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陸醫學系排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陸醫學系排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陸醫學系排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陸醫學系排名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頂尖名校合併醫學大學 才是正途 鄭丞傑/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中山醫學大學董事(台北市) 行政院7月同意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兩校合併案,兩校預計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報系資料照 最近國內醫學教育的兩大新聞,應該是陽明和交大即將併校,另一則是清華、中山、中興、元智四所大...

  • 大陸醫學系排名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6 10:00:09
    有 40 人按讚


    頂尖名校合併醫學大學 才是正途

    鄭丞傑/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中山醫學大學董事(台北市)

    行政院7月同意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兩校合併案,兩校預計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報系資料照

    最近國內醫學教育的兩大新聞,應該是陽明和交大即將併校,另一則是清華、中山、中興、元智四所大學均申請新設學士後醫學系。

    國內醫師人力是真的不足,還是問題在於分布不均而非不足,或是其實人力足夠,只是因為醫療環境欠佳而出走海外、出走他行、出走醫美,值得深入探討。如果問題不在人力不足,則增設再多的醫學系恐怕也無濟於事。

    由於壽命延長和醫療科技進步,加上國內醫療照護品質提升,醫師人力需求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由於對抗新冠肺炎使得全民長期在公共場所戴口罩,意外造成今年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都大幅減少,如果未來多數人養成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習慣,則新進兒科、耳鼻喉科醫師人數的增加是否需要管控更嚴?由於人工智慧的發展,未來影像醫學科、病理科,甚至有些臨床科醫師是否需要減少人力增加的速度?這些影響因素都值得主管醫學教育、醫療政策的公部門,和各專科醫學會深入討論。

    另外,除了牙醫師外,台灣有五萬多西醫師,但是另外有七八千個中醫師,他們提供了許多民眾醫療的另類選擇,如果醫師與人口比例的計算不包括中醫師在內,則與實際狀況多少會有脫節。

    醫學院教學設備昂貴,而國內的大學學費又長期偏低,如果只靠學生學費,全國的醫學院都是入不敷出的。為什麼大家一窩蜂搶呢?因為醫學相關系所就業率高,招生容易,抗少子化能力強。醫學研究論文影響係數高,可以大幅提升大學的國際排名。何況只要有附設醫院,日後自然會在經濟上回饋大學。

    日前公布的下年度政府總預算,排名第一的國防預算比第二的教育預算多出一千多億。可以想見在國防預算極可能繼續攀升下,教育經費會日益捉襟見肘,因此繼續廣設醫學院是明智之舉嗎?一個小小的島國已經有十三所醫學大學或大學醫學院了,難道我們要重蹈過去廣設大學的覆轍嗎?

    中國大陸在廿一世紀初,江澤民指示大學併校以提升國際競爭力,以上海為例,上海第一醫學院併入復旦大學,第二醫學院併入上海交通大學,兩所名校有了醫學院,學術論文馬上暴增一倍,高影響係數的論文増加更多,世界大學排名提升。另外一個好處是醫學院和其他學院的交流合作,產生許多新領域的論文和研發產品,學生選課當然也是更多元。

    中山大學有意併高雄醫學大學至少十多年了,中興大學和中山醫學大學雙方都有強烈的合併意願,只要教育部鬆綁公私併的法規,兩案都有機會水到渠成,都是一加一大於二。清華和元智也可以嘗試找醫學大學併校。併校之後,這些頂尖大學的世界排名都會大幅提升,學術競爭力也更強。

    如果國內醫師人力的確需要增加,那麼可以在辦學績效良好的大學每校適度增加十個錄取名額,在目前每年只收四五十個醫學生的慈濟、馬偕、輔大、義大,以及高醫大學士後醫學系,各多招收十至廿名,教育部再給予適當的補助,這樣不是比新設醫學院簡單有效多了嗎?

  • 大陸醫學系排名 在 許淑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5-26 06:22:27
    有 1,050 人按讚


    107-05-23 社福衛環委員會 質詢摘要
    低薪、人才外流、勞動力不足,這些問題存在已久,蔡政府上台前一直說要想辦法解決上述問題,但是2年過去了,問題沒有解決狀況反而更糟。行政院日前才公布2018年第1季實質總薪資每月達5萬9852元,續創歷年同期新高,又引用聯合國3月份的「2018世界幸福報告(The 2018 World Happiness Report)」指出,台灣民眾的幸福感在全球156個國家中高居第26名,排名是全亞洲之冠,比去年進步7名。然與國內所做的民調結果截然不同,台灣優勢客服公司在5月8日至11日進行電話訪查,針對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做出民意調查,超過6成國人看壞台灣未來前景;認為年輕人未來出路更壞的為6成2,只有不到1成表示會更好;覺得貧富差距擴大有5成6;6成5則認為台灣社會更加分裂。行政院應以貼近民意的台灣民調作為基準,而非拿「世界幸福報告」來粉飾太平,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目前我國勞工低薪現況,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106年「人力運用資源報告中」調查20到40歲,平均月薪3萬以下約佔4成,而平均月薪2.5萬以下約佔5成;再以財政部所公布2015年度綜合所得總額20分位申報統計資料來看,最高的前5%平均家戶所得為471.5萬元,最低的5%則為4.7萬元,兩者差距倍數約為100倍。以及2018的薪資平台的數據來看月領3萬元以下的人佔了20%,最大一個區間則是3萬至4.5萬元,約佔40%,足以顯見台灣青年低薪加劇,且貧富差距已從M型進展到L型化。即便教育部及勞動部為提供技職體系學生職場經驗之累積,推動「產學攜手合作計畫」、「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產學訓合作訓練」與「青年就業領航計畫」等,然類似計畫繁多且大同小異,致使成效不彰。政府針對青年低薪問題束手無策,連帶人才外流情況越發加劇,以高雄女中大學申請入學成績放榜為看,以今年無人申請台大醫學系,反而申請美、英、日、香港等國外大學及大陸大學,目前已有10人確定錄取就讀,這對人才培育是個警訊,就連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報告亦指出,臺灣人才外流比率到2021年將達到世界第一。淑華要求勞動部盡速改善勞動條件、薪資等方面,使人才留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