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外婆英文簡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外婆英文簡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外婆英文簡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外婆英文簡寫產品中有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關於。學外語。學ㄅㄆㄇㄈ 這條路。》#你不寂寞 在英國這十幾年,常常收到不同年齡層的人私訊問:「請問Ting要怎樣把英文學好?」「要怎樣學習外語能力?」。首先,我必須很誠實告訴大家,我國中跟高中時期從來不是什麼學霸,考試一直都是我最痛苦的事情。但很幸運地,我爸媽從來不逼我唸書,都順著我的興趣發...

外婆英文簡寫 在 李芷婷?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2 03:29:26

16歲的我寫下了這段話,20歲的我終於想起這封信的存在 To 20歲的我: 這是我寫的第2張,剛才那張字跡實在潦草我看不下去ˊvˋ總之寫信的規則大致是每4年寫一張,你看完這張就得寫給24歲的我,並且在10/5拆信,給自己一個另類的生日禮物,檢視自己究竟變了多少,有沒有成為我想成為的人。 其實寫信動...

外婆英文簡寫 在 邵庭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7-02 16:36:00

我有妥瑞症 從小到大一定會被嘲笑被欺負 很幸運的 我的工作有機會讓大家看到什麼是妥瑞症 讓更多人可以了解妥瑞症是什麼 就少一個妥瑞兒被嘲笑的機會 因為有這樣的信念 所以 我總是會不厭其煩的告訴大家,什麼是妥瑞症 我每天直播 也幾乎每天都會有人問 有些人是有禮貌的詢問 當然也一堆嘲笑或是攻擊的 如果有...

外婆英文簡寫 在 葵倩鈴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1 11:36:10

《#國際學校回憶錄》 (4) Liam Campbell 是個美港混血富三代,每天駕車後踩滑板上學,好像從沒看過他用腿走路。他老爸繼父業掌控一家上市的電子零件公司,家裡有花不完的資產,所以他從沒打算升學。四年前,他曾與Carol交往七個月,但最後突然分開了。我對他沒有好感,他經常挑釁男生又挑逗女生...

  • 外婆英文簡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2:36:46
    有 1,036 人按讚

    《關於。學外語。學ㄅㄆㄇㄈ 這條路。》#你不寂寞

    在英國這十幾年,常常收到不同年齡層的人私訊問:「請問Ting要怎樣把英文學好?」「要怎樣學習外語能力?」。首先,我必須很誠實告訴大家,我國中跟高中時期從來不是什麼學霸,考試一直都是我最痛苦的事情。但很幸運地,我爸媽從來不逼我唸書,都順著我的興趣發展,導致我雖然國中高中學業成績都是班上倒數,但靠著美術、音樂等術科,一路順利用「推甄」方式升學,考上我最喜歡的大學室內設計系。即使壓根不是學科成績好的學生,卻從來沒有參加過聯考。

    我也要很誠實的說,小時候我學外語的經驗一直都很痛苦!不管是美語班、日文班、德文選修課、法文社團...沒有成功過。直到我長大後常常自助旅遊、到海外當志工...等,才因為「生活需求,衍伸學習慾望」,開始真正自己主動地學習大幅進步。因此,對於要怎樣學「外語」這件事,或是怎樣考出好成績,對我來說,真的無法提供嚴格的訓練表格跟方式。

    正因為自己有這樣成長的學習經驗,我更能體諒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們。即使小時候的我英文極差,雖然當年我的國文課老師對我超頭痛(我每次國文考試卷,最後要課文背寫那30%,都直接空白交卷,當年也太反骨)。

    不過現在的我,竟然是靠著文字工作,還能在英國本地人圈子裡,當孩子班上的家長代表,即使沒有外籍先生幫助也能立足在英國生活。這一點,我替自己的成長感到欣慰。

    每當我收到很多「學英文」的教學平台、app、線上課程邀約時,我都欣然拒絕。因為真的要把外語學好,不能死逼,「環境」才是最重要的一環,不然下課後、畢業後通通還給老師了。

    ---------
    同樣的!現在居住在海外的我,#困擾的事跟大家相反。我要怎樣提供「學習中文」的環境給我的兩個孩子?在沒有外籍先生幫助增加外文能力的我,反之(正向的思考),至少我們可以提供「全中文對話環境」給小吐司跟小可頌。

    從老大哥哥在我肚子裡開始,我都只跟他說中文,甚至我們家到現在都有強制規定!「進家門後,或是看到爸爸媽媽,只能說中文(台語)!」現在小吐司7歲半了,我敢說他的中文還有母語程度流利。

    因為老大在家完全只說中文,因此妹妹也會跟著說,即使現在他們都上學了,一下課看到我,都能自動切換成中文頻道。

    BUT! 事情說到這裡,總是還要有個轉折BUT。他們兄妹兩個中文對話聽說能力很強,但是根本是「文盲」,家裡有大量的中文書,可是他們都還是要我唸給他們聽,或是開點讀筆及app朗讀同步。不像是英文書,他們都已經可以自己閱讀了。 #學中文的讀寫 是我頭痛的事情。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問「在家完全不說英文,那他們兄妹的英文怎麼學?不就很差?在學校聽得懂嗎?會不會跟不上」別擔心!如我一開始說的「學語言環境最重要」他們兩人在學校的英文不用我擔心,整天6小時全英語上課,現在他們英文程度應該都超過我了。

    再把話題拉回來,#在海外要學中文怎麼辦?

    很幸運現在網路資源很多,很多出版社也都有各種厲害的教材,仿間也不少ㄅㄆㄇㄈ的教材。或是拖疫情所賜,不少老師也都開了Zoom或google classroom 的遠距教學。我住在文化大熔爐的倫敦,也有超多厲害的中文老師、中文學校、中文團課給大家選擇。

    #歡迎各家老師團體在留言處打廣告我自己也很有興趣知道

    我自己目前的做法跟經驗,以我家孩子的性格跟年紀,單靠遠距上中文,沒跟老師面對面很難有維持長久的興趣。找中文家教對於經濟上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因為兩個人年紀不同需要分開上。英國價格大概是30分鐘£25-45不等。團體班對我家孩子來說,目前我還在物色中,因為覺得很不錯的團班,打聽之後大多是在家不說中文的小朋友為主,所以我跟其他家長們主要的需求有一點不太一樣。

    #學ㄅㄆㄇㄈ還是拼音 #繁體中文

    我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我是台灣人我只會ㄅㄆㄇㄈ,加上他們正處於在學校學phonic打好英文基礎的年紀,我不想要讓拼音跟phonic混淆他們。再來,我深信把ㄅㄆㄇㄈ寫好,非常有助於之後他們寫繁體中文的筆畫。(我不專業的中文老師,如果有誤請見諒。)

    #至於學中文的目標期待是什麼?

    我的理由也非常單純,就是他們以後回台灣能自在地跟人溝通!至於讀寫的程度期待要達多好?我只祈禱到他們18歲以前,有台灣的「小學畢業程度讀寫」,我就非常心滿意足了,不,是超級超級滿意了。未來他們是不是有需要更好的程度,就等待他們自己有一天有動力自己主動去追求,才會學的扎實。

    -------------

    先說好,以下不是業配。純粹是個人的分享!#FUNBOX

    今天要來跟大家開箱!來自瑞典🇸🇪小馬跟安娜夫婦,專為 #海外台灣爸媽共創的 「Fun Box」。 沒錯!就是我們當年年少輕狂時追的circus 團體小馬,還有精通中英,把金庸巨作翻譯成英文版的Anna夫婦。是不是很神奇的組合。話說我會主動分享無利益關係的Fun Box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看見他們的用心!也彷彿看到自己跟先生在異鄉的努力。光是這個努力,我就覺得要介紹他們給大家認識。

    更別說circus 團體的小馬耶!我跟老公當年2008年來英國求學時,每週約會行程之一,就是吃著台灣泡麵看circus一解思鄉之情。想不到當年電視裡娛樂留學生的小馬,現在也成了兩個孩子的海外父母,更不用說在疫情之下,#瑞典阿爸 的好多分享都讓我們很有感觸。

    同樣住在中文(尤其注音符號)資源少的歐洲,他們夫婦深覺給孩子們好玩有趣的學中文資源太有限。比如說因為疫情,台灣郵政停飛快一年,我當初訂閱的親子天下小行星期刊,已經整整9期都沒收到 >< 沒有出版社願意花大錢郵寄過來。 於是,小馬跟安娜!乾脆!自己共創「 #夥伴文化」

    我也算是從2021年初就看著fun box從箱子選色、打版、甚至問卷調查填寫,一路看著fun box誕生!身在🇬🇧英國的媽媽肯定要支持!開箱的瞬間滿滿雞皮疙瘩的感動~~「RESPECT」3個月才一期,真的是慢工出細活。

    ----------------------

    Fun and Company 伙伴文化 <-----點這裡

    我今天開箱的這一盒第一版,早已全數售光。

    因為早在5月就開放訂購了,但因為歐洲疫情持續長達一年半,又加上英國🇬🇧脫歐!6月2日fun box就從瑞典🇸🇪寄出,但卡在DHL被踢皮球般的對待,直到7月20日我才收到這盒珍貴的fun box。但因為剛好遇上外婆離世,我直到8月才終於利用暑假開箱了。不得不再次稱讚小馬跟安娜,謝謝他們夫妻親力親為!這等待的一個半月裡,都會不斷主動通知我們英國訂戶,也讓我們安心了解進度!再次感謝他們的用心。

    如果收看到這裡,你剛好也是海外媽媽,也想支持一下這份用心的事業,大家可以搜尋關鍵字。我就不貼連結了,因為每次一貼外部連結,臉書就鬧脾氣。(攤手)
    #真心分享推薦FunBox的幾個優點:

    ✔ 每三個月寄一次,沒有進度壓力。
    ✔ 共3本中文童書繪本,幫父母們精心挑選,主題性十足!
    ✔ 保證不會收到你已經有的書!提供換書服務。
    ✔ 1本獨家設計ㄅㄆㄇ遊戲書,
    ✔ #為生活學習都在國外的孩子量身定做。
    ✔ 1本歐洲首創中文兒童手工藝期刊。
    ✔ 4個親子手作工藝,大小朋友一起體驗中華文化。
    ✔ 環保包裝!一起愛地球。
    ✔ 而且英國還免運費!yeah!
    ✔ 獲得了小馬跟安娜的親筆簽名 #我與偶像最近的距離

    #更新

    小馬本人竟然私訊給我,說要提供折扣碼給我的粉絲們!結帳時輸入「fun50」可以折大約5歐的價格,然後用這個折扣碼的朋友,新的一期收到時還會加送第一期,也就是我照片中分享的ㄅㄆㄇㄈ注音符號遊戲書喔!只到8月31日。(我沒有任何分潤利益,請安心)

  • 外婆英文簡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4 09:12:43
    有 106 人按讚

    【來吧,一起來聊聊創傷】

    《創傷的智慧》紀錄片播放的時間結束了,當初推薦文的分享人數,還有之後繼續向我詢問的人數,都讓我感到很振奮。在我這個小小的粉專裡,一篇小小的推薦文,得到了比我預期更多的迴響,我認為這是在告訴我,已經累積了一定的人數對「創傷」這件事感到好奇,甚至隱約感覺到它在我們生活當中的強大影響力。

    在紀錄片的網站上,依然保存了活動期間的精彩對談,還有很多珍貴的資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理解「創傷」的各種面向,感覺導演和專家們,是希望能透過紀錄片當作一個起頭,一次拓展整個社會對於「創傷」的理解,還有對話的深度和廣度。然而這些座談都是英文,同時美國社會在談論情緒與感受方面跟我們的經驗很不同,如果在這方面沒有經過一些文化上專業上的「翻譯」,有時就算是語言能力足夠,理解上和實行上還是會有一些隔閡。

    如果這一切只停留在這裡,那就太可惜了。

    我想起跟「創傷」這個詞彙相遇之前的漫長追尋。

    在年紀還很小的時候,我就強烈地感覺「我以後絕對不要變成跟我媽一樣的人」。甚至在高中的時候,還曾經跟同學互相約定,「如果以後你看到我有變成我媽的跡象,請你立刻過來打死我」。

    話講得很毒,其實反映出內心極大的恐懼,因為我的母親真的就是我外婆的樣子。

    我的母親長年有一個非常激怒我的習慣。當我在他面前跟他說明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時候,他總是會在我說話的當中突然伸手,摸我臉上的痣或是耳垂或是任何其他「缺陷」,感嘆:「哎呀這個鼻子要是再挺一點就好了。」

    然後我就會因此抓狂,跟他大吵一架。

    大學畢業沒多久,有一回外公因為小中風在家裡跌倒,緊急送醫,大家都趕到醫院,由母親代表去聽主治醫師的報告。他消失了好一陣子,回來的時候第一個走向祖母,跟他轉告醫師的診斷。只見外婆盯著母親的臉,毫無表情的聽了一陣,然後突然伸手撥開正在講話的母親的瀏海:「你這頭髮很難看耶,是去哪一間理髮店弄的?」

    母親大爆炸的瞬間我忍不住笑出來,你看看你,但是一轉身心裡卻打了一個大寒顫。

    總是聽到人說,女兒以後會變成媽媽的樣子,居然被我親眼目睹了。如果這是真的,那媽媽的樣子很糟糕的人,一輩子不就毀了?我不相信這是一種預言,一定有人可以逃過這種詛咒,可是這樣的人在哪裡?他們又是怎麼找到走上不同道路的方法?

    有害怕成為自己母親的女兒,就會有害怕步上父親後塵的兒子,或是在自己身上重蹈任何家族覆轍的孩子。每個人都在跟一個看不見的敵人戰得灰頭土臉,弄不懂為什麼馴服不了自己,活不出自己更好的樣子,沒有辦法跟所愛的人更接近。

    我看著螢幕上每一個,受邀到講座上侃侃而談的講師,一來一往,大家在談笑之間分享自己多年來鑽研的成果和領悟,相互補上不同角度對「創傷」的理解和連結,一層一層教給我更多思考的方向。但是最珍貴的,是在這些專業的對話之間,大家不經意地透露出來的,屬於每個人自己的傷痛。

    丹尼爾・席格醫生,也許是大家最熟悉的講師,他所寫的《不是孩子不乖,是爸媽不懂》,還有《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系列,都曾是台灣很暢銷的教養書。他在《建立對跨世代創傷的敏感度和覺知》那場座談裡提到:「我家族裡就是有毒癮的歷史,常常在我的演講裡分享完我的故事之後,都會有人來跟我說:『我覺得你一定有吸毒!!』」他哈哈大笑,「我把這個當做對我至高的讚美。」

    Gabor Mate醫生在《關係是一面照出創傷的鏡子》座談會上自陳:「我跟我太太之間的問題是,我自己覺得是一隻醜青蛙,我坐在角落希望他來吻我,讓我可以變成王子;可是他不要啊,他覺得他沒事幹嘛要吻醜青蛙,他希望我直接就是一個王子向他走過來。」

    而在另一場關於《破裂的關係》的座談裡,Mate醫生朗讀了他母親當年,在Mate醫生才只有三週大時的育兒日記:「現在是清晨兩點,你已經哭了整整一個半小時,希望我餵你。但是我無法,因為我已經答應醫生,我必須按照時刻表給你吃東西。」讀到這裡他按耐不住內心的情緒,伸手搓揉自己的額頭。剛剛才分享自己的母親因為讀了當年的暢銷教養書,相信「嬰兒是暴君,我們不能讓他們控制我們」,所以在他哭泣的時候都會起身離開的依附關係創傷專家Diane Poole Heller博士,臉上露出非常凝重的表情。

    這些瞬間,有些讓我深吸一口氣,有些讓我會心一笑,有些讓我的眼淚毫無預警的就落下來,有些讓我必須把影片暫停,陷入沈思。

    這真是美夢成真的一刻啊。這些人每一個人都是勇敢的戰士,他們放膽伸手去觸摸自己的傷痛,找到了逃過詛咒的方法。而今他們聚集在一起,用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身上遺留著創傷的痕跡並不可恥或悲慘,當我們找對方法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創傷轉化成個人的成長,讓我們更加成熟,更能夠給予和接受深刻的愛。

    「但是,我可沒說這是一件簡單的事。」Diane笑著警告大家。

    這樣的交換和對談裡,有一種非常迷人的力量。不單單是在創傷的這條路上,有人可以懂的感覺真好。對我而言,當越多人開始承認「我不喜歡被這樣對待」,我們才能夠建立起一個穩固的基礎,去探討「錯誤的教養」跟「教養風格不同」之間的差異,讓更多人可以很有自信地表達:「請不要這樣對待我/我的孩子,這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在這個時間點獲得這麼多寶貴的資源,讓我興起一股很強的動力,想要在這裡也營造出一個,讓大家可以試著談論創傷的空間。

    我還不是很確定會怎麼做,但是目前的想法是,我會分批把各個講座裡非常觸動我的部分節錄出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理解,還有我自己的相關經驗。然後我也會像之前一樣,在文末貼上一個匿名的塗鴉牆,讓想說話但是有些顧忌的讀者,可以在裡面抒發感想。

    從這個現有的形式當作起點,我想試試看可以引起什麼樣的互動和變化。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或者是對互動的形式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可以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嗎?並不是說如果有興趣的人數很少,我就不會寫了,我這個人天生任性,想做的事情就是會去做沒人可以阻止我(傑克握拳)。但是,確切知道有多少人在關注這個主題,會給我很大的鼓舞。所以,請大家無論長短,出個聲讓我聽見吧!

    PS. 閉關中拍不了什麼特別的照片,只好叫書籤們出來排排站會客。有個孩子的個性比較彆扭,也不讓我伸手幫忙,不過我相信他的本質是很美麗的XD

  • 外婆英文簡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31 10:06:48
    有 24 人按讚

    祈禱疫情能持續趨緩,讓我們作好防護措施,出外透透氣吧~~(減少群聚還是很重要的)

    有機會,去台南認識一下#錦源興!
    ----

    既傳統又現代 錦源興文創說出你的在地生活
    文 / 咖啡貓
    錦源興 Gímgoânheng

    本節目摘錄於「藝論紛紛」
    收聽由此去 http://www.goodnews.org.tw/content.php?id=1653265

    2019年,台南百年布莊「錦源興」在第四代經營者、人稱「小老闆」的楊子興的規劃下,搖身一變為兼具「人文與時尚」的文創品牌,楊子興不只透過設計專長,創作「城市圖騰」印花產品,也積極透過展覽、演講、音樂創作,說台南在地的故事,其理念「以在地文化為經、創意美學為緯」,傳遞出第一代經營者的職人精神。

    趁記得的時候 多說點故事
    楊子興在一次京都旅行中,發現當地有不少知名的百年老店,其細緻的人文風景及文化品牌的形象,讓走在京都街道的子興,想起兒時記憶中、外婆家的布莊老店,那是間誕生在日治時期的布莊「錦源興染物工場」,為廿世紀台灣南部重要的布料供應商。儘管布莊老店早已在2012年時歇業,子興卻開始想著:「有沒有可能透過自己的設計專業,為這個曾外祖父打下的天下,盡一份子孫的心力?」他繼續說:「其實我並不是抱持著”想要復興家族產業”的偉大情操,我只是單純認為,家族曾有個令人佩服的歷史故事,如果後代無人傳承或加以論述,曾有的美好、恐怕會消失在時間洪流裡。

    化不開的家族情感 百年布莊不再只是布莊
    曾由外婆照顧的子興,記憶中模模糊糊地有著「外婆帶我去舅公家玩耍」印象,舅公的家,就是錦源興的所在地。儘管「錦源興布莊老店」,沒有太具體地存在子興的記憶中,但彷彿是種家族情感的召喚,他在多年後重新拿起「錦源興」這個名字,並以全新領域「印花設計」開啟錦源興於21世紀的嶄新之路。

    品牌設立初期,畢業於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室內設計組、成功大學產業設計研究所的楊子興想著:「能否以當代的文創設計、跨越時空與1923年誕生的錦源興對話?」北漂數年的他,於2018年底重回台南老家,展開一連串的家族訪談,慢慢建構起「錦源興」的故事與精神,並將百年布莊「錦源興」轉型為以文創為主的設計品牌,同時創立「錦源興空間」藝廊,策劃多種不同類型的展覽、發行文宇刊物,甚至期待推出錦源興舞台劇等多元的表演藝術作品

    「感受在地美好生活」品牌精神
    起初思索錦源興的品牌精神時,子興想起「感受在地美好生活」是句挺有質感的說詞,這句話也潛移默化地發生在每個細節。他說:「我認為所謂的文化,並不是交由官方所定義的”文化”才能稱之,對我來說,”蒼蠅拍”可能也是個文化、台南的”水果店”也是種文化⋯⋯」慢慢地,每年在台南過冬的黑面琵鷺,成為子興設計筆下的「千鳥」、日曬充足口感獨特的關廟麵⋯⋯都成了子興的創作素材,當這些看來稀鬆平常的圖騰化身為充滿個性的文創產品,不只道出了錦源興的品牌精神,甚至也激發了鋼琴演奏家何宣恩的想像,成就了「台南印象專輯」。

    全球首張「印花X鋼琴」跨界創作專輯
    台灣被稱為是「手搖杯的天堂」,鋼琴家何宣恩透過「珍珠奶茶」一曲,以裝飾音展現烹煮珍珠時,珍珠浮上水面的愉悅心情;結合台灣民謠「天黑黑」及「白鷺鷥」謬思的「千鳥」一曲,提及黑面琵鷺每年在台南曾文水溪口度冬的情景。子興憶及起初和宣恩構思專題主軸時,中文名稱「台南印象」是挺早就作的決定,而「HOMESICK」鄉愁一詞,曾放在英文名稱的考慮範圍內,不過後來他們左思右想,最終期待這是一張能鼓舞及陪伴人心的作品,最終定調為:『Memories of Tainan』,欣賞「台南印象專輯」樂曲,你會理解子興口中所提的「感受在地美好生活」的精神。

    基督信仰帶來的兼容並蓄
    仔細端詳錦源興的LOGO,乍看下為「井」字號,但從不同角度有幾個延伸意義,如井字號,代表經緯線的交織,比喻著布的紋理姿態;「井」這個設計圖騰,相似與「興」字的簡寫;仔細往LOGO一看,一個驚嘆號躍然於眼前,代表著新時代的錦源興,是以創意翻轉家族故事的文創品牌;我們更發現,此圖騰融合了好幾個十字架,錦源興第一代創辦人,是台南看西街教會的會友,基督信仰也是這個百年布莊家族極其重要的前進力量。「家中長輩對我這個晚輩所作的決定,大多全力支持,我想這和家族長輩們大多是基督徒、心胸寬大有關」走過開創初期的自我懷疑與探尋,子興不斷為錦源興尋找多元發展的可能性。我彷彿看見子興向錦源興創辦人外曾祖父張相先生在揮手:「阿祖,謝謝你創立了錦源興,現在讓我繼續來說在地的故事!」

    圖一 錦源興第四代經營者楊子興與其設計的印花創作
    圖二 充滿故事性的錦源興文創品牌LOGO
    圖三 台南印象專輯古早味的平面設計

    #本文刊載於佳音廣播月刊2021年7月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