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壘球規則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壘球規則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nic182 (就是愛綺貞)看板MDcup2008標題[閒聊] 網友提問的壘球規則時間Sun M...
壘球規則 在 Yang.AT|運動訓練?健康知識分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2:06:16
冷知識(十八) 🌈2020奧運特別篇‼️ 最近奧運嚴然成為民眾的關注焦點👀 羊羊🐑老師這裡 準備了奧運冷知識大補帖🌟 快來看看有哪些你還不知道的吧❗️ 💥奧運聖火可以潛入海底又上太空 ✨古希臘神話中,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因此火炬在傳遞過程中為了因應各種天氣,繼續燃燒不熄滅,...
希望對大家對規則上有幫助
球友來信
想請問現今最新的慢速壘球規則裡
是否有 四局領先十分 五局領先七分 就提前結束的規則呢?
吳森老師解答
在最新版的英文原文規則(2004-2006)的5.05的確有提早結束比賽的規定,原文翻譯如
下:
Sec. 5. MERCY RULE慈悲規則,『提早結束』規則
a. A run ahead rule ”mercy rule” must be used at all ISF
得分 領先 規則 慈悲規則『提早結束』必須 用在全部的ISF
Championships. 冠軍賽
1. (FP and MP ONLY) Twenty (20) runs after three (3) innings, fifteen (15)
runs after four (4) innings or ten (10) runs
after five (5) innings.
2. (SP ONLY) Twenty (20) runs after four (4) innings or
適用慢壘部份 20分 4局之後
fifteen (15) runs after five (5) innings.
15分 5局之後
※如果依照英文原文規則(2004-2006)5.05的規定是四局領先20分,5局四局領先15分才
提前結束。
為什麼在最新版的中文規則(2004-2006)不把這個慈悲規則,『提早結束』規則列入
規範?
這是因為全國各地區辦理慢壘比賽,最重要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更多的球員能走出戶外,
強健體魄及調節
身心。
而且每一個地區辦理慢壘比賽時,一定會有一些時間、人員、經費等…限制,所以有關
這個慈悲規則,
『提早結束』都是由承辦慢壘比賽的單位自己依照自己辦理慢壘比賽的需求,自行在競
賽手冊上面明訂。
例如:球員資格、比賽時間、提早結束的限制等等。
所以您問的這個問題『現今最新的慢速壘球規則裡是否有 四局領先十分 五局領先七分
就提前結束』就以
原文規則部份與國內實際辦理比賽的一些相關事宜來解釋。
球友Mag來信
在棒壘球規則中滴"內野高飛必死球",有包含單純一壘有人與一. 三壘有人嗎?
因為我看規則中只有提到一.二壘有人與滿壘時,可是又有人跟我講,在兩出局前(不包含
兩出局),
只要是有強迫進壘滴情況都算,所以只要一壘有人都算是強迫進壘,
只好麻煩協會看可不可以給我正確的答案,謝謝 ..
吳森老師解答
規則1.47 內野高飛球(Infield Fly)八、07.(10)
在兩人出局以前,一、二壘有跑壘員或一、二、三壘有跑壘員時,擊球員擊出界內高飛球
(不含平飛球),
而內野手在正常守備下可以接住該球時,稱該球為內野高飛球。
投手、捕手及趨前至內野區防守的外野手,都視同內野手。
內野高飛球只有上述規定達到,並經由主審或壘審適時宣告才能成立,這個規則
最主要的是要必免造成雙殺守備。
為什麼兩人出局以前,一壘有跑壘員或一、三壘有跑壘員時不列入內野高飛球的規定;
狀況一:兩人出局以前,一壘有跑壘員,擊球員擊出內野高飛球,擊球跑壘員當然要往
一壘前進,
一壘跑壘員好像一定要被迫往二壘前進,
1.但高飛球未經第一次接觸不能合法進壘,此時聰明的一壘跑壘員只選擇離壘不
遠,
等擊球跑壘員擊出之內野高飛球被接殺之後造成『一出局』,一壘跑壘員的
『被迫進壘就 消失』,
一壘跑壘員可以馬上回一壘壘包,那就不會造成雙出局。
2.如擊球員擊出內野高飛球漏接,那擊球跑壘員早就站上一壘壘包上了,那原先
的一壘跑壘員
決定進壘的時機太晚會被封殺在二壘之前,但也是造成『一出局』。
所以為什麼兩人出局以前,一壘有跑壘員不列入內野高飛球的規定原因就在這裡
。
狀況二:兩人出局以前,一、三壘有跑壘員,原因同上,三壘跑壘員沒有被迫進壘的問題
。
※有一種狀況會造成雙殺就是,跟內野高飛球的規定完全沒有關係,那就是沒有運動精神
,一打上去形成
內野高飛球就愛跑不跑慢慢散步,等到真的漏接了才要進壘那就被防守隊快傳二壘又快
傳一壘造成雙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