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塞爾維亞預言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塞爾維亞預言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塞爾維亞預言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塞爾維亞預言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Joe's investmen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Joe:「我認同文章作者的論述」 作者何清漣 這個世界一點就著的火藥桶只有兩個:1)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共同發源地中東;2)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共同爭奪的巴爾幹半島,也即點燃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的前南斯拉夫地區。火藥桶和世界其它戰爭熱點地區的根本不同就是:多方之間錯綜複雜的種族關係、歷史悠...

  • 塞爾維亞預言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15 00:42:39
    有 2,367 人按讚

    Joe:「我認同文章作者的論述」

    作者何清漣

    這個世界一點就著的火藥桶只有兩個:1)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共同發源地中東;2)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共同爭奪的巴爾幹半島,也即點燃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的前南斯拉夫地區。火藥桶和世界其它戰爭熱點地區的根本不同就是:多方之間錯綜複雜的種族關係、歷史悠久的深仇大恨、無法妥協的宗教情懷。

    在別的地區敵人的敵人很可能就是朋友,火藥桶裡敵人的敵人還是敵人,和自己不一樣的就是敵人。在這種地方推進和平談何容易。如果幾年前有人提問人類會先攻克癌症還是先贏得中東和平,我想很多人會選擇攻克癌症。

    然後呢?然後不可思議的事情就發生了:在川普政府的斡旋下,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於2020年8月13日正式建立關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承認以色列為國家,兩國建立公共外交和經濟關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海灣國家,很多人預測它打開了一個閘門,其它海灣國家,比如沙烏地阿拉伯,也將陸續承認以色列。8月31日實際控制加薩走廊的哈馬斯宣布與以色列達成諒解協議。

    人類朝著實現中東和平的方向邁出了巨大的一步,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川普政府的斡旋功不可沒。罵川普是瘋子、傻子的人可以休矣?好像還是不服氣哦?什麼,也許是運氣?好吧,世界的火藥桶只有兩個,解決一個你們不服氣那就把剩下的一個也解決了。

    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2020年9月4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與科索沃總理霍蒂在美國白宮,在川普總統主持下,簽署一項「經濟正常化」協議,等於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同時塞爾維亞承諾將其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而科索沃也承認以色列為獨立主權國家。川普的這一招很絕,既解決了巴爾幹半島的一大難題,也幫了中東的以色列一把,順便還拆了俄羅斯的台。

    難道這次又是運氣?歐巴馬曾認定川普任內必挑起戰爭的北韓怎麼也消停了,伊朗也老實了很多。歐巴馬興起的伊斯蘭國已被消滅,美國卻沒有興起新的戰爭。這些都是在川普這個政壇素人當政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裡實現的。有人可以繼續不服氣,但那也只是煮熟的鴨子--嘴硬。

    當然另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無法理解老謀深算的職業政客們和無數外交方面的專家都無法解決的難題,為何能被川普解決,川普不但是政壇素人,而且「粗魯」、 「情緒不穩定」。怎麼可能會是他?

    其實很多人被媒體帶歪了,川普是政壇素人不假,但他有極佳的直覺,而且他雖然給很多人大嘴巴的感覺,但在必要的時候他非常沉得住氣,很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多人看走眼了又不願意承認而已。很多人說川普自大自戀,可他畢竟有很多自大自戀的資本。我倒是想問問,和那些看川普看走眼了卻打死都不肯承認的人,誰更自大自戀?我發現一個規律,川普很像一面鏡子,罵川普是什麼的,比如無能、無知、自戀、情緒不穩定、不像真基督徒、等等的人,其實看到的是鏡子裡的自己。上帝真的很有幽默感!

    好吧,他確實是政壇素人,但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他才能跳出前任們的條條框框,憑直覺和常識解決世界的歷史難題。我也不是外交方面的專家學者,我憑我的直覺和常識給大家分析一下,看看是否有道理。

    -)釜底抽薪,戰略上不能受制於人

    道理很簡單,中東很多產油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和美國的相悖,那裡的很多人骨子裡仇恨美國,但美國卻不得不和他們打交道,即使美國軍事上如此強大,也不得不先讓它們三分,因為美國的能源長時期以來依賴從中東進口。其實美國本不缺石油天然氣,只是被自己的政策困住了手腳而已,不但限制自己開採,連鋪一條從加拿大到美國的輸油管道都被歐巴馬以環保的理由暫停,自己掐住自己的脖子,然後使勁給仇恨自己的國家送錢,這就是專家們研究出來的治國方略?

    川普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給美國的能源產業鬆綁,隨著美國的液壓技術越來越成熟,川普上任後不久美國的石油產量就大幅上升,並於2019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國,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成為能源凈出口國,從此不需再給骨子裡仇恨美國的國家送錢了,美國也更沒必要去蹚中東的渾水。

    伊朗是支持恐怖主義的頭號國家,以美國的實力,為何要向伊朗妥協給它送錢?歐巴馬給不出合理的解釋,所以他連把協議拿到國會討論表決的信心都沒有,所以協議沒有真正的法律效應,川普不喜歡就可以退出,道理也很簡單,不應該給美國的敵國、恐怖主義的頭號資助國送錢,而應該搞垮它,對它進行最嚴厲的經濟制裁,這也正是川普所做的。

    美國從敘利亞撤軍很多人反對,卻不知不是100%撤,幾個重要的油田美國留下少量兵力守護,不讓敵對勢力掌握石油,不能給敵人送錢。

    川普上任後訪問的第一個國家為何是沙烏地阿拉伯?為何沙烏地阿拉伯還邀請了周邊五十幾個穆斯林國家的元首來參加?川普的發言像不像訓話?他警告這些國家不可以繼續資助恐怖主義,然後呢?ISIS很快被消滅了吧?這幾年各國的恐怖襲擊是否也大幅減少?不切斷恐怖分子財路的反恐戰爭和守著糞坑打蒼蠅有什麼不同?為何以前的總統想不到?也許是沒有魄力做不到?

    二)美國不再是免費國際警察,更不是上帝

    美國很強大是沒錯,但美國絕不是上帝,忘記了這個根本就會犯輕易在全世界到處插手的錯誤,很多人說川普狂妄自大,說他不像真基督徒,可偏偏是他沒有犯他的很多前任都經常犯的這一嚴重錯誤,他當年就反對伊拉克戰爭,上任後沒有興起新的戰爭,消滅ISIS後頂著各方壓力從敘利亞撤軍,並和塔利班談判從阿富汗撤軍,等等。歐巴馬時期則是既要推翻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又要防範ISIS做大,然後還要消減軍費,真以為自己是上帝?結果阿薩德沒有被推翻,ISIS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製造了大量難民,嚴重衝擊歐美社會,而出發點竟然只是為了推翻阿薩德政權?戰略家們真的那麼蠢,還是軍火商太想打仗了?

    北約的例子更有代表性,各國協議好的軍費開支不可少於GDP的2%,結果除了美國和個別東歐國家外,其它國家都達不到。德國更是奇葩,國家富有發達卻不肯花錢在軍事上,非常害怕俄國的軍事威脅卻堅持不買美國的能源而買俄國的、給俄國送錢。川普把矛盾公開前一般人根本不知道,知道後很多人當然支持他,但也有人怪罪他破壞北約團結,好像美國保護歐洲是天經地義的。有人號稱美國需要盟友勝過盟友需要我們,是嗎,那為何川普揚言撤軍後美國有駐軍的韓國和日本都願意提高給美軍的補償以保留美國駐軍?為何美國最終減少在德國的駐軍德國會很不爽?為何波蘭願意出高價求著美國在其國家永久駐軍?

    是的,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侵犯人權的事情,但千萬不要忘記美國不是上帝,美國既沒有責任也沒有能力消除全世界所有侵犯人權的事情,各國老百姓需要自己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否則不要說解救別國,美國自己也撐不下去。一場勞民傷財的伊拉克戰爭激化了美國的各種矛盾,當年很多人對小布希發起伊拉克戰爭深惡痛絕,現在有了個真正反戰的川普當總統卻對他恨之入骨,是否很滑稽?

    當然川普是以實力反戰的,必須以強大的軍力作後盾讓對手不敢有非分之想,這是真保守派的一貫策略,里根也是這樣,只有愚蠢的左派才會一邊使勁搖橄欖枝,一邊裁減國防開支,一邊又全世界到處插手干涉別國。左派骨子裡以為自己就是,至少應該是,上帝。

    三)戰爭應該是有代價的,挑起戰爭一方應該付出代價

    以前一個國家發起戰爭是要承擔相當責任的,輸了需要割地賠款,天經地義的。可現在不同了,自從聯合國成立以來,仗打輸了的不但不需要賠款了,被占領的土地聯合國還會不停地通過決議要求戰勝國退還給戰敗一方,這樣一來,戰敗的一方不但風險大大減小,還可以通過輕易占領的道德高地,通過對戰勝的一方進行譴責、博取各方的同情和支持而獲利,甚至可以對戰勝一方搞恐怖主義而不被譴責。這樣戰敗的一方就完全失去了妥協讓步的動力,而讓戰勝的一方無原則妥協也很難,所以很多邊界問題就成了看似永遠解決不了的問題。

    比如巴勒斯坦問題,原本聯合國1947年就通過了分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方案和決議,是巴勒斯坦一方拒絕接受並和周邊阿拉伯國家一起發動了戰爭,1948年戰敗後又發動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對以色列的進攻,幾乎每一次都慘敗,其中最著名的是1967年的六日戰爭,在僅僅六天的時間裡,以色列就攻克了埃及控制的西奈半島和加薩走廊,占領了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及東耶路撒冷,並奪取了可以對以色列造成巨大威脅的敘利亞的戈蘭高地。

    之後還經歷了無數的衝突,也經歷了多次談判。但五十多年過去了,除了埃及和約旦很早就和以色列達和解,其它各方往往一邊暗中支持對以色列的各種恐怖襲擊,一邊要求以色列完全退回到1967年前的實際控制線,甚至是1949年前的實際控制線。這當然是以色列不可能答應的,但目前聯合國仍堅持這個立場,所以以前沒有一個國家敢把自己在以色列的大使館設在耶路撒冷,據說那樣會天下大亂。

    美國前幾任總統都曾答應把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但都只是說說而不敢做。川普不同,他說到做到,結果幾乎什麼也沒發生。後來美國還承認了格蘭高地屬於以色列,以色列把那裡命名為川普高地。

    明明知道回不去卻又不敢往前走的人其實是自欺欺人,川普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不愛偽裝,這樣才能突破,才能不被以前的思路困死。

    四)繞過傀儡或中間人,直接和後台老板談

    巴以談判的另一個關鍵就是不要和不能拍板的人談,那樣浪費時間。美國以前在巴以的調停上沒少花力氣,結果收效甚微,關鍵就是巴解組織的存在本身就是各種反以勢力資助的結果,它完全有理由擔心自己擁抱和平就會被歷史淘汰。因為屢戰屢敗的經歷,最後變成了既不敢打、又不敢和的和平的阻礙者。美國要調停必須繞過它和背後的資助國直接談,這也就是川普政府所做的,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等海灣產油富國達成共識,讓它們先和以色列達成和解,巴解組織最終也沒有別的選擇。

    五)談判不是對對方的獎賞,怎麼談都比直接打仗好

    歐巴馬及多位前任都有個奇怪的政策,那就是對手必須先滿足美國的一定條件後才和對手談判,也就是必須先讓對手丟臉,讓它服軟後才和它談,這不是作繭自縛嗎?對方不服軟呢?馬上開戰?很多時候美國又不想開戰,那怎麼辦呢?這樣問題不就沒解了嗎?北韓用試射飛彈來挑釁,歐巴馬既不敢打、也不願談,只會拖,然後把難題交給下一屆政府,告訴川普說他任內和北韓必有戰爭。結果呢?結果川普說和誰都可以談。本來嘛,真要開戰就不需要談了,不願意打才需要談,也就應該談,所以可以無條件和北韓可以談,和伊朗也可以談(伊朗沒答應),甚至和塔利班也可以談,一邊打一邊談,以前又不是沒有先例,美國的面子難道比實現和平、減少傷亡更重要?

    很多政客本末倒置,對川普的做法嗤之以鼻,卻拿不出更好的方案,說川普給金正恩送了大禮,這完全是顛倒黑白。金釋放了美國的人質,歸還了韓戰美軍士兵的遺體,完全停止了中長程飛彈的試射,美國不但一分錢沒花,還保留了對北韓的經濟制裁,這難道不是巨大的收穫?

    除了坐下來談,川普也經常通過媒體甚至是推特這樣的自媒體給對手直接傳遞信息,很多人以為川普是大嘴巴、沒經過大腦就亂說,他剛上任時這麼認為也就算了,現在還這麼想的實在是弱智。

    六)他真的不愛打仗,用經濟手段解決問題合算的多

    川普其實是個很誠實的總統,他言出必行,答應選民的一定盡力做。他說他反戰,我一早就信他,很多人卻說他精神不穩定,將會是個戰爭狂人。結果呢?他真的沒有發動新的戰爭。當然表面上他和歐巴馬使勁搖橄欖枝的方式很不一樣。歐巴馬給人感覺美國軟弱無能,結果麻煩更多,當初給敘利亞劃的紅線被突破後他卻慫了,自己給自己找了個台階下,這樣以後誰還把美國劃的紅線當真?不是廢了自己的武功?川普的高明之處是他連明確的紅線在哪裡都不告訴對手,對手太過分直接軍事打擊,比如發現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後對其進行的轟炸,猛烈而短暫,點到為止,既展示敢於使用武力的決心,也沒有讓事態擴大。然後就是敘利亞撤軍、阿富汗撤軍、伊拉克撤軍,等等,現在還以為川普愛打仗的人一定有病。

    他不愛打仗不等於美國好欺負,除了重建強大的美軍威懾對手,除了偶爾使用定點清除的手段,川普更喜歡使用經濟手段。他堅持從敘利亞撤軍,土耳其馬上乘虛進入敘利亞,結果川普馬上用最刻薄的語言公開威脅土耳其,讓它的股市和貨幣大跌,然後呢,土耳其馬上老實了,別的國家也有自己的利益不希望土耳其做大,最後各方角力就達成了一種平衡,很多人預言的天塌下來沒有發生,美國把駐敘利亞的部隊從幾千人降到四百,就只留四百美軍在那裡,你們誰敢碰它試一試!

    美國對委內瑞拉、對伊朗等也是一樣的,以強大武力作後盾,但盡最大努力用經濟手段解決問題。

    七)減少炮灰,讓戰爭決策者負責,讓恐怖分子恐懼

    斬首伊朗的蘇拉曼尼改變了未來戰爭的模式。以前戰爭狂人輕易發起戰爭,讓別人當炮灰,自己卻是很安全的,川普徹底改變了這一點,也改變了未來戰爭的形態。他在阿富汗戰場也採用同樣的方式,使得塔利班不得不坐下來和美國和談,並作出了很沒面子的讓步,答應把自己的勢力範圍限制在阿富汗境內,等等。

    為何這幾年世界上的恐怖襲擊越來越少?一是因為資金鍊被切斷,另一個就是因為川普讓恐怖分子的頭頭們感到了恐懼。這一招也不難想到,你讓別人感到恐怖,我就讓你也感覺到恐怖,很公平吧?然後呢?然後誰也不敢了。

    八)要麼公平、要麼別來往

    美國之所以可以這麼強勢當然和美國強大的國力有關,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美國以前被別國不平等對待慣了,美國要求公平已讓很多對手受不了。很多美國吃虧的事情川普指出之前一般百姓根本不知道,他強調的也只是公平,比如德國車出口到美國只付2.5%的關稅,美國出口到德國的關稅卻是29% (10% duty+19% VAT),這樣美國的車廠如何與德國的競爭?有些人對川普強調美國優先憤憤不平,可他是美國總統,當然必須把美國利益放第一位,要麼你把對我的關稅降到我對你的水平,要麼我加到你的水平,這有什麼錯?Free Trade不是單方面的,所以川普更喜歡說Fair Trade,歐洲對川普加它們的關稅很不滿,川普說有本事我們雙方都零關稅,結果對方不敢接茬。談得來就繼續經貿往來,談不攏就各管各的。

    九)逆全球主義,用可靠的雙邊關係替代官僚而龐大的多邊關係

    全球主義是違反聖經(不要建巴別塔)的教導的。很多基督徒似乎並不在意,卻是川普這個很多人眼裡的非/不合格的基督徒明確反對全球主義,強調各國的主權,美國不要過多干涉別國的事物。

    全球主義的危害已越來越明顯,包括美國中產階級的萎縮、社會貧富的兩極分化,恐怖主義的擴散,疾病的快速傳播,等等。反全球主義是以前兩黨總統都不敢說、不敢想的。川普說了、也做了,效果還不錯。

    全球主義導致過分依賴聯合國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可關於巴以問題聯合國沒少操心啊。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分別各通過了近兩百個決議,然後呢?效果幾乎為零。聯合國基本就是一個臃腫、官僚的表決機構,效率極低不說,十萬人口的國家和十億人口的國家都同樣是一票也很荒唐吧?專制國家跑到聯合國參與民主決策也不合理吧?以前的政客們不知道這些問題嗎?當然知道,但他們不願或不敢做出改變。

    很多人反川普是因為被媒體誤導後先入為主拒絕接受新的信息,還有些人是趕時髦。但世人對川普的看法已在迅速地改變,反川已越來越不時髦了,他甚至已第二次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得獎希望不小哦。希望此文能把一些人的思路打開,看到川普上任不到四年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重新審視對川普的判斷,並在接下來的大選中投他一票。

    https://rightpoint.site/article-qinglian-200914/

  • 塞爾維亞預言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1-26 23:06:55
    有 5 人按讚

    [#日常書摘]

    自由令人疼痛。而且一直如此

    波蘭報導文學作家以「跳舞的熊」作為重要的譬喻和參照,寫出中歐和東歐國家從共產鐵幕走向民主自由的過程中,人們所經歷的種種轉型正義和轉型不易。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林蔚昀譯,《#跳舞的熊》,衛城出版,2018.10.29。

    引前言:

    1

    「有著一頭亂髮和瘋狂眼神的那人不是憑空出現的。他們之前就認識他了。他有時候會告訴他們,他們有多偉大,並且叫他們回歸到自己的根源;如果有必要,他會穿插一段幾乎不可能發生、但十分吸引人的陰謀論。即使那是關於外星人的。他這麼做是為了招攬注意,以及引起恐懼。因為他注意到,如果他挑起人們的恐懼,他們就會更專注地聆聽他。

    他們已經習慣了他的存在,習慣了他有時會一臉嚴肅地說其實聽起來很好笑的話。有時他會在政壇的邊緣游移,有時較接近主流,但一般來說,他們把他當作無傷大雅的怪胎。

    直到某一天,他們驚訝地揉了揉眼。因為那有著一頭亂髮、預言外星啟示錄將降臨的人,竟然要上場爭奪那最高的位置。再一次,就像之前一樣,他稍微挑起人們的恐懼——難民,戰爭,外星人(老實說,他說什麼都沒差),稍微給他們的國族自我意識打氣,稍微——看在所謂的菁英眼中——讓自己看起來像個蠢蛋。但是他做出了許多承諾。主要的承諾是:他會讓時光倒流,一切都會像以前一樣,也就是,比現在好。

    然後他贏了。

    你們都很清楚,這件事是在哪裡發生的,對不對?沒錯,你們猜對了。在我們這裡,在共產後的中歐和東歐,在轉型之國。

    2

    「轉型之國是一道岩漿,它是從那座名叫「蘇聯及其衛星國」的火山中流出來的。不久之後,這座火山就爆發了,然後消失無蹤。岩漿裡的國家之前就存在了——畢竟,波蘭、塞爾維亞、匈牙利和捷克都是非常古老的國族。但自從二次大戰後,我們就被凍結在這裡,史達林、羅斯福和邱吉爾在雅爾達達成的協議,把我們留在了暗黑力量的那一邊。

    在蘇聯的掌控下。

    第一批岩漿,是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當波蘭有了第一次(幾乎)自由的選舉時流出來的。

    然後柏林圍牆也倒了。這時,岩漿就開始盡情流淌。

    沒多久,蘇聯垮了,雅爾達協議建立起來的秩序也跟著垮了。

    我們成了自由的人。波蘭人、塞爾維亞人、匈牙利人,還有愛沙尼亞人、立陶宛人、烏克蘭人、保加利亞人、吉爾吉斯人、塔吉克人、哈薩克人。世界上有一大群人獲得自由,但他們並沒有準備好要迎接這自由。在極端的案例中——他們根本沒料到會獲得自由,也不想要自由⋯⋯」

  • 塞爾維亞預言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1-09 07:26:06
    有 118 人按讚


    ※ 2018.01.08 觀點—《泰晤士報》Matt Ridley ※
    美國超冷:全球寒化不必緊張

    作者 Matt Ridley 是英國保守黨的上議院議員,曾任《經濟學人》科學版主編,並出版多本暢銷的科普著作。他是英國醫學科學院(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院士、皇家文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院士、以及美國文理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的外國院士。

    ————————————

    北美洲今冬破紀錄地寒冷,北達科他州最低溫降到攝氏零下 44 度,冷凍的鯊魚沖上麻塞諸塞州海灘,佛羅里達州的美洲鬣蜥(iguana)冷得從樹上掉下來。高爾(譯註:美國前副總統)認為罪魁禍首是全球暖化,他引述一位科學家的說法表示:「氣候危機正會帶來這種結果。」然而,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美國國立大氣研究中心(America’s National Centre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的川柏斯(Kevin Trenberth)表示:「冬風暴(winter storms)是冬天的顯示,不是氣候變遷的顯示。」

    四十五年前,連續幾年的寒冬造成了「全球寒化」(global cooling)的恐慌。兩位科學家在 1972 年寫信給尼克森總統:「全球氣候大大變壞,人類文明有史以來僅見,不但有可能,還很快就會發生。」他們總結 42 位「頂尖」同事的看法:「寒化的導因是自然的,符合上一次冰河期發生的過程。」美國政府回函表示:「正在對此事進行思考。」

    接下來好幾年,美國的報章雜誌、電視紀錄片紛紛開始渲染即將來臨的冰河期。CIA 的報告指出:「頂尖氣候學家們愈來愈同意全球正在經歷寒化的過程。」當時,BBC 的科普節目地平線(Horizon)的節目主持人馬格努森(Magnus Magnusson)宣布:「除非另有變化,認定下個冰河期隨時可能降臨,是個萬無一失的看法。」

    在這個全球暖化甚囂塵上的時代,全球寒化說似乎已經被遺忘,但並沒有完全消聲匿跡。英國諾森布里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教授沙科瓦(Valentina Zharkova)認為:太陽暫時的靜止,是小冰河期的前兆,屆時地球將回歸公元 1300-1850 年的氣候。此說法未能說服我。然而,世界經歷一萬年溫暖的氣候之後,會漸漸地回歸冰河期,基本上是正確的論點。

    間冰期(interglacial periods)——就是大陸上沒有大型冰蓋(ice sheets)的時期——持續的時間是一萬年左右。格陵蘭島所挖出的冰芯(ice cores)顯示,過去三千年裡,溫度持續下降,每一千年都比前一個千禧年溫度更低。

    南極大陸所挖出來的冰芯,以及格陵蘭島的冰芯,顯示在間冰期開始時,地球會突然、快速的暖化,但結束時卻是長達數千年漸漸的寒化。這些冰芯也澄清了地球暖化/寒化的原因。

    冰河為何來臨、以及離開的最古老理論,與二氧化碳有關。第一位主張溫室理論的瑞典科學家斯凡特・阿瑞尼斯(Svante Arreheniuns),在 1895 年發表論文,主張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導致冰河撤退;二氧化碳一旦減少,冰河就前進。如果此說為真,那麼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應該會阻止下一個冰河期的來臨。(南極、格陵蘭的)冰芯顯示,二氧化碳與溫度確實有關連,但卻不符合阿瑞尼斯的假說,其效果剛好相反:冰河期來臨時,氣溫下降,二氧化碳的濃度才會降低,而非二氧化碳先降低,氣溫才下降。

    塞爾維亞的科學家米盧廷・米蘭科維奇(Milutin Milankovich)在 1941 年發表論文,主張冰河期與間冰期的發生,與地球繞太陽軌道發生變化有關係。他說,這種變化可以分成三種:軌道離心率(eccentricity)、轉軸傾角(obliquity)、歲差(precession,物理學翻為「進動」)。有時候三種變化加起來,使得北半球的夏季相對變熱,融化北美洲、歐亞大陸的冰帽(ice caps),也把溫暖散播到全球,他稱之為大夏(a great summer)。

    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雪克頓(Nicholas Shackleton)在 1976 年發表論文,舉出深海的冰芯證據,顯示過去兩百五十萬年地球暖化、寒化的過程,符合米科蘭維奇的軌道變化說。歲差現象,決定地球會在七月還是一月時最接近太陽,其週期是兩萬三千年。轉軸傾角,決定地球軸心傾斜的角度,也決定夏季的溫暖程度,週期是四萬一千年。軌道離心率,決定地球軌道是橢圓形還是偏圓形,週期是十萬年。三者加起來,在北半球形成「大夏」的時候,冰帽就會萎縮撤退。

    這樣說起來,米蘭科維奇的學說可以定於一尊了嗎?不盡然。回溯八十萬年的南極冰芯顯示,米蘭科維奇所預言、地球軌道變化應該造成的幾次大夏,也就是間冰期的暖和天氧,事實上並未出現。為了解釋「間冰期失蹤」的現象,科學家艾利斯(Ralph Ellis)與帕爾馬(Michael Palmer)最近在《地科前鋒》(Geoscience Frontiers)發表論文,主張我們需要二氧化碳,不是作為溫室的氣體,而是植物所需要的食物。

    他們的論證如下。海洋愈冷,蒸發的水氣愈少,降雨量自然變少。上一次冰河期的高峰,非洲經歷了長期的超級大旱;只有少數地方殘存著一些雨林。冰河期愈長,融解在冷海的二氧化碳就會愈多。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低於 0.02%(200ppm)時,植物就很難生長,尤其是在高海拔或高緯度地區。沙漠因此擴大。沙塵暴發生率愈來愈頻繁,規模也愈來愈大。南極冰芯顯示,當二氧化碳濃度降到 200ppm 以下,灰塵明顯增多。灰塵會累積在冰帽上,在歐亞大陸與北美洲尤其明顯,也就是靠近沙漠的地方。一旦米蘭科維奇的大夏開始出現,冰帽開始融化,冰會變得愈來愈髒,累積多年的沙塵匯集起來,造成「黑」冰。黑冰會吸收較多的太陽能,造成冰帽的大融解。

    人類的文明都是發生在間冰期:此時期的氣候穩定,雨水豐富,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也相對較高,能讓植物繁茂生長。沒有這樣的環境,農業大概不可能發生。而若沒有穩定的農業供應能源,人類的文化也無從發展。

    間冰期肯定會結束。目前北半球夏天的陽光,比起南半球,已經稍弱。幾萬年後,我們的子孫可能必須應付多變的天氣、沙塵暴、無法支持農作物成長的大氣。但那將是很久遠的未來所發生的事。屆時,科技應該已經更加進步(除非我們阻止科技進步)。屆時,能源將是關鍵。我們的子孫若能享受豐富且便宜的能源,即使身處冰河時期,他們還是能夠繼續栽培農作物、灌溉沙漠、維繫雨林、甚至融化冰帽。

    https://www.thetimes.co.uk/…/global-cooling-is-not-worth-s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