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天照大神神社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天照大神神社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天照大神神社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天照大神神社產品中有15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隱藏在南台灣的望海神社 嗨~中秋節快樂,整整四天的連假,大家有什麼安排嗎? 今天分享一座隱藏在山中的空靈景點,南臺灣坐山望海的 #高士神社,疫情期間也可以感受日本的氣氛! 高士神社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為台灣現存神社中,最有日本味,卻也最不純種的存在。 嗯?什麼意思? 初代神社建於1939年...

 同時也有17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萬的網紅蔡阿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拍攝時間2021年3月)全新單元來啦!看蔡阿嘎影片長知識~不用去日本!台灣就有!這次要帶大家尋找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神社,據傳全台灣還遺留有2、300座的神社遺址,現在變什麼樣子呢?我們就一個縣市一個縣市,慢慢把他們找出來跟大家分享!😁😁😁 ► 訂閱二伯&蔡波能:https://pros.is/2U...

天照大神神社 在 浪跡旅攝 Well Kang To World/康康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6:56:57

【隱藏在南台灣的望海神社】 嗨~中秋節快樂,整整四天的連假,大家有什麼安排嗎? 今天分享一座隱藏在山中的空靈景點,南臺灣坐山望海的 #高士神社,疫情期間也可以感受日本的氣氛! 高士神社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為台灣現存神社中,最有日本味,卻也最不純種的存在。 嗯?什麼意思? 初代神社建於1939...

  • 天照大神神社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8 17:31:27
    有 1,632 人按讚

    #隱藏在南台灣的望海神社

    嗨~中秋節快樂,整整四天的連假,大家有什麼安排嗎?

    今天分享一座隱藏在山中的空靈景點,南臺灣坐山望海的 #高士神社,疫情期間也可以感受日本的氣氛!

    高士神社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為台灣現存神社中,最有日本味,卻也最不純種的存在。

    嗯?什麼意思?

    初代神社建於1939年,當時供奉著天照大神,1945年二戰結束廢棄。二戰時期,高士部落的壯丁們被徵招成台籍日本兵,神社集合出發時,與家人說:「如果我回不來了,以後就來神社相見」。

    戰後,高士部落一直希望重建神社,實現逝去親人的遺願,但由於種種因素而延宕。後來,日本神職人員佐藤健一,為感念台灣人在311大地震的幫忙,耗資一千萬日圓,打造木造神社送至牡丹鄉高士部落。

    這次供奉的不是天照大神,而是戰爭逝去的英靈、祖靈和山神,回歸原住民的信仰。

    2015年蓋好的二代神社,鎮座祭採用了日本神道的步驟、排灣族傳統儀式,加上長老教會牧師的祈禱下,順利落成。

    這裡的視野好到炸裂,可以遠眺太平洋,登上眺望台視野更遼闊!雖然建築簡易,但遠離塵囂的環境一級棒,有著極靜空靈的氛圍,很適合拍照與發呆。

    不過真的路途遙遠,道路蜿蜒曲折,少部分路面不平,若晚上開車要小心慢行~

  • 天照大神神社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4 21:44:21
    有 90 人按讚

    📍 鹽水・岸內糖廠
    -
    這陣子公視大戲《斯卡羅》正夯,陸陸續續有些朋友傳來訊息,說劇裡的府城片場架在了新建的 #岸內糖廠影視園區。
    -
    就當是做個紀念吧。在岸內糖廠以影視基地身份為人所知(甚至佔領 IG )前,在它與過去的歷史決裂前,我實在是想來說說我認識的岸內糖廠。
    -
    根據記載,岸內糖廠的歷史可追溯至 1902 年,那時台灣總督府制定「臺灣糖業獎勵規則」鼓勵發展糖業,隔年(1903 年)台南富商王雪農便在鹽水岸內成立「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成為 #全台第一間由台灣人創立的新式製糖工廠。
    -
    1907 年,岸內糖廠被日本人強制收購,並在之後不斷擴充,最終成為 #日據末期台灣四大製糖會社之一。當時的岸內糖廠是台灣率先研發出「耕地白糖」技術的廠房,有效提升了白糖的品質與製程效益,讓台灣製糖技術邁出一大步。

    據說只要是岸內糖廠的員工,之後應徵別的糖廠薪水都會比其他人多一成。
    -
    到了戰後,岸內糖廠被國民政府接收,成為台糖的廠區,之後幾經改組,直到 1994 年廠區設備逐漸外移越南,岸內糖廠正式關閉,這才結束了近百年的製糖歷史。
    ———
    作為半個鹽水孩子,在鹽水的諸多景點中,岸內糖廠算是乘載了我許多記憶的地方。小時候過年閒來無事,我們總會來岸內糖廠散步,我爸會帶著我們穿梭在空置的建築間,說著他以前最好的朋友住在哪一戶宿舍,他們又曾在哪兒亂跑。

    那時的岸內糖廠雖渺無人煙,
    但建築群基本還算完整。
    沿著廠區宿舍漫步,
    可以看見廢棄的電話筒懸於牆上,
    可以看見空置的房內留著破舊的沙發。

    之後隨著我們逐漸長大,糖廠的建築一棟接著一棟消失,每年回去總能發現又有些建築被時間給吞噬,幸運留下的老房則成了眾多植物的家園。

    再後來,逐漸擴大的糖廠空地成了我的秘密基地。

    過年期間我總愛在夕陽西斜的午後來到這裡,有時在廢墟間穿梭,一邊餵蚊子(X)一邊練習拍照;有時心血來潮在此練車(雖然至今我還是不敢上路 XD);就連買了空拍機,第一次練飛都是在岸內糖廠進行的。
    -
    今年過年,依舊循著慣例去了趟岸內。但除了一片佈告欄、一排防空洞與糖廠大門,我熟悉的岸內幾乎已全部消失,就連僅存的倉庫區都展開了拆除作業。

    雖然也期待糖廠華麗轉身後的模樣,但未來我大概還是會一直一直想念著,那個只存在於回憶裡的廢棄糖廠吧
    🥺🥺🥺
    -------
    #旅遊信息

    ✨ 根據新聞,岸內糖廠影視園區片場將在 9 月先對部分人士開放,接著於 10 月對全民開放。屆時預計採預約制,讓大家參觀片中的「府城」場景。

    ✨ 除了糖廠本身,糖廠入口處的 #岸內國小 也有一個日據遺址可看。當年日本人接收糖廠後曾在岸內國小處設立供奉天照大神的岸內神社,如今神社已被台糖拆除回歸塵土,但參道的狛犬及石燈卻保留了下來,成為岸內國小門口的一道獨特風景。

    ✨ 另外岸內國小西面有一整排保存完好的 #二戰防空洞遺跡,也可以順路一訪。

  • 天照大神神社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7 23:48:08
    有 586 人按讚

    最近,看到網路社團在討論雪山翠池土地公廟被移除的事情,我想有些事情可以分享一下。

    .

    姑且不論是不是收到檢舉才執行,臺灣的國家公園本來就有責移除非公設的人造物,這是因為:

    1. 【進口荒野精神的體現】
    臺灣國家公園體制是戰後美援時代的進口結果。民國54年(1965年),一位叫做盧里(George C. Ruhle)的美國國家公園專家應林務局之邀,來臺實地踏查走透透,並在隔年提出了《臺灣國家公園及其他遊樂地區建設意見書》,裡面指出「國家公園之理想概念為一保持其原始情態之廣大荒野,不受人類活動所毀傷及侵擾」。

    換句話說,美國的荒野保護理念早就透過美援導入了(尤指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荒野保護模式),而我們三個高山型國家公園──玉山、雪霸、太魯閣的體制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政府考量到園區內原有的人類活動和觀光需要,於是採用分區管理制度,分為一般管制區、遊憩區、史蹟保存區、特別景觀區、生態保護區(申請入園證的原因)。

    顯而易見的是,荒野理念對於臺灣民眾來說是陌生的舶來品,一般人可能不能理解為何它要近乎偏執地完整保存一草一木一石不得毀傷。其實解釋起來也不難,荒野的核心精神就是「為了未來世代完善保存環境」,也就是說美國人希望後代子孫能見到先民眼中一模一樣的風景(所以保持景觀中沒有人造物也是目標之一)。再者,雖然保存荒野最初也是為了人類育樂的需要,後世採用的卻是生態中心主義(biocentrism),即重視所有生命的道德倫理學,簡單來說是人類沒有比其他物種偉大,人造物亦同。

    在這樣的精神之下,土地公廟是無庸置疑的人造物,也不符合生態保護區「禁止興建一切人工設施」的規定。可能有人會認為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土地公廟,有這麼嚴重嗎?我認為雪管處早就知道它的存在了,只是一但有人檢舉,園方還真的沒有理由不拆除他。

    (冷知識:所以在石頭上寫字或刻字也是不行的喔)

    .

    2. 【公設 vs. 私設的差別】
    那國家公園的山屋都拆掉算了?玉山西峰的山神廟也應該拆啊是不是?是也不是。確實按照荒野的精神視之,國家公園中不應該出現任何永久性的人造物,但當初政府也考量到緊急避難的需要,所以容許這類設施存在,甚至視需要加以興建。受政府承認並列管的人造物是公設,民間的人造物是私設,土地公廟屬於後者。

    至於玉山西峰的山神廟,前身是日治時代導入神道教而立的西山祠,戰後由玉管處盡量依照原樣重建,改為山神廟。此舉代表政府認為這個神社具人文歷史遺產的價值(戰後全臺神社大多毀壞,確實是碩果僅存),所以讓他成為了公設的人造物。至於民眾自行擺放的觀音像或土地公像,一定難逃被移除的命運,因為政府只承認建築物,並沒有包含信仰。(不然追溯到日治時代,要拜的是天照大神哩)

    有個山友說的也有理,如果國家公園默許土地公廟的存在,那麼基督徒能不能上去立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雕像,佛教徒能不能帶佛像上去擺放?顯然是沒完沒了,對吧?

    然而,自2019年「山林解禁」政策之後,我們見到的是政府開始重視登山者的安全和遊憩體驗,掀起了一波基礎設施的開發潮,新的山屋、新的步道安全設施(舉兩個小例子:以前畢祿山有個垂直峭壁需要拉繩攀上,後來就被打了輔助通行的鋼圈,素密達斷崖的鯊魚劍也是)、新的基地站等 ... 這些公設有多少是我們需要的呢?臺灣荒野之於我們的關係又是什麼?這些都還有待我們多加思考。

    .

    3. 【所以說,到底「山神」是啥?】
    最後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到底「山神」是啥?在漢人來臺拓墾之前,土地公存在於臺灣嗎?當然是隨著先民渡過黑水溝來臺的囉!這麼說,土地公對於臺灣不就是個「外來神明」?這個場子是原住民的才對吧?如果今天是族人對這個土地公廟有意見,你又會怎麼看?

    當然,大家都有信仰的自由,有時候經過廟前面拜一拜也只是為了祈求平安,並不會想得太複雜。如此說來,其實考量到漢人在這塊土地上短暫的歷史(在山林之中更是如此),是不是在心裡默拜就好,不用特別建起一座土地公廟呢?

    這就是歡迎討論的開放命題了。

    .
    .

    最後 ... 上面講的都是《登一座人文的山》內容的延伸應用。(寫了這麼多原來是趁機打書!?哈哈哈如果你真的對這些議題有興趣,老實說我覺得拙作是可以有些幫助啦 😂😂😂 )

    照片來自低調不願意具名的朋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