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多黨聯盟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多黨聯盟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多黨聯盟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多黨聯盟意思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202新加坡聯合早報 *【緬軍方政變 全國實施緊急狀態一年 安理會今天或開會商討局勢】 緬甸軍方醞釀多日後,昨天向民選政府發難,宣佈接管政權,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一年。緬甸總統溫敏、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及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的多位領袖遭軍方扣押。翁山蘇姬呼籲緬甸人民反抗軍方的奪權行動。軍方以去年11月8日...

  • 多黨聯盟意思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02 10:30:00
    有 1,356 人按讚

    0202新加坡聯合早報

    *【緬軍方政變 全國實施緊急狀態一年 安理會今天或開會商討局勢】
    緬甸軍方醞釀多日後,昨天向民選政府發難,宣佈接管政權,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一年。緬甸總統溫敏、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及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的多位領袖遭軍方扣押。翁山蘇姬呼籲緬甸人民反抗軍方的奪權行動。軍方以去年11月8日大選充斥舞弊為由發動政變,在交出政權10年之後重新掌政。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202-1121017

    *【拜登籲緬甸軍方交還政權 恫言恢復制裁】
    美國總統拜登呼籲緬甸軍方立刻交還政權,並下令重新考慮對緬甸實施制裁。拜登發表聲明說,國際社會應該採取一致立場,施壓緬甸軍方立即放棄它奪取的政權。拜登說:“過去10年,美國基於緬甸在民主進程方面的進步,取消了對它的制裁。這種進展的逆轉促使我們必須立刻審查我們的制裁法律法規,然後採取適當的行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202-1121112

    *【聯合國擔憂緬甸政變加劇境內羅興亞人境況】
    聯合國發言人杜哈里克向媒體發表講話時說:“目前約有60萬名羅興亞人還留在緬甸的若開邦,其中12萬人實際上是被限制離開當地營地的。他們無法自由活動,所能得到基本醫療和教育服務也非常有限。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202-1121138

    *【分析:選後頻頻指責舞弊埋伏筆 緬甸政變再次凸顯軍人勢力從未削弱】
    緬甸軍人發動政變重奪政權,緬甸民主的命運似乎回到了原點。軍人政變令人震驚,但分析認為,軍方頻頻在去年大選後的種種舞弊指責實際上早已埋下政變的伏筆,而最新的形勢發展也只是再次凸顯了軍人一直保有的統治地位和權力。由75歲翁山蘇姬領導的民盟在去年11月8日的大選中第二度贏得壓倒性勝利,獲得另一個五年任期。但是,軍方在選後一再指責選舉出現大規模舞弊,要政府出面解釋,否則將“採取行動”,甚至拒絕排除發動“政變”的可能性;當大家還在揣測這些話的意思時,緬軍領袖就發動政變了。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202-1121021

    *【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掌握最高權力成焦點人物 分析員:軍方下一步舉動難預測】
    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奪權後,掌握最高權力的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頓時成為焦點人物。由於緬軍是出了名的“與世隔絕”,即使最頂尖的分析員對其內部運作都所知不多,因此軍方下來還有什麼動作難以預測。緬甸軍方1962年發動政變推翻政府後成立軍政府,統治了緬甸近半個世紀。緬甸直到2008年才通過新憲法,在2010年根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當時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民盟)指軍方操縱選舉而抵制大選。2011年,軍方將政權移交給前軍人登盛領導的半文官政府。2015年,緬甸首次舉行較具實質意義的民主大選,民盟參選並獲得大勝,軍方隔年和平移交政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202-1121022

    *【國際譴責緬軍方 促釋放民選領袖】
    緬甸軍人交出政權剛滿五年又發動政變奪權,震驚緬甸內外。聯合國與各國際組織以及世界各國紛紛予以譴責,並敦促軍方釋放翁山蘇姬等民選政府領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這一事態發展是“對民主改革的沉重打擊”,他敦促所有領導人避免使用暴力,尊重人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202-1121018

    *【中國籲緬憲法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 學者:西方施壓將使中緬關係更密切】
    在西方多國相繼譴責緬甸政變的背景下,中國政府表明“中國是緬甸的友好鄰邦”,呼籲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學者分析認為,中國將堅守不干涉他國內政的一貫原則;若西方國家在此次行動後孤立緬甸軍方,緬甸有可能進一步向中國靠攏。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202-1121024

    *【專家:緬甸政變或給中國外交增壓】
    對於緬甸政變,美國華盛頓史汀生中心中國專案主任孫韻認為,中國曾為緬甸軍政府在國際上提供了很多支援和保護。如果接下來緬甸軍政府重新執政,會給中國的外交和政治帶來增大的壓力,其經濟藍圖可能會受到緬甸政治動盪的影響。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202-1121141

    *【美國務卿:中國對美構成最重大挑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中國大陸對美國構成“最重大的挑戰”,他還批評中國大陸在疫情上對國際社會不夠透明。這位新任美國首席外交官在採訪中還表示,美中關係是一個複雜的關係,既有對立的方面,也有競爭的方面,同時也有合作的方面。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202-1121142

    *【布林肯:應為被壓迫港人提供避風港】
    布林肯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香港問題,他批評北京嚴重破壞對香港的承諾。他也提到中美貿易糾紛,指現屆政府將檢視特朗普政府對華關稅措施,是否對美國的傷害大於對中國。被問到中國是否要為冠病疫情負責,布林肯說,即使北京容許世衛專家組到湖北武漢視察,但在透明度方面仍然遠未達到標準,認為中國缺乏透明度是必須解決的深層問題。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202-1121134

    *【世衛專家組訪湖北武漢疾控中心 繼續病毒溯源工作】
    專家組在湖北疾控中心逗留了大約四個半小時,是小組到訪過的所有地點中,逗留時間迄今最長的地點。小組成員並未與在場記者交談。專家組是在1月中旬抵達中國武漢,在經過14天隔離後,展開為期兩周的實地考察。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202-1121035

    *【朝鮮變節前外交官柳賢雨:金正恩不會棄核 但或願參與裁減核武談判】
    兩年前棄朝投韓的朝鮮金氏家族的私家金庫管理人的女婿、前科威特臨時代辦柳賢雨首次接受媒體訪問時稱,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不會棄核,但可能有意參與裁減核武的談判。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202-1121041

    *【中國冠病疫苗預防作用 鍾南山:起碼達半年以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昨天指出,中國冠病疫苗經得起考驗,接種後起碼半年以上有很好的預防作用。但他提醒,就算打了冠病疫苗也要戴口罩。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202-1121034

    *【傳染病專家:須加速接種疫苗 未來6至14周變種病毒或席捲美國】
    美國的傳染病專家指出,最先在英國發現的變種病毒可能在未來6周到14周造成美國冠病確診病例激增,並“如颶風一樣”席捲美國;拜登政府必須儘快為更多人接種疫苗,以避免疫情進一步惡化。華盛頓大學的衛生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HME)的最新預測數字顯示,即使美國所有人口開始戴口罩、避免集會、保持社交距離等,未來三個月仍會有至少13萬人死於冠病。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202-1121036

    *【歐盟否認試圖與他國競爭 以更快為其人口接種疫苗】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否認歐洲試圖與其他國家競賽,以更快地為其人口接種疫苗。她指出,在冠病疫情肆虐之際,各國進行合作是重要的。歐盟委員會因為歐盟國家疫苗接種進度緩慢而備受抨擊,批評者以英國、以色列和美國的疫苗接種進展較快為例,指責布魯塞爾在這方面的規劃是失敗的。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202-1121037

    *【德國疫苗短缺 擬尋求中俄兩國供貨】
    德國衛生部長施潘表示,在冠病疫苗短缺下,如果俄羅斯疫苗(Sputnik V)和中國疫苗(Sinopharm)獲得歐盟批准,就考慮開始尋求中俄兩國供貨。施潘週一對《法蘭克福彙報》說,在歐盟使用俄羅斯或中國疫苗不存在障礙,“關鍵在於這需要按照歐盟法律進行正式審批並獲得通過。”“無論疫苗是在哪個國家生產的,如果它們安全有效,就能幫助應對疫情。”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202-1121040

    *【美10共和黨參議員要求拜登 討論所提經濟刺激替代方案】
    美國10名溫和派共和黨參議員星期天向總統拜登提出一項約6000億美元的冠病經濟刺激替代方案,他們要求與拜登開會對此進行討論,並稱該方案將獲得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支持。這10名共和黨參議員將於週一透露替代方案的更多細節,但據知他們支持把1600億美元用於病毒控制和更具針對性的直接現金發放。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202-1121043

    *【美跨越重要里程碑 接種人數超累計冠病例】
    美國至少接種了一劑冠病疫苗的人數現在已超越累計確診人數,為美國致力擺脫冠病疫情帶來了第一道曙光。彭博疫苗追蹤器收集的資料顯示,截至當地時間1日下午,全美已有2650萬人接種了一劑或兩劑的冠病疫苗。而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資料,自一年前芝加哥出現第一起確診病例以來,美國的累計確診病例達到2620萬起,累計死亡病例44萬1000起。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202-1121116

    *【佛奇近日受訪透露 曾多次被川普要求淡化疫情嚴重性】
    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透露,剛剛卸任的前總統川普曾多次要他淡化疫情的嚴重性,並對身邊人所提供毫無科學根據的抗疫相關資訊深信不疑。他因公開反駁川普一些不正確的說法而引起其幕僚不滿,甚至有川普支持者對他發出死亡威脅。儘管如此,佛奇認為,川普在競選集會上說要開除他只是在開玩笑,自己也從未想過辭職。他也拒絕把有數十萬美國人死於冠病直接歸咎於川普。
    https://www.zaobao.com.sg/znews/international/story20210201-1120760

    *【中國商務部:對歐盟貿易救濟適用英國】
    針對英國脫歐後對歐和英貿易救濟案件的處理方式,中國商務部說,在2020年12月31日前已對歐盟實施的貿易救濟措施,繼續適用於歐盟和英國,實施期限不變;目前正在調查過程中的對歐盟貿易救濟案件,仍將英國視同于歐盟成員國處理。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202-1121133

    *【GameStop大漲大跌 捧紅中國交易應用“微牛“ 】
    美國Reddit論壇網友狂炒的電玩遊戲實體零售商“遊戲驛站”(GameStop),股價週一(2月1日)收跌30.77%至225美元,市值蒸發70億美元。由於散戶大軍與做空GameStop的避險基金大鬥法,這支股票1月飆漲1,625%,根據S3 Partners截至上週五收盤的資料,持有空頭部位的避險基金因此蒙受巨額損失,依市值計算將近135億美元。線上券商Robinhood和其他交易app持續限制買進GameStop的股票和選擇權合約,以及其他被嚴重放空的個股。目前,Robinhood只允許客戶買進20股GameStop,除非他們已持有20股,後者則不能再買。這已經比開盤前限制只能買進一股要寬鬆。其他交易受限的股票包括AMC娛樂控股公司、黑莓(BlackBerry)、Koss、Express、諾基亞(Nokia)、Genius Brands International,以及Naked Brand Group。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202-1121129

    *【日航本財年虧損額或達3000億日元】
    日本航空公司發表的財報顯示,本財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日航集團合併結算的淨虧損或達3000億日元。這將是日航2010年申請破產保護、2012年重組並重新上市後首次出現淨虧損。日航此前預計本財年集團淨虧損額最多為2700億日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202-1121139

    *【美國東北部遭遇強降雪】
    美國東北部1日遭強大冬季暴風雪襲擊,大片地區被厚雪覆蓋,刺骨寒風衝擊沿海地區,紐約市和其他主要城市幾乎陷入停頓。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202-1121128

    *【五角大樓為澳企提供3040萬美元在德州設稀土設施】
    美國國防部將一個稀土工程頒給澳洲一家稀土資源開採公司,以生產這種可用於製造武器、電子產品及其他商品的特種礦物。路透社報導,美國國防部宣佈,將為澳洲公司Lynas Rare Earths Ltd在德州建造的一座稀土處理設施,提供3040萬美元的資金。這是五角大樓授予Lynas的第二個稀土項目。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202-1121113

  • 多黨聯盟意思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12 19:47:56
    有 17 人按讚


    張娟芬專欄:亡國感的逆襲

    🔗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5174
    🌻 本文作者張娟芬參與社會運動多年,關心性別、司法、人權等議題,著有《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無彩青春》、《走進泥巴國》、《殺戮的艱難》、《十三姨KTV殺人事件》等書。德國漢堡大學犯罪學博士。
    #分享
    ———(以下內文)————

    「亡國感」,目前為止我們對它所知不多。它起於PTT,如果去查Google Trend,會發現「亡國感」首次在搜索引擎裡占有一席之地,是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到三十一日這一週。三月二十四日發生的大事,是高雄市長韓國瑜進中聯辦。這個人在一片紅色疑慮之中贏得選舉,當選之夜即高調宣布支持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什麼呢?二〇一九年一月二日之後,已無疑義: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講話,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緊緊縫合,要把臺灣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韓國瑜上任未及三月,立即出訪香港,這個一國兩制的示範地;並且走進了中聯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的一國兩制指揮中心。他事前沒有向陸委會報備,事後拒絕透露與中聯辦的聯繫經過與會商內容。就在這一串新聞事件裡,「亡國感」出現了。

    流行語大抵如此:一聽就懂,心領神會,拿來就用;很快的,大家都琅琅上口了。在這個喜歡玩弄同音異字、以訛傳訛的大遊戲年代,「亡國感」又異變為更加俏皮的「芒果乾」。這樣的「亡國感」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定於一尊的標準定義,而反映了一種集體情緒。



    #潛規則:我們要看對岸的臉色

    二〇一九年初當我決定開設「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這門課時,驅動的力量也來自一種當時還無以名之的焦慮。這原不是我的守備範圍,但我感覺到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民主生活,已經面臨毀壞的危機。對政治略有參與的公民應當早已習慣,民主經常是警鈴大作的。可是,中國的攻勢從「九二共識」到「一國兩制」,已經又逼近了一步,半島電視臺臥底採訪所揭露的中國滲透手法與深入程度,更是觸目驚心。我不禁自問,這是不是臺灣民主的最後一個警訊?

    第一堂課,我放導演鄭有傑二〇一一年的短片,《潛規則》。一組人準備拍電影,外景選在一個學校操場的司令臺。但是導演看起來又愁又怒,原來司令臺的背景是好大一面國旗。美術說,「我避不掉。」導演說,「到時候片子賣不進去怎麼辦?」最後,最資淺的工作人員拿來鐵撬,大家合力將那塊國旗背板撬下,在國旗歌聲中,工作人員歡喜大喊:「要——倒——了——!」

    當那個國家象徵轟然倒下,只見導演兩眼發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好像快要中風。背板後的牆面久未經日照,顯得有點蒼白。那裡畫著一面巨幅秋海棠,上面寫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我問:「『潛規則』到底是什麼?明白地用語言把它說出來。」毫不扭捏的,第一個答案就直指核心:「我們要看對岸臉色。」

    對。就這麼簡單。

    「潛規則是誰訂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比較糊了,有人說是自願的,有人說是歷史與市場造成的,有人說也可以不要遵守啊。其實這注定是一個模糊的回答,因為根本就沒人知道誰制訂的。

    我再問:「潛規則與法律或政策有何不同?」

    「法律的話,感覺遵守法律跟制訂法律的人仍然是平等的。可是潛規則感覺是下對上的,要一直去猜測那個規則,想要討好在上位的人。」一個學生說,法律非遵守不可,潛規則卻有選擇的空間。另一個說:法律寫在那裡,可以去鑽它的漏洞,但是潛規則卻逃不開,因為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第三個人自動出面整合了雙方的論點:「法律之所以能鑽漏洞,是因為它很明確地寫在那裡,邊界很清楚,所以知道從哪裡鑽過去。潛規則逃不開,是因為它很模糊,也沒人把它講清楚,所以就算一個人選擇要服從潛規則,也可能逃不開。」我說:「對啊,就像小熊維尼,他本來是個卡通人物,結果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變敏感了。」


    如此討論一輪,潛規則漸漸現形:它不經民主程序、冤無頭債無主,因此無法修正、無法討價還價,卻有著貨真價實的影響力。短片裡說得很明白,不避掉國旗的話,電影就進不了中國市場。電影這麼燒錢的產業,要不顧慮市場,實在挺難的。拍了背景有國旗的戲並不會被抓去關,但是會血本無歸,這使他們決定趨吉避凶,遵守潛規則。

    這部短片,距今八年。那時候,「不能出現國旗」還是低調、委婉、檯面下的原則,業界人士知道,但心照不宣。近年的潛規則已經不再低調了,要周子瑜、戴立忍公開道歉,都是刻意張揚的霸凌,目的是殺一儆百,唯恐你不知道!潛規則就是對於中華民國的各種政治象徵全面獵殺,是中國對臺灣的政治審查。

    如果你參與某個活動,被警察抓走,然後從高處墜落,或者從海裡浮起,但一律以「無他殺嫌疑」迅速結案;我們知道這是政治。這裡面有國家動用的公權力,有壓迫者、有受害者。潛規則看起來卻不是這樣,它看起像「個人選擇」、「市場機制」、「你自己願意的」;「不爽不要做啊,不爽不要來啊!」潛規則用的是經濟手段,國家公權力僅隱身其後,讓事情看起來不是「壓迫者欺負受害者」,而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就是用經濟手段來掩護其政治本質。

    《潛規則》為「中國因素」下了一個很好的注腳。所謂「中國因素」就是:臺灣的許多事情,是被中國「決定」的。其「決定」的方式,不一定是用政治影響,也可能是用經濟。

    但是,為什麼?臺灣的事情,不是應該用民主的方式決定嗎?

    「亡國感」這個集體情緒,它的核心就是這一句提問。臺灣的事情,為什麼不是用民主的方式決定?為什麼是由一個我們從未授權也無法影響的政權來決定?那民主算什麼?我們算什麼?

    #什麼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民主食材

    我在「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用了一款簡易遊戲「Democracy Cake」,由挪威的人權組織RAFTO(Rafto Foundation for Human Rights)設計研發、中原大學徐偉群教授引進,他很有創意地將這遊戲譯為「民主雞蛋糕」。每一組發一個蛋糕盤,然後提供二十幾種民主的「食材」,例如「言論自由」、「資訊公開透明」、「多元媒體」、「司法機關」、「立法機關」、「自由公平的選舉」、「公民投票」、「反歧視的法律」、「社會福利」、「正當程序」、「宗教與信仰自由」、「隱私權」等等。學生的任務就是用這些東西來建立自己的「民主雞蛋糕」。

    一桌子食材,看起來都像好東西,但是蛋糕盤只放得下六片蛋糕。協商與爭辯自不可少,但他們考慮的因素是什麼?一位學生寫道:「在選擇良心食材時不論哪一項都非常難以取捨,突然有個念頭覺得我們過得其實很幸福,這些食材其實圍繞著我們四周,或許臺灣民主仍然有其進步、改善空間,但大抵來說我們過的很自由,自由到這些食材像是理所當然就該存在的,像是天賦的,捨棄哪一塊都怪彆扭的。」

    另一位學生說:「這些良心食材,每一個現在看起來都好簡單,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像呼吸一般自然;可是真要選六個來堅守,又尤其一想到我們很有可能將在之後失去這些權利,就更要選得戰戰兢兢。」

    真的戰戰兢兢,我看著他們把一片片蛋糕放上盤子,又拿下來。「每一個食材在被丟棄的同時,總是會有人提出在臺灣過往經驗中遇到缺乏此食材的恐怖情況,最後食材又會被順利救回。其實我很慶幸大家對於臺灣歷史的認識較深,讓討論變得更加有意義,但也覺得很困擾,因為這樣每個食材都變得非常重要,就無法選出最重要的六個食材。」綜合討論時,有一組幽幽地說:「我們想要做一個三層的蛋糕!」


    這是在桌遊與手遊中長大的世代,在高解析度影像中長大的世代。一款珍珠板貼上彩色紙的陽春遊戲,卻讓他們認真到產生選擇障礙,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這些東西「之後可能會失去」。

    可以想見,「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言論自由」、「自由與公平的選舉」等等,是很受歡迎的食材。但有一組出人意表地選了「社會福利」。據說那是蛋糕盤上的最後一個空位,一位組員唸出「社會福利」卡片背面的定義:「政府應促成全面的支持系統,以確保人民能擁有健康、接受教育、經濟穩定」,真誠地看著大家說:「我覺得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初衷。我認為有社會福利,才會成為一個有愛的國家。」那想必是莊嚴的一刻,全組的人都感動了。一位組員寫道:「原本還在爭論效益或結構的組員都同時安靜下來,神情從冷靜理性轉為溫柔,最後大家一致通過,將社福列入食材。」另一位組員瀟灑地總結:「社會福利是討論後決定釋出的立場,即便在層級上是較後期的目標。但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建立民主雞蛋糕只是第一階段。遊戲卡裡也有幾十個對民主的攻擊,我稱為「黑心食材」,例如「政府監控」、「言論審查」、「選舉詐欺」、「歧視」等等。第二階段的玩法是請同學運用他的民主雞蛋糕裡的六個成分,來抵擋這些「黑心食材」。這個民主遊戲來自北歐,難免有隔靴搔癢之處,因此我根據臺灣處境的特殊性,另外加了三個臺灣版的「黑心食材」:「以商逼政」、「資訊戰」與「非官方談判締約」。太過切身了,同學說看到這三項,「腦袋抽痛了一下」。

    面對攻擊,無力與挫折全部都跑出來了。「訊息戰、以商逼政、非官方締約一出現,瞬間就擊潰我們所有的良心食材,除了立法和司法,我們別無他法,而且還遠不及打壓這些早已滲透到民間的黑心食材,玩到最後大家都想放棄民主了。有一組說『用所有的黑心食材都可以對付這些東西』,我覺得好衝擊,確實這些大家這麼用力抵抗的不民主的『惡勢力』不斷逼近,為什麼我們還要堅守民主?常常自己在思考的時候也會這麼質疑。」

    「我們拿著良心食材想要拼湊出防禦姿態,但卻發現這該怎麼擋?怎麼擋都有漏洞……我們拿著良心食材去對抗這些邪惡,突然感覺像是天安門事件那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幕:『肉身抵擋坦克』。」

    有一位同學想起了我在課堂上放的紀錄片,李惠仁導演的《蘋果的滋味》。「記得那時看完中嘉併購案的片段後感受到的是一股很重的無力感,即便我們獲得了資訊卻無能為力,在面對這三個中國因素的問題時我也感受到了一樣的無力。我開始回想紀錄片裡的中嘉併購案,當時有一群人發起了抗爭活動,雖然並沒有受到大媒體的關注,但那股力量是由人民的憤怒而起的,而那也正是我們最能夠直接參與的,也就是集會自由。」

    「把所有良心食材一併加進來之後,好像還是遠不及抵禦黑心食材的進攻,真的令人非常絕望。可是,其實上這堂課的同學都是盟友吧?自己想不出辦法,那就大家一起想,總會有辦法……雖然亡國感並沒有減少一絲,但是對於自己所捍衛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知道我想說話、想當好國好民、想在政府底下擁有人權,所以即使我堅信的民主力量遠小於獨裁,我們還是得團結一致對抗。」

    #向內擠壓的委屈中蓄積著向外爆發的能量

    這是我對於「亡國感」的體察。在他們臉上,我讀到對民主的珍惜:每一塊「蛋糕」都不想放棄,因為認識到每一塊都重要。我讀到對於民主的深刻思考:我請他們說說各組的雞蛋糕成分有何異同,其中一組解釋,他們沒有選「社會福利」、「隱私權」、「受教權」,因為「我們盼望良善的立法、司法體制,和言論自由能帶給公民的民主素養,自然會發展出這些項目」。在有限的蛋糕盤裡,他們沒有選擇某一些,是因為那些可以從更為基本的元素推導而得;這些食材在他們眼中不是獨立存在的原料而已,他們已經想到了彼此之間的連動關係。他們對民主的認識,不只是知道氯是什麼、鈉是什麼,而且知道氯加上鈉會變成一種讓食物好吃的調味料,如果將氫、氧和鈉加在一起,則可以用來做肥皂或通水管。

    我也讀到擔憂、挫折、無力、絕望……與不甘願。還不願意投降或放棄的那種不甘願。這些情緒看似矛盾:擔憂、挫折、無力、絕望都是坐以待斃,不甘願卻是起身反抗。但如同前述兩段引文所示,這相反方向的兩種情緒,可以共存於同一個人的同一段表述。「亡國感」似乎不是一個單一向度的感受,它不僅是字面上看起來的被動、放棄、不作為而已;在向內擠壓的委屈之中,向外爆發的憤怒在蓄積。作用力產生反作用力,「亡國感」的內裡,有一個想要「逆襲」的驅力。

    #亡國感真正悼亡的對象為何

    值得追問的是,「亡國感」的悼亡對象為何?有人說,醒醒吧,你沒有國家,哪來亡國感?這是所謂臺獨。有人說,容納我們民主生活的,是中華民國臺灣,不管它叫什麼名字,它就是我的國家。這是所謂華獨。「亡國感」是哪一種?

    在同學的作業裡,「國」的問題鮮少被提起。兩千年左右出生的這一世代,成長於全球化的年代,國界已不似先前那樣銅牆鐵壁,他們對國族的情感與看法,恐怕很難用黑白分明的「非此即彼」來劃分。有的人幼年在中國長大,因為父母是臺商,中國和臺灣都是他的故鄉。有的人曾經在中國就學,有的人固定往返中國,因為父母之一是中國人。有的人擁有臺灣以外的其他國籍。有的人是新移民之子。有的人認真在評估,畢業後要不要去中國找工作。一位同學表達得很好:「對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國』是一個太難解的概念。臺灣史獨立成冊了,但我們的國名裡沒有這兩個字。」他們拒絕中國因素,並不是因為對中國有敵意,也不是因為對中國欠缺瞭解,而是因為臺灣有民主,中國沒有,他們從自己的經驗知道,臺灣的生活才是有尊嚴的人的生活。

    國族主義最需警戒的,不外乎兩點,其一是身分的排他性,其二是它經常召喚個體為國家犧牲。「亡國感」雖然有這個「國」字,卻很難被界定為一種國族主義的情感動員,因為「亡國感」的話題總是環繞著「民主」這個概念,而非「國族」;有亡國感的人總說著民主機制的毀壞,以及如何可以重建、強化。他們並不想像一個圍牆高聳的國族共同體,要入會得經過嚴格的血統審查——他們自己原不是血統純正的人。民主的原則是盡可能讓大家都享有公民權利(inclusive citizenship),而非排除他人;民主的政府採取三權分立,從人民的立場來避免國家侵犯基本人權。「亡國感」是朝向民主前去的,而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在它的反方向。

    有解嚴前生活經驗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那種「亡國感」:「今日不做自由的鬥士,明日就成海上的難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退一步即無死所」;那些國慶閱兵、晚會、排字、大會操、軍歌比賽,講究「數大便是美」、「整齊畫一」、「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那些「萬眾一心」、「我愛中華」一遍又一遍的呼喊……是的,那些活動就是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要你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要你為自己做為一個小螺絲釘而感動,要你團結,要你愛國,要你支持政府。那種亡國感絕對不容許你談多黨政治、民主制衡、基本人權;甚至你只是要求國會全面改選,他都說這樣會亡國。是的,那種亡國感就是賣弄國族主義的威權統治手法。

    今日的「亡國感」是那種手法的反方向。君不見,「亡國感很重」的年輕人總是好想突破同溫層,好想跟長輩溝通,為了自己在乎的議題狂寫臉書,去捷運站之類的熱鬧地方當小蜜蜂,收集連署,製作短片丟上網,用無窮無盡的公民參與去實踐民主。

    「亡國感」的「悼亡」對象,不是任何一國,而是民主。「亡國感」只是一個現成的詞語,方便溝通。他總不能說:「啊,我最近『亡民主感』好重!」這樣誰聽得懂?說「亡國感」,雖不精確,卻一聽就懂。遂成流行。

    「亡國感」甚至不是一種悼亡。不是一種現在式或者過去式的哀嘆:「我們已經亡國了,好慘啊!」而是未來式,一種警世明言:「再這樣下去我們的民主會完蛋的!所以我們現在——」。「亡國感」不是句點,而是起手勢,重點總在於,為了不要讓現在還享有的可愛的自由消失,我們現在趕快來做點什麼?


    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攝影:蔣銀珊)

    這是藝術大學裡的一堂通識課,學生的主修是電影、戲劇、動畫、美術、音樂、傳統音樂、劇場設計、新媒體藝術,他們本來不是對政治特別有興趣的人。但是,對民主的珍惜與體會,在這個歷史時刻變得巨大而急切,因為他們感到,「以後可能會失去」。所謂「這個歷史時刻」,就是中國積極向外輸出專制影響力的這一段時間,就是中國因素滲入臺灣骨髓的時刻。

    有人擔心,亡國感是政治操作,或者將在總統大選中成為政治操作的議題。其實民意政治的基本原理極為簡單,就是民眾把自己擔心的事情大聲說出來,而候選人想辦法說服民眾: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投給我別擔心。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所有重要議題,都應該是選舉的影響因素啊。誰積極反對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反對和平協議,誰就會獲得「亡國感」一族的青睞。背離民心者在選舉中落敗,本是選舉制度的設計初心。

    「#有錢就有自由」,只有在民主國家才會是天理

    課堂上也有另一種意見,是不打算捍衛民主的。有一位同學寫道:「我認為臺灣的兩黨惡鬥,不太會像是民主的在進步,而是在濫用,那要民主有什麼用?我個人會覺得專制體制會更讓我們的經濟往上升起,讓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強國,那我在想的是保持著民主有什麼用呢?我個人會覺得有了麵包才能夠談這些之後的生活限制,那你有錢了不喜歡極權專制,那移民就好了啊!何必因為為了保持民主,而讓我們全國人民都快餓死,那維持民主功效在哪?」

    他的意思是先拚經濟,有錢了就有自由,因為有錢就可以移民,可以任意選擇要當哪一國人。這推論裡有幾個關乎事實的環節,值得拆解檢視。其一是他認為只有專制才能拚經濟,民主不能;其二是他認為臺灣的經濟現況是大家都快要餓死;其三是他認為專制並不危及人民移民的自由。這也就是常見的「民主不能當飯吃」的說法。他很禮貌地寫說希望聽聽老師的看法,所以我在課堂上仔細提出事實的說明,不過,那堂課他並沒有出席,此後也沒有再見到他。

    這位同學理所當然地覺得「有錢了就有自由」,好像那是天理。那恰好是因為他在民主的制度裡長大,習慣了這種民主框架裡的資本邏輯。在專制國家,那才不是天理。專制國家的人都知道,自由是國家的恩賜特許,而不是權利。他可能不知道,他恰好選擇了一個他最不能接受的制度。小魚也覺得用鰓呼吸是天理,你既是一條小魚,為什麼要跳上岸來呢?

    #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寫定的未來

    以上是我從「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上,捕捉到的「亡國感」的面貌:在中國因素影響下,因為感受到可能會失去民主自由,而產生的一種既無力又亟欲奮力一搏的集體情緒;「亡國感」本身就蘊含了「逆襲」的能量。


    這門課到六月時接近尾聲,那卻是香港抗議「逃犯條例」的開端。我清楚記得當時,各界一致認為「逃犯條例」一定會過,包括上街抗爭的人。大家平心靜氣地「知道」香港立法會的生態就是那樣,平心靜氣地「知道」不可能贏;香港人上街只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我們課程結束放暑假了,香港人卻在街頭上一天一天地創造奇蹟,那麼多的人從各處冒出來,終於擋下了不可能擋下的,令歷史為他們轉彎。如鍾耀華所寫:「歷史從來都是在創造不確定性,稍稍挪移其彈道。香港的反抗走到此刻,中共未贏我們未輸,是大家的努力。」

    人們六月的時候不能預測香港,現在又何能以失敗主義論定臺灣?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已經寫定了的未來。臺灣的前途仍然在於,珍惜民主的人們能夠發揮多少能量,對中國因素的作用力展開逆襲。民主自由是臺灣的理想,我們的百年追求;而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本文摘自《亡國感的逆襲──臺灣的機會在哪裡?》,新書係失敗者聯盟及春山出版編輯部共同策劃。由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作者,正面且直接的對於亡國感現象進行拆解,希望能從中找出抵禦、甚至是「逆襲」亡國感的方式。)

  • 多黨聯盟意思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9-02 16:28:25
    有 720 人按讚

    【時代力量的未來?(二):準備執政嗎?】

    本文一樣是全文轉載於臉書,覺得閱讀不便的可以看在渣誌的連結:
    https://vocus.cc/zha_magazine/5d6ccfd1fd8978000127dbbb

    在本系列第一篇,我談了「清廉」這個議題,我認為這是時代力量要走下去,要走出自己的路,就一定要優先把握的核心價值。但這不代表時代力量不需要其他的核心價值,而是少了「清廉」,時代力量就算有其他核心價值,與其他政黨就沒有差異性,在選舉中也不會有競爭力。

    在本篇中,我要探討另一個時代力量的核心價值。這不是統獨,也不是主權、勞權、平權,「抗中保台」或什麼其他更響亮的口號;我認為這些主張或口號都有其價值,但也都會這篇要探討的核心價值給吃掉。

    我要談一個對時代力量黨公職來說算是比較尷尬的議題,那就是「時代力量是否已經準備好執政」,或著換個角度來說,「時代力量為執政做了什麼準備?」

    我的意思不是指「是否已準備投入重兵來選地方首長」,甚至「選總統」。選舉是一回事,選舉需要先滿足很多條件,其中之一就是執政的底力。別說是國政,時代力量現在的執政底力,連個「縣轄市」的市公所業務能不能搞定,我都是蠻懷疑的。

    當然,很多沒知識、沒常識的土流氓、黑道,也是照樣當鄉鎮市長,但時代力量如果要執政,顯然不會是以超越這些人為標準。依時代力量的政黨形象,如果能在地方執政,就算自己沒設什麼標準,也會有一個非常、非常高的輿論標準在等待這位黨籍地方首長。

    他在面對千奇百怪,或說百病叢生的地方議會,要能展現不輸其他縣市首長的應對能力,在施政上也要有超出前任的表現,甚至在資源不足的狀況下,還要為主權、勞權、平權等理念做更多。

    這怎麼看都是非常艱鉅任務,但時代力量有任何人為執政做準備嗎?

    好像是沒有。

    大家都講了很多國政願景,但是對於「具體來說該做些什麼才能達成這個願景」,似乎都沒有認真處理過。時代力量會主攻一條條的法案修正或制定,但「整組國家機器該怎麼運作」,這類東西講得太少了。

    像是很多黨公職最近都在狂轉香港新聞,但身為政治人物,除了轉文之外,還能運用國家機器做些什麼?為什麼你們在做和網紅一樣的事?就算不在其位,那是否可以「提點」現在的執政者,利用政府資源做什麼會更有幫助呢?

    關於執政,還有其他更多的專業知識,但都不脫於「撥多少錢」弄什麼東西,搞什麼計畫,可以達成我們心中理想的那個國家。這種細節,時代力量有誰講過?

    關於「路線」,大家講了很多,可是車子怎麼開呢?路線有錯時,你知道怎麼把車子迴轉嗎?車子卡在路上坑洞時,你知道怎麼救出來嗎?百姓對這些問題是很有興趣的。

    像「抗中保台」,很好,那怎麼做?買戰鬥機?買很多新武器?那和民進黨政府有何不同?如果沒有不同,人家幹嘛投你?你這個黨的存在意義是什麼?你要買不一樣的?那又是哪樣的?

    有些時代力量的黨公職或黨友說,時力應該推人選總統,誰又應該去選市長,這樣時代力量才會有「政黨主體性」。這說法我認為也有幾分道理,但時力眼下的這批人真跳出來當家,會做得比較好嗎?

    一堆人說黃國昌可以選台北市長,請問黃國昌懂台北市政嗎?他要準備多久才能轉檯去選?這是很科學的問題,不是靠信仰或信任就能成事的。

    時代力量就是缺乏執政的經驗,別說是首長,像副座、主任秘書這種三長經驗的人也缺,甚至連機要、參議參事等級的也缺。現下所有的問政表現和政治能量,都是從在野立場、利用民代身分衝出來的。

    民代就是代表民眾,所以可以直覺,可以用最庶民的角度提出質疑,如果能搭配嚴謹邏輯和法律知識,那就足以成為第一流的民代。

    但執政者不是這樣。雖然大多數的首長在當首長之前都沒什麼行政經驗,但時力黨公職會只想成為這種「就因為選舉很強而成為首長」的那種人嗎?

    別的政黨可以,但時代力量不行。

    過去小黨走向滅亡,除了錢的問題,還有一個困境是認定自己只要「扮演好監督的角色」就夠了,但這角色越演格局越小,因為一顆巨星就會蓋去其他沒那麼亮的星星,百姓會覺得給你那麼幾席,就「夠」了。所以要大到過半,就要展現執政的企圖心和底力。

    民進黨來自黨外的集結,而黨外時期已有執政的經驗,所以執政對民進黨不是個問題,但時代力量起家以來一直是素人政黨,不吸收從他黨轉過來的老政客,也對政二代有心結,那就要獨力面對「明明比誰都素,卻要做得比誰都熟門熟路」的挑戰。這也許對時代力量不太公平,但這是時代力量要走「新政治」所不得不擔的責任。

    要從「問政」走向「執政」,進而養出執政的底力,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只能從現在就開始規劃、安排,開始學習、練習。光是拼選舉而沒有真正的執政底力,就算給你選上了,也沒第二任,說不定還打壞政黨形象,讓其他黨內同志的執政之路也隨你一起陪葬。

    當然,問政和執政並非兩個不同的領域,「執政」的底力,可以是從「問政」一路「加厚」「變硬」而來。像百姓問一條路該怎麼弄,你不再只是說「爭取拓寬」,「有洞會鋪好」,而是拿出個完整的概念告訴他,「這裡現在是怎樣規劃,但我有一些想法,我的這一套做下去,可以讓它變得比現在更好」。

    但往往是老民代才有這種底力,他們知道國家機器、縣市政府機器、鄉鎮市公所機器在幹嘛。可是時代力量的民代,不論地方中央,都才是第一屆,所以是要等大家摸熟了再去拼大位?那要等多久?

    百姓現在就要知道這個國家要怎麼走,這個市政要怎麼做,這個鄉鎮市區會有什麼新的規劃。

    你不能回說「這些問題我們現在還沒辦法回答」,因為你的競爭者全都有答案,就算那全是虎爛,像是給大家一個摩天輪,但那也是一個答案。別人都答的出來,就你說不出來,這要怎麼拼?而且你連自己政黨拼執政的規劃都講不出來,還敢談國政的規劃啊?

    在野或當民代,指出問題就好,不見得需要指出答案,但想成為執政者,一定要有答案。別的政黨亂許諾,亂跳票,這是他們的業障,但他們在面對執政實務問題時,他們至少手中有答案,但時代力量沒有。不是有一個很爛的答案,是沒有答案。

    你要抗中保台,很好,那請問在抗中保台這個任務中,時代力量是擔任什麼角色?做什麼工作?負責轉貼文章?

    你要勞權,你要平權,你要其他東西,請問在這一堆任務中,你是擔任什麼角色?執政者?監督者?時代力量現在可以有自信的說出自己是個好的監督者,但執政呢?

    所以,我認為時代力量需要有一個核心價值,就是「負責帶領這個國家走向理想的未來」,也就是「總有一天要自己當頭」。黨的行動需要發自於這個基礎,最後也都會指向這個目標。

    這就要分兵投入執政準備,要培養安排一些人走這條路,而且越快越好,不然這個黨不久就會陷入嚴重的「光說不練」困境,被人質疑只有理念,沒有實務能力。

    這也許比多數人想像得更急迫。明年1月11之後,如果沒有政黨在立院過半,很可能會組聯合政府,那時代力量要派人去嗎?派誰去?哪些位置我們生得出人?還是就像影子內閣那樣,把立委和主要的黨公職先劃分政策專長?這和黃國昌講的正義聯盟的問政劃分又有何不同?

    沒錢沒人,又硬要討論這個,不免讓人尷尬,但時代力量的「倖存者」們非認真討論不可,否則這個黨不會有未來。

    在之後的第三篇中,我要延續執政能力的問題,來談時代力量的一個重大盲點,也就是左右派之爭。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