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陸作家排行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陸作家排行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陸作家排行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陸作家排行榜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名人堂 點金成石—美化莫如除醜 羅智成 貴州獨山縣花了近十億台幣興建的「天下第一水司樓」。圖/取自央視網 真正傷害美的,是對醜的麻木。 在良莠不齊的生活習俗積累下,有時候,比美化更迫切的,往往是除醜。 我總覺得,一個不文明或缺乏美學素養的社會,一旦富裕起來,造成的景觀破壞...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伊格言詩集《與孤寂等輕》|2019|逗点出版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詩 #伊格言 #與孤寂等輕 1. 當你吹滅我瞳孔中的幻影 黑暗中我便失去了眼睛 2. 像一段誤入歧途的早晨,灰塵裡 停止生長的日光 貝貝,我想和你說話 但...

大陸作家排行榜 在 作家?冒牌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21:10:15

我曾懵懂說過:「夢想成 一名作家。」 那年我十歲,跟著父母遠赴大陸的 州。父母聽完沒說什麼, 帶我到當 地最大的書店,那間書店足足有四層樓高,父母指著滿坑滿谷的書籍說: 「你看!這就是你的夢想。你有辦法從這裡面脫穎而出,成為最頂尖的作家嗎?醒醒吧!夢想?那還不如填飽肚子重要。」 我首次看到現實的可怕...

  • 大陸作家排行榜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21 13:00:35
    有 10 人按讚


    #名人堂

    點金成石—美化莫如除醜

    羅智成

    貴州獨山縣花了近十億台幣興建的「天下第一水司樓」。圖/取自央視網

    真正傷害美的,是對醜的麻木。

    在良莠不齊的生活習俗積累下,有時候,比美化更迫切的,往往是除醜。

    我總覺得,一個不文明或缺乏美學素養的社會,一旦富裕起來,造成的景觀破壞往往更大;而國內外許多名勝古蹟之得以保存,往往是因為交通優勢不再、產業衰落,窮得沒錢、沒心情去除舊布新、東施效顰。

    華人社會的此一現象似乎更令人無奈。當一個地區開始繁華,緊隨而至的總是髒、亂與透過視覺進行的,最原始的競爭與殺伐。

    傳統華人還有一種審美傾向,認為越多、越華麗的裝飾或不斷增加色彩與擺件就是美化。

    我還記得小時候上館子、去冰果店或雜貨店的印象,在狹小迫促的空間裡,填滿了各種裝飾物:牆上貼掛著日曆、月曆、匾額、標語、電影海報、風景照片或五彩繽紛的掛飾;櫃檯上擺著人形、玩偶、風水球、招財貓或廉價旅遊紀念品…五彩繽紛、熱情洋溢、令人眼花撩亂。

    隨著社會的進步,各種裝潢技術、材質與品質稍微改善了!但是想把整面牆、整個空間都加以裝飾、布置的衝動依舊洋溢。為什麼會去塗抹更多顏色,添置更多物件,把生活空間搞到目光無處留住、視覺無法喘息?也許是華人喜歡熱鬧的美學,視之為富裕的象徵,視之為喜氣的表現,或是某種把無窮欲念的滿足當成美好生活展示的慣性吧?

    另外一種任意添加的慣性,則來自「前現代」的混亂心智;既缺乏事前規畫、整體考量,也缺乏公德心、環境意識和品味。因此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凌亂的招牌、各式纜線、鐵窗、冷氣箱、形形色色的加蓋滋生蔓延。風景區的攤販、違建、溫泉水管更是美景殺手。為了圖一時一己之方便,破壞了環境與市容。結果就是: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習於醜陋,進而麻木於醜陋。

    還有一種審美扭曲的現象更為複雜、龐大。

    那就是這些年來,看到大陸網站選出的「年度醜陋建築」或「N大醜陋建築」,覺得深有同感。這當中包括了最近頗出鋒頭的水司樓。那是一座頂著繁縟樓閣屋宇、量體超大的混搭民族風建築,光怪陸離、莫名其妙,透過視覺的無謂鋪張,傳達出精神上的浮誇茫然。

    其實我個人也累積了不少難以下嚥的建物名單,像法門寺新舍利塔、臨汾華門、快要蓋的楊浦太平報恩寺、某些巨型塑像或被重建整容過的歷史古蹟等,也許更早就被點過名了!也許有更多人喜歡或還擠不上名額有限的排行榜。

    評價美醜本來就相當主觀。有時候某些建築只是平庸,有時是專業不足,素養太差。不過這些缺失如果加上炫耀的心態或「金氏紀錄」的膚淺,想把宇宙填滿,醜就被深化、放大了!我所謂土豪劣紳(官)式的美學,指的就是這類現象:穿金戴銀、錦上添花、畫蛇添足、窮奢極欲…有時再加上唯我獨尊的特權驕縱就更令人無語了。

    在好發議論的學生時代,我也曾開玩笑地提過好幾份「想要炸毁的建築物」名單:一些求大求滿的「蜂巢」建案、許多學校的校門與圍牆、還有些寺廟與公共建築、他們通常都因為有著巨大的量體、顯眼的造型而屢屢造成視覺公害。

    如今,走在各個華人社會的角落,發覺想要移除的水泥腫瘤,還是遠遠、遠遠多過想要增加的景觀。美化莫如除醜,但是除醜沒有商機,而且會得罪許多人。我的焦慮來自於人類犯錯的能力太強大,醜陋的事物永遠比美好的事物更堅實,扎根地球更深。

    (作者為作家、詩人)

  • 大陸作家排行榜 在 主播 路怡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3-25 23:41:00
    有 130 人按讚


    【為什麼我們都必須再看一次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Eat, Pray, Love? 】

    「我從塞席爾回來,光轉機就等了9個小時,中間空檔我看了Eat, Pray, Love,但看到一半就睡著了,睡得很沈,醒來的時候空姐已經在催我登機。」

    那是2010年冬天,我當時的男朋友剛渡完(沒有我陪同的)假回到台灣。他一邊拆行李、一邊漫不經心跟我說出這句話。

    他在那裏曬的很黑,我看著他,有一點像在看一個鑽石珠寶開發商,很陌生,我心不在焉;但忽然間他說出的這段話,我卻聽得相當清楚,力道強到我感覺身體裡好像有什麼引爆,耳鳴而且頭暈。之後他還說了很多跟當地風土民情有關的故事,但我只聽到一些模糊的悶哼,有點像在潛水時明明咬著出氣閥,但還硬要跟教練說「等等我…」的那種聲音。

    男朋友後來變成了前男友,中間當然有比這句話更複雜的起承轉合。 人生畢竟不是中國大陸那些轉轉椅子就能找到真愛的相親遊戲,不需要戲劇性的6秒定生死(不過話說回來,我很小的時候就去 #浙江衛視 錄過配對節目了,下次分享);只是他說出這句話的確像摩西分開紅海一般:從此之後,我在這邊、他在那邊。不明白這本書為什麼會多年蟬聯我的睡前讀物排行榜,哪怕只有5分鐘的人,真的在另外一邊...。



    喬凡尼是我在義大利旅行時的語言交換夥伴。有天他在電話上跟我說:「Seiuna trottola」,(妳是旋轉的陀螺)。某天晚上我在地中海邊的某個城鎮,在海邊的飯店房間裡醒來,自己的笑聲竟然喚起沈睡中的我。我大吃一驚:「誰在我的床上大笑?!」我發現只有我自己一個人,這使我又笑了起來。我已經忘了當時我夢見什麼了,或許跟船有些關係。



    作者的名字是Elizabeth Gilbert,一位30多歲,中年逃離工作、不願生小孩、正經歷慘痛離婚、而且親密關係實在出了點狀況的女作家。這個過程她形容自己像「連續三年每天都出了連環車禍」、「是絕望佃農所耕種的土壤、負擔過重,亟需休耕。」所以她花光所有積蓄,在義大利、印度、印尼三個城市旅行。這本書是她一整年生活的寫照。

    書出版後造成話題,在美國先賣出一百多萬本,然後在紐時、華盛頓郵報等六大排行榜迅速爬上銷售冠軍,歐普拉在節目上不知道講了多少次這本書讓她「相當著迷」;而2010年根據這本書拍成了電影發行,巨星茱麗亞羅勃斯擔任女主角,全球票房大概兩億美元。

    大家看到了一個女生勇敢追求靈性、在三個國家灑脫的踏上冒險之途、最後還遇到了更成熟溫柔的男人,展開一段完美的戀情。我們看她的故事像在吃安慰劑,知道自己的人生如果有一天也這麼慘到谷底,原來有些方法可以重返軌道,還有別人疼惜。但我第一次看就覺得這是不是一本旅遊書,也許也根本不是愛情故事:情節確實在不同的地點發生,也和男人跟性有關聯,但真正的旅程不在這三個地方。



    我跟男人有分界的問題。我若愛你,你即可擁有一切 。你能擁有我的時間、我的忠誠、我的屁股、我的金錢、我的家人、我的狗、我的狗的金錢、我狗的時間一切的一切。我若愛你,我會扛起你所有的痛苦,為你承擔所有的債務(就每一種定義而言),我將保護你免於不安,把你從未在自己身上養成的各種優秀品質投射給你,買聖誕禮物給你的全家人。我會給你雨和太陽,假使沒辦法立刻給你的話,我會改天給你。除了這些,我還會給你更多更多,直到我筋疲力竭,耗盡心力,只能靠迷戀另一個人才能再使我恢復精力。



    一個女人能這麼誠實寫出自己的依賴和上癮症,還真不容易,更何況還寫得這麼生動。Elizabeth Gilbert是天之驕女,長得漂亮、聰明、聲音銀鈴般輕脆。她和先生婚後住在曼哈頓的公寓,一切按部就班,期待著30多歲可以開始生小孩、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那是她的人生計劃。但計劃,你知道,從來就只是計劃而已。她說到一次她去參加一場藝術派對:"我那位藝術家朋友初為人母,一邊在頂樓畫室招待客人、哄小孩、一邊還要專業的討論工作。我永遠忘不了她午夜過後她站在廚房,雙手浸泡在堆滿髒碗盤的水槽,她的老公在另外一個房間,翹著腳看電視,連偏頭都懶地說:「別理了甜心---我們早上再收拾吧。」嬰兒那時開始大哭,而我朋友的乳汁從她的連身禮服中漏出來..."。

    她怕極了生小孩,怕到半夜在浴室地板上發抖大哭。她說無法在還沒有辦法定義好自己人生的時候,照顧另外一個人的人生。生小孩讓她恐慌,但這種恐慌會被無限放大卻跟孩子沒有關係,真正根源是她知道自己生活不快樂,無法接受自己真的這樣日復一日直到老去。婚姻後來離婚收場,促使她踏上岔路,也逼迫她心無旁騖的解決這個根源問題。



    世界上每一種宗教的運作,都是基於對人生鍛煉的相同共識,起個大早,向神禱告,磨練自己的美德,控制七情六慾。我們都同意睡懶覺比較容易,許多人也這麼做。然而數千年來也有人選擇日出前起床、洗臉、晨禱,度過又一個狂亂的日子。信仰是去相信你看不見、證明不了、摸不著的東西。它另外一種說法是:「是的,我先行接受宇宙的條件,我事先接受我目前無法瞭解的事情。」假如我們真能事先知道生命的意義、靈魂的本質、神的真實性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的信仰就不叫做跨越信念,也不是勇敢的人類的精神行為,而是簽一款謹慎保守的保險條款。



    Elizabeth 想借助信仰換來內心的平靜,於是踏上了印度尋神之旅,「尋找神,像是腦袋著火的人尋找水一般」:她練習冥想、打坐、誦經,跟過去懊悔說再見,同時跟自己的內在相處。她想起她可以清楚地問自己究竟需要什麼。「結果答案出奇的簡單,我需要一個新的鉛筆盒、我想寫一本小說。」她發現神在自己的內心。

    我們相信神,不是就是相信極致的我們自己嗎?

    讀者陪她進行這個像踩在尖刀上的煎熬過程,每翻過一頁,我們都看到一個不斷蛻變的Elizabeth,今天比昨天清晰,今天比昨天穩定,今天比昨天踏實。我們中間看不到一個真的「祂」顯靈,也沒有一粒什麼奇蹟的生物科技藥物,只有一個焦頭爛額的平凡人,透過不斷練習與嘗試,追求靈性和平衡,最後力挽狂瀾,找到平靜。

    再焦頭爛額、顛三倒四的人生,她都沒有放棄。



    我還知道,這短暫的平靜只是一時,我知道我仍然未能完全解決我的憤怒、哀傷、以及我的羞愧。我知道它們最後仍然會悄悄回來,啃蝕我的心靈,佔據我的腦袋,而我必須再三對付這些想法,直到決心改變整個生活。我明白這是艱難而且勞累的事情。但是在黑暗寂靜的海邊,我的心對我的腦子說:「我愛你,我永不離開你,我會永遠照顧你。」



    書的結尾,說明旅程可能還沒結束,或許連一半都還沒走到,但我們知道她會繼續走下去。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困難棘手的麻煩,折磨我們在半夜輾轉心悸,淚水和汗混在一起。我們每一個人,也都需要愛、需要感到安全,需要成功的滿足。但如果無論我們如何小心翼翼,某一個人生環節還是出了差錯,我們落單、迷路,那那個時候,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相信自己,把自己從賴在地上大哭的狀態拉起來,拼湊起來,繼續往前走,不管有多難,我們都要嘗試。

    幸福要走多少步?答案是,走到了為止。這就是這一本書唯一要傳達的訊息。這個訊息足夠陪我們度過每一個傷心、失望、背叛、和心灰意冷的日子。作者告訴我們,站起來往下走,一切都會沒事的。

  • 大陸作家排行榜 在 主播 路怡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3-25 08:00:00
    有 130 人按讚


    【為什麼我們都必須再看一次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Eat, Pray, Love? 】

    「我從塞席爾回來,光轉機就等了9個小時,中間空檔我看了Eat, Pray, Love,但看到一半就睡著了,睡得很沈,醒來的時候空姐已經在催我登機。」

    那是2010年冬天,我當時的男朋友剛渡完(沒有我陪同的)假回到台灣。他一邊拆行李、一邊漫不經心跟我說出這句話。

    他在那裏曬的很黑,我看著他,有一點像在看一個鑽石珠寶開發商,很陌生,我心不在焉;但忽然間他說出的這段話,我卻聽得相當清楚,力道強到我感覺身體裡好像有什麼引爆,耳鳴而且頭暈。之後他還說了很多跟當地風土民情有關的故事,但我只聽到一些模糊的悶哼,有點像在潛水時明明咬著出氣閥,但還硬要跟教練說「等等我…」的那種聲音。

    男朋友後來變成了前男友,中間當然有比這句話更複雜的起承轉合。 人生畢竟不是中國大陸那些轉轉椅子就能找到真愛的相親遊戲,不需要戲劇性的6秒定生死(不過話說回來,我很小的時候就去 #浙江衛視 錄過配對節目了,下次分享);只是他說出這句話的確像摩西分開紅海一般:從此之後,我在這邊、他在那邊。不明白這本書為什麼會多年蟬聯我的睡前讀物排行榜,哪怕只有5分鐘的人,真的在另外一邊...。



    喬凡尼是我在義大利旅行時的語言交換夥伴。有天他在電話上跟我說:「Seiuna trottola」,(妳是旋轉的陀螺)。某天晚上我在地中海邊的某個城鎮,在海邊的飯店房間裡醒來,自己的笑聲竟然喚起沈睡中的我。我大吃一驚:「誰在我的床上大笑?!」我發現只有我自己一個人,這使我又笑了起來。我已經忘了當時我夢見什麼了,或許跟船有些關係。



    作者的名字是Elizabeth Gilbert,一位30多歲,中年逃離工作、不願生小孩、正經歷慘痛離婚、而且親密關係實在出了點狀況的女作家。這個過程她形容自己像「連續三年每天都出了連環車禍」、「是絕望佃農所耕種的土壤、負擔過重,亟需休耕。」所以她花光所有積蓄,在義大利、印度、印尼三個城市旅行。這本書是她一整年生活的寫照。

    書出版後造成話題,在美國先賣出一百多萬本,然後在紐時、華盛頓郵報等六大排行榜迅速爬上銷售冠軍,歐普拉在節目上不知道講了多少次這本書讓她「相當著迷」;而2010年根據這本書拍成了電影發行,巨星茱麗亞羅勃斯擔任女主角,全球票房大概兩億美元。

    大家看到了一個女生勇敢追求靈性、在三個國家灑脫的踏上冒險之途、最後還遇到了更成熟溫柔的男人,展開一段完美的戀情。我們看她的故事像在吃安慰劑,知道自己的人生如果有一天也這麼慘到谷底,原來有些方法可以重返軌道,還有別人疼惜。但我第一次看就覺得這是不是一本旅遊書,也許也根本不是愛情故事:情節確實在不同的地點發生,也和男人跟性有關聯,但真正的旅程不在這三個地方。



    我跟男人有分界的問題。我若愛你,你即可擁有一切 。你能擁有我的時間、我的忠誠、我的屁股、我的金錢、我的家人、我的狗、我的狗的金錢、我狗的時間一切的一切。我若愛你,我會扛起你所有的痛苦,為你承擔所有的債務(就每一種定義而言),我將保護你免於不安,把你從未在自己身上養成的各種優秀品質投射給你,買聖誕禮物給你的全家人。我會給你雨和太陽,假使沒辦法立刻給你的話,我會改天給你。除了這些,我還會給你更多更多,直到我筋疲力竭,耗盡心力,只能靠迷戀另一個人才能再使我恢復精力。



    一個女人能這麼誠實寫出自己的依賴和上癮症,還真不容易,更何況還寫得這麼生動。Elizabeth Gilbert是天之驕女,長得漂亮、聰明、聲音銀鈴般輕脆。她和先生婚後住在曼哈頓的公寓,一切按部就班,期待著30多歲可以開始生小孩、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那是她的人生計劃。但計劃,你知道,從來就只是計劃而已。她說到一次她去參加一場藝術派對:"我那位藝術家朋友初為人母,一邊在頂樓畫室招待客人、哄小孩、一邊還要專業的討論工作。我永遠忘不了她午夜過後她站在廚房,雙手浸泡在堆滿髒碗盤的水槽,她的老公在另外一個房間,翹著腳看電視,連偏頭都懶地說:「別理了甜心-\-\-我們早上再收拾吧。」嬰兒那時開始大哭,而我朋友的乳汁從她的連身禮服中漏出來..."。

    她怕極了生小孩,怕到半夜在浴室地板上發抖大哭。她說無法在還沒有辦法定義好自己人生的時候,照顧另外一個人的人生。生小孩讓她恐慌,但這種恐慌會被無限放大卻跟孩子沒有關係,真正根源是她知道自己生活不快樂,無法接受自己真的這樣日復一日直到老去。婚姻後來離婚收場,促使她踏上岔路,也逼迫她心無旁騖的解決這個根源問題。



    世界上每一種宗教的運作,都是基於對人生鍛煉的相同共識,起個大早,向神禱告,磨練自己的美德,控制七情六慾。我們都同意睡懶覺比較容易,許多人也這麼做。然而數千年來也有人選擇日出前起床、洗臉、晨禱,度過又一個狂亂的日子。信仰是去相信你看不見、證明不了、摸不著的東西。它另外一種說法是:「是的,我先行接受宇宙的條件,我事先接受我目前無法瞭解的事情。」假如我們真能事先知道生命的意義、靈魂的本質、神的真實性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的信仰就不叫做跨越信念,也不是勇敢的人類的精神行為,而是簽一款謹慎保守的保險條款。



    Elizabeth 想借助信仰換來內心的平靜,於是踏上了印度尋神之旅,「尋找神,像是腦袋著火的人尋找水一般」:她練習冥想、打坐、誦經,跟過去懊悔說再見,同時跟自己的內在相處。她想起她可以清楚地問自己究竟需要什麼。「結果答案出奇的簡單,我需要一個新的鉛筆盒、我想寫一本小說。」她發現神在自己的內心。

    我們相信神,不是就是相信極致的我們自己嗎?

    讀者陪她進行這個像踩在尖刀上的煎熬過程,每翻過一頁,我們都看到一個不斷蛻變的Elizabeth,今天比昨天清晰,今天比昨天穩定,今天比昨天踏實。我們中間看不到一個真的「祂」顯靈,也沒有一粒什麼奇蹟的生物科技藥物,只有一個焦頭爛額的平凡人,透過不斷練習與嘗試,追求靈性和平衡,最後力挽狂瀾,找到平靜。

    再焦頭爛額、顛三倒四的人生,她都沒有放棄。



    我還知道,這短暫的平靜只是一時,我知道我仍然未能完全解決我的憤怒、哀傷、以及我的羞愧。我知道它們最後仍然會悄悄回來,啃蝕我的心靈,佔據我的腦袋,而我必須再三對付這些想法,直到決心改變整個生活。我明白這是艱難而且勞累的事情。但是在黑暗寂靜的海邊,我的心對我的腦子說:「我愛你,我永不離開你,我會永遠照顧你。」



    書的結尾,說明旅程可能還沒結束,或許連一半都還沒走到,但我們知道她會繼續走下去。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困難棘手的麻煩,折磨我們在半夜輾轉心悸,淚水和汗混在一起。我們每一個人,也都需要愛、需要感到安全,需要成功的滿足。但如果無論我們如何小心翼翼,某一個人生環節還是出了差錯,我們落單、迷路,那那個時候,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相信自己,把自己從賴在地上大哭的狀態拉起來,拼湊起來,繼續往前走,不管有多難,我們都要嘗試。

    幸福要走多少步?答案是,走到了為止。這就是這一本書唯一要傳達的訊息。這個訊息足夠陪我們度過每一個傷心、失望、背叛、和心灰意冷的日子。作者告訴我們,站起來往下走,一切都會沒事的。

  • 大陸作家排行榜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1-05 21:30:11

    伊格言詩集《與孤寂等輕》|2019|逗点出版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詩 #伊格言 #與孤寂等輕
    1.
    當你吹滅我瞳孔中的幻影
    黑暗中我便失去了眼睛

    2.
    像一段誤入歧途的早晨,灰塵裡
    停止生長的日光
    貝貝,我想和你說話
    但我忘記擁抱的文法已很久了

    19.
    夏天是我
    小熊是我
    你說你夢見昨晚
    細雨降落在遙遠的銀河

    所以還是下雨了呀。
    你帶傘了嗎
    我多麼害怕
    你因在雨中睡去而著涼

    你終於醒了嗎
    你美好而透明的手指
    陽光溫潤
    群星間都是潔淨的空氣
    當你比劃著它們
    星球們不再彼此遠離
    淚水與笑聲
    就相愛了

    我是草原
    我是巨大的鮭魚
    我是最初最純淨的宇宙
    我是蜂蜜

    21.
    如何成為一隻獨行的狼?
    當季風吹過
    花開滿曠野
    去年的死亡在
    雪與冰中融化
    枯草葉沙沙親吻小腿
    傷痕在心上降落,如此
    親切纏綿
    風中我凝望遠方──
    世界啊,你像一個
    一再失約的人

    32.
    有時抽筋
    像唱到副歌最後升key
    以為接近終點
    忽然又將你吊起

    有些愛情令人抽筋
    約會的時候像在重訓
    情話說到一半
    氣喘噓噓
    這鬼哭神號的包廂啊,到處都是
    換氣不順的男女
    重要時刻,捨不得切歌又唱不上去
    但開始的時候你不會知道──

    開始的時候,他們總先騙你:
    歡樂,真情,弘音心

    33.
    恐怖片太恐怖的話
    可以閉上眼睛
    但坐隔壁的情人可能會趁機
    偷偷親你

    沒有比在黑暗的電影院中被偷親
    更恐怖的事了。愛情顯為一
    巨大而難以擺脫之恐怖電影
    不要相信情人
    不要相信戲院
    上樓時別搭電梯
    補妝時別照鏡子。但
    不用擔心逃不出去,因為
    逃生門會自己打開

    門外的迷宮裡
    鬼在等你

    47.
    荒原無人
    天頂垂落著
    死亡的群星

    河流覆雪經年
    再無人傳誦
    去年大陸的漂移

    月光照拂枯草
    每一支巨大的鹿角
    皆已進化為獸骨

    所有曾經的血與蹄印
    我嶙峋崎嶇的心啊──
    貝貝,你是我愛情
    永恆的化石

    49.
    想像在夢裡遇見你,雪夜的
    異國機場
    天使們皆因地面結冰而放棄了起降
    整個無眠的夜,塔台播放著你
    甜蜜的吟唱
    廊道無人,我們是不是
    遙遙相望的兩座燈箱呢?
    貝貝,看著我
    讓視線射穿心
    讓我跟著你唱:

    你是命運,無可逃躲
    你是神祇私藏的美學,無法歸納
    你是沉靜而分歧的枝椏,無從簡化
    你是雪上的足印,斬釘截鐵
    你是空氣
    你是冷冽的呼吸
    你是永不消融的手澤
    你是,啊,冰晶與心
    碎裂的脆響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香港文匯報專訪:棄醫從文,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大陸作家排行榜 在 James Hong Official 項明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2-06-19 16:39:54

    旅遊達人項明生為每一位旅遊愛好者帶來又一驚喜之作,與首尚文化電子書店聯手推出革命性的電子旅遊書《十天敢動假期︰墨西哥、古巴》及其個人遊記應用程式《項明生遊記》,首創「作家讀者共撰」電子書,今日推出iOS及Android版本,以及免費版。

    繼高踞電子旅遊書排行榜經年的《足足五千年》之後,新作《十天敢動假期︰墨西哥、古巴》電子版,首創「作家讀者共撰」電子書,除了完全重新編製去年出版的原版實體書、加入數百張未曝光相片及項明生的聲音導航外,還新加入由男讀者Timothy撰寫的《三十天墨古遊》,及女讀者Jessie Chan於今年四月跟隨《十天敢動假期︰墨西哥、古巴》實體書的作者足跡,自行撰寫的《香港女孩浪蕩古巴》日記,細膩清新。

    此電子書新增六個墨西哥、古巴城市、數千字內容相片、全新墨西哥及古巴的風光短片、充分發揮了電子書的多元化互動功能,聲畫文字更為立體。以全新體驗,引領大家探索瑪雅文明與末日之說,並揭開古巴的神秘面紗。

    免費體驗版及《項明生遊記》書架同日推出

    同日推出《項明生遊記》書架,於iOS及Android等主要平台,收錄旅遊達人項明生的一系列電子旅遊著作《十天敢動假期︰墨西哥、古巴》、《足足五千年》及《十天敢動假期︰墨西哥、古巴》免費體驗版,節錄了完全版的其中兩個章節供用戶免費下載,優先享受嶄新的電子旅遊書體驗。

    全數收益捐贈小母牛
    此電子書的全數收益(包括作家版稅、出版商收益)將撥捐小母牛香港作慈善用途。與每位讀者探索新大陸同時,共襄善舉,為內地貧困農村家庭持續發展出一分力。

    售價: US$2.99(限期特價US$1.99!)
    iOS用戶:http://bit.ly/L547Vl
    Android用戶:http://bit.ly/LTF3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