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大同大學理工評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大同大學理工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大同大學理工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大同大學理工評價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On8 Channel - 岸仔 頻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學獨立才是目標】 港大學生衝擊校委會,目標很是清楚,可是大多數評論者均搞錯焦點,以為那是港大人不歡迎李國章的結果。如果我們只談樹木,不理森林,事件會在學生與李國章互相指摘下很快退潮,了無再討論的價值。 我也不明白香港人經歷近年多次大型抗爭之後,評論事件還停留在看戲找尋忠奸的簡單邏...

  • 大同大學理工評價 在 On8 Channel - 岸仔 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2-02 10:14:09
    有 25 人按讚


    【大學獨立才是目標】

    港大學生衝擊校委會,目標很是清楚,可是大多數評論者均搞錯焦點,以為那是港大人不歡迎李國章的結果。如果我們只談樹木,不理森林,事件會在學生與李國章互相指摘下很快退潮,了無再討論的價值。

    我也不明白香港人經歷近年多次大型抗爭之後,評論事件還停留在看戲找尋忠奸的簡單邏輯之上。可能大家還是把事件串連在特首干預大學校政、強硬安插不受歡迎的李國章入港大、老牌大學是否遭「外人」入侵之類;若然,這的確只是港大人的事,非港大人只是旁觀者。

    若不是,這不但是港大的問題,還是全港八所接受公帑資助的大學能否再享有從前的獨立性的絕大問題。

    解決港大 解決學運

    大學生從來是社運的星星之火,前年的「雨傘革命」,學生更是無可爭議的主要力量。爭取連任的梁振英承諾解決學生再起來參與社運的問題,也就是解決社會能否保持穩定的大問題。循此思路一推,「梁粉」入主港大只是開始,港大是大學的龍頭,畢業生在社會的影響最廣泛,解決了港大,亦便解決了整個專上教育界的操控問題,亦解決了學運再起、社會動亂的策略問題。

    所以,港大校友要回去護校,亦是守護香港不再沉淪的大事,不要視之為爭個副校位置或是趕走不順眼的李國章這等小事。很簡單地問一個問題:專政者把李國章換走,學生和校友是否當成勝利?換了別個老奸巨猾更古惑的人,一樣可以收回現時大學享有的自由空間。

    簡而言之,梁振英要收緊對大學的控制,目的是收窄學運和第二次佔中爆發的可能。不單港大,八大一樣,事在必行,那才是大家所必須面對的一場大戰,而不應再視之為爭取副校之位或趕走不喜歡的校委主席的意氣之爭。

    公眾一直以來的錯覺是,大學相對是獨立自由的地方,事實上和體制上並非如此,一般人不知,運動者有責任把論述和宣傳做好。

    要維持大學的獨立性,先要有制度上的保證,這在香港是從來未有發生過的事。大學不是法人企業,而是按一條法例而設立的公共機構。筆者特別查閱各大學的法例,發現寫法大同小異,權力都是在一個董事會(council)之中,這是最高的權力核心。港大特別之處是把council譯成校務委員會,另設的校董會(court)卻是全無實權的諮詢委員會,所以校友與校董會投票不支持李國章,全是無效用的表態遊戲。

    大致相同之處是,特首是所有大學的校監,有權委任近半數的校董成員;其他校董成員的組成,各大學有所不同,但不外乎來自一些重要職位,如校長、教職員互選的代表、學生代表、立法會議員選出的代表等;再特別之處是由校董會委任,成為一種自我延續的制度。

    舉理工大學為例,校董會由以下人員組成:校長、副校長、3名屬員工成員、另17名並非大學的僱員或學生或公職人員,其中9名須由行政長官委任、8名須由校董委任。

    毋庸置疑,若要指出誰是大學最有權力的人,當然不是校長而是校監的特首。以一家企業作比喻,行政實權是CEO(校長),決策權力在董事會;而決定董事會的組成是第一大股東,就是特首。中共要從根本上改變香港眾大學內的自由反共傳統,依賴的人必然是手段強悍的特首。

    明白了這一點,港大事件絕不單是港大之事而是八大一樣。今後數年之間,這是所有大專院校的一場目標相同的運動。港大學生的罷課和衝擊行動只是一個開始,這場運動的目標是把大學獨立自主的運作還給學生和學者。無論視之為本城、本市或是本國的問題,這都是關係這個社會命運的百年樹人大業;這不單是在讀學生的責任,任何企圖置身事外的老師和校友,皆是歷史的罪人。

    港大老師 表現犬儒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危難,當知讀書人之偽善。港大老師在事件之中表現犬儒畏縮,不敢承擔任何責任,已有公論,自有其應得的歷史評價。事件的勝利者其實是梁振英,他對香港那些誇談普世價值而只爭做道德的巨人、行動的時候只是侏儒的學者,應可應付自如。

    能把港大爭位之鬥上升為八大學改革制度以保證學術自由,運動才有延續的意義,才是全民奮鬥的目標。當前的急務是宣傳討論,建構完整的論述並在八大學深入推動改革的意識。當然,隨着梁振英的進一步行動,不由這群自私的「臭老九」不認真面對問題。筆者的責任是提醒所有人,一場鬥爭的來臨是無可避免的事。

    港大是英式大學,其結構也是英式大學的傳統,校監由皇室人員出任,是英皇特許的組織(chartered body),所以皆能獨立於政治之外。來到香港,由於港督是英皇代表,所以亦出任校監之職。這一權力於九七之後由特首傳承,這是天大的錯誤,但從無有識之士關心這一危機;加上政治制度專權單一,欠缺制衡,為特首獨裁埋下種子,今天終於開花結果。

    港人懂得命運自主,踢開政客,自己起來抗爭,才有一線生機,希望為時未晚。

    信報財經新聞 2016-02-02
    A14 | 時事評論 | By 王岸然

  • 大同大學理工評價 在 應曉薇祝您幸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3-25 21:42:54
    有 101 人按讚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3月23日去世,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新聞。為此,BBC中文網特別邀請了多位海內外年輕學生談談他們對這位「新加坡之父」的了解及評價。
    李的歷史定位
    多數受訪者給予李光耀較高的評價和定位,在談到他的時候透露出對他的敬重,並讚揚他的獨特政治視角和治國理念。來自中國山東經濟學院的丁曉陽 表示,「徬徨與掙扎,果決與洞見。李光耀先生是一位巨人,千古流芳。他的思維很值得學習。現在這個時代知識太多,我們應該注重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視野 。」
    新加坡 James Cook 大學的 Sarah感嘆說,「你們說他是大獨裁者,我所看到的事實是人們發自內心尊敬信任他,『國父』不是徒有虛名。」 而就讀於中國河南鄭州科技大學的常宏揚認為他是一個有主見、政治手段比較強硬、不易妥協的領導人。她表示李光耀注重國民精神文明和道德修養。對於亞洲經濟有不可磨滅的推動力。」
    就讀於中國中央財經大學的楊瑞金則認為,「李光耀是Utilitarian (功利主義者),他要的是大多數人生活富裕、環境優美、教育良好、住房醫療有保障…為了達到這些物質的目標,他鐵腕地犧牲了他認為的、人們不那麼重要的一些權利。」
    對新加坡的影響
    多位來自新加坡的年輕人談到了李光耀對新加坡的貢獻,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李欣佩表示,「沒有你就沒有今天的新加坡!感謝你奉獻一生給我們,讓我們有更好的生活質量,為我們創造了未來。」
    而新加坡理工學院的王佩寧則認為,「李光耀先生是受國人乃至世人尊重的。他是一位擁有獨特視角的偉大的領袖。通過他的奉獻和努力,他把新加坡從一個第三世界國家轉變成了一個第一世界國家。」
    不過,在一片稱讚聲中,也有對李光耀的作用提出質疑的聲音。來自新加坡理工學院的一名印尼裔學生Yahazld Samad表示,「我不否認李光耀對新加坡做出的貢獻,但新加坡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全歸功於他一個人。 其他領袖像David Marshall, Devan Nair, Eddie Barker, Goh Keng Swee, Lim Kim San 和 Ong Pang Boon 也對建設新加坡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遺憾的是很少有人了解這些偉人。沒有他們李光耀也不會取得這樣大的成功。課本總是把李光耀描述成一位成功的領袖,可是我們要睜大眼睛看看現在還有很多新加坡人在掙扎中生存。」
    對亞洲的影響
    作為一名成功的政治家,李光耀對新加坡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海內外青年又是怎樣評價李光耀創造的『新加坡模式』對亞洲其他國家所帶來的影響?
    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的朱微認為,「在新加坡獨立出去之後,他帶領新加坡大力發展經濟,從一個彈丸之地發展成在國際上有很高聲譽的國家。新加坡的模式是無法輕易複製的,這也給整個亞洲樹立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榜樣。」
    至於李光耀與中國的關係,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謝方舟表示,「作為華人,他自然對中國的外交關係發展相對積極。但對於自己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自然關注自己國家的利益,在積極外交的同時也保持對中國的謹慎態度。」
    來自中國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張劍偉 則表示:「不太明白中國人對李光耀的情感從何而來,他對中國大陸一直是敵視的,新加坡遲至1992年才和台灣斷交,當然作為政治家,不論他親美、親台還是遏制大陸都是出於自己國家利益考慮,無可厚非。」
    對世界的影響
    在英國杜倫大學讀書的新加坡學生Nicole Ang認為,李光耀治理國家的方法也給全世界帶來了經濟增長,他將新加坡打造成一個世界港口,在使新加坡變富裕的同時,也給世界各地的商人提供了更多商機。在他開放的經濟政策下,不同國家的人才才有機會來新加坡從事不同的職業。
    同樣就讀於英國杜倫大學的周睿哲則表示,「世人對李光耀的褒貶都是受政治立場的影響,因此我覺得政治方面的褒貶並不能去判斷他本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拋開國際輿論,就他在本國做的事情來看李光耀是一個目光比較遠大,同時具有戰略政治抱負的人。因為他實現了新加坡從一個非政治化,混亂無序的國家變成一個獨裁模式的國家。又從一個專制獨裁的國家轉變為現在制度化的國家。在世界政壇中獨樹一幟,用八個字來形容就是「居功志偉,功成身退。」
    (撰稿:孔馨嬰 崔雅儀 責編: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