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士卒注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士卒注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士卒注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士卒注音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火星童書地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們聽說過嗎?在世界上有個遙遠的國家,那個國家裡的人全都姓蘇,蘇國的書非常珍貴,極有價值,因此書被當成貨幣使用,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就是在描述這個情景。 這個國家裡地位最高的人就是編輯了,接下來才是作者。說起編輯阿,可是走路有風,下巴永遠微抬30度,在相親市場上炙手可熱,市面上甚至還有人專做偽...

  • 士卒注音 在 火星童書地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08:50:00
    有 339 人按讚

    你們聽說過嗎?在世界上有個遙遠的國家,那個國家裡的人全都姓蘇,蘇國的書非常珍貴,極有價值,因此書被當成貨幣使用,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就是在描述這個情景。

    這個國家裡地位最高的人就是編輯了,接下來才是作者。說起編輯阿,可是走路有風,下巴永遠微抬30度,在相親市場上炙手可熱,市面上甚至還有人專做偽造編輯名片的生意。當然,作者也是備受敬重,畢竟他們是產書的人。雖然編輯掌握生殺大權,但有些知名作者並不把編輯放在眼裡,所以常常聽到三天前才交稿,三天後就問書做好了沒的離譜事件。

    不過也不難想像,畢竟書就是知識,知識就是價值,大咖作者首刷版稅就是自己的作品200本,小咖一點的100~180本。而編輯呢,年薪大約有3500本,換算台幣就是百萬年薪等級,每個月的薪水仔細分析約莫是70%庫存,30%新書,新書的價值比庫存書高一些,詳細的計算方式相當複雜,每天隨時都得緊盯排行榜波動看盤,所以出版社的行銷、倉管和會計數學都得相當好才行。譯者薪水相對沒那麼好了,因為現在很多人都覺得用google翻譯就好,書賣得出去最重要,翻得好不好讀者不那麼在意,所以譯者們也都十分擔心,不知何時會被google取代。

    成為書籍部落客或是youtuber是這個國家小孩們的夢想職業首選,我可以偷偷向你們透露一下,知名的部落客發一篇業配大約可以得到一本書,還在起步沒什麼名氣的或一般讀者,只能看PDF,連一本書都得不到,畢竟書等同於鈔票,很多人都非常希望可以寫書評推薦換書,那可是一種社會地位象徵,代表你既專業又有知名度,才換得到書呀。半路出家的部落客們毛遂自薦爭取掛名機會,累積五十個掛名就可以向出版社討價還價要書了,集滿一百個掛名,就有機會變成譯者,甚至一躍成為作者!推薦書可說是全民運動,上起總統,下至凡夫走卒,市長推薦14本好書給市民也列為一項重大政績呢!!

    剛剛說到新舊書價值不同,不可一概而論,因為計算方式過於複雜,身為頭腦差數學不好的文組,實在難以理解,所以這裡暫且略過不談。不僅書的內容、書況、新舊、稀有度、作者知名度、紙張裝幀等製作成本皆會影響書籍價值,書種更是價值的決定性關鍵,其中價值最高的就是繪本了。

    你說繪本不過是小孩讀物為什麼最有價值?這說法實在是太沒知識又沒常識了。你看看,繪本有兩個作者,一個寫,一個畫,結合兩個人的專業能不貴嗎?自寫自畫的更厲害了,必須同時具備兩者專業,能做出文圖俱佳的只有佼佼者才辦得到!再來,繪本排版也需要下極大功夫,光是繪本編輯就可以開個八學分的課,其中字型或許可以佔兩~四學分。自以為繪本是給小孩看而用娃娃體童童體是大忌,一旦用了就如同在義大利人的披薩裡加鳳梨,澈底破壞書價形同廢紙,不可不慎。還有,要不要加注音,這也需要修一下教育學分,不是家長說要加就要加,還得隨時注意不做正事教育部是否更改字音字形,遣詞用字更要留心。除此之外,繪本對印刷特別講究,可不像文字書就是白紙黑字,用什麼紙質才能呈現出最佳質感就是一門大學問。顏色是繪本的生命,確保沒有色差就得靠編輯和印刷廠師傅的九把刷子,所以不要再吵什麼電子化,誰知道你家螢幕顯色是不是有問題,更別說很多窮到沒有書只有一堆三C產品的家庭,有些家長自己一天滑螢幕8小時,為了小孩好不讓小孩看;不然就是一起不共讀,只讓小孩看YouTube,十分兩極。

    但也並非所有繪本都很高貴,所有書中最不值錢的就是課本參考書和政府出版的繪本了。為什麼?因為政府出版的繪本無聊到和課本參考書一樣!不僅故事無聊圖醜還愛說教,價值之低呀,拿20本都買不到一杯紅茶拿鐵。所以現在學校老師最流行拿繪本來上課了,還要多上一節閱讀課,加強那些國語課該學卻沒學好的「素養」。其實大可不必這麼大費周章,如果閱讀課只是要培養「讀解力」而非文學涵養,建議念便宜的使用說明「書」即可,一樣是「書」,價值低廉親民好入手。而且如前所述,繪本大部分的價值來自於圖畫,但是學校老師只教文字,用文字內容選書,沒聽說過因為這本書很美所以要拿來上課,也沒人教學生欣賞圖,實屬浪費。

    這個國家的國家圖書館富甲天下,四處皆有荷槍實彈警衛駐守,入館都得過安全門兼刷卡實名制,戒備十分森嚴。這裡的藏書包羅萬象,唯獨不見繪本。正因繪本價值不菲,所以被深鎖於秘密書庫,不見天日,具知情人士聲稱好大一批繪本都發綠了!!總之,在國圖裡是找不到繪本的,連建檔都沒有,到現在國圖裡繪本市值多少仍是國家機密。一般圖書館管制沒那麼嚴格,大約和銀行一般,每天上門貸書的人門庭若市,畢竟書那麼貴,不是誰都買得起。但有趣的是,明明圖書館裡那麼多稀世珍寶,卻有許多人來圖書館吹冷氣,裝水丟垃圾,打情罵俏,桌上放的都是那些最沒價值的參考書或課本,偏偏這群人最難伺候,有事沒事找圖書館員麻煩,就像那些上銀行不辦金融業務,卻吵鬧著領不到香蕉而客訴館員一樣荒謬。圖書館也分公私立,公圖奧客不少,動不動就愛客訴。之前海軍造軍鑑,一間很有問題的公司得標,按理說是公圖是沒辦法貸書給他的,誰知道客訴一番後公圖只好答應,最後果真捲了大疊書潛逃,不知道帳上添了多少筆下落不明書刊。私圖呀,借書還得手續費呢!聽說最近防疫期間有企業貸書,明明借閱證上掛的帳是2300本,但只拿到2140本,一問才知道手續費居然高達160本,令人咋舌。

    如果說圖書館像銀行,書店就是銀樓了吧,因為書店裡展示的都是最新的書籍,價值連城。每個年輕人最想開的不是咖啡店,而是書店,不然就是可以喝咖啡的書店。說起那間24小時的書店,是多少人的青春回憶。那裡永遠燈火輝煌,摩臀擦背,因為大家都坐在地上背靠著書櫃,那感受特別美妙,彷彿倚著一棵掛滿珍珠翡翠的瑪瑙珊瑚樹。可惜的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大多數的人都只在書店裡翻完,闔上書本,望書興嘆唏噓一番後把書小心翼翼的放回原位。頂多買杯咖啡吧,因為他們也只買得起咖啡。所以沒有三千萬兩三,怎敢開書店。在此奉勸書底子不厚,非藏書家二代的別輕易嘗試,否則就算你在網路上大聲呼籲,情感勒索,大家也只會去買switch,不會去書店買書,因為書就是奢侈品,一般人消費不起。

    來談談這個國家人民的困擾。如前所述,書是鑲金包銀金言玉語,坐擁書山的人如同坐擁金山銀山,收納書籍的保險櫃,俗稱書架,當然是以堅固為第一考量。那些貧乏的人都家徒四壁,活動空間很大,家財萬書的人則是舉步維艱,炫富者都流行拍自己睡在書上,還有走路轉角踢到書受傷的照片打卡。放書的空間不夠了,只得換個更大的房子,但煩惱的是,當你砸了畢生積蓄大把的書買了新房子,結果新家空空如也沒書可放,住不到三日就面目可憎。在這個國家裡,所有房子都有電梯,就算是自住的透天,也得加裝電梯,否則無法通過安檢;各種消防設備及住宅火災保險更是缺一不可,絕對不會有什麼裝個樣子應付檢查的事,基本上消防隊不出勤,大多是出門抓抓本來就住在那裡被人打擾心裡很委屈的蛇或是不純砍頭蜜蜂。除了防祝融避地震配備,家家戶戶定期還得曬書驅蟲,24小時不間斷開三台除濕機,即便是濕熱的南方也不會有登革熱。聽說所有物流人員及搬家師傅都得強制加入醫療險及國家國術館會員,因為工作相當辛苦,薪水相對的優渥,只是工作結束後還得扛薪水回家。文創商品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飲料提袋,而是能輕巧便於攜帶的書包,俗稱錢包,耐用度是第一考量,因為錢包往往太重,常常破掉失血。

    還有,這國家的人書看太多,眼睛都不太好,從廣告文下方一堆「在哪裡」,「怎麼買」就可得知。雖然這國家光怪陸離的事罄竹難書,為了避免諸位視力變差,就暫時在此停筆了。

  • 士卒注音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2-06 10:29:57
    有 5 人按讚


    一種華文:各表、同表、共生
    中國現代文學學會「跨越1949:文學與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演講,臺北2016年

    2005年時我曾語帶調侃的寫了一篇文章叫「兩岸三地一中文」,談我個人在三地的閱讀和寫作的經驗和體會,並談到方言寫作與香港的書面語,開始了我對相關議題的更大興趣。
    過去三年,我在香港浸會大學和嶺南大學講過「一種華文,各自表述」,這時候「中文」已經改成「華文」,更提到要以華文(sinoscript)代替華語語系(sinophone)書寫的想法。聽眾似對各自表述方面很感興趣,而往往忽略了我的前題是華文一種。
    今天的題目是「一種華文:各表、同表、共生」,不止談各表,還強調共生;不止談體驗談現象,還談點理論。在粵語裏這叫「撈過界」,唯此必須請各位專家學者指正。
    我會說到:
    1,標準書面語的變化不止來自方言。三地華文字詞書寫的演變都應該叫三及第化,而不是語音為主的克里奧爾化。
    2,華文從來不是我手寫我口。書面語也是約定俗成的,不等於白話或北方口語。
    3,書寫對言語的影響。
    4,文與言要分開而論。華文以文為主,不是語音中心的:以語為前、文為後,語為第一性、文為第二性,是一種顛倒的思維。我會帶到德里達的華文非邏各斯中心之議,以及柄谷行人對其一連串的思考,並考慮柄谷對日文的論述是否足以形容華文之文的獨立性和華文的「文言二途」的特殊性。
    5,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跨越1949」,我認為華文在三地的各自表述是與49年前後的政治變局分不開的,49年後華文的加速變化,是與政治分斷與政權建設相關的。
    不過華文的共同幽靈有強大黏性,而華文的非字母拼音的形聲圖像字體特性,保障了華文是一體共生的一種書寫文字,各地的華文的表述可以不一樣,但依然是同一種華文的寫作。而且我們不能說都是49年惹的禍,因為就後果而言現在我們看到的可能是華文的新契機、新盛世。
    演講分為六節,即:為什麼用「華」字、為什麼叫華文書寫不叫華語書寫、為什麼說華文是一種、如何各表、何謂同表、為何必需共生。

    1, 為什麼用「華」字?
    華文,人們經常與中文、漢語、漢字甚至華語交替使用,很少細究。從小我們香港人就一直叫華文為中文,很順口順耳。
    1.1 事緣有一年我和一位大陸作家一起同台,在倫敦用普通話演講,同場有普譯英的翻譯。那位大陸作家介紹自己是中國作家,然後轉過來面對我,他停了一下,然後說我是…國際作家。我感覺他是很善意的,本來大概想說我是香港作家,但猶豫了一下在這樣場合說我是香港作家而他自己是中國作家是否有歧義,才突然轉出一個國際作家的說法。我很不認同國際作家的說法,當時想回應一下,但一時想不到聰明的說法。事後我想到當時我可以說,不不不,我們都是中文作家。不過,如果當時我回應說我們都是中文作家,只會製造更多誤解,因為我們的翻譯會把中國作家譯成Chinese writer, 也把中文作家譯作Chinese writer, 英譯上是一樣的,台下聽眾會以為我也在爭做中國作家。
    如果當時我說我們都是華文作家或華語作家,自己補上一個英文單詞sinophone,或許可以解窘。
    中國人、中國的、中文,在英文裏都是Chinese,有時候是會有點含糊,為此,有文學研究者提出書寫上的華語語系sinophone一說。
    但我這裏主張以華文代中文,主要不只是因為翻釋上容易有混淆,還有別的原因。
    1.2,中文的言語不叫中語,叫漢語、華語,然後漢語、華語又被等同於國語普通話(一種北方地區語被選為一國之通用語) 。大陸在1955年10月「全國文字改革會議、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為避免民族之間的敏感,決定不把屬於漢語的北方官話叫做國語,而叫普通話。普通話即通用語、橋樑語(lingua franca)。中文則如當年歐洲共通的拉丁文。
    中文自漢代開始,就為鄰族所學用,但當時沒有中文之說。現在中文是中國的官方文字,不過大陸地區除漢族外,還有23個有文字的民族。為了避免大漢族主義與帝國意味,「國」語已改稱普通話,文字方面是不是也應有比中文兩字稍好的說法呢?譬如說,不叫中文叫華文?
    1.3,大陸有很普遍的「漢語」說法,例如詞典叫漢語詞典,另外字叫漢字,地方叫漢地,學術叫漢學。日本有和制漢字之說。
    1.4,但華比漢更早。我常以「華漢」代替「華夏」,因為夏的政體信史不可考,但華作為華族是實證存在的。華族文字出現在甲骨文之前或至少同期,周有周文周語,但當時的文字大概還有不同版本,秦滅六國後書同文才奠基為一種,可見華文、周文、秦文,都早於漢文。
    廣東人叫海外華人為唐人,講唐話食唐餐聚唐人街,但唐就更晚了。現在海外華人一般稱華僑華裔,殖民地香港稱華人為華民或華人。南洋也多用華文一詞代替中文。華和漢都是普及用法,只是華在先,漢在後。
    1.5, 就語言而論,華語、漢語我都認為沒有問題。從文字書寫來看,華文比漢文更普及。但華文的字,若叫華字,就很生僻,遠不如漢字通行,所以也有華不如漢之處。
    1.6, 我覺得大家可繼續言語叫漢語或華語,文書叫中文或華文。我只是認為細究起來,「華」比「中」、「漢」更恰當。為方便討論起見,我希望讀者同意我試用「華」字貫徹這次演講的文與語,以華文暫代替中文,以華語代替漢語。其實這裏我要真正強調的還不是一個「華」字,而是「文」字。即:華文以文為主,是文字中心主義的。若以文字中心主義代替語音中心主義的進路的話,漢語詞典應改叫漢文詞典或華文詞典。

    2, 就書寫而言,為什麼要用「華文」而不該用「華語」?近年有以英文書寫的國際漢學界帶頭,區分sinophone 與chinese, 寫作分華語語系寫作與中文(中國)寫作,文學分華語語系文學與中國文學。前者將包括台灣在內的書寫都叫做sinophone華語語系寫作而不是chinese中文(中國)寫作。由離散到移居地新本土身份,華僑變華裔,僑民變定居者,鄉愁花果飄零改為此時此地靈根自植,這一切確甚有49年政治分斷的意味,甚至有內部殖民主義的指控:有論者強調,華語語系寫作,不包括中國大陸的華語使用者,但卻包括使用華語的中國大陸地區少數民族。
    在中國以外漢學界普遍接受華語語系寫作一說之前,我想不合時宜地再做一次友善的勸阻:華語語系書寫的概念是不成立的、不自洽的。其實現成已經有一個很好、很準確的說法「華文」。我認為包括大陸、台灣、各民族,全世界所有的漢字書寫,都應叫華文書寫。我主張以華文書寫來糾正華語語系書寫之說,解決後者解決不了的理論難題,把顛倒的理念再顛倒過來。
    2.1,華語sinophone,是語音中心主義的概念,華文sinoscript,是文字中心主義的,而華文書寫的重點在文字,不在語音。重點是文,如果仿傚英語學界以語為重,借用柄谷行人的說法,那是一種顛倒。
    2.2, 華語或漢語常被誤以為等同官話、國語、普通話。外國人說學漢語華語,其實是學國語普通話。更常出現文、言混淆,譬如說,有人會問外國人,你會說中文嗎?
    其實華語不是用來日常溝通言說的。華語只是一般人不理解的語言學的超大分類(sinitic語,出自sinitic-tibetan語類),是包括現存所有華漢方言地區語即各種華漢地方住民的母語,加上後天的官話國語普通話的抽象總稱。這是一個語言學的分類。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人會說抽象的華語 (只說方言母語和普通話) ,更沒有人是用華語語系來寫作的,有的只是用華文的寫作。
    2.3, 你可能會說,等一等,國際學界只能理解sinophone,因為有anglophone, francophone, lusophone等說法在先,沒有西方人會懂sinoscript的意思。但這可正是我要矯正、要強調的重點,也是問題所在。漢學界用了西方的語音中心思維,機械地以字母拼音書寫為模型,以「後拉丁文」歐洲較受俗語拼音影響而演變出各民族國家新語文的觀念,錯套在兩千多年書同文、文字中心的華文世界。漢學界和華文學界似應該先不要管外國人懂不懂,首先要實事求是的擺正自己的道理。
    漢字華文是全世界華文寫作者共用的,已經有了通用的、準確的、政治上中性的華文書寫一說,為什麼要有引進華語語系書寫之一舉?華文的書寫,根本不是建基在語音之上的字母拼音書寫,故此西方的英語語系、法語語系的理念,不適合用在書同文的華文書寫上。
    且不說後置詞 -phone與近代殖民主義歷史分不開,各種 -phone是指被殖民地區的住民,學了殖民宗主國的語言。但至少對境外華文寫作者來說,殖民與離散有別,她不是被殖民者,只是移居者,並不是在用殖民者的語言,她是在別種主流語種的地區,使用在當地屬於少數人的一種文字的寫作者,她的寫作只能稱為華文寫作,而不是sinophone寫作。
    2.4, 語音中心主義主要以alphabet字母拼音的母音全音素文字如歐洲的英文、法文等作考慮,旁及輔音音素文字Abjad如閃米特語 (就是同一種書寫文字可以有不同的地方發音,如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在拼寫時都不標母音,讓讀者根據各自地區的語音來誦讀) ,但基本上不適用於完全不同性質的表意成聲morphological-syllabic形音圖像文字如古埃及聖書體、漢字華文。
    2.5, 華漢形音圖像合體字文化,加上秦的書同文以降,是一種文字中心的書寫文化,至今仍是文字高度同源一體。歐洲是拼音字語音中心文化,拉丁文之後,歐洲民族國家都分別建構了自己的語文,雖大致同源但不再一體同解,分成多種語文。
    2.6, 言語方面,華語有很多地方語系和方言,很多是相互聽不懂的,但沒有發展出互不相通的文字,正因為華文並非語音中心的字母拼音字。用語音中心的進路,地區語沒發展成不同的文字是不可解的。日本在漢字書寫時期也有文言二途之說,華文的文與言不是完全二途卻也是文言有別,言不那麼決定文,文不那麼跟隨言,華文非字母拼音文字的特殊性,是語音中心的進路所無法解說的。
    2.7, 文字中心的文化,與語音中心的文化可能有差別。這是德里達一個出名的命題。從歐洲語音中心主義的語文,他推至歐洲文化形而上邏各斯中心主義。不過,他也補充指出過,非語音中心主義地區,就不見得有形而上的邏各斯中心主義。柄谷行人1992年的文章《書寫語言與民族主義》裏,曾論及德里達、索緒爾與班尼迪.安德森的國族想像共同體,說德里達弄錯索緒爾的一套語音中心論,把語音中心主義推前到上古西方形而上的核心,而日本在「文言二途」的實況下,在前近代時期也有本土語音中心主義衝動,以俗語語音文字反漢字書寫,建構現代國家。不過柄谷也強調漢字和假名混合文字書寫對現代日本國語有決定性影響,文字書寫擴大了言語所能談論的領域。文字書寫影響言語。
    2.8, 我大致同意柄谷所說,與日本狀況相同的是,華文不單主導華漢文化的書寫,更大範圍影響華族的各種言語(地方語、方言與官方通語),更是華漢文化一體性以及現代主權國家建構的重要環節。華文混用假名借音字或拼音字程度遠比現代日文低,文字受到語音的影響也更低(雖然49年後特別是近年,借音假名字在港式臺式書寫之中稍有增加)。華文絕對不能化約為語音中心的華語,文和言互相影響但文更大程度上帶動著言語。華文文化的語音中心傾向比日文更低,德里達的華文非邏各斯主義觀點仍值得重視,而不是如一些學者說德里達命題也只是一脈不理解中國的西哲的東方主義他者幻想(hallucinating the other)。
    2.9近年的實證研究也確立文字對語言的重大影響。托爾欽斯基(Liliana Tolchinsky)研究識字的社會,她發覺不單文與言相互影響,有如回力鏢的效應,但基本上是文字帶動言語,而且識字者比文盲者懂得更多口語。
    (題外話:有些作家認為,文盲的農民言語比城市知識份子的言語更豐富。照托爾欽斯基的研究,這是不成立的。我想,文盲農民的言語可以有地方色彩,甚至繞有生趣,但不可能比北京胡同聽相聲唱京劇的旗人老炮,或上過書齋的老廣東口水佬的言語更豐富。)
    3為什麼說華文是一種?
    3.1, 翻譯家思果曾特別批評過「一種」這兩個字,說是上了英文不定冠詞的當。但若翻看錢穆的《國史大綱》就發現賓四先生曾多次用上「一種」,如一種憑空抽象之理想,一種新通史。
    這裏也是明知故犯。「一種」戲仿著流行的不定冠詞用法,如一個中國,還借同文同種之說,表示書同文一體後,華文同屬一個種,此後共生共同進化。
    3.2, 華漢文化裏,甲骨文時期已有文,周代(1046-256bc) 有周語周文,但各國文字有差異,才有秦書同文之舉 -- 這是政治力量決定文化的重要案例,也說明文的發展雖不能化約為政治但離不開政治。
    3.3, 秦之後,華漢文化覆蓋地區,不論分成多少個政治實體,多少互不明白的地方語與方言,文字的讀音各地不一樣,但書寫文字還是一種。期間有胡言、佛語到漢地、外地文的音譯或意譯入文、各朝正音官話的建構等,還有白話寫作的語錄,話本,最後都融入華文書寫的同一種傳統。
    3.4 到現代之前,各地慣用的字或有些不一樣,例如粵語日常語中有些詞,屬生僻古漢字,但都可以在大陸叫古漢語詞典的華文詞典中找得到,還是屬於一種華文,不是另創新字。
    3.5, 新創的字,數目上遠不如由舊字組成的新詞多,華文特色之一是多偶數詞特別是雙字詞。
    作家韓少功說:「像我這樣的作家寫了十幾本書,也就是掌握三千多字。漢語以舊字組新詞的能力非常強」 。
    不是語音中心,不是字母拼音的華文,偶有新字但不容易產生新字,只增新詞。外來字音譯意譯,都是組舊字成新詞,如電腦。
    3.6, 上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新文學運動、白話文運動,受了西方語音模式影響,甚至主張拉丁化改華文為拼音字,作為建構民族國家的工程之一。也有主張直譯歐文句法。這些倡導者皆有語音中心的傾向,幸而都未竟全功,沒有改變漢字華文的非語音中心特性 (一些小語種如蒙文以至新疆維族語文則可以徹底被語音化) 。
    3.7,用六書造字法的分類,絕大多數漢字是形聲字(不是一般認為的象形字)。華文是一種意音文字、形聲合體字、圖像文字、語標音節文字。
    描述華文特性的英文並不劃一,包括:logographic system with characters that are partially morpho-syllabic, graphic characters, syllabary logograph, ideograph, ideogram, graphism。德里達就說語音模式或言語模式(linguistic or speech model)不能處理圖案文字系統(graphical systems)。華文置中國文化在形而上邏各斯主義文化之外。托爾欽斯基在研究文書對言語的影響時,也認為要分辨字母拼音字、閃米特字和華文這種形聲字,不能假設三種字系是同質的。當代拉康派中國學者霍大同甚至認為中國人的無意識如漢字一樣結構。其實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哲學家張東蓀就研究形聲文字、華漢邏輯與華人認知之間的關連。學界可以不同意薩皮爾與沃爾夫的語言決定論假設,但也可想像華文的形標意音合體圖像文字對華文文化有一定的影響。這裏要強調的是華文的特性絕不能與語音中心的文字混為一談。
    3.8, 「一種」也有同種之意。我們用的華文是同一種的,表述各異,但沒有兩種華文,只有活躍的華文和被遺忘的華文之分。
    華文文詞有太多不活躍的古代漢字詞句,如死火山、死鬼魂一樣,但仍是所有華文使用者所共有的。凡有人活用的前人文字詞句,成活幽靈,飄流過界,在華文世界上空徘徊。華文是一種而且是活的文字,華文文字詞句有共同祖宗、華文書寫有大量等待再魅的共用幽靈。
    3.9,今天三地分治是華文一種的三千年未見的大變局嗎?上世紀白話文的普及,沒有結束華文作為一種的存在,49年的變化,會不會讓華文越走越遠,終於結束一種的華文?我認為不會,因為華文是文字中心而不是拼音字,黏性很強,大家用大同小異的意音合體圖像字,雖走向各表,創了較多不同的新詞,甚至有少量不同新字,但主體絕大多數的文字詞句仍是同一種意義共享的漢字華文。

    4如何各表?
    4.1, 作家王爾德有兩句名言,第一句是「英國和美國是被一種共同的語言所分裂的兩個國家」。第二句更清楚:「我們英國人現在其實一切跟美國人都是共通的,當然,除了語言」。這是對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英文與美文的故意誇張的幽默。
    英國英語、美國英語、澳洲英語、加拿大英語,都是「英語」的「方言」,語音、字句有差別,但之間的差別還不如粵語、閩語與普通話。從書面文觀之,各地的華文則如「英文」和「美文」,雖有差異但不至於互看不懂。
    4.3, 單從言語而言,華語內部早就雞同鴨講了。
    華語包括官話(國語、普通話)、族群地區語(ethnological topolect)、方言 (dialect)三個層次,比一些歐洲語言多了族群地區語這個層次。大陸一般說有七大族群地區語:北方、吳、贛(江西南京)、湘、閩、粵、客家。此外還有更少數的徽語、晉語、平話 (廣西雲南),閩也分閩北閩南,山區的族群地區語不算在內。族群地區語之間有不同程度互聽不懂,不能以一般方言視之,但也不是新語言,不能算是非華語,故必須引入ethnological topolect這個概念。
    大陸其他種族的語言當然不算在上述華語之內。
    上述這些華語家族的言語是族群地區語,不是方言。山東、陜北、雲貴、四川話都是屬於北方地區語系的,它們是北方話的方言,但吳、贛、湘、閩、粵、客家等語卻不是北方語的方言,也不是相互的方言,而各成一種族群地區語,之下各有自己的方言。
    據《漢語方言親疏關係的計量研究》,與普通話對比,粵語的可懂度,在各大族群地區語中可能是最低的,大概只達百分之十八。
    各族群地區的言語在語音、用字、句法結構大有不同,聽懂不易。相對而言,各地區的華文寫作差異程度遠沒這麼大,華文的文字特性使然。
    歷代中央政府也會挑選提升以一種族群地區語為主而拼湊出官話。正如粵語諺語說: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廣東人說官話。這不妨礙很多說不好官話的廣東人學好寫好華文,中狀元、進士及第,因為華文只有一種。
    4.4, 說到官話,學者商偉說:官話是後天習得的,沒有誰天生就說官話。
    官話的前身又叫共同語。漢代時叫做通語。
    宋代之後各朝代都有各種韻書定正音,中古漢語也一直有演變。明初以南京話為官話,遷都北京後,南京話加上北方口音混出大明國官話。17世紀滿人入主北京,明末的官話加上滿人口音成大清國新官話,1728年,雍正皇帝確定這種北京話為官方用語。清國北京新官話受滿族的影響很大。滿族人不能區分尖團音,也不會發入聲,因此,滿洲貴族所說的官話是滿族化了的北京話,也被戲稱為「五音不全」。
    到上世紀這種「老國音」經過民國國音京音之爭等多個提案,1920「增修國音字典委員會」「以北平讀法為標準音」,並將這種「新國音」的北京官話改稱國語。現代官話標準國語有22子音,以前的正音有超過30子音,可見變化。至於接近不同時期的中上古漢語原語音的粵語有9聲、閩語7聲、客家語6聲,到了今天的北方語只有4聲,也說明北方語的語音變化頗大。
    49年後台灣仍叫國語,但大陸在1955年10月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定立「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普通話」,張奚若在大會主題報告中說:「為了突出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為了突出我們各民族語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經過深入研究,我們決定不採取國語這個叫法。如果叫國語的話,擔心會被誤解為把漢語淩駕於國內其他民族之上。」中國的通語不叫國語而叫普通話是有多民族的考慮的。
    有趣的是普通話標準音,現在大有人認為不是在北京城,而是在承德附近的灤平縣,那裏的居民是從北京遷移過來的滿人,他們說話沒兒化音,也不吃字,不像今天北京胡同或近郊住民般說話。
    今天叫普通話的官話,接近但不等於今日北京話。今日北京話成了一種北方族群地區語的方言。
    不過,這裏要說的重點是,官話是人為建構的。
    4.5, 地方上直到今天還不是人人說官話,歷來不說官話是大多數。每個地方都有母語,互不好懂,但華文作為書面文字,卻大同小異。華漢文化可以一體,是因為它是文字中心的。
    4.6, 上世紀中國的白話文運動,是一次華文內部的大變動,不過華文仍是一種。
    49後華文內部的差異加大,則是秦以降所未見的。政治斷裂與區隔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是國府遷台,納中華入台灣。國府官樣文章並不那麼白話,內含很多文言以及「等因奉此」等慣例套句。然而49年從大陸到臺灣的民國書寫,最終將遭遇到台語(屬於閩語的方言) ,加上外語特別是之前的日語日詞和之後的英語英文。
    二是共產黨建政後,大陸有自己的文風如新華體,包括黨八股和後來的文革語,這是本來台灣、香港不熟悉的。
    三是香港,因為南北移民湧入,加上殖民地政策和英文的地位,49年後書面語變化也大,下文再說。
    總之49年後三地政治、社會與生活取向各異,各走各路,華文書寫因路徑依賴而加大差異。
    4.7, 標準書面文、現代華文的現代白話文,出自古代老白話,但現代白話文一開始就不等同口語,只是接近國語,甚至以文影響語,建設了國語語法,卻從來不曾是國語、俗語或地區族群的母語口語的我手寫我口。
    白話文可說也是文體文,不是語體文,始初即夾雜著不可或缺的大量翻譯詞句、日本漢字、歐語語式、標點符號、阿拉伯數目字,以至古代典故、語法,始初就是揉雜的寫作。白話文流行前,梁啟超等的清末新文體是近文言文的揉雜體,而現代白話文則是近民國國語的揉雜體。
    老白話文和文言文是華漢文化古代兩種書面文,不是絕對對立的,上世紀以前華文本來甚至沒有文言文之說。
    白話文運動建構出想像中的現代白話文,對付想像中的文言文,這就是現代中文(華文)標準書面文的揉雜因緣。
    4.8, 白話文的推手,受西方語音中心取向的「誤導」,有的開始的時候卻還鼓勵方言入文,如胡適在《吳歌甲集序》說:「今日的國語文學在多少年前都不過是方言的文學…國語的文學從方言的文學裡出來,仍需要向方言的文學去尋他的新材料,新血液,新生命」。可見白話文運動要對抗、要排除的是文言文,反而是歡迎方言成為白話書寫的一部份。這個想法後來大致沒有實現。
    之後更有人提倡大眾語,直接寫方言,其中也是有功利和宣傳原因。中共在香港的左翼文學界曾響應華北大眾文藝運動,推動粵語方言寫作,以為這樣的方言書寫可以吸引更多說地方語的普羅讀者,但效果不佳。有論者說當時的純方言小說「不忍卒睹」,反而非純方言的揉雜派作品較為可讀。
    4.9, 受西方語音中心思想影響,民國白話文運動主張像早期現代歐洲以各地俗語(vernacular) 書寫替代拉丁文般替代文言文,彷彿想像中的白話書寫將是我手寫我口的,甚至要拉丁化或注音化,以發展國語的文學和文學的國語,文與語合一。
    北方官話叫國語,白話文成了「中文」,雖有助催生民族國家,卻陷入語音中心主義的學理誤區,忽略了一體化漢字華文書寫與多樣化華語言語的分野,忽略了漢字與拼音文字的差異。幸好如商偉所說:「五四文人的確這麼說來著,旗幟也亮了出來,但做起來卻是另一回事兒…胡適根本就沒拿語音當真。他白話文觀念仍然是以書寫為核心…這跟但丁、薄伽丘在義大利文的草創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具可比性。」
    俗語方言寫作,一直沒有成為白話文運動之降的華文寫作的主流。華語的語音多樣性,並不是推動華文寫作多樣性的主力。
    4.10, 漢字華文書寫吸收口語的幅度畢竟有限,許多以地方特色聞名的作品,通常不過是綜合各種手段,營造地方風味,或象徵性地鑲嵌一些標誌性的語詞,如烹飪中放點香菜、孜然、花椒等地域香料。
    我曾就此事問過一位著名的新京味作家,說我們「地方」作家在作品中經營「在地感」都要很自律,生怕讀者看不懂,但北京作家把大量在地俚語俗話寫到作品裏,就不怕北京以外的讀者在閱讀上有障礙?那位新京味作家說: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問題!國語出自北方話,白話文被視為國語的我手寫我口,製造出華語之中的布迪厄式的品味位階等級,也讓北京作家在土語入文的時候更自信、更不自覺。
    4.11, 當代華文的書面語竟被稱為書面「語」,可見受語音中心思維誤導之深。在本文中,我姑且同義反複的改稱一般所說的「標準書面語」為「標準書面文」。標準書面文是受官方加持的,可以借公權之力,特別是通過中小學教育,遏阻華文過度的變化。華文讀者的閱讀訓練和習慣,是不接受純方言化寫作的。不過,三地想像中的標準書面文的文字書寫,本來也就有頗多差異,只是差異低於民間的媒體和出版書寫。據人民日報91年6月6日社論《認真做好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標準中文只是「根據約定俗成原則而規定的各項標準」。
    4.12, 以香港華文為例,學校標準書面文仍以想像中的白話文為準,輔以古文和用典。香港民間華文變化也不只是粵語地區語方言入文的問題,更揉雜了大量文言文、外語翻譯、新流行詞、大陸新華體政治文字,以至當年南來文人的老民國詞句遺風。另外,近年的大眾媒體和網上書寫,普遍穿插少量的借音字,把漢字當聲符使用,借其音而不管其義,以書寫常用的粵語口語,如把「他」寫成「佢」(而不是古漢字與「他」同義的「渠」) ,並且創造新字,在近音字之旁,加上「口」邊,如:唔、咁、啲。純符號標記如心形入文就暫且不論。
    台灣和大陸書寫亦然,各有路徑依賴,三地差異遂越來越大。
    4.13, 港式華文揉雜變化可以在學理上統稱為三及第化,實不止三種揉雜的底料。
    三及第文體,原是一種香港流行過的小說和散文體。固然,方言入文,半文半白文體,古已有之。三及第是專指一種香港粵語文人的特定寫作,故意揉雜白話文、文言文和粵語三結合。跟左派方言大眾小說不一樣,港式三及第寫作是在想像中的標準書面文即白話文的用詞遣句文法結構下,加上較多的文言文和文言語法,之外添上適量粵語字詞和極少量粵語語句結構,以及外語翻譯詞、本地流行詞語等雜底以成文,但文句結構仍是依賴約定俗成的書面文,以遷就讀者的閱讀習慣 -- 香港民間華文和學校華文教育裏文言文的成份比當時大陸多。
    重點是香港的三及第寫作的讀者是識字庶民,是一種「好看」的流行娛樂性讀品,說明它是吻合操粵語的華文讀者的閱讀習慣的。但純方言文學則不是,因為違反華文閱讀習慣,不好讀,所以反而是小眾的。
    可以說,近年茅盾獎的《繁花》與暢銷的《龍頭鳳尾》都是三及第文學而不是方言文學。
    4.14, 為什麼叫三及第文體?大概跟一種大眾受歡迎的低廉民食「及第粥」有關。及等粥的煲粥配料是豬的三種下水,即內臟,粵人叫豬雜。命名來源方面,坊間有多個版本,附會說某某廣東狀元在微時獲人施捨過豬雜粥,及第後回報,豬雜粥升為及第粥,都頗遷強。更可能的是粵人有湯底之說,豬雜煲粥用的是低廉雜底,也叫雜底粥,粵語雜底與及第音近,後變成及第粥。
    相信三及第文體的「及第」兩字是來自以三種豬雜的雜底煲粥的廉價民食及底粥,可見寫作者不無自嘲和自覺。
    4.15, 用篇幅說三及第,因為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文字演變的理論名詞。
    文字中心的華文變化,不宜叫克異奧爾化。
    克里奧爾是先有語音,後用字母拼音成文字。克里奧爾的各種語言,後來都產生了自已的新的文字、文法、字句結構,在語言學上已不被視為是某種元語言的衍生語言,更不是次等語言了。但克里奧爾化是一個語音中心的概念。
    華文變異應依文字中心路數,華文的揉雜不是因為不同語言的語音揉雜,而是因為文體、字詞來源的揉雜,所以不能稱之為克里奧爾化。其實,我們已經有了現成理論性概念名稱:三及第化。
    三地華文都在三及第化。推而廣之,所有現代文字書寫也都或多或少在三及第化。三及第化應是當代中外書寫與文學研究都可用的概念。
    4.16, 港式書面華文的三及第化在49年後加快成形,其中推動因素包括南來文人的國語文化、殖民地政府的語言教學政策、英文和英文學校在香港的社會地位、回歸前的母語(粵語)教學運動、本土化(粵語化),與回歸後用語大陸化等等。這裏不細說了,有興趣者可參看石定栩、邵敬敏、朱志瑜編著的《港式中文與標準中文的比較》。該書作者說:「港式中文已經積累了數量相當可觀的特有的詞語、短語、句法結構、篇章結構及其相應的用法…」;「辭彙系統、詞義理解、結構組合、句式特點、語言運用等方面跟標準中文有所不同」;「中英夾雜、半文半白、不粵不標…遠離漢語規範的混雜語文」;「兩種漢語書面語沿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不過,該書作者認為,「現在的港式中文在香港已經流行了幾十年,早已為香港市民大眾所接受,成為香港地區正宗的書面漢語,也就取得了當代語言學意義的合法地位,不可能推倒重來,更不應該加以取締…」
    4.17, 與我同代的「嬰兒潮」香港寫作者的最大疑惑是,如何寫好「中文」。一是心虛,不懂普通話是不是寫不好白話書面文?其實當年傅斯年是有這種主張(懂國語才能寫好中文),但胡適也已經反駁過,上文還舉了廣東出狀元的例子。二是疑惑,譬如寫香港現實主義作品,書中大多數港人的對白應是用粵語還是北方語(香港作者往往選擇用北方語)。三是七十年代有些在香港的寫作名家推崇「純正中文」,很多寫作者有了必須符合「純正中文」的焦慮。彼時在香港推純正中文的主張者,卻是反對胡適傅斯年魯迅的立場的,特別抵制方言口語和歐化語句,卻鼓勵雅馴的文言入文,也接受翻譯詞,可見所謂純正中文也者,也只是另一種三及第的文體。
    4.18, 現在政治化的香港,出現多個有關華文的議題,包括普通話教中文與母語(粵語)教中文之爭、某些本土主義者的粵語比普通話更優質的吹擂,以及一種認為粵語化字句入華文寫作(因為有較多古字詞句和文言成份)才是雅馴中文的粵語沙文主義。
    我不反對華文寫作有好壞之說,更喜歡看到有超級讀者站出來,當文字清道夫的工作。不過,涼茶調濟一下適量喝一點是好的,多喝就傷元氣變虛弱。
    若把純正中文作為意識形態規範主張,成為絕對化的標準,甚至提升到華文認識論層面,那我就只能說:不存在純正現代中文!
    同樣,說粵式中文雅馴、粵語殊勝也只是偏頗意氣之一面之辭。
    4.12, 話說回來, 現在華文一種的各自表述格局已成,三地不同輕重和路徑的三及第化現代華文,差異增多,但仍是以大家看得懂的漢字來寫作,還是離不開同屬一種華文。

    5何謂同表?同表的意思是,我們都是用只有一種的華文來表述。華文是全球華文使用者的華文,華文文學是華文寫作世界的文學。
    華文確是世界最大的一種語種。固然,文學才份並不是一定與使用者人口成比例的,否則以人口比例配額而言,華人作家每六年就應得一個諾獎。不管怎麼說,華文字詞書寫,千年歷史累積,在文字書寫場域肯定擁有最多文學幽靈在徘徊,這是所有有能力以華文閱讀寫作,願意使用華文者的寶庫。
    所謂同者,就是指同以華文字詞書寫閱讀,承認一種華文的一體同源。
    這種同不是墨家的同,後者的同意味著千人一面、取消差異的同質性。墨家尚同,儒家恐同,倡和而不同,如音樂的琴瑟共鳴。那是理想狀態。但現代世界不能強求和諧或共譜樂曲,現代常態是眾聲喧嘩,像港粵語歇後語: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
    現代不可能也不應該強求墨家式同質化或儒家式和諧,不過不同、不和諧並不表示不能並存,反而是不能急於同化消滅差異,甚至不應把雜音都和詣掉,強迫大家進入一個大熔爐。差異是必需共存的。同與和,都不足面對當下的多樣性,所以要引進包容多元文化,要互動共濟交流混雜,要有共同進化的「共生」概念。

    6何以共生?
    6.1, 共生,就是大家都存活,live and let live;共生是複數的,分開就不生,同化也不生,是互濟但卻擁有不同主體的一種狀態。
    6.2, 生物學上叫symbiosis,不同生物機體活在一起,或緊或鬆,互動、互利,分開拆散則互損,甚至就是死亡。
    6.3, 這裏也用政治理念做比喻。本文其實一直沒有忘記華文的政治面向,讀者應已感覺到兩岸四地華文的狀況與政治狀況有同構性。
    政治理念而言,在16世紀下旬的讓﹒布丹的絕對不可分割的主權觀與17世紀中旬霍布斯的國家是利維坦的說法之間,我們可以看到另一種針對絕對主權的政體觀,即約翰內斯﹒阿爾特胡修斯(Althusius) 1603年的聯邦盟契理念,一種由共生體(symbiotes)自願組合、從下而上的遞進自治的盟約式組織形態。
    一種華文的現況,何嘗不像是一種文字的共生邦聯!
    (語言學科的共生學是指Leiden學派,這裏就不說了。)
    6.4, 華文一種,各表而共生。因為政治分治,身份歸屬,文化本土化,加上三地華文內部三及第化路徑,三地文化的差異在拉寬,但如果能持有欣賞參差的美學觀,三地間同中有異的華文文化互相影響雜交補足豐富,多樣文化可比單一文化monoculture更精彩!
    三及第化離不開華漢形音文字的同種華文,兩岸三地的華文仍有著很大的共通性,沒有想像中的統一純正,可是也沒有走到另一極端,即全面方言化、部落化至互不理解。
    我既存疑文化強制標準化,也反對本土排他。源頭不見得比末流高、中心不見得比邊陲強,純正不一定比混雜好。本土稍有優先但也不是在位階上更高。文字是活的、是變的,華文不能走進大一統鐵屋,但躲在自閉在竹籬巴內也是不行的。
    6.5, 現狀是文化統識權(霸權)的分裂,三地互不服氣。更成問題的是,沒有欲望也不愛看別區的華文。
    但我們可以看外文看翻譯,為什麼不能看看有點陌生的鄰區華文?
    積極做法是:三地需要養成一大批至少是通兩地華文的超級讀者 ,形成有規模的理想讀者的共同體 。我們缺的是這一種多樣性華文的超級讀者、超級文字清道夫,和新一代能駕馭活用差異的書寫者。
    興趣與欲望可克服文字大同小異的障礙,三地因為懂得才有可能慈悲。
    三地社會和大學人文通識科有必要培養學生閱讀不同華文的能力,加強下代精英熟悉三地華文的表述,參與一場參差美學的華文嘉年華。三地三及第雜底粥做法不同,但都可以是可口美味的粥。過去所有華文幽靈也不斷被選擇性啟動,在跨域。
    6.6, 從來就是揉雜和多樣的當代華文,在三地各自想像中的所謂標準書面文框架下,以白話文、文言文、普通話、地區語、方言、外來翻譯語、新本土流行詞,交錯出約定俗成的歷史發展軌跡,並在讀者的認受局限等多種制衡下,各地方、階層、族群、性別、世代、載體以至個別寫作者仍然可以在有限度自由的情況下,自作主張,寫出各自的、真正意義上的「一種華文,各自表述」。
    今天三地華文的資源,是前所未有的豐富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禮讚1949,它促成21世紀華文的繁花似錦。
    讓分治的缺憾還諸天地,我們肉體上都真的如張愛玲所說「回不去了」,但這不妨礙文化上大家多點往回看,如Beatles的歌詞:“ 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o homeward” (Golden Slumber) 。另方面,同樣重要的是,好好觀南望北、左顧右盼,看看你周圍這一代華文新寫作,他者不是地獄而是你的新材料、新血液與新生命。政治上七十年分治帶來的可能是全球的華文使用者,一種華文三千年未遇的一場三及第化的、共生同享的盛世流動華宴。

  • 士卒注音 在 蔣月惠縣議員服務專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4-10 00:18:44
    有 6 人按讚

    4月10日下午六點漢來飯店演講資料
    102.11.10中廖美紅資料存檔
    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
    廖美紅追思會新聞稿
    本會於94年5月13日星期五下午2時至3時整,在長治鄉羅騰園庇護商店,為店長廖美紅舉行追思會,由繁華國小十餘位同學,獻手語-祈禱,詩歌吟頌-對店長感言,直笛與鋼琴-星笛,有七位同學,每人獻一朵花給美紅家屬,祟文國中特教班八位同學,每人製作一張祝福卡由李采蓉老師代表獻給美紅家屬,並有美紅輔導過的學生有重度肢障、輕中度智障、中重度精障,將以鈴鼓.鍾琴.等樂器與歌聲為美紅獻唱, 同時有美紅作品展,為她人生劃下完美句點。
    追思會行程表
    (一) PM 2:00-2:10 入座
    (二) PM 2:10-2:20追憶廖美紅色彩之人生
    (三) PM 2:20-2:25屏東社會局局長-關懷語
    (四) PM 2:25-2:35繁華國小十餘位同學,獻手語-祈禱,詩歌吟頌-對店長感言,直笛與鋼琴-星笛,有七位同學,每人獻一朵花給美紅家屬(美紅曾輔導繁華國小同學製作串珠)
    (五) PM 2:35-2:38祟文國中特教班八位同學,每人製作一張祝福卡由李采蓉老師代表獻給美紅家屬(美紅曾輔導祟文國中特教班,製作立體書籤)
    (六) PM 2:38-2:45美紅的學生獻詩-耶和華祝福滿滿-雨夜花-感恩的心(美紅輔導過的學生有重度肢障、輕中度智障、中重度精障,也是羅騰園節奏樂團的基本團員,將以鈴鼓.鍾琴.大小鼓.胡琴.直笛等樂器與歌聲為美紅獻唱)
    (七) PM2:45-3: 00廖美紅作品展-串珠、中國結、立體書籤、素描
    發稿單位: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
    聯 絡 人:蔣月惠0936812315

    TO: 記者,辛苦您,謝了!

    追思生命勇士廖美紅

     林弓義/長治報導

     羅騰園庇護商店十三日充滿溫馨而略帶感傷的氣氛,已故店長廖美紅的親友齊聚一堂,以音樂、歌聲共同懷念這位身體殘缺、卻永遠散播歡笑與希望的生命勇士,受到美紅生命的啟示,眾人期許繼續發揮她熱愛生命、永不放棄的精神。

     一年前歡喜接下庇護商店店長的廖美紅,九日因病辭世,盡管全身癱瘓,臥床四十多年全靠旁人照料,但熱愛生命的她從未放棄自己,甚至以生命的光和熱照亮他人,對照時下一些身心健全的人走上絕路,她繽紛豐富的生命,留給人無限的懷念與感動。

     羅騰園肢體殘障協會昨天為廖美紅舉辦追思會,以影帶呈現其精彩一生,並展出她生前的中國結、立體書籤等手工藝品及畫作,一針一線、一筆一畫竟出自僅能微幅擺動頭部及右手的身心障礙者,生命的無限潛能與奇蹟,令人動容。

     社會局長涂治娟致詞表示,美紅實踐對生命的嚮往,體現生命之美,給予身心障礙者莫大鼓勵,也讓人深刻體會生命值得珍惜,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不如意,而傷害自己、傷害別人,未來將規畫生命勇者圖像館,藉以幫助更多人重拾對生命的希望。

     繁華國小十多位小朋友則以獻手語、吟唱詩歌、吹奏直笛等,祈禱「美紅阿姨」像天使般被上帝帶到天堂,祟文國中特教班八位同學並親手製作祝福卡,獻給美紅的家屬,還有曾接受她輔導的學生,唱出對美紅的無限追思。

     最令人感傷的是,原本美紅和多位肢體殘障的朋友,一同練唱台語歌謠「雨夜花」,準備在母親節前夕,由美紅領唱獻給廖媽媽,不料表演前一天,美紅住進醫院,最後撒手人寰,昨天眾人合力唱出這首歌,為美紅完成生前心願。







    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
    新聞稿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47年生,於94年5月9日上午12:20分過世於屏東市復興南路一段456號,揮別47年亮麗色彩人生。
    店長美紅三歲因發高燒就醫時,醫師為前一名患者注射小兒麻痺疫苗後,未換針頭就直接裝藥劑對她注射,從此後全身癱瘓,僅頭部與右手稍微可揮動,但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各種技藝,靠字典與電視學習文字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的一天,能夠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
    93年5月21日,美紅住進庇護商店至今,已快一年,她義務輔導教授身心障礙朋友及志工,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節、立體書籤,並幫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用電腦打庇護商店工作日誌、也會寫書法與畫畫,並至各學校生命教育講座及教導特教班的學生串珠、中國結節與立體書籤。
    94年2月10日庇護商店來了一位陳坤守先生,九年前因職災成為重度器質性精障者,他在家九年只會吃與睡,住庇護商店二個多月,經美紅調教,他現在會接聽電話、騎腳踏車、協助美紅上下床、打掃庇護商店環境、推美紅出外收發票、他奇蹟似的改變,帶給家人希望, 他的小孩都很高興,盼望美紅阿姨能照顧他爸爸下半生。
    發稿單位: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
    聯 絡 人:蔣月惠0936812315
    TO: 記者,辛苦您,謝了!
    中國結班:

    串珠班






    指甲彩繪班:

    園藝班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躺著看世界的生命鬥士廖美紅,昨天中午
    因心臟衰竭過世,得年47歲,很多人提到廖美紅,除了對她的串珠手
    工藝印象深刻外,最記得的莫過於她爽朗的笑容,很多身心障礙的人
    士就是受廖美紅的鼓勵而找到生命中的春天,昨天她因病過世,讓羅
    騰園社團上下哭紅了雙眼。

    廖美紅是在3歲那一年因打針不慎感染小兒麻痺,從此躺在輪椅上看
    世界,僅頭部與右手可稍微揮動,雖然行動不便,不過廖美紅加入羅
    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後,從串珠手工藝重新找到了自我,從此展現
    的生命力也更加不同。

    以前她常說「最興奮的是靠雙手找到手工藝的春天」、「最鬱卒的是
    ,臉上怎麼都沒有皺紋」,也因此使她成為協會的「開心果」,「汪
    洋中的一條船」作者鄭豐喜的太太吳繼釗就被美紅的精神感動,與她
    成為「忘年之交」。

    去年羅騰園生活藝術館搬到長治鄉,廖美紅還特別穿上禮服以「出嫁
    」的心情隨館搬遷,展現她要和殘障人士一起打拚的決心,在館內她
    義務指導身心障礙的民眾學習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等,並到學校
    進行生命教育講座,雖然行動不便,不過廖美紅的熱心,讓很多人都
    感動。

    協會理事長蔣月惠昨天難過地說,今年2月間庇護商店來了一位因職
    災受傷的重度器質性精神障礙者,經美紅及工作人員的調教,他現在
    會接聽電話、騎腳踏車,奇蹟似的改變讓家人十分雀躍,但沒有想美
    紅卻過不了這一關。

    廖美紅是上周六因心藏衰竭引發肺積水住院治療,一直到昨天中午情
    況均未好轉,昨天中午12時許,廖美紅回到屏東市的家後即安祥過世
    ,從此聽不到美紅的笑容,讓社團上下人員都紅了眼眶,不過廖美紅
    的笑容,卻讓人永遠忘不了。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病逝

     林弓義/長治報導

     一年前歡喜接下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的廖美紅,九日因病辭世,盡管全身癱瘓,臥床四十多年全靠旁人照料,但熱愛生命的她從未放棄自己,甚至以生命的光和熱照亮周遭的人,對照時下一些身心健全的人走上絕路,她繽紛豐富的生命,留給人無限懷念與啟示。

     廖美紅在三歲那年,因打針而感染濾過性病毒,致罹患嚴重小兒麻痺症,全身癱瘓,成長過程中又折斷左手,僅頭部和右手可以移動,但她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多項技藝,並透過字典和電視學會認字。

     去年羅騰園肢體殘障協會在長治鄉成立庇護商店,由廖美紅擔任店長,讓一直想獨立生活的她,一圓四十七年來的夢,在這段期間,她義務指導身心障礙朋友及志工學習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立體書籤,並為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

     九年前因職災成為重度器質性精障的陳坤秀,原本在家裡只會吃飯睡覺,在美紅調教兩個多月後,已會接聽電話、騎腳踏車,還能協助美紅下床、打掃環境,奇蹟式的改變帶給家人希望。

     廖美紅還經常到學校做巡迴生命講座,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青年學子對談生命的意義,她鼓勵學生「永遠不要放棄生命」,只要學習不輟,勇於克服各項困難,明天一定會更好。

     飽受病痛折磨的美紅,常笑稱自己「三歲中獎」,並說「上天出什麼牌給我,我就要用什麼態度去面對!上天賜給我獨特的人生,就是要我走出另一條不一樣的路!」這番話令人動容。

     幾年前鼓勵廖美紅勇敢走出來的羅騰園理事長蔣月惠,掩不住悲傷啜泣地說,美紅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啟示,記得有一次教美紅寫書法,躺在床上的美紅吃力地揮動右手,竟然寫出不錯的字,令人讚嘆生命無窮的潛力。

     最近三、四個月來,美紅不時出現呼吸困難的情形,多次到醫院接受治療,負責照料的志工也常推輪椅到戶外,讓她透透氣,但六日病發送醫後卻每下愈況,延至昨天中午因心臟衰竭,揮別四十七年亮麗的人生,讓親友哀傷不已。

     蔣月惠表示,盡管美紅辭世,但仍將秉持其遺願,讓庇護商店維持正常運作,幫助更多肢體殘障朋友勇於面對人生,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生命鬥士廖美紅昨過逝
    【記者郭漢辰/屏東報導】
    在社會一片自殺聲中,「生命鬥士」廖美紅一直想努力活出自己,但由於身體萎縮、心臟衰竭,上周五晚間緊急送醫,昨天中午在家不幸過逝,讓屏東縣社福團體許多認識她的人都激動落淚。
    47歲的廖美紅,在3歲時罹患小兒麻痺造成四肢退化,頸部無法支撐,只能一輩子躺在木板床、輪椅上,但她卻努力學手工藝,協助更多肢障人士自立自強,重度殘障的她,還在去年5月穿上禮服,以「出嫁」心情,進駐庇護商店。
    廖美紅過世,許多人都感到不捨,和她有20年情誼的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理事長蔣月惠更是難過。蔣月惠說,由於美紅身體長期萎縮,脊髓壓迫體內各器官,造成心臟、肺部逐漸退化,這三、四個月來,曾有多次緊急送醫的紀錄,上周五晚間,她心臟衰竭,造成肺部積水,送屏東基督教醫院急救,但終究無法挽回她的生命。
    蔣月惠說,美紅3歲因發高燒就醫時,醫師為前1名患者注射小兒麻痺疫苗後,未換針頭就直接裝藥劑對她注射,從此全身癱瘓,僅頭部與右手稍微可揮動,但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各種技藝,靠字典與看電視,學習文字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每一個充實的一天,協助需要幫助的人。
    去年5月21日,美紅身穿新娘衣服,以結婚的方式,「嫁」進位於長治鄉的羅騰園庇護商店1年多,她義務輔導教授身心障礙朋友及志工,學習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節、立體書籤,並替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用電腦打庇護商店工作日誌、也會寫書法與畫畫,並到各學校生命進行教育講座,雖然她一輩子都躺在輪椅上,但生命力感動許多人。
    廖美紅生前非常開朗,她曾說,老天給她這樣的身體,一定是想考驗她,這次搬到長治鄉,是她一輩子第一次離家那麼遠,好像出嫁一般,之後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藝術館內,教導殘障朋友製作手工藝,尤其她最擅長的串珠、中國結、水晶吊飾等技藝,都希望能與殘友分享,她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時間出過國。
    蔣月惠說,美紅的身後事,由家人舉辦,告別式時間未定,但由於她幫助過許多殘障人士,都主動協助幫她舉辦告別式,羅滕園樂團在近日為美紅獻歌,紀念她活出生命力的一生。

    廖美紅奉獻屏東殘障界 今天病逝


    2005-05-09 19:35/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九日電



    在屏東縣頗有名氣的重殘人士─羅騰園庇護商店首任店長廖美紅,今天凌晨因心臟病過世,揮別她四十七年的亮麗彩色人生。
    廖美紅三歲因小兒麻痺疫苗未換針頭注射,從此全身癱瘓扭曲,僅頭部與右手可稍微揮動,廖美紅曾經也想放棄自己的生命,但終而走過低潮,勇敢面對她的人生。
    廖美紅不但用她僅能動的右手和嘴巴學會串珠販售,還靠字典與電視學習文字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的每一天,能夠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她的樂觀和風趣,以及殘而不廢的奮鬥故事,使她成為屏東縣各機關學校爭相邀請現身說法的對象。
    廖美紅去年五月住進庇護商店後,義務輔導教授身心障礙人士及志工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立體書籤,並幫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用電腦打庇護商店工作日誌、有空寫書法與畫畫, 並至各學校生命教育講座及教導特教班的學生串珠、中國結與立體書籤。
    羅騰園總幹事蔣月惠表示,庇護商店今年二月來了一位九年前因職災成為重度器質性精障者的陳秀坤,他在家九年只會吃與睡, 住庇護商店二個多月經廖美紅調教,他現在會接聽電話、騎腳踏車、協助廖美紅上下床、打掃庇護商店環境、推廖美紅出外收發票,他奇蹟似的改變帶給家人希望,他的小孩都很高興,還盼望廖美紅能繼續照顧他。
    廖美紅就此揮別她的人生,對許多殘障朋友來說,或許失去了一個鼓勵自己的對象,但廖美紅對屏東縣殘障界的貢獻,以及她爽朗的笑聲將長存在接觸過她的人心中。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9日上午過世
    無障礙閱讀 老花眼 弱視

    [記者廖銘瑞/屏東報導]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於9日上午零時20分過世於屏東市,揮別47年亮麗色彩人生,廖美紅生前說,她要繼續做下去,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天要一直幫助殘障小孩,一個重度殘障者發揮他無限的生命潛能,毫無報償的做一些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但噩耗傳出,其好友無不悲痛。
    廖美紅四十七年生,三歲因發高燒就醫時,醫師為前一名患者注射小兒麻痺疫苗後,未換針頭就直接裝藥劑對她注射,從此後全身癱瘓,僅頭部與右手稍微可揮動,但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各種技藝,靠字典與電視學習文字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的一天,能夠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
    去年5月21日廖美紅住進庇護商店已快一年,她義務輔導教授身心障礙朋友及志工,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節、立體書籤,並幫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用電腦打庇護商店工作日誌、也會寫書法與畫畫,並至各學校生命教育講座及教導特教班的學生串珠、中國結節與立體書籤。
    今年2月10日庇護商店來了一位陳坤秀先生,九年前因職災成為重度器質性精障者,他在家九年只會吃與睡,住庇護商店二個多月經美紅調教,他現在會接聽電話、騎腳踏車、協助美紅上下床、打掃庇護商店環境、推美紅出外收發票、他奇蹟似的改變,帶給家人希望, 他的小孩都很高興,盼望美紅阿姨能照顧他爸爸。
    個性開朗的廖美紅,總是笑臉迎人,令人覺得有一種非常親切的感覺,如此樂觀的態度,真的對於正常的人來說應該該好好的學習。雖然看不見她傷心、氣餒的時候,但從他的身上可以深深的體會到不向命運低頭、堅持創造出更精采人生的堅韌精神,廖美紅也經常告訴自己,只要能活著,不管身體如何的不方便,他都要繼續走下去,詎料才年僅四十七歲離大家而去,無不令人惋惜。


    圖說: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請家人依她身體狀況設計出一套不一樣衛浴設備及生活空間(記者廖銘瑞攝)





    新聞編號 : 31149
    2005/5/9 下午 05:37:25

    廖美紅
    在屏東有一位廖美紅女士,她是一位重度小兒麻痺患者,四十多年的日子都在床上度過,不過她有一雙巧手,不但自己打理生活,還能串起時下最流行的水晶手鍊來義賣,幫助災區學童重建校園。

    一串串漂亮的水晶手鍊,就是廖美紅用一雙萎縮變形的雙手串出來的,三歲時因為感冒而感染小兒麻痺的廖美紅,從此在床上度過每一個春夏秋冬,不過一雙巧手卻豐富了的她的人生,在得知慈濟希望工程需要龐大經費時,廖美紅就提供自己的作品來義賣。慈濟會員廖美紅:「每天在(大愛台)看到有義賣,我就想我還有珠子,就打電話給師姐,問看看我做的手環能不能義賣?」

    雖然行動不便,但廖美紅生活中的一切都自己打理,簡單的摺棉被動作,廖美紅得花至少五分鐘用全身的力氣一小塊一小塊整理,而平時洗手洗臉的水,美紅還會一杯一杯舀進臉盆拿來沖馬桶,一滴也不浪費,她說這是她能做的環保。熱愛手工藝的美紅無師自通,牆上掛的兩件毛衣,精巧細緻的剪紙藝術,或是可愛的日本娃娃紙雕,都是廖美紅用這雙手以及耐心、毅力創作出來。不只是作品,她喜歡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因為她希望為自己的人生交出一張滿分的成績單。
    大愛新聞 張錦雲、藍燕君/屏東報導

    重殘廖美紅生性樂觀 不想輸給殘障的身體

      (中央社記者郭乃瑜屏東縣一日電)許多重殘者受到父母家人的關愛,可以稍解重殘所帶來的壓力;形容自己是被父母當超人來養的廖美紅,即便重殘的程度是連坐都無法坐,四十多年的歲月裡,她就這樣樂觀的靠著自己識字,進而學畫、學毛筆、做手工藝義賣,快樂過一生。她說,她不能輸給殘障的身體。
      連見到陽光都覺得奢侈的廖美紅,對於許多四肢健全的人們覺得十分惋惜和不可思議。她認為,空有好手好腳而沒有好好運用,好可惜呀!  三歲因為小兒麻痺而重度殘障,今年四十五歲的廖美紅只能躺在床上,連坐在輪椅上頭都會掉下來,也因為過度殘障,連殘障協會辦活動都沒辦法帶她出去,長年累月躺在床上,偶而弟弟會帶她出門走走,屏東慈善團體羅藤園的義工偶而也會帶她出去透透氣,但這種機會一個月不到一次,這就是廖美紅的全部。
      不過,廖美紅卻樂觀的接受這種事實,她說,可能天生就具有開朗的個性,她特別的愛笑,小時候廖美紅曾經一度也不快樂過,因為父母沒有把她當殘障者看待,日常起居總是以常人的標準來對待她,使她在突破自己的身體障礙上備極艱辛,而且耐心不夠,經常會將脾氣發在她身上,她形容她是被父母當超人來養。
      不過,她很快的就從不快樂的陰影掙脫出來,鄰居的小朋友經常會找她玩,有時三五個人抬她出去玩,從朋友那裡她得到了慰藉,身旁的朋友一直是她最大的助力,而自己不喜歡讓別人難過的個性,總是開朗的面對外界,也使她受到不少的外力援助。
      十七歲那年,她很想讀書,但父母不讓她念,認為念書對她是浪費,此時,家裡有位會計,知道她想念書,就教她從注音符號開始學起,善良的廖美紅怕造成別人太大的負擔,自己勤於查字典,就這樣,她靠著自己自修學會了國字,她說,連國語都因此說得很標準。
      好學的廖美紅見表妹在學校學打毛衣,她就要求表妹教她,可能天生就有手工藝的天份,廖美紅在這方面一學就會,還能教別人,平時她也會動手做串珠、鑰匙圈,只要外面流行什麼,她就會請人買回來讓她學,由於做出來的手工細緻,多次被慈濟邀請義賣。
      廖美紅接觸慈濟後心思更寬,對她的人生有更深一層的體悟,她說,從小她就很獨立,洗澡、刷牙、洗頭等生活上的事,她都自己來,她學畫畫、學毛筆,雖然每次病痛發作總是痛轍心肺,但是她不願輸給殘障的身體。
      廖美紅說,上天給她什麼考試,她都要考一百分,如今她的身體越來越退化,連脫內褲都要用棍子協助才有辦法脫掉,但她告訴自己,不管身體怎麼退化,她都要走下去。
      廖美紅除了要克服身體上的障礙外,還得克服經濟上的障礙,由於來自家人的資助較少,她每個月就靠著政府補助的三千元過活,為了要省錢,她連衛生紙都省,家人用來擦手的衛生紙,她會撿起來用另一面,這種省法,讓她每個月三千元都還能有剩,偶而用這些存下來的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她就覺得很快樂。
      廖美紅經常用自己的例子來鼓勵別人,雖然許久才能見一次陽光,但廖美紅侃侃而談的聲音總是讓人覺得很陽光,沒見到的人絕對想像不出她重殘的模樣,她驕傲的說,可能就是她開朗和愛笑的個性,所以四十五歲了,臉上還看不到皺紋,她會很誠摯的邀請你去看看她,那麼她就會覺得沒有什麼事好不快樂的。
    殘障同胞廖美紅 手工製藝品賑災
      90-08
      桃芝颱風為災民帶來的傷痛,令人心疼.屏東縣一名四肢萎縮的殘障同胞,就將親手製作的手工藝品拿
    出來義買。
      應該是需要別人幫助的她,卻發揮大愛,幫助別人。躺在床上,萎縮的身軀,讓四十多歲的廖美紅看起
    來比實際年齡要小得多。無法坐立,只能躺著,靠著扭曲的雙手,認真地用一針一線,穿著手工藝品,因為
    這些都是要拿來義買,救助桃芝颱風災民的。
      921時,廖美紅用同樣的方法,捐助了1萬多元,感受到幫助人的幸福,讓她再接再厲。廖美紅在2歲時
    因為發高燒感冒,到醫院打了一針,卻就此讓她再也站不起來。想到女兒不幸的遭遇,廖媽媽常常紅著眼
    睛。但如今,看到原本需要人幫助的女兒,也能感同深受的幫助別人,並且感到快樂,廖媽媽也很驕傲。
    廖美紅的手工藝在屏東醫院大廳義賣,希望大家和她一起發揮大愛。
    ──廖美紅
    寬敞的屏東市復興南路上,日夜車水馬龍,兩旁街道高樓林立。我不知道
    ,美紅就住在這條我常往來的路上,一住就是四十年的時光。
    活得漂漂亮亮
    還沒走進美紅的房間,遠遠就聽見她扯著嗓門與我們打招呼,外送一串開朗的笑聲;讓人很難想像,她是一個必須一輩子躺在床上的重度小兒麻痹患者。
    一間不到四坪大的房間,是美紅的全部生活空間,吃飯、洗澡、洗衣、上廁所,一併在這兒解決。
    看到她時,美紅仰著一張如陽光般明亮的笑臉,身體則自頸部以下全部萎縮癱瘓。
    十分愛漂亮的美紅,因長期生活在室內,皮膚白皙細緻,一雙修剪得十分好看的指甲塗上紅紅的蔻丹,圓圓的臉淡淡上了粉,並且擦了眼影、口紅。
    美紅的外婆說,從沒見過不能走路的人還那麼愛漂亮的。「我不只要打扮得漂漂亮亮,更要活得漂漂亮亮!」美紅如是說。
    美紅十個月大就會走路了,是個健康活潑的孩子;三歲時感染了小兒麻痹……廖媽媽紅著眼眶細說從前:「四十年前,她爸爸一個月賺五百元,帶她去看醫師,一次就花掉五百元,可是無論如何,孩子是我們心頭的一塊肉,再怎麼艱苦,也要把她救回來。」
    一次出疹,高燒不退,廖媽媽抱著美紅上醫院求診,醫師看著廖媽媽懷中的小孩,只對她說:「這孩子還要救嗎?一支針兩百元喔!」那時廖爸爸一個月賺七百五十元,「就是借錢也要把她救回來。」是父母的愛讓美紅活了下來。

    美紅看著邊說邊掉淚的母親,笑著說:「我的眼淚都被媽媽流光了,剩下的就是快樂。」
    用想像實現夢想
    美紅沒上過學,但在家人及朋友的協助下,讀、寫大致都不成問題。生活在這小小的房間,一顆敞開的心扉卻藉由書報、電話和電視無遠弗屆地延伸到無限。她知道最新流行趨勢,也知道目前熱門話題,但她最愛看「大愛劇場」,許多慈濟訊息她都是從大愛台得知的。
    現在的美紅,很忙。忙著為希望工程的義賣盡一分心力。
    「我知道慈濟人還在為希望工程到處奔走,不曉得自己能做什麼,只好將手邊現有的珠珠串成美美的手環,請師姊幫忙問看看有沒有人喜歡?」沒想到這些五顏六色的手環大受歡迎,一條一百元,很快就賣光了。美紅的善舉感動了手工藝品店的老闆娘,表示要無條件供應所有的材料。美紅則發下心願:「我要持續做下去,直到希望工程完工那一天。」
    很多人笑她自不量力,自己都要人幫助了,還想幫助別人!美紅只輕描淡寫地說:「做我該做的就好!」
    她還想簽署器官或大體捐贈,想把這輩子好好地用心過完。下輩子,美紅有個心願:「我要當空中小姐,走遍全世界。」但是,現在的她,最大的願望,則是想看看海,並且躺在草地上,聽聽風聲、鳥鳴。也許我們會難過地想,這麼簡單的願望,對她卻是難如登天;可是美紅自有一套釋懷的想法:「我的想像力能帶我遨遊世界呢!」「雖然別人會覺得我很可憐,可是跟植物人比起來,我不是好太多了嗎?」
    一百分的人生
    病痛有時來勢洶洶,常讓美紅痛得不知是昏過去或睡著了。
    「我一直覺得老天爺很疼我,痛苦的時候,就讓我睡著,醒來一切都好了,所以我也要懂得疼愛別人。」
    由於美紅太體貼、太善解了,常會讓家人忘了她的殘障身分。美紅撒嬌似地對媽媽說:「所以有時候我必須找找你們的麻煩,提醒你們,我是需要
    被照顧的人喔!」為了不麻煩家人,美紅要求父親在房間內裝設經過特別設計的衛浴設備,將自己的生活起居處理得有條有理;只見她從容地表演刷牙、摺棉被的絕活給我們看,轉身、打開水龍頭、擠牙膏……小小的動作,卻得花費全身
    力氣才能完成,雖然累得滿身大汗,臉上卻始終保持笑容。
    洗臉或洗衣服用過的水,美紅一杯一杯地舀進另一臉盆,用來沖馬桶,一滴也捨不得浪費。美紅說:「我無法像別人一樣做環保,但至少這是我能做到的。」熱愛手工藝的美紅,獻寶似地拿出兩件親手織的毛衣,一本蒐集簿則貼滿
    她的紙雕作品,還有三個可愛的日本紙娃娃也是她的創作,「好多都送人或拿去義賣了。」讓人難以想像,一雙萎縮變形的手,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耐心才能完成這些讓人驚歎的作品啊!最讓她憤憤不平的是,大家總認為她得這種病,「自卑」是理所當然的,像她這種「健康」的心態,簡直是匪夷所思。其實小時候,美紅常被嘲弄,一路走來的辛酸,可是點滴在心頭,但美紅清楚:「凡事學會面對,不逃避,才能解決問題。」

    美紅不願將自己的遭遇當作是上輩子造業的果報,「樹木、陶土也有畸形或捏不好的時候,上蒼要我走一條不一樣的路,示現給好手好腳的人看,像我這種人都會想幫助人了,何況是健康的人?」
    這張人生的成績單,美紅說:「我要拿一百分!」


    重殘女病榻作飾品 架網站出售

    2003-08-28 13:00/葉奉達


    罹患小兒麻痺,全身癱瘓,一樣能殘而不廢賺錢謀生!屏東縣一名重度殘障女子,自己作水晶項鍊,不但走入人群親自銷售,還準備架設網站,在網路上販賣,賺錢實現願望,相當難得!看到這樣癱瘓在床上的銷售員,你會停下腳步多看一眼嗎?很難想像滿桌子精美的水晶項鍊,都是靠她不太聽使喚的雙手,一個一個慢工細活做出來的!46歲的廖美紅,從3歲罹患小兒麻痺後,就呈現重度癱瘓的情形,讓她一度喪失繼續活下來的信念!廖小姐:「以前曾想不開,後來覺得明天會更好,就不一樣了!」
    喜歡手工藝的她,2年多前開始學做水晶項鍊,最近才突破心理障礙,敢出門走入人群,樂觀的她想利用有限的時間,儘快完成自己的心願!廖小姐:「肺已有一邊萎縮,在我身體還好之前,盡點力趕快蓋好安養之家!」
    廖小姐計劃下個月要架設網站,將這些水晶手工藝品上網販售,靠著堅強的意志力,癱瘓的她一樣能賺錢,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9/崇文國小生命教育演講活動

    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生命教育教學
    本會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將率領理事長及志工三位,於2005年02月25日(五)上午08:10-09:10至龍泉崇文國小大操場舉辦生命教育演講,全校師生共有約750人參加。
    活動行程:
    (一)08:10-08:20電腦簡報簡介羅騰園
    (二)08:20-09:10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將分享三歲生病躺在床上生活43年,從不放棄生命,努力學習各種技藝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一天算一天,也能帶著學生至各學校演講生命之意義
    (三)剩餘時間店長廖美紅小姐與學校老師、學生共同討論日常生活經驗及中國結教學







    演講活動照片:


    8/2004/12/8, 10:30~12:30,滿州國小


    屏南區生命教育演講活動
    7/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生命教育教學
    本會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將率領輔導學生及家長三位,於2004年11月12日(二)下午1:30-3:00至恆春鎮大光國小地下室1樓活動中心舉辦生命教育之旅講座,學校學生共有約120人參加。
    當天活動行程:
    (一)1:30-2:00電腦簡報簡介羅騰園
    (二)10:35-11:10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將分享三歲生病躺在床上生活43年,從不放棄生命,努力學習各種技藝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一天算一天,也能帶著學生至各學校演講生命之意義
    (三)剩餘時間店長廖美紅小姐與學校老師、學生共同討論日常生活經驗
    演講活動照片:

    6/2004/11/10, 14:30~15:30,車城國中
    屏南區生命教育演講活動
    本會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將率領理事長及志工三位,於2004年11月10日(三)下午2:30-3:30至車城鄉車城國中活動中心舉辦生命教育演講,全校師生共有約500人參加。
    活動行程:
    (一)2:30-2:40電腦簡報簡介羅騰園
    (二)2:40-3:20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將分享三歲生病躺在床上生活43年,從不放棄生命,努力學習各種技藝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一天算一天,也能帶著學生至各學校演講生命之意義
    (三)剩餘時間店長廖美紅小姐與學校老師、學生共同討論日常生活經驗及中國結教學
    (四)3:20-3:30羅騰園庇護商店身心障礙手工藝品義賣:水晶串珠、皮雕作品、中國結




    演講活動照片:



    5/2004/10/18, 08:30~11:30,泰武國中











    4/2004/10/1, 08:00~09:00, 大新國小

    人物列傳/廖美紅挑戰生命 現身說法 2004/10/01 21:43
    記者張丞仁/佳冬報導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3歲時,因發高燒就醫注射後,從此癱在床上已43年,但是她不向生命低頭,無師自通學會各項技藝,希望能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1日上午,在佳冬鄉大新國小「生命交流之旅」活動中,她與小朋友互動,並分享生命價值。
    現年46歲的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表示,她剛生下來時,四肢均相當健全,3歲時,因1次感冒發高燒,她的家人帶她前往就醫,當時醫師為前1名患者注射小兒麻痺疫苗後,未換針頭就直接裝藥劑對她注射,從此她全身癱瘓,無法站立起來。
    面到此種情況,她的家人到處求助神明、打聽名醫治療等,但是始終都沒有起色,後來她的家人,也看破她註定一輩子,只能躺在床上過活,且三餐及日常生活,均全靠家人幫忙。
    廖美紅說,她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原本都由媽媽抱著洗澡的她,看到媽媽的辛苦,16歲時,她告訴家人要自己洗澡,當時她的家人都嚇了一跳,為了一圓自己洗澡,她要求家人雇工,依她的身體狀況設計出一套特殊的衛浴設備,且該衛浴設備與床的高度落差勿太大,以便讓她的身體可以滾下去浴缸洗澡,洗完澡後,又可以靠自己四肢挪動至床上。
    由於大家都認為她這一輩子,只能飯來張口、茶來伸手,躺在床上等著生命盡頭的到來,但是廖美紅表示,由於身體癱瘓的關係,連不想活都很困難,既然如此,就要把握生命的每一天,讓自己快樂起來。
    也是在16歲時,廖美紅央求家人教她念書,她從注音符號開始學,其後因家人都相當忙碌,沒太多時間教她,她乃要求家人替她買一本字典,若有空,她就查字典認字。
    她並從書本或電視上,學會自製日本書籤娃娃、打毛線、刺繡、串珠、指甲彩繪等各項技藝,由於自製手工藝品相當精美,例如在921大地震、72大水災時,她均曾拿出來義賣,並將義賣所得幫助災民。
    此外,目前她亦學會電腦打字,時常協助羅騰園殘障服務協會合唱團歌曲電腦打字,且免費教殘障朋友串珠等各項技藝,學習生活上的技能。1日上午大新國小3至6年級90多名小朋友,與她互動、分享生命價值後,均盛讚她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實在不簡單。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小姐學校生命教育演講
    3地點:崁頂鄉力社國小
    生命交流之旅本校利用週會時間,2004年9月24日(星期五)上午08:45-09:30假大門口川堂前,舉辦【生命交流之旅】活動,將邀請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小姐本校1至6年級270多位小朋友互動與分享生命之價值, 並開放給社區民眾共同參與。
    當天活動行程:
    (一)08:45-08:55電腦簡報了解羅騰園庇護商店
    (二)8:55-09:12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將分享三歲因發高燒就醫時,醫師為前一名患者注射小兒麻痺疫苗後,未換針頭就直接裝藥劑對她注射,從此後全身癱瘓,躺在床上生活43年,僅頭部與右手稍微可揮動,但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各種技藝,靠字典與電視學習文字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的一天,能夠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
    (三)09:12-09:30店長廖美紅與1至6年級270多位小朋友互動與生命交流
    08:30-10:30羅騰園手工藝術品義賣(含學生手工藝術作品義賣)


    活動照片:

    第一次生命教育演講活動

    2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至永達技院生命教育教學
    本會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將率領屏榮商工特教之學生與社會局轉介輔導之個案共有三位,於2004年9月20日(星期一)上午10:20-11:30至永達技術學院企管系(商學院H301教室)舉辦生命教育教學講座,企管系師生共有一百多人參加,也開放給社區民眾前往聆聽。
    當天活動行程:
    (一)10:20-10:35電腦簡報簡介羅騰園
    (二)10:35-11:10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將分享三歲生病躺在床上生活43年,從不放棄生命,努力學習各種技藝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一天算一天,也能帶著學生至各學校演講生命之意義
    (三)11:10-11:30永達企管系學生與店長廖美紅互動與生命交流(四)
    10:20-11:30羅騰園手工藝術品義賣
    1/ 2004/9/17, 8:00~8:40,海濱國小生命教育演講活動
     廖美紅在三歲那年,因打針而感染濾過性病毒,致罹患嚴重小兒麻痺症,全身癱瘓,成長過程中又折斷左手,僅頭部和右手可以移動,但她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多項技藝
    93年5月21日,美紅住進庇護店,她義務輔導教授身心障礙朋友及志工,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節、立體書籤,並幫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用電腦打庇護商店工作日誌、也會寫書法與畫畫,並至各學校生命教育講座及教導特教班的學生串珠、中國結節與立體書籤。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47年生,於94年5月9日 上午12:20分過世,揮別47年亮麗色彩人生

    羅騰園庇護家園
    『揮別夢幻島-搓湯圓搬新家-重新再出發』-採訪通知
    『揮別夢幻島-搓湯圓搬新家-重新再出發』-採訪通知於99年11月22日(星期一)上午11:15假長治鄉繁華村夢幻島( 南 二高長治交流道往三地門方向開一百多公尺左轉一百多公尺 羅騰園 )舉行。
    以下日記是新聞參考資料
    觸境
    練習:
    羅騰園日記
    『揮別夢幻島-他的十字架』
    『揮別夢幻島-他的十字架』寫於99年11月13日星期六晚上11:34地點:長治庇護家園。
    今天是我寫日記的第271天:

    他的一句好.點頭與承諾
    羅騰園庇護家園就此誕生
    六年來他卻為 羅騰園
    背負起十字架……。

    六年前
    他的好朋友
    提供幾分地與幾百坪
    已歇業的安養之家
    借給他當辦公
    與聯誼活動場所之用。

    電話上我向他說明
    我有一位全身癱瘓,
    僅頭部與右手稍微可揮動
    的極重度小兒麻痺患者
    她在家躺了46年
    想走出家門希望自己想活過的一天
    能夠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

    尋問他借用的場所可否一部份
    借我們使用
    並改設無障礙空間
    他點頭答應…
    從此釀成 羅騰園 庇護家園之旅
    由阿紅一人開始
    一年多的時間
    園區也收容數十位
    流浪殘障孤兒
    園區業務正要展翅上騰
    阿紅卻因心臟衰竭過世
    得年47歲
    我失去一位好的得力助手。

    上帝未曾允許天色常藍
    朋友的借約
    一年半的期約到期
    他必須要將朋友
    借給他的場所歸還
    羅騰園必需另尋它地
    沒有任何資源的我們
    眼看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園
    一夕之間要瓦解
    讓我的心真痛…。

    這些人將何去何從
    夜晚我無法好眠
    躺在床上無力起床
    好似得了憂鬱症…。

    好友知我情況
    極力向地主
    爭取延長搬家時間
    卻造成他與地主之間
    不可化解的誤傷…。

    短時間內
    要找到適合安置場所
    我像無頭蒼蠅
    四處奔波
    但都沒有任何適合地點
    眼見搬家的期限
    只剩不到幾日
    好友接納我們
    到他新開闢的夢幻島…。

    天有不測風雲
    開墾新的園地
    未滿兩年
    好友卻因政策的改變
    他要結束夢幻島的活動。

    起初他與地主的租約農地
    內容是要辦野外生態教學
    與聯誼活動之用
    他卻私自答應我們
    在夢幻島土地內搭建鐵皮屋
    居住一群有殘缺的人
    真讓地主不悅
    地主不愉快他的背信
    因為他沒有遵照合約內容。

    為了不讓地主
    夜夜無法入眠與憂心
    好友找我商量
    不要等合約到期
    要我另尋它地早日搬家…。

    萬事效力
    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我們在短時間內
    找到新家
    好友卻為搬新家
    幫我串連資源
    四十張上下床鋪
    與增設無障礙衛浴設備費用
    數十萬元的經費
    他都為我們承擔了…。


    總結
    心得:
    昨天有做到,今日做到:寫第271篇日記喔!
    約翰福音18章27節
    在人所不能的事、在 神卻能。
    蔣月惠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ltulove
    發稿單位: 羅騰園庇護家園
    聯 絡人: 蔣月惠0936812315,
    可愛的記者群謝謝您來關懷!
    羅騰園庇護商店成立93年5月10日舊的歇業養護之家(租借合約到期)於95年4月16日 搬往協斜對面夢幻島(人工湖)不再續約
    於99年12月1日 搬往屏東市大州立大幼稚園

     廖美紅在三歲那年,因打針而感染濾過性病毒,致罹患嚴重小兒麻痺症,全身癱瘓,成長過程中又折斷左手,僅頭部和右手可以移動,但她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多項技藝
    93年5月21日,美紅住進庇護店,她義務輔導教授身心障礙朋友及志工,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節、立體書籤,並幫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用電腦打庇護商店工作日誌、也會寫書法與畫畫,並至各學校生命教育講座及教導特教班的學生串珠、中國結節與立體書籤。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47年生,於94年5月9日 上午12:20分過世,揮別47年亮麗色彩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