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陸生活 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陸生活 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陸生活 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陸生活產品中有24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75萬的網紅東森新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無尾沒有熊編:從小看憲哥節目長大的說QAQ #吳宗憲 #演藝圈 #淡出...

 同時也有16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70的網紅Gladys梁芸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還適合去大陸發展嗎? 完整影片這裡看▶ https://youtu.be/tG02L1dLJ5I 哈囉我是Gladys~希望可以幫我按讚影片跟訂閱呦!💓 現在還適合到大陸去發展嗎? 直接留言或私訊➰instagram @glad._.gladys https://www.instagram.c...

  • 大陸生活 在 東森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8 18:00:56
    有 771 人按讚

    #無尾沒有熊編:從小看憲哥節目長大的說QAQ
    #吳宗憲 #演藝圈 #淡出

  • 大陸生活 在 中時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7:50:08
    有 16 人按讚

    異地婚姻總是比較辛苦💦

    ❤️貼心的 #南京市台辦 就針對寧台兩岸婚姻家庭
    提供婚前輔導、結婚登記、懷孕生育、子女教育、就業創業等
    💪不僅伸出援手,還提供了在寧生活的歸屬感及幸福感😊
    #兩岸婚姻 #南京 #婚姻

  • 大陸生活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0 08:01:00
    有 674 人按讚

    (失敗者回憶錄0920)

    《七十年代》創刊背景

    《七十年代》月刊在1970年2月創刊。那時文革狂潮稍稍平靜,但極左思潮仍然籠罩著整個中國社會,文化生活只有八個樣板戲,書店只有馬列毛的著作,和兩三部樣板小說,其他古今中外名著或被燒毀或被收藏起來了。香港六七暴動已告平息,但左派的文化事業無法復元,產生不出既符合中共意識又能迎合香港市場的電影和出版品。左派陷入文化真空中,親共人士深感文化飢渴。但香港整體社會則在港英平暴與開始改良中,本土文化開始萌芽。

    這是中國和香港的政治氣候,但國際氣候就是另一景況。在六十年代後期西方世界左傾思潮激盪。美國民權運動,「黑人權力」和「學生權力」結合,反越戰、反建制運動風起雲湧。法國1968年5月發生持續七周的學生運動,出現了總罷工、遊行、佔領大學及工廠的行動。

    捷克1968年布拉格之春及其後遭到蘇聯的殘酷鎮壓。日本反對美日安保條約的大規模學運抗爭。整個西方世界的青年運動,都指向原有的民主體制,指向蘇聯對東歐的壓制權力。左派思潮,特別是西方年輕人搞不清楚的毛澤東思想,竟然在反建制的西方學運中流行。受年輕人推崇的法國存在主義思想家沙特,和英國哲學家羅素,主持一個審判美國在越南戰爭罪行的法庭。沙特譴責蘇聯入侵捷克,支持法國學生運動,反對越南戰爭。他甚至參加了一份支持中國毛思想的左派所辦的報紙。

    在中國,毛澤東的「無產階級繼續革命」,製造無數悲劇。在香港,由文革病毒而衍生的左派暴動使市民厭惡。但在西方,不明真相的反現有建制的年輕人卻有不少人認為毛思想是一條出路。

    六七暴動後,香港市民尤其是大專學生,開始排除了不問世事、只顧謀個人自利的心態,關心起社會、世界和人生了。對本土的文化認同固然有了開始,但對身份的認同卻不是一面倒向香港,而是有相當多人思考作為「中國人」的身份。1968年,大專學生發起爭取中文合法化運動,以之作為建立民族身份的象徵。年輕人在否定六七暴動的同時,亦受西方左派思潮影響。

    這是一個西方和香港年輕人思想活躍但又混亂的時代。

    創辦《七十年代》,是我看到了左派文化真空的時機。中共陣營的出版物,報導或討論中國大陸的政治社會事務,很難不犯禁;但報導和討論國際事務,卻有很廣闊的空間。於是,我在《七十年代》的刊名下,列出「本刊宗旨:認識世界,研究社會,了解人生」。

    回想五十年前創辦這本雜誌,既有對香港形勢和世界思潮的時機判斷,亦有個人要在左派圈子中創出事業的自私目的。

    前文談到「二重生活的悲哀」。仔細分析一個人的「二重生活」,其實是由三樣東西支配的。一是想像共同體,二是事實共同體,三是個體。想像共同體指的是民族、國族、省籍等等的共同想像,受抽象的國家、民族、省籍觀念主導的人,渴望融入不同的想像共同體。但它只是一種想像,未必與我們的生活有真實關連。事實的共同體是指身處某種行業,在某個工作環境,或者是一個家庭的成員,形成了事實上的利益共同,話題共同,命運共同。至於個體,就是獨立於這些共同體之外的個人,個人的思想,認識,價值觀。

    許多人對國家民族政黨的認同,實際上這些都只是想像中的東西。但這種想像共同體若貫徹到你的工作環境、職業、行業,尤其是家庭中,那就成為你的利益、命運、存在價值甚至安危相關的事了。想像共同體一旦融合到事實共同體之中,那就不再是想像了。個人可以接受或抗拒想像共同體,但在事實共同體中,要堅持與共同體相悖的價值觀,去獨立行事,不僅會犧牲個人利益,而且會影響家庭甚至安危。

    對當時的我來說,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曾經是我的想像共同體。但社會主義祖國的極左思潮,尤其是對毛的歌頌,已經到了違反常識的肉麻程度,我的想像共同體有些動搖了。只不過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事,我仍然期待中國的不合理現象會改變。更重要的,是我既在左派機構工作,妻子又在大陸生活,這種想像共同體已經與事實共同體及利益共同體結合在一起。我只能在事實共同體中,尋找個人的發展空間。

    創刊之前,取得左派出版界領導人的同意和支持,上海書局老闆方志勇投資。我在創刊詞中,提出「盲從太危險」的觀念。這當然是常識。但香港左派從1966年前的「社會化」,一下子變臉為「打倒港英」,又忽然一夜間「反英抗暴」收攤,他們怎麼沒有感覺「盲從太危險」是一個警示呢?(65)

    圖1,文革時3歲的幼童也戴毛主席像章、手拿毛語錄,高呼口號。

    圖2,1968年布拉格之春受蘇聯軍隊鎮壓而受傷的捷克青年。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