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多項式的除法運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多項式的除法運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多項式的除法運算產品中有2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61的網紅Flora 愛的療癒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FLORA 愛的療癒圈個案·雙執行師體驗會:Access Consciousness · 頌缽 · 擴大療癒 · 靈氣 】 ⧓ Hello 美麗的靈魂們 , 今天是十月的第一天,也意味著2021年要來到最後一季,你好嗎? 過去一年多,我與宙學CF導師 共同在療癒圈舉辦了數十場的Bars體驗...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MR. S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喜歡的人記得訂閱~按讚~分享 講義可以由下列粉絲團下載 沈老師全系列連結: 1.沈老師系列1:看數學史學數學 https://www.facebook.com/mathteachershen.tw/ 2.沈老師系列2:從生活中學數學 https://www.facebook.com/沈老師系列...
多項式的除法運算 在 歪逆女子 職涯|閱讀成長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28 05:33:04
說到亞馬遜,你腦海裡第一個想法是賣書起家的購物平台?值得投資的股票? 說實話,我從來沒有在亞馬遜買過任何東西,不過透過《創造與漫想》這本書,讓我對亞馬遜徹底改觀,書裡彙集了24封貝佐斯撰寫的股東信(從1997年到2020年),可以看到亞馬遜是如何從0到1,迅速成為難以撼動的跨國企業,在書籍後半...
多項式的除法運算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1:02:09
《量子電腦的興起以及所帶來的影響》(下)⠀ ⠀ 本文編輯 | 張泳泰⠀ ⠀ 專欄文章 | 完稿日期2021/2/27⠀ ⠀ (續上篇)⠀ ⠀ ❐量子電腦所帶來的影響⠀ 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強項在於大數據分析而在數據與數據複雜性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傳統電腦的運算能力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但隨著量...
多項式的除法運算 在 陳菁徽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4:12:14
生殖醫學科的病患因為候診時間要放空抒壓 不是滑手機就是追劇 推薦閨蜜看一部Netflix最近火紅的『璀璨帝國』 號稱『瘋狂亞洲富豪』真人實境秀🎥 / 其中一位台裔女主角是在台灣出生 後來移民美國並跟著先生建立整形診所帝國的貴婦 結婚11年來不孕都不是太太的問題 導致太太因為先生要接受試管嬰兒療程 兩...
-
多項式的除法運算 在 MR. SH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03 16:58:13喜歡的人記得訂閱~按讚~分享 講義可以由下列粉絲團下載
沈老師全系列連結:
1.沈老師系列1:看數學史學數學 https://www.facebook.com/mathteachershen.tw/
2.沈老師系列2:從生活中學數學 https://www.facebook.com/沈老師系列2從生活中學數學-168331867170490/
3.沈老師系列3:從定義中學數學 https://www.facebook.com/沈老師系列3從定義中學數學-104011327950371/ -
多項式的除法運算 在 MR. SH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02 16:34:43喜歡的人記得訂閱~按讚~分享 講義可以由下列粉絲團下載
沈老師全系列連結:
1.沈老師系列1:看數學史學數學 https://www.facebook.com/mathteachershen.tw/
2.沈老師系列2:從生活中學數學 https://www.facebook.com/沈老師系列2從生活中學數學-168331867170490/
3.沈老師系列3:從定義中學數學 https://www.facebook.com/沈老師系列3從定義中學數學-104011327950371/
多項式的除法運算 在 Flora 愛的療癒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FLORA 愛的療癒圈個案·雙執行師體驗會:Access Consciousness · 頌缽 · 擴大療癒 · 靈氣 】 ⧓
Hello 美麗的靈魂們 , 今天是十月的第一天,也意味著2021年要來到最後一季,你好嗎?
過去一年多,我與宙學CF導師 共同在療癒圈舉辦了數十場的Bars體驗會,我們也發現這體驗會影響了許許多多的人~ 有些人發現這體驗會就像一個開關,有機會為你打開不一樣的人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沈澱,我和宙學導師還是很想繼續做這樣的事情,鑒於我和宙學導師這段時間的快速進展,我們也會提升體驗會的品質,並微調內容、加入了更多元的選擇,再度歡迎大家來到療癒圈,透過體驗會,來開啟你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 ❤️
◎地點:FLORA愛的療癒圈;位於新店七張捷運站旁,步行約1~2分鐘。
◎時間:10/10號(週日)下午
13:00-13:30
13:50-14:20
14:40-15:10
15:30-16:00
16:20-16:50
◎可以選擇的體驗 (一人限定一項):
▪ Access Bars
Bars 是一套完整的手觸身體程序,透過手的觸碰頭部針對上述不同面向議題的32個點釋放儲存於腦中的電磁與電荷。刪除,摧毀並永不再重複創造所有你不再需要,不再為你服務,甚至一直以來限制著你的信念,制約,運算程式,想法,感受,重複行為模式。Bars 可同時放鬆身體與頭腦,讓我們的身心都得到滋養。
完整介紹: https://wp.me/pc4JCD-Au
▪ Access 面部拉提
Access 面部提升為一個充滿滋養能量的身體程序。在Access 面部拉提高能量的運行過程中,我們同時學習著如何接收與給予,並且以更輕鬆、更溫柔慈悲的方式滋養我們的身體。
完整介紹: https://thesoulscream.com/energetic-facelift/
▪ Access MTVSS
Access Consciousness 最強大的手觸身體程序之一。MTVSS 可撤銷身體的任何故障,提高免疫力。並且撤銷時間、次元、空間、實相對我們身體的改變並且同時撤銷曾有過的創傷。
▪ Access 生物生態模仿
清理、根除我們從小到大曾經模仿他人的一切,包括他人的痛苦、信念、生命途徑、實相。
▪ Access 細胞記憶
從細胞分子的能量層面改變曾經有過的創傷,細胞記憶身體程序可釋放細胞儲存的不和諧記憶並且刪除細胞中所未釋放的創傷跟能量衝擊。
▪ Access DMMD
DMMD (分子分解與分子轉化) 可讓細胞分子中不該存在的一切消失,並且讓應該存在卻未存在的出現,並以不同的形態顯現。
▪ 頌缽音療
透過許多銅缽、水晶缽的搭配組合,為整個空間創造出高頻與振動,讓你進入深度的放鬆與淨化。 在聲音中,進入空無、讓心歸零。
▪ 擴大療癒
透過與觀音上師連結的擴大療癒能量,療癒你的身體、同時啟動你的靈性、智慧、愛、力量。
FLORA影片介紹: https://youtu.be/LT09IFH4INY
▪ 靈氣
靈氣為原本就存在於宇宙生命的能量,透過靈氣師的雙手導引靈氣滋養身體。
◎報名方式:請私訊與我們報名,我們會幫你排時段,如需,可以先讓我們知道你不行的時段,確定排到位置後,完成匯款以確認名額! 將在活動前一天收到詳細地址!
◎當天個案施行方式:如果都選擇Access系列,我們會在同一個空間,兩組同步進行,讓能量運作到最大最適合當下的狀況。 如果選擇不同的工具,我們會分開來做。 如果你需要現場給予體驗的建議,也是可以的 👌
◎費用 : 一項體驗30分鐘, 原價1000元推廣期優惠價500元 😍
◎匯款帳號 ( (如需,可提供台新銀行/玉山銀行/台北富邦/聯邦銀行/Line pay或街口的銀行支付):
中國信託銀行
822 寶強分行
帳號: 260540039245
戶名: 游巧薇
匯款完成請來訊告知帳號末五碼。
◎兩位老師的介紹:
▪ 楊宙學 Nelson Nelson Yang
一位熱愛分享所愛的靈性教導與意識科學的自由文字工作者,充滿喜悅的療癒師。永遠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跟隨最高興奮處事生活。Access Consciousness 高階導師、靈氣師範,擴大療癒法修習者、人體氣電共振療癒師、薩滿文化探索者、黑膠唱片收藏家。
▪ 游巧薇 FLORA Flora 愛的療癒圈
擴大療癒法一至三階導師、頌缽導師、譚崔項鍊導師、瑜伽老師、同時也非常喜歡Access系列的所有身體程序 💞 創造了愛的療癒圈,在這裡凝聚了許多醒覺與喜悅!
更多的介紹在這裡:https://florahealingspace.com/%e9%97%9c%e6%96%bcflora/
══════════════════ 分隔線以下為開課資訊
💙【 Access Consciousness 系統 系列課程 】導師:楊宙學Nelson CF
▸Access Bars® 執行師國際認證一日課程 :10/13 (三)
活動頁面: https://fb.me/e/1Y2caxErc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5DrXQuuzpXGuAXBJ6
▸Access Facelift®面部拉提 Access 官方一日認證課程 :10/24 (日)
活動頁面: https://fb.me/e/1uUxWpnYf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1E3DaSaDaiHY7APA8
💜【 擴大療癒法® 系統 系列課程 】導師 :游巧薇 Flora
▸擴大療癒法®工作坊(一階):10/26(二)-10/27(三)
報名表連結:https://forms.gle/FoUC9hM6nSH82Fpu5
活動頁面:https://fb.me/e/1TDRvPl70
▸擴大療癒法® 一階 "線上"復習與高深資訊研究課程(ONLINE 1st PHASE REVIEW AND ADVANCED STUDIES CLASS)
11/3 (三)9:00-21:00
活動頁面: https://fb.me/e/2MYUYfqNb
▸光能療癒工作坊(擴大療癒法三階) Magnified Healing® ‘Light Healing’ Practitioner Workshop (3rd Phase) :
①11 /06(六)- 11/07(日) #嘉義包場
報名表連結:https://forms.gle/NsvvrjC5STwf8gjB9
活動頁面: https://fb.me/e/98hjjnOpS
②11/13(六)-11/14(日)
報名表連結: https://forms.gle/DH4autGruH6nwa159
活動頁面: https://fb.me/e/13ZwDacbT
③11/21(日)-11/22(一)
報名表連結:https://forms.gle/gi2cXea9ZWYvcLNi6
活動頁面: https://fb.me/e/1Eici8QmQ
多項式的除法運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多項式的除法運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思考框架是創造力背後的推手
我們心中,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思考框架,我們思考的方式就是如此。這些思考框架有的簡單、有的複雜,有的精確、有的粗略,有的美麗、也有的邪惡。但不論如何,都會呈現現實的某些面向,協助我們提出解釋、抓住重點,做出決定。
例如,民主制度是一種思考框架,而君主制度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在商業產業上,精實生產(lean manufacturing)是一種思考框架,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結果」,因英特爾與谷歌的先後採用而聲名大噪)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宗教是一種思考框架,世俗人文主義(也就是不信神的道德觀)也是一種思考框架。法治是一種思考框架,「強權即公理」也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平等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主義也是一種思考框架。
在我們的種種推理上,思考框架不但是重要基礎,而且應用極為廣泛。近幾十年間,從哲學到神經科學,各式各樣的領域都曾研究人類的思考框架,只是用來描述的術語有所不同,包括:模板、抽象概念、再現(representation)、基模等等。
時至今日,不論是硬科學或社會科學領域,多半都已經接受「人類透過心智模型來思考」的概念。只不過,這其實是相對晚近的概念。在二十世紀初,多半還只有哲學家在思考「人類如何思考」的問題。佛洛伊德對大腦的奧祕深感興趣,但他是當時的例外,而非常態。到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像是卡西勒和維根斯坦等哲學家,則是以心智所操縱的符號與語詞為基礎,以此來認識心智。這確實是邁出了一步,讓人以更理性的方式來瞭解「認知」,但一切仍然只是理論,沒有實證。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有實證科學家研究人類的心智—心理學家接手哲學家的研究,特別是開始思考大腦內部的認知過程。一開始,學者認為認知過程就像是嚴格的邏輯運算,但實證研究並無法支持這種論點。大約在1970 年代,「心智模型」的概念開始流行,眾人也開始認為人類的推理並非邏輯形式的運作,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我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
如今,這種觀點已經由許多心理學家與認知科學家經過眾多實驗得到證明。近年來,由於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能夠即時視覺化呈現受試者的腦部活動,就連神經科學也踏入了這項研究領域。舉例來說,研究顯示,人類構思未來的時候,會啟動那些和空間認知與3D 思考相關的大腦區域。可以說,其實就是在有目的、刻意的做夢。
這項研究成果,讓我們對人類如何思考的理解,開始默默改變,瞭解了心智模型是人類認知的基本構件。不論我們任何的所見、所知、所感、所信,都始於我們對宇宙萬物的思考方式。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會受到我們「相信」世界如何運作所影響,包括:事情為何會發生、未來會如何發展,以及如果我們採取行動之後又會如何。
.
▍「解釋」帶來的好處
因果框架要求一切必須有說得通的解釋,這點除了讓我們得以歸納類推,也讓我們得以學習。這是一項重要特點,而且也是一項相對較新的發現。一般來說,學習是發生在得到資訊的時候—聽到老師講課、看到書上的描述、或是學徒動手修修補補的時候。但在做因果解釋的時候,那位提供資訊和解釋的人其實也在學習。這項觀點是由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倫布羅佐(TaniaLombrozo)提出,她是這個學術領域的熠熠新星,引領著一套關於「解釋」機制的新科學。
倫布羅佐從大學時期開始,就發現不論在心理學、社會學、哲學,處處可見關於解釋的想法。雖然這似乎就明擺在眼前,但事實證明,關於「解釋」這件事本身,科學界的研究都還不夠深入。舉例來說,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些事值得解釋、又有某些事不值得解釋?解釋能讓我們如何有所成就,或者如何讓人誤入歧途?倫布羅佐的研究從心理學和哲學出發,填補了一些我們關於解釋的知識空白。
倫布羅佐對於「透過解釋而學習」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實驗中,倫布羅佐請成年受試者看看兩群來自外星的機器人,分別名為glorp 和drent。兩群機器人各有不同的顏色、體型、腳部形狀的特徵,但受試者並不知道真正的重要區別是哪一項。實驗人員請一半的受試者去描述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而另一半則是要解釋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兩群機器人都很可愛,但是真正區分的重點並不在於顏色或體型,而在於腳部的形狀。)
結果如何?比起那些只需要描述而不需要解釋的人,那些必須提出解釋的受試者,在找出真正區別之處的表現,明顯高出一截。倫布羅佐做了很多次實驗,結果都類似。她甚至也對小孩做了實驗,結果一樣:如果要小孩提出因果解釋,他們的表現就會更棒。
讓我們把這點再拉回來討論思考框架:我們用因果框架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學習,因此我們會更瞭解這個世界,我們也能產生更深入、更準確的見解。而且,向別人解釋這個世界,也能讓自己更瞭解這個世界。這項發現對教育和育兒來說,具有直接的意義:記得要小孩解釋他們推論的過程,而不只是要他們給答案。(這或許也有演化上的意義:比起其他不去解釋這個世界的動物,人類透過解釋的機制,也就學得更快、學得更多。)
這件事能帶來的好處,絕不只是知道怎麼區分glorp 和drent而已。人類從最早的時候,就開始想像出各種秩序的概念,在群星當中勾勒眾神的身形,將各種物種加以分類。小孩會花上幾小時,分類排列著自己的小車車、小布偶、樂高積木,還有萬聖節糖果(直到爸媽半夜偷偷來吃掉)。這種分類和重新分類的動作,靠的就是我們取得抽象概念、進行歸納類推的能力。
要是少了取得抽象概念的能力,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碰到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沒有任何一般法則能夠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談到用過去經驗類比現在或未來未知的處境,是大腦很重要的工作。說真的,這項能力對我們活下來真的幫助很大。
然而,我們昨天也提到,這種思考慣性同時也造成了某些限制。尤其過去經驗本來就比較偏頗,這種慣性要調整,就必須經過有意識的自我教育。
「思考特定議題的時候,我腦海裡如果浮現越多人的立場,最後得到的結論就越讓人信服。」~漢娜鄂蘭
版面上的朋友們,因為常閱讀不同作者的智慧,所以特別能進行討論。這其實更有利於我們看到不同人的觀點,並且選擇適合我們的思考方式,而不只是因循故舊。
今天晚上沒有直播,明天晚上的直播,會再談談傳統教養跟自我傷害的關係。這實在是一種沉重的話題,錯用思考框架,讓我們代代相傳著創傷。
祝願您,能充實我們的思考框架庫,這是能有多元選擇的基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