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天然氣度數怎麼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天然氣度數怎麼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天然氣度數怎麼看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燃氣設施、環評、招標未定 經長神估供電? 原來,我們以「肺」歡迎台商回流 李敏/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新竹市) 行政院日前舉行「推動經濟發展專案會議」第一次會議,針對企業回台投資供電需求,經濟部強調,對於今、明年穩定供電有信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國工業總會二○一九工總...
天然氣度數怎麼看 在 Duk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8:35:39
前幾天看到有人分享這個 “Be My Eyes” app 說可以用超簡單的方式 透過app幫助視障朋友 馬上就下載來備用 剛剛突然接到需要幫助的通話來電 有點嚇一跳 想說真的還假的怎麼那麼快 (因為之前人家分享的說是下載了一年多才接到) 請我幫他閱讀天然氣瓦斯錶上的度數 舉眼之勞 小小的幫助...
天然氣度數怎麼看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燃氣設施、環評、招標未定 經長神估供電?
原來,我們以「肺」歡迎台商回流
李敏/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新竹市)
行政院日前舉行「推動經濟發展專案會議」第一次會議,針對企業回台投資供電需求,經濟部強調,對於今、明年穩定供電有信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國工業總會二○一九工總白皮書直指企業對「供電穩定」沒信心,憂心台商回流恐有缺電問題。報載經濟部長罕見地主動向媒體表態,二○二五年供電餘裕預估將有近四百億度,可滿足未來企業界投資的需求。
根據能源局報告,一○八年至一一四年會累計增加用電一七二○億度,燃煤貢獻一一八八億度,燃氣二百億度,核能一八五億度,再生能源一三三億度,其他能源十四億度。怪怪的,民眾不是不喜歡燃煤帶來的空汙嗎?政府為什麼還要以增加燃煤發電來提供回流台商的電力?我們不是要非核嗎?為何還要增加核能呢?
一○七年至一○九年燃氣機組裝置容量增加三二七點九萬瓩,但一○七至一一○年的燃氣發電量並沒有顯著的上升,一一一年燃氣發電量才較一○七年驟升一四二億度,很明顯的是天然氣運儲設施跟不上進度。燃氣電廠蓋好了,但沒氣,又要搞非核,怎麼辦?回去燒煤吧!
一○八年至一一二年,燃煤發電的總發電量介於一二五九與一二七一億度間。天啊!這是說所有的燃煤機組的平均使用率為七十七%,地方諸侯能接受嗎?因應台商回流,預估一一三年需要多提供三五一億度的電,但由於天然氣供應不足,燃氣發電量較原預期的少廿八億度,所以燃煤要增加三五八億度電;一一二年燃煤也要增加三四四億度。數字太大,大家沒感覺,但比比看,一○七年台中火力的發電量為三七二億度,大家可以明瞭原來我們是以「肺」在歡迎台商回流。
民進黨的能源轉型政策是以一一四年為目標年,所以所有神奇的數字都發生在那一年。與一一三年相較,燃氣突升三二八億度,燃煤驟減三一五億度,核能減少七十九億度(核三廠二號機執照到期),再生能源增加一一○億度。一一四年離岸風力與光電的裝置容量分別增加一七六萬瓩與三百萬瓩,風調雨順的話可發電九十八億度,剩下的十二億度從那而來?看到這些數字,讓人不免懷疑這是先射箭再畫靶!
因應台商回流,除了新增一部五十萬瓩廠址未定之「北部燃氣」外,並沒有新增其他的電廠或機組,但離岸風電的裝置容量增加二七二點三七萬瓩。原規畫於一一一年六月至一一四年六月上線的七部複循環機組的裝置容量(共八五○萬瓩),部分機組的裝置容量會由一三○萬瓩調降為一百至一三○萬瓩。機組的裝置容量尚未確定,代表所有的程序都沒展開,部長又如何能確定可行性評估、環評、經費編列、招標等流程都如期完成,而且施工也一切順利?
一一四年的裝置容量中,水力、風力、加太陽能光電的總比率達四十%,大家都知道再生能源與天候狀況有關,部長又如何能肯定的告訴大家,一一四年有三九五億度的餘裕?如果他不是自認為神,可以掌控一切,那他是在騙人。
天然氣度數怎麼看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5停用核電,真的是愛台灣嗎?
我在尋找資料分析到底北部缺不缺電的時候,看到了表1這個資訊。這是2014年的全國各縣市的用電資訊。
我立刻看到了工業用電與非業用電的差異,也看到了非工業用電每人每天哪個縣市用最多的數據。
接著我發現,全台灣這20年來增加的電力需求,9成以上都是來自工業。而且工業用電這20年來增加了1倍,從6百億度增加到了1千2百億度(圖1)。
雖然我被這個我之前並不那麼清楚的數字所震撼,但其實我立即想到的是,為什麼工業用電與活動大幅增加,但是大家天天在提的薪水二十年幾乎沒漲呢?
圖2是全台灣六都6年來每個月的工業用電變化。工業用電的特徵是需求穩定,每年就是到了過年的那一二個月是淡季,其他時間並不會忽高忽低。但是整個台灣的工業用電需求在增加中。
圖3是全台灣六都6年來每個月的「非」工業用電變化。非工業用電會有很明顯的高低起伏。幾乎沒有例外,六都與其他縣市非工業用電的最高峰全是9月,而不是7月或8月。我猜想可能與學校開學了,但是全台氣溫仍然很高有關。
我看到更驚訝的數據是,台北市的非工業用電竟然和人口比台北市多了120萬人的新北市一樣多。而且這兩個縣市的用電多與用電少的月份之間的用電度數差異最大。
台北市每月用電量最低與最高的差距約7億5千萬度。
新北市每月用電量最低與最高的差距高達7億8千萬度。
光是台北市這個用電量從最低到最高的差異,那個月就需要100萬瓩以上的發電機組,24小時發電才能支應。
非工業用電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我想一定和人口、經濟活動等等因素相關。
圖4是2014年的全台灣六都等縣市的每人每天的用電度數。
第一名是台北市,每個人每天用了16.57度電。
第二名是新竹市,每個人每天用了15.52度電。
接下來沒有其他縣市每人每天超過12度電的。
為了確認我又用2012-2018年的數據重新確認。圖5顯示的結果真是如此。非工業用電除以人口數與日數的每人每天用電量,台北市第一,新竹市第二。
台北市與新竹市,每個人用了這麼多電,這是怎麼來的?
於是我看到了圖6所顯示的,台北市的住宅用電並沒有比其他縣市多。台北市的非工業用電最高,是因為服務業用電大幅超越了其他縣市。新竹市的人均住宅用電量全國第一,人均服務業用電量是全國第2之外,人均機關用電也是全國第一。
我的結論是:
一、台灣這二十年來的工業用電,增加了一倍。至少為了工業用電的電廠與發電機組的裝置容量當然也增加了一倍以上。
過去20年沒有新的核電廠,水力風力太陽能都很少。所以為了發這些電,所燒的煤與天然氣,當然也增加了一倍以上。而且我相信絕大多數是來自燒煤。因為天然氣太貴,直到近幾年才開始多燒天然氣。
多燒的這麼多煤,是不是全國各地空氣污染惡化的原因? 我不知道。
二、工業用電每個月的需求起伏不大,相對穩定。非工業用電,夏天大增冬天大減。小月大月的差別可以高達85%。為了應付新北台北尖峰的那幾個月的電力需求,幾乎等於是一個核四龍門電廠的供電能力。
三、台北市用電多,不是因為家戶浪費電,而是因為服務業用電多,作生意的人多很難不用電。新竹市的用電多,從住宅、服務業到機關用電都多。
四、非工業用電和人與人的經濟活動有很大關聯。如果大家拚命省電,是有可能減少用電也降低了尖峰用電的需求。但是效果可不會太好,因為絕大部份人、家庭與公司機關的工作時間都相同,一天裏面或是一年裏面哪個小時或哪個月的用電量會最多或最少,幾乎都一樣。
台灣未來到底缺不缺電,其實重點在一直持續增加的工業用電。台灣哪些產業的用電量大,其實大家也都清楚。
台灣未來到底要發展什麼樣的產業。未來20年的工業用電,能再像過去20年一樣,再增加一倍嗎?
台電公司目前全年的發購電量也不過只有2258億度。目前台灣的工業用電就已經占了快6成。如果未來20年台灣的工業用電真的再增加一倍,每年就會用掉現在一整年的總發購電量。
台灣還有這麼多的地方可以蓋電廠,或是再塞進更多機組的發電機嗎? 居民也同意蓋電廠或擴增發電機組嗎?
未來如果工業用電因為經濟與產業發展而持續增加時,這些工業用電全是最需要穩定供應,而且需求起伏不大的需求。
這些最需要穩定供應的工業用電,能用忽高忽低冬天多夏天少的離岸風電,能用全年平均只有14%,一旦多雲甚至下雨就無法發電,或是一到下午二點就快速下降的太陽光電來供應最需要穩定的工業用電嗎?
2025廢除核電政策之下,能穩定供應電力的能源,只剩下燃煤發電只剩下燃天然氣發電,這兩種發電方式,不但都會製造空污,而且天然氣發電的每度電的成本比起核能發電幾乎高上一倍以上。
台灣真的能經得起,燃煤發電比現在更多所造成的空污傷害嗎?
台灣真的能經得起,天然氣發電比現在再多一倍的空污與碳排放以及能源生命線,全都得看特殊的天然氣船隊到不到得了台灣,天氣好不好風浪大不大,能不能進得了唯二的兩個工業港與接收站嗎?
如果台灣真的要繼續發展這些用電的產業,真的能把已經用過去四十年的事實證明,供電最穩定又沒有碳排放的核能發電棄如敝屣,真的要把已經投入了3000億,燃料棒就在台灣,只要再通過啟動測試,一年半到二年裏面就可以投入,每年為台灣提供100億度電的核四龍門電廠,當作廢棄物與爛尾樓嗎?
2025停用核電,真的是愛台灣嗎?
#工業用電增加
#台灣能源政策其實是產業政策
#工業用電需要穩定供應
#台北是服務業用電量大
#新竹非工業用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