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外勞申請流程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外勞申請流程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外勞申請流程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外勞申請流程圖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4萬的網紅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意外的有被推爆 那我們就來聊聊為何我會擔心今年台灣工地管理會有重大風險 因為有版友可能不是相關產業或科系 先介紹一下台灣幾個營造現場比較特殊的狀況 (營造業每個國家都有各自遠早的發展歷程和特殊法規 所以獨特性比多數產業高) 1.層層分包特殊文化 先說一下轉包和分包不同 轉包是拿到案子後...

外勞申請流程圖 在 不給酒就飲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09:48:09

奴工島 - 『仲介沒有跟我說做什麼工作,只說來臺灣操作機器,我本來就很擅長這一類,可是來了之後,才發現我就是機器。』 - 這是一個逃跑被庇護的外勞訪談,好幾年的輻射機器操作,讓他的肺跟皮膚都是破破爛爛的,再不逃就會死,躲到了TIWA國際勞工協會後,才發現那裡全是這樣的故事。 年輕的女孩,右手沒有...

  • 外勞申請流程圖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20:48:21
    有 912 人按讚

    『意外的有被推爆 那我們就來聊聊為何我會擔心今年台灣工地管理會有重大風險

    因為有版友可能不是相關產業或科系

    先介紹一下台灣幾個營造現場比較特殊的狀況
    (營造業每個國家都有各自遠早的發展歷程和特殊法規 所以獨特性比多數產業高)

    1.層層分包特殊文化

    先說一下轉包和分包不同

    轉包是拿到案子後抽管理費或業務費用後

    就把主要部分或整個工程再轉給其他廠商施工

    但分包則是主要得標廠商將一部分工程與其他廠商分工施工

    分包這件是在全球營造業都是普遍的

    但是分包的方式 規模 切分方式 層數 及分包後權責歸屬則有很大差異

    台灣的特色是營造業普遍規模很小

    (這點跟很多人的印象應該是相反)

    https://reurl.cc/KxL6D9

    全台灣營造業在109年第4季共有19,028家

    大約一萬四千家是丙級營造和土木包工業

    這還沒有計入材料行 設備廠商 資材公司等

    可能沒登記在營造業但會出入工地協助工程的廠商

    還有到處走跳的師傅(個人 夫妻檔 師徒)

    會有這樣的狀況是 營造工程很少有較長的持續性

    每個工地完工後 是否有相近的工程能續接 不確定性很高

    不像很多產業人員可以固定編制持續生產或提供服務

    所以營造廠會保留主要的主管和核心的技術人員

    等拿到下一個案子時 再依工程案的特性和規模 將工作分配給協力廠商

    協力廠商同樣有一樣的問題 所以會再把人力和機具不足的部分再分給下一級廠商

    這樣的層層分包 安全責任如何整體控管

    就跟最上面承攬工程的營造廠觀念 能力 制度有很大關係

    另外也跟各分包廠商有無合作經驗有關 有共同合作的經驗

    再效率 信任度上都能提高 也能降低一些工程風險

    .
    2.施工人員的非制度學習

    台灣早期多數施工人員的訓練都是師徒制為主

    師傅用他當徒弟受到的訓練方式再複製一次來訓練自己的徒弟

    這樣的現象一直延續到現在

    很多工序和工種 仍然是以師徒制為主要學習方式

    技術學校教的工種數量有限 而且經常與現場及時代有落差

    這也導致很多工法在操作上會有各種不一致的說法和見解

    甚至在安全的管理上 也缺少一致的認知和操作方式

    .
    3.工務及工地管理的大學教育

    大學教育主要還是以理論和學科知識為主

    實務經驗和實習 台灣的大學對其重視度反而低於歐美

    也就產生許多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與誤解

    因為缺少實際工地與操作經驗

    所以師傅一開始並不會信任大學畢業幾年 擔任工地管理人員的指令

    有時會聽從 也只是因為位階權力的關係 而不是從心底聽進去

    所以只要一沒有人督導 很多安全措施和流程就鬆懈了

    而大學畢業擔任管理的工程人員 對於工地的適應性通常也不高

    也不少人不願意與師傅和工人搭話 自然雙方更不了解彼此的顧慮和立場

    無法用師傅能理解的方式傳達重要的安全事項或調整安全管理方式

    直接用學校或機關理想的方式來管理 自然事倍功半......

    最後實際對工地工務管理影響最大的 還是由工地出身的管理人員為主

    但也因此許多觀念可能還停留在很早期的年代

    .
    4.公家機關的制度流程與認知

    公共工程許多的制度流程訂定是為了達到規範要求而做的

    多是參考國外的資料後再加以修改定案

    但國外的條件往往和國內有很大的落差

    也因此許多制度如果直接移入執行 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弊病叢生

    後來有許多學者和高階公務人員發現有這樣的問題

    所以會參考多國制度後 再拼裝修訂執行的流程與相關管理制度

    不過這裡又發生一個大問題

    多數參與修訂的學者和高階公務人員

    很少是工地出身 他們大多經常造訪工地作查核

    但查核那天的準備好的狀況和平常的工地運作狀況往往很不一樣....

    而且走馬看花的查核 無法看到很多實際進行的細節和環節

    所以將國外的制度拼裝後 再由缺乏基層實際經驗的專家學者和公務人員修訂後

    產生更詭異的制度 而這樣的制度和流程往往不但不能有效達到規範要求

    反而產生更多的虛工和紙上作業 以及越來越多的督導成本

    層層督導 高層督導去督導督導的督導 就會變成這種梗圖的情境....

    https://imgur.com/o3g9r8f

    這種狀況反而最容易發生危險 因為大家的注意力會放在文件上

    而不是現場 而且出事後 90%以上的時間和重點放在檢討和推託責任

    而不是討論如何避免下一次意外或特殊情況的處理方式

    .
    5.外籍勞工的管理

    外籍勞工可申請投入國家建設屬大規模的營造工地

    此外也有許多外勞學成後 會跑到私人案場工作

    與很多人的觀念再次相反

    外籍勞工如果在一開始就給與完整的安全訓練和觀念指導

    反而是最有機會持續維持的群體

    因為他們很怕違反相關規定會被遣送回國

    所以只要是聽起來合理 不影響他們收入的措施 大多會有意願配合

    這個情況在緬甸也很明顯

    緬甸在最近動亂前 有一陣子和平的日子

    很多地方都開始由外資投入 設置小型工業園區 想運用當度充足又便宜的人力

    那時聽去緬甸勘查的工程師說 當地主要投資的外資來源有

    台灣 新加坡 日本 中國

    而且只要看園區工地工人的打扮和配置大概就能猜到是哪個國家投資的

    安全帽反光背心備齊 還請好幾個人固定在路邊指揮交通(即使幾乎沒車子)

    這園區多半是日商投資

    工地工人有戴安全帽和反光背心 車輛進出時會有一組人跑出來指揮

    但沒車輛時沒人在外面的 通常是新加坡投資的工業區

    工地工人安全帽戴著但沒有扣好或看起來破破爛爛 背心有人有 有人沒有

    車輛進出時有一人不情不願 出來看看的 大概是中國投資的光業區

    至於沒有安全帽 沒有背心 擺一個電動左搖右晃的破爛假人在門口的

    大概就是........

    工人同樣都是緬甸當地人 但穿著和動作卻會因為不同國家的管理

    而有很大的差異.... 這情況在台灣也同樣適用於外籍勞工的管理

    .

    以上是台灣營造工地幾個特殊的狀況

    這樣的狀況在過去還能維持一些微妙的平衡

    讓工地事故的機率大概略高於工地外交通事故機率

    (考量從業人數和交通工具使用人數差異後的機率)

    但今年因為嚴重缺工的問題 恐怕會讓許多工地事故機率暴增

    嚴重缺工的原因就在於人力供需嚴重失衡

    需求面上的問題:

    1.科技廠快速大規模擴廠

    2.房地產熱潮增加大量建案興建

    3.前瞻計畫多以工程為主 短期過多工程案件需要執行

    供給面上的問題:

    1.年長工人退休或傷病缺工

    2.工地風險衛生隱憂和起步待遇難吸引年輕人

    3.缺少工地實際技術的技職訓練教育單位 (如果已經有訓練 不用從起步待遇做起)

    4.新冠肺炎造成外籍勞工來往狀況不確定性

    上述問題就造成今年恐怕得面對台灣營造歷史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缺工潮

    而上述的所有問題又會和台灣營造特殊的狀況 產生更致命的結果

    這部分也蠻複雜的 明天會再開一篇文來描述

    --------

    另外很遺憾的

    昨天找了一下兩年多前在八卦版的發文

    那時就有提到一些台鐵內部的問題

    雖然這次直接原因是工程外包廠商出了問題

    但這也反應到台鐵在管理上 偏向把風險管理的部分也全都外包出去的心態

    https://reurl.cc/NXLjGQ

    對風險管理的觀念和心態如果不修正

    台鐵事故仍然會頻繁發生 頂多是不同的人輪流砸鍋.....』

    Re: [問卦] 營造公司有沒有評鑑制度 https://disp.cc/b/27-doaf

  • 外勞申請流程圖 在 吳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0-15 15:18:13
    有 111 人按讚

    *關於選舉與政見

    站路口、掃市場、握手拜票,為什麼新政治選舉有時看起來跟傳統政治人物沒什麼差別?

    選舉就是一個追著人跑的過程,選民在哪,候選人就要到哪。舉凡路口、市場、學校前、宮廟口、乃至各種大大小小的地方活動,紅白帖是一般人最耳熟能詳的印象,但其實除了紅白帖外還包括鄰里活動、感恩餐會、園遊會、地方演出、神明誕辰等千百種場合。

    對新人來說,要把握每個人潮聚集的時候向大家宣傳、介紹自己,或推廣主打的議題與政見;而選民看的,除了候選人的個人特質之外,很大程度也是你有沒有「誠意」來露臉參加這些活動。

    或許有人會不以為然:選舉是看政見又不是比出席,但基層這樣的生態其實不是沒有道理。畢竟,政見要靠人來落實,選舉最後其實選的是人而不是選政見。講個更直白的,很多民眾經歷過選舉不知道多少次了,看了這麼久什麼樣的候選人、什麼樣的場面沒看過?所以對他們來說,與其聽信華麗的選舉語言,不如看這個人到底跑得勤不勤快、有沒有心,更重要的:未來我有需要的時候找不找得到人?

    因此的確許多人會把候選人的出現當成一個篩選指標,而像我這樣的新人要做的,也就是用行動證明我有這個決心與毅力,未來如果當選會重視地方,為大家努力!

    (同時政見也是很用心的!以下文長一次看)

    ☞ 政見好讀版:http://bit.ly/2JOkw37

    ——————時代台北共同政見

    #托育!新手爸媽不煩惱,台北放心托
    台灣少子化嚴重,公共托育設施不足,私立托育費用過高,家長不敢生,生了又養不起。

    1. 全面盤點台北市校園閒置空間,推動台北市公立國小及國中校園至少都設置一間「公共托育家園」或「非營利幼兒園」,提升公共托育數量,讓家長別再為了進入公共托育而到處求助無門。
    2.改善托育人員、幼教師、教保員的工作環境與條件,鼓勵優秀年輕人從事相關工作,配合公托數量提升來增加師資及人員數量與品質。
    3. 增進現行保母登記制的管理功能,建立保母「考核及獎勵制度」,獎勵優秀保母,淘汰不適任的保母,讓家長安心。
    4.建置私幼資訊網站,將收費、設備、師資等相關資訊透明化,讓民眾得以公開比較,避免私幼隨意哄抬漲價。

    #教育!早上睡得飽,健康學得好
    台灣中小學生每天7點半就需到校,參加朝會或考試,一直到傍晚5點才下課,上課時間長達9.5小時,遠超過其他國家。例如鄰近日本大約是6小時。根據專家學者調查,將近7成的台灣學生不想到學校的原因是「睡眠不足」;研究更指出,長期睡眠不足導致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能力下滑,更易引發情緒管理問題,導致身心疾病。

    1. 中小學生8點30分到校,讓學生有充足精神,提升學習意願與效率。
    2. 中小學校全面取消朝會,增加學生自主時間。

    #長照!家中長輩, 台北幫您擔
    家中長者的照顧,多由家屬及外勞來負擔。然而,針對重度失能的長者,現行政府提供的喘息服務一年僅提供21天,一個月平均休不到兩天,讓家屬承擔巨大的照顧壓力。時代力量台北市議員候選人共同主張:
    重度失能者由政府每週提供一次喘息服務,讓照顧者家屬至少每週休息一天,並且納入外勞聘僱家庭,舒緩家屬及勞工的照顧壓力,提升照顧品質。

    並且,居家服務是最多人使用的服務項目,因此,提高居家照服員人數與服務品質,是落實長照體系健全的重點。

    1、應確立長照服務人力的培育與留任機制,除了提升薪資待遇,也應積極規劃多元的升遷管道,鼓勵一定年資以上的照服員升任機構負責人,把專業人才留住!
    2、另外,照服工作無法久任的原因之一,在於「傭人化」,也就是說照護的「專業人員」經常被當成「傭人」來使用。我們主張,應該要提供「照服人員」優良的職場環境,並積極宣導照服人員的專業性,提升民眾對居家服務及照服員的認識,讓照護員得到工作認同感和社會尊重,吸引更多人投入居家服務職場,同時提升照顧品質。

    #議會!專業問政,市民看得到
    議員於議會的問政應公開透明。同時,應強化市議會的幕僚部門,加強市議會專業監督市府的能量。時代力量台北市議員候選人共同主張:
    1. 比照立法院,台北市議會各委員會開會時,應全程線上直播與全面製作即時記錄。
    2. 強化市議會法規研究室,設置市議會預算研究室。
    3. 主動公開議員政治獻金細目及財產申報紀錄。

    #勞動!簡化勞動檢舉,台北好工作
    勞動法令未徹底落實,就無法充分保障民眾工作權益。也有許多學生打工族投入職場前未了解自身權益,而遭受不平等待遇。

    1. 勞檢申請便利化。優化台北市線上勞檢申請系統,降低申請阻礙、提高申請意願。
    2. 把關勞檢,強力監督。目前勞檢實際處分率只有26%,為確實保障勞工權益,應加強勞動檢查,補足勞檢人力、增聘勞檢員。查獲違法即應處罰,並提高處罰基準。
    3. 保障學生打工族,強化勞動權益意識。為保障學生打工族的權益,高中校園設勞動諮詢專員,提供勞動諮詢服務;高中每班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勞動權益課程。

    #城市!精進市容,台北好形象
    台北市身為國際化的首都,卻缺乏清晰的形象,城市的歷史紋絡被雜亂的廣告看板、遮雨棚、鐵窗、纜線所淹沒。

    1. 台北市政府應針對各區歷史街區及歷史建物周遭,推動組成在地市容委員會,凝聚符合該地歷史脈絡的市容標準。例如:廣告看板的規格、搭設規範、鐵窗規格等。
    2. 編列相關經費,協助各區原有設施之改善。
    3. 增加對於歷史街區保存與維護之預算。

    ——————在地方的政見與政策觀察

    #長照 :老了就變成家庭負擔的觀念應該被翻轉。

    預計在2025年,台北市的高齡人口將佔20%以上,每5人就有一位高齡人口。有8成以上的家庭必須同時兼顧工作和照護長輩,如果跑醫院就得請假去醫院顧,一但出院沒人接手又要請假,找政府幫忙卻不知道找哪個窗口,也不知道申請資格限制……最後還是自己請假最快。長期下來不管是職場壓力、對經濟還是體力都是很大的負擔,影響了很多家庭的身心健康。

    讓資源更平均的做法,除了落實在地老化整合社區服務,還有建立跨部門平台做資源調度。我更希望推動更多高齡友善的公共空間,以及發展在地據點,例如鼓勵鄰里與社區藥局合作。整合資源從小地方接起來,讓長輩安心,讓負責照顧的人放心,長輩不再是家庭的負擔,會是我在市議會把關長照政策的方向。

    [影片] 1分鐘講長照
    https://www.facebook.com/votewucheng/videos/597840430630411/

    #居住:包租代管提升社會住宅比例,讓青年住得更沒有壓力

    如何讓台北成為一個更宜居的城市?我和團隊拜訪了崔媽媽基金會詢問現況。現在租屋市場的普遍狀況,無論是去社區布告欄撕紅紙,或是上網媒合,都是屬於「地下交易」,也就是無法讓房東的收入變成所得申報。台北市有租金補貼,只是申請門檻高,但公共住宅又是需要審慎評估的長程計畫。其實,任何政策工具都難以在短期間發揮效果。因為台灣的租屋市場大概只佔整個房屋市場的10%左右。除了年輕人之外,獨居老年人以及行動不便者更是弱勢,房東通常不願意租給這些相對麻煩的房客。相對而言,年輕人收入變高的可能性較高,搬家的能力也比較高,可選擇的條件也比較多。

    就理想來說,應該從建構居住安全網,到發展租屋市場,進而可以完善整個居住市場機制;而要讓這個過程成為可能,除了看得見的軟硬體:公宅與租金補貼之外,更必須要從資訊揭露、金融調控、稅制改革等大處著手,才能真正保障每一個人的居住權利。

    #公宅:需要市議會和地方的支持,這正是議員能出力的地方

    推動公共住宅,會遭遇到地方上許多的質疑與阻力,這是合理的,突然增加大量外來居民和你共享原有的空間,生活或多或少都會被影響。如果一味追求硬體面的效率而忽略了軟體與之中「人」的因素只會激起反彈,反而造成反效果。以健康公宅為例,健康公宅藉由增加社福設施,一面減低公宅對居民的負面觀感,一面讓原有生活更加便利,我認為這就是對市府和社區都雙贏的策略。推動公宅不只是市府的責任,也需要市議會和地方的支持。有許多現任議員選上之前說一套,投票表決卻反對公宅。未來進入市議會,我也會支持與協助,來推動公共住宅在北市的規劃。

    #交通:行人安全、機車族與停車位

    政策出發點,以車或以人為考量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隨著高齡化人口結構下來,體貼長者的行人穿越需求會逐漸擴大,而汽機車的路權設計也應該調整,讓城市移動更合宜、便利。

    一、行人

    在光復和基隆路口這裡,要去對向早市買菜的居民為了省時間都要斜切著走。大型路口由於路幅太寬,綠燈通行的秒數不夠長,其實很容易讓行人忽略安全。雖然短秒數對機車族來說可以少曬一點太陽,但行人的安全也要考慮到,很多長者過馬路沒辦法說加速就加速。

    目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台北市交通局的因應方式是:
    1.在大型路口延長秒數,像是信義路從30秒延長到38秒。
    2.設置手動綠燈延時裝置,按了按鈕就能延長15秒。目前在測試中,預計擴大設置地點以醫院、公園等行動緩慢族群有需求的地方為主。

    除了最直覺的延長秒數,將路寬縮小或增加行人庇護區也是可行的方法,但無論是工程、經費都是未知的挑戰。未來我也會繼續關注交通和行人安全方面的議題,再和大家分享。

    二、機車

    一直以來,政府都沒有把機車路權放入改革的範圍,以汽車為主規劃好汽車走哪裡,剩下的才給機車走。在政府的腦袋裡面,機車族其實並不重要,媒體也經常形塑機車是危險交通工具的刻板印象。久而久之,機車族變成道路上的次等公民,不但機車能夠行駛的路面縮減,停車位也被劃掉。但是事實上,機車是一般人普遍最常用來移動的重要交通工具,現下狀況卻是最大宗的機車族的道路權益普遍不被重視。

    我認為未來市政府應該檢討「快車道禁行機車」和「機車兩段式左轉」這兩項政策,並篩選重點道路優先試解禁,以車速分流來取代車種分流的舊思維,讓機車騎士可以更安全得駕駛,重新規劃汽機車的動線,我認為這絕對會是大家生活有感的政策!

    三、停車位

    以台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提供的數據來看的話,建物附設車位與登記車數量比,松山區48%比較缺乏停車位,而信義區68%則相對充裕,高於台北平均59%;不過事實上,停車位不患寡而患不均。考量到區域特性,信義計畫區發展較晚近,不論在建物附設停車位與公共車位數都規劃較完善,但與在地居民的生活地域不見得重疊,我在地方上走動時仍常收到在地里民反映停車位不足的問題。例如很多車位是辦公大樓或公司附設停車場,一般人停不進去。數據的表現是一回事,但每個人每天生活最直接的感受又是另一回事,綜觀市府未來規劃白皮書,會以減少路邊和巷弄的停車位,增加公共停車場的方式來替代,但我認為公共停車場的收費必須要在民眾能接受的合理範圍,以減輕汽車通勤族的負擔。

    四、天橋與市容

    以前交通動線的考量是以車輛為主體,原本是為了確保人車分道的安全考量,然而這樣的立體穿越道路設施,其實不只推嬰兒車的民眾、高齡長者和身障人士的使用不便,天橋墩柱佔據人行道轉角空間也讓動線、視線不良。目前在信義區有5座、松山區有1座要拆。我認為,既然評估過在地使用率不高,拆除不只讓行人能用的空間變寬,更有利於營造無障礙友善的通行環境,也可以省下每年的維護費用。政府對天橋的去留應該有一致的判斷標準,對於行人路權、交通和市容景觀才會整體提昇。

    五、捷運

    捷運東環段的目標是以大東區的概念發展東側捷運系統建設,填補目前文湖線、松山線、板南線、信義線之間的南北連結缺口,並在未來連結捷運南環段跟北環段,進一步提升大台北地區大眾運輸的整體效能。

    捷運局的目標是在今年底完成可行性評估,並且送交通部、行政院審議。接著再經過環評、路線規劃、都市計劃變更等流程,順利的話,預計在十年內通車。

    讓台北市的大眾運輸網絡更加完善,當然是市民所樂見。不過我3月親自到捷運東環段說明會時,現場里民反應十年的施工期實在太長,提出希望能縮短時程的心聲。另外,居民關心的面向也包含:交通黑暗期的配套措施、施工道路周邊商家的補償、住家結構安全的確保、工地旁國中小學生上下課的交通安全等。交通是與所有人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環,我們會持續研究如何在推動建設和周邊市民的負擔之間取得平衡。

    #藝文:釋放更多空間、創造更豐富的可能

    在台北,永遠不用擔心找不到表演可以看。這幾年小型展演空間的起落,逐漸讓大家關心起經營法規和制度,政府應該鼓勵更多的空間和業者投入,一起促進藝文產業的發展。文化空間的經營,如果遇到相關問題,去詢問公務機關常常發生公務員不清楚、部會間也一問三不知的情況;由於一間藝文空間牽涉的法規百百種,例如最知名的消防法規,和文化局、都發局、建管處等,都職掌不同業務規範,也很複雜,這需要跨部會的整合協調,如果能有一套SOP,就能協助業者解決問題。針對Live house、展演空間等休閒娛樂場所,要成立單一窗口,跨局處委員會,提供業者相關法令的輔導與諮詢;當然也需要從中央推行,全面逐步檢討相關土地使用分區、消防、建築管理、娛樂稅等法令。

    *寫了那麼多,就是因為好的政治可以在各方面讓大家的生活更好。關注什麼議題也可以讓我們知道、政見內容也歡迎補充,我們一起在體制內增加更多議題的能見度。

    無論是政策研究或在地經營,我都會全力以赴,而實踐的機會,決定權在各位的手上。

    11/24 請和我一起前進,讓新的政治聲音進入議會。

    ☞ 小額捐款支持吳崢:http://bit.ly/yeswucheng
    ☞ 布條、面紙、海報擺放請私訊我,打敗看板海!
    ☞ 選戰日常看IG:http://bit.ly/wuchengig

    (政見很長我知道!留言有圖文一張看完版)

  • 外勞申請流程圖 在 尤美女立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01-09 18:22:00
    有 68 人按讚

    與大家分享我在12/26、1/6、1/8參與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長照服務法」的逐條審查情形,以及「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覃玉蓉之投書評論:

    "馬政府似乎執意儘快通過毫無誠意的《長照服務法》,許多條文保留到密室裡的政黨協商,依立院黨團運作的前例,法案依行政院意見通過的機率很高。面對人口老化的國安議題,政院花了兩年勞師動眾試圖通過一部沒有實質幫助的法,做表面政績,長照政策卻原地踏步"

    馬政府不敢提出真槍實彈的「長照保險法」,卻拿空洞的「長照服務法」來欺騙人民。經費不足、人力不足的長照,只是繼續累死照顧者、累死女人,還能宣稱是「服務」人民嗎?

    昨天在國民黨立委為多數、強勢主導的情況下,沒有充分討論,就倉促走完初審長照法的程序,初審通過的幾乎都是行政院版有關長照機構管理等條文(幾乎只是將現有的長照機構管理辦法變成法條而已),但是民間團體所倡議關切的重點,以及我所提案的相關條文,包括:各界代表組成長照審議會、長照財源(明定長照基金分三年共編列600億)、長照收費項目及金額須經地方審議會之審議核定、長照公評人制度、長照爭議調解、家庭外勞如何納入長照體系等,全都保留、交付協商。

    接下來將進行這部法案的黨團協商,我也將繼續參與、努力爭取民眾權益,特別是要監督政府是否將投入更多經費與人力。

    不過,在民間「長期照顧監督聯盟」與我共同提案的版本中,有部份條文經過我們力爭,衛生福利部雖同意這些主張,但並不支持放入法條(衛福部的藉口為法條不必寫這麼細),因此我們現場改成「附帶決議」之提案而當場通過了,要點如下:

    一、衛福部應設立全國性之長照專線,便於民眾取得長照服務資訊。

    二、長照計畫應進行人權影響評估、性別影響評估等。

    三、長照人員訓練課程,應包括性別敏感度、職業傷害預防、多元族群文化等。

    四、家庭照顧者的各項支持性服務,應包括:諮詢及轉介、定點式及到宅式教育訓練、情緒支持及團體支持、符合在地需求之喘息服務,及其他有助於提昇家庭照顧者能力及生活品質之服務。

    五、政府應「充實」照管專員人力,「落實」(不可超過)現行長照十年計畫中所訂之每年每人之個案管理量上限200件,並縮短從民眾申請需求評估、到提供第一次服務之流程時間。

    六、長照人員之訓練及認證,應考量外勞之語言特殊性及工作年限。

    各項附帶決議,預計未來將與這部法案一併三讀通過,將來可作為我們監督長照政策的依據、工具之一。

    等未來的協商情形明朗化之後,將再向大家報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