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學專題PPT 製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學專題PPT 製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學專題PPT 製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學專題ppt產品中有6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老ㄙㄨ的教育隨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參加這場『共好世代-跨世代共好大對談』之前,我還和學生們說我要去會會這一群很厲害的新世代。 其實這個禮拜以來,我一直在思索我該以什麼定位前去參與這場世代對談? 說起來汗顏,我的前半段人生一直是屬於努力裝乖型,我20歲前的人生沒有斜槓,也未曾為社會參與而努力。我傻呼呼的待在死讀書的狹小框架裡,直...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

大學專題ppt 在 李晟綱 Li Cheng Ga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2:25

補—————- 感謝林醫師的邀請,有幸能參加「前十字韌帶斷裂-從受傷到回場座談專題」 本來以為只是單純的小小分享會,沒查還好一查才知道是蠻重要的座談會🤣另外兩位前輩分享者一位是我的大學教練、一位是道館的學姊,而且都是奧運名人堂的成員🤔,讓我不禁緊張起來! 在這也要跟大家說~平時的積累都是日後舞台的...

大學專題ppt 在 Sophia Li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16 14:26:39

升大四開始,在學校的時間永遠都是最忙碌壓力最大的時候。從上學期的拔河賽到這學期的畢業成果發表會,中間不斷進行的就是我們的專題論文以及產業實習,不管活動再多外務多繁忙,我們都得將每個禮拜的進度達成,也許過程辛苦,嚴重睡眠不足,情緒起伏不定,這些都是為了今天成果發表會,不只是發表我們這大學四年來的實習精...

  • 大學專題ppt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4 13:46:49
    有 211 人按讚

    在參加這場『共好世代-跨世代共好大對談』之前,我還和學生們說我要去會會這一群很厲害的新世代。

    其實這個禮拜以來,我一直在思索我該以什麼定位前去參與這場世代對談?

    說起來汗顏,我的前半段人生一直是屬於努力裝乖型,我20歲前的人生沒有斜槓,也未曾為社會參與而努力。我傻呼呼的待在死讀書的狹小框架裡,直到進入大學後,我才見識到這個繁花似錦的世界。

    那麼對於現場的under 20 的年輕學子們及與會家長,歲數 double 20 的我,該給出什麼樣的建議呢?

    我想起我曾經教過的許多孩子的臉龐,尤其是那些被困在學業的單一價值框架裡,失去自我價值感的孩子們。

    汲汲營營學業的好學生,對世界逐漸變得冷漠,失去熱情;被學業淘汰的孩子變得拒學,在生活中變得對立反抗。好多孩子收到成績單後,總是用哭泣、漠然、無所謂的表情以對,我也常看見不少孩子寫下她的不快樂、想自殺的念頭......

    但我看到昨天台上這些神采奕奕、充滿自信的孩子們,他們用自己的視角與觀察,提出他們的質問;他們將眼光從「小我」的利益,放大成「大我」的需求。在看到問題、找方法、修正、精緻化、傳播的這些寶貴經驗中,他們獲得自我價值感與歸屬感。

    這也是新課綱的精神,不再以記憶背誦的學習為主,而是透過「問題解決」的歷程:「觀察與定題」、「計劃與執行」、「分析與發現」、「討論與傳達」,從小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社會參與的種子。而這樣的孩子,我相信未來他的家庭與生活品質也會變得更好,因為他們始終能看見問題,提出修正方法,用成長型思維來面對他的人生。

    席中,我聽到最令人訝異的回答,是來自資優班的孩子,她控訴著大人們總是用學習成績來評斷孩子的表現,彷彿只有考第一名的學生才是好學生,而忽略到教室裡其他弱勢的孩子,忽略了多元發展的重要性。

    我很感謝這位學生,她從學習優勢的一端,看到教室裡許多的不公平,她也致力向大人們發聲。教室裡真的應該不該只有學業的單一價值觀,而是需要多元價值的評斷標準,才能讓每位孩子的天賦得以自由,進而喜歡自己,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感。

    與會主持人,最後詢問身為家長與老師的我們,該如何支持並協助孩子進行社會參與的相關活動?

    在上學期,我曾經讓孩子們進行社會課的主題報告,探討社會變遷下的獨居老人、少子化、弱勢兒童、新住民......等議題,一位女孩默默的飄來我的身邊說:「老師,我做完獨居老人的PPT後,我覺得好恐怖。」

    我知道女孩所謂的「恐怖」,指的是她感受到這其中的現實殘酷,生活的辛酸,以及此刻的束手無奈。其實這些社會議題都確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周遭,只是孩子們從未發覺或曾深入探討過。

    因此,大人的引導與支持,絕對是關鍵。帶領他們去看見問題,並持續保有熱情的深入探討。

    其次,留給孩子長時間的探索是必要的。現代孩子的時間被塞得滿滿的,他們的生活常只有學校、安親班、補習班、手機電玩,難以有時間對社會問題感到好奇或熱情。

    最後,有伙伴的支持與討論,才會有持續下去的動力。

    所謂的「共好,」就是共同體一起好。未來的台灣,就得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少少的年輕人必須撐起一整個台灣的發展,我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能不能生存得好。

    因此,唯有「共好」,教好每一位孩子,教孩子去解決生活問題、看見他人的需求,大家一起好,整個社會一起好,我們孩子在未來的世界裡,才會生活得更好。

    ❤️《共好世代ー20 under 20》專題網址:https://site.parenting.com.tw/topic/20under20-180

  • 大學專題ppt 在 我們這一家-貝貝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19 00:57:10
    有 302 人按讚

    #我陪伴我驕傲

    在下課的時候,接到QQ視訊電話,她在鏡頭前掩不住喜色又害羞的說:「麻麻我有好消息要跟妳說,我的作文得到特優了❤️。」

    我開心的隨口跟朋友提了一下,得到的回應是:「那一定是妳唸她寫的吧?」、「你們學校真的很奇怪,做這些比賽有什麼意義,都是家長在做的。」然後接著洋洋灑灑的說她孩子唸的學校多麼的講求自主,她的孩子多麼的優秀是沒有靠家長。

    現在滑開我個人帳號的FB,好多同時期孩子都長大了 #而且優秀的非常讓我驚嘆,音樂鋼琴彷彿只是一個現在學習的基礎,更多的游泳、語文、學科競賽等等⋯我時常在舞台上看到好多熟悉又厲害孩子身影。

    我知道的Grace,平時是電視台內出色的主管,但她會伴著孩子整理考試重點,陪著她規劃簡報內容,這次孩子得到科展特優,10歲的她PPT內容一點也不馬虎,我甚至以為研究目的這四個字,是大學專題才會出現的(笑)

    我知道的Rico,是美國南加大回來的四寶媽,她在每個孩子身上進注了滿滿的陪伴,拿出她活靈活現的英文專業來代領孩子成長,還三不五時提供書單分享。

    當然不是只有學校的科目才是唯一,可樂爸假日陪著孩子打高爾夫、綠豆媽帶著孩子曬太陽溜滑板。我看到在孩子發出光彩榮耀的瞬間,他們身後幾乎都有父母像影子般陪伴,那可能是種安靜且默默的存在,願意無條件把榮耀全歸給舞台上那個笑容的一種成全。

    世界上很多的不公平,不是所有孩子靠自己,就能擁有好的成績或是上台的機會(像我家的就是)。有時候父母跟孩子關係像是二人三腳,可能是向前的阻力,但有時候會是快速到達成功的捷徑 #全然看默契。

    孩子在跟我一起完成的每個報告跟作業,在結束後我都會拍照留念,因為相片中總是滿滿的衛生紙團搭配她們的紅鼻子,當然,還有阿公阿嬤萬般不捨的眼淚跟勸退不知上演了幾輪。在我們達成目標後,我都會把照片再給她們看過,讓她們去回想當時堅持中,參雜伴隨著辛苦的過程。

    或許不知情的人,可以毫不在乎說女兒的全勤是給爸爸的(因為是爸爸每週接送),她拿獎的作業是媽媽主導的,但請不要忘記,每一個得到結果前的過程,是札札實實有孩子的參與跟努力,也透過這樣堆疊、刻畫出了我們的作戰情感。

    朋友生了四個孩子,都很優秀,從小沒有補習過,一直在學校各項競賽拿獎,是舞台常勝軍,孩子們也都考上國內外的好學校。他們夫妻長期致力於追求財富自由,所以孩子從小就是佣人跟長輩在帶的,甚至他們大方的承認:「我們能教什麼?我們學歷那麼低,根本不會唸書。」所以從未陪伴過孩子做過功課。

    我也忘不了,在貝貝唸幼兒園的時候,他兒子當時裝著不以為意又像是想確定什麼的指著貝貝,問我說:「妳去校外教學,會給她帶自己做的便當吧?」

    我點頭後,迎接來的是他倔將又不以為然的回應:「我媽媽一定不會!她從來沒有她也不想!」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孩子的神情,記得當下他應該只有十來歲吧。

    或許今天有的人運氣很好,孩子真的沒有造成父母太多的困擾就有好的成果。但如果我沒有天賦過人的孩子,但卻能夠因為我的陪伴、指導而得到被表揚的機會,對我跟對她們,都能增加出自信,#而且會相信不夠聰明也可以試著努力,或許我的孩子以後長大可能也記不住太多這些枝微末節,但我相信她們會有印象,在成長過程中 #爸爸媽媽每個她們需要的環節都有陪著。

  • 大學專題ppt 在 林子麒Tzu-Chi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06 20:59:26
    有 154 人按讚

    今日受邀到台體大運管系進行專題演講,謝謝IGOLF 劉依貞高爾夫學院劉依貞老師去年的推薦讓我認識洪嘉文局長,今年也再次受邀到老師的課上去做演講分享(其實是上去瞎掰🤣)
    洪局長不愧是學校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每個學生都好認真的聽我無聊的事蹟😅
    今天也到別人的學校去炫耀一下恩師 王宏宗,因為王老師提拔我參與2011的世大運才能讓我現在有多一個話題能夠上台去假掰😆😆😆
    也特別感謝兩位助理大大特地南下聽我胡言亂語還幫我拍照留紀錄😁😁

    #中國信託 #CTBC
    #今年ppt有認真做了幾頁
    #去年只做了三頁也敢上台
    #一樣的是結束又忘記自己到底講了什麼
    #你問我答這環節我最愛
    #幸好洪局長不嫌棄
    #台灣體育大學運管系
    #兩位助理盛讚林老師有演講天份
    #確定不是瞎掰天份?

  • 大學專題ppt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04 14:30:12

    「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10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 大學專題ppt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03 14:30:13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由文物保育建築師謝正勤先生,講述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和現況,當中的爭議與平衡,並分享618上海街活化項目的特色、保育方法和經驗。

    分段:
    01:42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發展
    09:49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現況
    15:38 保育爭議與平衡
    31:23 項目分享:618上海街
    41:26 如何裝備自己以參與保育事業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 大學專題ppt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02 14:30:10

    「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由註冊園境師古兆奉先生,透過位於大埔的綠匯學苑,分享古蹟活化的理念,如何保留當中的歷史記憶,而又兼顧現今環境生態、工程等的種種考慮,讓古蹟在現今社會產生新的意義。

    分段:
    00:43 古蹟歷史及活化理念
    03:02 保留歷史記憶
    04:25 現代工程考慮
    07:43 環境生態考慮
    11:37 推廣綠色生活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