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大樓公共管線堵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樓公共管線堵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樓公共管線堵塞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子迂的蠹酸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兩週大雨不停,打開電視不是國手場邊八卦,就是南部因雨導致的災情。齋主從沒有淹水的經驗,但光是看著畫面中泡水的家具和相關硬體,就覺得損失雖重,但更折磨的是精神。 有人說就算南部日降雨量是1000mm,用平均時雨量去算也不到50mm,何以導致這麼嚴重的淹水? 並且詢問台北市都有78mm了,難道其他地...
大樓公共管線堵塞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兩週大雨不停,打開電視不是國手場邊八卦,就是南部因雨導致的災情。齋主從沒有淹水的經驗,但光是看著畫面中泡水的家具和相關硬體,就覺得損失雖重,但更折磨的是精神。
有人說就算南部日降雨量是1000mm,用平均時雨量去算也不到50mm,何以導致這麼嚴重的淹水? 並且詢問台北市都有78mm了,難道其他地方做不來嗎?
齋主對防汛真的外行。不過多年前曾在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的出版品中讀到,台北市的街廓面積中,約莫只有4%左右的面積能直接透水進入土壤,剩下的96%水量都直接進入到城市的排洪系統。
這是相當驚人的排水量。通常以台北這種規模的城市來說,雨水和汙水是分流的,換言之你家新大樓除了接民生汙水之外,也有要接雨水管線的需求。而這些規劃老舊公寓肯定不具備,因此老舊公寓街廓的排水需求,肯定全部算在公共區域(道路、公園、水溝)之上。更為困難的是確保水管暢通,畢竟你家淋浴間都可能被頭髮堵塞了,大排水管沒有總是暢通的道理。
至於山區,我不認為有甚麼方法能解決。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育是一回事,但雨勢大到能鬆動邊坡上的石頭,甚至造成土石流時,真的已經不是防洪的問題了。
我記得多年前曾有某個颱風導致山區土石流等災情,時任總統馬英九面對媒體鏡頭說道:「政府已經於颱風警報時宣導數次,請當地居民先行避難,但居民拒絕。」小時候我也對著鏡頭問父親,何以這些居民要選擇居住在如此危險的地方? 當然後來我知道經濟條件是首要問題,但反過來問,如果整治當地環境的成本,遠遠高過搬遷居民的費用時,我們又該怎麼做?
我感到無奈的是,這兩週某縣市淹水時,幾乎沒有學者或媒體提到,政府和學界長期在乎的「超抽地下水」議題。
想來,嘴地下水大概又要被人罵沒同理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