕》,以人物為核心。
⠀⠀⠀⠀⠀
⠀⠀⠀⠀⠀
「王家衛說,這部電影是要講『上海人發生在香港的故事,而且是保留了老上海情調的香港』,這個說法,構成了電影總綱。上海故事用了香港背景,上海和香港互為對方的面子和裡子,就像沒有出場的周慕雲妻子和蘇麗珍丈夫,他們是被周慕雲和蘇麗珍隱喻的,四人局刪到雙拼戲,王家衛的減法取得了加法的效果,發生在香港的上海故事也比本土背景更具有衝擊力,因為導演可以肆意地把上海元素都堆上去,小樓裡的文化移民在小樓裡集中懷個舊,這樣的做法合乎情理;同樣原理,周慕雲和蘇麗珍,他們兩人演繹了對方的故事,掀開了自己的塊壘,也催動了洶湧的未來,一場戲裡包含了四對感情,討巧又別致。
⠀⠀⠀⠀⠀
減法做成加法,也體現在周慕雲和蘇麗珍的短兵相接中。整部電影有床但沒有床戲,兩人之間有愛但不做愛。計程車裡,周慕雲的手滑向蘇麗珍,她內心的掙扎體現在手裡,終於還是掙脫。花樣年華裡的時光戀人,裝扮也是欲說還休你我對倒,張曼玉高領旗袍下襬開小叉,梁朝偉西裝領帶頭髮三七開,禁欲解釋情慾,糾結暗示釋放,他們之間一來一回,頂得住梁朝偉脈脈電眼的,是張曼玉,接得住張曼玉這儀式般日常風姿的,只有梁朝偉。」
⠀⠀⠀⠀⠀
⠀⠀⠀⠀⠀
─ ─《#夜短夢長》毛尖
https://bit.ly/3tgC7aD
⠀⠀⠀⠀⠀
⠀⠀⠀⠀⠀
「至於在電影世界裡頭,梁朝偉一直都是一個値得被尊敬的對手,我記得劉德華有一次和他同時角逐影帝,談起輸贏,談起對手,談起五虎,劉德華忍不住說,誰是影帝都還是其次,關鍵的是層次,他自己現在也只能算是個八面玲瓏的藝人,但梁朝偉早已經是個藝術家了。而且梁朝偉在銀幕上的爐火純靑、遊刃有餘、輕盈靈活、沉穩洗練,就連李安也說過,梁朝偉特別厲害的地方是,他連背影也有推動劇情的演技。我不是影癡,不知道梁朝偉的好,原來已經好到可以給香港影帝設定不一樣的氣派和不一樣的深度,因為有所為有所不為,所以才成就他今天的作為。
⠀⠀⠀⠀⠀
另外,在情理上,梁朝偉和張國榮的個性根本是湊合不到一塊兒的兩個人,連王家衛也說,張國榮是花蝴蝶,在片場裡滿場亂飛,疼惜別人的同時也要別人疼惜,偏偏梁朝偉卻安靜得像一座擱在走道旁差點被美術指導冷落的小道具,可以一整天乾坐著不出一句聲。有一陣子,張國榮和梁朝偉是鄰居,張國榮老鑽過來和劉嘉玲還有王菲同林靑霞打麻將,梁朝偉則躱在房裡聽很重很重的搖滾音樂,偶爾出來給大家添茶遞水,老愛給張國榮介紹什麼雨前龍井什麼七子普洱,遇著張國榮賭興正濃,聽了就覺得好鬼煩,乾脆尖著聲音朝梁朝偉嚷嚷,『我鼻子塞啊什麼都聞不到,你給我沖一杯甘菊茶包就好』—— 所以張國榮離開的時候,梁朝偉哭得比誰都兇,後來他才提起,他好懷念張國榮那陣子因為家裡有人嗅不得煙味,常常按個門鈴就過來借他家露台抽煙,兩個人碰著了就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幾句,在煙霧彌漫中,沒有特別的惺惺相惜,但有一種看不見的纏繞著的親昵,說不上來為什麼,梁朝偉覺得除了劉嘉玲,在張國榮面前他可以讓自己敞開來,做一個木無表情把頭剃光的詩人。
⠀⠀⠀⠀⠀
太多人說,劉嘉玲是梁朝偉『最不梁朝偉』的一次選擇,但就這一點,我始終略有保留 —— 如果不是劉嘉玲的霸氣而強悍,恐怕沒有第二個女人可以忍受身邊的男人像梁朝偉那樣,稍微在片場裡一個鏡頭拍得不稱心,晚上回到家就不吭一聲,低下頭,把一屋子的地都來來回回地抹乾淨,然後把臉埋進沙發裡,結結實實地痛哭一場,哭完了劉嘉玲就把熱毛巾遞過去,然後給他倒杯水,一句話都不問,單幾個行雲流水的動作,就可以把梁朝偉九曲十三彎的情緒給熨得服服帖帖的,她甚至從來不過問自己在梁朝偉心目中的位置,因為她知道,梁朝偉最愛的女人未必是她,但梁朝偉最需要的女人絕對是她,只有她能夠用一個眼神就把梁朝偉摁在椅子上。」
⠀⠀⠀⠀⠀
⠀⠀⠀⠀⠀
─ ─《#鏤空與浮雕》范俊奇
https://bit.ly/2UrMW9r
奇巧計程車幾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若是心中有愛,你可以舉起所有的傷痛:郭婞淳的故事 》
原文:長庚生物科技身心靈轉化中心負責人/教育訓練處處長 呂欣欣
2014 年的初夏,楊定一博士的老朋友彭台臨先生(當時擔任體育署副署長)拜訪了楊定一博士,希望他協助一位受了傷的國家代表舉重選手郭婞淳。彭台臨先生在負責2004年奧運培訓時,就曾經請楊博士協助台灣的奧運代表隊。當時,得到一個很好的結果。後來,也和楊博士有很好的互動。
當年 5 月婞淳因為正在積極準備 9 月的仁川亞運,舉重練習時不慎被滑落的槓鈴壓傷右大腿股外側肌,造成肌肉 80%斷裂。當時傷勢相當嚴重,連站立都不行,左營訓練中心馬上安排她積極接受各項治療,企圖將肌肉的損壞程度降到最低。
楊博士並沒有對於婞淳的傷勢多加詢問,馬上答應了彭先生。
記得,5 月 14 日,第一次見到婞淳從高雄到來到公司與楊博士見面時,她整隻右腿是包著石膏,坐在輪椅上,同行的還有林教練和二位助理。
我在一樓接待她們時,看著所有人如何幫著把婞淳從計程車搬下車,再抬上輪椅,才意識到她的傷勢真的很嚴重。
第一次見面的婞淳,雖然身材很壯,但打扮上和個性就像 20 歲出頭的女生,靦腆而可愛。雖然身受重傷,但她見到楊博士時,臉上充滿笑容。
楊博士了解她的傷勢後,先對她說了些鼓勵的話,希望她一定要專心先把傷勢治療好(雖然再過三個月就要去亞運比賽)。
當下,也指示了首要的照護目標:要讓肌肉重建回來,又能保留元氣。
楊博士邀請她每個星期盡量抽空北上到身心靈轉化中心來做療程,同時針對她的傷勢,給與大量的源素、活力水礦、蕈菇類的調理素等等,還給她一個油膏,跟她解釋這個油膏含著蓖麻油、樟腦油、陶瓷的黃金、蜜蠟、一種很特殊的泥巴,與從植物樹皮提煉的自然成份。請她一天至少塗三次,希望幫助她迅速恢復大腿肌肉的功能。
婞淳在高雄已經接受各項積極的治療,但她的團隊真的幫助她每週五下午搭高鐵從高雄北上,晚上住宿在轉化中心附近的旅館,週六就直接用輪椅推著婞淳來到中心作療程。週六下午在中心用完餐,再坐高鐵回到左營訓練中心。期間,楊博士交代婞淳一定要認真禱告,對生命充滿信仰,而為她準備的大量源素、調理素等她也都認真服用。
傷口穩定後,也開始進行鎂鹽的水浴,經過特別處理的鎂鹽團塊比較小,透過特殊小分子的水和蒸氣的引導,可以活化身體的代謝。除了鎂,也還用其他的鹽類,包括大量的鉀。
楊博士特別給她一個水晶,希望她隨時握在手上,幫助她隨時集中注意力。
她的導護員還偷偷說,婞淳連在旅館休息時間,都還找空檔繼續作復健訓練,希望不要讓身體的狀態往下掉。婞淳的好人緣也贏得全轉化中心的同仁的愛護,無不用心幫助婞淳,縱使她會疼痛,行動不方便,同仁們都付出無比耐心與愛心陪伴與鼓勵。
真沒想到,才短短 2 個月左右而已,我們就看著她本來是從坐著輪椅來中心,進步到可以用拐杖慢慢走來中心,甚至奇蹟的可以自己走進來中心。我們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認為這樣的進步真是不可思議!
在婞淳的傷勢從外觀看來幾乎康復的同時,婞淳和教練對於是否出賽亞運詢問了楊博士意見。
楊博士告訴婞淳,一定會為她這次的比賽祝福,也教授她一些呼吸的功夫讓她可以面對比賽過程的壓力。再三的叮嚀婞淳要用愛的信念,面對一切,包括自己,包括團隊,也包括比賽的對手,甚至如果有能力,一定要把這股愛的力量回饋出去。
後來她趕上了亞運,雖然以第 4 名結尾,但這已經帶給她及團隊無比的安慰與信心。
2015 年,婞淳再次回到台北與楊博士見面,希望親自表達她的感謝。楊博士見面時仍然叮嚀她要隨時感恩,要懂得珍惜一切。當時,婞淳還有點不好意思的告訴楊博士,她已經利用比賽獎金購買一台救護車捐贈台東某醫院幫助有需要的人,當時楊博士聽了相當欣慰。
2016 年的里約奧運,婞淳參加女子 58 公斤級賽事,以抓舉 102 公斤、挺舉 129 公斤,總和 231 公斤的成績,奪下銅牌,為台灣取得當屆奧運第三面獎牌。
雖然婞淳自認實力並沒有完全發揮,原本目標是拿金牌、挑戰世界紀錄,但她還是接受了事實。當這個好消息傳回台灣時,轉化中心的同仁都相當關心與興奮,我也透過微信向她表達了祝賀。
9 月初她回到台灣左營後,再次希望跟楊博士見面。正巧 9 月 11 日,楊博士接受了慈濟高雄靜思書軒的邀請,進行
一場「活出全部生命的潛能」講座。講座前我安排婞淳先與楊博士見了面,婞淳將奧運的獎牌贈送給楊博士,並表達了自己對楊博士的滿心感謝。
當時,婞淳與楊博士並沒有說什麼話,她只是激動得掉淚,楊博士雙手輕輕捧著婞淳的臉,再給婞淳一個大大的擁抱。
在場的朋友,雖然並不知道婞淳與楊博士之間的關係,但現場的互動氛圍卻感動了所有人。
這場演講,婞淳專心聆聽,深深受到感動,並告訴我「這是一場我目前最需要的課」。
婞淳的經過時常透過我和楊博士分享,楊定一博士特別請我轉達:「聽到婞淳的進展,相當為她高興。其實這些康復,完全是她自己的成就,我們最多是協助她把真正的生命、生命的根源找回來。最寶貴的,不是婞淳有那麼好的表現,而是她透過表面上的挫折和失敗,帶來身心的大調整。這一點,遠遠超過各種獎牌的成就。」
郭婞淳靠著舉重揚名世界,卻也因為舉重而經歷難以想像的傷病,並掉入舉重生涯的低潮。
今年她終於又贏得舉重生涯裡第二面世大運金牌,也突破個人的紀錄。
當全台灣為她殊榮喝采時,她個人從 2014 年以來的努力也終於得到安慰。
她站立舉起槓鈴的當下,不僅已經成功走過失敗的恐懼,並活出生命全部的潛能。
奇巧計程車幾集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陳文茜
《若是心中有愛,你可以舉起所有的傷痛:郭婞淳的故事 》
原文:長庚生物科技身心靈轉化中心負責人/教育訓練處處長 呂欣欣
2014 年的初夏,楊定一博士的老朋友彭台臨先生(當時擔任體育署副署長)拜訪了楊定一博士,希望他協助一位受了傷的國家代表舉重選手郭婞淳。彭台臨先生在負責2004年奧運培訓時,就曾經請楊博士協助台灣的奧運代表隊。當時,得到一個很好的結果。後來,也和楊博士有很好的互動。
當年 5 月婞淳因為正在積極準備 9 月的仁川亞運,舉重練習時不慎被滑落的槓鈴壓傷右大腿股外側肌,造成肌肉 80%斷裂。當時傷勢相當嚴重,連站立都不行,左營訓練中心馬上安排她積極接受各項治療,企圖將肌肉的損壞程度降到最低。
楊博士並沒有對於婞淳的傷勢多加詢問,馬上答應了彭先生。
記得,5 月 14 日,第一次見到婞淳從高雄到來到公司與楊博士見面時,她整隻右腿是包著石膏,坐在輪椅上,同行的還有林教練和二位助理。
我在一樓接待她們時,看著所有人如何幫著把婞淳從計程車搬下車,再抬上輪椅,才意識到她的傷勢真的很嚴重。
第一次見面的婞淳,雖然身材很壯,但打扮上和個性就像 20 歲出頭的女生,靦腆而可愛。雖然身受重傷,但她見到楊博士時,臉上充滿笑容。
楊博士了解她的傷勢後,先對她說了些鼓勵的話,希望她一定要專心先把傷勢治療好(雖然再過三個月就要去亞運比賽)。
當下,也指示了首要的照護目標:要讓肌肉重建回來,又能保留元氣。
楊博士邀請她每個星期盡量抽空北上到身心靈轉化中心來做療程,同時針對她的傷勢,給與大量的源素、活力水礦、蕈菇類的調理素等等,還給她一個油膏,跟她解釋這個油膏含著蓖麻油、樟腦油、陶瓷的黃金、蜜蠟、一種很特殊的泥巴,與從植物樹皮提煉的自然成份。請她一天至少塗三次,希望幫助她迅速恢復大腿肌肉的功能。
婞淳在高雄已經接受各項積極的治療,但她的團隊真的幫助她每週五下午搭高鐵從高雄北上,晚上住宿在轉化中心附近的旅館,週六就直接用輪椅推著婞淳來到中心作療程。週六下午在中心用完餐,再坐高鐵回到左營訓練中心。期間,楊博士交代婞淳一定要認真禱告,對生命充滿信仰,而為她準備的大量源素、調理素等她也都認真服用。
傷口穩定後,也開始進行鎂鹽的水浴,經過特別處理的鎂鹽團塊比較小,透過特殊小分子的水和蒸氣的引導,可以活化身體的代謝。除了鎂,也還用其他的鹽類,包括大量的鉀。
楊博士特別給她一個水晶,希望她隨時握在手上,幫助她隨時集中注意力。
她的導護員還偷偷說,婞淳連在旅館休息時間,都還找空檔繼續作復健訓練,希望不要讓身體的狀態往下掉。婞淳的好人緣也贏得全轉化中心的同仁的愛護,無不用心幫助婞淳,縱使她會疼痛,行動不方便,同仁們都付出無比耐心與愛心陪伴與鼓勵。
真沒想到,才短短 2 個月左右而已,我們就看著她本來是從坐著輪椅來中心,進步到可以用拐杖慢慢走來中心,甚至奇蹟的可以自己走進來中心。我們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認為這樣的進步真是不可思議!
在婞淳的傷勢從外觀看來幾乎康復的同時,婞淳和教練對於是否出賽亞運詢問了楊博士意見。
楊博士告訴婞淳,一定會為她這次的比賽祝福,也教授她一些呼吸的功夫讓她可以面對比賽過程的壓力。再三的叮嚀婞淳要用愛的信念,面對一切,包括自己,包括團隊,也包括比賽的對手,甚至如果有能力,一定要把這股愛的力量回饋出去。
後來她趕上了亞運,雖然以第 4 名結尾,但這已經帶給她及團隊無比的安慰與信心。
2015 年,婞淳再次回到台北與楊博士見面,希望親自表達她的感謝。楊博士見面時仍然叮嚀她要隨時感恩,要懂得珍惜一切。當時,婞淳還有點不好意思的告訴楊博士,她已經利用比賽獎金購買一台救護車捐贈台東某醫院幫助有需要的人,當時楊博士聽了相當欣慰。
2016 年的里約奧運,婞淳參加女子 58 公斤級賽事,以抓舉 102 公斤、挺舉 129 公斤,總和 231 公斤的成績,奪下銅牌,為台灣取得當屆奧運第三面獎牌。
雖然婞淳自認實力並沒有完全發揮,原本目標是拿金牌、挑戰世界紀錄,但她還是接受了事實。當這個好消息傳回台灣時,轉化中心的同仁都相當關心與興奮,我也透過微信向她表達了祝賀。
9 月初她回到台灣左營後,再次希望跟楊博士見面。正巧 9 月 11 日,楊博士接受了慈濟高雄靜思書軒的邀請,進行
一場「活出全部生命的潛能」講座。講座前我安排婞淳先與楊博士見了面,婞淳將奧運的獎牌贈送給楊博士,並表達了自己對楊博士的滿心感謝。
當時,婞淳與楊博士並沒有說什麼話,她只是激動得掉淚,楊博士雙手輕輕捧著婞淳的臉,再給婞淳一個大大的擁抱。
在場的朋友,雖然並不知道婞淳與楊博士之間的關係,但現場的互動氛圍卻感動了所有人。
這場演講,婞淳專心聆聽,深深受到感動,並告訴我「這是一場我目前最需要的課」。
婞淳的經過時常透過我和楊博士分享,楊定一博士特別請我轉達:「聽到婞淳的進展,相當為她高興。其實這些康復,完全是她自己的成就,我們最多是協助她把真正的生命、生命的根源找回來。最寶貴的,不是婞淳有那麼好的表現,而是她透過表面上的挫折和失敗,帶來身心的大調整。這一點,遠遠超過各種獎牌的成就。」
郭婞淳靠著舉重揚名世界,卻也因為舉重而經歷難以想像的傷病,並掉入舉重生涯的低潮。
今年她終於又贏得舉重生涯裡第二面世大運金牌,也突破個人的紀錄。
當全台灣為她殊榮喝采時,她個人從 2014 年以來的努力也終於得到安慰。
她站立舉起槓鈴的當下,不僅已經成功走過失敗的恐懼,並活出生命全部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