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北京打壓不斷 台灣成外媒避風港
北京近年驅逐多名外籍記者,香港亦實行國安法,包括英國BBC在內的駐華記者,不敵當局壓力轉赴台灣。在擁有新聞自由、民主等條件下,台灣有望成為西方媒體另一個避風港。
英國權威媒體BBC駐北京記者沙磊(John Sudworth),在無告知中方下,今年4月初逃離大陸...
_
■北京打壓不斷 台灣成外媒避風港
北京近年驅逐多名外籍記者,香港亦實行國安法,包括英國BBC在內的駐華記者,不敵當局壓力轉赴台灣。在擁有新聞自由、民主等條件下,台灣有望成為西方媒體另一個避風港。
英國權威媒體BBC駐北京記者沙磊(John Sudworth),在無告知中方下,今年4月初逃離大陸前往台灣。他在一個訪問中透露,自己與採訪團隊面臨「日益增加的壓力」。北京當局對他本人、報導及媒體,採取激烈的「偏向性針對」,包括不斷派人監視、騷擾、阻擾及以法律手段威嚇。為保個人安全,他與BBC討論後,決定與妻子轉至台灣繼續報導工作。對此,台灣外交部表示:「我們高度重視新聞自由、採訪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也由衷歡迎世界各國媒體,來台灣採訪或駐點」。「無國界記者」組織數據顯示,2020年,台灣的新聞自由度在亞洲排名第二,政治壓力干預極少,從事新聞活動相對自由。
■北京驅逐外籍記者 斥西方媒體:「不道德、假訊息」
自2020年至今,連同BBC、紐約時報在內的權威西方新聞機構報導,揭發北京當局刻意隱藏的敏感問題,包括強迫新疆人民勞動、隱瞞疫情爆發、干預他國選舉等。但在北京,外交部今年4月初發表聲明反駁指控,斥責他們「炮製了大量不道德的新聞和假訊息」,對中方形象構成負面影響。撇除沙磊的個案,參考歐盟數據,北京自2020年以來,已借不同理由驅逐至少18名記者,其中包括《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及《華爾街日報》的三名記者。北京當局也下達命令,他們不能前往香港—— 一個被譽為是避風港、目前實行「一國兩制」的前英國殖民地。這些舉動,被外界視為對新聞自由的打壓。
香港與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度,在2020年分別排名世界第80及第177。其中香港排名相較2019年,下跌7個名次。這個現象,被指與親北京陣營及警方對記者使用大量暴力有關。另外,隨著國安法實施,曾前往香港採訪「反修例」示威的駐台外媒記者(貝瓦力)也說,「現在不論身處在香港或中國,對做為攝影記者的我來說,都會感到同等憂慮。」
■北京打壓增強 國際記者聯盟譴責
雖然沙磊遷離北京屬個別案例,但卻意外地引起歐盟批評北京當局對記者的作為。歐盟今年4月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歐盟敦促中方恪守國內及國際法下的義務,確保新聞與言論自由,這些權利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世界人權宣言》中列明。」同時,「國際記者聯盟」(IFJ)也發表聲明譴責:「中國已加大力度對外國記者採取壓力與限制,並向新聞機構作出毫無事實基礎及不公的指控,目的是要消滅評論性報導。我們譴責對新聞自由的打壓,並呼籲中方停止騷擾及向外籍記者施行強制手段。」
■中國大陸、香港自由漸失 台灣成避風港
北京當局一直堅稱會依法確保新聞自由及記者人身安全,而香港,則被視為是採訪中國敏感議題的避風港。但外界有疑慮指出,享有較高自由度的香港,早前亦拒絕發出簽證予外籍記者並實行國安法。因此,在中國內部進行採訪的壓力及影響,將不斷增加。
引述美國之音報導,「泰國智庫亞洲中心」區域主席詹姆斯·戈麥斯(James Gomez)表示,中國會派遣人員指導或監視記者工作。但台灣則是一個會展現並付諸實行民主和人權價值的國家,給他人樹立一個榜樣。「無國界記者」東亞分部主席塞德里克·阿爾維安尼也表示,「(在香港)你可能隨時被驅逐」,「這對採訪工作來說是一種重大威脅」。
從2020年至今,台灣已新增39名外籍記者,當中不少是遷離自香港和被中國大陸驅逐的外國媒體記者。在台灣,新聞從業員可以合法地報導任何議題、與任何人採訪;申請簽證及採訪通行證等,也相對簡易。已居住在台灣將近6年的外媒記者董里奇表示,台灣的人民與官員「非常平易近人」;申請記者證與簽證,也不用如其他地方般「需要特別管道」。
台灣雖然具有優勢成為外媒的避風港,但總體被認為缺乏英語能力及國際視野,使外國媒體仍有可能選擇新加坡或泰國等地,作為報導中國議題的鄰近記者派駐點。
#北京 #台灣 #新聞自由 #無國界記者 #記者 #駐台記者 #國際 #落魄貴族編
大陸駐台機構 在 經濟日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會員專屬】繼上個月香港宣布暫停駐台機構運作之後,澳門特區政府16日也宣布跟進,19日起暫停在台辦事處運作。這形同北京當局在向蔡政府發出訊號,接下來有可能是大陸駐台經貿機構熄燈?
#港澳
大陸駐台機構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港關係又生波】
針對香港駐台機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暫停運作一事,陸委會今天(18日)回應表示,港府的決定無論基於何種原因,我方均予尊重,不過,香港在台辦事處是依據台港2011年互設辦事處共識而成立,並已運作多年,如今港府單方面做此決定,我方甚感遺憾。
#香港駐台機構
#大陸委員會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99993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99993
大陸駐台機構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3月26日,臺美簽署海巡合作備忘錄,不可否認是 #雙方關係的一大進展。這份備忘錄著眼在海上打擊犯罪、保護海洋資源等合作,但是相關文本內容,海巡署表示現階段暫不宜公開,將視未來交流進展適時公布。
-
為了國家安全或國家利益,部分國防或外交事務應該加以保密,#我也支持這樣的看法。
-
但備忘錄相關細節不宜公開,為何外交部還要大張旗鼓召開記者會,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被在野黨與專家學者質疑時,就聲稱已經被核定為「機密」,但若要辦記者會時,就敲鑼打鼓毫無保留,這不是故弄玄虛嗎?再加上與政府關係密切人士,不斷透過媒體無限上綱吹噓其具備讓人深覺不可思議之戰略意涵,這並非務實的經營華美海巡合作關係。
-
備忘錄是一個沒有法律拘束力的合作意願書,僅僅表達雙方意願而已,後續也沒有送行政院或立法院的程序,所以政府認為只要做好大內宣,對社會大眾餵食政治搖頭丸、自HIGH,但是對於加入國際組織或是簽定有法律效力的條約都停滯不前,也常碰到拜登政府的軟釘子。
-
3月15日迄今,共機擾臺,都維持1~3架次,但是在3月26日簽署海巡合作備忘錄,對岸就送上賀禮,派出20架次軍機擾臺「祝賀」;3月29日帛琉總統偕同美國駐帛琉大使訪臺,對岸又立刻派出10架軍機侵擾。
-
之前海委會李仲威主委、前陸委會陳明通主委,都曾跟我提過,兩岸之間過去一年間,合作互動 #最無窒礙的就屬兩岸海上執法,現在外交部大肆張揚華美簽署海巡合作備忘錄,#會不會對未來兩岸海上執法產生嚴重的影響?
-
另外,最近發現,外交部網站以前都是用駐華使館、駐華外國機構等機關構銜稱,是因為這些外國使節是派駐在「中華民國」,但是,現在卻都改成駐「台」使館和駐「台」外國機構,所以外交部是率先否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嗎?不免令人想起去年的贅字風波..
-
如果外交部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一定要用駐「臺」使館、駐「臺」外國機構等銜稱,也應該採用正體字的「臺」而非異體字的「台」,而且教育部也一再主張採用正體字的「臺」,希望外交部能加以改進,不要讓民眾誤以為政府使用簡體字,是不是民進黨政府的官員也被大陸當局統戰了。
-
不要去刻意製造與提供他人造謠的平臺,不刻意提升兩岸對峙的氣氛,不刻意製造挑釁臺海局勢的行為,這是全民共同的期盼,我們無法約制大陸當局,也無法阻止共機擾台,但我們執政當局的各項施政作為,可不能每天忙於大內宣,這樣才是真正的愛「臺灣」、愛「中華民國」。
#臺臺臺臺臺
#小編罰寫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