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同山墳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同山墳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同山墳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同山墳墓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510的網紅竹科煮婦煮食日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30分鐘快速上菜 疫情升溫,在家開伙的機率變高了,火速翻找了過去30分鐘上菜的食譜,想分享給粉絲們參考。找著找著,看到好幾則好可愛的母子對話,貼出來讓大家複習一下 之一 「馬麻,這是什麼?」大班生拿著新買的讀卡機問。 「這是讀卡機」 「就是把卡放進去就會有錢跑出來那個嗎?」 孩子,那是提款機。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歐北呷 OhB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歐北呷 → https://goo.gl/ncHf1A 終於邀約到女子月月友來啦! 捧U們也可以訂閱一下歐北呷呀XD 所以這到底是蜜糖吐司還是蜜糖棺材板咧XDDD 看看我們去女子月月友玩耍→https://youtu.be/J8VFu_Qc3Eg 蜜糖吐司必備材料: 1.沒切過的吐司 2.無鹽...

  • 大同山墳墓 在 竹科煮婦煮食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2 00:24:34
    有 298 人按讚

    30分鐘快速上菜

    疫情升溫,在家開伙的機率變高了,火速翻找了過去30分鐘上菜的食譜,想分享給粉絲們參考。找著找著,看到好幾則好可愛的母子對話,貼出來讓大家複習一下

    之一
    「馬麻,這是什麼?」大班生拿著新買的讀卡機問。
    「這是讀卡機」
    「就是把卡放進去就會有錢跑出來那個嗎?」
    孩子,那是提款機。

    之二
    「馬麻,清明節掃的是焚化爐嗎?」大班生問。
    「不是焚化爐,是墳墓。」

    之三
    小三生問選舉公報上的圖案代表什麼意思。
    「這個圖案是國民黨,這個圖案是民進黨。它們是現在台灣兩個很大的政黨。選舉大部份在這兩個政黨輪來輪去。」
    「從你小時候就這樣了喔?」小三生發問。
    「再早一點,差不多阿公小時候,就只有一個黨,後來才慢慢變成兩個黨,這叫兩黨政治,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是這樣。因為只有一個黨的話,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煮婦儘量用小學生聽得懂的說法,概略講了台灣近代民主發展史。
    「所以他們晚上都不睡覺喔?」小一生突然發問。
    「蛤?」
    「你不是說,他們可以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所以是不是晚上可以不睡覺,還一直看電視。」
    原來這就是小一生心中的為所欲為。
    #媽媽晚上不睡覺為所欲為享受沒人按服務鈴的時光

    之四

    小三生跟小一生每天拖拖拉拉,不只一次上演火山爆發的內心戲,忍不住跟小三生抱怨。
    「我真的很想罵你們,但又不想每天跟你們大聲講話。」
    「馬麻,生氣的時候會有很多能量,你放慢速度講話,把能量慢慢放出來,就不會大聲了。」
    「像這樣嗎?你~~~~快~~~~~一~~~點~~~去~~~洗~~~便~~~~~當。」
    分享小三生發明的能量慢慢釋放法,給每個火冒三丈的父母。
    #能量一次釋放比較紓壓(誤)

    #好珍貴的母子對話應該要集結成冊^^

    ===========30分鐘上菜密笈總整理===========

    執行專案的思維套用在快速上菜,也是行得通。

    1.任務分工:把每一口瓦斯爐、烤箱、大同電鍋、電子鍋,全當成在廚房的「同事」。切勿把所有的菜,都交付給同一「同事」來執行。每爐負責一項任務,既不會亂,又能達到快速的目的。

    2.依特質給予適當任務:不要叫電鍋去烤魚,不要讓烤箱炒青菜,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才能發揮最大價值。煮婦曾經為了求快,把空心菜覆蓋錫箔放進烤箱跟肉一起烤,以為會製造出悶煮的效果,殊不知味道跟賣相都是災難一場。規劃菜單時,依家裡工具的特質來設計,有蒸、有煮、有烤,一口爐子煮湯,一口爐子炒菜,電鍋、烤箱各負責一道菜,三菜一湯很快就能上桌。

    快速蕃茄肉醬義大利麵
    https://www.facebook.com/581117938653668/posts/1291461174286004/?d=n

    偽鴨肉飯
    https://www.facebook.com/581117938653668/posts/1458617684237018/?d=n

    偽油雞飯
    https://www.facebook.com/581117938653668/posts/1566647813434004/?d=n

    湯咖哩
    https://www.facebook.com/581117938653668/posts/2079832248782222/?d=n

    炊飯
    https://www.facebook.com/581117938653668/posts/1906273356138113/?d=n

  • 大同山墳墓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30 08:34:42
    有 196 人按讚

    下過雨的仲夏夜晚,一名貨車司機開到一處隧道口,看見有一名年輕的婦人身穿白衣站在路邊招手,司機也不以為意,就讓這名婦人搭他的順風車,車行進入隧道後,一股冷颼颼的寒意襲來,這時前方出現飄浮在半空的火球,貨車司機經常要在夜間開長途的車,遇到這種事情也見怪不怪了,他選擇繼續往前開。
     
    通過隧道沒多久,這名婦人告知司機她想要下車,那是一處很荒僻的村莊,當她下車之後,車內的寒氣頓時消散,婦人簡單道謝完,就直接走進暗無燈光的村舍,沒入黑暗之中。
     
    後來,貨車司機行經隧道口,這名婦人偶爾會出現,像之前一樣招手希望能搭他的便車,司機也同樣開門讓她上車,絲毫不以為意。 
     
    原來,這名婦人是生完孩子難產而死的幽靈,她的寶寶由娘家代為照顧,就住在隧道的盡頭不遠的村莊,每到了夜晚,這名婦人會從墓地出發在路邊招手攔車,目的是希望回到寶寶的身邊,想要親自餵哺母乳給孩子。
     
    其他的版本裡,也有背著嬰孩的母親在買奶粉的路上被汽車輾死在車輪下的悲慘故事,變成了幽靈的母親為了照顧年幼的寶寶,會在路邊招手請司機載她去有買奶粉的店家,並央求司機代為購買奶粉,這樣的故事是不是很熟悉呢,它在日本民間流傳已久,隨著時代逐漸演變成一則廣為人知的都市傳說。

    這類的傳說,其實從江戶時代以前就時有耳聞。

    某個夜裡,已經打烊的糖果舖子突然傳來有人敲窗的聲音,被吵醒的老闆起床應門,只見門口有個臉色蒼白一頭亂髮的年輕女性,用氣若游絲的聲音說:「請給我糖果」,並給了老闆一文錢。儘管老闆心裡很納悶,還是決定把糖果賣給了眼前這位看起來瘦弱而面容憔悴的女人。

    隔天晩上,女人又來敲窗向老闆買糖,並給了老闆一文錢。老闆狐疑問道:「妳住在哪裡?」,女人並沒有回答問題,拿到糖以後,轉身走進巷弄就消失了蹤影。之後的幾個夜晚,女人都在同樣的時間出現,跟老闆買糖,奇怪的是放入錢箱中的一文錢,到了隔天打開來看卻只剩下一枚樹葉。

    到了第七天的夜晚,女人拿出女用的羽織(日本服飾,就是和服的外褂,材質薄而透氣,輕便為主)用乞求的語氣說:「我已經沒有錢了,可以用這個來換糖果嗎?」老闆出於憐憫之心,覺得她真的很可憐,便同意女人用羽織換糖果。

    就在隔天,留置在糖果舖子的羽織剛好被進門來的一名有錢的地主瞧見,他大驚失色,問老闆這羽織來自何處?老闆說:「實不相瞞,近日有一名女子總是在半夜打烊之後前來買糖,她說身上已無分文,能否以羽織換糖,於是這件羽織就留在店裡了,並不是從哪兒弄來的。」地主聽完,淚流滿面的說:「這件羽織是他剛死去的女兒身上的遺物,明明是放在棺桶內一起下葬,怎麼會出現在你這裡?」

    老闆才想起昨晚覺得怪異的事,他基於好奇悄悄地跟在女人的身後,想知道她到底住在哪裡?結果走到一處荒涼的野地才發現女人在某座墳墓前消失,同時他聽見墓地傳來嬰兒的哭聲,卻找不到聲音真正的來源處,於是老闆把這件事告訴了地主。

    地主聽完老闆的描述,隨即帶著他一同前往墓地察看,真的有嬰兒的哭聲,連忙叫人來把墳地挖開,並將埋在地下的棺桶重新抬出來,打開棺桶竟然是一名面容蒼白而憔悴的女人,懷中抱著一個哭泣的嬰孩,女人看起來剛死去不久,皮膚尚有彈性還未腐爛,嬰孩則是臉上沾有塵土,氣息微弱的哭泣著,手裡還抓著還沒吃完的糖果,幸好平安地把孩子救了出來,於是「棺中產子」的傳聞不脛而走,傳遍了大街小巷。

    在日本古老的習俗中,會在死去的親人棺桶裡放入六文錢,是讓死者在經過三途川(冥河)前往彼岸的時候給船夫的渡河費用,這樣才能確保有機會前往彼岸,順利投胎轉世,所以年輕女人跟老闆買糖,就是用掉這六文錢。

    (如果有三倍券的話,搞不好可以買更多的糖果或奶粉)

    有錢的地主看到自己離世的女兒還這麼費心為了確保嬰孩能平安成長,知道自己沒有奶水可以哺育嬰孩,只好夜夜前往糖果舖子買糖,讓孩子可以維繫生命。他很感慨地說:「妳這麼有心,父親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們一定會代替妳,把這孩子好好養育長大,讓他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於是地主和寺院的住持商量,決定將這名嬰孩交付給住持收養,長大以後這名嬰孩果然不負重望,成為六道珍皇寺的一名高僧。

    故事說到這裡,你以為只是一則民間奇談對吧,偏偏在日本京都的東山區松原通,還真有這麼一間糖果舖子,賣著「京名物幽靈子育飴」,地點呢就在六波羅密寺的附近,這間店舖開設至今已經四百多年,是代代相傳的老舖,當時的糖果都是類似麥芽糖這種軟軟的,近乎半液體的糖果,用樹葉或紙捲包起來,口感很綿密,光是糖果的熱量就可以餵飽嬰孩似乎是可信度相當高,「みなとや」這間糖果老舖賣的幽靈子育飴,成分是砂糖加上麥芽糖,顏色是明亮的琥珀色,除了遵古法製作之外,包裝上也充滿古早味,是觀光客至此必攜的伴手禮,根據記載,慶長四年(西元一五九九年)因難產而下葬的女子意外在棺中產子,數日之後家人從墓中將其掘出,救出一名嬰孩,扶養至八歲後,便出家當了和尚,爾後成為知名的高僧。這間老舖就是當時死去的年輕母親夜夜買糖的地點,所以販售的糖果後來改名為幽靈子育飴,原來是有典故的啊,不好意思這故事裡放了洋蔥。

    在日本的落語裡,『幽霊飴』也是著名的段子之一,落語是近代傳統曲藝的單口相聲,通常以民間故事作為基底,給人懲善罰惡的啟發,或詼諧搞笑的娛樂效果,深為一般民眾喜愛,上方落語二代目桂文之助就曾講述過這個段子。

    日本「買糖的女人」這則怪談,和中國南宋洪邁所編纂的《夷堅志》當中刊載的一則「宣城死婦」(買餅的女人)故事極為相似,原文如下:

    宣城經戚方之亂,郡守劉龍圖被害,郡人為立祠。城中蹀血之餘,往往多丘墟。民家婦妊娠未產而死,瘞廟後,廟旁人家或夜見草間燈火及聞兒啼,久之,近街餅店常有婦人抱嬰兒來買餅,無日不然,不知何人也,頗疑焉。嘗伺其去,躡以行,至廟左而沒。他日再至,留與語,密施紅線綴其裾,復隨而往。婦覺有追者,遺其子而隱,獨紅線在草間塚上。因收此兒歸,訪得其夫家,告之故,共發塚驗視,婦人容體如生,孕已空矣,舉而火化之。自育其子,聞至今猶存。《荊山編》亦有一事,小異。——《夷堅志》丁志卷第二

    大意是宣城婦女懷有身孕而死,死後於棺中產子,不久,人便常見其抱子買餅城中,可見故事中母親對孩子的不捨。此外,故事的最後以火化方式處理婦女的遺體,如此可以窺見當時民間的火葬習俗,而日本則是將屍骸放入直立的棺桶再進行土葬,兩者的習俗由故事當中可以看到差異性,其餘描述皆大同小異,巧合的故事情節也是值得觀察的重點。

    文 / 銀色快手 喜愛探索神秘事物的人
    20200730 AM 08:33 桃園‧寫作的房間

    <參考資料>
    日本維基百科<子育て幽霊>
    許瑞麗<《夷堅志》中之女鬼及其意志研究>
    陸光瑞<南宋志怪筆記小說研究>

    <衍生創作>
    漫畫《靈異教師神眉》原文『地獄先生ぬ〜べ〜』
    「#53子育て幽霊の巻」

  • 大同山墳墓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8-13 23:11:49
    有 2 人按讚


    「教育部」欺騙學生薛化元主編全力配合(新檔案)

    儘管檔案已經證明,所謂開羅宣言台灣交給中國是謊言(見 http://www.taiwannation.com.tw/cairo01.htm),可是國中二下社會科,及高一上歷史科,內容大同小異,大意都寫,根據開羅宣言,中國在戰後取得台灣,非常不負責。屢次向「教育部」抗議,沒理由却堅持不改。而中國在國際上就是這樣宣傳,做為攻打台灣的理由。到底「教育部」那些人和中國有何關係?

    一、國中二下社會科,計有康軒、南一、翰林:

     

    二、高一上歷史科,計有翰林、泰宇、三民、全華、康熙、南一、龍騰、華興、史記:

     

    三、「教育部」2016年9月20日致台南市政府函的附件,所列高中歷史各版本教科書
    均有「開羅謊言」如下,知道錯誤却執意不改。

     

    四、上列問題教科書均經「教育部」審定合格發給執照,效期6年,以下舉為例,
    這種害台課本,可以害到2018年7月。

     

    學生注意!中華民國專找你們下手
     

      台灣教科書都在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統派也以此欺騙台灣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目的就在把台灣送給中國。因此,釐清台灣主權,是對抗中國侵略的首要急務。若不釐清台灣主權、不去確立台灣的國際地位,台灣的國際局勢必然更加危險。立陶宛的例子清楚的告訴了我們。
      立陶宛前國防部長巴德凱維薩斯,1997年2月來台現身說法,講述他們如何掙脫蘇聯而獨立。他說,小國擺脫大國獨立的最大力量來自獨立的正當性。以立陶宛而言,就是花了48年才找到的Molotov-Ribbentrop(史達林、希特勒)瓜分立陶宛的密約,證明立陶宛是被蘇聯非法佔領、統治,而非如蘇聯所說,立陶宛在1940年時生活困難,發生社會革命,以公投方式自願成為蘇聯的一部分接受經濟援助,所以戈巴契夫甚至說,立陶宛想獨立必須先還錢---美金330億。立陶宛找到了密約公佈之後,不但美金330億不必還,而且一年半就宣佈獨立,獨立後一年半就加入聯合國,蘇聯也沒有否決。
      作者在「台灣常識」這本書中,從十個角度證明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目前被中華民國政權非法佔領、統治。只要台灣人像立陶宛人一樣,公開揭發此一事實,同時宣佈恢復主權成立台灣國,這樣,就可擺脫中國的糾纏,建立國家。因此,台灣建國只是一個常識問題而已。若檯面人物不做,小百姓只好一個個簽名認同台灣國,等累積相當人數之後,自己來揭發非法統治,宣佈台灣建國。立陶宛能,台灣為何不能?

    「認識台灣」教科書
    「歷史篇」、「社會篇」、「地理篇」
    第一版(1997年)仍需改正之處

    舊教科書一向以中國為本位,灌輸中國奴化思想,例如,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台灣是中國領土等等,至今超過50年。中國順水推舟,以台灣人就是中國人的理由要求併吞台灣。即使台灣人都來自中國,土地為中國所有,為了國家安全教科書都必須改,何況台灣血統與主權已證明和中國渺不相涉。國中的新課程「認識台灣」,教科書比較過去的史地教科書雖有進步,然而仍有錯誤。今以第一版的內容為對象,依歷史篇、社會篇、地理篇的順序一一指出。雖然目前已出了好幾版,但是以第一版的內容為對象來改正,仍深具意義,因為很多人的腦中,仍有許多必須清除的錯誤性殘留物。

    第一節 歷史篇改正芻議
    認識台灣「歷史篇」仍不合事實的部分

      1. 第9頁 「台灣本來和中國大陸相連,在四、五萬年前冰河時代末期時,由於氣候變遷、冰河融解,海面上升,台灣逐漸與中國大陸相離」。
    事實: 台灣和中國相連的時代也和東南亞、日韓等地相連,和中國分開時,也同時和這些國家分開。只提和中國的分合,不提和他國的分合,似乎在暗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2. 第10及12頁「漢族移民,把居住在平原地帶的原住民叫平埔番或熟番;把居住在近山或山區地帶的原住民叫高山番或生番」。
    事實: 根據滿清文獻,不投降滿清的平埔或山胞都叫生番,投降、歸化者不分平埔或山胞都是熟番,熟番而薙髮、穿應者是為漢人。依此邏輯推論,漢人而講北京話者為中國人。

      3. 第85及86頁「1943年底,中、美、英三國領袖發表開羅宣言,宣示戰後日本應將中國東北、台灣、澎湖等歸還中華民國……34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政府隨即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任命陳儀為行政長官,負責接收」。
    事實: 中華民國可以拿出一張有中、美、英三國領袖簽字的開羅宣言,或者三巨頭在一起發表的錄音帶嗎? 若不能,就應實話實說,不應強辭奪理,說什麼開羅宣言沒簽字也有效。台灣本來就不是中國的,用「歸還」顯然不對也不符事實。

    第二節 社會篇改正芻議
    認識台灣 「社會篇」 仍不合事實的部分

      1. 第8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重屬中國」(國、高中歷史課本亦如此說)。
    事實: 戰後中華民國只來台受降,卻以開羅宣言矇混為主權的移轉。現在連開羅宣言也被証實為無人簽字,事實上不存在。中國若欲主張對台有主權,必須另找理由。

      2. 第8頁「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構成今天台灣社會的四大族群」。
    事實: 台灣只有兩大族群,5.8%的中國人和94.2%的台灣人--平埔和山胞。

      3. 第11頁 「十八世紀後,(台灣)慢慢形成以漢人為主的社會」。
    事實: 從荷鄭清日至今,歷代平埔山胞均佔總人口的9成以上,歷年「漢人」佔全台人口的比例都不過是幾%而已。

      4. 第64頁 「中華民國憲法……此即台澎金馬地區政治制度的法源」。
    事實: 根據中華民國新、舊憲法,收回台灣須經其國民大會或立法院同意,86年來其立法院或國民大會未有通過收回台灣的決議,中華民國佔據台灣,連它的憲法也告訴它是非法的。台灣既不屬中華民國,該國憲法當然不是台灣政治制度的法源。台灣政治制度的法源有待台灣人制訂自己的憲法。

      5. 第96頁要求學生由身分証、戶口名簿、族譜分析家族成員,以及世代的傳承。
    反問: 94.2%台灣人的祖先是平埔或山胞,清據時被賜漢姓、族譜,改成中國人。依照被賜的族譜和姓氏,在中國有些固然可以找到族譜上的牌位或墳墓,但那是台灣人祖先嗎?

    第三節 地理篇改正芻議
    認識台灣 「地理篇」 仍不合事實的部分
      1. 第47頁 「回家與家人相處,可能使用更具親和力的鄉土語言交談」。
    事實: 客語、和佬語都是外來語。平埔語有音無字,荷人據台,以羅馬字拚平埔語造字,使用了200年,這才是鄉土語文。不幸鄭成功、滿清來時被消滅。

    2. 第48頁 「在荷蘭人佔領及明鄭時代,台灣人口大約只有一、二十萬」。
    事實: 鄭氏政權,何能代表明國? 又,荷初平埔人有二十幾萬山胞約二十萬,共四、五十萬而非一、二十萬。依人口四十萬及保守的1%年成長率計算,經376年至今,台灣人口之中光是純種的平埔和山胞至少有1700萬以上,混血的還不算。
     

    作者:沈建德,留美企管博士,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現在自費專職研究台灣主權,及相關的史地、政治、文化、血統等問題。
       Fax:08-753-6335

    〔下一篇〕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