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考中心累積人數110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考中心累積人數110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考中心累積人數110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考中心累積人數110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立法委員葉毓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做好周全準備保護年輕人 再過10天,110年大學指考將於7月28、29、30日三天在全國舉行,預計將有4萬919名考生在2,125個考場應試,,疫情當下,先前各界都有建議教育部、疫情指揮中心讓4萬名考生能比照試務人員優先施打疫苗,但是都沒能獲得同意,由於國內疫情確診人數目前仍處於高低起伏不定情況...

  • 大考中心累積人數110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8 14:31:00
    有 376 人按讚

    #做好周全準備保護年輕人

    再過10天,110年大學指考將於7月28、29、30日三天在全國舉行,預計將有4萬919名考生在2,125個考場應試,,疫情當下,先前各界都有建議教育部、疫情指揮中心讓4萬名考生能比照試務人員優先施打疫苗,但是都沒能獲得同意,由於國內疫情確診人數目前仍處於高低起伏不定情況,對4萬名考生及眾多家長而言,無可選擇參加這麼大型的群聚,總是難免擔心害怕。

    教育部在7月13日發新聞稿說明此次指考防疫措施,除維持分區考場進出動線、全面配戴口罩、進考分區量溫作業、不開放家長、親友陪考、試場通風規定、考分區消毒作業,設置居家隔離與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之隔離試場外,新增措施還有每間試場考生數降至 20 人以確保考生間距達 1.5 公 尺以上、試務人員施打疫苗、分區每日試畢清消、考生進入試場消毒雙手、增加設置隔離試場分區數、調降隔離試場人數至 5 人、不開放集報單位設考生服務隊、提供代訂考生午餐服務等防疫措施。

    我們要問,這樣的準備是否萬全?是否能讓4萬名考生及眾多家長放心?我們陸陸續續接獲來自家長的陳情,這麼多人的群聚,而且都是絕大部分均尚未施打疫苗的考生,在密閉考場教室內20人群聚,每堂單次至少50分鐘,多則75分鐘,三天考試累積室內密集群聚可能達400分鐘,還會有20人在一起用餐的問題,對於傳染力強在30秒內就可能感染病毒的情況下,這樣的群聚怎不讓人擔心?不只考生、家長,已經施打疫苗的試務人員難道能安心嗎?

    距離正式考試僅10天,這時讓考生施打疫苗也不足以形成保護力,但是還是可以採取更多更萬全的防疫措施,例如提供每位考生免費考前三日內PCR檢測或快篩,另外也應規劃分區、分時用餐。同時也要注意,7月底酷暑天氣,因為防疫的因素考場要保持通風,會不會開冷氣?這麼炎熱的天氣如何預防考生中暑?考生能不能脫口罩飲水?這麼熱,考生會不會脫水?這些問題都不能輕忽,要做好規範SOP。

    全國上下一起努力防疫拚降級解封清零的同時,我們呼籲政府,寧可多做一點,千萬不要讓大考成為防疫重大破口,更不要讓應考學生成為防疫不力的受害者。

  • 大考中心累積人數110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11-27 21:00:00
    有 1,737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梅克爾從政之路一帆風順 36歲受基民盟總理柯爾賞識提拔入閣 但柯爾推動兩德統一.社福平等造成陣痛期 加上基民盟陷入政治獻金醜聞 柯爾黯然下台 梅克爾當時開了第一槍 社會民主黨上台後推動願景改革.樽節措施最後也因此下台 梅克爾趁勢崛起擔任總理至今 雖面對國內反對聲浪 但堅持接納難民政策 許多難民現已進入大學 成為德國未來推動人工智慧主力 此次組閣也是對梅克爾治理方式最大考驗】

    梅克爾生於漢堡,幼年時,路德教會牧師的父親,帶著全家移居東柏林以北80公里的滕普林,她在東德受教育,萊比錫大學攻讀物理學,之後在科學院,研究量子化學取得博士學位,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她投入民主運動中,1989年底她加入新的政黨「民主覺醒」,東德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民主選舉後,她擔任新政府副發言人,1990年12月兩德統一後,她以合併後的基民盟黨員身分,投身國會議員選舉,連選連任到現在,勝選後,當時36歲的梅克爾,立刻被總理柯爾,延攬為婦女青年部部長,1994年升任環境和核能安全部長,獲得更大的政治曝光能量。

    梅克爾的政治生涯,得力於柯爾的拔擢,柯爾不時稱她為「小女孩」,但希臘神話的「弒父」情節,卻真實地在德國政壇上演,1998年,柯爾領導的中間偏右聯合政府選舉失利,伴隨敗選而來的是,基民盟爆發黑箱政治獻金弊案,柯爾首當其衝,最先公開批判同時進行切割,這位德國重量級政治領袖的,正是她一手扶植出來,長大的小女孩,基民盟秘書長梅克爾,從此她背上叛徒的罵名。

    「事實上是因為她(梅克爾)來自東德,她又是一個女性,還是一個新教徒,在這些多數是男性的西德天主教徒的黨員眼中,非常非常奇怪,如果換成別人這樣做,我認為這個背叛故事的歷史將是非常不同的,大家會說,這個基民盟的男性政治家,做出一個非常勇敢的決定。」

    2000年4月10號,這位出身東德,新教的女性,出任德西為大本營,意識形態保守,以男性主導的基民盟,第一位女性領導人。

    2005年她代表基民盟,與社民黨總理施洛德角逐大位,施洛德在2003年3月,提出「2010議程」(Agenda 2010)的改革計劃,提高救濟金發放門檻,鼓勵失業者回到工作崗位,逐年調高退休年齡到67歲,德國是唯一一個早在2003年就瞭解到,一個高齡化社會要保持繁榮,就必須進行改革的國家,嚴厲的改革讓,左派社民黨選票流失。

    基民盟與社民黨在大選中幾乎打成平手,三星期的聯合組閣談判後,確認改由梅克爾出任總理,組成四十年首見的「左右大聯盟」,2005年11月22號,她成為德國第一位女性聯邦總理,繼一千年前神聖羅馬帝國,狄奧凡諾皇后之後,第一位領導日耳曼的女性,也是兩德統一後,首位出身前東德地區的聯邦總理。

    梅克爾延續「2010議程」改革路線,以至於歐債危機爆發,德國沒有陷入高社福支出累積的國債危機,施洛德當年的遠見,讓德國成了唯一傲視歐洲的國家,因此當歐債危機希臘需要金援時,梅克爾就以自身為例,堅持要求希臘實施撙節措施。

    「在過去幾年中,我們取得的成效是相對顯著的,2009年我們得到超過800億歐元貸款,2013年我們將開始償還債務,沒人知道希臘會怎樣,作為德國總理,我有責任對希臘的改革施壓。」

    2009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梅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再次取得勝利,改與中間偏右的自由民主黨合組聯合政府,2013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由於中間偏右盟友自由民主黨,未能跨越5%得票門檻,基民盟再次與社民黨「左右共治」。

    2015年夏天,歐洲遭遇二戰來最嚴重的難民潮,匈牙利嚴加控管邊界粗暴對待難民,馬其頓不給難民飲用水和食物,斯洛伐克,波蘭等東歐國家,表示只願收容基督徒,只有梅克爾領導的德國大方敞開國門,接納所有來自敘利亞等中東,以及非洲等戰亂之地的難民,他們親暱地稱她為梅克爾媽媽。

    「我從未如此深信,這項任務將決定歐洲的前途,決定歐洲是否真的能堅持價值和個人自由,全世界都在注視著我們,我們不能雙手一攤說,敘利亞太遙遠了,我們不願處理這個問題,這會製造大災難,對歐洲的觀感也會有負面影響。」

    梅克爾的開放政策,在2015年接收110萬名難民,仍然無法滿足不斷湧入的需求,再加上冗長的庇護申請程序,許多難民失去耐心,衝突事件頻仍,最嚴重的是「科隆除夕夜性侵事件」,市中心一場失控的跨年晚會,在民眾歡喜迎新送舊的時候,現場湧入千名左右不明人士,攻擊,性侵和搶劫婦女,受害者多達379人。

    性侵事件,讓原本棘手的難民爭議,野火燎原,對難民失去耐心的德國人,將矛頭對準總理梅克爾,這是梅克爾不負責任的難民政策,釀下的後果,對於難民,曾以同理心對待的德國人,開始借題發揮,或驚慌失措。

    2016年3月,3個邦的地方選舉,「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支持率,從3年前的4.7%,突破為15%,躍升為第3大黨,9月4號「德國另類選擇黨」,在梅克爾選區,「梅克倫堡─前波莫瑞邦」議會選舉中,突破2成得票率,力壓梅克爾的基民盟(CDU) ,成為第二大黨,外界開始研究「梅克爾時代終結」的可能性。

    「選舉結果,當然與難民政策有關,我既是基民盟主席,又是德國總理,在人們眼中,這兩件事當然不可分割,因此選舉結果,我當然也有責任,但我認為,過去幾個月的難民政策是正確的,我們必須繼續,贏回民眾的信任。」

    梅克爾的全國支持率,從2015年八月的75%,急遽下降到2016年八月的47%,當時是梅克爾五年來最低水準,她於是發揮政治手腕,主導歐盟和土耳其協商難民遣返協議,讓德國接收中東難民人數,減少到2016年的28萬名,藉由放緩接收難民數量,拉長審查合格移民時間,緩和民意反彈。

    但2017年德國聯邦議會選舉,這場歐洲難民潮以來德國首次全國選舉,被視為對梅克爾難民政策的信任投票,梅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得票率33%,和四年前相比,基民盟得票率下滑8.5%,聯合執政的社會民主黨(SPD),只拿到20.5%的選票,流失5.2%,創下二戰後的最低得票率,反移民難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從4.7%大幅躍升為12.6%,成為德國第三大黨,也是1950年代以來,第一個取得聯邦議會席次的極右翼政黨,「毫無疑問,我們有希望有一個更好的選舉結果,這點是很清楚地。」

    「德國另類選擇黨」成為最大贏家,梅克爾面臨艱困的組閣難題,四星期合縱連橫談判宣告失敗,重新舉行大選成為可能選項,梅克爾向導師柯爾看齊的,四屆總理任期成為懸念,金融時報首席國際事務評論員拉赫曼指出,當前德國的政治危機影響波及世界,尤其是在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波蘭和匈牙利的半威權政府當道,西班牙的分裂主義崛起之後。

    「如果說現在哪裡會正開香檳慶祝,那肯定會是在莫斯科,因為莫斯科想要的就是分裂的歐洲,無法有所作為,這就是歐洲的現狀,英國脫歐談判停滯不前,只要德國新政府無法產生的話,東歐和西歐目前存在嚴重的分歧,東歐國家有高漲的反移民聲浪,反新自由主義,基本上它們反對任何型態的自由主義,西歐同樣問題重重需要解決,但是德國組閣卻出現問題,而且可能長達四五個月領導階層難產。」

    梅克爾被廣泛譽為自由主義和國際主義,最後及最有力的捍衛者,這一秩序正面臨空前巨大的壓力,如果梅克爾離任,如果連德國看起來都不再堅定和可以預測,「歐洲一體化大業將重新陷入困境」,「全球都將面臨一個新的危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