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夫妻不同戶籍新生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夫妻不同戶籍新生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夫妻不同戶籍新生兒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96的網紅沙發上的夫妻Couple On Sof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沙發上的育兒日記 ——————— 取好 #小葉子 🌱名字之後 最重要的 #報戶口 我們也完成啦! 在還懷著小葉子時,就很認真上網查了報戶口和申請政府各項津貼補助的資料,網路上資訊好多,也容易被各種名稱、條件弄得眼花撩亂🤯🤯🤯 為了怕自己搞混,就用了盡量精簡的方式把資料整理下來,順便分享給你...
夫妻不同戶籍新生兒 在 沙發上的夫妻Couple On Sof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沙發上的育兒日記
———————
取好 #小葉子 🌱名字之後
最重要的 #報戶口 我們也完成啦!
在還懷著小葉子時,就很認真上網查了報戶口和申請政府各項津貼補助的資料,網路上資訊好多,也容易被各種名稱、條件弄得眼花撩亂🤯🤯🤯
為了怕自己搞混,就用了盡量精簡的方式把資料整理下來,順便分享給你們♥️
🔹因為是為了方便查看的精簡版,所以詳細條件資格需以政府公告為主喔。
🔹我們是 #新北市民,各市政府補助津貼內容略有不同。
以下依照申辦請領順序。
———————
🔸戶政事務所
⭐️ 必備資料:
▫️戶口名簿
▫️出生證明書
▫️父母身分證+印章
▫️媽媽的郵局存摺
❶ #出生登記 + 參加 #健保 + 辦理健保卡
▪️可申請多份戶籍謄本備用
▪️寶寶健保依附在保費較低的一方較省錢
▪️已有照片,可直接申辦有照片的健保卡
▪️💳 健保卡約7個工作天郵寄至戶籍地址
❷ 新北市 #生育獎勵金
▪️💰每胎20000元
▪️約9個工作天匯入媽媽帳戶
❸ #勞保生育給付
▪️💰勞保投保金額x 60日
▪️約15個工作天匯入媽媽帳戶
❹ #市立圖書館新生兒借閱證+#閱讀禮袋
▪️💳 借閱證約7個工作天郵寄至戶籍地址
▪️🎁 現場直接領取禮袋
❺ #新北市政府育兒寶禮袋
▪️🎁 現場直接領取
———————
🔸任職公司,或勞工保險局
⭐️必備資料:
▫️戶籍謄本
▫️出生證明書
▫️存摺影本
▫️配偶在職證明
▫️申辦表單(於勞保局網站下載)
❶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向️任職公司人事部門申請
▫️勞保局臨櫃,或線上自行申請
▪️💰依勞保投保金額的60%計算
▪️按月匯入帳戶
▪️最多可領六個月
———————
🔸戶籍所在地區公所
⭐️ 必備資料:
▫️父母和寶寶身分證明文件
▫️郵局存摺
▫️已簽訂的托育契約書
❶ #育兒津貼(0~4歲)
▫️父母一方未就業
▫️產假(兩個月)期間可請領
▫️育嬰留停津貼期間不可請領
▫️育嬰留停津貼六個月領完後可重新請領
▪️💰每月2500元
▪️每月月底匯入帳戶
———————
🔸 托嬰中心,或居家托育服務中心
⭐️ 必備資料:
▫️申請表
▫️戶籍謄本或戶口名簿
▫️郵局存摺封面影本
▫️就業證明文件(有勞保免附)
❶ #中央托育費用補助(0~3歲)
▫️不可和留職停薪津貼、育兒津貼同時請領
▫️父母皆就業
▪️💰 公共與準公共化托嬰中心,每月3000元
▪️💰準公共化保母,每月6000元
❷ #新北市公共托育合作聯盟(0~3歲)
▫️新北市額外補助
▫️和中央托育費用補助同時請領
▪️💰公共與準公共化托嬰中心,每月3000元
▪️💰準公共化保母,每月2000元
———————
產後最重要的事,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才不會手忙腳亂,因為其實坐月子期間,尤其是最開始的一、二週,真的沒有你想像中的悠閒得空啊~😫
希望這篇可以有點幫助
祝所有新手爸媽都能順順利利♥️
———————
🔸沙發上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coupleonsofa/
#沙發上的夫妻 #coupleonsofa
#育兒日記 #育兒生活 #育兒日常 #育兒 #女寶寶 #女兒 #新手媽媽 #新手爸爸 #新手爸媽 #新手媽咪
夫妻不同戶籍新生兒 在 余宛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加碼補貼第二胎?多管齊下完善生養環境】
日前賴院長宣示,在2030年總生育率要達1.4。這個數字反映婦女平均一生中生育子女數,對台灣來說,1.4代表要回到2001年的水準,將會是將當大規模的轉變,但是離人口替代水準2.1,又還有一大段距離,因此需要多種措施配合。
今天下午姚文智委員( 姚文智翻台北)召開「促進生育,第二胎國家養」公聽會,我和 陳曼麗 立法委員(環保 生態 再生能源)一同出席支持,討論這個新主張。
姚委員主張,第一胎依中央地方目前的各項措施補助,但是第二胎之後,每人每月補助一萬元,持續到六歲。父母所得總額稅率20%者排除,包含全台超過80%的家戶。
近年來,新生兒人數大約每年二十萬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是第一胎,第二胎佔不到40%,可見家長生養第二胎的意願大幅下降。對此,政策可以有相應的作為,鼓勵家長再生第二胎。因此我很支持姚委員的主張,用補貼的方式,讓生養第二個孩子的家長無後顧之憂,這種加碼補助第二胎不但有立論基礎,並且已經有國家在推動。
現行許多生育津貼綁定戶籍,設籍地不同的夫妻、不在居住地設籍的父母,並不能享受相應的福利,再者,2-3歲的托育問題,因為分交由衛福部、教育部主管,成為真空狀態,2-3歲幼兒成為托育人球,而津貼資訊缺乏統整也讓家長看得兩眼昏花,我也呼籲育兒相關政策,應該由單一窗口來推動,可以避免中央與地方競相補貼,而提供完善的一條龍托育更是首要之務,對家長來說是一大好處。
當然,除了現金補貼的方式,我也認為,因應少子女化,需要多元和創新的配套相輔相成。像是上個月底我和 李麗芬委員辦公室一起舉辦了企業托育的公聽會,討論如何在兼顧安全下,鬆綁法規推動企業托育的可能。
又例如,上個會期,我提出了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的提案,包含延伸目前育兒扣除額的年齡限制,由0-5歲,擴大至0-6歲。生養一個孩子的扣除幅度也從兩萬五提高到八萬,沒有人數上限,也就是生每一個孩子都可以享受到。跟今天姚委員提出的想法一樣,也有排富條款。
面對嚴峻的少子女化危機考驗,我們的政策應該多管齊下,從各個方面,不論是育兒補助、托育政策、租稅減免等,回應人民多元的需求。
很高興看到這麼多委員、專家、民間團體不斷和政府討論這個議題,而我也會繼續督促政府,廣納各方意見,借鑒各國,盡快端出可行的政策來因應少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