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大江生醫競爭對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江生醫競爭對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江生醫競爭對手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謝謝商周的報導,我這幾年好像跟商周和天下雜誌蠻有緣的。別人都走偏財運,我好像走的是媒體運。我猜這就是身為公司吉祥物的宿命吧…. 全文在底下留言 全球已有300多家企業加入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共同成立的RE100,台灣加入的企業有10家。特別的是,其...
大江生醫競爭對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商周的報導,我這幾年好像跟商周和天下雜誌蠻有緣的。別人都走偏財運,我好像走的是媒體運。我猜這就是身為公司吉祥物的宿命吧….
全文在底下留言
全球已有300多家企業加入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共同成立的RE100,台灣加入的企業有10家。特別的是,其中5家:大江生醫、科毅、葡萄王、歐萊德、佐研院,竟都是美妝生技類廠商。
相較同在該聯盟中的科技廠,台積電、聯電是年營收破千億元的規模,大江生醫營收不到百億,歐萊德、佐研院都在5億規模,為什麼生技業卻比科技業還著急?
RE100聯盟於2014年成立,加入的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必須承諾「在2050年前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包括蘋果、沃爾瑪、雅詩蘭黛、Google、Ikea等跨國企業都領銜其中。
大江生醫、佐研院及科毅,分別以代工LVMH旗下絲芙蘭、提提研、我的美麗日記等面膜聞名世界。根據國內業者統計,MIT面膜全球市占率約為20%,各國需求正呈陡峭形成長,且資料庫Statista《2020護膚市場報告》統計,預計2025年,全球保養護膚品市場將成長至4兆7千億元,美妝生技產業前景正好。
然而,佐見啦(佐研院母公司)執行長李昆霖卻說,兩年前,當他向萊雅推銷代工技術時,對方卻回應:「抱歉,如果你沒有RE100,我沒辦法讓你加入。」他心裡一驚,原來即便技術領先、品牌受到國際認可,都還不夠,那該怎麼辦?
沒認證,就搶不到單
甚至可能會被通路拒絕
原來,近年全球掀起純淨美容(Clean Beauty)趨勢,相較於科技產品或食物,美妝消費者不僅重視搽在身上、臉上的保養品成分是否無毒健康,也更重視產品對環境的影響。這群消費者,通常是懂得也捨得花錢「愛自己」的族群,願意用更高價格購買對環境友善的產品。
環保當道,不僅LVMH集團發起Life永續策略,香奈兒、嬌生等也加入RE100,宣示減碳、永續經營決心。
「我們都希望能成為百年企業,如果不加入永續的行列,你可能10年內就被世界淘汰了!」李昆霖認知,不落實生產線的永續環保策略,等於死路一條。而且,這場競賽,不只是跟過去的自己比,也得跟國際對手比。
他有次遇到曾為台灣3家企業申請RE100的日益能源執行長畢婉蘋,向她探詢後明白,要加入世界級的大聯盟,得先捨得花費資源換門票。這張門票,也助他打開新商機。佐見啦在過去8個月內打入了國際供應鏈,代工占營收的比率,從零增加到3成,讓投入製程改善的成本能發揮規模經濟的效果。
李昆霖慶幸自己超前部署,「我們提提研在法國上架的貴婦百貨樂蓬馬歇(Le Bon Marché)也是往母公司LVMH的永續策略發展,他們不只每年會來審核我們有沒有往這方面去,還告訴我們,接下來預備將沒有RE100的品牌踢出去,韓國品牌首當其衝。」
換句話說,不快點加入,不僅沒有代工單可以接,甚至連通路都沒得賣。
面對這個迫在眉睫的挑戰,幾家台灣美妝業者都先從綠電著手,搶下RE100聯盟門票。
用綠電,只是第一步
設計、製造、回收全都要盯
在該聯盟的要求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綠電使用率。目前台灣常見的方式是自行發電、向供應商簽訂採購綠電協議,或是購買再生能源憑證(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 RECs)。
包括科毅等業者都告訴商周,美妝業拚減碳,使用綠電、取得RE100認證,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他們還得重新檢視產品週期,從取材設計、生產製造、到廢棄物回收,是否都符合永續標準。例如洗髮精品牌歐萊德,是先從可再生、可分解瓶罐包裝著手,降低資源浪費;大江生醫則是透過農廢料再利用,還有造林計畫,將減碳計畫延伸到製程之外。
對他們而言,最難的不是做到百分之百使用綠電,而是如何由內而外的推動供應鏈合作廠商一起行動。
但,不快不行。韓國也開始因應這個危機。今年初,旗下有雪花秀、蘭芝、innisfree、Etude House等知名品牌的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宣布加入RE100,是該聯盟首家韓國美妝企業。
新形態的企業升級之戰,正要開打。要增加戰力,勢必投注成本,但,就像佐見啦能因此跨入代工,新的競爭力,也會帶來新的商機。(🍀延伸閱讀:商周ESG與永續者同行)
大江生醫競爭對手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江 私訪,難得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公司,董事長腦筋清楚,執行力強,保健食品經營典範。
今年1~9月營收中國80% 東南亞9% 歐美6% 台灣5%
飲品53.5% 粉劑27% 面膜9.5% 膠囊2% 錠劑5% 其他3%
10/24法說,公告Q3財報。
毛利率可能小升40~42%。
費用率也穩定,未來可能穩定小降。
營業利益率小升。
中國今年成長(佔比到78%)靠微商(佔中國30多%)
中國電商法修法明年上路,遏制不當誇張行銷,反而有利正規軍。
電商法:不能代購(沒有中文標示、沒有檢驗報告)、沒有食品流通許可證不能賣、微商要繳稅。
目前大江的客戶經銷商幾乎都是正規軍,不會被影響,但合作的網紅會開始培訓,開始實名制管理、繳稅。
客戶是微商佔比40%(微商養網紅,大江不接觸網紅),直銷佔約30%(只找正派經營客戶)。
微商大多在非一線城市,還有很多滲透率可以成長。(微商是趨勢,直銷慢慢不行了)
董事長說厲害的客戶不是那種大集團老頭,而是20幾歲的年輕人,超衝敢講愛炫富,一堆信徒。
訂單能見度到明年上半年,一季比一季好,電商法沒有看出衝擊,稼動率很滿。
最大M客戶2017佔36%,2018上半年佔27%,下半年佔23%,他也有成長,但我們拓更多其他通路。
今年為何能大幅成長?
新客戶、新地區、新產品。
我們業務很強,積極參加展會,開發新客戶。
我們才佔中國市佔1%,還有很大市場,而且中國保健食品市場還在成長。
我們還繼續研發特別的產品。
大江核心競爭力是靠獨特的原料。對手在模仿,但就跑給人家追。對手的淨利率比我們差很多。
不會做品牌,品牌客戶財報都比我們差,我們現金周轉率比較好,我們要做第一大ODM廠。
我們會加一些特殊的原料,加上原本的維他命,讓客戶單價可以提高很多,客戶很愛我們。
為何把液態魚油視為秘密武器?
明年1月推出液態魚油。
之後液態包要靠魚油,先賣中國。看好是因為好吞嚥,市面上的乳化魚油有一些問題,我們是用微脂體,細小化分子,外面是水溶性,裡面是脂溶性,喝起來口味好,外面是只有瓶裝大罐,我們做小包。
海外布局?
美國成立辦公室,開始有接觸很多品牌客戶,賣面膜100萬美金。一條產線6個人,美國產能可以賣全世界,但中國製造無法賣全世界。
智利是南美出貨第一個國家,賣面膜。
日本大阪,法國巴黎今年底會成立銷售點還有實驗室。
人民幣貶值影響?
沒有避險。
擴廠計畫?
6月飲料廠稼動率80%,一直提升到9月稼動率100%。
會一直擴,Q4會增加一部分,明年Q1才會全部打開。
自動倉儲今年完工,S5、S9、S11會將倉儲移到新自動倉儲W1,空間空出來就拿來生產。
中國有買新土地,會建新倉儲。
明年也會繼續擴,資本支出比今年多。
今年產能增加一倍,可以到200億。
之後產能擴張來不及營收成長,會利用日本產能外包(日本有很多過剩產能)。
我們投產很保守,一定先外包,等到找到致勝點再自己砸錢擴產。
中國經濟趨緩是否影響?
經濟不好其實對大江反而有利,小確幸商機。
貿易戰沒有影響。
目前人才是瓶頸。
何謂生物挖礦?
"林詠翔表示,「生物挖礦」緣起於過往大江生醫的研發流程,與打造自動化產線時突發奇想,透過累積十幾年開發48國功能食品以及面膜的大數據體察需求,結合7種萃取與生物轉化製程,100種細胞功效平台實驗評估,200種基因調控表現機制探討,15種天然物成分分析,每個效性成分原需經過17700個實驗,但在「生物挖礦」的垂直整合自動化下,效率將提升70倍。
林詠翔提到,過往大江生醫每年能開發超過300種商品,已經被譽為業界快手,現在將裝上高速引擎,加速挖掘全球生物資源的價值。此外,子公司大江基因營運步入穩健,不論零售端的各種預防保健服務,以及企業端的客製技術支援,均帶來穩定營收,預期即將成為大江生醫集團內的成長新動能。
在強強聯手部分,大江生醫將打造功能食品的經驗,導入協助食品功能化領域,所開發的膠原蛋白冰淇淋、燃脂巧克力、紅藜麵條等產品,均引起食品業界高度興趣,像是與鮮乳坊合作開發TCI633益生菌優酪乳,希望能成為關節保健及乾眼防護的新良品。"
生物挖礦:
從天然物找到一個全新的複合物,找出它對人體有什麼功能,之前都是研究人員一個個慢慢試,但這樣太耗人力,30個博士在做,現在把它自動化,電腦自己大量試,找到就申請專利,別人不准賣,不然就告。
也就是從低成本的動植物裡找出對人體很有價值的元素,然後加在原本的營養品,有特色,單價可以拉高。
膠原蛋白飲為何有效?
就我以前上台大營養學課的印象,蛋白質到小腸都會被分解成胺基酸,所以吃膠原蛋白不會直接長膠原蛋白,跟吃雞蛋的效果是一樣的。無論是吃進口車還是國產車,但小腸都會被融成鐵。
研究人員回答,胺基酸的序列不同,對皮膚的效果還是有差,他們有實驗證明...
一位朋友之前剛好待在大江,覺得大江是很不錯的公司,但對基層蠻壓榨的,也不能報加班費,流動率高。
聽說高層薪水高?我查了年報,除了董事長(所有項目加總超過3000萬),其他還好。
或許這是公司的策略,覺得基層的工作沒那麼關鍵,穩住管理層比較重要?
後記:
會後參觀實驗室聽解說,公司還有基因檢測服務,針對個人狀況找出基因缺陷,才知道要補什麼,不然我之前保健食品都隨便吃...
-----
近期新增筆記:
辛耘(半導體設備,難得給訪)
訪談公司筆記都放在社團,入社辦法:
https://goo.gl/SL12V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