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學微積分題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學微積分題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學微積分題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學微積分題目產品中有5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514的網紅數學老師張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覺得這篇(看圖)寫得… 嗯… 但要不要買我的課程 不應該直接問別人意見 而是要親自去試聽 如果試聽完覺得聽得懂 那就買,不然就不要 我就講兩個點就好 第一,其實教大學微積分 不太需要博士學位 一個顯而易見的 會讀書跟會教書是兩碼子事 如果你硬要講學歷 那我也只能說你提的作者也不是數學系的 教出...

 同時也有10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數學老師張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魔人普物的EJ老師 我的普通物理系列的第二堂課正式上線啦😄 第二堂課會教各位如何去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 運動學的專有名詞及定義,在國高中物理就有教了 到了大學普物我們會正式引入微積分幫助我們做運算 為了不讓各位同學睡著,所以我精心準備了有趣的題目 回家作業也頗具挑戰性,希望你們能好...

大學微積分題目 在 歪歪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9:04:29

/「大一必修」 這都是我們學校的大一必修,每個學校的課程內容、難度都不一定,所以大家參考就好🥸,準確的資訊還是建議上dcard校版詢問,或者是等友直屬學長姊後再詢問他們哦!如果有興趣也可以用課程後面的英文去搜尋,應該是可以找到不少的資源以及原文課本,可以稍微先預習看看(我本人是沒有預習啦,暑假還...

大學微積分題目 在 Sherlock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6 06:04:06

. 《國文作文準備方法》 ⁡ 之前分享過我的大考國文備考指南時,有很多私訊和留言詢問我的作文是怎麼寫和怎麼準備的。 ⁡ ⁡ 因此這篇文將提供我的寫作方法和範文(本文只是心得分享而非教學,僅供參考~) ⁡ ⁡ 以下將文章分成兩部分 1⃣️ 寫作方法:內容放在圖片上 2⃣️ 範文:寫在底下文內 ⁡ 範文...

  • 大學微積分題目 在 數學老師張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1 12:31:51
    有 74 人按讚

    我覺得這篇(看圖)寫得… 嗯…
    但要不要買我的課程
    不應該直接問別人意見
    而是要親自去試聽

    如果試聽完覺得聽得懂
    那就買,不然就不要

    我就講兩個點就好
    第一,其實教大學微積分
    不太需要博士學位
    一個顯而易見的
    會讀書跟會教書是兩碼子事
    如果你硬要講學歷
    那我也只能說你提的作者也不是數學系的
    教出來的東西是否也應該打個問號?

    至於 paper 多難寫嘛
    嗯,不同科系的難度差很多喔
    還有我不是不寫
    我就講到這邊

    然後講我的課程偏計算嘛…
    那就要看考試考什麼囉
    如果你是要完全百分百讀懂微積分,要做研究
    那我的微積分肯定不夠用
    但如果是要考試嘛…

    還是那句話
    先試聽看看我講的你聽得懂還是不懂
    看完了去寫相關題目看看會不會寫
    不會寫可以到我社團問: 張旭的生存用微積分社團
    如果整個流程走完還是覺得不適合
    那就去找別家
    【我從來都沒有要求大家非我不可】

    這是其一
    再來其二
    我就明講了
    從我開始教學品牌以來
    從來沒有主動講過別人的壞話
    從來沒去主動批評過其他老師
    即便其他人詢問
    我也不會去講某個老師不好

    這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就是我前面講的
    不適合我的不一定也不適合別人
    第二個
    任何一個老師即便我再討厭
    也一定有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所以任何人問我哪個老師值不值得跟他
    我會著重在這個老師值得學習的地方
    即便我再討厭那個老師也一樣
    但重點是,無論如何我一定會請對方試聽再決定

    你要想喔
    如果我的意見影響了問我的人的決定
    而這個人因我的決定而走向了不好的未來
    那請問誰能負責?

    所以我不敢過度推薦老師
    但一定不會主動批評某個老師
    我會做的事是,請他親自去試聽試看再自己決定

    都已經大學生了
    應該要有自己判斷的能力

    ///

    最後
    我再問一個問題
    讓大家去思考

    為什麼這個人會這樣批評呢?
    究竟是我真的教得不好
    還是真的是在業配呢?

    我還真的「不知道」呢

    P.S.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為什麼我要把「不知道」三個字框起來
    這是有典故的,只是我懶的說
    總之那不是反諷
    而是一個帳號
    就這樣

  • 大學微積分題目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08 12:40:29
    有 46 人按讚

    花花平常用餐時都會搭配短影片一同服用,今天看到一段訓練大腦的影片,與我所學的個體心理學有多處共同點。這邊特別撰寫一篇完整觀後感跟大家分享,也推薦大家有空時可以去觀看完整影片唷。

    粉絲頁: 超級歪 SuperY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DgbSc6Ys710

    這則影片主要是介紹《大腦解鎖》這本書,由於花花沒有看過書籍內容,因此僅對影片內容分享我的心得。雖然主要是在討論教育,不過解鎖大腦的六個關鍵都與個體心理學有共同之處,其中有幾個讓我產生極大的共鳴。

    一)不要自我設限,了解大腦經常重組、成長、不會定型。

    影片中有提到,後天的成長環境會讓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並且大腦的組成是每一天都在改變的。

    固定型思維的人較容易會有二分法的價值觀,例如依能力分班的教育方式,數理資優班當中的孩子一但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會產生冒牌者症候群,認為大家都是數理資優生,但其實自己在數理上根本就沒有天份,因此在學習上會造成極大的壓力。

    而被編在放牛班的孩子,則是因為自己被貼上了「不會讀書」的標籤,在固定型思維下,可能就會直接認定自己就是不會讀書而放棄努力。這樣的狀況也會出現在刻板印象上,例如女孩子的邏輯能力較差,因此不適合走理組,間接讓對理科有興趣的女孩改走不感興趣的文組。

    個體心理學當中有提到,教養孩子不能夠採用賞罰教育;孩子表現好不能讚美他,表現差也不能處罰他。因為不論讚美或是處罰,都會使孩子產生錯誤的連結,變成需要獲得他人的認同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或是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而逃避一切挑戰。

    這樣的生命風格,就是固定型思維。

    二)不要把錯誤當成失敗,而是要把它當成學習的機會。
    三)改變思維信念,大腦跟身體就會跟著改變。

    影片當中有提到,當人發現自己犯錯時大腦的活動會比較活躍,而在沒有犯錯時,大腦的活動反而趨於靜止;即是說,當人在思考如何修正錯誤時,大腦也在成長中,但若總是做不會犯錯的題目,或者逃避去解自己可能不會的題目,都會限制大腦成長的機會。

    但在固定型思維下的孩子,很可能會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而避開挑戰,甚至在犯了錯之後從此不敢再挑戰相關的題目。在個體心理學當中有提到,心理創傷其實是不存在的,是個體為了逃避某些課題而將過去的經驗視為創傷;個體必須認定這些經驗對自己有害,才能達到持續逃避面對這個課題的目的。

    “經驗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們的用途——被用來印證生命的意義。”《自卑與超越: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阿德勒(Alfred Adler),新北市,好人出版,2020年。

    不論孩子是否拿到一個好成績,教育者或家長都該給予孩子正向的鼓勵,肯定孩子整個努力的過程而非結果。考試的成績僅能夠當作孩子用來了解自己,哪些地方還需要加強而哪些地方已經可以掌握,不該以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孩子。

    接受正向鼓勵的孩子較能夠形成成長型思維,這樣的孩子會更有勇氣去挑戰難度相對較高的題目,同時也能夠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並且從錯誤中發現正確的方式,以此讓自己的能力更上一層樓。

    不論是固定型思維或是成長型思維,皆是個體的生命風格, 生命風格的形成大約在五至八歲左右,往後的人生將會遵循這樣的生命風格去面對一切問題。但不只個體心理學指出,許多的心理學與諮商心理師都一致認同,思維是可以被改變的。

    在校園中面對課堂上的困難,讓自己從固定型思維(逃避挑戰或只挑簡單的)轉變成成長型思維(勇於挑戰並且能夠接受自己失敗),將有助於學生在學習上更加輕鬆,並且真正感受到獲得知識帶來的樂趣。改變思維同樣適用已經出社會的人,不過社會上要面對的人際問題比校園更多更複雜,因此本篇先不深入討論。

    六)與他人連結合作來強化神經網絡

    影片當中指出,非裔學生在微積分上被當掉的比例高達60%,但亞裔學生卻沒有人被當;柏克萊大學的數學教授Uri Treisman發現,非裔學生在學習上傾向於獨力完成,而亞裔學生則是喜歡群聚討論與分享共筆。

    於是Uri Treisma教授成立數學工作坊,幫助非裔學生透過合作的方式學習微積分,結果不到兩年的時間,非裔學生的不及格比例就降為零,有些學生成績甚至更高於亞裔或白人學生。

    人類的大腦前額葉網絡在與他人合作時會變得活躍,前額葉是負責社交的區域,與他人合作學習等於是同時開發社交區與學習區;大腦分成許多的區域,越多的區域共同合作,將有助於提高學習能力。

    但傳統教育傾向於教孩子與他人競爭而非合作,《大腦解鎖》作者認為,人應該追求的不是考試公平,而是「關係公平」;所有科目最厲害的同學都將自己的學習思維分享給其他同學,並且心理學家也發現,不藏私的學生反而在學習成就上可以更上一層樓。

    與同學互相討論、分享思維給其他同學、指導同學自己的解題方式,這些過程都是在刺激大腦各個區域的連結,有助於提高學習能力;不需要擔心教會了同學自己就會被超越,分享自己能力的同時也是在精進自己的能力,這就是作者說的「關係公平」。

    關係公平就是個體心理學當中所說的「橫向關係」,而與他人合作則是「社群情懷」。阿德勒認為社群情懷是人類的本性,個體必須先發展出社群情懷才能形成有用的生命風格,缺乏社群情懷的人當涉及個人利益時就會容易排斥與他人合作。

    固定型思維的人在遇到問題時會傾向於自己解決,無法克服問題時會容易選擇逃避或是推卸責任。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是能夠接受自己能力有限,在無法靠自己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他們能夠透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共同解決困難;同時也樂於將自己的能力奉獻給他人,社會情懷使他們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合作。

    雖然這部影片主要都是在講教育與學習,但這樣的思維也能夠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想自己最近遇到什麼樣的煩惱,而你又是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你是固定型思維還是成長型思維,此時就會浮現答案。

    我們接受到的教育大多都是將我們塑造成固定型思維的人,坦白說要國家或是所有家庭改變教育方式,以成長型思維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成長型思維的人較為勇敢,富有創意與想法,並且擅長與他人合作。

    對於國家或是家庭的領導人來說,自己的孩子太有主見並不是件好事,固定型思維有助於讓權威者輕鬆控制弱小的人;我們或許會因為某些法律的規定,或是公司的規定、父母訂下的家規等等,而被迫遵循某些不合理的規則,但永遠要記得,我們的思維是不會受到真正的綁架的。

    即便你是固定型思維,只要你想,現在就能改變成成長型思維。

    謝謝大家。

    #歡迎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更多相關內容與討論請按步驟申請入社
    #申請入社流程如下
    1.填寫申請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加入社團: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

  • 大學微積分題目 在 數學老師張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10 13:11:42
    有 5 人按讚

    【清大學弟妹請進】
    .
    我們預計 1/11 下午 5 點
    舉辦本學期最後一場微積分期末考線上考衝
    .
    這場考衝是針對清大的學生規劃的
    所以也希望準備的方向更貼近你們的考試方向
    因此跟之前台大投稿解題直播一樣
    我們準備了清大專用的投稿表單
    .
    若你有微積分期末考範圍相關考題希望我們在線上考衝時解答的話
    歡迎透過以下表單投稿你的問題
    👉 https://forms.gle/7LeEbT5Mb9jA82Ny9
    .
    另外,也歡迎你直接投稿考古題給我們
    這樣題目會跟你們系的微積分考題趨勢更接近!
    .
    在此預祝清大學弟妹們期末考順利
    一起加油!
    .
    清大考衝直播連結
    👉 https://youtu.be/40jazDBHxR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