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夢與潛意識的關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夢與潛意識的關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夢與潛意識的關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夢與潛意識的關聯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要了解何謂夢?心理學家怎麼看待夢與潛意識的關聯嗎? 這部使用心理學大師觀點解析全面啟動的影片做足了很多功課,有興趣的人不妨點進來看看吧!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夢想能實現,為什麼還要逃離夢幻島? 🔥每個角色的願望背後,其實都藏了一個連自己都不一定知道的秘密? 🔥這是電視劇改編的?大魔王其實留下了許多線索?島主到底是誰?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這部片雖然是出自《逃出絕命鎮》以及《我們》這兩部備受好評的電影的相同製作群,但相比之下卻有一段差距。由於這類型的...

夢與潛意識的關聯 在 企業精英 Elites Insider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27 15:37:41

有三個人去趕火車,到火車站的時候火車已經走了。 他們就在附近喝咖啡,好不容易下一班火車來了,他們又有一點遲了,趕緊從咖啡店出來去追火車,但是火車已經開動了。 所以他們在後面追呀追,最後兩個跑的比較快的人追上了火車,有一個人沒追上,他站在那裡看著火車帶著兩個朋友離去,然後就開始哈哈大笑,旁邊的人都...

夢與潛意識的關聯 在 Moon 沐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0:51:49

以為虛幻的鏡中 或許就是潛意識的自己 滿難得的機會參加了 NGH國際催眠師訓練一日深化線上課程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潛意識 只是平常我們都沒發現 但很多的行為. 情感都與淺意義有關聯 只是自己不知道 我個人覺得與淺意義最有關連就是夢境 小時候對於全面啟動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非常有感觸 在希臘神話中Hyp...

夢與潛意識的關聯 在 ??? Rita L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17 13:17:18

這陣子真的是忙到爆炸, 連續幾個月每天都有二場以上的活動,我習慣每一件事情都按自己的節奏,時刻提醒自己今日事今日畢,才不會打亂了生活的節奏。❤️  剛好今天在東區辦點事情結束,對每日忙到沒日沒夜的生活感到迷枉,因緣巧合下來到了Kiwi塔羅,位於捷運忠孝復興站1號出口,步行約2分鐘,意外經過想進...

  • 夢與潛意識的關聯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10-05 17:58:37
    有 43 人按讚


    想要了解何謂夢?心理學家怎麼看待夢與潛意識的關聯嗎?

    這部使用心理學大師觀點解析全面啟動的影片做足了很多功課,有興趣的人不妨點進來看看吧!

  • 夢與潛意識的關聯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2-19 20:00:12

    🔥如果夢想能實現,為什麼還要逃離夢幻島?
    🔥每個角色的願望背後,其實都藏了一個連自己都不一定知道的秘密?
    🔥這是電視劇改編的?大魔王其實留下了許多線索?島主到底是誰?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這部片雖然是出自《逃出絕命鎮》以及《我們》這兩部備受好評的電影的相同製作群,但相比之下卻有一段差距。由於這類型的懸疑驚悚片最大的樂趣就是猜測誰是最後的大魔王,電影的前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頗為耐人尋味,會讓觀眾想要不斷地看下去發掘真相,但可惜的是結局有點混亂牽強,加上並沒有真的把『許願』的機制解釋清楚,導致看完之後覺得有點空虛。

    故事敘述一行五人來到了一個名叫『夢幻島』的高級度假島嶼上。根據島主Roarke宣稱,每個來到島上的客人都可以實現一個幻想中的願望,但前提是他們必須要 見證每個幻想自由發展到它結束為止。五名客人陸陸續續經歷了各自的幻想,但他們卻慢慢發現,這一切似乎都是個圈套…

    不過蠻值得一提的,是電影裡許多的『幻想』除了表面上的意思之外,還會暗藏了許願者的潛意識,而這個真正的想法會影響到幻想實現的方式與細節,也讓這部電影多了一些深度。只是可惜的是,電影有點刻意想要營造結局『轉折』的驚喜,卻因為伏筆埋得不夠深,外加角色動機不夠強烈,因此看到後面反而感到混亂。因此今天的節目我們首先會介紹每一位角色的動機與『幻想』,讓你更加了解角色們之間的關聯,再用Q&A的方式回答你可能會有的疑問。


    --------------------------------------------------------------------------------
    上一支影片《想見你完結篇》 ⇨ https://youtu.be/msmCWb77t_s

    【更多驚悚恐怖影評】
    《返校》 ⇨ https://youtu.be/jUg0EVglMX8
    《鬼店》 ⇨ https://youtu.be/9ZMpt3htx5Y
    《牠:第二章》⇨ https://youtu.be/xE7xk8x74ZM
    《牠》⇨ https://youtu.be/f0G0LFGL96I
    《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 https://youtu.be/HndG9nuikjI
    《禁入墳場》 ⇨ https://youtu.be/yd560zv70YU
    《恰吉》 ⇨ https://youtu.be/Rod7QhJhjDM
    《我們》 ⇨ https://youtu.be/CXIR7Om_osg
    《噤界》 ⇨ https://youtu.be/5vbkU-svqdU

    【最新院線影評】
    《玩命關頭9 預告解析》⇨ https://youtu.be/qbCvRImplgU
    《1917》 ⇨ https://youtu.be/k8s_kotVHtg
    《她們》 ⇨https://youtu.be/MaqG51303XM
    《別告訴她》 ⇨ https://youtu.be/opSV9Folgzs
    《兔嘲男孩》 ⇨ https://youtu.be/STuRv-ucQLc
    《葉問&李小龍》 https://youtu.be/sAtdrW0H7wU
    《葉問4》 ⇨ https://youtu.be/K7LMtBm4wVU
    《葉問:全系列回顧》 ⇨ https://youtu.be/rjncniuQWDI
    《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 ⇨ https://youtu.be/pio0Z5fut8U
    《星際大戰 系列解析》 ⇨ https://youtu.be/Wf6TErBqH3w

    【人生遺片清單】
    Vol. 16《駭客任務》:其實你沒看懂這部神片 ⇨ https://youtu.be/_LhdKbsadDs
    Vol. 21《鬼店》:影史最恐怖電影
    https://youtu.be/9ZMpt3htx5Y
    Vol. 09《靈異第六感 》:異裂導演至今無法超越的神作 ⇨ https://youtu.be/6N3qu7V2Z70

    #逃出夢幻島
    #FantasyIsland
    #迷離島

  • 夢與潛意識的關聯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6-24 19:00:0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知道你的生活裡,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驗?

    就是當你很專心做一件事,或保持在某種「專注狀態」的時候,會因為突如其來的小小閃神,就把水灑在你的電腦上啊、炒菜的時候手燙到鍋子的邊緣,或者是正在開車的途中,一時小恍神就出了擦撞、小車禍…。

    這些呢,你以為只是小小的差錯,只要打起精神就能夠重新掌控狀況;但是事實上呢,你的意志力在此刻已經是下降,才會發生那些你不想要的意外。

    這些小凸槌喔,並不是要打擊我們,相反的是我們的潛意識在提醒我們,我們該從自己的「習慣模式」跳出來了!

    要是你不肯有意識的從慣性模式跳出來,那麼下一個更大的災難,無論是危及到你自己,或者是波及到你身旁的人,都會很快的到來!

    聽到這裡喔,你可能會覺得匪夷所思,覺得呢我把事情說得太嚴重了;身為一個成年人,當然能對自己的狀態有全面的掌握啊。

    那我就說一個真實的案例,提供給你重新思考一下。

    這個案例在以色列,他們呢,有兩個司法委員會,他們負責處理該國將近四成的假釋申請案。

    我相信無論是什麼國家、人種,世界上所有法官,都希望自己展現出理性、審慎、智慧,而且依照事實和法律來維持正義。

    不過呢,在2011年,三位社會學家,透過以色列的這兩個「假釋委員會」的資料,來檢視司法的決策的制定情況。

    經過統計之後喔,他們就發現法官啊,在「早上」也就法官剛開始上班的時候,比較有可能做出對於犯人比較有利的裁決,那就是准許他們假釋。

    而如果再仔細的分析這些數據,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在一大早的時候,法官大概有65%的時間,會做出對犯人有利的判決。

    但這樣的比率,會隨著早上的時光推移,而開始慢慢的下降;到了快接近中午的時候,有利於犯人的判決比率,就會掉到趨近於「零」。

    所以呢,排在早上9點進行聽審的犯人,很有可能贏得「假釋」,而排在早上11點45分的犯人,基本上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但有趣的事情喔,在法官午餐休息之後,卻發生了!

    當法官午休之後的判決,又會恢復到早上一開始對犯人比較有利的比率,但是過了幾個小時,在接近傍晚的時候,他們又「不自覺」的,開始採取強硬的態度,不輕易的讓犯人得到假釋。

    那這些法官為什麼會這麼妙呢?難道他們的判決,是按照「時間」來看的,而不是按照「案件」來看的嗎?

    其實研究人員表示喔,他們沒有辦法明確的找出,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樣的現象,可能是因為「吃東西、進食」,讓法官的血糖濃度回升。

    換句話說喔,就是法官們有「休息」,讓他們的心智、能量獲得補充。

    也有另外一個可能,就是暫時離開法官席,讓他們的心情變好了,又或者是法官累了,休息減輕了他們的疲憊。

    但不管原因為何,本來不應該影響司法的判決,而且呢,跟正義沒有關係的因素~就是「法官是否休息夠了?」和「何時休息?」;它卻都成了去決定某個人,是否可以自由離開,還是要繼續坐牢的關鍵。

    我想應該沒有法官會坦承,自己是因為血糖太低,才會變得比較嚴格,但數據卻告訴我們,這兩者之間有很強烈的關聯。這些都是我們高估自己的意志力,而低估疲勞對我們的表現的影響。

    說到這裡喔,就讓我想到,早些年台灣醫院裡面的紅包文化。

    據說喔,有病患需要開刀的情況底下,病患的家屬就會想要給醫生送紅包,希望這個醫生,把自己的家人排在每天的第一台,或第二台刀。

    因為那個時候,醫生的精神最好,所以無論是開刀的技術,或者是緊急狀況的決策,都會相對的比較精準,這好像是一樣的道理喔。

    那麼,假設這種生理上的低谷,對於人們的專注力、意志力都是毒藥,而「休息」就是恢復的解藥,那麼這些必要的「休息」又該如何進行呢?

    事實上呢,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科學提供了五項指導原則。

    其中第一項,就是呢「有總比沒有好」。

    有一個針對高績效人士所做的研究,他們發現有一項很有趣的數據,就是那些績效好的人,他們平均在工作52分鐘之後,就會給自己休息17分鐘。

    顯然呢,短暫的休息確實讓人事半功倍,否則這些很有效率的人,也就不會有這麼高比例的雷同,不是嗎?

    第二個方向,叫做「動勝於靜」。

    我們都知道在現代人的生活型態裡,有一個說法喔,就是你「久坐一天」跟「抽完一整包菸」,對身體的傷害是一樣的;會對健康造成明顯、而且立即的危險。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當你處在工作狀態的時候,每個小時簡單的站起來,走個5分鐘,就能夠提升自己的活力、讓你能夠更專注、而且心情變好。

    接下來第三點,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有很多關於「休息跟恢復」的研究,都告訴我們,跟別人在一起,比自己獨自一個人耍孤僻,更有恢復的作用。

    而無獨有偶的喔,在南韓有一個職場的研究,也告訴我們:比起回覆電子郵件這種「認知上的休息」;或者是吃零食一類的「營養式的休息」;我們跟同事聊一聊「工作以外」的「社交式的休息」,會是在減輕自己工作壓力,和改善心情方面,會有更好的效果。

    接下來第四點,就是「戶外勝過室內」。

    這個意思就是說喔,你花5分鐘,讓自己置身在自然的環境裡,會比你花同樣的時間,待在建築物、水泥叢林裡,來得更好。

    就算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你沒有辦法從辦公室走到郊外,你也可以就近找到一些有室內盆栽,或者是能夠接觸到綠意;這樣子的效果,跟你實際的去郊外是一樣的。

    最後一點,第五點叫做「關機比暫時登出好」。

    這個部分同樣的,在南韓的職場研究裡有發現喔,我們伸展四肢,或者是做白日夢這一類,完全讓自己脫離工作的放鬆跟休息,是最有效能夠減輕壓力、而且振奮心情的方法。

    而且研究人員還特別指出,除了「身體的抽離」之外,在工作上的「心理上面的抽離」也很重要。

    因為99%的人都沒有辦法一心多用,所以在休息的時候,還想著工作上面的要求、老闆跟你說的話…,這對身心絕對百害而無一利,更是會讓我們造成「過勞」的主要原因。

    所以歸結喔,以上這五個指導原則,我真的很建議大家可以試試看。但是如果你覺得聽完,還是覺得有所不足,不用擔心,我有更到位的途徑可以提供給你。

    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就像是在山路開車一樣,有時候上坡、有時候下坡;有時候,還會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彎道跟路況。所以你根本不可能一個檔位、一個模式用到底,那絕對喔會出車禍,再不然你車子也會壞掉。

    所以必要的休息,就是幫助你在你的生活裡換檔,讓你可以適時的切換,在不同檔位當中游刃有餘,也才能夠真正的永保安康。

    所以關於這個部份,就是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提到的「專注模式」跟「發散模式」,之間要怎麼切換。

    在【時間駕訓班】的課程裡,我幫大家整理出,幾個需要「換檔」的徵兆,
    那就是呢,當你發現自己一直處在「低效率」,或者是「容易引起負面情緒」這樣的狀況。

    或者是發生你不可控制的「意外事件」,不論是大意外,還是小意外,這些都是訊號,代表你累了。

    「專注模式」讓你感覺到疲乏了,這個時候要趕快的,從「專注模式」換檔,切換到「發散模式」,你才能夠得到真正的休息。

    所以,如果你已經是我「線上課程」的學員,你一定知道在我的課程裡,我還會幫助你拆解,什麼叫做「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並且一步一步的帶領你,啟發「發散模式」的「身體途徑」跟「心理途徑」。

    很歡迎你加入「啟點線上學苑」的行列,相信呢,參與【時間駕訓班】的學習,除了對於你那些生活中不想要的,像是車禍啊、意外啊…這些遺憾,都可以提早覺察、有效避免之外。

    更重要的是喔,把你珍貴的時間跟精力,集中在真正有價值的人事物上,就像曾經有一句廣告詞,是這樣說的~「生命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期盼你透過學習,成為生命的主人,而第一步,或許可以從學會「心智的換檔」,這一個部分開始。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的內容最後提到的【時間駕訓班】,我很歡迎你,能夠透過線上學習的方式,跟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很期待跟你一起相會,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夢與潛意識的關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2-14 13:30:18

    本集主題:陶瓷創作個展
     
    專訪: 林文萱
      
    林文萱以陶土創作 紀錄每個當下的感觸
      創作者林文萱生長於新竹的鄉村,在土地上玩耍的童年帶給她相當大的影響,尤其鄉村的生活沒有太多物質誘惑,於是她自童年就喜歡觀察自然,特別是觀察不同天氣時的土或是天空光線的變化,將這些觀察當作每天的消遣。到台北生活之後,發現城市的生活真的不一樣,很方便卻也有些不真實。
      
    與陶土的相遇
      林文萱使用的創作媒材與她的童年經驗有些關聯,「土」讓她可以有很多對時間的想像,加上對於潛意識的興趣,因此創作主軸一直圍繞著記憶的主題打轉著,透過創作觸及更多的潛意識層面。一個物件可以很容易去影響一個空間給人的感受,甚至在描述一個空間的時候,我們通常以各種物件來形容,對林文萱而言,空間就像是可以利用物件所構築的一個抽象名詞。
      
    關注記憶和心靈
      在林文萱的創作中,記憶和心理空間是她特別關注的。實際上開始創作的主因是在於自我治療,像是透過送給自己的禮物這個系列,白話一點說就是把過去較負面的記憶感受,轉化成一個禮物送給過去的自己,像是一個對昨日之死的道別儀式。林文萱認為或許是自己在鄉下成長,對於快速的世界並不是很習慣,於是她給自己在創作裡多一點時間和手續,像是對著自己叮嚀著好好照顧自己的一個儀式。實際上這個創作的過程是漫長的,在各種時間的消磨之下,她對於過去的糾結也減少許多。而到了近期的新作,則是漸漸轉移到觀察物件進入心理空間的變化,更多的是考慮觀者的感受和與空間關係的創作。
      
      從求學時期至今,對林文萱心境上的改變實在太大了。一開始她很痛苦,尤其半工半讀時間永遠不夠,時常讓她覺得很不安,但是在她因為創作的需求,而接觸各種領域的知識以後,她發現自己在心態上調適得更好,整個人也都轉變得很多,她想這是好好創作最好的回報,在這之後也比較有心力完成創作以外的事情。其實她本身的個性比較衝突,有點內向卻在想法上又很開放,她喜歡躲在工作室裡創作,也喜歡認識新朋友,只是創作真的很費時,比較少有時間在社交或其他的娛樂上面,希望未來能多花一點時間在旅行上。
      
      對林文萱而言,創作能帶給她很多好的能量,她像是用創作來說話的人,平時不太善於表達自己,甚至也不太照相,但是面對形狀和質感她卻可以比較準確地去說她要說的感受。加上她是那種喜歡躲起來的個性,可能讓作品成為被觀看的對象,會讓她比較自在一些。
      
    圖像思惟推動創作
      創作時的靈感來自於生活,林文萱是隨時用圖像思考的人,通常是她得到一些感受時,記憶和潛意識裡儲存的各種觀察資料會自己組合出一個影像,她就把這些影像用立體造型的方式做出來。未來她也期許自己能繼續創作和學習,好好活著,如果有機會,帶著作品到世界各地走走,她喜歡體驗不同生活,從中學習。
      
    調整自己清理心靈空間
      這次展覽會同時展出兩種類型的創作,從相當寫實的創作轉變到形象逐漸模糊的形式,她希望能呈現一個轉折點,是透過創作照顧自己之後,心理上產生了一些改變。有很多事情的癥結點其實都不在於事見本身,而是自己的心態,所以如果自己能夠做到照顧自己,好好整理心理空間,那有很多小事也不是那麼重要了,像是體制裡的認同等等。
      
      林文萱的故事平淡,卻很真實,希望能帶給觀者一些重新面對自己的勇氣,她覺得做到好好照顧自己,是所有夢想的第一步,所以她沒辦法等老一點,或是生活變得優渥一些再來做創作,畢竟她的創作時常來自於一種匱乏,如果過了這些時期,就真的過去了,時間一直都是人生最大的成本,畢竟人生無法比較,也無法重來,沒有任何人能夠為你做決定,如果能堅持自己的選擇,即使有後悔也將會是自己心甘情願去承擔的。  
      
    林文萱簡歷:
    學歷: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研究所
       
    展覽記錄:
    2017 アジア現代陶芸展,愛知縣陶磁美術館,日本。
    2017 黑陶接線生計畫 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藝術駐村聯展,台中,台灣。
    2017 第三屆故宮青年陶藝雙年展 台北,台灣。
    2017 台灣陶藝創作獎,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
    2017 類似種子類似彈藥,林文萱創作個展,台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